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企业职工双赢
创建和谐劳动关系 实现企业职工双赢(感言·建言)
全国政协委员 徐振寰
《 人民日报 》(2012年06月06日20 版)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劳动关系矛盾处于易发多发期,充分发挥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在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尤为重要。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劳动关系和谐,对于实现企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保持企业的生机与活力,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是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载体和行之有效的途径,有利于劳动关系双方真诚沟通、互相合作,把劳动关系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有利于引导职工热爱企业,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办好企业积极献计出力;有利于企业经营者依法履行社会责任,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实现职工与企业效益共创、利益共享。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伴随着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部署的提出和落实,与实施“十一五”规划同步,已经走过6年的历程,取得了显著成效。虽然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在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不少企业仍存在用工不规范、劳动条件差、工资分配不合理、福利保险不健全、对职工群众缺乏了解和关心等问题。
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劳动关系矛盾处于易发多发期,充分发挥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在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尤为重要。为此建议:
进一步完善劳动法律法规并保障其实施。完善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强化监督约束,下决心解决一些地方和企业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在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的同时促进劳动合同履约质量的提升。
进一步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建设。以发展和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为方向,努力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建设。建立健全企业职代会制度,认真落实职代会职权,充分发挥职代会在企业发展的重大决策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等重大问题上的重要作用,依法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大力推进厂务公开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完善公开程序,充实公开内容,创新公开形式。对具备单独建制条件的企业,不论是公有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还是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都要建立并逐步完善职代会、厂务公开制度。要加强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建设,依法规范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履职规则,如实反映职工要求,表达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要为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提供必要条件和经费保障。
进一步健全集体合同制度。企业与职工开展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既是市场经济国家协调劳动关系的通行做法,也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被实践证明了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有效手段。针对当前集体合同相关立法存在的规定过于原则、刚性约束不足等问题,应加大集体合同立法进程,提高立法层次,细化协商的内容和形式,增强可操作性,作出刚性规定。同时,要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引导劳动者运用理性合法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实现劳动关系双方利益关系的动态平衡,推动企业与职工群众协商共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切实把开展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工作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一同考核。
进一步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首先是进一步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是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作用、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重大问题的重要机制,是市场经济国家在宏观层面协调劳动关系的通行做法,也是我国相关法律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当前,健全三方机制尤其应当创新组织形式、提升规格层次、加大协商力度。要认真研究三方会议升格为三方委员会事宜,加强三方会议领导机构及常设办公室建设,探索建立三方组成的专业化内设机构。其次是健全劳动关系矛盾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以完善网络化、网格化建设为基础,加强劳动关系舆情研判、预测预报和分析评估,及时发现并介入解决重大的集体劳动争议和群体性突发事件,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和谐稳定。
第二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双赢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双赢
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2009-5-31来源:《魅力中国》2009年第5期供稿文/于淑霞 李芳
[导读]本文就劳动合同这些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争议作一探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于淑霞 李芳
