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会计社会调查报告-关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
一、关于会计信息失真处罚的讨论
目前,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有关部门己着手进行处理,处理的方式包括:对会计信息失真的企业,责令其按规定调整账务,补缴应缴的税款,限期整改,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对严重违反《会计法》的企业依法进行行政处罚,追究主要责任人员的责任,取消应负主要责任的会计人员的会计资格等;并对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有直接责任的总经理、厂长、财务科长进行行政记过、行政警告、留党察看等处分;对涉及违法犯罪者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上述这些做法对已经出现会计信息失真和违犯法律的企业、会计人员、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各种处罚和处分是十分必要和恰当的。但是,如果仅仅以事后理的方式来制止新的会计信息失真行为的发生,力度是不够的。会计信息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企业文化,不是由个别人或个别企业管理机构所能造就和形成的,利用虚假会计信息粉饰经营目标和经营成果,实质上是企业文化的腐败,对已产生企业文化腐败的那些经济组织,限期整改和内部财务管理办法调整只是动其肌肤而难伤其筋骨,而其腐败文化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仅对个人加以惩罚,由惩罚个别有罪之人替代经济组织的违法之过是不足以消除影响的,应该同时对企业加以经济制裁,令其对因会计信息的失真所造成的社会成本进行补偿。另外,一个企业能产生大量的会计假信息是会计主体不到位的表现。企业主体有意干预会计主体,在我国的一些企业组织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况,假信息出得越多的企业,这种缺位和越位情况越严重。处罚己经造成危害的缺位者和越位者,对正确的会计主体定位并不能起到保障作用,只要缺位实质还存在,新的主角还会重新登场,旧戏重演。因此,不能把制造会计假信息的问题只看作是账务调整的问题,在具有严格会计主体概念的企业中,账务调整只是一个技术问题。把企业的会计业务置于有组织的厂际会计集体监督之下,是一种既能剥离企业主体侵犯会计主体,又能保证会计主体与企业经营密切沟通的社会监督方式。
二、关于会计主体的到位
笔者认为,防范和化解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主要集中在两项管理策略上,一是要积极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和社会环境,保障会计主体的到位;二是要加强会计行为人的素质培养,提高职能水平,提高会计服务质量,有效防范企业主体越位。
会计主体的不到位,归根结底是因为财务管理体制的不健全所造成的,是企业主体越位的行为结果。从抽象的关系来讲,会计主体与企业主体的功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完成企业的再生产运动,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企业主体最关心的是企业的经济活动能力,创造利润的能力,财务成果是企业活力的基本内容之一,而财务成果的表达,则必须通过会计活动来完成。所以,在对会计基本概念的认识上,会计主体和企业主体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这使得会计主体的行为在极大的程度上能与企业主体的意志一致。但是二者在经济管理关系上的区别,往往会在管理工作中产生矛盾,特别是管理规则不同造成的矛盾,造成会计主体难以到位。会计主体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会计法规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般经济规律完成会计核算工作,具体体现在会计确认和计量这两个方面;企业主体在财务管理上则遵循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所确定的各项规则。会计主体所遵循的管理规则具有强制性、法令性和指定性,企业主体遵循的管理规则则具有制度化、灵活性和协商性。以会计核算规则为例,相同的会计核算规则,两个主体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的:会计核算原理及规则对于会计主体来说是条例和命令,会计主体所关心的是会计客体如何科学、及时、准确地反映到账面上来;企业主体所关心的是企业的债权及债务关系如何摆平衡,企业经济地位如何保障,企业与国家、个人的经济利益如何处理。会计主体讲究的是核算方法的科学化,建立的是一整套以账户结构、记账方法和汇总方法为内容的独立的会计核算程序;企业主体讲究的是企业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利润最大化是其最终的管理目标。
要使会计主体在企业管理的活动中确保定位,首要的任务是实施管理体制的更新和改造,企业主管会计的地位不应受到企业主体的制约,会计人员委派制度、财务总监制度及注册会计师制度等,都是可行的方法。《会计法》强调了企业主管人员同会计人员在执业方面的关系是遵法、护法与业务执法、守法的关系,为确保会计主体独立的法律地位提供了法律保障。其次是对充当会计主体的从业人员必须建立合理的主体定位标准。包括心理定位标准、素质定位标准、环境定位标准和职业定位标准。心理定位是指会计主体在位的思想稳定性和优越感,即会计主体定位的心态平衡感,高效率、高质量的会计主体执业活动意味着知识,文化,技能的高速交流与融合,是会计主体稳定在位且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才能和作用的基本条件。从业于会计主体的个体不能只是会算账的机器,而是会把握企业经济信息流通的“会计人”。素质是一个人的文化程度、工作技能、道德水准的综合反映,每个人接受的基础教育和再教育不同,必然表现出个人的素质差异。随着企业经济活动的更加复杂化、多元化,对会计主体的从业人员的素质定位要赋予明确的概念和内涵条件,素质高低之分,反映到会计主体身上,就是对不同的会计知识结构和不同层次的素质要求,实施会计主体合格或资格的定期考核,是确保素质定位的手段。当会计主体的从业人员的职位相对固定时,他们总是会置身于某一个具体的环境中,这就必然存在一个会计主体的环境约束问题,环境与会计主体从业者的自我定位有着直接的依附关系,会计主体必须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会计环境及其与企业环境的差异,会计上的高手同企业管理上的高手都是由各自的从业环境所造就出来的,如果把两个主体的环境位置互换其位,恐怕谁也难以胜任其责,因此,强调会计主体的环境定位是保证会计主体到位的充分条件。职业定位是指对会计主体从业人员的职业性质的识别和定位,有人对职业定位的种类作过专门的研究,认为职业定位包括技术型定位、管理型定位、创造型定位、自由独立型定位和安全型定位这五种基本类型,这些分类在性质上并不是对职业的好坏之分,而是对职业标准的划分,会计职业应是一种技术型为首,管理型和安全型为辅的职业。作为技术型主体,从业者在会计技能和技术上具有强烈的从业意愿,把希望寄托在继续研究自己的会计专业上;作为管理型主体,具有很好的会计分析能力,会计监控能力和情感控制能力等管理素质,对所从事的会计职业具有长期稳定和安全的心态。总之,保证会计主体的定位,必须首先确认会计主体定位的基本标准,这是选拔会计主体从业人员的标准。
