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年高考作文题
更多高考资料,关注@高考直通车 微博,或登录:http:///
2010年北京高考作文题:
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不限文体。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北京卷作文题
一首歌中唱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体裁不限。
2008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题:
材料作文。学生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在课堂上,老师拿了一个玻璃杯,里面放了一个大石头,差不多和杯子一样大,老师问大家:杯子满了吗?
一个学生回答:没满,还可以放沙子。
待学生放完沙子,老师又问:满了吗?
全班同学回答满了,有一个男孩却回答没有满,还可以放水。
老师笑了,接着把沙子和石头倒出来,杯子是空的。
这回老师是往杯子里放沙子和水,然后问大家,杯子满了吗?如果要放石头进去,该怎么放?
男孩就把杯子里的沙子和水倒出来,先把石头放进去
2007年北京高考作文题:春夜细雨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朝诗人刘长卿在《别严士元》中的诗句。
曾经有人这样理解这句诗:
1、这是歌颂春天的美好意境。
2、闲花、细雨表达了不为人知的寂寞。
3、看不见、听不见不等于无所作为,是一种恬淡的处世之道。
4、这种意境已经不适合当今的世界„„根据你的看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字数800以上。2006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题:北京的符号
许多城市都与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为该城市的符号。故宫、四合院式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的小贩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保留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愿。
对此,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2006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6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
目前中国读书的人越来越少。99年60%,01年52%。造成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还有的人说买不起书,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99年是3.7%,03年18.3%。要求:全面了解材料,选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自己确定题目和问题,字数800字
北京2005作文题目:说安
以“说‘安’”为题材,“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自行选定角度写议论文。
以《安》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
2004北京高考作文
以“包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03年高考作文题(北京卷)
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转折。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请以“转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02年北京高考语文作文题:以“规则”为话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总分60分)
几个同学看了一场世界杯足球赛,兴致勃勃地聊起规则问题。
同学甲:规则太重要了。运动员不守规则,裁判不公正执法,就不会有精彩的比赛!
同学乙:对!没规则不成。没有校规,没有交通规则,成吗?
同学丙:可有时不守规则的占了便宜,守规则的反倒吃了亏呢。
同学乙:那是另外一回事。
同学丁:不过规则也不是死的,要是不适合,就得改。现在许多“游戏”规则不都修改了吗?
请以“规则”(含“规则与„„”)为话题,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01年高考作文题
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第二篇:十年高考作文题简评
十年高考作文题简评
成都七中 罗晓晖
自有科举以来,考试就成了常态。如果你想使自己的所学得到社会公众的承认,你就需要面对许许多多的考试。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那在科举时代基本上是真的。就现代社会来说,读书早就没有那么多吸引人的好处了。书籍里和高考中,黄金的含量、粮食的产量、美女的数量,统统减少了,不过考试非但未能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这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甚至是一个充满斗争的世界。现代社会竞争无处不在,选拔无处不在。高考是一种选拔,选拔就是竞争。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没有人喜欢做失败者,你必须获胜。
在高中生面对各种的考试中,高考是关系最为重大的一种。关系重大,关注度就高。就语文学科而言,作文的分值最大,相应地,对作文的关注度是最高的。下面我就近年的高考作文题做一点分析,供读者参考。
一、命题立意和基本导向
1.命题立意:技术性写作
高考作文命意是技术性写作。为什么这样说呢?