(河南岩矿测试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0;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河南 郑州 450003)
中图分类号:F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5-067-02劳动合同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形式,也是确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基本前提,其在劳动法中占据核心的地位。劳动合同的法律属性如何,应如何定位;现实中大量存在的事实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法律适用有密切联系,应如何解决;违约金条款在劳动合同中普遍适用,对违约金条款应如何看待,本文就劳动合同这些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争议作一探讨。
一、对我国现阶段劳动特点的理论思考
社会是在不断地发现矛盾、解决矛盾中向前迈进的。近年来,由于劳动关系不协调等原因引起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摩擦,职工辞职跳槽甚至罢工,导致双方利益严重受损的事件在不同性质的企业中都时有发生。这些不容忽视的现象和问题促使我们重新认识现代企业各方利益群体关系的新变化与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性。因而,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和现实必要性。现代企业家需要谨慎观察、认真思考,重新认识我国现阶段劳动关系变化的新特点,从企业微观角度解决、整合这些矛盾,以人为本,加强企业沟通,赋予员工充分的自主权力,在和谐的氛围中求得双方的博弈均衡,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管理。
二、强化沟通渠道,赋予员工充分自主权,实现双赢管理
1.加强沟通是实现双赢管理的金钥匙
沟通是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基础和有效方式。美国沃尔玛公司总裁萨姆活尔?顿曾说过:“如果必须将沃尔玛管理体制浓缩成一种思想,那可能就是沟通。因为它是我们成功的真正关键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沟通已成为广大员工潜意识的重要部分,是员工激励的重要源泉。重视沟通所产生的激励作用,企业领导会发现对员工的最大帮助就是心存感激。“士为知己者死”,企业领导的“理解、认同”的“知遇之恩”也必将换来员工的“涌泉回报”;另一方面,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沟通可以更多地了解企业员工的心声,员工对自己的劳动报酬、在公司的地位是否满意?他们是否能够感到自己的价值在公司中得到实现?他们还希望公司在哪方面尽快满足要求?了解了员工的这些想法,也就是在不断的收获重要信息。沃尔玛所做的,就是通过信息共享、责任分担实现良好的沟通交流,从而达到商业上的巨大成功。
博弈论研究的重点就是人们的交互行为,而沟通就是交互行为。对于企业领导而言,沟通首先要做的就是“换位思考”,从员工的角度去思考企业的问题。通常的企业领导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去衡量、评判员工,解决
问题;而“换位思考”是管理者在保持个人风格前提下,站在员工角度考虑问题,可能忽然间发现“哦,原来他们是这个意思。”有了这层理解和认同作为沟通基础,企业与员工之间就近了一步,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当然,沟通是双向的,既有自上而下的沟通,也有平等和自下而上沟通。自上而下的沟通主要指企业领导面向员工的沟通,起主导作用。著名的英特尔公司的沟通渠道很成功,它的几个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1)季度业务报告会。不单是公司向员工通报公司最新的业务发展情况,还现场对员工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员工通过现场提问能直接、面对面地与公司领导进行交流;(2)员工简报。每个星期都会定期出版一期员工快报,让员工自由取阅,把公司及工厂里发生的最新重要事情、消息,通过简报的形式告知员工;(3)一对一面谈。通常通过员工会议的形式进行,由员工来制定会议的议程和想谈的内容,包括员工对自己职业发展的想法,对经理售货员的看法和反馈;定期的部门会议,各业务与职能部门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员工的建议和想法,传达公司的政策与各项业务决策;(4)设员工关系顾问。员工可以去与人力资源部的员工关系顾问进行面谈,员工关系顾问会对所了解的信息进行独立的调查,了解员工反映的情况,然后将调查结果通知公司有关部门。员工相互之间平等的沟通能够消除不公平感,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是现代企业沟通不可缺少的工具。美国微软公司是IT行业的精英人才库,它专门为公司建立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内部电子邮件系统”,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独立的电子信箱,上至比尔.盖茨,下到员工,邮箱代码都是公开的,为公司员工和上下级交流提供了最大的方便,为消除彼此间的隔阂、保持人际关系和谐畅通了渠道,也在拴住员工的心,留住人才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网络逐渐普及,我国的企业大都具备了这种条件,不妨借鉴一下,相信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2.赋予员工充分的自主权是实现双赢的终极动力
在企业管理中有一条著名的“南风法则”: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得意洋洋地释放出自己的威力,寒风凛冽,一时间冷得刺骨,行人都把大衣裹的紧紧的;而南风则缓缓地释放自己的能量,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暖洋洋的,行人们觉得身上暖起来,开始解开衣扣,脱下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在这个故事中,北风象征那些“胡萝卜+大棒”式的企业与员工的对峙式传统管理,这样管理很难达到和谐,只能使员工利益实现和企业的目标越走越远;而南风式的管理方式则是采用一种柔和的手段,把企业行为目标和管理者、员工的利益诉求一致起来,管理者并不高高凌驾于员工之上,在这种和谐“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下,每一个员工都相信企业和自身利益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激发了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不是所有事情都要领导事必躬亲,而是由管理者把一部分权力授予有能力的人,任由他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去工作。这样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就会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并能够形成有效的授权和责任机制,从而实现和谐管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经理斯隆曾经聘请著名的管理学家德鲁克担任他们的管理顾问,第一步,斯隆就明确地告诉了他的工作职责:“我不知道我们要你研究什么,要你写什么,也不知道该得出什么结果,这些都应该是你的任务。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把你认为正确东西写下来,不必怕我们不同意,你也不必为了使你的建议为我们接受而折中。斯隆的这番话很明确地表明了他的授权原则,管理者不会干涉智囊人员的工作,也不会以任何形式反自己的主
