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孝顺的故事
关于孝顺的故事
事例一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事例二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第二篇:孝顺的故事
孝 顺
孝顺的故事 ★大白香象
在久远的过去,有两个国王,一是迦尸国王,一是比提醯国王.比提醯王因为拥有一只力大无穷的香象,总是轻而易举地就把迦尸王的军队打败,迦尸国王为了一雪前耻,便对全国下达命令:「若有人能为国王抓来强壮的香象,必定重赏.」
当时,在山里住了一只大白香象,被人发现了,国王立刻派军队上山围捕.这只强壮的大象竟然丝毫没有逃跑的意思,温驯的被带回了宫中.国王得到这头珍贵的白香象非常欢喜,为它盖了一个漂亮的屋子,里面铺了非常柔软的毯子,又给它上好的饮食,还请人弹琴给他听,可是香象却始终不愿意进食.迦尸国王非常著急,亲自来看这头香象,问道:「你为什麼不吃东西呢 」香象回答:「我的父母住在山里,年纪又老,眼睛也瞎了,无法自己去找水草来吃,一定饿坏了,只要想到这里,我就难过的吃不下东西„„大王,您能不能放我回去孝养父母,等将来父母老死了,我会主动回来为陛下效命.」
迦尸国王听了深受感动,便放这头香象回到山中,同时颁令,全国皆要孝养,恭敬父母,若不孝者,将处以重罪.过了几年,老象往生了,大香象依约回到王宫,迦尸王高兴极了,立刻派它进攻比提醯国.但是,香象却反倒劝国王化干戈为玉帛,并愿意前往比提醯国,作和平的使者,果然,香象真的化解了怨结,使两国人民都能安居乐业.★ 瀑布成美酒
从前在日本美浓国〈现在的日本歧埠县〉有一位非常孝顺的年轻人,他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便过世了,长久以来与父亲俩人相依为命.他们的生活穷得连买米的钱都没有.父亲很爱喝酒,可是连买米的钱都没有,哪来的钱买酒喝呢 年轻人知道父亲一直想喝酒,每天出门的时候总会对父亲说:「爸爸,我一定会努力工作,给您买些酒回来,请您多忍耐!」,可是,砍了一整天的木柴所卖的钱也只能买一顿饭菜回来,一想到父亲有酒喝时高兴的样子,年轻人忍不住难过起来,一步一步拖著疲惫的身子回家.做父亲的实在也不忍心看著儿子每天从早到晚工作却吃不饱一顿饭还要顾虑他有没有酒喝,看儿子满脸忧戚的样子,他赶紧安慰儿子:「别烦恼了,我的好儿子啊,我觉得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好了,酒不喝没什麼关系的.」,听到父亲反过来安慰他,年轻人更难过,心想:「明天,明天我一定要买酒回来给父亲喝.」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包拯孝父母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孝顺的名言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长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第三篇:孝顺的故事
篇一:孝敬父母的三则小故事 孝敬父母的三则小故事
1、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勇敢、孝顺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我们要学习子路孝敬父母的好品质。
2、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开心早日康复。黄香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啊。
3、《骆驼妈妈的故事》。在非常辽阔的沙漠上烈日似火。骆驼妈妈和它的半岁大的孩子在沙漠上走着它们母子俩都已经筋疲力尽最让它们痛苦的是它们已经有好几天没有渴到一滴水了。小骆驼快要挨不下去了。骆驼妈妈一直鼓励着自己的孩子。它们一步一步地走着。终于又翻过了一个小土丘。忽着它们喜出望外原来它们发现前边有一个小水池。它们高兴极了竭尽全力向前走去。好不容易到了小水池旁边小骆驼迫不及待地伸长脖子起喝水可水位太低它的脖子又太短够不着怎么办骆驼妈妈也很费力才能喝到一点水。骆驼妈妈看到自己孩子这样难受的表情它的眼睛里全是心痛的泪水。于是骆驼妈妈作出一个决定它纵身一跳跳下了小水池水位高了小骆驼终于喝到水。可是小骆驼永远也看不到自己的妈妈了。我觉得骆驼妈妈很伟大我也想到自己的妈妈很伟大每次我生病时它都非常紧张。我觉得妈妈对我很好。妈妈我要努力学习用好成绩报答您的养育之恩。
2孝敬父母的三则小故事故事
1、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勇敢、孝顺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我们要学习子路孝敬父母的好品质。
