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麻池古城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参观麻池古城遗址。包头有着悠久、厚重、辉煌的历史。麻池古城是目前包头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城遗迹。古城位于包头市九原区麻池乡。据专家考证,麻池古城遗址就是《史记·赵世家》中记载的九原。赵武灵王二十六年(前300年),也就是距今23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赵国的武灵王开发建设的军事重镇。秦汉时期行政设置为县,分别为秦九原郡和汉五原郡的郡治所在地。麻池古城城垣残高1.5米、底宽10米、顶宽3~4米。古城分南北两城,呈双菱形,相互连接,南城南北660米,东西640米;北城南北690米,东西720米。北城为战国时期赵九原县遗址,南城为秦九原郡郡治和汉五原郡郡治遗址。古城附近墓葬甚多,曾出土“单于和亲”等瓦当。麻池古城内,如今人们称为“大圪旦”、“二圪旦”、“三圪旦”的三个大土台,大约即当年秦直道终点祭台,与起点林光宫遗址的设置相似。古城遗址已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请大家下车走入这座古城,也许您也会发现一些秦汉甚至是战国时期的陶片呢!各位朋友,围绕麻池古城,涌现出许多历史英雄人物,我现在给大家介绍几位吧。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名雍,是赵国的第六代国君,前325年至前299年在位,执政27年,退位后称“主父”4年。战国时期,诸侯争霸,赵国国势较弱,除屡败于秦、魏等大国之外,还常受中山国和林胡、楼烦等少数民族的袭扰。为了振兴日渐衰弱的赵国,武灵王以超凡的才略,抛弃了中原传统的衣冠制度和作战形式,大胆学习北方游牧民族的优点,下令在全国推行“胡服骑射”,一改中原正统的宽袖长袍为短衣紧袖、皮带束身、脚穿皮靴的胡服。变革军制,废弃战车而演习骑射,以骑兵对抗骑兵。这场改革大大增强了赵国的综合实力,武灵王因此被后人誉为具有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和改革家。公元前300年,赵武灵王率领着经过“胡服骑射”改革的赵国大军,驰骋疆场,疆域不断拓展,先后把林胡、楼烦逐至阴山以北。为了防备阴山以北游牧民族南下袭扰,守住黄河,武灵王修筑了今包头地区最早的赵长城。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称“这段长城是历史最久的长城”。武灵王在修筑赵长城的同时,选择了包头地区这片黄河较为稳定的渡口,修建了九原这个军事据点。在城中屯有重兵,并迁徙大量内地官吏、大户的部属,充实边境,屯垦农田,使之逐步成为赵国西北部的军事重镇,有效地保障了赵国西北部地区的平安。武灵王还以九原为基地,一心想“直南袭秦”,完成他一统天下的雄心。他乔装改扮为赵国的使臣,到秦国都城咸阳面见秦王,探听虚实。这件事,一直被后人传为佳话。赵武灵王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活动在我国西北部地区的一位著名改革家,是包头历史上一位熠熠生辉的重要人物。他坚定不移地大胆改革,移风易俗,推动赵国发展壮大的做法,值得今人学习借鉴。秦始皇 秦始皇与包头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前222年,秦始皇将赵九原县升置为九原郡,“郡治九原县”(今包头的麻池古城)。前213年,为了巩固统治、防备匈奴,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开始在北疆修筑长城。秦长城的修建,把中原王朝的北部边界,由赵国时的阴山以南推到了阴山以北。前210年,秦始皇出巡途中因病在沙丘(今河北邯郸广崇县)去世。此时,秦直道的城障和烽火台还没有完全修完。秦始皇的遗体在密不发丧的情况下悄抵九原,一代霸主由包头经秦直道运回咸阳,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段旅途。秦大将蒙恬 是与包头地区古代历史密切相关的人物。其祖孙三代均为秦朝名将,战功赫赫、家庭显贵。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向北驱逐匈奴,渡黄河取高阙、陶(阳)山。同年,蒙恬率部占领整个河南地(今乌加河以南的整个鄂尔多斯高原)以后,又控制阴山以南地区。秦在包头及其附近地区设34座县城,归属九原郡。秦长城和秦直道的修筑都是由蒙恬主持的。前213年,为了巩固统治、防备匈奴,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开始在北疆修筑长城。前212年,蒙恬又受命修建北端起于九原,南至秦都咸阳西北的云阳,全程“千八百里”的“秦直道”。