观意见强加给智囊人员。所以在管理中,管理者需要掌握授权的艺术,既要“以人为本”授予员工充分的自主权,又要做好企业的领导工作,“无为而治”,在和谐的管理氛围中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双赢。
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细胞,是市场的微观主体,现代企业理论正在突破利润最大化的单一目标模式,对企业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多元化的重视和研究从理论上给予了支持,而提出以沟通来“治标”和“以人为本”来“治本”,从管理实践角度在根本上“治疗”现在企业问题。在企业的所有契约关系中,劳动关系起核心作用,而当今企业劳动关系出现新特点,不仅仅是企业微观角度面临的新问题,或许也需要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逐步消除和整合这些矛盾与冲突。
三、从微观基础分析宏观现象,寻求博弈均衡创建和谐社会
现在社会不仅是一个伦理共同体,更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而决定社会性质和结构是微观基础。利益的冲突与整合以全新的方式展现,即利益矛盾和冲突的结果不一定都是零和博弈,不同的利益主体在市场竞争中都力求获得双赢的效果。我们要创建的“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绝不是没有利益冲突的社会,相反它是一个有能力解决利益矛盾和化解利益冲突,由此实现利益关系趋于均衡的社会。事实表明,社会内部存在的利益差异和矛盾作为“冲突—整合”这一规律的诱因和条件,它反映了制度机制的演进、转化和创新强烈诉求。因而,在社会利益价值观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中,需要建立具有均衡性的利益制度与机制,这也是调整利益结构进而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本质性要求。劳动关系的协调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能否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代理成本,从而决定了企业能否提高绩效。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而和谐的劳动关系又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方面,在充满矛盾的宏观世界中,从积极主动的微观利益主体着眼寻求博弈均衡,建立由企业、工会和政府有关部门组成的三方协调机制,是和谐劳动关系的有效做法。
“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或内在的控制了。”然而现实中不可能那么理想,也不存在天使,更不会由天使来统治。着眼于基层,着眼于普通百姓,是一种新的执政理念和工作作风,面对宏观上存在的一般现象和问题,学会从微观角度寻找其根本原因和解决办法,这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提出“公共通道”概念,其最有意义的一点就是要使每一个社会个体都能参与到政治决策中来。而“社会力量”的出现,会使弱者能够得到公共力量的支持与强者抗衡。新《劳动合同法》的逐步深入实施,正是这种强化微观个体、树立“以人为本”新思想观念的体现,必然会更有效地化解劳动关系中可能产生的种种矛盾和冲突,保证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第三篇: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创建和谐双赢企业
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创建和谐双赢企业
内容摘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工作千头万绪。但劳动关系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工会组织是劳动关系建立、调整和规范的重要参与者,在协调劳动关系、创建和谐企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其它任何组织无法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和谐企业创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出发,着重探讨了工会在和谐企业创建中的作用和途经。提出了工会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握共性、强化特色、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与党政互相配合、互相尊重、优势互补、共创共享的新观点。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提高创建水平。
“保持社会稳定,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前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工会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工会应在创建诚信、平等、稳定、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中发挥独特而又重要的作用,促进公平与正义,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建设和谐企业,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工作千头万绪,须把握共性、强化特色、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互相配合、互相尊重、和谐相处,才能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形成合力。
一、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是当务之急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改革的关键期、矛盾的多发期、发展的突破期和稳定的重要期。随着国企改革逐步深化、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和外资合资企业不断增多和劳动关系的市场化多元化,企业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多变,呈现以下特点:
1、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签订率偏低,成为当前制约劳动关系和谐的主要因素。全总第五次全国调查显示:“我国城市职工与农民工的权益普遍没有得到较好的保障与维护,状况堪忧”。主要表现在:签订集体合同的企业不足三成,只有57.1%职工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签订率仅有10~20%;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保险的覆盖率仅为63.4%.36.1%、50.4%、12.8%和7.3%。“我国城市职工与农民工的权益普遍没有得到较好的保障与维护,状况堪忧”。