2、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开心早日康复。黄香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啊。
3、《骆驼妈妈的故事》。在非常辽阔的沙漠上烈日似火。骆驼妈妈和它的半岁大的孩子在沙漠上走着它们母子俩都已经筋疲力尽最让它们痛苦的是它们已经有好几天没有渴到一滴水了。小骆驼快要挨不下去了。骆驼妈妈一直鼓励着自己的孩子。它们一步一步地走着。终于又翻过了一个小土丘。忽着它们喜出望外原来它们发现前边有一个小水池。它们高兴极了竭尽全力向前走去。好不容易到了小水池旁边小骆驼迫不及待地伸长脖子起喝水可水位太低它的脖子又太短够不着怎么办骆驼妈妈也很费力才能喝到一点水。骆驼妈妈看到自己孩子这样难受的表情它的眼睛里全是心痛的泪水。于是骆驼妈妈作出一个决定它纵身一跳跳下了小水池水位高了小骆驼终于喝到水。可是小骆驼永远也看不到自己的妈妈了。我觉得骆驼妈妈很伟大我也想到自己的妈妈很伟大每次我生病时它都非常紧张。我觉得妈妈对我很好。妈妈我要努力学习用好成绩报答您的养育之恩。篇二:最孝顺的故事 关于孝顺的小故事 大白香象在久远的过去,有两个国王,一是迦尸国王,一是比提醯国王.比提醯王因为拥有一只力大无穷的香象,总是轻而易举地就把迦尸王的军队打败,迦尸国王为了一雪前耻,便对全国下达命令:「若有人能为国王抓来强壮的香象,必定重赏.」
当时,在山里住了一只大白香象,被人发现了,国王立刻派军队上山围捕.这只强壮的大象竟然丝毫没有逃跑的意思,温驯的被带回了宫中.国王得到这头珍贵的白香象非常欢喜,为它盖了一个漂亮的屋子,里面铺了非常柔软的毯子,又给它上好的饮食,还请人弹琴给他听,可是香象却始终不愿意进食.迦尸国王非常著急,亲自来看这头香象,问道:「你为什麼不吃东西呢 」香象回答:「我的父母住在山里,年纪又老,眼睛也瞎了,无法自己去找水草来吃,一定饿坏了,只要想到这里,我就难过的吃不下东西„„大王,您能不能放我回去孝养父母,等将来父母老死了,我会主动回来为陛下效命.」
迦尸国王听了深受感动,便放这头香象回到山中,同时颁令,全国皆要孝养,恭敬父母,若不孝者,将处以重罪.过了几年,老象往生了,大香象依约回到王宫,迦尸王高兴极了,立刻派它进攻比提醯国.但是,香象却反倒劝国王化干戈为玉帛,并愿意前往比提醯国,作和平的使者,果然,香象真的化解了怨结,使两国人民都能安居乐业.瀑布成美酒 从前在日本美浓国〈现在的日本歧埠县〉有一位非常孝顺的年轻人,他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便过世了,长久以来与父亲俩人相依为命.他们的生活穷得连买米的钱都没有.父亲很爱喝酒,可是连买米的钱都没有,哪来的钱买酒喝呢 年轻人知道父亲一直想喝酒,每天出门的时候总会对父亲说:「爸爸,我一定会努力工作,给您买些酒回来,请您多忍耐!」,可是,砍了一整天的木柴所卖的钱也只能买一顿饭菜回来,一想到父亲有酒喝时高兴的样子,年轻人忍不住难过起来,一步一步拖著疲惫的身子回家.做父亲的实在也不忍心看著儿子每天从早到晚工作却吃不饱一顿饭还要顾虑他有没有酒喝,看儿子满脸忧戚的样子,他赶紧安慰儿子:「别烦恼了,我的好儿子啊,我觉得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好了,酒不喝没什麼关系的.」,听到父亲反过来安慰他,年轻人更难过,心想:「明天,明天我一定要买酒回来给父亲喝.」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年轻人便出门往山里头去,从清早到黄昏,年轻人拼命砍柴,得到的数量也比平常多,「这样应该够买一壶酒了.」年轻人很满意地看著今天努力的成绩,然后背起捆好的木柴准备下山去卖,不过,天色已晚,年轻人又太慌忙,一不小心滑了一跤,掉进山谷里去了!当他朦朦胧胧醒来时,听到附近有流水声,口渴的年轻人撑起摔疼的身体往流水声的方向走去,发现就在附近的悬崖上有一条小瀑布,而且水质非常清澈.他弯下腰来掬起水尝了一口,「哇!真好喝!」......「咦,这水好像有酒味 」年轻人觉得不可思议便再喝一口,「这是真的酒吧 嗯,是酒没错.还是上等美味的酒呢!」,年轻人试了好几次,最后他肯定这条小瀑布的水就是酒,便将系在腰间的空葫芦取下来用来装瀑布的酒水,想要带回家去给父亲喝.年轻人连跑带跳地回家,向等候已久的父亲致歉:「爸爸对不起我今天回来晚了,因为不小心掉进山谷的缘故,让您担心了,请您原谅!」,父亲看到儿子满身污泥又全身是伤,心疼地抚摸儿子的头发说:「平安回来就好,哪里摔著了 赶紧擦擦药吧!」
