第一篇:学习劳动法的收获---10人资四班赵开开
学习劳动法的收获
通过学习劳动法,我对劳动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也使我清楚地知道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必须确立劳动关系,及相互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等等。既然法律在这个社会无处不在,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去好好的学习法律,懂得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尤其是今后在工作过程中,更要懂得保护自己和不违反法律,而且做到这一条,学习法律是必不可少的。
新的劳动法相对于旧的法律更加透明,对弱势群体的倾斜更多一些,就更好的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了保障,劳动者的积极性自然高涨,能更好的做好自己的工作,我觉得这就是新法规给人民带来的积极的一面。新的劳动法的实施标志着我们的国家一步一步走上依法治国的正道,体现了“依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应该说这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
本学期的课程中学习了总则、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特别规定、集体合同、劳务派遣、非全日制用工、监督检查、法律责任、附则。在这里收获最大的是一下几个方面:
在学习总则中我了解到了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也就是说法律不承认被胁迫签订的合同。
在应聘过程中,劳动者要向用人单位提供自己真实的信息,但并不意味着求职应聘须如实回答所有提问。一些用人单位认为全面了解求职者的情况是自己的权利而侵犯劳动者的隐私。为保护劳动者的隐私权,《劳动法》明确规定不属于“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单位都无权过问,劳动者也有权拒绝作答。
初入某个工作单位,单位都会要求一定的试用期,试用期满且双方都满意后再签订劳动合同。对于有些用人单位无休止的延长劳动者的试用期,克扣试用期的工资,无缘无故解雇试用期的劳动者等等行为,劳动法加大对试用期劳动者保护力度。针对一些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侵害劳动者权益的问题,劳动法限定了试用期期限。劳动法同时限定了试用期工资的最低水平。劳动法还限定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试用期劳动者。
我们签订的劳动合同分为三种:固定期限、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无固定期限。但是在这里不少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解除都存在误解,认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一经签订就不
能解除。这样误解的结果是,一些劳动者把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视为“护身符”,千方百计要与单位签订,而很多用人单位则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看成了“终身包袱”,想方设法逃避签订。《劳动合同法》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给出了明确界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无确定终止时间就表明劳动合同的终止是不确定的,是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或者出现法定的解除情形时就可以解除的。其实,许多单位的实践经验表明,与符合条件的职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利于增加凝聚力,保持职工队伍的稳定;而大多数职工也明白,不好好工作或者不与单位同舟共济,就是签了无固定期限合同也白搭。
在工作过程中,如果双方发生分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伤害,劳动者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或者仲裁来解决劳动争议《劳动法》规定:劳动争议案件或裁或诉。当事人可以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两者都可以成为终局裁决。《劳动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或者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这样规定,更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在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学习中老师特别的强调了加班费的问题。在劳动法的第三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在标准工作日内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总之,学习劳动法有助于每一个人,不管是企事业单位还是劳动者。都应该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利益。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更懂得不违反法律和保护自己的合法的权益。
第二篇:学习劳动法的收获
学习劳动法的收获
学 院: 公共管理学院 专 业: 人力资源管理(4)班 姓 名: 赵开开 学 号: 201002510408 指导老师: 王怡红教授
学习劳动法的收获
作者赵开开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学生通过学习《劳动法》课程,在劳动法的内容和发展历史,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内容,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争议和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大学生懂法、知法、用法等方面的收获。
关键词
劳动法 劳动合同 劳动争议 法律责任 大学生就业
一、劳动法的内容和发展历史
(一)劳动法的内容
《劳动法》内容主要包括: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劳动就业方针政策及录用职工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与解除程序的规定;集体合同的签订与执行办法;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制度;劳动报酬制度;劳动卫生和安全技术规程等。
(二)劳动法发展历史 1.劳动立法的形成和独立
劳动法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产生于19世纪,与产业革命的蓬勃发展及工人运动的日益壮大密切相关。
1802年英国通过了《学徒健康和道德法》,这就是现代劳动立法的开端。
从1802年以后的百余年间,西方国家的劳动法逐渐从民法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法律部门。进入20世纪以后,西方主要的国家大都相继颁布了劳动法规。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劳动立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国际无产阶级斗争的高涨,西方国家陆续制定了不少劳动法。到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劳动立法出现了两种不同倾向:
(1)一种是以德、意、日为代表的法西斯国家,不仅把已经颁布实施的改善劳动条件的法令一一废除,而且把劳动立法作为实现法西斯专政、进一步控制工人的工具。
