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申请全民健身工程项目的报告
关于申请全民健身工程项目的报告
体育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纲要》,丰富我镇居民业余生活,增强民众身体素质;改善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和谐乌龙,根据贵局通知,经研究拟定在我镇新建全民健身广场四处。
1.乌龙中心校操场,辐射:乌龙街道、棠岗村、乌龙村、黄大庄村、松树村。
2.陡岗小学操场,辐射:陡岗街道、陡岗村、井沿村、长沟村。
3.丁塔小学操场,辐射:跑马村、丁店村、知母村。
4.铜佛小学操场,辐射:铜佛村、尹老庄村、黄大庄村。建成后,每年可供我镇周围万余人次开展活动。
现申请全民健身工程项目资助,请批准。
第二篇:全民健身调研报告(精选)
咸阳市城市全民健身调研报告
导语:这次调研报告的课题为《城市全民健身调研报告》,主要采用了走访观察的形式对青少年活动中心,公园,活动广场等健身场所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进行走访观察。活动调研为期14天。
对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走访中,相关负责人表示:“全民健身是关系到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为构建亲民、便民、惠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保障市民的体育权利,进一步提高咸阳市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根据《陕西省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结合我市实际,对于青少年健身进行认真落实。而且,我们要积极宣传全民健身知识,推广普及科学健身方法,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营造崇尚体育健身和科学健身的社会氛围。加强全民健身方法研究,促进科研成果研发利用。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开办专栏,举办讲座,播发公益广告、宣传片、宣传画,出版科普图书、影像制品,普及知识,提高公民健身科学素养。”根据我的观察,在活动中心,人们进行体育活动的热情十分高涨,而且,大家都是有组织,有纪律的进行体育锻炼。比如少年跆拳道训练营等等。少年跆拳道教练王老师表示:“跆拳道运动是一项很棒的体育项目。儿童学习跆拳道可以增强肌肉强度;对大脑进行良好地刺激,比如说空间感知,经验,类型识别等,提高了形象思维和创造力;孩子还能主动想办法克服困难,这锻炼了意志,又培养了勇敢精神,学会了对人,事,物的正确态度:知礼,尚武,武德。”在自觉来活动中心进行体育活动的青少年中,他们的活动项目很多,有乒乓球,羽毛球,跳绳,篮球,毽球等(受场地限制,没有大型户外运动)。大家都觉得体育运动对自己大有好处,提倡大家都能进行体育健身。在对公园和活动广场的走访观察中,通过走访观察发现,我市已经建立了全民健身领导体系和组织网络,为开展全民健身工作提供组织保证。自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我市成立了以分管书记和市长牵头的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领导委员会,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委员会。全市90%的街道和乡镇都建立了文体站和晨晚练点。全市已经初步建立了行政领导、社会团体和基层站点组成的条块结合覆盖全市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而且,改善了一批体育设施,为百姓健身提供了物质保障。、群众体育活动日益活跃,体育人口不断增加。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开展五个亿万人群健身活动”的要求,我市相继举办了五个“百万人群健身活动启动式”,积极发展社会体育,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推动全民健身规划的落实。体育群众的活动项目也是多彩多样,很有特色。多年来一直坚持举办“扭秧歌比赛”,“健美操大赛”,“城市长跑”等等大型全民健身活动系
然而,我觉得我市全民健身工作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1、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我市现有的体育设施大都建设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大部分陈旧简陋,功能单一。现有的体育设施除了训练馆以外,档次都很低,体育设施建设在全省的排名逐年后移。全市没有一个场馆达到国家乙类水平,导致我市近些年来已无力举办、承办全国大型赛事活动。市新体育馆建设曾三次列入五年发展计划,今年又列入市政府十件实事,现已完成了前期规划方案等部分前期工作,但迟迟未能开工。
2、对全民健身投入不足。近年来,我市虽然逐步增加了群众体育事业在预算中的支出比重,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市体育设施投入相当有限。“九五”、“十五”期间用于体育设
施的建设和改造总费用为1600万,其中政府投入仅为295万元。我市全民健身经费主要还是依靠体育彩票公益金和自筹资金,虽然全民健身专项经费由过去的5万元增加到8万元,但是,远远不能满足全民健身工作的需要。各县(市)区几乎没有全民健身的专项经费。由于经费严重不足,已投入使用的体育设施得不到及时维修,不少已无法使用。
3、全民健身空间场地狭小。近些年来,各级政府虽然为百姓建设了一批健身设施,但是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群众健身需求。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现存的旧城居住区人口密度大,活动空间狭小,群众身边根本没有健身场所。另一方面,在住宅小区建设中,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规定的“居民住宅配套建设的文化体育设施,应当与居民住宅区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要求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更加剧了体育设施的紧张程度。各县(市)区公益体育设施匮乏。我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为0.69平方米,低于全国人均1.03平方米的水平。