第二篇:关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调查报告
关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的真实性与职业判断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会计信息真实性缺失以称为社会较普遍的现象,而陆续颁布的新会计准则日趋简约,会计职业判断空间不断增大,如何运用两者的关系对会计业务进行恰当处理和客观公允揭示我国会计行业的新课题。2010年9月,我借助网络查询、人际讨论以及本身对会计的理解,就会计信息质量的问题,展开调研,现分析如下:
一、影响会计真实性和职业判断的因素
所谓会计真实性是指会计信息真实、客观地反应各项经济活动,准确地揭示了各项经济活动所包含的内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只相当于过去事项而言的,它对于未来事项往往无能为力。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市场的有效性。对于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越来越成为衡量会计人员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准,较高水平的职业判断越来越成为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保证。
(一)影响会计真实性失效的原因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是经营者、投资者、债权人和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决策和管理的依据。这就要求会计的真实性必须可靠。因此,深究影响会计真实性的原因,从源头抓起,才能标本兼治。
从产生过程看,我们可以将影响会计真实分为会计事项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处理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从经济学角度看,影响会计真实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主观因素(1)会计人员自生失误。会计人员错误的理解错误地运用会计方法、会计程序、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规定而发生在会计账户选定等方面的疏忽,从而可能引起相近会计指标或项目彼此消长的变化而提供了不符合要求的会计信息。(2)会计人员徇私舞弊。企业经营者或会计人员为谋取局部、小团体和个人利益。有时由经营者为追求财务收支在小同期间的均衡性也将收入隐藏,在以后各期,或者,实施短期行为该摊的不摊,该计支出不计等。
2.客观因素。首先对大量非国有单位缺乏必要的经常性的制度化监督,同时监督主体是多元化趋势,多各部门对同一单位会计工作进行交叉检查的现象较严重。其次是监督再监督不力,少数企业的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其监督职能难以施展,监督效力偏弱,外部
审计独立性较强,但同时也存在会计师事务所为自身利益而对审计单位出具的审计报告避重就轻。国家有关部门没有有效地实施对企业内部监督,即使监督也没有协调一致,导致会计失真难以遏止。
(二)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因素
1.主体因素。主要指会计人员素质。由于我国会计人员在计划经济中形成的照本执业的习惯,使整体素质相对较低,职业判断能力没有达到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水平,出现了谬误的判断的可能性较大。
2.客体因素。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越高,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越高,其误判的可能性越大,相反复杂性越低,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越低,其误判的可能性越少。
3.环境因素(1)利益相关者的自利本性使他们追求各自的自身效用最大化。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或投资人、债权人、管理当局、雇员、政府等。自身效用最大化就是追求最大限度地获得自身利益。当条件成熟时,利益相关者的动机会转化为对会计的操纵行为,操纵会计人员利用职业判断的弹性空间进行财务欺诈、利润规划和盈余管理,这时会计职业判断完全背离了必须遵守的原则,其目的变成惟一的目的,就是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只有当诚信与自己的最终价值相符合时,只有当诚信能给企业带来利润,不诚信会带来损失时,利益相关者才会讲诚信。(2)契约的不完备性。现有的各项法律法规没有对经济发展中的新生事物规定相应的处理方法。在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之间,会计准则与税收制度之间都存在不协调性甚至冲突、矛盾的地方。当契约的一方认为违反契约的规定或利用契约的不完备性可获得的效用,比履行契约所获得的效用要大时,就会放弃履行契约而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3)造假成本低。会计造假的预期收益明显大于预期成本,被发现的可能性小,即使被发现,造假者的法律责任小,处罚力度小。
二、强调会计真实性不否认会计职业判断
(一)会计是以“观念总结”的形式“再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会计是为了使信息使用者能够做出有根据的判断和决策而确认、计量和传递经济信息的过程。它是由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分析、评估等一系列环节有机构成的系统。受会计方法等的限制,会计系统不是直接计量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及结果,而是通过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及利润等,形成反映企业经营活动过程及结果的信息。无论会计系统在哪个环节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为准绳。真实反映的基本含义为:以真实地反映它意在反映的情况为基础,同时又通过核实后向用户保证它具有这种反映情况的质量。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交易范围愈广、愈复杂,会计的方法也越丰富。在这种情况下,职业判断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二)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全过程
会计“观念总结”的过程就是会计判断的过程。这种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的全过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在会计实践工作中主要表现为:(1)会计原则的选择与协调。如当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与其外在表现形式不相一致时,应注重经济实质,这就要通过专业分析和判断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对一项经济业务是否重要、是否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以及是否应单独披露等,准则、制度中没有也难以给出具体的识别标准,需要会计专业人士作出判断。(2)会计政策的选择,包括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所得税核算方法等的选用,资产的期末计价及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借款费用的处理方法等的选用以及关联方关系及交易的披露等事项的判断。
