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09
同志在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一、勇于开拓,敢于创新,我市劳动保障工作取得新成绩
(一)着力保障民生。一是就业局势基本稳定。各地以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为契机,积极完善落实促进就业政策,加大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力度,积极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基本消除了“零就业家庭”。围绕市场用工需求和城乡劳动力就业愿望,加大城乡劳动力素质培训力度,努力提升职工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再就业。同时,通过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加强创业培训,强化创业服务,帮助和鼓励更多劳动者创业并带动就业,确保了我市就业形势的稳定。二是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全面推进。积极推动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城镇居民医疗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一系列制度的实施,率先在全省实现了社会保险制度城乡全覆盖,提前超额完成省、市政府下达的五大社会保险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扩面任务。三是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和其他各类群体的养老待遇水平,确保各类群体共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不断提高生活品质。
(二)着力服务发展。为降低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冲击,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探索符合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和企业实际的劳动保障新举措、新办法,保增长、保就业、保稳定,努力为企业排忧解难,减轻企业负担。通过临时性下浮企业社保缴费比例,调低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等措施,预计去年、今年2年,可为全市企业减轻社会保险缴费负担68亿元。同时,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平等有效的内部协商机制,通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企业科学管理和职工民主参与的有机统一,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和经营稳定性。
(三)着力维护稳定。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去年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以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为突破口,加大劳动合同制度实施力度,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显著提高,企业依法用工和职工参与管理的程度明显增强,切实维护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二是不断完善劳动保障执法监管体系。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不断趋紧,企业经营困难,劳资纠纷案件数量上升的情况下,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不断创新执法监管方式,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和维稳工作机制,大力推行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监管模式,对网格内企业实行动态分类监管,着力减少劳资纠纷,将小额、简单、涉及人数较多的劳动纠纷化解在基层,因劳动保障问题而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促进了社会稳定。
二、把握形势,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责任感
一是就业形势严峻。去年以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的影响逐渐显现,我市企业用工大量减少,裁员现象有所抬头,人力资源市场需求萎缩,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有所回升。一方面劳动力供应总量不断增加,失业人员、新生劳动力以及因农业比较效益下降而不得不通过转移就业实现增收的广大农民都加入劳动力供应大军。另一方面,由于经济不景气,市场竞争的倒逼机制推动广大企业通过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型寻求出路,技术工人和熟练工招聘难的问题将更加突出。同时,在当前形势下,暂时未就业的本地生源大学毕业生和长期滞留我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已经成为新的就业困难群体,这两类群体的就业工作量大面广,工作难度大,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二是劳动关系调处压力不断加大。由于企业经营不景气影响,欠薪、裁员引发的劳资纠纷案件上升,劳动关系调处压力加大。虽然目前企业裁员大多数采取劳动合同到期终止等隐性手段,尚未出现通过大规模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等手段裁员的情况,全市劳动关系总体平稳。但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不断趋紧,企业经营状况持续回落,企业开工不足、停产、半停产和关闭等现象将进一步增多,企业裁员规模将不断增加,裁员方式更加直接。加上劳动者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劳动者的诉求已由
以往的单纯工资、工伤问题扩展到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工资福利和经济补偿等各个方面,劳资纠纷显性化、复杂化和群体化特征愈加明显,处理不当极易诱发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
三是社会保险制度推进难度增加。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经营者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大幅降低,企业社会保险缴费意愿和负担能力双双下降,社会保险中断缴费现象有所增加,预计今后社保中断缴费人数还会进一步增加,加剧了社保扩面难度。
四是群众需求与当前工作现实不相适应问题进一步突出。近年来,随着广大群众对就业、社会保障和劳动关系调处等公共服务要求不断提高,国家涉及劳动保障的众多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出台,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社会对劳动保障工作“安民生、促发展、保稳定”的要求更为迫切,但受多方面因素限制,我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水平虽有很大提高,但与人民群众对劳动保障工作的期盼,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亟待提高服务档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劳动保障公共服务要求,更好地保障和服务民生。