高考考查的,是作文的技术,不是写作的艺术。之所以要规定字数要在800以上,用意就在于此。要求字数,是为了考查思维展开的过程和语言表达的技术。
其实,好文章与长度无关。孟浩然的《春晓》,王安石《读孟尝君传》,以800字的标准来衡量,无疑严重不合要求。最近几年前的高考作文要求,通常都规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这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规定,既然文体不限,那么就不应该把诗歌排除在外——其实就是为了在常规层面考查考生展开文章的技术。
从理论上说,追求技术,不妨碍追求艺术。二者得兼是最高境界。不过,一般考生显然是达不到这个境界的。
高考作文命题的立意,决定了文章表达的技术性要求压倒了别的一切要求。在此情况下,抒写真性情、真思想,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必要性。只要长度符合要求,辞采还过得去,那么即使思想平庸、情感虚假,在分数上还是不会怎么吃亏的。
此外,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是一个面面俱到的标准。该标准分为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基础等级中,列内容、表达两项;发展等级中,列特征一项。大体上说,该评分标准全面覆盖了审题、立意、内容、情感、文体、结构、语言等文章诸构成元素,甚至字体是否工整、字迹是否清晰等非文章元素,亦被列入。从这个标准也不难看出,高考作文的基本立意,在于考查考生能否全面达到预设的各项技术指标。
2.基本导向
高考作文命题,有如下几个基本的导向。
第一,思想导向。
所谓思想导向,是指对人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法、思想深度提出考查要求,从而引导 1
学生,成为“有思想”、“有品位”的人。
具体表现为哲理化命题。如今年四川卷“点与线面体”、09全国卷“训练兔子游泳”、安徽卷“超越弯道”、上海卷“板桥体的特点”、湖南卷“踮起脚尖”,近年江苏卷的“水的灵动,山的沉稳”、湖南卷“草色遥看近却无”、山东卷“春来草自青”、北京卷瓶子装沙石的多元思辨等等。
凡此类题目,必立足于哲思,印证以自我。若仅就哲理泛论,必流于空疏。
第二,生活导向。
生活导向,是指引导学生把眼光投向现实人生、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现象。意在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的生活与人生。
具体表现为生活化命题。如四川卷“熟悉”、天津卷“我说90后”、海南宁夏卷“诚信和善良”、江苏卷“品味时尚”、江西卷“圆明园文物流拍事件”、重庆卷“我与故事”、辽宁卷“明星代言广告”、北京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等等。
凡此类题目,必立足于生活,提升以哲理。若仅就现实谈论,必流于肤浅。
第三,稳中有变。
稳妥,是对考生和社会负责的表现。
“稳中有变”首先表现在作文题目的形态基本上是稳定的。各省市的高考作文题,都在标题作文(包括补足标题)、材料作文(包括漫画作文,漫画是一种特殊的材料)、话题作文这三种形式的范围之内变来变去。
“稳中有变”,说到底还是“稳”字当头,命题特征与个性化不很鲜明。如08四川卷“坚强”,像20年之前的作文题。考虑到汶川地震的背景,本题当然也可以说是贴近现实生活的。09年考题为“熟悉”,引来“请以‘老套’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高考作文题的看法”的嘲笑。但其实,“熟悉”也可说是一个切近生活的命题。
总体上说,根据整个命题趋势,高考作文题可能会有更明显地贴近生活的取向。凡此类题目,容易写得平庸。必于立意或文采有殊胜之处,方能醒人眼目。
二、思想缺席和思维浅化
语言本身是思考的工具。作文理当具有较高的思辨要求。无论哪年高考之后,社会各界都会热议作文。一些论者认为要本着“塑造现代公民”的理念和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呼吁“作文要有思想”。显然,他们的期待过分了。写高考作文的人,目的是拿高分上大学。出高考作文题的人,也受制于社会和自身的种种局限,使得作文题常常不利于真正展现出思想。
要知道我国的高考作文题怎么样,先需要找一个参照对象。我们看国外考题,就发现有这样的作文题:
1.“我是谁”这个问题能否以一个确切的答案来回答?
2.能否说:“所有的权力都伴随以暴力?”
3.“给予的目的在于获得”,这是否是一切交流的原则?
4.能否将自由视为一种拒绝的权力?
5.对于活体的科学认知是否可能?
6.语言是否可以忠实地反应思维?