「爸爸,我没关系.有件奇怪的事情要告诉您.我在掉进山谷后发现一条小瀑布,瀑布的水简直是世上罕见!那水是上等的酒啊!您一定要喝喝看.这是做儿子的我送给您的礼物」,年轻人急忙拿下葫芦并倒出酒来给父亲享用.「真的吗 我来喝喝看.」父亲惊讶地看著儿子倒出葫芦里的水,半信半疑地试喝了一口,「啊,真的是酒,而且还是上等的好酒.」父亲感动得都掉下泪来.「我的好儿子,这一定是你的孝心感动上天,才会赐给我们这麼宝贵的礼物.」父亲拥抱著儿子泪流满面.父亲不仅有酒可以喝,因为儿子每天都去瀑布取回酒水而天天饮用,长年的驼背竟然变直了!这件事情传开来后,美浓国的君主也知道了年轻人的孝行,他传来年轻人当面奖赏他:「你真是一位孝顺的好孩子,为父亲所做的一切实在令人钦佩,正符合武士精神,特此封你为美浓国的武士,你要努力唷!」从此以后,人们把那条流著酒水的小瀑布称为「养老瀑布」.孝经故事
孝感动天 三皇五帝的虞朝(音如,远古部落名,即有虞氏.)帝王舜(音信)本是个普通平民,父亲瞽叟(瞽:音鼓,盲眼.叟:音手,老者.)是个瞎子,且品性固执,不懂礼仪.舜母早逝,瞽叟再娶,后母刁顽,常作恶言,并唆使舜父欲杀舜.后母生子名象,为人傲慢,亦对舜仇视.但是舜仍然对父母很孝顺,对弟弟很友爱,设法避免祸害,但却毫不怨恨,并承担全家的劳动工作,常在历山耕种.因为舜的孝行这麼难得,感动了上天,致使他耕种的时候,有象出来协助,有鸟帮他锄草.舜二十岁的时候,他的事迹已传播很远,到他三十岁的时候,当时的领袖帝尧为找寻替任的接班人而问计於四岳(四时之官),四岳一齐推荐了舜.於是帝尧决定深入对舜进行考察,便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又命九个儿子和舜一起工作,观察他对内对外的为人.舜成亲后,要求妻子孝敬公婆,尽媳妇之道,关照弟弟,尽嫂嫂的本分,不可以因妻子的高贵出身而破坏家庭的规矩.舜对尧的九个儿子要求也很严格,一点也不迁就,使他们为人更敦厚谨慎,事事心存尊敬的态度.舜在历山耕作,由於和气谦让,同他一起开荒种地的人受到感染,变得能够互让,和洽相处,田界也不计较.舜去雷泽钓鱼,那里的人慢慢都能放下争执,互敬互让.舜在河边造陶器,仔细认真,不合格就重做,那些马虎的人见了,感到惭愧,跟著渐渐也就做得精致了.舜的品德在大家中产生很大感召力,人们都愿意亲近他.他住的地方本来很偏僻,但一年后就变成村落,两年成了邑,三年成了都.帝尧於是很赏识舜,奖赏给他高级衣料做的衣服,一架名贵的琴,一群牛羊,又为他修建了粮仓.舜的父亲,后母和弟弟象看到,很为妒忌,一心暗害他,占为己有.瞽叟叫舜去清洁粮仓那高高的上盖,然后暗中纵火,要烧死他.幸得娥皇,女英预先给舜准备了竹笠,一手一个张开如鸟的翅膀,乘风飘下而不死.瞽叟又与象设计让舜修井,然后推下沙泥土块活埋他,得手之后三个人瓜分舜的财产,象要琴和舜的两个妻子,而牛羊衣物粮仓归瞽叟及后母.幸舜在两个妻子安排下,预先在井旁凿开一洞,下井后即藏身而得不死.他出来的时候,象正占据舜的房子抚弄那架名贵的琴,见到舜而终於感到惭愧不已.舜心中明知瞽叟,后母和象合计害他,但仍然和过去一样,孝敬父母,友爱弟弟,并没有一丝埋怨.帝尧对舜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又分派工作让舜去做,终於认为舜的品德确实好,而且能干,能凝聚天下有能之士,使更多能人愿意出来辅助政事,治理的地方父有义,母有慈,子女孝顺,兄长爱护弟妹,弟妹恭敬兄长,远近的部族都对舜异常尊敬,便将帝位传给这贤人,这就是历史上的所谓禅让.舜以一介平民,一跃而为虞朝的帝王,纯是孝与忠所致.吕纯阳师尊在《吕祖全书》中介绍了七十二位忠神,三十六位孝神,另五位忠孝神,合共一百一十三位,虞舜帝排於第一位,为「旋转乾坤,纯忠纯孝,揖让大德神圣,有虞大舜帝,无极至尊」,备极尊崇礼敬,要求我道中人,对各忠孝神之忠孝精神要「坚志奉行,细心体会」,「朝夕拜诵,广布人间」.三十六孝的故事
舜的故事黄帝的后裔舜,父亲又聋又瞎,性情十分暴躁,母亲则十分贤淑,使舜在母亲的照料下,幼年过得相当美满.但后来他的母亲得了重病,不久离开人世,自母亲去世后,他父亲的性情变得更坏.后来父亲聚了继室,生下了弟弟象.从此父亲对继母更加宠爱,而继母是一心空狭窄的人,常在父亲面前说舜的坏话,使舜常被父亲责打.但孝顺的舜没有因此而心生埋怨,仍然百般孝顺.但继母还是恐怕他会分去大半家业,因此常想把舜除掉.亦一次又一次设计陷害他.虽然继母和弟弟的不继怕害,但舜从不介意,当他二十岁那年,他的孝行传遍千里,天子尧亦由地方官吏的推荐而得见舜,他亦非常赞赏他的为人,便把两个女儿嫁给舜,而舜的孝行最终亦感动了继母和弟弟,一家人最终和和乐乐的过日子.而尧亦禅让给舜.在舜的治理下,国家得以兴盛太平.中兴报国
夏朝王位传到相的时候,寒浞把帝相杀了,谋夺了江山.而皇后这时已怀孕并逃回了娘家.没多久便生了太子少康.皇后一手把少康带大并常常告诉他要光复华夏.当少康二十岁的时候,少康便遵从母亲的教诲.离开了母后对达虞国.虞王见少康后,觉得他能成大业,因此把女儿嫁给他,还把纶县及一旅的兵力送给他.只有田一成,兵一旅的少康,励精图治,国富民安.相反,在京都安邑,在寒浞的残暴统治下, 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少康眼见复国时机已到,就联络父亲之旧臣,一举攻进京都,光复了国土.「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孝顺的人,善於继承祖先的志愿,善於记载祖先的事迹.在这裏,少康做到的,便是继承祖先的志愿.纯孝感君