2、劳动关系失衡,侵权行为增多,职工权益得不到基本保障。据中国劳工观察发表的《珠海美星厂调查报告》披露,该厂强迫职工一星期工作多达81个小时,正常的工资标准才3.375 元/小时,加班工资只有2.5元/小时。据报道,此类“血汗工厂”在南方某省还有21家。由于个别企业随意克扣和拖欠工人工资、辞退和解雇职工,对职工实行野蛮的强制劳动和暴力管理,造成工伤事故不断,劳动关系紧张。
3、集体争议案件激增,诉讼化信访化趋势明显。一是劳动争议数量直线上升,且集体争议案件增长明显。从全总统计来看,97年、2000年、2003年发生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分别为4109件、8447件、10823件,涉及职工人数分别是132647人、259445人、514573人;发生争议案件数及涉案人数三年翻一番。二是劳动争议处理诉讼化、信访化趋势明显。据上海市调查,在2297件劳动争议中,80%有法可依,调解和仲裁即可解决。但愿意仲裁的只有27%,38%的人愿意找信访部门上访。
3、群体争议增多,每三年翻一番,部分当事人不经过调解仲裁,直接采用围哄政府机关、杜塞交通、请愿示威的过激方式要求解决问题,引发很多社会问题,影响了社会安定。
4、劳动法律法规滞后,维权机制亟待加强。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和劳动关系矛盾极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劳动立法滞后,劳动执法力度不够,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不适应,工会维权力量太弱,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劳动合同制度大多流于形式等不良现象,也成为劳动关系的复杂多变的主要因素。
劳动关系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给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巨大压力,也给工会组织加强民主管理,加大劳动关系协调力度、创建和谐企业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各级工会组织作为职工权益的代表者、维护者和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应“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好地表达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积极发挥积极独特作用
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建立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及时、全面、准确地传递给各方面群众的畅通渠道,建立健全群众向党和政府反映意见和建议的畅通渠道,建立健全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的长效机制,确保群众合理的利益要求得到妥善处理和解决,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这为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目标,也为工会协调劳动关系、创建和谐企业指明了方向。工会组织应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顺畅高效的新型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在促进经济快速和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独特作用。
1、发挥职工利益“代表者”作用,保障劳动关系信息渠道畅通。
密切党和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的关键。各级工会要根据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职工队伍的变化,最大限度的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其次要及时宣传党和政府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政策水平,使职工自觉按照正常渠道、合法程序反映和解决问题。三要健全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机制,代表并组织职工积极参政议政,共谋企业发展和劳动关系和谐大计。四要深入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建立对话机制,畅通反馈渠道,随时掌握职工关心的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做好解疑释惑和疏导工作,帮助职工排除不良情绪,确保队伍稳定和企业安定。
2、发挥企业发展“推动者”的作用,建立合作双赢的新型劳动关系。
企业发展是保障职工利益、强化工会维权的基础。工会应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发展的基点上。既让企业自觉规范管理行为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又要让广大职工心情舒畅地为企业发展建功立业。
工会做为和谐企业的建设者,要在构建稳定和谐劳动关系中努力做到三个统一:即把最大限度组织职工入会同巩固党的阶级基础统一起来;把维护职工群体利益同满足职工多元需求统一起来;把团结动员职工共谋改革大计、共创发展大业同最大限度为职工争取利益、共享企业发展成果统一起来。用工人阶级先进思想和精神风貌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工会独特作用。
其次要做企业发展的推动者,通过创建“职工之家”和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人文环境,形成劳动关系两个主体之间协商共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的价值取向,建立职工关心企业、企业关爱职工的良性互动、合作双赢的新型劳动关系。工会要组织职工为企业发展进言献策,当好参谋;要积极组织开展职工民主管理、技术培训、安全监督检查、劳动争议调解及困难职工帮扶、技术创新、劳动竞赛、岗位练兵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引导职工立足本职,学赶先进,提高素质,争创一流,为企业快速发展贡献聪明才智,从而达到企业发展、职工受益、劳动关系双方合作共赢,实现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3、发挥职工权益“维护者”作用,创新机制切实维权。
维护是工会的基本职能。参与劳动法规政策的制定和监督,是工会实现源头维护的主要手段,对于实现总体维护,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工会发挥维护职能,就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一是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组织职工为劳动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建言献策。二是注重发挥劳动法律监督员的作用,加强对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劳动合同及工作时间、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和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等方面的专项监督检查和督促落实,做到依法维权,敢于维权,善于维权。三是强化职工代表竞选机制,发挥职代会作用,协助企业建立和完善集体合同、劳动合同、平等协商机制和各项管理制度,以此来规范企业行为,打好源头维权基础。四是进一步完善党政工联席会制度、主要领导接待日制度和各级平等协商对话机制,通过定期交流沟通,达到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和合作双赢的目的。五是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和维权机制建设,增强工会组织和职工代表的维权意识,强化依法维护、全过程维护和发展中维护的新观念;通过培训,使广大工会干部、职工代表熟悉劳动就业、工资分配、社会保障、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市场经济和企业管理知识,熟悉谈判技巧,提高协商水平,做到思为职工所想,事为职工所成,利为职工所谋,真正成为职工的知情人、代言人、知己人。六是深入开展厂务公开活动,通过合法程序,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增强分配的公平性和公正性,避免侵权和劳动争议的发生。