初看这种题目,中国考生肯定会很受伤。不过没关系,我们的高考是不会考这样的作文题的,至少暂时不会。因为它与中国当前的课程结构无关。但是,我认为,只有这样的作文题,才能考查出学生是否真的“有思想”。
如果说中国高考作文完全忽视思辨,也是不公平的。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强调的思维是“辩证思维”。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就有辩证思维的要求。辩证思维被过分强调,在我看来,恰好阻塞了学生思维的成长。
我国多数的高考作文命题,如“山的沉稳,水的灵动”、“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等等,貌似很有思辨性。而实际上,对思维的要求非常平庸。“山的沉稳,水的灵动”,不过是要求“辩证”看待沉稳与灵动的关系;“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无非也是对“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二者关系的“辩证”观察。换句话说,它们考查的是“辩证分析”或“辩证思维”。我个人的偏见是,辩证思维是一种老成的思维,一种过于圆滑的思维,它无助于学生产生有个性、有冲刺力的观点。
辩证思维好不好,不能一概而论。对我这种年龄的人来说,辩证思维是可贵的,它至少可以表明我不是那么年轻,那么偏激,那么幼稚了。尽管我实际上很幼稚,但一个40岁的男人必须装得成熟。像一个愤青,那是有损形象的。辩证思维是普遍联系地、整体性地、动态性地看待事物、分析问题,本来是很好的,很老到的。但一般人,包括我自己,是很难掌握辩证思维的精髓的,常常是“辩证”几次下来,就简直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持什么观点了。所以尼采不无偏激地说,辩证法只是一个黔驴技穷的人手中的权宜之计。(《偶像的黄昏》)
辩证思维看起来很全面,很周到。但过于全面和周到,常常意味着玲珑圆滑、躲躲闪闪、没有棱角和个性。真正的深刻,常常都是“片面的深刻”和“偏激的深刻”。辩证思维可以约束偏激的看法,但什么都去“一分为二”一番,也就成了圆滑。这个东西好,但也有缺点;那个东西不好,但也非一无是处„„总之,无可无不可。庸俗的辩证就是什么都不敢肯定,什么都不敢否定,在这样的情况下,人就堕落为思考的懦夫,到最后,什么思想都被取消了。
教育的使命不是培养圆滑之徒。教育不应该让人变得无可无不可。我非常期待能够在学生作文中看到强有力的思考,哪怕片面,哪怕偏激,也比没有思考强得多。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认为我们能够拥有永恒的绝对真理。这就是说,人类的认识基本上都有片面性。一个观点,只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论证的过程符合逻辑,就算看起来有些片面和偏激,我看就是值得鼓励的。表面上稳妥而实际上平庸,恰好是目前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弊病。乍看说得全面,细看说得空洞,什么都说了而什么都没说,尽是玩太极,尽是废话,实际上是非常恶劣的。
高考作文题,从题面看,有的艰涩化,有的浮浅化。2010年四川卷作文,属于艰涩一路;而2008年的“坚强”,则属于浮浅一路。
艰涩一路的作文题,实质上是为难考生。我国的高中语文教育,一般是不讲思维训练和思考方法的;政治课也只有政治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生是很难形成真正的思想的。于是,当考场上出现艰涩的作文题,考生就往往化陌生为熟悉,把题目往自己熟悉的“思想”上迁移,比如2010年的四川卷作文,就可迁移开去,大谈积累的重要性;坚守平凡的位置,因为平凡能够造就伟大;尽管我们是被忽略的“点”但也不要自卑,融入集体还是可以成为“线面体”的„„这些“思想”与其说是考生的“思想”,不如说是社会的“灌输”。
与上述国外作文题相比,浮浅一路的高考作文的完成难度相当低。绝大部分作文题,实际上并不需要什么思想。随便举例都能证明这一点。如高考作文题“诚信”、“坚强”“近墨者黑”之类,有什么好思考的,一般人看到这样的题目,根本不假思索就能得出观点或立场了:我们要坚强嘛,我们要诚信嘛,跟坏人在一起就容易变坏嘛„„这样的题目,几乎所有考生都会“思想正确”,尽管其实根本就没有思想。
就作文写法来说,这样的题目很容易显示出思维的浅薄化。初级水平的,只消对题目稍
作思考提出一个立意,然后举若干例子来验证一下即可。如高考作文题“诚信”、“坚强”之类,只需要提出为人要诚信或者坚强,然后举出一串例子来印证这个道理,作文就可以宣告功德圆满了。“高明”一点的,也可辩证一下,“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比如我们对朋友要诚信,对敌人的诚信只是愚蠢;坚强很好,但有时候硬扛也不见得好,有时候还得有点柔情„„如此等等。而像“对于活体的科学认知是否可能”这样的题目,你要完成它,非得有真正的思考不可。只靠举例论证行不通,借助所谓“辩证思维”也行不通。
对思维的要求不高,这就导致了一个比比皆是的现象——你看高考作文,绝大部分议论文都是“论点+论据1+论据2+论据3+结论”的这个形式。这说明了学生思维的幼稚化到了何等严重的程度。在我看来,先提出一个论点,再选择与论点一致的若干例子,这种所谓“证明”的方法,根本就是经不起推敲的。举例论证作为一种不完全归纳法,在逻辑上是有漏洞的。就算是那些充满“辩证思维”的作文,也多半堕入“我们要„„,不过,„„”的平庸的思维怪圈。不难看出,如果我们指望培养出真正的人才,我们的教育与高考,都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当然,如果我们的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人才而是为了制造工具,这样做就是完全合理的。
第三篇:思考十年高考上海作文题
十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 2016高考作文题:
试题提供的是一种社会现象。正如试题所述: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考生针对这种现象发表自己的评论,真正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考生可以针对人们不尽相同的看法,多角度思考,多角度立意,各抒己见,真正体现思辨的价值。