周朝颍孝叔,是春秋郑国人,生平事母至孝.家裏有甚麼好吃的东西,都一定让母亲先吃.当时,郑国君主庄公因为母后和弟弟叔段造反,十分悲痛,在平乱后,把叔段打入天牢,而太后则被放逐到城颍,并立誓「不到地下,不再相见」
一日,庄公请颍孝叔作客,但孝叔竟不吃眼前的一碗美味的肉.庄公感到奇怪并问其原因,孝叔则表示当看著美味的肉时便想起家中的母亲,母亲从未吃过如此美味的肉,因此自己也不敢吃,并希望庄公能把肉赏给母亲吃.当庄公听到此番话后,突然显得沈默悲痛的模样.孝叔见状便问个究竟,庄公便把母亲和弟弟造反的经过说一遍,并把立誓「不到地下,不再相见」的经过告知孝叔.孝叔想了一会,便指出只要掘一个地道,在地道中相会不就得了吗 庄公立刻同意并派人处理,结果庄公便在地道中与母后相见,和好如初.孝叔不但自己行孝,还感动国君孝母,后人都称他为「纯孝」.立身行直 孔子名丘,字仲尼,周朝春秋鲁国人,父亲叔梁纥,是一饱学之士,母亲颜徵,是叔梁纥的继娶夫人.孔子三岁时,父亲不幸过世了,而由母亲颜氏来抚养.仲尼自幼聪颖过人,而且事母至孝.颜氏为了仲尼的将来,特地将当时有名的学者请来,教导仲尼.在母,严师的教导下,仲尼把当时所有的书籍册册读通.而且对自身的学术和品德修养,更是不时的注意与求进.所以在年轻时的他,就已略有名望.后来,孔子在鲁国教学,宣扬仁爱之道,来自各方的学生,多至三千人,有特殊成就的就有七十二人.他教学生是身教重於言教,而且依各人的性向,给予不同的教育方式.并且常常以「不学礼,无以立」来教导学生.另外,孔子还从事著述工作,把为大的仁爱精神传扬开去.彩衣娱亲 老莱子,是周朝春秋时的楚国人,他自幼便十分孝顺,在他七十岁时,两老还健在.但两老看见儿子日渐老去,便有自己已经去日无多的怠慨.老莱子见状,便想了一个办法,老莱子把自己打扮成孩童模样,蹦蹦跳跳的到了父母面前,一边嘻嘻哈哈大笑,一边做出孩童嬉戏的动作.两老看到儿子滑稽的动作,乐得呵呵大笑,把烦恼忧闷都忘了!从此,老莱子在父母前绝不提老字,而且还常常扮成孩童模样,使两老得到快乐的晚年.伍太太的故事伍女士生长在十分穷困的家里,总共有八个兄弟姊妹,而她是年纪最大的孩子.在她读完小学之后,没有钱可上国中,於是开始到工厂中做事.她兴趣广泛,曾在餐厅洗盘子,曾在路边卖花,也曾在饭厅中煮菜.若干年前,他开始替工厂的老板准备餐点,顿顿美味可口,深得老板一家人倾心.她今年五十出头,膝下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都孝顺的不得了.在儿女们的不忍下,她坚持在工作之余读夜校,做一位年纪大的工人,年轻的学生.这跟近几年来很注重的终身学习不谋而合,她确实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虽然夜间补校中,有的是比她更为年长的老公公,老太太,但要像她这样在忙碌的繁务后,仍能孜孜不倦的学习,恐怕是少之又少了!而最使子女感到窝心的,是这位母亲不论多累,总还会花上一大段时间与他们谈心.对他们来说,这个女人已非单纯的母亲,同时更是难得的良师,益友!母亲节到了,两个孩子殚心竭虑的考虑著,要送什麼礼物给妈妈呢 几年来,他们都未曾庆祝过父亲节,总要把这份情压在母亲节加倍送出.听了他们的谈话,让人真的觉得,这两个孩子好乖,好孝顺!「单霓,怎麼办 那些手表都好贵,我们根本负担不起!」 「不过,有一些不是那麼贵呀!」
「可是,那些便宜的都像玩具一样,让人不喜欢!」
「我有个朋友,买了支名牌手表,价钱不可思议的低,我们要不要也买买看 可是,那大概是仿冒品.」
「这个点子不好,妈妈她最讨厌违法的事情,我们不能这样做.」......突然,一辆公车在远方停著,「那是几号啊 我看不清楚......啊!我有个好主意了!」
於是,两个孩子决定送母亲一副眼镜,以解除母亲随著年纪增长而每况愈下的视力所带来的困扰.在孩子如此用心的积极筹画下,伍太太过了一个又一个相当愉快的母亲节.最使人欣慰的,是两个孩子的孝顺,不只在母亲节.不肯吃饭的孩子这个孩子傻傻的,孤儿院的修女告诉我他有点智能不足,不是很严重,他可以照顾自己.可是不会念书,在学校里念的是启智班.我每次问他任何问题,他都回答不知道,真把我气得半死.他腿部受伤了,修女把他送进了医院,他的祖父是他的唯一亲人,赶到医院来陪他,因为修女不能二十四小时陪他.他忽然不吃东西,因为是外伤,没有什麼理由不吃东西,怎麼样哄他,每次他都只吃一两口青菜,其他什麼都不碰,他的祖父看他不吃,就将他的食物吃得一乾二净,两天下来,他仍只吃些青菜,祖父急了,赶紧打电话将修女找来.这位对他颇为了解的修女也百思不得其解,她知道这孩子向来胃口奇佳,不吃东西必定有原因.可是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还是这位修女厉害,她猜这位孩子一定是怕他的祖父太穷,买不起东西吃,只好自己不吃,让他的祖父吃个痛快.他祖父果真吃了,这下他更加相信只有自己挨饿才能使祖父有东西吃.修女去楼下买了两个便当,一个给他的祖父,一个给自己吃.他们一开始吃,这孩子立刻饿虎扑羊地将医院送来的饭菜抢来大吃特吃,不仅吃完了医院的伙食,还要修女去买一盒便当给他吃.孩子同病房的病友们都松了一口气,医生护士都来看他吃饭,房里几乎要开一个庆祝会.只能祈祷的孩子
