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化学上册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的更加绚丽多彩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及化学学科的发展过程,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2.学会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学习化学的方法。
3.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的关系,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认真阅读课本1-4页,画出你认为重要的知识。2.实验仪器准备
分别倒入
氢氧化钡溶液稀盐酸酚酞
一导入新课
趣味小实验:水变牛奶、水变汽水、彩色饮料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什么是化学
1、(A类)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的自然科学。所以化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化学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2、(B类)什么是组成、结构、性质、变化?
知识点二化学的发展史
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时期 1、古代化学
①(A类)_____ 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接触到化学,但是没有建立这门学科。
②(A类)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化学的发展上有哪些杰出成就?举例2-3个例子。
2、近代化学
①(A类)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_____国___________ 提出了原子论;_____国____________提出了分子学说.;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②(A类)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_______年_____国____________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使化学变的有规律可循.3、现代化学
①(B类)你知道什是绿色化学和纳米化学吗?谈谈你的认识
②(A类)1nm=________m 知识点三 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1、(A类)化学无处不在,有了化学我们的衣食住行得到极大地丰富,举例说明。
2、(A类)化学带给人们发展的影响都是正面的吗?举例说明
知识点四如何学好化学
1、(A类)在新的一学期,你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和大家分享呢? 对于化学,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学好它呢?
三课后记: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有哪些新的认识?
你想了解吗?
下节课,第一单元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请你提前预习课本并完成下一节的“课前预习”。
第二篇:九年级化学绪言教学案
赣县三溪中学罗庆亮
请阅读:①纳米材料。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nm=10m,1nm长度相当于4~5个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纳米材料是指由纳米级大小(不超过100nm)的颗粒构成的固体材料。它具有很多奇特的性质,如纳米铜,但纳米铜仍然是铜,不是新物质。②“水中鸟笼”、“火上猫咪”的材料 3.即学即练:课本中制作“水中鸟笼”的材料必须具备的性质是()A.绝热B.透气C.导电D.隔水
如果给你这种材料,请你设想可以用它制作:
Ⅱ.个人(小组)疑问
三.精讲补架
1.关于化学研究的内容
⑴化学——物质——物质变化——制造新物质⑵从分子、原子的角度研究物质
2.怎样学好化学 :重实验——善记忆——勤思考——多练习——有信心 四.归纳完型(请你归纳本课主要知识,形成知识框架,利于知识巩固)五.达标巩固
1.我国是文明古国,下列技术成就中,不属于化学成就的是()A. 烧制陶瓷B.发明指南针C.使用火药D.造纸
2.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做出的重大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引起了整个化学领域的革命性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B.化学不再需要实验
C.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D.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 3.发现元素周期律的科学家是()
A.爱因斯坦B.门捷列夫C.道尔顿D.阿佛加德罗 4.下列学习方法最为妥当的是()
A.认真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B.多做化学题
C.记住每个概念D.从生活、课本、材料、实验、信息网等各方面获取信息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B.绿色化学的提出,为环保开辟了新途径,但绿色化学中的绿色并不是说食品中的颜色一定是绿色C.化学家利用纳米技术合成了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 D.到21世纪初,人类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6.事物都有两面性,化学产品也如此。请你任举一例,说说某一化学产品的利与弊 你所列举的产品是;
利;
弊。
课题: 《绪言》教学案
班级:九()班 姓名:学科:化学 课型:新授编者:罗庆亮
【学习目标】知道什么是化学;分别从古代、近代、现代了解人类认识及利用化学的情况;初步了解学习化学的方法,通过对化学与生活、社会及科技的联系的学习引发亲近化学、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1.什么是化学
【学习过程】一.定向入境 揭题示标:白纸显字,投影本课目标。情境激趣:清水变牛奶 二.自学建架
知识模块——
(一)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Ⅰ.个人自学:1.阅读:P1~P2第1段 2.建构:
⑴ 化学就是要研究及其,不仅要研究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⑵化学有什么用?