审题时,首先应当思考人们常常“评价他人的生活”,评价哪些人的生活?较多的是评价名人的生活,比如杨绛、杨振宁等人。其次,如何“评价他人的生活”?有的人实事求是、公正客观地评价,有的人过高地要求他人、甚至进行道德绑架。最后,人们“对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有哪些看法?考生在思考过以上三个层面的问题之后,应当明确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
必须注意,此题要考生终极思考的是“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而不是“如何评价他人的生活”。这是本题的难度所在。
一
2006—2015年,十年,上海市高考作文试题,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2006—2008年,命题式作文阶段。
2006年: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文章。2007年: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写一篇文章。2008年: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命题式作文,本来题材范围较窄,选材要求较高。这三道题则不然,它们的题材范围十分宽泛。这是由于题中都有一个代词:“我想握住你的手”中的“你”、“必须跨过这道坎”中的“这”、“他们”中的“他们”,所指代的对象十分广泛。“你”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甚至可以是抽象事物,无所不包,无所不可;“这”,可以是个人的或者国家的或者全人类的(坎),也可以是物质的或者精神的(坎);“他们”更是包罗万象,只要是群体就是“他们”。
这样的题目,更适合写记叙文,长期如此,不利于培养高中生的思辨能力和议论能力,不利于培养“关注天空”的人才;与国外“全球暖化会如何影响今后的政治”(新加坡)、“中国的崛起是近年来对世界最大的威胁,请评论”(法国)一类高考题不可同日而语。
这样的题目,题意过浅,更适合于中考:“我想握住你的手”,要求低于当年中考试题“我们的名字叫
”;“他们”,要求低于当年中考试题“我眼中的色彩”。
这样的题目,题材太宽泛,易助长套题风:一个用于“我想握住你的手”的题材,也可以用于这届考生三年前的中考“我想给你唱首歌”;一个用于“他们”而得满分的“农民工子弟在成长”的题材,何尝不能用来写“我想握住你的手”“必须跨过这道坎”——我想握住农民工子弟的手、农民工子弟必须跨过城市生活这道坎?
因此,要求变革高考作文题的呼声很强烈。这时候,审题要求较高、题材有一定限制、思辨性较强的材料作文,在上海卷重新露面了。
(二)2009—2010年,材料式作文阶段。
材料式作文,材料的来源,或古今中外的生活,或寓言故事,或名人名言,也可以是诗歌、漫画、动物故事、自然现象等。材料式作文的特点是,材料中隐含观点,或根据材料展开联想,提炼观点,写自己的感悟;或针对材料所叙述的事情写评论。
2009年: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2009年上海卷试题,是一个非常好的题,有多个写作角度。(1)“板桥体”是传承隶、行、楷基础上的创新——阐述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
(2)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阐述创新与模仿的关系:要创新,不要模仿;或不反对模仿,重要的是创新。
(3)郑板桥书法,各种元素吸收并存,最终臻于和谐完美的境界——阐述要兼容并包、海纳百川。
(4)郑板桥的书法是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统一——阐述个性与共性或局部与整体的辩证统一。
(5)郑板桥的作品独一无二,是一种至高的赞美——阐述事物具有独特性,要发扬个性„„
2010年: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从丹麦人带着尺子去钓鱼:严格遵守法律,自觉保护海洋资源;放弃眼前利益,去谋求更长久的更有意义的获得。
从孟子的话:不贪图眼前的小利益,才会获得长远的大利益。
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是:不贪图眼前的小利益,才会获得长远的大利益。可以写:要保护自然,不能一味索取;要着眼长远,不能急功近利;要遵循规律,不能揠苗助长;要学会节制,不能处事无度;要学会取舍,不能因小失大;要学会等待,不能用心浮躁„„
(三)2011—2015年,XX式作文阶段(姑且不急于给名称)。2011年: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2012年: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2013年: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2014年: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2015年: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2011—2015年上海卷作文试题,乍看是材料式作文——给考生提供一则“材料”,要求考生“根据材料”“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其实,它与材料式作文大相径庭。材料式作文的材料中隐含着观点,让考生从材料出发,通过相似联想,联系社会或人生,从中感悟出一个观点,作为文章的立意;或者提供社会上的现象、事件等,让考生针对此现象或事件发表评论。显然,这几年的高考作文试题,不属于这种材料式作文。
其中有的试题局部含有“材料”的因素,需要考生像审察材料式作文题那样,进行由材料到现实的相似联想:
2012年试题中“心灵的微光”,可以联想到人们内心萌发的美好东西,如好的想法、念头、灵感、创意,或者冲动、想象、梦想等,它是人们创新、成长的重要因素。
2014年试题中的“穿越沙漠”,可以联想到实现我们既定的目标,或者走过人生的艰辛历程。
2015年试题中人心中“坚硬的东西”,可以是正直、执着、刚毅、勇敢、无畏、拼搏、强劲等;“柔软的东西”,则是善良、通达、仁慈、智慧、敬畏、闲适、温顺等。