(3)会计估计,如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及坏账损失的确认,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与残值率的确定,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金额以及如何判断或有事项并对其做出表内确认或表外披露的处理等。会计其实是一门貌似精确但事实上并不精确的科学,会计理论和实务中的好多问题并没有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取舍标准。即使严格按准则行事,对相同的会计原始资料进行处理,不同的会计人员也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有时很难有一个客观标准。
这是因为不同的会计判断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而不同的会计信息带来的经济后果是不同的即对相关者决策将产生不同的影响,并对企业利害关系集团产生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准确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够恰当、公允地反映客观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的实质,为利益相关者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并使有限的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反之,谬误的判断会歪曲经济业务事项的实质,产出失实的会计信息,误导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进而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因此,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职业判断时,不能纯粹从技术会计角度出发,还应从更广泛和更开放的角度出发,更多地考虑各方面因素和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较好地处理它的“客观中立性”与“经济影响性”之间的平衡,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从而使会计职业判断能够尽量满足各利益团体的“共同需要”
(三)会计职业判断不能成为企业会计造假的手段
会计职业判断必须在准则、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对于确定性的业务事项,已有规定的要按规定执行;如果按规定有多种会计政策可供选择,则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通过分析确定应选择适用的会计政策;准则或制度都没有作出规定的,需要会计人员本着真实、公允的原则做出职业判断。而对于不确定性经济交易或事项需要以最近可获得的信息为基础作出判断,并尽力确保信息来源的合法性。会计职业判断也只能在准则、制度提供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判断才是合法的。
从世界经济一体化及会计发展的趋势来看,交易范围越广、越复杂,会计的方法越丰富,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也将越大。因此当前的首要问题是如何防止有些人歪曲会计职业判断的实质,利用职业判断灵活的特点,在会计核算上弄虚作假,特别是在企业没有完成考核指标或为达到某种目的时,蓄意调整相关指标,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而非排斥职业判断。
三、完善会计职业判断,提高会计真实性的措施
(一)完善会计职业判断的能力
1.经济环境的复杂化和新业务的层出不穷对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真实性的信息及信息获取的准确性固然重要,但是除非能够与判断的开发和培训同步进行,解决商业问题不仅仅要求有条理地掌握事实的秩序,同样重要的是对这些事实进行细致地分析、合乎逻辑地推理、形成和得出有效的结论,并且进行恰当地判断。
2.新会计准则的“原则导向”和简约化的特征使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提升成为必须。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一个特点是由过去的“规则导向”过渡到“原则导向”,这大大地加大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空间。试图在准则中涵盖所有可能的情况和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显然是不实际和不可能的,因而不可能有单一且不变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另外,会计准则的制定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进步带来的交易形式、结算方式的变化,所以,对于准则体系的运行来说,判断是很重要的。会计人员在企业日常的经济事项和交易的会计处理中,对会计原则中的相关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谨慎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重要性原则等的把握需要通过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实现。
(二)提高会计的真实性
1.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加强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作为单位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债,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所以明确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责任主体,只有经营者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才能正确认识会计信息质量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2.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要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及一批会计师事务所,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监督,使社会会计监督机构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经济警察”。