4、发挥劳动关系“协调者”作用,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
集体协商与集体谈判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劳动权益,签订公平、公正、合理、合法的集体合同、劳动合同和分配方案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工会应积极主动与企业协商建立集体协商和集体谈判新机制新形式;围绕劳动关系双方关心的问题,积极收集和反馈广大职工的意见和要求;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尽可能为职工多争取一些利益。对集体协商确定的事项,工会应定期检查、督促落实,并向下次职代会报告。从而保护和激发职工的劳动积极性,使企业存在的矛盾及时化解,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企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
5、发挥劳动争议“调解者”作用,建立预警机制,促进和谐安定。
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发生矛盾的表现,反映了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当前,职工与企业发生劳动争议特别是群体争议数量逐年上升的趋势表明:新时期职工的维权意识有所增强,企业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日趋增多,工会维权任重道远。作为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成员和组织者,工会应主动和企业协商建立迅速高效的劳动争议应急预防处理机制,促进企业和谐稳定。
劳动争议或突发事件的发生,一般经过萌发、酝酿、爆发三个阶段。劳动关系预警机制的重点和注意力应放在第一阶段,努力控制第二阶段,避免发展到第三阶段。工会要在预测、预审、预报、预防和调解五个环节上很下功夫。一是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帮助企业不断完善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条款,提高劳动关系双方学法、懂法、依法、执法的自觉性,从源头上避免劳动争议的发生。二是要注重预防预测工作,经常深入工作现场,及时了解民情民意,掌握劳动关系动态,加大沟通协商力度,实事求是解决问题,做好思想疏导工作,把矛盾消化在萌芽状态。三是本着“依法监督、实事求是、密切合作”的原则,主持劳动争议的调解工作。调解中应依法、依情、依理说服对方,帮助争议双方吃透政策,辨清是非,统一认识,消除矛盾,尽量把争议处理在基层。职工要求仲裁或诉讼时,工会应积极为职工提供法律咨询,力争协商解决。四是建立群体性突发性劳动争议应急处理预案,一旦发生群体性争议,工会要认真听取职工意见,做好思想疏导工作,消除双方对立情绪,协助行政解决问题,避免因矛盾激化恶化形成集体上访事件。加强三方协商机制,刹住劳动争议持续攀升势头,把住社会稳定的第一道关口。
总之,工会组织在协调劳动关系、建设和谐企业中具有十分积极重要的独特作用,应审时度势,树立科学的发展的维护观,及时更新观念,调整维权思路,建立协调机制,在合作中求发展,以发展中促维护,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工会应有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在观摩全国公安民警大练兵汇报演练时的讲话》(2004年10月15日)
《全总调查“第一信号”:职工权益普遍受损》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李永海大记者问。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4年)9-1 历年劳动争议处理情况。
摘自胡锦涛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04年12月22日)
第四篇: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实现企业职工“双赢”
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双赢”
近代民主一词源于希腊字“demos”,意为人民。即管理者在“民主、公平、公开”的原则下,科学的将管理思想进行传播,协调各组织各种行为达到管理目的的一种管理方法。中国,早在原始氏族社会就已经有了民主的社会政治行为。所以民主管理是“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集中体现。在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今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实行民主管理,是企业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集中体现,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职工当家作主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推进民主管理,使企业焕发勃勃的生机与活力,呈现出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实现企业和职工的“双赢”?将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一、在思想上对民主管理要有高度认识。
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是我国基层民主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管理者要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民主管理的重要性。一个企业的优劣,不仅要求领导者要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还要具有团队精神,集体拼搏意识的员工。而做为为职工办实事、说实话,代表职工根本利益的代言人的工会、职代会的同志更要树立全局的观念,把本企业职工的利益放在首位来考虑。
广泛提高职工民主管理思想认识,当前绝大多数职工能够发挥主人翁作用,但是也有一部分职工没有把自己当作企业的主人,自己看不起自己,所以对企业的发展兴衰漠不关心,缺乏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和与企业荣辱与共的思想。对此要对职工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同时,进行企业主人翁精神的教育,加强管理意识的教育,培养职工强烈的自我要求意识,使职工成为规章制度的模范遵守者和管理者,真正发挥职工主人翁作用。