那么,这些试题是话题式作文吗?话题式作文有一个明确的话题。如2004年上海卷试题:以“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考生围绕这个话题,自立观点,各抒己见。2011—2015年试题提供的“材料”中也都隐含着一个话题:
2011年试题,相当于以“什么会过去,什么不会过去”为话题;2012年试题,相当于以“心灵中闪过的微光”为话题;
2013年试题,相当于以“更重要的事”为话题; 2014年试题,相当于以“自由与不自由”为话题;
2015年试题,相当于以“造就和谐的自我”为话题。这样看,似乎也可以称作话题式作文。
但是,它们却又没有话题式作文那样立意宽泛。一般话题式作文,只给考生一个议论的内容范围,考生的观点可以各各不同。如以“杂”为话题,你确定写做学问是否该“杂”的问题,你可以赞成“杂”,做学问该“杂”;也可以反对“杂”,做学问不该“杂”而该“专”;还可以半赞成半反对,或三分赞成七分反对,或反之。2011—2015年这些试题,却容不得考生有各各不同的观点,试题中已经给了考生明确的观点:
2011年必须写“一切都会过去,又不会过去”; 2012年必须写“不能舍弃心灵的微光”; 2013年必须写“还有更重要的事”;2014年必须写某事情“一定要做,但可以选择做的道路和方式”;
2015年必须写“刚柔相济,造就和谐自我”。由此看来,近五年上海高考作文试题,似乎可以称之为含有“材料式作文”或“话题式作文”因素的“观点式作文”。它较之于立意宽泛的“话题式作文”和角度多样的“材料式作文”,显然多了限制,少了角度,立意比较单一。
二
近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普遍认为具有“思辨性”特色,是上海题的一大亮点。“思辨”即“思考辨析”,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用全面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去辩证地分析问题。“会过去/不会过去”“舍弃微光/重新认出微光”“重要的事情/更重要的事情”“是自由的/又是不自由的”“坚硬的东西/柔软的东西”——写作时,必须抓住事物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作辩证的分析。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完成2011年试题,对于什么“会过去”,什么“不会过去”,要辩证地看。“会过去”与“不会过去”,二者是对应的,体现了万事万物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比如,已经获得的成功与荣耀让它过去,为事业成功而拼搏的精神不要丢弃;过去的失败让它过去,失败的教训要永远记取;生活中牵挂精力的琐碎小事让它过去,自己的理想目标要永远牢记;人的青春容易消逝,奋斗的激情要永不消褪;灾难(比如地震)已经过去,人们在灾难中表现出的守望相助的美好人性流芳百世;还有,犯了错误,承认并改正错误,事情就会过去;否认并不思改悔,事情便不会过去„„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完成2012年试题,要看到一种对比关系,即常人和天才对待微光的不同。常人习惯了固有的生活模式,往往忽略这些微光;而天才的伟大之处,恰恰在于抓住了人们看似没有价值的东西,使得它变得更炫目。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是因为他们将平时产生的灵感积淀、升华;而常人则目标不明确,或缺乏自信,或对人生的领悟不足,让那些美好的东西稍纵即逝了。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可以写在自己的人生中,没有坚持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梦想,曾经放弃了一闪而过的灵感和创意;而别人坚持了,尝试了,并且成功了,这对自己是一种启发。可以写一个常人如何成长,健全自己的人格,发觉了生命中被忽略的东西,发现它的价值并充实它,从而使自己升华为天才。也可以写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抛弃很多,如梦想、理想,俯拾皆是的满足和幸福感等;但是天才的作品,帮助我们一点点地找回来。还可以写我们如何看待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启发心灵的东西,由隐性到显性,会有一些心灵的收获,唤醒内心深处的冲动和本知;这些心灵体验在绘画、音乐等艺术作品中也能寻觅„„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完成2013年试题,要对生活中一组或若干组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与实际上“更重要的事”作归纳分析,辩证思考,从中概括出一个认识事物重要性的普遍规律来,并加以阐述;或者通过对某一组“重要的事情”与“更重要的事”作比较分析,从而揭示后者“更重要”的理由。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完成2014年试题,如果把“穿越沙漠”看作是实现我们既定的目标,那么,这个目标是不可动摇的,无可逃遁的,也就是“不自由的”;然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有选择道路、方式、方法的“自由”。如果把“穿越沙漠”看作是人生的艰辛历程,那么,在客观上,我们生来都要经历打磨与苦难的洗礼,这是“不自由的”;但主观上,我们可以选择生命的方式,是卑贱的生命哲学,还是高扬生命的意志,还是随意的生命态度,这又是“自由的”。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完成2015年试题,要写出造就和谐的自我,必须处理好我们心中的“坚硬”和“柔软”这一对看似矛盾、却可以辩证地统一于一体的东西。可以立意为“做正直而善良的人”、“做刚毅而仁慈的人”、“做执着而通达的人”等。其实,正直与善良,刚毅与仁慈,是往往集于人之一身的,写作中当突出二者的这种联系。