当前,我市劳动保障工作虽然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更要看到有利因素。一是我市经济基础雄厚,民生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有能力、也有办法把劳动保障工作做得更好,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二是我市就业空间大,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基础较好,社会保险基金积累较多,劳动保障工作基础较为扎实。三是中央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对宏观经济政策作出重大调整,明确要求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促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确保就业稳定,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这些都为我们做好当前形势下的劳动保障工作指明了方向,带来了机遇,增强了信心。为此,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做好人民群众期盼的大事实事,切实把保增长促发展的成效体现在民生改善上,坚定信心,能谋善断,化危机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全面推进劳动保障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进劳动保障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坚持标本兼治,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局势。一是防止随意裁员减少失业。各地要发挥规模以上企业和原国有集体企业对稳定就业的导向作用,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对生产经营遭遇暂时困难的企业,要引导开展集体协商,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组织培训等办法,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稳定现有就业岗位。要把尽量减少裁员作为衡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引导企业在经济发展相对困难时期储备人才,为在下一轮经济增长中取得先发优势打好基础。要防止企业随意裁员、突击裁员和借经营困难为由恶意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积极减少失业,稳定就业。二是进一步落实新一轮促进就业政策。全面落实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用工补助、社会保险补贴、再就业援助补贴等促进就业各项优惠政策,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重点帮扶,鼓励失业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就业。三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要依托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统筹做好失业人员中的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新增劳动力中的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中的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的促进就业工作,加强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和就业信息服务。组织外来务工人员有序流动,做好外来务工人员返乡的管理服务工作。开展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促进就业专项活动,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招聘求职服务。四是积极开拓新的就业增长点。要帮助企业解困,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中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要抓住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机遇,充分发挥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容量大、就业形式多样化的特点,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扩大就业的新支撑。进一步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鼓励和引导有创业愿望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不断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创业富民、就业惠民。五是提高全市劳动者整体技能水平。按照建设服务型教育体系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覆盖城
乡的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和在岗外来务工人员等培训网络体系,加快推进职业技能社会化培训工作,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企业职工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能力。
(二)坚持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一是要坚定不移完善各项社保制度。针对国家即将出台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跨省转移办法》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一系列新政策,研究提出平稳衔接的措施,促进我市社会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要继续调整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政策,提高参保人员的待遇水平。二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制度的贯彻落实。要通过临时性下浮企业社保缴费比例和调整用人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比例等相关政策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当前形势下企业参保缴费创造条件。各地要根据当前实际,提出扩面的任务和要求,不断扩大各类制度的实际覆盖人群,努力完成省、市政府下达的扩面任务。要研究按照工资总额征收社会保险费的办法,妥善做好社会保险费征收方式的调整工作。三是要坚定不移提高参保人员待遇,保障参保群众基本生活,提高群众消费预期,进一步发挥社会保险制度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坚持防控并举,积极预防和处置各类劳资纠纷。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当前预防和处置各类劳资纠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立健全防止企业拖欠工资和裁员的长效机制,努力营造劳动者就业无忧、保障无虞的良好环境。一是继续做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工作。要继续深入推进劳动合同制度,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依托三方机制,齐抓共管,通过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活动,夯实稳定劳动关系的微观基础。要加大对企业单位用工指导和监管力度,充分发挥企业联系点的作用,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二是加强维权维稳工作,引导职工理性维权。要密切关注我市企业用工变化,准确了解掌握区域性、行业性批量裁员情况,按照抓早、抓小、抓苗头的工作要求,力争第一时间内掌握处置突发事件的主动权。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切实加强与建设、交通、公安、工会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全面掌握各类企业经营动向,监管企业劳动关系发展状况,研究制定相应的防范处置措施,引导职工依法和理性维权,坚决防止因企业违法用工发生大规模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三是建立健全劳资纠纷预防和调处体系。