4、全民健身发展不平衡。我市职工和青少年体育仍比较薄弱。开展职工体育活动成为难点,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在过去几年持续下降。在开展市运动会等大型体育活动中,职工组队数量逐年下降,青少年足球、篮球等集体项目因报名组队少而无法开展竞赛活动。因此,再此,我有几点建议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采纳。
1、要加快建设市体育中心的步伐。市政府及相关行政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组织力量对体育设施建设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要将市体育中心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报经国务院批准的城市规划中体育中心建设用址要求,抓住国家举办2008年奥运会向大型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倾斜政策的契机,把握机遇,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科学决策、依法办事,把人民群众盼望已久的好事办好。
2、要确保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各级政府要将全民健身工作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统筹安排。同时要确保体育彩票公益金的60%用于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不得挪作他用,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在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上,要统筹规划,集中财力,“遵循先急后缓,量入为出”的原则,分期分批逐年建设一些体育健身设施。住宅小区建设要按照规划要求留足场地,配套建设文化体育设施。另一方面,要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社会各界对全民健身事业捐赠、赞助,拓宽投资渠道。
3、要发挥各级各类体育组织作用,指导群众科学文明健身。体育行政部门要在组织举办大型群体活动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人群特点,研究推广群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的日常健身项目,增强活动的竞争性和趣味性。要充分发挥体育行业各个协会组织作用,鼓励支持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开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要逐步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传播健身知识、普及健身手段方面的积极作用。鼓励具有体育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人员,义务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以满足人们科学健身的需求。
4、要大力推进青少年体育健身工作的开展。全民健身计划要以青少年为重点,发动全社会来关心他们的体质和健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认真落实全民健身纲要实施意见,努力抓好学校的体育工作,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为全面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增强国防后劲,打下坚实的基础。
全民健身活动作为一项公益活动,对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意志品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培育体育休闲经济开展有积极意义。总之,城市全民健身,是适应人民群众体育的需求,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是进一步发挥体育的综合功能和社会效应,丰富社会体育文化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促进中国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目标迈进的需要,也是对北京奥运会的最好怀念。
李亮
2012/7/28篇二:全民健身调查报告
全民健身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 当前,我区的群众性健身事业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着差距,全民健身工作的现状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还不够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还不够广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还不够多,现有体育场地设施在向社会开放、满足群众开展体育锻炼的需要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与此同时,政府为了了解我区的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及群众对于健身设施的投入数量与开放程度进行调查,进而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提高人们的健身意识和满足人们的健身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嘉峪关等地区进行详细、科学的调查分析,来了解健身事业的现状。只有根据科学调查的研究结果来制定相应的措施才能够更好的满足需求与进行建设。
调查目的:
了解我区全民健身的现状,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改善,进而满足群众的健身需求,发展全民健身事业。通过调查呼市地区群众对于全民健身常识的认知,进而采取合适的宣传方式适度的进行宣传,提高群众的认识水平。调查时间及地点:
调查时间为2010年10月1日到11日。调查地点是嘉峪关市商业区及公园及学院周边地区。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各年龄间断的群众个人。
调查内容及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内容主要是了解群众对健身常识的认识程度,来进行适当的宣传。细致的了解群众的锻炼时间、锻炼习惯,来调整我区健身设施的投放情况。个别群众未能进行体育锻炼的原因,来为其创造进行锻炼的条件对于群众健身态度的调查,对其建立正确的健身意识。由于调查的群众个体的广泛,调查的主要方式是问卷调查法。
调查结论:
一、市民参加体育锻炼总体状况良好
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受访市民占40.9% 《健身条例》规定,公民有依法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权利,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
法保障公民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权利,《健身计划》要求每周参加体育锻炼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锻炼强度中等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32%。调查数据显示,受访市民中,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和几乎每天都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合计为40.9%(见图1),已经初步达到国家《健身计划》的要求。但是,与《实施计划》设定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6%的要求相比,还有5个百分点的差距,需要全体市民在未来5年中共同努力,不断提高体育锻炼的意识和水平。
图 1
2、逾八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市民的健身时间超过半小时
专家指出,为了达到更好的体育锻炼效果,每次锻炼时间应不少于半小时。调查数据显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受访市民中,逾八成(83.2%)健身时间都在半小时或以上,不到半小时的仅占15.5%。这说明大部分市民具备一定体育锻炼知识,能够主动追求体育锻炼的最佳效果。
3、老年人的健身意识较强
老年人普遍比较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健身锻炼的意识比较强,每天早上都可以看到有很多老年人在小区、公园、绿地进行锻炼。调查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在51-60岁受访人群组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占42.1%;而61岁及以上受访人群组中,该比例为62.5%,两组人群均远远高于年龄相对较轻的受访人群组(见图 2)。
图2
4、中小学生在校体育锻炼时间保障较好
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是《健身条例》的目标任务之一。《健身条例》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并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倡导科学、健康的体育健身和生活理念。
调查数据显示,6-17岁组受访中小学生中,31.5%表示每天基本都能在学校有1小时或以上的体育锻炼;30%表示平时基本保证有1小时,但复习迎考期间体育锻炼的时间就少了;26.2%表示每天基本是半小时,显示中小学生在校体育锻炼的时间还是有基本保证的。
5、市民体育锻炼形式以简单易行为主
市民体育锻炼形式也多种多样,但简单易行、技能要求不高、不受场地、人员、费用限制的锻炼形式更受到市民的欢迎。在18岁以上经常锻炼的受访市民中,有29%选择的运动方式是步行,23.5%选择跑步,14.4%选择做拳操运动,三者合计占66.9%。
6、免费体育锻炼场地更受欢迎
根据自己的身体和经济条件,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形式和场地是上海市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一大特点。
调查数据显示,居民小区的免费活动中心,或小区里的道路、公园绿地以及家里是市民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在18岁及以上经常锻炼的受访市民中,42.6%选择的是小区的免费活动场所(包括在小区里跑步、散步等),19.3%选择公园、绿地,12.8%选择收费的健身、运动场馆,9.4%选择家里作为健身场地,4项合计为84.1%。
在健身费用支出方面也有相似反映。当问及每年花费在健身上的费用时,在18岁及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受访市民中,63.4%回答“几乎没有费用”,而且每个年龄段中都是“几乎没有费用”占主要比例。尤其是 61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近九成(89.5%)都以免费的健身场所作为自己锻炼的场所。
二、市民体育锻炼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1、青壮年人群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
调查数据显示,上海经常参加健身锻炼的人数随着年龄段的提高而增加(见图 2)。这表明青壮年群体的体育锻炼参与程度不及老年群体。目前18-30岁、31-40岁、41-50岁人群组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分别为26.2%、27.2%和38.1%,与《实施计划》的要求相比低19.8、18.8和7.9个百分点。