“思辨性”这一特色显示于上海卷,其实不是始于2011年,可以追溯到2009年。当年的试题,以“郑板桥书法”为材料,可以让考生“思辨”多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传承/创新;模仿/创新;局部/整体;个性/共性„„2010年试题,以“丹麦人钓鱼”和孟子的话为材料,可以让考生“思辨”眼前利益/长远利益的关系。
由此说来,“思辨性”的特点,在上海卷中已经延续七年。无疑,它明显优于这之前的“握手”“跨坎”“他们”一类题。但是,也有缺憾,而且随着年复一年的再现,其缺憾日益明显。
七年来,考生“思辨”的空间越来越小。2009年,考生可以从郑板桥的书法出发,多角度、多立场地思辨、立意;到2015年,就剩下一个立意——刚柔相济造就和谐自我。
近五年这种“思辨性”作文试题,总是把两个对立统一的概念放在一起“思辨”,成为一种模式,考生用屡屡训练过的僵化的思维模式去“思辨”,便失去思辨本来应有的价值,变成一种伪思辨。
近五年来上海卷这种“思辨性”作文试题,体现的是命题者的思辨,考生只能阐释其思辨,缺少足够的思辨空间。其实,思辨不思辨,思辨的深度如何,都不是命题者的事,而是考生的思维品质和写作水平决定的;只要不是很烂的试题,都可以写出思辨性的文章来。
自2011年的“会过去/不会过去”问世以来,上海市连续数年的高考试题和各区县模拟试题,已经把这种对立统一关系的命题弄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了,人们期待2015年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不料,又来一个“坚硬的东西/柔软的东西”。这回终于与外省市试题雷同了。请看2013年湖北卷:
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而装酒的圆瓶子一般又装进方盒子里。方圆之用,各得其妙。正如古诗所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这道题中的“方盒子”“圆瓶子”,不就是上海题中“坚硬的东西”“柔软的东西”的另一种说法吗?看来,上海模式的思辨性作文题已经山穷水尽,真的进入了“拐点”。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摈弃观点式作文题型,采用材料式作文题型。如同以“郑板桥书法”为材料的试题一样,考生可以多角度、多立意地思辨。
三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试卷中,多角度、多立意的思辨性作文试题并不少见。有人说,2015年全国各地“思辨性作文”试题集体登场。的确如此。但是,它们都不是以“观点式作文”的题型出现,而是以“材料式作文”或“话题式作文”的题型出现的。请看下面几例。
(一)2015年湖南卷作文试题(感悟型材料式作文题):
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喷涌。
请根据你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喷泉之所以能使众人瞩目,是因为有地下泉水的默默聚集。其中所隐含的人生哲理,很容易引发考生联系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经验,富有个性地表达自己关于人生、生命、成长等的思考。“蓄积”与“喷涌”的关系,有着多向立意的可能,比如:耕耘与收获、过程与结果、个人与集体、积累与成功、准备与机遇等。而“众人瞩目”与“鲜有关注”的鲜明对照,则可能促使考生展开现象与本质、片面与全面、局部与整体、孤立与联系、静止与发展、感性与理性、眼前与长远等问题的思辨。
(二)2015年重庆卷作文试题(评论型材料式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请公交司机等一等他妈妈。过了一分钟,孩子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开始埋怨,说母子俩耽误了大家的时间。这时,那位腿有残疾的母亲一瘸一拐地上了车,所有人都沉默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材料里的故事,是曾经发生在南京公交车上的一件真事。针对此事写评论,角度很多:小男孩让司机等他妈妈,是因为母亲腿脚残疾行动不便,体现了他对母亲的体贴关爱;乘客们因时间被耽搁而开始埋怨,表明在这个讲究速度的时代,走得快的人们应该懂得放缓步伐,回过头来等等别人,学会宽以待人;等看到这位母亲一瘸一拐上车,所有人陷入沉默,这又蕴含了对弱势群体的怜悯、同情、尊重和包容。
此外,考生还可以思考,公共资源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该怎么办?事实真相没有浮出水面时,人们为什么会发生误判?怎样防止误判?还可以质疑,公交车作为一种公共设施,能不能因为一个人的不便耽误全车人?如果仅仅因为是残疾人,就得到特殊对待,还不许别人有异议,这是不是道德绑架?„„多角度思考,多方面立意,多种答案存在于考生们各自的思辨之中。
(三)2015年四川卷作文试题(话题式作文题):
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我看老实与聪明”展开讨论。甲:老实就是实诚、忠厚,聪明就是机制、敏锐。乙:老实和聪明可为一个人兼而有之。
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不一定是真聪明。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文章。“材料”提供的是一个话题,即“学会做人,我看老实与聪明”,甲、乙、丙是三种立意提示,考生可以认同并演绎其中一种,也可以提出丁、戊、己等看法并加以阐述。
以上三种题型,2015年全国各地作文试题中,评论型材料式作文题明显处于优势。除了上面的重庆卷外,还有——
新课标一卷,试题材料是: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
新课标二卷,试题材料是: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 天津卷,试题材料是:近年来社会上流行一个词——“范儿”„„
安徽卷,试题材料是: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
这些题,材料提供的是社会现象或事件,考生针对此发表自己的评论,真正体现了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而且考生可以多角度思考,多角度立意,各抒己见,真正体现思辨的价值。