第一次在儿童中心看到这个孩子,大概是四年前,孩子只有六岁左右,跳跳蹦蹦地.他自动告诉我,「我妈妈走得太早,爸爸要做工,无法照顾我,只好送我到这里来.」我当时听了很难过,因为这位只有六岁的孩子,居然用「我妈妈走得太早」这种词语.四年来,孩子越来越高,大约在耶诞节前几天,我走进这所儿童中心的教堂,又看到了这个孩子,当时教堂里空无一人,只有这个孩子跪在圣母像前祈祷.我问他是怎麼一回事,他说:「我爸爸生病了,我是一个小孩子,没有能力替爸爸请好的医生,只好祈求圣母保佑爸爸.」
在我离开教堂的时候,忍不住再回头看一下,教堂里圣母像前面有一些燃烧的蜡烛,孩子跪在圣母像面前,抬著头,烛光照在他的脸上,远远看去,极像一幅美丽的图画,也极适合用在圣诞卡上.我当时就替孩子的爸爸高兴,有几个人能有如此孝顺的孩子回答者:孝感动天篇三:孝敬父母的三则小故事
“传承孝道 继承美德”专栏 小故事
1、《子路借米》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勇敢、孝顺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我们要学习子路孝敬父母的好品质。
2、《黄香温席》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开心早日康复。黄香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啊。
3、《骆驼妈妈的故事》
在非常辽阔的沙漠上烈日似火。骆驼妈妈和它的半岁大的孩子在沙漠上走着。它们母子俩都已经筋疲力尽,最让它们痛苦的是它们已经有好几天没有喝到一滴水了。小骆驼快要挨不下去了。骆驼妈妈一直鼓励着自己的孩子,它们一步一步地走着。终于又翻过了一个小土丘。忽然,它们喜出望外,原来它们发现前边有一个小水池。它们高兴极了竭尽全力向前走去,好不容易到了小水池旁边,小骆驼迫不及待地伸长脖子起喝水,可水位太低它的脖子又太短够不着怎么办?骆驼妈妈也很费力才能喝到一点水。骆驼妈妈看到自己孩子这样难受的表情它的眼睛里全是心痛的泪水。于是骆驼妈妈作出一个决定它纵身一跳跳下了,小水池水位高了小骆驼终于喝到水。可是小骆驼永远也看不到自己的妈妈了。
第四篇:最孝顺的故事
关于孝顺的小故事大白香象
在久远的过去,有两个国王,一是迦尸国王,一是比提醯国王.比提醯王因为拥有一只力大无穷的香象,总是轻而易举地就把迦尸王的军队打败,迦尸国王为了一雪前耻,便对全国下达命令:「若有人能为国王抓来强壮的香象,必定重赏.」
当时,在山里住了一只大白香象,被人发现了,国王立刻派军队上山围捕.这只强壮的大象竟然丝毫没有逃跑的意思,温驯的被带回了宫中.国王得到这头珍贵的白香象非常欢喜,为它盖了一个漂亮的屋子,里面铺了非常柔软的毯子,又给它上好的饮食,还请人弹琴给他听,可是香象却始终不愿意进食.迦尸国王非常著急,亲自来看这头香象,问道:「你为什麼不吃东西呢 」香象回答:「我的父母住在山里,年纪又老,眼睛也瞎了,无法自己去找水草来吃,一定饿坏了,只要想到这里,我就难过的吃不下东西……大王,您能不能放我回去孝养父母,等将来父母老死了,我会主动回来为陛下效命.」
迦尸国王听了深受感动,便放这头香象回到山中,同时颁令,全国皆要孝养,恭敬父母,若不孝者,将处以重罪.过了几年,老象往生了,大香象依约回到王宫,迦尸王高兴极了,立刻派它进攻比提醯国.但是,香象却反倒劝国王化干戈为玉帛,并愿意前往比提醯国,作和平的使者,果然,香象真的化解了怨结,使两国人民都能安居乐业.瀑布成美酒
从前在日本美浓国〈现在的日本歧埠县〉有一位非常孝顺的年轻人,他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便过世了,长久以来与父亲俩人相依为命.他们的生活穷得连买米的钱都没有.父亲很爱喝酒,可是连买米的钱都没有,哪来的钱买酒喝呢 年轻人知道父亲一直想喝酒,每天出门的时候总会对父亲说:「爸爸,我一定会努力工作,给您买些酒回来,请您多忍耐!」,可是,砍了一整天的木柴所卖的钱也只能买一顿饭菜回来,一想到父亲有酒喝时高兴的样子,年轻人忍不住难过起来,一步一步拖著疲惫的身子回家.做父亲的实在也不忍心看著儿子每天从早到晚工作却吃不饱一顿饭还要顾虑他有没有酒喝,看儿子满脸忧戚的样子,他赶紧安慰儿子:「别烦恼了,我的好儿子啊,我觉得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好了,酒不喝没什麼关系的.」,听到父亲反过来安慰他,年轻人更难过,心想:「明天,明天我一定要买酒回来给父亲喝.」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年轻人便出门往山里头去,从清早到黄昏,年轻人拼命砍柴,得到的数量也比平常多,「这样应该够买一壶酒了.」年轻人很满意地看著今天努力的成绩,然后背起捆好的木柴准备下山去卖,不过,天色已晚,年轻人又太慌忙,一不小心滑了一跤,掉进山谷里去了!