(2)另一种是以英、美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它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经济大萧条时期,对工人采取了一定的让步政策。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劳动立法
战后,资本主义总危机进一步加深,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一批现代的反工人立法。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的劳动立法出现了新的趋势。在工人运动的压力下,各主要国家相继颁布了一些改善劳动条件和劳动待遇的法律。
中国的劳动立法,出现于20世纪初期。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产生了真正代表职工利益的劳动立法。1931年11月7日,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颁布一系列劳动法律,但都不成熟。
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中国的劳动立法有了进展。90年代初期第三次起草《劳动法》,1994年7月5日经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颁布标志中国劳动法制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劳动法》是中国的基本法,为劳动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劳动法》的立法指导思想是:①充分体现宪法原则,突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②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③规定统一的基本标准和规范。④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尽量与国际惯例接轨。这一指导思想保证了《劳动法》的制定工作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审议通过,并于2008年1月1日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1],被俗称为新“劳动法”。新“劳动法”对劳动合同制度做了进一步完善。
二、劳动合同的法律制度
(二)劳动合同的订立和主要内容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包括企业、事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组织)同劳动者之间确定劳动关系,明确相互权利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订立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一件十分重要的法律行为,必须严肃认真并履行一定的手续。
1.订立劳动合同的条件
(1)劳动合同的主体由特定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构成。劳动合同当事人一方是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用人单位,另一方是劳动者本人;
(2)签订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必须具备合同的主体资格。用人单位必须具有法人资格,私营企业主要必须具有公民资格;劳动者一方必须具备劳动行为能力和劳动权利能力。劳动者必须年满16周岁,且身体健康,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现实表现好;
(3)国营企业招收职工,必须是在国家下达的劳动用工计划指标内,并向当地劳动部门办理录用职工手续。
2.劳动合同的内容
(1)用工单位的名称(全称)、所有制性质、法人资格、注册证件号码;劳动者的姓名、劳动手册及身份证号码;
(2)双方在履行劳动合同中应遵守的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及劳动纪律。包括考勤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安全文明生产制度、厂规厂纪,以及奖励惩处办法等;
(3)劳动者在生产或工作上应该达到的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或者应当完成的生产、工作任务;
(4)合同期限、试用期限;
企业的生产或工作条件。包括对劳动者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业务技术、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劳动防护用品、工作必须的劳动工具、工作环境等;
(5)劳动报酬和保险福利待遇。包括劳动者在合同期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养者、工伤、医疗等保险待遇等;
(6)劳动者的工种、职务或职称;
(7)变更、解除、续订劳动合同的条件和手续;(8)违反劳动合同应承担的责任及承担责任的方式;
(9)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书上盖法人公章或劳动合同专用章;法人代表或其合法代理人签名盖章;劳动者本人签名盖章;劳动合同鉴证机关的鉴证意见及盖章;
(10)双方当事人认为需要在劳动合同中规定的其他事项。如住房、幼儿入托、子女入学等;
(11)劳动合同生效的时间。3.订立劳动合同的程序
(1)劳动合同草案一般由用人单位提出、征求应招工人的意见;也可以由被招工人与企业行政的代表,如厂长、经理,人事处、科长等直接协商,共同起草。
(2)签订劳动合同前,用人单位应向被招工人如实介绍本单位的情况,被招工人也有权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双方经充分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用毛笔或钢笔填写劳动合同书,并签名盖章。
(3)劳动合同签订后,应当到当地劳动行政机关申请鉴证,并向其主管部门和当地劳动部门备案。
4.订立劳动合同的要求
企业与被招用的工人签订劳动合同时,必须遵守国家政策和法规的规定,坚持平等自愿和协商一致的原则;劳动合同必须以书面形式签订;劳动合同的内容必须完备、准确。
(二)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1.劳动合同的履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用人单位变 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2.劳动合同的变更
劳动合同的变更是指在劳动合同开始履行但尚未完全履行完毕之前,因订立劳动合同的主客观条件发生了变化,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对原合同中的某些条款修改、补充的法律行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细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三)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1.劳动合同的解除
劳动合同解除是在劳动合同订立后,劳动合同期限届满之前,因出现法定的情形,一方单方通知终止劳动关系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协商提前终止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
(1)协商解除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而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必须依法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由劳动者主动辞职而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无须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2)法定解除