①; ②; ③; ④。
3.即学即练:(黄石中考)化学研究的对象是()A.物质B.物体C.运动D.实验 Ⅱ.个人(小组)疑问
知识模块——
(二)什么是化学 Ⅰ.个人自学:1.阅读:P2第1段
2.建构:化学是研究的、、以及的科学。3.即学即练:(厦门中考)下列科技成果主要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利用人体皮肤细胞“仿制”成胚胎干细胞B.发现类似地球的太阳系外行星 C.发现由碳水化合物制取氢气的新技术D.量子通迅距离创下新记录 Ⅱ.个人(小组)疑问
知识模块——
(三)化学发展史
Ⅰ.个人自学:1.阅读:P2第二段~P4完 2.建构:
⑴古代:使人类变得强大起来,并制得了一些有实用价值的产品。⑵近代 :①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②使化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⑶现代:人类利用种元素,发现和合成了种物质,并掌握了技术。
第三篇: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空气,氧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 2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
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5、燃烧: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是:(1)可燃物,(2)与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灭火的方法:①隔绝空气
②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是: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
不同点是:燃烧、自燃反应剧烈,发光、放热;缓慢氧化只放热,不发光。
6、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氧气的用途:①支持燃烧
②供给呼吸
氧气的化学性质
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化学方程式为:
②(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 火焰,在氧气中 蓝紫色 的火焰,生成有刺激性
气味的气体SO2。化学方程式为:
③(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产生大量大量白烟,(用于发令枪)化学方程式为:
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
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氧化镁。(用于照明弹等)化学方程式为:
⑤(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使集气瓶底部炸裂。化学方程式为:
⑥氢气的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一氧化碳的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甲烷的燃烧: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⑨酒精的燃烧 :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 氢气
,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
6、硬水指的是含有较多的钙镁化合物的水,我们可以使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泡沫较少的是硬水。(碳和碳的氧化物)
1、常见的碳的单质有金刚石和石墨,以及C60。金刚石很坚硬;石墨很软,所以可以做铅笔芯,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以做电极,石墨很滑腻,所以可以做高温润滑剂。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活性炭和木炭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因此可以用来除去异味和吸附色素。化学性质: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①可燃性: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当氧气充足时,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氧气不充足时,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还原性:
木炭高温下还原氧化铜 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木炭高温下还原氧化铁,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温条件下碳还原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加压降温易变为固体“干冰”
用途:灭火,温室里作肥料,干冰用于致冷和人工降雨,化工原料
化学性质:
(1)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2)跟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因为(写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加热又变为 紫 色,因为碳酸H2CO3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定CO2)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写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或: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跟氢氧化钠反应(写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化学性质
①
可燃性: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写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不是置换反应)
(写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写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别注意尾气的处理:一氧化碳有剧毒,会使空气受污染,必须把未反应的CO燃烧转变成无污染的CO2
③毒性:一氧化碳吸入肺里跟血液的血红蛋白结合,破坏了血红蛋白的输氧能力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常见的金属)
1、铁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是电和热的导体。
2、铁生绣实际上是铁、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红棕色)。全世界每年因生绣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1/4。
3、防止铁制品生绣的方法:(1)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2)在铁制品的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如:①在其表面刷油漆,②在其表面涂油,③金属制品表面镀上其它金属,④通过化学反应使铁制品的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3)制成合金, 除去铁锈的方法:①及时地打磨 ②用稀酸洗,如Fe2O3+6HCl==2FeCl3+ 3H2O
4、合金(混合物):是由一种金属与其它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铁的合金有:生铁和钢(混合物)生铁的含碳量在2%—4.2% 之间,钢的含碳量在2%以下。生铁和钢 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是因为其含碳量不同。
5、炼铁的主要设备是高炉,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还原剂一氧化碳从铁的氧化物中将铁还原出来。
如使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写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炼钢设备:转炉、电炉、平炉。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氧气或铁的氧化物把生铁中所含的过量的碳和其它杂质转变为气体和炉渣而除去。
6、铝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金属,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
变化的物质。(一变二不变)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4、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
(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3)钾、钙、钠三种金属比较活泼,它们直接跟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置换出氢气
25、常见的原子团及化合价:NO3(硝酸根)、CO3(碳酸根)、ClO3(氯酸)、SO4(硫酸根)、PO4(磷酸根)、MnO4(高锰酸根、锰酸根)、OH(氢氧根)、NH4(铵根)
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 一二铜、二三铁,铝三硅四氧负二。硝酸氢氧负一价,碳酸硫酸负二价;磷酸负三铵根一,氯酸高锰负一价。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26、化学符号的意义及书写:
(1)化学符号的意义 a.元素符号: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b.化学式:本知识点的第26点第(1)小点
c.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化合价符号: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当符号前面有数字,此时符号的意义只表示该种粒子的个数。(2)化学符号的书写: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
b.分子的表示方法:用化学式表示
c.离子的表示方法:用离子符号表示
d.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用化合价符号表示
注:原子、分子、离子三种粒子个数不是“1”时,只能在符号的前面加,不能在其它地方加。
27、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
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
如:钾K、铜Cu、银Ag、碳C、硫S、磷P、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H2(氢气)F2(氟气)、Cl2(氯气)、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①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正价前,负价后;化合价,标上头;找公倍,定个数。②化合物化学式的读法: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28、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