3.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会计人员造假行为以至犯罪常有发生,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首先要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其次是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一方面会计人员必须转变观念,改变过去按图索骥的旧习,积极主动强化新准则、新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会计管理部门要通过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后续教育,帮助会计人员更新会计知识,胜任日益提高的工作要求。有针对性地组织社会力量对会计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培训和指导,会计信息来源于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也是会计的基础工作,会计人员只有以真实的经济业务为核算对象,严格遵循统一的会计原则、会计制度,并依照规范要求进行会计信息披露,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4.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真实、公允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准则。会计准则赋予会计人员的灵活性越大,就越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尤其是当法律法规无明确规定时,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就在于促使企业及会计人员能自学抵制各种利益的诱惑,并且不受权势和偏见的影响,确保判断所产生的会计资料能客观、公允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第三篇: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相对的,主要是因为会计信息是客观经济活动的会计反映,所以其会计信息的质量是很难保证的。特别是会计核算中重要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将会是决定会计信息质量的最大因素之一,当成本太高的时候或者作假的利益太高的时候很容易就会引发会计人员的不遵守会计准则的行为。根据是否由主观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会计信息的有意造假和会计信息的无意失实。会计信息的有意造假是指会计活动中当事人为了个人利益,事前经过周密安排,故意以欺诈、舞弊等手段,使会计信息歪曲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会计信息的无意失实是指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系统本身的局限性等,造成会计信息未能如实或准确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的内容。会计信息的质量既与会计人员的素质、能力、经验、品德等有关,又与会计准则、制度、程序、方法等紧密相联。
从会计人员的角度分析,不同的会计人员有不同的道德水准和技术水平,这就决定了他对会计信息真实性愿意作出和可能作出的最大承诺和保证的程度不同,由其根据客观经济活动加工处理形成的会计信息,其真实性程度也就有所差别。从会计人员上出发,解决方法可以是:让会计主管的薪酬与其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更大的关联,给他们制定更高的目标。从政策上给予故意作假的公司更重的惩罚以从根本上抑制、打击作假帐的现象。
其次,对相同的会计事项,往往可以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供选择,这种可选择性虽然也有一定原则以供遵循,但由于选择何种会计处理方法才最合适,完全取决于客观环境的要求和当事人对其合理性的判断,因而带有较强的主观性。例如,存货计价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辨认法等,固定资产折旧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各种加速折旧法等,不同的方法必然产生不同的结果,我们只能选择其中任何一个方法,但是无法证明该选择的效果好坏。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极大地影响了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于这个问题,其解决的难度是很大的,比较合理的方法是培训更多的税务、审计人员来检查和判断选择的方法是否合适。
第三,会计处理过程中包含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参数需要估计和预测,如固定资产折旧年限、预计残值、或有事项等,这种预计带有很大的主观成分。虽然不少情况的参数都是由国家相关部门所制定的,但是使用这些参数所得出来的结果是否能比较好地反映出实际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这必须依靠会计学这个学科的所有人员的努力,不断钻研以提高和推动会计学科的发展,提出更好的模型来处理会计问题;同政府和第三方的审计的努力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他们要更加深入、负责地工作,以发现其中隐藏着的问题。
归根到底,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是人和制度,制度的改革必须循序渐进,而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必须提上日程,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意志不坚定的人员就可能会有意造假一伙的利益,又或者是从事会计的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不足。针对这两个方面,我们需要更严格的考核和培训,同时在法律法规上做出更详细的说明,以从根本上来杜绝可能引致会计信息质量下降的可能。
第四篇: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摘要: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从事会计工作应当遵循的道德标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的高低,不仅体现着会计管理水平的高低,而且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保障。