生活节奏快是造成市民不参加健身运动的主要原因。当问及“从不参加健身运动”和“只是偶尔参加”的受访市民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时,52.8%问答是由于工作(学习)忙,没有时间。其次是对运动没有兴趣,健身意识不强。持这种原因的比例为15.6%(见图3)。
图 3
2、中小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不强
虽然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在校体育锻炼时间有保障,但青少年对体育锻炼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把体育作为一种生活爱好的比例还是不高。当问及6-17岁的中小学生平时在校外或放假期间是否还参加体育锻炼时,回答经常参加的占32.3%,偶尔参加和基本不参加的则占66.9%。不参加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兴趣(占36.4%);其次是学习任务太重,没有精力(占33%);其余则是认为学校的体育锻炼已经够了或感觉缺乏锻炼的场地和设施。这表明目前大多数中小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还停留在被动接受、完成学校的体育锻炼任务上。
中小学生不重视体育锻炼,一方面与学业繁重、时间紧缺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许多家长和老师“重学业、轻锻炼”有关。随着学生近视率高发,身体耐力不足,在考场上、军训期间屡屡出现晕倒、呕吐等身体不适现象,目前这个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方的重视。
3、对公众开放的学校体育场地利用率低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上海常住人口已经超过2300万。目前,上海中心区现有公共体育场馆远远无法满足市民的健身需求。为了解决健身场地和设施不足的问题,从2006年起,市体育局和市教委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希望能缓解市民体育健身需求与体育场地紧缺的矛盾。目前,上海的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率已经达到80%,在全国居于前列。对此项举措,市民反响积极。调查数据显示,当问及对学校场地向社会开放的看法时,在18岁及以上的受访市民中的,48.9%认为“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多的运动场地,是一项惠民的举措”,16.75%认为“需要对学校体育场地加强管理,才能适应居民的要求”,只有9.3%认为“学校场地设施过于简单,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
但是,由于宣传不足或学校场地分布不均衡,目前市民对此了解程度并不高。调查数据显示,18岁及以上受访市民中,超过半数(54.1%)不知道学校体育场地对公众开放;只有4.4%的受访市民经常去向公众开放的学校体育场地锻炼(见图4)。因此,加大宣传力度,改善管理方式是进一步提高学校体育场地利用率的当务之急。
图 4
4、重播广播体操音乐的知晓率较低
今年元旦开始,人民广播电台复播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音乐,旨在为广大百姓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受到大多数市民的欢迎。调查数据显示,在18岁及以上受访市民中,62.4%认为“很好,可以鼓励大家锻炼身体”,只有19.7%认为“每个人有各自爱好的运动方式,不一定都要做广播体操”,另有5.6%“担心是否能坚持下去”和4.5%认为“单靠做广播体操对身体健康并不会有多大帮助”。
但是,调查数据也显示,目前市民中知道人民广播电台播放广播操音乐的并不多。在18岁及以上的受访市民中,“知道,并基本坚持每天做的”只占3.8%,而不篇三:阜新市全民健身情况调查报告
阜新市全民健身情况调查报告
本次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中,我是以所居住地区居民健身情况的调查为中心围绕其人数、频率、设施数量、群众反映等展开的。
根据当地城市的实际情况,我在人民广场和月亮湾这两个主要地点展开随机询问调查,这两个地方健身的人数较多,而且并不是来自同一个居民区的,有一定的随机性。
一、调查对象的年龄比例
随着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增长,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健身意识也逐渐增强。无论年老年少都加入到了健身的行列中。在这次的调查对象中显示,青少年和老年人居多,年轻人和中年人较少。其中,有在职员工例如老师和银行工作人员,有下岗员工也有再创业的,年龄大概在35岁到50岁之间的,他们在下班晚饭过后,来到户外进行健身活动,在一天工作之后放松放松放松;还有拿着养老保险一心养老的老人们,年龄基本都在50岁以上,在他们悠闲安逸的晚年生活中,健身活动也是他们每天的娱乐活动之一;另外的就是些年轻人,这里面有些年轻的父母年龄在25岁到35岁带着孩子来娱乐的,也有些学生以及儿童。
二、居民健身的方式
居民的健身方式多种多样,居民选择频率最高的健身方式是散步。散步作为传统健身方法之一,是最简便易行又轻松自如的运动方式,这种不需花钱、也不用花太多时间、不用寻找合适场所的简单运动项目是大多数的人的选择。
一般中老年或老年出于身体状况的原因,多数选择散步、舞蹈、太极拳、太极剑等运动强度不是很大的项目。而年轻人大多数都选择篮球、足球、游泳等运动强度较大的项目,年轻人的健身是真正意义上的锻炼。
从性别上来看,女性大多选择散步、跳舞、健美操、瑜珈为主,男性则以球类、游泳为主。
三、居民的健身频率
调查的结果显示,年龄越大的人健身活动次数相对较高,主要是因为空闲时间较多,就有时间加强身体锻炼。而年轻人和中年人健身频率相对就少了很多,由于工作较多,事物较为繁忙,空闲时间相对较少。
从职业来看,企业管理人员、其他专业人员、商业人员和生产运输工人等,多数都是每周健身一次到两次,说明这部分人工作相对繁忙,所以休闲时间相对少;自由职业者、公务员、医生和教师等,每周健身两次到三次;而每周健身三次或者三次以上的大多数都是离退休、下岗失业、家务人员、放假的学生为主,因为个人休闲时间较多,所以相对来说健身频率较高,另外,医生及教师的健身频率较高,不难看出他们对运动健身较为重视。