二、强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真正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一种基本形式。一个企业民主管理程度如何,关键是看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发挥得如何。民主管理工作不能流于形式,职代会不能成了“举手会”,要真正发挥职代会的作用,要注重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因此,要搞好民主管理工作,就必须彻底克服那些形式主义的东西,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维护职工的民主权利,支持职代会依法行使各项职权,充分发挥职代会参与企业决策、管理和监督作用。在民主选举职工代表时,职代会职工代表要达到50%,除政治素质外,还要侧重代表的文化技术素质和管理企业的能力,把好选举关,对选出的职工代表对党的方针政策、民主管理知识的方式,现代科学管理和各项专业管理知识等方面进行培训,提高代表的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充分发挥职代会作用,提高职代会质量。改革职工提案管理制度,更好地发挥提案的作用。双电公司通过开专题会议,合理化建议征集生产经营管理难题和技术攻关项目,围绕安全生产经营、节能降耗、技术改造、职工福利等方面选出课题,下发让职工解答,提高职工参政议政能力,更好地发挥职工主人翁责任。在对待员工提
出的提案,认真对待,立案处理,做到件件有着落,项项有落实,并做到定期检查与考核。在会议期间要给代表充分的发言和讨论时间,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必须公开透明,听取职工意见,接受群众监督.通过认真坚持职代会制度,将属于职代会职权范围内事项,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或决定,让职工群众实施具体有效的参与管理和监督。近年来,双电公司通过强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定期召开职代会解决许多职工热点难点问题、采纳众多与生产、生活有关的合理化建议,增强了企业和职工的凝聚力,真正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
三、疏通民主渠道,创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形式。新时期,新形式、新发展要求我们企业积极、主动、有效地探索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建立健全厂务公开,积极打造企业民主管理平台,使厂务公开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为此,一是健全公开机构,形成了一套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以双电公司为例,近年来,逐步建立完善了厂务公开领导网、监督网和公开网三级厂务公开网,并落实到基层单位,使厂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公开形式多样,搭建了厂务公开的广阔平台。公司要求各单位都把厂务公开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目标任务,基层单位以易于操作和便于职工为出发点,以公开栏、座谈会以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随时进行公开,保证职工的知情权,公司定期或及时公开重大事项。三是公开内容全面。把凡是关系到企业经营管理、发展规划的方方面面重大问题,都向职工公开,保证了重大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例如:在工资奖金分配、住房、医改、专业职称评定和评先评优条件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方案
向职工公开,使广大职工都能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进来,成为职工代表的一部分。四是监督检查有力,保证了厂务公开的真实性。从生产职工中聘请总经理联络员,负责收集、反馈职工群众对厂务公开的意见和建议,这些联络员是领导的眼睛、耳朵,使领导者真正听到职工心声,及时了解职工在干什么、想什么,对企业有什么想法。厂务公开如同一个玻璃房子,领导干部的一举一动,职工群众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积极推行“阳光厂务” 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发展,使厂务公开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四、提高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增加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企业的活力来自哪里?一个企业有没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关键是领导干部,行政管理约束职工行为,民主管理则增强职工凝聚力和向心力,双电公司领导集体以身作则,努力践行“群众利益无小事”原则,实现为员工办好事、办实事的目的,突出公司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特色,把职工的利益放在首位,经常听取职工对企业大事和领导者的批评和建议,择善而从,闻过而改,为企业为职工做实事,取得职工的信任和理解,让职工切实感受到了公司领导关心职工、热爱职工的真情和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的决心,从而增强了职工在“创新管理年”中,团结一心、开拓新思路、谋求新发展、再创新业绩的信心。同时,在用人方面,唯德而用,唯才而用,唯能而用,注重企业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任用,给每个要求进步的人提供施展能力的舞台,使无数个体的价值融汇为巨大的企业活力源泉,从而使企业职工能够同心协力,凝心聚力。
双电公司还通过政治学习、民主生活会、宣传栏、公司网站等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提高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作用,广泛宣传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增强了职工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职工队伍面貌有了明显变化。除此外,还通过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和提升厂务公开高度,2009年至2010年以来,双电公司大力开展魅丽双电、活力双电、健康双电活动、爱国歌曲大家唱、爱国卫生活动、为职工办实事的开展,先后对家属区绿化、美化,努力为职工创造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就职工子女上学难、就业难、通勤难等问题,联系学校、企业,提供上学、就业机会,解决了职工后顾之忧,使职工全心全意为公司建设做贡献。公司定期召开座谈会,主要由车间主任及班组长参加,与公司领导交流工作进展情况、职工的生活情况以及对公司的意见和建议。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会上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会上不能解决的,会下及时解决。涉及职工对公司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可操作性强的公司予以采纳,对提建议人给予表彰并发放物质奖励。工会组织职工代表,就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通勤等事项,与企业进行平等协商。通过签订集体合同和工资协议,职工的切身利益得到保障,企业的职工队伍得到稳定。为调动广大职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公司工会开展职工热点调查、合理化建议活动,使职工把公司的发展经营当成自己的事,献计献策为企业增效益。组织职工积极参与公司发展方向促进企业民主管理水平,激发员工爱厂热情,提升企业整体实力的思想。