关键字: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信息质量;现状;主要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影响到广大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等群体的经济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作为社会经济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和会计信息提供者的会计人员,其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已成为我们目前必须解决的首要而艰巨的任务。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1.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会计人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会计工作的要求。会计工作不仅为企业内部管理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管理部门提供重要的会计信息,还担负着促进企业降低成本、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任务。因此,要求会计人员端正专业思想,明确服务宗旨,树立良好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兢兢业业,以高度的事业心做好本职工作。
2.诚实守信,职业谨慎。会计人员应当“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守准则、不做假账”,恪守信用,自觉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负责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
3.廉洁自律,遵纪守法。会计人员应当廉洁自律,公私分明,不贪不占,尽职尽责。会计工作要与“钱”“、物”打交道,如果没有廉洁奉公的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就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会计人员必须以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敢于抵制揭发各种损公肥私的不良行为和不正之风,大胆维护国家的财经纪律及企业的规章制度。
4.坚持准则,依法办事。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程序及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通过依法办事,树立自身的职业形象和人格尊严,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5.刻苦钻研,提高技能。会计人员应当坚持不断地、主动地学习,及时更新知识,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职业技能和专业胜任能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许多过去不曾遇到的新问题,必然使会计面临许多全新课题,会计理论、会计知识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因此,会计人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认真钻研业务技能,精通现代科学技术,熟练掌握会计软件操作技术,以适应会计工作发展的需要。
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过程当中,大部分会计人员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坚持原则、兢兢业业,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会计造假案件越来越多,造假的数额越来越大,其主要表现为:
1.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淡薄。一些会计人员责任心差,公私不分,违背职业准则,为违法违纪行为出谋划策,甚至参与伪造、变造会计信息,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国家正常的财经法律秩序,给国家和集体带来了损失。
2.单位内部监管不够。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审计部门由于审计人员结构和素质不高而形同虚设,内部控制制度空转,给不法分子留下舞弊的空间。
3.社会监督发挥不充分。审计机构由于利益驱使不能客观公正的执业,为了实现各自的利益,致国家利益不顾,违背职业道德,失去了应有的经济监督的职能。
4.国家法律法规制度不够完善,政府监管不到位。国家法律法规制度有待完善,政府监管有待加强。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有些企业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想尽办法钻国家法律的空着,逃税、漏税甚至不纳税,授意指使会计人员造假,致使会计信息质量低下,引起经济秩序混乱,违规违法事件缕缕出现,财政、审计和税务等政府部门鞭长莫及,不能很好地依法履行监督职能。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途径
1.从会计人员“自律”抓起。所谓“自律”就是会计人员应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调整和自我约束,不断提高自身觉悟和修养。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其对决策的有用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会计人员本身的职业道德水准。所以会计人员必须在从事的职业中对自己的思想品质、思想意识方面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要把履行会计职责转变为自觉遵守的道德行业准则。
2.健全监督机制,建立职业道德评价体系。通过监督和检查、督促和教育,帮助会计人员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对检查中发现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应予表彰和奖励,对其中的典型案例应予大力宣传;而对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制度,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应给予必要的处罚,情节严重的,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实现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内部监督的有机统一。
3.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监督所有会计人员对相关教材的内容进行学习;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节操教育,使之能够不畏压力,不为利诱,诚信为本、尽职尽责;研究建立和实施会计人员诚信档案管理制度,尤其对不道德行为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定期监督制度的执行情况,推动职业道德教育的规范化、法制化。