2009年、2010年上海卷中的材料式作文题(“郑板桥书法”“丹麦人钓鱼”),都是感悟型的,唯有2010年春考出现过一次评论型材料式作文试题——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几个年轻的营养师曾经在城里工作多年,生活安定,事业有成。两年前他们回到家乡,承包鱼池、树林、和农田,还开了网上店铺,介绍产品的营养价值,展示劳作的情景,销售产品。最近,他们又想邀请顾客来参观自家的鱼塘树林。
今后的高考上海卷,会不会出现这种评论型材料式作文试题,甚至也连续来他几年,形成一个“阶段”?我们拭目以待。
第四篇:山东十年高考语文作文题一览(2004-2014)
山东十年高考语文作文题一览(2004-2014)
2004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走你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波兰谚语)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达·芬奇)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塞纳克)面对各种说法,有人想:我该相信说的话呢?也有人想:还是相信自己最重要。请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2005高考作文题
阅读木匠与徒弟的寓言,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皇帝要建宫殿,召集百将。木匠和石匠暗中竞争,木匠责备小徒弟,小徒弟心中不平,将木匠的尺子弄短了一截,而尺子等工具都是进贡的木材,这样木柱就短了一块,木匠和徒弟都面临杀头的局面。在焦急中,石匠想了办法,在石柱上加了一块东西,石柱凸起一块,将局面挽救。木匠和徒弟不但得以保存性命,并且石匠的这种方法形成了一种新的建筑风格,沿袭下来。以“双赢的智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采用自主命题的形式,可以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题目自拟。
2006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星星》(作者:雷抒雁)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注意:①联想或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007高考作文题
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题写800字文章,自拟题目,自选主题自选文体,文体特征明显。
2008高考作文题
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2009高考作文题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失误又成为历史的见证。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自选角度。2.自定立意。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2010高考作文题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2011高考作文题
请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自定立意;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文体特征鲜明。
2012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孙中山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2013高考作文题
《咬文嚼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要求考生根据以上材料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2014年山东卷高考作文题
开窗看风景。材料作文:窗口下一个画框,通过它可以看到不同的画面,有的人看的雅,有的人看到的是俗。有的人看到的是静,有的人看到的是闹。自拟题目。
第五篇:2011高考作文题[模版]
2011高考作文题
全国卷1
(河北、广西、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高考作文题:
以“期待长大”为题,写一篇作文。题材不限,不少于800字。
注意:1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问题不限;2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 不得透露个人信息;4 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全国2卷: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0年9月12日,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024元的复式足球彩票,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533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
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假如你垫资代买的中了500万元大奖的彩票在你手里,你怎么做?”调查引来16万人次的点击,结果显示,有29.9%的人选择“通过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分”;有28.1%“把500万元留给自己”;有22.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给对方”;还有19.9%的人没做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新课标卷(河南、山西、吉林、黑龙江、宁夏、新疆、海南)