那时,蒙恬已声名大振,令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兵士不敢弯弓抱怨。蒙恬镇守九原(前214-前210年),边疆安宁了数年。秦始皇死后,严守边关的蒙恬与其弟蒙毅被害。随后,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诸侯各国的势力亦趁机起兵反秦,匈奴于是趁机南下,包括九原在内的整个漠南地区被冒顿单于控制。五原郡太守崔寔 五原大面积种麻源于东汉桓帝时期的崔寔。151年(元嘉元年),崔寔被汉桓帝委任为五原郡(郡治九原县,今麻池古城)太守。崔寔,字子真,冀州安平(今河北安平一带)人。崔寔出身于名门世家,从他的高祖崔朝起,先后有多人任郡太守等二千石以上的官职。崔寔在桓帝时曾两次被朝廷拜为议郎。曾与边韶、延笃等一同在东观(皇家图书馆)著书写作,杂定《五经》。崔寔任五原郡太守时,五原郡地区在经历了王莽新朝、南北匈奴激战以及东汉时期的汉匈
交战后,包括九原县(今麻池古城)在内的整个五原郡地区社会经济一落千丈、百姓贫苦不堪。崔寔上任后四处走访,探视民情,发现五原郡地处边陲,冬天寒冷而漫长。老百姓没有足够御寒的衣服穿,就睡于草窝中,见地方官吏时则“衣草而出”。虽然这里的土壤适宜种植麻等纤维作物,但民间却不知纺织。爱民如子的崔寔变卖了所有财产,将卖得的二十余万两银子,用于购买纺织机器,并邀请中原纺织名师教授百姓纺织技法,同时下令郡内广泛种麻。从此,五原郡地区种麻、纺织蔚然成风,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渐渐改善。后来,在九原县出现了许多专用于沤麻的池塘,民间有了麻池这一地方俗名。飞将吕布 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今包头市麻池古城)人。东汉末年董卓部将。素以勇武著称,膂力过人,使一支方天画戟,箭法高超,号称“飞将”,东汉末年最优秀的武将。吕布勇武非常,但是无谋多猜忌。最早为丁原部下,后杀丁原投靠董卓,认董卓为父。官至中郎将,封都亭侯。董卓暴虐,曾因一件小事,拔手戟掷向吕布。吕布与董卓一个侍婢私通,怕被董卓发觉,寝食难安。这时司徒王允与人密谋诛杀董卓,用连环计使吕布杀了董卓,得到了董卓的侍婢。这位侍婢在《三国演义》中被演绎为貂蝉。王允任吕布为奋威将军,封为温侯,共执朝政。李郭兵变,吕布投袁绍,合攻张燕。后袁绍欲杀吕布,吕布无奈投奔张扬,奔走四方。曾与曹操战于濮阳,兵败投刘备,乘刘备攻袁术,袭取下邳,布自称徐州牧遣刘备屯小沛,又曾辕门射戟解刘备之难。建安三年(198年),再败于曹操,被缢死于白门楼。吕布一生有勇无谋,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是一个优势突出、缺点很大的悲剧英雄。
第二篇:麻池古城导游词
交战后,包括九原县(今麻池古城)在内的整个五原郡地区社会经济一落千丈、百姓贫苦不堪。崔寔上任后四处走访,探视民情,发现五原郡地处边陲,冬天寒冷而漫长。老百姓没有足够御寒的衣服穿,就睡于草窝中,见地方官吏时则“衣草而出”。虽然这里的土壤适宜种植麻等纤维作物,但民间却不知纺织。爱民如子的崔寔变卖了所有财产,将卖得的二十余万两银子,用于购买纺织机器,并邀请中原纺织名师教授百姓纺织技法,同时下令郡内广泛种麻。从此,五原郡地区种麻、纺织蔚然成风,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渐渐改善。后来,在九原县出现了许多专用于沤麻的池塘,民间有了麻池这一地方俗名。飞将吕布 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今包头市麻池古城)人。东汉末年董卓部将。素以勇武著称,膂力过人,使一支方天画戟,箭法高超,号称“飞将”,东汉末年最优秀的武将。吕布勇武非常,但是无谋多猜忌。最早为丁原部下,后杀丁原投靠董卓,认董卓为父。官至中郎将,封都亭侯。董卓暴虐,曾因一件小事,拔手戟掷向吕布。吕布与董卓一个侍婢私通,怕被董卓发觉,寝食难安。这时司徒王允与人密谋诛杀董卓,用连环计使吕布杀了董卓,得到了董卓的侍婢。这位侍婢在《三国演义》中被演绎为貂蝉。王允任吕布为奋威将军,封为温侯,共执朝政。李郭兵变,吕布投袁绍,合攻张燕。后袁绍欲杀吕布,吕布无奈投奔张扬,奔走四方。曾与曹操战于濮阳,兵败投刘备,乘刘备攻袁术,袭取下邳,布自称徐州牧遣刘备屯小沛,又曾辕门射戟解刘备之难。建安三年(198年),再败于曹操,被缢死于白门楼。吕布一生有勇无谋,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是一个优势突出、缺点很大的悲剧英雄。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麻池古城导游词与麻醉科医生个人工作总结
麻池古城导游词与麻醉科医生个人工作总结合集
