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化工就业方向
所学科目和就业去向如下,1化学制药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制药工程与工艺宽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坚实的药理知识,药物的设计、合成、产品的分离与提纯、生产工艺的设计与放大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同时具有一定的技术、经济和管理知识的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计算机化学药物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药理学、制药工艺学、天然药物化学、制药工程、应用光谱解析等。就业范围:可在制药企业、药物研究所、医药营销、医药卫生管理部门和相应的精细化工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及设备设计、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工作。2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一、化工工艺方向培养目标:通过学习基础化学、化工单元操作、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学分离工程及化工工艺学等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工程实践知识,初步掌握化工生产的基本原理、生产工艺过程与设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本专业毕业生具有对化工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新拄术研究和开发的初步的能力;具有对化工生产技术经济分析与生产管理的能力。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工艺学、工业催化反应工程、化工仪表、分离工程等。就业范围:可从事化工生产过程运行、研究、开发、设计和管理工作。适合于化工厂、化肥厂、焦化厂、煤气厂、制药厂等化工企业的技术和管理工作,也适应于化工研究和设计单位的开发设计工作。
二、工业分析方向培养目标:掌握化学分析与现代仪器材分析基本原理的技术,从事各工业部门开发与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本科四年学习,使学生获得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掌握化学分析与现代分析仪器的理论、操作方法、分析技能与各个领域的发展趋向,具有选择拟定和改进分析方案,研究有关工业分析方面问题的能力。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化学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计算机语言、电化学分析、发射光谱及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气液相色谱分析、有机分析、可见紫外及红外分光光度分析、核磁的质谱分析。就业范围:可以在化工、煤炭能源转化、冶金、垃质矿物、环保、轻工、食品、建材及商检等部门的大中型实验室、研究所从事开发研究及教育管理等工作。
三、精细化工方向培养目标:培养能从事精细化工产品合成、生产、工艺设计及研制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精细化工包括:合成洗涤剂、表面活性剂、助剂、染料、颜料、涂料、香精、色素、合成药物、食品添加剂方面。主要课程:化学、波昔分析、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精细化学晶化学、表面活性剂化学及工艺学等。业务能力: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单元操作和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理论;掌握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工艺的基础知识;具有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制和开发的能力;掌握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具有工艺设计、设备计点、技术改造和管理的初步能力。
四、高分子化工方向培养目标:主要学习从单元合成高聚物的基本理论和生产工艺及设备。高聚物包括合成橡胶、合成树J旨、合成纤维、塑料以及油漆、涂料、粘合剂等产品。还学习高聚物成型加工课程,以适应加工部门的需要。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高分子合成和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开发设计和生产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机械、商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学、高聚物合成工艺学、高囊物成型加工、算法语盲、企业管理、技术经济等。就业范围:可从事有关高聚物合成的生产、设计科研部门和高聚物加工部门{塑料、纤维生产工厂及研究部门)以及有关应用单位工作。3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是指化学工业中所运用的各种机6D(各种高速分离机械、泵、往复式及离心式压气机等)和设备(高压和中低压容器、塔器、反应器、换热器、各种贮罐等)。随着
我国四化建设特别是化学工业与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迫切要求设计、研制适合我国特点的新型高效、经济、耐用的化工设备及机器。奉专业就是培养从事化工通用和专用机械及设备的设计制造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电子计算机应用、化工原理、化工容器及设备、化工机器、化工机械测试技术、化工机械制造造工艺。就业范围:可在各类化工厂及化工机械修造厂和相应的设计院、研究所、高等院校、中专等部门工作,从事化工设备与机械的设计、制造、科学研究和技术管理工作等。4应用化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化学基础理论和宽厚和应用化学及其基本技能,具有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研究的综合知识和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能力和企业管理知识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基础、结构化学、催化基础、应用物理化学、有机合成、无机合成、精细化学品化学、绿色化学与清洁生产、仪器分析、材料化学及科学研究训练等。就业范围:可在工厂、企业、学校、研究所及政府部门从事有关化学、化工、材料、环保、能源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技术管理及教学等工作。
第二篇:化工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方向探究
“化工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方向探究”主题班会
----2014年青海大学大型招聘会知识学习
一. 青海大学2013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初步统计
(1)概述:截止2013年05月20日,省内外300余家企业提
供了10312个工作岗位,签约1054人。
(2)化工类企业招聘情况:
1.西部矿业:460个岗位(化工类32人),签约98人
2.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207个岗位,签约22人
3.青海平安高精铝业:75个岗位,签约8人
4.盐湖集团: 化工类25人
二. 本次招聘会与化工专业接近的企业部分统计
1.青海宜化
2.青海盐湖
3.青海桂鲁化工
4.青海盐业
5.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
三. 化工专业工作方向及招聘条件,薪酬,福利介绍
1方向:能源分(石油化工,盐化工,煤化工),技术分(分
析化验类,环保类,合成类,提纯类等)
2薪酬:试用期1800-2200元/月,转正后2500-4000/月(按
岗位)
3福利:按公司定(国有企业 五险一金,私有企业 五,均
有年终奖)。
备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
4.招聘条件:成绩优异,丰富理论知识,较强实验操作能力,部分企业对英语语言,计算机应用软件有一定
要求,沟通能力强
四. 化工学生在学校里该如何多方面,多层次学习
1.书本专业知识的学习
2.实验操作能力的学习(专业实验,课题研究,计算机应用软件)
3.交往、管理,应变能力的学习
........