高考作文题:中国崛起的特点
据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公布全球二十一世纪十大新闻,其中有关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的新闻名列首位,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该所跟踪了全球75万家纸媒体、电子媒体及互联网信息,发现其中报道中国崛起的信息有3亿多条。那么,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呢?《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在中国网民中进行了调查,结果排在前六名的分别是: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自己的所思、所想。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北京卷高考作文题:
世乒赛中国队包揽全部金牌,学生们看法不一:靠实力说话;一个国家垄断项目不利于项目的发展;中国应让出几块金牌,但这不符合奥林匹克公平竞赛精神……老师说都有道理,可延伸到社会其他领域,请选择—个角度自拟题目写篇作文。
上海卷高考作文题:
1、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2、契柯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相关个人信息
天津卷高考作文题:
《镜子》。从望远镜、显微镜、放光镜、哈哈镜、三棱镜中至少选两种,谈自己的感悟与观点。
重庆卷高考作文题:《情有独钟》。
湖南卷高考作文题:
根据材料自拟题目
某歌手第一句话由“大家好,我来了”变为“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以此为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含标点符号)。
浙江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成功者,有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他们做过什么,又是怎么做的,被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赋予也在变。
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春夏秋冬,四时更替,物理时间随着时钟的指针分分秒秒地流逝,而人生的时间,则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错错对对的选择建构而成未来,所以,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 “我的时间”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 自选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山东卷:
请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
湖北卷高考语文的作文题目为《旧书》。
江苏作文(70分)
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则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世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
请以“拒绝平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江西卷
小作文要求根据印象对鲁迅进行评价,要用自己的观点进行表达,字数200字左右。大作文: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孟子曰: “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下》)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请选择“三乐”中的一乐作文。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辽宁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写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位哲学家举着一个苹果对他的学生说:“这个苹果是是我刚从果园摘来的,你们闻到它的香味了吗?”有一个学生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
哲学家又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哲学家说:“你们怎么了?”其中一个学生又闻了闻,说:“什么味也没闻到”还有一个学生上来摸了摸说,这是什么什么苹果?
还有一个学生讷讷地说:“老师,今天我感冒了”。哲学家把这个苹果拿给学生们传看,竟然是蜡做的假苹果。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确定文体,不要脱离所给材料的范围,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福建卷高考作文题:
根据以下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了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四川卷高考作文题:
请以“总有一种期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安徽卷:
请以“时间在流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 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