要以乡镇(街道)劳动保障监察中队和劳动关系协调机构建设为重点,全面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监管办法,推动乡镇(街道)劳动仲裁派出庭和企业内部调解机制建设,建立健全行业性和区域性劳资纠纷预防和调处体系,切实将劳资纠纷发现在基层、处理在萌芽状态。四是要进一步做好防范处置企业拖欠工资的工作。各级政府要建立企业群体性欠薪预警预报制度,重点监控生产经营差、总体亏损面大、工资支付能力弱的企业,从源头上预防欠薪事件的发生。要调整政府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提高政府处置拖欠工资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坚持求精求实,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队伍能力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强调研,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二是针对当前劳动保障工作向基层延伸的趋势,加大对基层的投入,进一步强化镇(街道)乡、村(社区)服务机构建设,全面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和劳动关系协调组织建设。三是加强队伍建设,确保劳动保障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第二篇:在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的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任务明确、意义重大。刚才,刘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很好的报告,总结了去年的工作,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明确了今年的工作要求,希望各镇、各部门认真贯彻,狠抓落实。劳动保障局、地税局、邵伯镇、华伦化工4个单位分别作了表态发言,表明了态度,表示了决心。今天的会上,市政府还与各有关镇签订了责任状,明确了工作责任。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
制逐步确立,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和用工形式的多样化,带来了劳动关系的复杂化,劳动保障工作已成为事关大局、事关长远、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党和政府形象的大事,决不只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系统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各镇各部门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首先,劳动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就业问题和社会保障、弱势群体帮扶等工作,已成为重要的社会突出问题,劳动保障工作必须得到相应加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重视构建和谐社会,我们要从劳动保障工作入手,深入研究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从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高度,切实抓好劳动保障工作。其次,劳动保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经济运行的“稳定剂”。当前,我市正处于改
革发展稳定的关键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率先”,力争“两个提前”,必须要有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现在上访问题增多,有一部分是由于社会保障工作不落实造成的。从我市企事业改革的实践看,劳动保障工作到位的,职工就支持,改革就能够进行到底;就业问题解决不好,职工社会保障不到位,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的,职工就情绪不稳定,改革就难以推进到位。正视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的问题,把握劳动保障工作的发展趋势,破解劳动保障难题,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第三,劳动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现在,不少同志对劳动保障工作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劳动保障工作束缚了企业的用工权,增加了企业的运行成本,甚至认为影响了当地的投资环境。华伦化工表达了真切感受,值得借鉴。实践证明,完善的就业机制和健全的社会保险制度,有利于稳定职工队伍,有利于和谐劳资关系,有利于创造企业平等的竞争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的长远发展。各镇、各部门、各企业要消除模糊认识,像重视经济工作一样重视劳动保障工作,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好劳动保障工作。
二、突出重点,认真落实劳动保障各项工作任务 劳动保障工作量大面广,任务繁重,我们要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全力推进。一要切实抓好民生之本,全力扩大就业。当前及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我市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的结构性失业矛盾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与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加快转移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就业再就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而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加快经济的发展,努力增加岗位。各镇、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两个率先”、“两个提前”统揽全局,大干三五年,奋力争进位,加快沿江开发,强化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保持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就业再就业提供有效的岗位供给,努力实现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要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引导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通过各类培训,增强农村劳动力和城区下岗失业职工竞争就业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引导下岗职工、失业职工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洽谈成功率。对于那些年龄大、技能低、文化素质不高,屡屡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的就业弱势群体,要给予特别的援助和关怀,通过落实各项政策和优惠措施,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难题。一是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信息、培训等工作;二是不断拓宽就业渠道,采集适合下岗失业职工和农村劳动力的岗位;三是不断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通过种种援助措施,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二要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整建制、全覆盖”工作。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要求劳动者流动到哪里,社会