第三篇:就业方向、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设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材料设计、试验、研究和材料开 发,应用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的主要学科方向包括金属材料及强化、复合材料、材料疲劳与断裂、材料腐蚀与防护、材料表面改性技术等。本专业主要学习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掌握材料的成份组织结构,生产工艺、环境与性能之 间关系的基本规律,研究钢铁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材料及其它有关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 基本规律。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固体化学、材料化学、材料物理、晶体学、材料表面与界面、材 料近代研究方法、材料学基础、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应用等。通过理论学习和各种实践环节的训练,毕业生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物理化学、工程力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2.掌握晶体学、相变理论、晶体缺陷与强度、表面与界面材料设计等基础理论知识。3.掌握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的基础知识。4.掌握材料研究方法、性能检测及产品质量控制的基础知识和技能。5.根据应用需求合理选材,并且有新材料和新技术开发的初步能力。6.其有材料加工和改性过程的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材料领域的科学与工程 方面较宽的基础知识,能在各种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材料结构与性能等领域从事科学研 究与教学、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技术改造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发展的高层次、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 在各种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材料结构与性能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技术改造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
介绍 修业年限 4 年 授予学位 理学或工学学士
主要课程 物理化学,量子与统计力学,固体物理,材料学概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材料 化学,材料力学,材料科学研究方法,材料工艺与设备,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等 主要 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专业实验,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随着近几年毕业人数的激增,国内就业形势普遍不容乐观,但作为工科专业的材料科学一直 保持着较高的就业率。就业行业主要分布在国内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外资或合资公司、经 贸和国家行政部门等方面,从
事研究开发、教学、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工作。特别是近几 年来,随着我国微电子、半导体材料及通讯技术的发展,毕业生进入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或 IT 行业的比例逐渐增加。另外,每年申请出国留学的人数也成增长趋势。
第四篇: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就业面宽、适应性强。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电力行业就业,可从事电力设计、建设、调试、生产、运行、市场运营、科技开发和技术培训等工作,也可从事其他行业中的电气技术工作。主要就业单位有电力公司、电力设计院、电力规划院、电力建设部门、电力生产单位、电气工程研究开发公司和研究院以及具有电气相关专业的院校。
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就业面宽、适应性强。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电力行业就业,可从事电力设计、建设、调试、生产、运行、市场运营、科技开发和技术培训等工作,也可从事其他行业中的电气技术工作。主要就业单位有电力公司、电力设计院、电力规划院、电力建设部门、电力生产单位、电气工程研究开发公司和研究院以及具有电气相关专业的院校。
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那个方向较好?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气技术。
哪个专业都不错!就业面就挺广的。如果不是读研的话,我觉得三个方向差的不会太多,好多专业课都是一样的。电力系统好找工作?得看哪个学校了,进电力行业,要么家里有关系,要么学校有名气,现在电力行业也不是那么好进。毕业的时候说自己是电气工程专业的不用分的那么清,主要是专业课学好就行了。
了解一下学校哪个方向有实力在选一个,都不错的,电气技术我不了解,我更看好前两个,不过电力系统比较难啊,呵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请问这个专业的就业情况怎么样,主要从事哪行啊??我在学校的成绩一般。。概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强弱点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该专业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受过电工电子,系统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问题基本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在工业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气工程、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系统分析、系统运行、研制开发、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工业过程控制与分析,解决强弱电并举的宽口径专业的技术问题的能力。
主干课程:大学物理,机械制图,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微机原理
主干学科: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软件基础、控制理论、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电力拖动控制系统、工业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等。高年级可根据社会需要设置柔性的专业方向模块课及选修课。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电路与电子基础实验、电子工艺实习、金工实习、专业综合实验、计算机上机实践、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主要实验:运动控制实验、自动控制实验、计算机控制实验、检测仪表实验、电力电子实验等
第五篇:化工专业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分析 化工专业大学排名一览
化工专业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分析 化工专业大学排名一览
化工专业就业前景:化工行业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许多行业都有化工的身影,所以说化工行业还是很有前途的,而且就业机会也比较多。感觉化工行业想做出成就来相对于其他行业还是比较容易的。
化工专业就业前景之就业方向
从事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化工行业的国有企业主要有四大公司: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化。我们国内目前新建化工项目比较多,化工等专业毕业生得到的就业岗位不降反升,就业前景令人看好。
化工专业就业前景化学化工类: 5年内不愁找工作
化工专业就业前景【发布】化学及化工专业属于人才缺口比较大的专业之一,2007年扬州本地毕业的化学化工类专业毕业生供求比例达到1:3。
化工专业就业前景【分析】该行业对人才的技术性要求较强。需求职位中以技术类、销售类、管理类职位为主。从行业来看,该专业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化工业、能源业、医药、生物制药业以及环保业,附加值高的化工新型材料、精细化工制造业等也都需要大量专业人员,由于对专业技术要求高,毕业生2-3年内转行的较多,人才相对缺乏,所有市场对此专业人才需求量都大,可以说,有此专业经验的,5年内不愁找不到工作。
化工专业就业前景之化工专业大学排名一览
1天津大学
2清华大学
3华东理工大学
4浙江大学
5大连理工大学
6北京化工大学
7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8华南理工大学
9南京工业大学
10北京理工大学
11湖南大学
12南京理工大学
13四川大学
14中南大学
15哈尔滨工业大学
16厦门大学
17浙江工业大学
18东北大学
19青岛科技大学
20西北大学
21广西大学
22大庆石油学院
23沈阳化工研究院
24西南石油学院
以上就是化工专业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分析以及化工专业大学排名一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