总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不仅要靠国家及相关法律的支持,靠社会公众的努力,更要靠会计从业人员的不断坚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确保会计信息质量,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陈平。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升引航财务管理水平。经济 交流,2007(9)[2] 乔宇东。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J].财会研究。2009(2)
第五篇:会计论文——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 4当前,人们对于会计工作议论最多的话题就是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民众,对这一问题都极为关注。而这个问题也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会计信息占了整个经济信息量的70%以上,因而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决定了经济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经济工作决策的质量。但是,严峻的事实却是,我国目前会计信息普遍存在失实的情况,有些甚至非常严重,可以说是“造假”,直接影响了国家税收,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整个经济工作的秩序,阻碍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由于会计人员素质低下而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前几年会计人员短缺严重,因而很多素质较低的人员进入了会计行列,这部分人由于对会计法规、制度甚至原理都不熟悉,不可避免地会做出错账,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2、由于人为因素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有些企业负责人出于种种目的指使会计人员人为地造假,或虚增利润骗取贷款,或隐瞒利润逃税,甚或虚列数据来掩盖贪污受贿。这些现象目前较为普遍。
3、由于会计法规、准则、制度本身的缺陷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个别企业利用合法而不合理的手段粉饰财务报表、提高企业利润。如利用资产重组、关联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方交易、资产评估、虚拟资产、利息资本化、交易时间差等多种手段,虚构经济业务、从事不等价交换和进行违规会计处理,造成企业经济交易失真,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4、由于社会审计监督不力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注册会计师常常被称为“经济警察”,其职责在于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提供鉴证服务,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但是,由于注册会计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加之许多人缺乏职业道德和管理部门监督不力等原因,并没有能真正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相反有些甚至与企业勾结在一起,共同造假。
5、由于采用计算机记账带来的一些问题。将计算机引入会计工作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趋势。但是,由于会计人员的计算机素养普遍不高,加之现有软件普遍在安全性方面存在缺陷,使得使用计算机的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往往存在许多漏洞,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和真实性,这个问题由于其“不可见性”,其危害性可能更大。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尽快制定和出台具体会计准则并继续完善会计核算制度。
在认真总结现行会计准则实施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发展要求,适时出台一批与国际惯例相协调、体现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的具体会计准则,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规范会计信息披露。同时,鉴于会计核算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制度将在较长一个时期与会计准则并行的实际情况,因此要努力提高会计核算制度的灵敏性,及时反映多变的、日趋复杂的经济业务。特别地,在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应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处理好会计准则的统一性与灵活性之间的关系,避免个别企业利用合法而不合理的手段粉饰财务报告,操纵企业利润。
2、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素质,用法制手段规范社会审计监督。
注册会计师作为维护经济秩序、公正鉴证财务报告的“经济警察”,理应成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力量,但实际情况却令人深感忧虑。这一方面需要通过各种培训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的业务素质,更需要通过法律手段严厉打击那些违反职业道德、与企业勾结在一起提供虚假报告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保证这个行业的公正性,从而规范社会审计监督。
3、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加强会计人员工作的客观性、独立性。
会计人员委派制是目前人们议论较多的一个话题,通过实行委派制,可以保证会计人员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不完全受制于企业负责人,避免了“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这种两难境况
。从目前试点情况来看,确实起到了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再者,实行委派制,可避免一些有关系而低素质的人进入会计行列,保证会计人员的素质。
4、尽快制定与会计电算化有关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普及,计算机与会计工作已越来越密不可分。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这是不符合国际惯例的,也是滞后于实际工作要求的,必然会影响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的质量。因此应尽快制定相应的准则,来规范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从而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