总之,在当前电煤紧张,公司生产经营面临严峻形势情况下,必须把领导者的中心地位和职工的主人翁地位相统一,职工利益和企业利益相联系,切实保障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努力增强职工的参与意识,实行政治、经济分配的民主管理和监督,才能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切实推进双电公司实现基层职工民主,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发展,最终实现企业与职工共谋发展、共享成果的“双赢”目的。
第五篇:如何创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如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
如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立和谐社会也把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写进去了。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重要基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十分重大的系统工程,仅靠某一个单位、某一个企业、某一个人是难以实现的,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实现企业与服务对象、与社会、与员工的和谐共处。和谐劳动关系就是以劳动者为中心,发展劳动保障事业,劳动者为了生存和发展与企业建立的劳动关系,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企业内部关系的和谐,即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是最根本的,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可以带来员工队伍的稳定,企业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创建和发动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维护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尤其是维护劳动者的经济、民主权利和发展权利,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和劳动者的全面发展是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重要基础。做好劳动关系协调工作,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创建。可以说,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
试想一下如果劳动者在一个极不和谐的劳动关系状态下工作,在一个连自己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都得不到保障的单位中工作,怎么可能产生极大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呢?相反很有可能给企业的正常生产带来影响,现实中我们常看到有一些企业因为劳动关系比较紧张,那么一旦发现企业拖欠工资、克扣工资、强迫加班、粗暴管理就会爆发职工罢工、上访、上街,甚至于与企业业主、管理人员产生暴力冲突的行为,员工就会抱着怨气离开企业,现在出现的大量招聘农民工的企业因为民工荒已经感觉到企业难以为继。
因此一个企业如果不能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就很难谈得上去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去开拓创新。如果说企业的管理者偶尔有一套搞和谐的招数,那可能也是昙花一现,企业也不可能实现和谐发展,企业要实现追求盈利的长远目标,需要企业内外方方面面的协调配合,受制于组织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种因素。其中员工权益是企业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应当说我们不应该把企业的利益和员工的利益截然分成两块。
首先不能只顾企业利益,不顾员工的利益;其次也不能说有了企业的利益才能有员工的利益,或者说有了员工的利益才能有企业的利益,企业的利益和员工的利益实际上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种动态的偶合关系,企业在追求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段时间可能会偏重企业的利益,一段时间又会偏重员工的利益,同时在关系员工的利益中还要关心员工的精神利益,特别是要让员工通过充分行使法定的权利,使其感受到在企业中应有的地位,得到应有的尊重,这样员工也许会因为可以获取长远的利益,而暂时放弃眼前的一些物质利益,也许会主动或者自觉地协调与企业的劳动关系,使之实现和谐、稳定的发展。
如果说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那么有人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企业的劳动关系紧张,各种利益矛盾尖锐,企业发展则不稳定。企业不稳定就会带来员工的收入、员工的工作不稳定、员工的心态不稳定,那么员工回到家里就会带来员工家庭的不和谐。如果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企业都不稳定,就会产生一系列社会不和谐的连锁反应,会造成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实践证明,优秀的企业、成功的企业,必然是劳动关系和谐的企业。
但是目前我们应该看到,企业存在的劳动关系不和谐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把法治放在重要的地位,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首要的基本特征。同样的道理,我们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也应当把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放在首位,企业的劳动关
系是否稳定有赖于企业员工双方自觉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依法规范自身的行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推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企业不和谐现象主要反映在:一是用人单位的用人和用工行为不规范;二是企业违法案件大量存在;三是未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四是用工不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五是违法收取职工的风险抵押金,克扣工资;六是违反最低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休息时间;七是侵害女职工权益;八是依法维权,不能得到及时配合和解决。这些现象说明劳动关系不和谐的矛盾日益显性化,那么怎样才能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呢?