保险就跟到哪里。我市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达到这一要求。主要原因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市城镇各种类型的企业中,融进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参加社会保险;随着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大批企业职工成为下岗失业人员,也面临着断保的情况。另外,多数个私工商户及其雇工也还被排除在社会保险大门以外。这就给社会带来了隐患,难以想象,若干年后,全市几十万人养老、医疗问题没有保障,如何实现社会稳定。因此,市委、市政府明确今年的劳动保障工作的重点,是推行社会保险“整建制、全覆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整建制、全覆盖”就是要把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工商户全部纳入社会保险“安全网”,这是市政府推动社会保险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这项工作,既要靠政府推动,更要靠所有用人单位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各镇、各部门要督促各用人单位明确方案,落实措施,推行到位。要切实做到不分
户口性质、不分企业性质、不分长期用工或短期用工,只要有事实劳动关系,都要参保。参保过程中,要做到以工业企业为主,二、三产业为辅;要以养老保险为主,有选择地参加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四个险种,逐步实施。今年全市社会养老保险计划扩面8000人,市政府已与各镇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各镇和相关部门要按照序时进度,狠抓落实。去年扩面进度较慢的镇和部门,必须奋起直追,从头抓起,不能拖全市的后腿。做好这项工作,一是加强领导,统一思想;二是抓好试点,树立典型;三是依法推进,加强服务。
三要依法维护职工权益,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随着企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深入,用工主体日趋多元化,劳资矛盾比较突出,各类侵权现象增多而维权手段偏少,职工权益尤其是农民工权益屡受侵害,表现在企业不与劳动者签订合同,无故拖欠和克扣工资,不提供应有 的劳动保护,用人单位不依法为职工参保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够妥善解决,就会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劳动保障执法队伍和执法能力建设,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严厉查处各种侵权行为。劳动、工会、企业家协会等单位要以签订劳动合同、集体合同为抓手,加强劳动监察,规范用工行为,最大限度减少劳资纠纷,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强化领导,确保今年劳动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今年的劳动保障工作能不能提高到新水平,再上新台阶,关键在于加强领导。
一要真正摆上位置。劳动保障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各镇、各部门一定要以对人民群众、对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劳动保障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一把手要亲自过问,分管负责人要认真负责,领
导班子其他成员要积极配合,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二要层层落实责任。各镇、各部门对这次会议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要层层分解,落实目标责任,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特别是对社会保险“整建制、全覆盖”工作要提高认识,加快推进。劳动、财政、地税、工商等有关职能部门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确保2005年劳动保障各项目标如期实现。三要加强督促检查。对今年全市的劳动保障工作各项任务,特别是社会养老保险扩面、农村劳动力转移、解困金筹集三项任务,劳动保障部门要按月汇总统计,及时予以公布,纪检监察部门要实施效能监察。对完成任务较好的部门和单位要予以表扬;完成任务不好的部门和单位要予以严肃批评,要把劳动保障工作列入全年“双文明”考核评比的重要内容,加强考核,严格要求。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各镇、各部门一定要以只争
朝夕的精神,咬定目标,扎实工作,不折不扣地完成劳动保障各项工作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在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的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任务明确、意义重大。刚才,刘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很好的报告,总结了去年的工作,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明确了今年的工作要求,希望各镇、各部门认真贯彻,狠抓落实。劳动保障局、地税局、邵伯镇、华伦化工4个单位分别作了表态发言,表明了态度,表示了决心。今天的会上,市政府还与各有关镇签订了责任状,明确了工作责任。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和用工形式的多样化,带来了劳动关系的复杂化,劳动保障工作已成为事关大局、事关长远、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党和政府形象的大事,决不只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系统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各镇各部门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首先,劳动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就业问题和社会保障、弱势群体帮扶等工作,已成为重要的社会突出问题,劳动保障工作必须得到相应加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重视构建和谐社会,我们要从劳动保障工作入手,深入研究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从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高度,切实抓好劳动保障工作。
其次,劳动保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经济运行的“稳定剂”。当前,我市正处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率先”,力争“两个提前”,必须要有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现在上访问题增多,有一部分是由于社会保障工作不落实造成的。从我市企事业改革的实践看,劳动保障工作到位的,职工就支持,改革就能够进行到底;就业问题解决不好,职工社会保障不到位,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的,职工就情绪不稳定,改革就难以推进到位。正视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的问题,把握劳动保障工作的发展趋势,破解劳动保障难题,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