麻池古城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参观麻池古城遗址。包头有着悠久、厚重、辉煌的历史。麻池古城是目前包头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城遗迹。古城位于包头市九原区麻池乡。据专家考证,麻池古城遗址就是《史记·赵世家》中记载的九原。赵武灵王二十六年(前300年),也就是距今23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赵国的武灵王开发建设的军事重镇。秦汉时期行政设置为县,分别为秦九原郡和汉五原郡的郡治所在地。麻池古城城垣残高1.5米、底宽10米、顶宽3~4米。古城分南北两城,呈双菱形,相互连接,南城南北660米,东西640米;北城南北690米,东西720米。北城为战国时期赵九原县遗址,南城为秦九原郡郡治和汉五原郡郡治遗址。古城附近墓葬甚多,曾出土“单于和亲”等瓦当。
麻池古城内,如今人们称为“大圪旦”、“二圪旦”、“三圪旦”的三个大土台,大约即当年秦直道终点祭台,与起点林光宫遗址的设置相似。
古城遗址已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请大家下车走入这座古城,也许您也会发现一些秦汉甚至是战国时期的陶片呢!各位朋友,围绕麻池古城,涌现出许多历史英雄人物,我现在给大家介绍几位吧。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名雍,是赵国的 为短衣紧袖、皮带束身、脚穿皮靴的胡服。变革军制,废弃战车而演习骑射,以骑兵对抗骑兵。这场改革大大增强了赵国的综合实力,武灵王因此被后人誉为具有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和改革家。公元前300年,赵武灵王率领着经过“胡服骑射”改革的赵国大军,驰骋疆场,疆域不断拓展,先后把林胡、楼烦逐至阴山以北。
为了防备阴山以北游牧民族南下袭扰,守住黄河,武灵王修筑了今包头地区最早的赵长城。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称“这段长城是历史最久的长城”。
武灵王在修筑赵长城的同时,选择了包头地区这片黄河较为稳定的渡口,修建了九原这个军事据点。在城中屯有重兵,并迁徙大量内地官吏、大户的部属,充实边境,屯垦农田,使之逐步成为赵国西北部的军事重镇,有效地保障了赵国西北部地区的平安。武灵王还以九原为基地,一心想“直南袭秦”,完成他一统天下的雄心。他乔装改扮为赵国的使臣,到秦国都城咸阳面见秦王,探听虚实。这件事,一直被后人传为佳话。赵武灵王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活动在我国西北部地区的一位著名改革家,是包头历史上一位熠熠生辉的重要人物。他坚定不移地大胆改革,移风易俗,推动赵国发展壮大的做法,值得今人学习借鉴。秦始皇
秦始皇与包头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前222年,秦始皇将赵九原县升置为九原郡,“郡治九原县”(今包头的麻池古城)。前213年,为了巩固统治、防备匈奴,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开始在北疆修筑长城。秦长城的修建,把中原王朝的北部边界,由赵国时的阴山以南推到了阴山以北。前210年,秦始皇出巡途中因病在沙丘(今河北邯郸广崇县)去世。此时,秦直道的城障和烽火台还没有完全修完。秦始皇的遗体在密不发丧的情况下悄抵九原,一代霸主由包头经秦直道运回咸阳,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段旅途。秦大将蒙恬
是与包头地区古代历史密切相关的人物。其祖孙三代 均为秦朝名将,战功赫赫、家庭显贵。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向北驱逐匈奴,渡黄河取高阙、陶(阳)山。同年,蒙恬率部占领整个河南地(今乌加河以南的整个鄂尔多斯高原)以后,又控制阴山以南地区。秦在包头及其附近地区设34座县城,归属九原郡。秦长城和秦直道的修筑都是由蒙恬主持的。前213年,为了巩固统治、防备匈奴,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开始在北疆修筑长城。前212年,蒙恬又受命修建北端起于九原,南至秦都咸阳西北的云阳,全程“千八百里”的“秦直道”。那时,蒙恬已声名大振,令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兵士不敢弯弓抱怨。蒙恬镇守九原(前214-前210年),边疆安宁了数年。秦始皇死后,严守边关的蒙恬与其弟蒙毅被害。随后,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诸侯各国的势力亦趁机起兵反秦,匈奴于是趁机南下,包括九原在内的整个漠南地区被冒顿单于控制。五原郡太守崔寔
五原大面积种麻源于东汉桓帝时期的崔寔。151年(元嘉元年),崔寔被汉桓帝委任为五原郡(郡治九原县,今麻池古城)太守。崔寔,字子真,冀州安平(今河北安平一带)人。崔寔出身于名门世家,从他的高祖崔朝起,先后有多人任郡太守等二千石以上的官职。崔寔在桓帝时曾两次被朝廷拜为议郎。曾与边韶、延笃等一同在东观(皇家图书馆)著书写作,杂定《五经》。崔寔任五原郡太守时,五原郡地区在经历了王莽新朝、南北匈奴激战以及东汉时期的汉匈