第一方面:强化工会职能,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按照《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会工作的决定》要求,进一步突出工作的性质、地位、作用和职能,坚持和完善“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工作机制,不断丰富党建与工建相结合的形式、内容和方法,抓好基层工会组织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任务的落实,作用的发挥,组织形式的创新,坚持“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建立工会组织”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基层工会组织标准化建设,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实现工会组建方式的转变,不断增强职工加入工会的内在动力。
第二方面: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构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归根到底要靠政策和法律,要靠健全完善的体制机制,靠制度规范秩序,促进公平,推动和谐,实现双赢。要认真贯彻落实和抓好《工会法》、《企业工会工作条例》、《劳动合同法》、《公司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加强法律监督,坚持依法办事,建立健全劳动关系沟通协商机制,健全企业经营管理层,工会组织和员工代表共同参加的交流平台,使企业和员工能够利用这一平台,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及时协商解决出现的劳资纠纷、争议和矛盾分歧,依法依政策把问题解决在企业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
第三方面: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赢得员工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现在我们评价一个人和一个企业,常说金碑银碑不如群众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夸奖。一个企业和人奖项含金量高低,只有来自于老百姓的口碑,无论你的经营成果多么炫耀,只要企业爆发违法案件,你的经营发展就要受到很大的影响,有时候会遭遇挫折和强有力的打击。因此,我们要遵守法律法规,要善待员工,依法用工、经营,只有不断保持和谐的劳动关系状况下,激发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寻找到为企业创造利益的原动力。
第四方面:牢固树立依靠员工办好企业的思想。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员工的利益是企业的大事,企业能否兴旺发展和充满活力,关键要靠全体员工团结奋斗。要本着构建 以“共谋、共享、共赢”为体制框架的新型劳动关系,所说“共谋”:党十七大指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把职代会、监事会、董事会作为凝聚员工力量,依靠员工办企业的主要载体。重点研究企业重大决策预告,涉及员工切身利益重大方案审议,职代会民主评议企业领导人和企业中层干部民主推荐选择,重大改革措施无记名投票表决等。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抓好企业的职代会建设,职代会不仅具有权威性、代表性,而且有广泛的群众性,组织制度健全与完善,程序规范,是集中民智、体现民意的有效途径。职代会为保证职工对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提供了法律程序,通过股东会与职代会共同谋划企业发展,坚持法人治理结构与民主管理制度的高度统一与和谐运行。所说共享,就是用工要依法履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劳动合同,为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任务。《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已正式实施,对企业和劳动者作出了一系列的明确规定,也为我们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提供了法律保障。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该订立劳动合同,如果没有合同,调整劳动关系、查处违法案件就找不到合法的尺度。企业用工如果不签订劳动合同,或者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就会为劳动关系的不和谐带来事端,所以说签订劳动合同是坚持企业效益增长与职工收入增加均衡发展;所说共赢,就是创新型的企业文化与学习型职工队伍共赢,企业社会价值和员工人生价值同步得以实现。
第五方面: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能力。当前,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企业要发挥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实施人才兴企战略,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工会组织要积极引导职工开展身心健康的活动:一是开展“建功立业”、“工人先锋号”、“职工大练兵”、“双爱双评”、“创争”、“岗位建功”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通过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比武等多种形式,提升企业产品与服务的科技含量,推动企业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加快培养企业急需的知识技能型和复合技能型人才;二是要在广大职工中开展“树立正确荣辱观,增强主人翁责任感”主题教育。进一步把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企业发展上来,凝聚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实现“十一五”规划中的主力军作用;三是要加强对工会干部和职工的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树立大局意识,自我加压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对劳模的宣传和服务,充分发挥劳模的示范和导向作用,以劳模的先进思想和高尚情操影响、带动、激励广大员工立足本职,学赶先进,争创一流,多做贡献。
第六个方面:企业要依法订立内部规章制度。内部制度完善,运行的好坏,有利于促进劳动关系双方依法履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从我县到外省(市)地区打工的农民工那里知悉,职工加班加点的情况比较普遍,民工生活保障差的情况也比较普遍,因此要通过建立合理合法的规章制度,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减少影响劳动关系的不良因素,从而共同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
第七个方面:企业要依法履行责任,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企业是否及时为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涉及到职工的后顾之忧,也影响到企业的和谐稳定,劳动者再就业当中,经常要为养老保险等问题与企业发生争议。许多农民工认为参加养老保险看不到预期,不愿意参保,这对日后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留下了隐患。对此企业一方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以免时间一长,引起社会劳动纠纷,影响了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常言道:“长痛不如短痛好”。
第八个方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素质。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创建和谐企业的强大精神支撑,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创建和谐企业要与和谐管理为指导思想,建设具有自身特点的优秀企业文化,不断增强企业员工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和谐发展。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责任制度并组织实施,要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组织教育安全管理人员、职工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要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要为职工的生产空间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安全设备和设施;广大职工要服从安全管理人员的指挥,熟悉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和佩带安全生产防护用品,以及按时参加安全消防演练等,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综合使用安全技能培训,安全环境熏陶,安全理念灌输等手段,着力塑造“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本质型安全人,同时引导员工把民主协商理念、公正合理的理念、互惠互利的理念、和谐发展的理念贯穿到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建设的全过程,贯穿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