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
注: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非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
第四篇: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3~2014学第一学期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计划
清平初级中学 邹炎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了解我校上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数学和物理成绩,可以看出每个班级的优秀人数欠少,学困生较多,大多数学生的成绩处于及格线左右,由此可以得出学生对数学、物理的基础知识没有很好的掌握,这将对化学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作为农村地区,学生缺乏了解信息,了解科技的渠道,学生拿到化学教材,看到一些有趣的化学知识,他们感到很新奇,有较强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材总体分析
本学期使用2012年教育部审定的人教版化学教科书。教科书重视以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呈现基础化学知识和技能,是在落实2011版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修订的新教材。教材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构建学生的科学物质观。新教材不仅重视呈现化学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而且通过大量的科学探究素材,来培养初中学生的基科学素养;还有大量的图片,直观的展现一些化学知识;通过资料卡片,培养学生的崇尚科学、关注社会热点,树立安全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初步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5、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6、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7、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 1 会热点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8、增强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教学、教法设想
1、根据我校学生的现状,本学期教师应该重点强化基础知识,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指导他们初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坚持进行启发式教学,寓思想教育与教学之中,以达到化学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是促使他们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采取多种方法激励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加强化学实验教学。认真完成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必做实验,重视基本的化学技能的学习。
4、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体现在努力创造真实而又意义的学习情景,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有效地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
5、多元化评价方式。不光利用纸笔测验,还要重视活动表现评价,建立学生学习档案。
五、教学进度安排:
时间 教学内容
9月2日——9月15日 绪言、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9月16日——9月30日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10月1日——10月20日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10月21日——11月3日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11月4日——11月17日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11月18日——12月1日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12月2日——12月15日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上册复习测试 12月16日——元月5日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元月6日——元月19日 期末全面复习
2013年9月1日
第五篇: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计划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计划范文5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该为接下来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计划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计划 篇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掌握大量的化学事实,加深对化学概念与化学理论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现象、分析、综合、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比较熟练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学校的实验教学的资源现状
我校是乡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一共有131名学生,编成3个班,每班人数45人左右。实验室建设的比较完善的,有贮藏室、准备室、学生实验室可容纳48名学生;但是没有专职实验员,一直由两位化学教师兼任实验教师。实验仪器设备和药品基本齐全,教材上的实验基本上能够开展。
二、实验目的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散的溶液。
4、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5、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6、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7、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8、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学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9、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10、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11、能知道化学实验是都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12、能用化学语言描述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等。
13、逐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14、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15、学会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三、教学进度安排
上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单元
序号
实验名称
演示或
分组
指导完成时间
开启化学之门
碳酸氢铵加热分解
演示
第2周2
铁丝的锈蚀
演示
第2周3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分组
第2周4
化学变化的现象
演示
第2周5
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
演示
第3周6
有机化合物的燃烧反应
演示
第3周7
苯的性质探究
分组
第4周8
镁的性质探究
分组
第4周身边的化学物质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演示
第5周10
学生基础实验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
分组
第5周11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
演示
第7周12
学生实验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
分组
第7周13
电解水、氢气燃烧、演示
第8周14
水性质探究及硬水软水的鉴别、过滤
演示
第8周物质构成的奥秘
探究微粒运动
演示
第8周16
探究微粒间有空隙
分组
第9周认识化学变化
烧不坏的手绢
演示
第14周18
燃烧条件的探究
分组
第14周19
粉尘爆炸
演示
第14周20
灭火的原理
演示
第14周21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分组
第14周金属的冶炼与利用
探究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分组
第17周23
探究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组
第17周24
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
分组
第18周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最新学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教学计划,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计划 篇2一、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继续进行新课改的探讨工作。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两个班化学教学工作,两个班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其中九二班学生基础较好些,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但这样的学生人数较少。九一班学生纪律较涣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基础薄弱。两个班的学习成绩差不多,是平行班。成绩一般的学生也有在学,而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基本上都不怎么学习,并且人数还不少。可以说,班风不错,学风不是很好,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其中一个特点是难度较低,知识点较多,难点分散,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学生比较容易自学。以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引入,学生易于理解,并且学习兴趣也比较容易提高。教材广泛收集了大家熟悉的生活素材、精美的图片,使教材情景交融,有趣生动,还设计了许多化学实验,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四、教学目标