劳动者可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提前通知解除的情形。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非试用期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可随时通知解除的情形。包括用人单位未履行劳动合同义务、制定的规章损害劳动者权益、或者因其过错而导致合同无效等损害劳动者权益的情形。
不需事先告知即可解除的情形。包括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情形。
用人单位可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提前通知解除的情形,即用人单位可以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1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主要包括: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可随时通知劳动者解除的情形。
主要包括: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3)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主要包括: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在医学观察期间的;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2.劳动合同的终止
劳动合同终止是劳动合同订立后,因出现某种法定的事实,导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形成的劳动关系自动归于消灭,或导致双方劳动关系的继续履行成为不可能而不得不消灭的情形。
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包括:
(1)劳动合同期满的;
(2)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3)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4)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5)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6)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3.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的法律后果和责任
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后,双方不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
(四)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的经济补偿
1.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是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在劳动者无过错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而依法应给予劳动者的经济上的补助,也称经济补偿金。
2.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
(1)由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而解除劳动合同的;
(2)劳动者符合随时通知解除和不需事先通知即可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情形而解除劳动合同的;(3)用人单位符合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1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情形而解除劳动合同的;
(4)用人单位符合可裁减人员规定而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的;
(5)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6)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因任务完成而终止的;
(7)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终止劳动合同的;
(8)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而终止劳动合同的;(9)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其他情形。
3.经济补偿的支付标准
经济补偿,一般根据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和工资标准来计算具体金额,并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
(1)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3)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
(二)劳动争议和法律责任
(一)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一般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在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权利义务纠纷。我国的劳动争议程序突出强调了调解和仲裁的作用,下面就仲裁程序和诉讼程序做介绍。
1.仲裁程序
劳动争议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为解决劳动争议案件而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劳动执法活动。劳动争议仲裁兼有行政和司法双重性质,劳动争议仲裁机构隶属于劳动行政部门,发生法律效力的劳动仲裁裁决具有法律强制执行力。根据《劳动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和行政规章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争议诉讼的前置程序。
(1)为了解决劳动争议纠纷的便利,我国法律规定在县、市、市辖区应当设立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并且对劳动仲裁机构的人数设定、人员组成等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2)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实行仲裁员、仲裁庭制度。仲裁庭实行“一案一庭”制,有仲裁员组成仲裁庭仲裁案件,并设立仲裁委员会处理仲裁庭无法作出裁决的情形。仲裁的程序分为申诉、案件受理和案件审理三个步骤,其中案件审理又包括通知、调解、开庭、裁决、再裁等程序,依据不同的案件中具体的纠纷进行处理。劳动仲裁委员会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审理并裁决后,经过审批结案,应当依法送达仲裁文书,裁决书送达15日内,当事人不起诉的,即发生法律效力,也就是说当事人可以依据仲裁书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2.诉讼程序
因不服仲裁裁决的诉讼案件应当适用民事诉讼法的程序,也就是按照一般民事诉讼的程序依据起诉受理当事人的争议案件,经过审理,作 出判决或裁定以处理劳动争议,运用国家司法权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争议作出最后的裁判。(二)法律责任
1.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法律责任
主要包括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违法,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违法,用人单位履行劳动合同违法,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违法等法律责任。