交战后,包括九原县(今麻池古城)在内的整个五原郡地区社会经济一落千丈、百姓贫苦不堪。崔寔上任后四处走访,探视民情,发现五原郡地处边陲,冬天寒冷而漫长。老百姓没有足够御寒的衣服穿,就睡于草窝中,见地方官吏时则“衣草而出”。虽然这里的土壤适宜种植麻等纤维作物,但民间却不知纺织。爱民如子的崔寔变卖了所有 财产,将卖得的二十余万两银子,用于购买纺织机器,并邀请中原纺织名师教授百姓纺织技法,同时下令郡内广泛种麻。从此,五原郡地区种麻、纺织蔚然成风,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渐渐改善。后来,在九原县出现了许多专用于沤麻的池塘,民间有了麻池这一地方俗名。飞将吕布
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今包头市麻池古城)人。东汉末年董卓部将。素以勇武著称,膂力过人,使一支方天画戟,箭法高超,号称“飞将”,东汉末年最优秀的武将。吕布勇武非常,但是无谋多猜忌。最早为丁原部下,后杀丁原投靠董卓,认董卓为父。官至中郎将,封都亭侯。董卓暴虐,曾因一件小事,拔手戟掷向吕布。吕布与董卓一个侍婢私通,怕被董卓发觉,寝食难安。这时司徒王允与人密谋诛杀董卓,用连环计使吕布杀了董卓,得到了董卓的侍婢。这位侍婢在《三国演义》中被演绎为貂蝉。王允任吕布为奋威将军,封为温侯,共执朝政。李郭兵变,吕布投袁绍,合攻张燕。后袁绍欲杀吕布,吕布无奈投奔张扬,奔走四方。曾与曹操战于濮阳,兵败投刘备,乘刘备攻袁术,袭取下邳,布自称徐州牧遣刘备屯小沛,又曾辕门射戟解刘备之难。建安三年(198年),再败于曹操,被缢死于白门楼。吕布一生有勇无谋,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是一个优势突出、缺点很大的悲剧英雄。
第四篇:盆景池导游词
在“金沙铺地”左侧面,有一组由近百个水池组成的进然有序、错落有致的池群。
池堤随树的根茎与地势而变,堤联岸接,活水同源,顺势层层叠置。池中有池,池外套池。池壁池底呈黄色、白色、褐色、灰色。池面澄净无尘,望若明镜。池旁池中,木石花草,千姿百态。岸畔翠柏,苍虬挺拔,给人以刚毅之美;堤上老木悬爪,盘根错节,给人以古朴感觉;池中山花含笑,显示出生机勃勃之美;池间野果缤纷,丰富充实之美举手可得……
整个湖群有的石山矗立,有的茅草拂水,有的杂树丛生,有的水柳倒垂,充满着诗情画意,俨然天设地造的奇特盆景,每一个都有独立的灵魂,每一个都有满怀的恋情。他们相互依偎、拥抱,拥抱出的这一片绮丽的景观,使园艺师们也叹为观止。
第五篇:曲江池最新导游词
曲江池,兴于秦汉,盛于隋唐,历时千年,是中国古代风景园林之经典。唐末,曲江池因战乱宫殿焚毁,池水逐渐干涸,后被垦为田圃,园林胜境几无所存。2007年7月,西安市决定,由曲江新区投巨资,依照曲江池历史水系和文物勘探成果,规划建设占地1500亩,集历史文化、文物保护、城市游憩为一体的大型开放式园林生态工程—曲江池遗址公园。作为西安市重点建设项目,历时一年,克服重重困难,在工程建设期间孙书记等省市领导多次到达工程现场,慰问指导工作,有关专家学者给工程建设提了很多合理化建议。在党的各级领导关怀支持下,于2008年7月1日建成开放。
现在我们所来到的是曲江池遗址公园最大的广场中和广场,整个广场达11040多平方米,在周末或一些重大的节日,就会在此举办各类活动。曲江池遗址公园总投资20亿元,规划占地1500亩,水域面积非常的大,是芙蓉园水域面积的两倍还多,占地700亩,整个园林设计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女士担纲设计的。现在我们的车辆就驶入了曲江池遗址公园的主环路总长3000多米宽5.6米,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就是广阔的湖面水景。公园总共有八大景区三十六处景点,现在我们马上要进入两大景区,一个是位于右手边的艺术人家景区,一个是我们左手边的曲江亭景区。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右手边的艺术人家景区设计非常的别致,它是由一组九栋两层民居式建筑群落组合而成。分别为:风入松、浪淘沙、浣溪沙、满庭芳、水调歌头、临江仙、念奴娇、无俗念、水龙吟,由北向南依次排开。前三栋为国内知名书画家艺术展室,主要是以展示国内著名书法家的书画艺术品,第四栋为三秦民间艺术博物馆,里面所展出的都是具有地域特色,非常有代表性的艺术品:提线木偶、木板年画、凤翔泥塑、农民画等等。居中最大的一栋为曲江池历史博物馆,里面所展出的文物都是和曲江池的历史息息相关的,还有很小的一部分就是在曲江出土的。而后四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展示区。如果有兴趣的话,在这里购买几件,送人、收藏、把玩,在游玩的同时尽情体验购物的乐趣。