第三,劳动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现在,不少同志对劳动保障工作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劳动保障工作束缚了企业的用工权,增加了企业的运行成本,甚至认为影响了当地的投资环境。华伦化工表达了真切感受,值得借鉴。实践证明,完善的就业机制和健全的社会保险制度,有利于稳定职工队伍,有利于和谐劳资关系,有利于创造企业平等的竞争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的长远发展。各镇、各部门、各企业要消除模糊认识,像重视经济工作一样重视劳动保障工作,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好劳动保障工作。
第四,劳动保障是践行“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春节前,各镇、各部门党员干部帮扶了1.2万户困难户,资助额达178万元,受到群众的普遍赞誉。我们要继续贯彻好中央、省市的部署,满腔热情地关注民生,纾解民困,帮助弱势群体,特别是要通过进一步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从机制上解除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
二、突出重点,认真落实劳动保障各项工作任务
劳动保障工作量大面广,任务繁重,我们要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全力推进。
一要切实抓好民生之本,全力扩大就业。当前及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我市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的结构性失业矛盾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与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加快转移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就业再就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而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加快经济的发展,努力增加岗位。各镇、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两个率先”、“两个提前”统揽全局,大干三五年,奋力争进位,加快沿江开发,强化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保持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就业再就业提供有效的岗位供给,努力实现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要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引导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通过各类培训,增强农村劳动力和城区下岗失业职工竞争就业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引导下岗职工、失业职工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洽谈成功率。对于那些年龄大、技能低、文化素质不高,屡屡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的就业弱势群体,要给予特别的援助和关怀,通过落实各项政策和优惠措施,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难题。一是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信息、培训等工作;二是不断拓宽就业渠道,采集适合下岗失业职工和农村劳动力的岗位;三是不断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通过种种援助措施,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二要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整建制、全覆盖”工作。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要求劳动者流动到哪里,社会保险就跟到哪里。我市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达到这一要求。主要原因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市城镇各种类型的企业中,融进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参加社会保险;随着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大批企业职工成为下岗失业人员,也面临着断保的情况。另外,多数个私工商户及其雇工也还被排除在社会保险大门以外。这就给社会带来了隐患,难以想象,若干年后,全市几十万人养老、医疗问题没有保障,如何实现社会稳定。因此,市委、市政府明确今年的劳动保障工作的重点,是推行社会保险“整建制、全覆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整建制、全覆盖”就是要把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工商户全部纳入社会保险“安全网”,这是市政府推动社会保险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这项工作,既要靠政府推动,更要靠所有用人单位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各镇、各部门要督促各用人单位明确方案,落实措施,推行到位。要切实做到不分户口性质、不分企业性质、不分长期用工或短期用工,只要有事实劳动关系,都要参保。参保过程中,要做到以工业企业为主,二、三产业为辅;要以养老保险为主,有选择地参加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四个险种,逐步实施。今年全市社会养老保险计划扩面8000人,市政府已与各镇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各镇和相关部门要按照序时进度,狠抓落实。去年扩面进度较慢的镇和部门,必须奋起直追,从头抓起,不能拖全市的后腿。做好这项工作,一是加强领导,统一思想;二是抓好试点,树立典型;三是依法推进,加强服务。
三要依法维护职工权益,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随着企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深入,用工主体日趋多元化,劳资矛盾比较突出,各类侵权现象增多而维权手段偏少,职工权益尤其是农民工权益屡受侵害,表现在企业不与劳动者签订合同,无故拖欠和克扣工资,不提供应有的劳动保护,用人单位不依法为职工参保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够妥善解决,就会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劳动保障执法队伍和执法能力建设,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严厉查处各种侵权行为。劳动、工会、企业家协会等单位要以签订劳动合同、集体合同为抓手,加强劳动监察,规范用工行为,最大限度减少劳资纠纷,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强化领导,确保今年劳动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今年的劳动保障工作能不能提高到新水平,再上新台阶,关键在于加强领导。
一要真正摆上位置。劳动保障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各镇、各部门一定要以对人民群众、对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劳动保障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一把手要亲自过问,分管负责人要认真负责,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积极配合,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二要层层落实责任。各镇、各部门对这次会议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要层层分解,落实目标责任,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特别是对社会保险“整建制、全覆盖”工作要提高认识,加快推进。劳动、财政、地税、工商等有关职能部门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确保~年劳动保障各项目标如期实现。