2.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责任
(1)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必须承担用人单位招收录用其所支付的费用
(2)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必须承担用人单位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双方另有约定按约定办理
(3)劳动者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劳动者必须承担赔偿责任
(4)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向用人单位支付赔偿费用
(5)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四、大学生与劳动法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和其他新生长劳动力一样,逐年增加,而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却在持续走低,大学生在就业力市场、劳动关系当中往往处于弱势的地位,处于强势地位的用人单位,损害高校毕业生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如何在纷繁错综、竞争挑战合作并存的社会中正确的保护自己,最大限度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成了摆在即将进入社会的当代大学生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毕业后就要踏进社会工作,需要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2008年1月1日,新的劳动合同法出台之后,我们要学会使用劳动合同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三篇:学习劳动法的收获
山 东 青 年 政 治 学 院
论文
题 目__学法 懂法—学习劳动法的收获与体会__ 班 级 2010级人力资源管理3班_________ 作 者______ 郭 霞__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_____ 201002510324 _________ 指导教师_ 王怡红 ___________
完成时间 2013 年1月7日
学法 懂法
——学习劳动法的收获与体会
郭霞
关键词:劳动法 收获 体会
摘要:在山青院的第三个年头里,我步入了大三,随着毕业脚步的临近,我开始更关注关于工作的一些事宜,比如劳动合同的注意事项,所以我果断选修了《劳动法》这门课,试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弥补自己在法律知识上的欠缺。很荣幸今天能够有机会在这里展示我学习劳动法的收获与体会。
现如今,劳动法在劳动者的心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今天我想谈谈关于劳动法的一些体会,我们每天都在通过自己的辛苦和汗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为社会、为自己创造着财富,国家为了给我们这些劳动者提供正当的保护而特别的颁布了《劳动法》,但是在现实的社会中,我们却并不知道它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可以说我们对它的了解少之又少。正因如此,社会上才会有很多人因此蒙受本该能够避免的损失,因此我们应认真的学习,通过学习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一、通过学习,我所了解到的一些劳动法疑难概念
1.什么是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是指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后,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劳动者一定数额的经济金钱补助,以免劳动者因劳动关系的解除或终止而陷入生活困顿.2.企业什么情况下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按照现行规定,劳动者辞职、擅自离职、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第25条辞退和劳动合同终止(地方有特殊规定的除外)等情况下,企业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比如:
1)用人单位没有违反任何的劳动法条款.2)劳动者主动提出的,非被迫违反个人意愿的.原因是: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一般是有了更好的打算,其生活不会因劳动合同的解除而陷入困顿,因此《劳动法》并没有要求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比如:两地分居或者有更好的发展计划是属于个人问题,不需要支付.不过对于合同到期,个人要续签,而公司不同意的话则单位要支付经济偿金.3.企业什么情况下
支付经济补偿金
3.1 劳动者主动提出,但符合如下情况下提出的.在四十六条第一项规定,如因下述情形,导致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1)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2)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3)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4)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5)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6)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3.2 在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缩小了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范围.《劳动法》第二十八条之规定,劳动合同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的,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但只有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才有义务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3.3 用人单位非因劳动者过错解除劳动合同,则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3.4 在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也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第四十六条第五项、第六项之规定,因下述原因致使劳动合同终止的,用人单位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1)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因期满而终止,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除非
劳动合同期满后,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要求续签劳动合同,劳动者仍不同意续签的,用人单位方可免除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责任.二、从国家、劳动者以及用人单位三方面简述劳动法的意义