1、掌握教学内容的各章节知识点。
2、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4、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6、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题的各种技巧。
五、方法措施
1、利用生活素材,设计问题,指导学生展开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利用精美的图片,科学的资料帮助学生领悟更多的化学道理。
3、利用化学实验提高学生操作、观察、和记录的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指导注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方法。
六、教学进度安排表
xxxxxxxxxx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计划 篇3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了解我校上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数学和物理成绩,可以看出每个班级的优秀人数欠少,学困生较多,只有少数学生的成绩处于及格线左右,由此可以得出学生对数学、物理的基础知识没有很好的掌握,这将对化学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作为农村地区,学生缺乏了解信息,了解科技的渠道,学生拿到化学教材,看到一些有趣的化学知识,他们感到很新奇,有较强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材总体分析
本教材以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和化合物等知识,化学基本实验操作和实验操作技能和逻辑结构等为骨架。在理论和舒述中结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发展顺序及他们对化学知识的认识顺序拟定的。同时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出发,适当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本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初步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5、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6、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7、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8、增强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方法与措施
1、根据我校学生的现状,本学期教师应该重点强化基础知识,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指导他们初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坚持进行启发式教学,寓思想教育与教学之中,以达到化学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是促使他们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采取多种方法激励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加强化学实验教学。认真完成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必做实验,重视基本的化学技能的学习。
4、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体现在努力创造真实而又意义的学习情景,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有效地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
5、多元化评价方式。不光利用纸笔测验,还要重视活动表现评价,建立学生学习档案。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9.1—9.4)绪言
第二周(9.5--9.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三周(9.12--9.18):走进化学实验室(参观化学实验室,怎样进行化学实验)、单元测试。
第四周(9.19--9.25):空气、氧气、制取氧气、单元测试
第五周(9.26--10.2):国庆放假
第六周(10.3--10.9):分子和原子、原子的结构
第七周(10.10--10.16):元素、爱护水资源、第八周(10.17--10.23)水的净化、水的组成第九周(10.24--10.30):化学式与化合价、单元测试。
第十周(10.31--11.6):期中复习
第十一周(11.7--11.13):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第十二周(11.14--11.20):质量守恒定律、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第十三周(11.21--11.27):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单元测试。
第十四周(11.28--12.4):金刚石、石墨和C60、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第十五周(12.5--12.1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单元测试。
第十六周(12.12--12.18):燃烧和灭火。
第十七周(12.19--12.25):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第十八周(12.26--20xx.1.1):实验活动:燃烧的条件
第十九周(1.1--1.8):期末复习
第二十周(1.9--1.15):期末复习。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计划 篇4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化学是一门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取得好的成绩。本期我担任20xx级1、2班的化学教学任务,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从八年级其它学科反映,相对而言1班学生,成绩较好,学习习惯较好;而2班学生大部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要让学生在化学上取得长足进步,还得靠化学教师循循善诱。
二、教学总体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具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3、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5、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6、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四、具体措施
(1)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斐斐,课件园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节约药品。
(2)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方面可包括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结合科技发展和化学史,以及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等;活动方式可采取做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化学竞赛和专题讨论,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进行参观访问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3)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4)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计划 篇5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续进行新课改的探讨工作。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让他们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体味到轻松和成功的快乐,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教九年级三个班(6)、(7)。经过了解,这些学生多数是黎族学生,汉族占的比例也不少。九(6)班的学生成绩好些,学习兴趣也浓。学生的特点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干劲都比较大,这样的学生人数也不少。成绩一般的学生也有在学的,而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基本上都不怎么学习,并且人数还不少。(7)学习兴趣不怎么样,上课讲话的同学不少。肯学习的学生也不少。可以说,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其中一个特点是难度较低,知识点较多,难点分散,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学生比较容易自学。以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引入,学生易于理解,并且学习兴趣也比较容易提高。教材广泛收集了大家熟悉的生活素材、精美的图片,使教材情景交融,有趣生动,还设计了许多化学实验,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四、教学目标
1、识记教学内容的各知识点。
2、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4、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6、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题的各种技巧。
五、方法措施
1、化学用语分散识记,利用生活素材,设计问题,指导学生展开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利用精美的图片,科学的资料帮助学生领悟更多的化学道理。
3、利用化学实验提高学生操作、观察、和记录的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指导注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