三要加强督促检查。对今年全市的劳动保障工作各项任务,特别是社会养老保险扩面、农村劳动力转移、解困金筹集三项任务,劳动保障部门要按月汇总统计,及时予以公布,纪检监察部门要实施效能监察。对完成任务较好的部门和单位要予以表扬;完成任务不好的部门和单位要予以严肃批评,要把劳动保障工作列入全年“双文明”考核评比的重要内容,加强考核,严格要求。
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各镇、各部门一定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咬定目标,扎实工作,不折不扣地完成劳动保障各项工作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在2007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文章标题:在2007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
副市长
(2007年3月13日)
同志们:
市十次党代会刚刚
闭幕,我们就在这里召开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意义非常重大,邵占维代市长对这次会议也十分重视,春节前专题研究了劳动保障工作,确定了今年的工作重点,去年邵占维代市长曾多次到劳动保障系统调研,深入研究劳动保障工作,体现了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刚才,陈合和同志代表市劳动保障局作了很好的工作报告,总结了去年的工作,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明确了今年的工作要求,我完全赞同。今天的会上,我们还表彰了全市劳动保障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市政府还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责任书,所以这次会议,既是总结会、表彰会,更是动员会、推进会。希望大家一定要按照会议的部署,切实抓紧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下面,我主要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增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在当前的形势下,劳动保障工作已成为事关大局、事关长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党和政府形象的大事。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越来越重视,劳动保障工作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任务越来越繁重,地位越来越突出。这项工作决不只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系统的政治问题。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领导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深刻领会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市十次党代会精神,充分认识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深远而重要的意义,增强工作责任感、紧迫感。这次市十次党代会提出了要实现第三次跨越,就是要由基本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提出了要建设经济强市、现代化中心城市、创新型城市以及和谐城市。温州要实现第三次跨越,我们的任务还非常繁重,在建设和谐城市上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如发展不平衡的问题,300万外来人口如何和本地温州人和谐相处就是需要妥善解决的一大问题。所以要实现第三次跨越,不仅仅是经济总量如何做大、产业层次如何提升的问题,还需要创造有利于发展的和谐社会环境,假如没有良好的和谐社会环境,实现第三次跨越就是一句空话。市十次党代会把建设和谐城市作为实现第三次跨越的重要保障,市人代会报告也把改善民生作为今年工作的重要任务,而在改善民生的内容中,如何促进就业,如何完善社会保障,如何深入开展“和馨行动”更是重中之重,2007年市委市场政府重要工作责任制也把推进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列入其中,今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也纳入了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工伤保险扩面等劳动保障内容。可以说,劳动保障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核心。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是执政为民的需要。劳动保障工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古有云“安居乐业”,这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所以对老百姓来说,最根本、最直接、最重要的利益体现在就业方面。有了就业岗位,才凭自己诚实劳动过上富裕生活,并从中获得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障,劳动者就没有了后顾之忧。所以劳动社会保障工作做好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能得到维护,党和政府的威信就能提高。
(二)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劳动保障工作既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涉及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劳动者的工作生活条件得不到有效改善,劳动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就容易导致心理失衡,也会导致各种矛盾和冲突增生,会造成社会刑事犯罪案件高发和群体性案件多发的不稳定局面。社会不稳定,人民不和谐,经济发展就没有基础,这是我国和其他很多国家的发展经验和教训。劳动保障工作搞得如何,决定着一个区域改革的推进速度,决定着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所以说,劳动保障工作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经济运行的“减震器”、社会公平的“调节器”。经济要发展,社会必须要稳定,劳动保障工作必须要做好。
(三)劳动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现在,不少同志对劳动保障工作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劳动保障工作束缚了企业的用工权,增加了企业的运行成本,影响了投资环境。实践证明,完善的就业机制和健全的社会保险制度,有利于稳定职工队伍,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有利于创造企业平等的竞争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的长远发展,这是为各地的发展经验所证明的。前几年我市一些企业劳动生产条件较差,在“民工荒”中招不到工人无法正常开工,严重影响生产发展。所以,我们各地、各部门、各企业都要提高认识,像重视经济工作一样重视劳动保障工作,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好劳动保障工作。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努