(1)国家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才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充分的说明了国家制定本法的良苦用心,是为了全体的劳动者能够得到相应的正当待遇,从而体现出个人的人生价值,并且间接的保障了伟大的社会主义的经济秩序的稳定,社会的稳定又能促进个人的人生价值创造,使其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2)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此条充分的显示出了本法的尊重**,保障**的态度,人人是平等的,正当的劳动是受人尊敬的,其中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当发生劳动争议时,为我们指明了争取自己正当权益的方式,争取正当权益的地点,另外它也规定了我们劳动者应当去做的,劳动者并不仅仅是只享受我们应得的权力,同样拥有我们所应承担的义务,平等是双方面的,只有互相理解、尊重、支持才能得到我们应该得到的一切方面。
(3)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什么能够是永生不朽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当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就会有新的一套关系来取代它,所以此规章制度会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进行着相应的调整,这一切都显示着国家的深思熟虑和为人民负责的原则。
三、我对比较感兴趣的劳动法部分内容的概括
第六条,“国家提倡劳动者参加社会义务劳动,开展劳动竞赛和合理化建议活动,鼓励和保护劳动者进行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表彰和奖励劳动
模范和先进工作者”①。这一切说明国家提倡和鼓励广大的劳动者投身于不断的革新和发明的思想,众人拾柴火焰高,当充分发挥出广大劳动者的聪明才智时,我们的中华民族才会屹立于不败之林,同样,这也是为广大劳动者提供创造自身价值,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
第七十四条,“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依照法律规定收支管理和运营社会保险基金,并负有使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责任。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依照法律规定,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和运营实施监督。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和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的设立和职能由法律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挪用社会保险基金”②。这里充分显示出国家对每个劳动者的社会保障的重视,没有人能长生不老,有了保障的工作才能更加激发广大劳动者工作的热情,工作的积极性,当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我们的创造力,我们的凝聚力就更能显示出来,我们民族的腾飞便指日可待。国家的政策方针均是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制定的,其中不乏一个领导者的良苦用心,和英明决策,从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使劳动者有保障,制定的细致、人性,中华的腾飞指日可待。
四、劳动合同法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确立《劳动合同法》的必要性
《劳动合同法》的确立,是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关系中存在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劳动合同在实施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以及近年来我国劳动关系矛盾比较突出,同时也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劳动关系,于2007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并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在中国的劳动关系中,不签劳务合同,劳动合同短期化,劳动者随意离岗,劳资双方冲突不断加剧,劳动争议数量近十几年间上升20倍以上,群体行争议、上访、信访案件每年多达六千万至八千万以上,贫富差距大,社会安定程度呈下降趋势,农民工的权益受剥夺、受侵犯。在这种种情况下,要构建和谐的社会和和谐的劳动关系,就要丛根本上理顺劳资关系,正所谓“和”----是要让社会主
义的大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人人都有饭吃,而“谐”----是要让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中人人都可以讲话。而《劳动合同法》恰恰是在总结了我国的立法经验,借鉴国外的成熟做法,根据劳动关系中的突出问题,开门立法,所以,它是一部切合 实际的好法。
(二)《劳动合同法》的主要意义
一是强化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劳动合同法》第一条的规定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强资本,弱劳工是最最典型的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保护的正是劳动者、弱者的权益,但也绝对不是但方面的保护和过度保护,而是通过恰当、适度调整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关系,在劳动关系双方面都保护的同时,倾斜保护劳动者。
二是扩大了劳动合同的适用范围。将民办非企业纳入,对事业单位做了灵活处理,规范了劳动合同的形式,强化了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定立中的责任,对事实劳动关系作了明确的处理。在劳动合同期限上遏制了劳动合同的短期化,进而解决了因劳动合同不稳定,造成劳动者心态不稳、素质低、质量低、用人单位不愿培训等弊端,从根本上解决了劳资双方的矛盾关系,对于推动企业以及社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的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新《劳动合同法》的亮点
第一,保护劳动者利益规定之一:扩大劳动合同法适用范围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用工主体、用工形式不断出现: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合作或合伙律师事务所等新单位类型出现;一些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编制外招用劳动者;国家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
如何保护这部分非企业劳动者的利益,在以往的劳动法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新通过的劳动合同法有了创新性的规定,在适用范围中增加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及其劳动者:(1)规定我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2)规定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未作规定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执行;(3)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第二,保护劳动者利益规定之二:用人单位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在裁减人员中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相比,补充规定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1)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2)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3)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五、课堂学习收获大