当他朦朦胧胧醒来时,听到附近有流水声,口渴的年轻人撑起摔疼的身体往流水声的方向走去,发现就在附近的悬崖上有一条小瀑布,而且水质非常清澈.他弯下腰来掬起水尝了一口,「哇!真好喝!」......「咦,这水好像有酒味 」年轻人觉得不可思议便再喝一口,「这是真的酒吧 嗯,是酒没错.还是上等美味的酒呢!」,年轻人试了好几次,最后他肯定这条小瀑布的水就是酒,便将系在腰间的空葫芦取下来用来装瀑布的酒水,想要带回家去给父亲喝.年轻人连跑带跳地回家,向等候已久的父亲致歉:「爸爸对不起我今天回来晚了,因为不小心掉进山谷的缘故,让您担心了,请您原谅!」,父亲看到儿子满身污泥又全身是伤,心疼地抚摸儿子的头发说:「平安回来就好,哪里摔著了 赶紧擦擦药吧!」
「爸爸,我没关系.有件奇怪的事情要告诉您.我在掉进山谷后发现一条小瀑布,瀑布的水简直是世上罕见!那水是上等的酒啊!您一定要喝喝看.这是做儿子的我送给您的礼物」,年轻人急忙拿下葫芦并倒出酒来给父亲享用.「真的吗 我来喝喝看.」父亲惊讶地看著儿子倒出葫芦里的水,半信半疑地试喝了一口,「啊,真的是酒,而且还是上等的好酒.」父亲感动得都掉下泪来.「我的好儿子,这一定是你的孝心感动上天,才会赐给我们这麼宝贵的礼物.」父亲拥抱著儿子泪流满面.父亲不仅有酒可以喝,因为儿子每天都去瀑布取回酒水而天天饮用,长年的驼背竟然变直了!这件事情传开来后,美浓国的君主也知道了年轻人的孝行,他传来年轻人当面奖赏他:「你真是一位孝顺的好孩子,为父亲所做的一切实在令人钦佩,正符合武士精神,特此封你为美浓国的武士,你要努力唷!」从此以后,人们把那条流著酒水的小瀑布称为「养老瀑布」.孝经故事
孝感动天
三皇五帝的虞朝(音如,远古部落名,即有虞氏.)帝王舜(音信)本是个普通平民,父亲瞽叟(瞽:音鼓,盲眼.叟:音手,老者.)是个瞎子,且品性固执,不懂礼仪.舜母早逝,瞽叟再娶,后母刁顽,常作恶言,并唆使舜父欲杀舜.后母生子名象,为人傲慢,亦对舜仇视.但是舜仍然对父母很孝顺,对弟弟很友爱,设法避免祸害,但却毫不怨恨,并承担全家的劳动工作,常在历山耕种.因为舜的孝行这麼难得,感动了上天,致使他耕种的时候,有象出来协助,有鸟帮他锄草.舜二十岁的时候,他的事迹已传播很远,到他三十岁的时候,当时的领袖帝尧为找寻替任的接班人而问计於四岳(四时之官),四岳一齐推荐了舜.於是帝尧决定深入对舜进行考察,便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又命九个儿子和舜一起工作,观察他对内对外的为人.舜成亲后,要求妻子孝敬公婆,尽媳妇之道,关照弟弟,尽嫂嫂的本分,不可以因妻子的高贵出身而破坏家庭的规矩.舜对尧的九个儿子要求也很严格,一点也不迁就,使他们为人更敦厚谨慎,事事心存尊敬的态度.舜在历山耕作,由於和气谦让,同他一起开荒种地的人受到感染,变得能够互让,和洽相处,田界也不计较.舜去雷泽钓鱼,那里的人慢慢都能放下争执,互敬互让.舜在河边造陶器,仔细认真,不合格就重做,那些马虎的人见了,感到惭愧,跟著渐渐也就做得精致了.舜的品德在大家中产生很大感召力,人们都愿意亲近他.他住的地方本来很偏僻,但一年后就变成村落,两年成了邑,三年成了都.帝尧於是很赏识舜,奖赏给他高级衣料做的衣服,一架名贵的琴,一群牛羊,又为他修建了粮仓.舜的父亲,后母和弟弟象看到,很为妒忌,一心暗害他,占为己有.瞽叟叫舜去清洁粮仓那高高的上盖,然后暗中纵火,要烧死他.幸得娥皇,女英预先给舜准备了竹笠,一手一个张开如鸟的翅膀,乘风飘下而不死.瞽叟又与象设计让舜修井,然后推下沙泥土块活埋他,得手之后三个人瓜分舜的财产,象要琴和舜的两个妻子,而牛羊衣物粮仓归瞽叟及后母.幸舜在两个妻子安排下,预先在井旁凿开一洞,下井后即藏身而得不死.他出来的时候,象正占据舜的房子抚弄那架名贵的琴,见到舜而终於感到惭愧不已.舜心中明知瞽叟,后母和象合计害他,但仍然和过去一样,孝敬父母,友爱弟弟,并没有一丝埋怨.帝尧对舜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又分派工作让舜去做,终於认为舜的品德确实好,而且能干,能凝聚天下有能之士,使更多能人愿意出来辅助政事,治理的地方父有义,母有慈,子女孝顺,兄长爱护弟妹,弟妹恭敬兄长,远近的部族都对舜异常尊敬,便将帝位传给这贤人,这就是历史上的所谓禅让.舜以一介平民,一跃而为虞朝的帝王,纯是孝与忠所致.吕纯阳师尊在《吕祖全书》中介绍了七十二位忠神,三十六位孝神,另五位忠孝神,合共一百一十三位,虞舜帝排於第一位,为「旋转乾坤,纯忠纯孝,揖让大德神圣,有虞大舜帝,无极至尊」,备极尊崇礼敬,要求我道中人,对各忠孝神之忠孝精神要「坚志奉行,细心体会」,「朝夕拜诵,广布人间」.三十六孝的故事