我们左手边看到的这座亭子叫做曲江亭,它是公园的主题亭,也是园区内大的一座亭子。在唐代,就有北有大雁塔,南有曲江亭之说,这说明在历史上曲江亭就是一处现实存在的建筑。当时白居易来曲江亭游赏的时候,留下了一首《曲江亭晚望》,云:“曲江岸北凭栏干,水面阴生日脚残,尘路行多绿袍故,风亭立久白须寒”。今亭内置“曲江池”石碑,背面镌刻有唐王棨的《曲江池赋》全文。在这里也是国家举行重要宴会的的一个地方,每逢中和,上巳等国家重要节日,皇帝都会携带嫔妃在此赐宴群臣,再此赏景赋诗,当时一些著名的诗人因能赋出好诗,也被赐宴于此,对他们来说这是他们一生非常荣耀之事。
在全唐诗收录的五百多位著名诗人中,有一半都曾在曲江游玩,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而来的最频繁的就属白居易。因为当时他在长安有两处宅子:一是在今大慈恩寺附近,另一处在青龙寺附近,都属于曲江风景区。这就使他的游览以及关于曲江的创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当然,也可以说他是因为喜爱曲江的景色才在此安家落户的。
我们在路的两旁可以看到很多上马石。古代的大户人家,宅门前常设置这样两块巨石。通常为青石和花岗岩,更有甚者为白色的大理石。在其上精雕细刻,显示主人的独特品味。一来用作上马,每当主人外出时,仆人便牵马备鞍至上马石前,主人登上马石的两步台阶,就可以轻易地上马背出行了。二来也是显示主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因为马、驴、骡是旧时代步的主要工具之一,加之清代满蒙等民族有骑马狩猎的祖习,清朝廷更是规定:满洲官员出门,无论文武,均需乘马,以不忘先祖遗风,清官员有“前引”,“后从”的定例,即主人外出时,奴才和仆从也要骑马,前呼后拥地跟随,即使后来主人们乘车、乘轿,仆人也要骑马左右跟随。所以,旧时的府第和大四合院、大会馆的门前都在左右有上下马石。住宅门前有没有上下马石也是宅第等级一个划分标准。而曲江池都是从民间收集回来的,经历了上百年的洗礼,所以看起来比较的沧桑。路旁还有很多大石头,看似普通,实际上都是从华山搬运过来,花费了一番功夫。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另外一处犹如写意山水的明皇栈桥景区。我们左手边这条弯弯曲曲长215米的木栈道就是明皇栈桥,这里是一处供游客亲水的好去处。之所以命名为明黄栈桥,是因为唐明皇总爱带他的爱妃杨玉环及众大臣到此游玩,又因玄宗的谥号为大圣大明孝皇帝,所以此景观以此命名。在我们左手边还可以看到一条用鹅卵石铺成的景观,这里是古代曲江池的西驳岸遗址。在修建曲江池的时候,考古专家在曲江边发现了东西驳岸、两个入水口、两个出水口遗址,一是为了保护遗址,二来也是方便游客辨认,就由鹅卵石铺制。我们也可以从这看出,现在的曲江池遗址公园的水岸线和当初唐时的曲江池水岸线基本重合,这也可以看出大师果然是大师,她根据曲江现状地势设计曲江池遗址公园只有一两米之差,这也是为甚麽我们的公园被称之为遗址公园。
路的两旁有很多这样的铜制景观小品,主要表现的就是唐代人的一些生活状态。像我们看到的插花、插柳、载歌等。受当时开放的社会风气影响,唐代的女子也同男子一样外出,进行观灯、春游、踏青、骑马等活动。这也证明了当时女子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她们衣着偏好紧腰胡装,足登小皮靴,朱唇赭颊,是当时最时尚的打扮。唐时的对外交流达到顶峰,中西各国人民关系密切,他们相互交流,相互融合,使得西方文化也随之扎根于唐代社会。
在分岔的路口,我们可以看到会放置这样的守护石狮,相传东汉年间,石狮被作为礼物送给中国的皇帝,随佛教传入中国,被佛教推崇的狮子成为人们心目中高贵尊严的灵兽,在唐代,石狮子的雕刻艺术达到了顶峰,完全中国化了,头发卷毛,张嘴扬颈,融入中国文化当中,狮子嘴一张一合,代表吐纳之意,狮子也是分雌雄的。符合中国传统男左女右的阴阳哲学。根据他们所踩得物件不同,就能够分辨出来,雄狮脚踩绣球,代表权力。雌狮身旁会有一个小狮子,代表的子孙繁衍生息。在园区路两旁的玻璃展柜中展出有许多石狮,但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他们的造型各不相同,是因为园区内收集的都是不同时期的石狮,所以风格迥异,以此也能看出石狮造型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长恨歌》的浮雕图。大家可以注意一下诗的后两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的名字就出自最后两句。我想大家对这首诗是再熟悉不过了,像: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包括现在很多研究杨玉环生平事迹的学者,都以此诗作为参考。
我们右手边的是祈雨亭,也是整个公园的至高点,在唐代,这里不仅仅是一个游览胜地供大家游玩,也是一个祈雨的地方。据《太平广记》记载,唐代宗时有一年京师大旱,一个多月都没有下雨。当时来自天竺(也就是现在的印度)的高僧不空三藏于曲江祈雨,他把一块小的木头,雕刻成一个小的木龙,让当时的京兆尹肖昕投入到了曲江池水当中,顿时巨龙升空,暴雨如注,旱情顿解。我们在这复建祈雨亭也是为了表达祈求太平生活和谐之意