在劳动法课堂上,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我学习到劳动法对普通劳动者赋予的基本权利,如休息权,就业平等权,不受歧视等的权利。同时我也了解到拥有那些权利并不代表你就能享用这些权利。现实生活中,我们肯能会看到很多不合理的现象,如超期加班,克扣工资,不为员工上社保,妇女就业受歧视等。虽然很多人都知道我们有免受这些不平等待遇的权利,但是他们能做什么?面对无良的企业,面对法律的不完备,他们有办法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这让我明白拥有权利是完全不够的,懂得如何维权才是最重要的。无论是签订合同,还是在日常的工作,乃至我们辞职,都是布满了法律适用的问题,其中有很多的法律的细节问题都值得去注重。一字之差,往往牵系着我们的重大利益。
通过《劳动法》这门课的学习,我了解到了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也就是说法律不承认被胁迫签订的合同。还使我清楚地知道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必须确立劳动关系,及相互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等。只有清楚了法律,我们才能通过法律的手段解决劳动中的种种纠纷,维护我们自己的权益。
通过学习劳动合同法。我对劳动合同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也使我清楚地知道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必须确立劳动关系,及相互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等等。既然法律在这个社会无处不在,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去好好的学习法律,懂得拿起法
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尤其是今后在工作过程中,更要懂得保护自己和不违反法律,而且做到这一条,学习法律是必不可少的。
新的劳动法相对于旧的法律更加透明,对弱势群体的倾斜更多一些,就更好的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了保障,劳动者的积极性自然高涨,能更好的做好自己的工作,我觉得这就是新法规给人民带来的积极的一面。新的劳动法的实施标志着我们的国家一步一步走上依法治国的正道,体现了“依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应该说这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
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增加了对《劳动合同法》的认识和理解,感觉一部好的法律,不仅是一种规则,也是一场革命,它是国家进步的支撑点,也是社会前行的铺路石。王院长在课堂上不仅给我们讲述了劳动法的内容,还通过身边的实例给我们讲解劳动法运用的注意问题,课堂气氛很活跃,提高了我们的学习兴趣,在此谢谢王院长在这一个学期的课堂讲述,给我们打开了法律知识的一扇窗。
六、参考文献:①劳动法全文
②劳动法全文
第四篇:党课作业之本人参加党校学习的主要收获及今后努力方向
本人参加党校学习的主要收获和今后努力方向
通过党课学习,我了解并坚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炎黄子孙走向光明和富裕的美好未来。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我是在老一辈歌颂中国共产党的歌声中长大的,从小受到社会主义思想的熏陶,也梦想着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但是,我一直没有机会去认真学习党的知识。所以,对于能参加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组办的第16届党课培训班,我感到非常荣幸。
(一)党校学习的主要收获:
在党课老师的的大力倡导下,我们积极地更进一步的学习了党史。了解到新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其中起到的中流砥柱作用。
党校给我们开设了多个专题的课程,分别使我对党的历史,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指导思想和重大战略思想,党的纲领,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条件,义务和权力和以实际行动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和系统而详细的了解。因而对我的个人修养、综合素质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和改造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更重要的是,使我能够更好的端正入党动机,履行党的宗旨,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
其中最为深刻的是:“如何以实际行动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这个课题的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当代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并应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还要努力提高党性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创造美好未来,时刻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摆正党和人民的利益同个人利益的关系,逐步培养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观。在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是继续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好理论学习。要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和业余时间坚持学习。只有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才有机会为中国奉献自己的光与热。
二是在学习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三是时刻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热心为人民做事情。
短期内,我希望成为一名党员,一名合格的党员。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我的文化课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符合学校和党组织对我们提出的成为党员的条件。
在长期看,我希望以后可以成为一名村官,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为祖国,为人民,为村民努力和奉献
感谢党组织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感谢党校老师给我的帮助。我一定会认真学习,像对待党员那样严格要求自己,相信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并为党的事业终身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