舜的故事
黄帝的后裔舜,父亲又聋又瞎,性情十分暴躁,母亲则十分贤淑,使舜在母亲的照料下,幼年过得相当美满.但后来他的母亲得了重病,不久离开人世,自母亲去世后,他父亲的性情变得更坏.后来父亲聚了继室,生下了弟弟象.从此父亲对继母更加宠爱,而继母是一心空狭窄的人,常在父亲面前说舜的坏话,使舜常被父亲责打.但孝顺的舜没有因此而心生埋怨,仍然百般孝顺.但继母还是恐怕他会分去大半家业,因此常想把舜除掉.亦一次又一次设计陷害他.虽然继母和弟弟的不继怕害,但舜从不介意,当他二十岁那年,他的孝行传遍千里,天子尧亦由地方官吏的推荐而得见舜,他亦非常赞赏他的为人,便把两个女儿嫁给舜,而舜的孝行最终亦感动了继母和弟弟,一家人最终和和乐乐的过日子.而尧亦禅让给舜.在舜的治理下,国家得以兴盛太平.中兴报国
夏朝王位传到相的时候,寒浞把帝相杀了,谋夺了江山.而皇后这时已怀孕并逃回了娘家.没多久便生了太子少康.皇后一手把少康带大并常常告诉他要光复华夏.当少康二十岁的时候,少康便遵从母亲的教诲.离开了母后对达虞国.虞王见少康后,觉得他能成大业,因此把女儿嫁给他,还把纶县及一旅的兵力送给他.只有田一成,兵一旅的少康,励精图治,国富民安.相反,在京都安邑,在寒浞的残暴统治下, 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少康眼见复国时机已到,就联络父亲之旧臣,一举攻进京都,光复了国土.「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孝顺的人,善於继承祖先的志愿,善於记载祖先的事迹.在这裏,少康做到的,便是继承祖先的志愿.纯孝感君
周朝颍孝叔,是春秋郑国人,生平事母至孝.家裏有甚麼好吃的东西,都一定让母亲先吃.当时,郑国君主庄公因为母后和弟弟叔段造反,十分悲痛,在平乱后,把叔段打入天牢,而太后则被放逐到城颍,并立誓「不到地下,不再相见」
一日,庄公请颍孝叔作客,但孝叔竟不吃眼前的一碗美味的肉.庄公感到奇怪并问其原因,孝叔则表示当看著美味的肉时便想起家中的母亲,母亲从未吃过如此美味的肉,因此自己也不敢吃,并希望庄公能把肉赏给母亲吃.当庄公听到此番话后,突然显得沈默悲痛的模样.孝叔见状便问个究竟,庄公便把母亲和弟弟造反的经过说一遍,并把立誓「不到地下,不再相见」的经过告知孝叔.孝叔想了一会,便指出只要掘一个地道,在地道中相会不就得了吗 庄公立刻同意并派人处理,结果庄公便在地道中与母后相见,和好如初.孝叔不但自己行孝,还感动国君孝母,后人都称他为「纯孝」.立身行直
孔子名丘,字仲尼,周朝春秋鲁国人,父亲叔梁纥,是一饱学之士,母亲颜徵,是叔梁纥的继娶夫人.孔子三岁时,父亲不幸过世了,而由母亲颜氏来抚养.仲尼自幼聪颖过人,而且事母至孝.颜氏为了仲尼的将来,特地将当时有名的学者请来,教导仲尼.在母,严师的教导下,仲尼把当时所有的书籍册册读通.而且对自身的学术和品德修养,更是不时的注意与求进.所以在年轻时的他,就已略有名望.后来,孔子在鲁国教学,宣扬仁爱之道,来自各方的学生,多至三千人,有特殊成就的就有七十二人.他教学生是身教重於言教,而且依各人的性向,给予不同的教育方式.并且常常以「不学礼,无以立」来教导学生.另外,孔子还从事著述工作,把为大的仁爱精神传扬开去.彩衣娱亲
老莱子,是周朝春秋时的楚国人,他自幼便十分孝顺,在他七十岁时,两老还健在.但两老看见儿子日渐老去,便有自己已经去日无多的怠慨.老莱子见状,便想了一个办法,老莱子把自己打扮成孩童模样,蹦蹦跳跳的到了父母面前,一边嘻嘻哈哈大笑,一边做出孩童嬉戏的动作.两老看到儿子滑稽的动作,乐得呵呵大笑,把烦恼忧闷都忘了!从此,老莱子在父母前绝不提老字,而且还常常扮成孩童模样,使两老得到快乐的晚年.伍太太的故事
伍女士生长在十分穷困的家里,总共有八个兄弟姊妹,而她是年纪最大的孩子.在她读完小学之后,没有钱可上国中,於是开始到工厂中做事.她兴趣广泛,曾在餐厅洗盘子,曾在路边卖花,也曾在饭厅中煮菜.若干年前,他开始替工厂的老板准备餐点,顿顿美味可口,深得老板一家人倾心.她今年五十出头,膝下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都孝顺的不得了.在儿女们的不忍下,她坚持在工作之余读夜校,做一位年纪大的工人,年轻的学生.这跟近几年来很注重的终身学习不谋而合,她确实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虽然夜间补校中,有的是比她更为年长的老公公,老太太,但要像她这样在忙碌的繁务后,仍能孜孜不倦的学习,恐怕是少之又少了!而最使子女感到窝心的,是这位母亲不论多累,总还会花上一大段时间与他们谈心.对他们来说,这个女人已非单纯的母亲,同时更是难得的良师,益友!