我们左手边的小桥为柳桥,得名源于桥旁边的两排柳树。而远远的望去又比较像古代的官衙,所以又称此景观为柳衙。这座桥就称为柳衙桥。这座柳桥分割出了一片小的池塘,到夏天的时候会定期在这边举办一些垂钓大赛。这就和前边的唐城根烧烤就组合成了一个垂钓烧烤乐园。让您可在这里享受垂钓烧烤的乐趣。
整个公园是一个集历史文化保护、生态园林、山水景观、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开放式文化公园。所以整个公园有很多珍稀的乔木品种,像合欢、苦楝、栾树等。而种的最多就是柳树。因为唐代人对柳树有非常深刻的感情,她们会把柳树折成枝带回家,寓意把春天带回家,又或者说青春永驻。而且朋友分别的时候也会折柳相赠,因为我们都知道“柳”和“留”是谐音。在古时,如果将柳条送给异性,它的意思就有极大的改变,相当于我们今天给心仪的对象送玫瑰花,以表达自己的感情。
在岸线旁边有很多的拴马桩,这也是从民间收集而来,被誉为散落在民间的兵马俑。桩头会有一个小狮子或者立人的构造(最著名的就是人骑兽),主要起到的就是震慑牲畜的作用。其雕刻手法,乃中国北方石刻艺术品之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种,通常为石制,大户人家摆放在大门的两侧,成对状,也有成排的,共来仿者系马留缰之用。拴马桩的实际用途就是拴马,但在中国北方农民的心里,它又是富裕的象征,发财的标志。拴马桩能大批保存下来,这种民俗心理是重要的原因。拴马桩用石料打制,一般高约1.5米。特别粗大的“看桩”(又称“望桩”、“样桩”)可高达3米以上,堪称庄户人的“华表”。
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这组宏伟的仿唐建筑就是全园的标志性建筑——阅江楼。它雄踞曲江池南岸,楼高28.56米,总面积一万多平方米。西边的这座叫做翰苑,定位是西餐牛扒。很多人都比较奇怪,整个公园是一个以唐文化为主题的公园,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设置一个西餐?!我们都知道唐代是我国曾经最鼎盛的一个朝代,而当时的对外交流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吸纳都打到了顶峰,所以在此设立西餐厅,也是反映了唐代文化交流的开放精神,而现在人们生活好了之后对吃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不但要吃的营养健康,更要吃出文化。所以在这个地方用餐,也是东西文化的一种碰撞。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阅江楼的主楼,内有33个包间,全部是以唐长安城108坊的名字来命名,让游客在这里体验历史,吃出文化。阅江楼更凭借其“三绝”,让人心向神往。一绝创新陕菜,二绝曲江游宴:曲江游宴共三十道菜,选用最先生成、最为鲜嫩、最能健体的动植物为原料精心炮制而成。宴席格局遵循“天、地、人”为“三才”的和合精神,以“数始于一,终于
十、成于三”的文化内涵。三绝曲江画舫。画舫是阅江楼推出的一个移动在水面上的大型高档宴会厅。这座画舫也是全国首个双层的画舫,在这里不仅可以享受精美的仿唐菜肴,还提供KTV和棋牌等娱乐设施。
而阅江楼正对面就是正在打造的秦二世遗址公园,秦二世胡亥的墓就在这个地方。预计明年的五月一日对外开放。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五座古轩就是阅江楼的VIP包间。作为中国第一家坐拥700亩湖光水色的陕菜主题餐饮中心,阅江楼依托盛唐文化,发扬陕菜精髓,以经营正宗陕菜、盛唐菜肴为主,是合家欢聚的极佳场所。
车辆行驶到这里,顺着我左手的方向,大家可以看到阅江楼的北部设有广阔的滨水平台,每到炎炎夏日的夜晚,都会在这里举行啤酒烧烤消夏会,很多游客都会聚集在这里,一边观赏700亩的湖光水色,一边享用烧烤美食。可以想象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情。如果您晚上有时间,也可以来这里感受一下。
我们可以看到广阔的湖面上有很多的荷花灯,最大的直径为4米。赏灯,据说始于唐宋,盛于明清。荷花又称莲花、芙蓉花,原产于南部亚洲广大地带。中国早在三千多年即有栽培,现今在辽宁及浙江均发现过碳化的古莲子,可见其历史悠久。在唐代,佛教发展也达到了一个顶峰,而佛教和莲花也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佛祖释迦牟尼诞生时脚下七步生莲,涅槃在莲花宝座之上。再加上莲花所表现出的雍容华贵,深受皇家贵族的喜爱,使得唐时的曲江广泛种植荷花。在当时有种说法“曲江荷花盖十里”,由此可见一般。