力把劳动保障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今年劳动保障工作量大面广,任务繁重,我们要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全力推进,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在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上取得新突破
今年的社保工作要把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工伤保险扩面、完善医疗保险体系作为重中之重,从而形成更为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一
要全力抓好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工作。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也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春节前后,我们通过全市劳动保障、国土资源部门的调查统计,基本摸清了全市被征地农民的底数。据统计,全市土地二轮承包以来,共征21.3万亩土地,涉及1920个行政村,42.6万名被征地农民。其中,2002年底前被征地农民20.5万人,2003至2006年被征地农民22.1万人。市政府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认真反复的论证研究,经全面分析评估后认为,通过几年的努力,采取多种措施,解决这一问题是可行的,决定分三个层次推进这项工作:
1、对2007年起新征地农民,必须实行即征即保,不落实即征即保的,实行一票否决,对此市国土资源部门正在根据市政府的要求,积极研究征地补偿政策的调整,调整的重点是提高征地价值,把劳动保障这块打入征地成本;
2、对2003-2006年被征地农民,考虑到工作量较大,准备用3年时间基本实现全面参保目标,三区两市要走在前列;
3、对土地二轮承包至2002年底前被征地农民,全面建帐建册,纳入生活补贴范围,对符合年龄等条件人员发给定额基本生活补贴(市区每人每月60元),力争到2007年底全市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参保人数有突破性的进展。这三个层次,最难做的是第二个层次,即2003-2006年被征地农民,涉及人数22.1万人,但我们的保障水平和保障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投入资金也在不断增加,应该能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相信,只要大家认识到位,措施到位,是能够做好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工作的。二是要全面推进工伤保险。工伤保险基本全覆盖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一项重要内容。省政府提出要在2008年实现全省工伤保险基本全覆盖。根据这个要求,我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要在两年时间里从目前的56万人扩大到174万人,任务重,时间紧,各地一定要明确目标,制订强有力的措施,推进这项工作,特别是要由地税部门按工资总额依法征收工伤保险费。除了省、市政府明确的措施外,各地还要针对当地实际提出相应的措施,要结合工伤保险的特点,积极探索灵活可行的扩面方式方法。有人担心工伤保险大幅度扩面会增加企业运行的成本,但是从长远和全局看,其实并不会增加企业的负担,推行工伤保险全覆盖其实是促进提升产业结构,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要做好这项工作,我市还要健全劳动能力鉴定中心等相关机构,充实人员。三要加大其他各项社会保险的推进力度。在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过程中,要同步加强养老、医疗、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大力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抓紧研究制订出台城镇居民医疗保障试点办法、基本医疗保险实行门诊统一管理方案,完善定点医疗机构费用结算办法,健全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稳妥做好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积极探索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的有效办法。特别是今年被征地农民保障、工伤保险扩面任务,市政府刚刚与各县市区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各地和相关部门要按照序时进度,狠抓落实。
(二)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上取得新突破
就业是广大劳动者最大、最根本的保障。全市各级政府和劳动保障部门要以新增就业岗位和控制失业率为目标,以发展经济为根本途径,以帮助困难群体就业为重点,把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作为一项突出任务来抓。一要在新增就业岗位上下功夫。在加大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重视发展吸纳劳动力容量大的产业和企业,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就业增长点。二要在创新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真正建立起“市场导向、自主择业、自谋职业、政府支持、社会援助”的就业体制和机制。三要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上下功夫。政策也是资源,政策的支持是最大的支持。这几年我们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已经开始发挥明显的导向带动作用。今年我们要在降低门槛、简化手续、落实到位上下功夫,用好、用足和用活政策。要认真兑现税费减免等各项政策,让失业人员得到更多的实惠;落实好社保补贴、小额贷款政策,及时接续社保关系,大力扶持自主创业。四要在强化就业再就业服务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加强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工作,着力抓好各类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五要加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近、便捷、高效的服务。
(三)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上取得新突破
2005年以来,我市持续深入地开展“和馨行动”,着力规范劳动用工行为,打造和谐劳动关系,成效明显,直接体现在劳资纠纷减少,尤其是群体性劳资纠纷大幅度减少。根据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去年底又印发了《关于深化“和馨行动”的若干意见》(温委发〔2006〕120号),要求以办好民工子女入学、民工社保、民工安居、民工就医、工资清欠、规范工时、就业培训、丰富生活等八件实事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和馨”行动。接下去,各地、各部门要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加快制订具体实施办法,把这八件实事落到实处。“和馨行动”已经成为温州的品牌,通过这项行动不仅外来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更重要的是全社会关爱外来民工的良好氛围在逐渐形成。下一步,我们更要下大力气规范和强化劳动合同的管理,落实好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加大劳动保障的监察力度,全面推进劳动保障诚信制度,在建筑等行业建立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强化领导,明确责任,确保今年劳动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劳动保障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而且任务非常繁重。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真正把劳动保障工作放到大局中来认识、来部署,切实加强领导,确保责任落实、措施落实、任务落实。