母亲节到了,两个孩子殚心竭虑的考虑著,要送什麼礼物给妈妈呢 几年来,他们都未曾庆祝过父亲节,总要把这份情压在母亲节加倍送出.听了他们的谈话,让人真的觉得,这两个孩子好乖,好孝顺!
「单霓,怎麼办 那些手表都好贵,我们根本负担不起!」
「不过,有一些不是那麼贵呀!」
「可是,那些便宜的都像玩具一样,让人不喜欢!」
「我有个朋友,买了支名牌手表,价钱不可思议的低,我们要不要也买买看 可是,那大概是仿冒品.」
「这个点子不好,妈妈她最讨厌违法的事情,我们不能这样做.」......突然,一辆公车在远方停著,「那是几号啊 我看不清楚......啊!我有个好主意了!」
於是,两个孩子决定送母亲一副眼镜,以解除母亲随著年纪增长而每况愈下的视力所带来的困扰.在孩子如此用心的积极筹画下,伍太太过了一个又一个相当愉快的母亲节.最使人欣慰的,是两个孩子的孝顺,不只在母亲节.不肯吃饭的孩子
这个孩子傻傻的,孤儿院的修女告诉我他有点智能不足,不是很严重,他可以照顾自己.可是不会念书,在学校里念的是启智班.我每次问他任何问题,他都回答不知道,真把我气得半死.他腿部受伤了,修女把他送进了医院,他的祖父是他的唯一亲人,赶到医院来陪他,因为修女不能二十四小时陪他.他忽然不吃东西,因为是外伤,没有什麼理由不吃东西,怎麼样哄他,每次他都只吃一两口青菜,其他什麼都不碰,他的祖父看他不吃,就将他的食物吃得一乾二净,两天下来,他仍只吃些青菜,祖父急了,赶紧打电话将修女找来.这位对他颇为了解的修女也百思不得其解,她知道这孩子向来胃口奇佳,不吃东西必定有原因.可是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还是这位修女厉害,她猜这位孩子一定是怕他的祖父太穷,买不起东西吃,只好自己不吃,让他的祖父吃个痛快.他祖父果真吃了,这下他更加相信只有自己挨饿才能使祖父有东西吃.修女去楼下买了两个便当,一个给他的祖父,一个给自己吃.他们一开始吃,这孩子立刻饿虎扑羊地将医院送来的饭菜抢来大吃特吃,不仅吃完了医院的伙食,还要修女去买一盒便当给他吃.孩子同病房的病友们都松了一口气,医生护士都来看他吃饭,房里几乎要开一个庆祝会.只能祈祷的孩子
第一次在儿童中心看到这个孩子,大概是四年前,孩子只有六岁左右,跳跳蹦蹦地.他自动告诉我,「我妈妈走得太早,爸爸要做工,无法照顾我,只好送我到这里来.」我当时听了很难过,因为这位只有六岁的孩子,居然用「我妈妈走得太早」这种词语.四年来,孩子越来越高,大约在耶诞节前几天,我走进这所儿童中心的教堂,又看到了这个孩子,当时教堂里空无一人,只有这个孩子跪在圣母像前祈祷.我问他是怎麼一回事,他说:「我爸爸生病了,我是一个小孩子,没有能力替爸爸请好的医生,只好祈求圣母保佑爸爸.」
在我离开教堂的时候,忍不住再回头看一下,教堂里圣母像前面有一些燃烧的蜡烛,孩子跪在圣母像面前,抬著头,烛光照在他的脸上,远远看去,极像一幅美丽的图画,也极适合用在圣诞卡上.我当时就替孩子的爸爸高兴,有几个人能有如此孝顺的孩子回答者:孝感动天
第五篇:中国孝顺故事
中国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 01【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05【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
3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09【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11【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12【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 5
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