现在我们右手边的景观小品为踏青和看花马。踏青是清明节前后郊野游览的习俗。旧时并以清明节为踏青节。青,又叫春游、结伴到郊外原野远足踏青,并进行各种游戏以及蹴鞠、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中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到了宋代,踏青之风盛行。宋代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出以汴京外汴河为中心的清明时节的热闹情景。唐代诗人杜甫就曾记载皇家游春踏青的盛景,“三月三日天地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千百年来,踏青渐成了一种仪式,“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白居易的《春游》诗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十一拱便是黄渠桥,也是一座公路桥,张锦秋大师在设计这座桥的时候,将市政道路与公园景色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她的设计始终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并注重将规划、建筑、园林融为一体。之所以称为黄渠桥,是因为唐代时,李隆基修成了黄渠,从而使曲江池的水面达到最盛,成就了曲江池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我们左手边这组鹅卵石铺成的区域就是唐代黄渠的入水口遗址。
曲江是一个文化荟萃的地方,北邻芙蓉园、西靠唐城墙遗址公园、南靠秦二世陵,我们现在的位置在曲江池的最东边,紧邻正在打造的寒窑遗址公园。我想各位对王宝钏和薛平贵的爱情故事已经耳熟能详了,而寒窑就是他们爱情的发源地,曾经王宝钏苦守寒窑18载就在这里,依托这样的文化背景,在充分保护寒窑遗址的前提下,拟将寒窑面积扩大,深度开发,形成一处既突出寒窑爱情婚姻神圣崇高的遗址风景区,同时又能满足现代人爱情婚姻活动需求的主题公园。
随着车辆的行驶,穿过桥洞我们不由得被这眼前秀丽的风光所吸引,不禁想起了雍裕之的《曲江池上》——“殷勤春在曲江头,全藉群仙占胜游。何必三山待鸾鹤,年年此地是瀛洲。”我们现在看到这个M型的亭子,名叫藕香榭。其实藕香榭是苏州园林怡园中的一处著名景观,我们借用这个名字来称赞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眼前这个高达五米的景观为白龙显灵。大家可以注意看下这条龙是没有胡须的,在唐代大多数龙的造型都没有胡须。因为带胡须的龙是年迈的龙,而盛唐是一个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这里的龙,青壮年的样子,以此象征着唐王朝朝气蓬勃。而从龙嘴里喷出的水柱,我们把它叫“龙涎”。很多游客划船到了这里,都要在水柱低下驶过。龙涎冲身寓意大富大贵,也是非常好的一种彩头。
我们现在左手边的烟波岛景区是一座湖心仙岛,岛上有终南雪晴、藕香榭、荷廊、隑洲桥等景观。而现在所看到的小木桥就是隑洲桥。隑洲就是曲江最早的名字。在秦代的时候这个地方就是皇家的禁苑宜春院,而当时最著名的水体的名字就为隑洲。汉代的司马相如曾经在此写过一首诗《哀秦二世赋》,说到“临曲江之隑洲兮,望南山之参差”。就是说站在这个地方往南看,就可以看见连绵不绝的南山。
我们右手边这座建筑为云韶居,这里曲径通幽,翠竹环绕,顶层是公园的三大广场之一上巳广场的所在地。而云韶居是集休闲健身、保健、美容美发为一体,是西安唯一一家将生态园林和健身相结合的高端休闲保健场所。
走出云韶居景区,经过片云桥,我们可以看到右手边的这组气势恢宏的线刻墙,是“秦汉隋曲江源流图”,长120米,高5米,主要展示了曲江池从秦到隋唐的历史发展过程。早在秦代时期,曲江池就已经存在了,但当时称之宜春院,是一处专供皇帝打猎的皇家园林,到了汉代‘曲江’二字才正式出现,由于少陵原与乐游原的夹峙,导致曲江池岸线曲曲折折又似广陵之江,因此叫做曲江,秦和汉都是皇家园林,到了唐代它的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一个皇家园林转变成了一个上及文武百官下及布衣僧侣都可以到此游玩的风景游览区。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畅观楼景区,共有畅观楼、凉殿、涟漪亭、御道长廊等景观建筑。我们右手边的畅观楼南临池水,面积近4000平方米。更上层楼,可畅观十里,故谓之“畅观楼”。我们左手边这条长150米的长廊叫做御道长廊,这里北临湖水,使游客休息纳凉的好去处,我们都知道唐长安城非常的大,是我们现在西安城的7.5倍。而当时唐明皇为了方便来曲江池游玩,就在大明宫、兴庆宫、和我们曲江池的中间修筑了一个夹城。一来不扰民二来也是方便自己。为了纪念这个事情,我们就把左手边的长廊起名为御道长廊。每当皇帝出行,当时的黎民百姓不可能亲眼见到皇上,他们只能通过夹城的围墙外听见马蹄声和闻到妃子身上散发的水分香气。这条长廊是游客可以在此休息、亲水的好去处。前方这座小小的亭子叫做涟漪亭,也是供游客休息的地方,这里经常有大唐茶礼的表演。