1、明确责任,尽快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地、各部门要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加强对劳动保障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业务部门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要进一步落实劳动保障工作政府责任制,完善目标考核制度,把劳动保障工作作为考核干部政绩和检验经济增长质量、社会发展效果的重要指标。所以我们今天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不能只停留在各县(市、区),还要落实到乡镇、街道,落实到企业。各有关部门要主动支持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劳动保障、财政、国土资源等部门要实行联动,推进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工作,使我市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工作今年有突破性的进展,国土资源部门要弄清名单、落实人员,财政部门要确保资金到位,劳动保障部门要办理各项参保手续,同时地方政府、乡镇、街道也都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劳动保障、地税、建设、安监等部门要实行联动,共同推进工伤保险扩面征缴,从而基本实现工伤保险的全覆盖;其它有关部门都要实行联动,整合有效资源,从而形成促进劳动保障工作的合力。
2、强化措施,推动劳动保障工作任务的顺利实施。各地要在市里已经出台政策的基础上,抓紧制定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配套措施和实施意见。在制定配套政策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瞻前顾后”,注意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二是要兼顾“左邻右舍”,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间的关系;三是要充分考虑需要与可能,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围绕市政府下达的劳动保障任务,早规划、早安排、早行动,务实推进,抓出成效。
3、严格考核,确保劳动保障工作目标的实现。今年劳动保障的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各级政府要继续落实目标责任制,把各项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位。要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工作措施和考核办法,不仅要年底考核,还要动态考核,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动真格,用实招,务必抓出成效。市劳动保障局要组织力量,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定期督查,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对工作不力、措施不落实的地区要通报批评,追究责任。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刊、政府网站、电视广播等媒体,大力宣传、解读好相关政策,让广大群众充分了解政策、掌握政策、运用政策,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同志们,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和谐之基。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都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劳动保障工作,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务求实效,努力开创劳动保障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和谐温州、实现温州第三次跨越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2007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在2007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五篇:在全县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协商机制的重要作用。要建立完善企业收入分配宏观调控机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收入,严厉打击无故拖欠和克扣劳动者特别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要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和处理,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劳动争议事件。
三、建设队伍,转变作风,推进劳动保障事业健康发展
劳动保障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各级各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妥善解决劳动保障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把劳动保障工作放到各级党委、政府最关注的位置;要高度重视、切实解决基层最关心的问题,努力把劳动保障工作做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要不断解决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问题,把劳动保障工作达到群众最满意的程度。
一是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督促检查。要把劳动保障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将工作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各乡镇和相关职能部门,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做到目标责任落实,工作措施到位。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加强对劳动保障工作的督促检查,确保政策的全面落实和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是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建设一流队伍。劳动保障工作直接面对群众、面向下岗失业人员、面向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求真务实,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要掌握新情况,研究新对策,解决新问题,帮助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排忧解难。要倾心关注民生、高度重视劳动保障工作,要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在实处着脚,在稳处下手,要敢于承担责任,勇于迎难而上,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和作风。要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保证劳动保障事业发展顺利进行。
同志们,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责任重大。全县各级各部门各企业一定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按照这次会议的具体部署,勇于克服困难,不断开拓创新,把劳动保障这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做得更好,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