物换景移,现在我们左手边的这组用大小不等的石头叠加起来的景观叫做江滩跌水,这组景观将整个湖面分为上湖与下湖,两个湖面之间存在3.5米的落差,所以我们就用这样的景观做成跌水,形成一个东西贯通的天然步道,游人可以从这里东西穿过,欣赏湖面的风景。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唐代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开朗。唐代中原地区的建筑规模宏大,规划严整,中国建筑群的整体规划在这一时期日趋成熟。唐都长安(今西安)和东都洛阳都修建了规模巨大的宫殿、苑囿、官署,且建筑布局也更加规范合理。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的城市,其规划也是中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长安城内的帝王宫殿大明宫极为雄伟,其遗址范围即相当于清明故宫紫禁城总面积的3倍多。
现在我们的车辆来到了下湖区,这里是一个生态湖区,里面放养有很多的水禽,各种品种的鸭子,鸳鸯,还有十分珍贵的白鹭,我们前方可以看到一个小岛,那里我们的工作人员给水禽做了两个水上别墅,供它们栖息,同时我们也有专业的养殖人员精心养殖。
现在我们来到了重阳广场。我们右手边这组线刻墙虽然没有刚才那组宏大,但是雕刻十分的细腻,它以唐代李昭道所绘的《曲江图》为蓝本,精心刻画了唐时曲江池游人如织的一派繁华景象。在唐代有三大节日曲江池会人满为患,分别是二月初二中和节,三月初三上巳节以及九月初九重阳节,所以公园就用这三大节日给公园的三大广场来命名,而重阳节是农历的九月九日,根据《易经》中记载:“六为阴、九为阳”,九九即为重阳。在这一天人们会登高、插茱萸,以起到辟邪的作用,唐代大诗人王维曾写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以寄托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今天的曲江池遗址公园是集历史文化保护、生态园林、山水景观、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开放式文化公园。整个公园以曲江池水面为中心,分为八大景区三十六处景点,由中国著名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院士担纲规划设计。最难得的是,这么漂亮的曲江池遗址公园是一个公益性的公园,向游客免费开放。
驶出重阳广场,我们又回到汉武泉景区,就是我们的出发点中和广场所在的景区。现在我们看到的这第二座十一拱公路桥叫做汉武泉桥,千古名句中“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也是伟大的儒家思想家孔子所云。汉武帝刘彻也喜欢儒家游山乐水的思想,因此掘出汉武泉,使曲江池水面有所扩大。穿过汉武泉桥我们来到了曲江池遗址公园的北部区域,这里也有一定的高差,所以做成了几道小跌水,这里也是曲江池和大唐芙蓉园水体相连接的地方。曲江池遗址公园的水源自于黑河,与芙蓉园相通,经过芙蓉园,流向兴庆宫,再到护城河,整个水系是循环的活水。
现在我们所走的这条小桥叫做濯纓桥,也是公园最北边的景观,过了这座小桥,我们右手边的就是呈带状分布的唐城墙遗址公园,是在唐长安城外廓城遗址之上修建的,在唐时,整个长安城由皇城,宫城,外廓城三部分构成。现今唐城墙遗址公园总共划分为八个区,在我右手边的为6、7、8区,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一个运动休闲的极佳场所。
曲江池遗址公园的建设是以唐代建筑风格为主的典型北方园林建设,融合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曲江池历史风貌的恢复和遗址公园建设是“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理念最好的见证,它将文化、自然、休闲、和谐等城市化融入到山水格局的古典园林中,为西安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文化交流场所进一步改善了西安生态、人文环境’体现了现代化城市的和谐发展。政府花大力气建设了一遗址公园,把一份生动答卷交给了市民。我们也感谢政府对我们的关爱,肩负起保护把西安这座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好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实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和谐性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