居民的健身时间不到一个小时的约占五分之二,健身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的约占五分之二,健身时间大约在2个小时左右以及超过两个小时的约占五分之一,也就是说,多半数的人每次健身至少1小时左右。而且一般男性每次参加健身运动时间多数在1至2个小时,女性则多数在1小时以下,很明显男性每天参加健身运动的时间相于女性。
四、居民健身的场所
随着人们的休闲时间的增多和集中,人们在闲暇之时都会到体育馆或公共健身场所甚至到大自然中参加各种健身锻炼和娱乐活动
居民常去的健身场所大多以免费的公共运动场所为主,因为一般收费的健身场所收费较高,而且像公园、广场、社区等户外场所都是居民进行散步、舞蹈、太极等有氧运动的好去处。所以大多数中老年人还有些年轻父母带着孩子的都会选择在户外广场或者公园等进行散步之类的运动强度不太大的健身活动,少部分年轻人选择到有收费体育馆和健身会所去进行锻炼出力流汗。他们认为有规范的场地、舒适的环境和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更适合自己,这部分人一般都是家庭条件较好、收入相对较高的。
另一方面,居民选择的健身方式不同也决定着健身场所的不同,如一些年轻人进行专业的健身锻炼就需要选择专业的健身房,有很多女性喜欢瑜伽等在室内进行的健身活动,而老年人多数喜欢广场等公共场所,他们喜欢热闹人多的地方进行健身,健身同时和他人交流,可以使他们的健身活动增加更多的乐趣。
五、群众对健身设施的反映
健身设施这一方面,对于免费的户外公共健身设施有些不是很完善,很多居民反映一些居民小区的健身设施数量较少,定期维护、维修等工作做的不到位,导致一些设施老化损坏无法在使用,另外一些地方的户外公共健身场所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夜晚照明不足;相对而言,那些肥免费的体育馆,健身房等场所,设施完备、有专业人员定期维修维护,而且环境良,毕竟是收费的场所,有足够的支出用在设施维护及环境建设方面。
六、居民对健身的认识
现在大多数人都能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他们都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只有极少数人认为健身无关紧要,这部分人首先需要思想和认识上的改观,下一步就是行动上的改观了。
七、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目前健身场地设施不足是一个限制居民健身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健身房等大多费用偏高,普通百姓消费不起;还有因为工作繁忙而没有空暇时间来健身的大有人在,中青年的人群健身频率及人数都是很少的;还有一部分人对健身丝毫不感兴趣,这部分人根本没有意识到日常健身的重要性。
我建议适当增加免费公共健身场所场地及健身设施;适当降低体育馆、健身房等收费场所的费用;加大力度宣传全民日常健身的重要性,并进行科学指导,提高群众健身的积极性。
现代科技越来越来发达,但是各类疾病却也日益增加,所以人们对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视也越来越来强,所以日常的健身活动也相应的显得不可缺少,加入到日常健身行列的群众也日益增加,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健身的重要性而加入到健身行列中来。
第三篇:全民健身视察报告
关于全民健身运动开展情况的
视 察 报 告
(征求意见稿)
为助推我市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11月30日,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实地察看了平桥区平桥办事处的乡镇体育工程、沿浉河全民健身长廊工程(篮球训练基地)、市体育场与体育中学、浉河区飨堂社区多功能体育场、市体彩广场等市民健身场所的环境和健身器材配备情况,并听取了市体育局的专题汇报。市政协主席王道云,市政府副市长曹新生,市政协副主席周冀荣、曹茂明、陈伟琳、周保林参加了视察活动。
一、基本情况
在视察中,委员们得知,近年来,我市按照“全民健身重扩面、群体体育显特色、体育活动生活化”的工作要求,努力构建“政府主导、体育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大群体工作格局,坚持“天天有锻炼、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全年不断线”,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
1.加强舆论宣传。利用不同的时段、采取不同的方式,特别是在每年5月份的“全民健身月”和8月8日“全民健身
活动日”,通过悬挂横幅、创办宣传栏以及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等,突出宣传《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宣传体育运动知识,营造全民健身的浓厚氛围,城乡居民参与健身的主动性大为增强,参加各类体育活动的人数不断上升。
2.完善基础设施。全市共建成各类体育场地4727个452.5万平方米(人均0.65平方米),健身路径372套,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962个;有六个县建设有综合体育馆,其中罗山县、潢川县、光山县达到“一馆一池一场地”(体育馆、游泳池、标准运动场)为主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标准;全市70%学校的运动场(室)及相关的体育健身设施能定时定点对群众开放。
3.健全组织网络。一是加强各类体育协会建设。成立单项体育协会21个,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引导各类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二是完善基层健身组织。指导村、组、社区建立了健身站点活动开展与管理制度,90%以上的城市街道、农村乡镇建有体育组织,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健身网络。三是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与管理。目前,已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4836人,达到每千人0.68%。这些人员是科学健身的指导者、健身场地的维护者、科学健身理念的推广者,在推进全民健身活动中发挥了较好的引导示范作用。
——
4.强化活动载体。一是办好品牌赛事。如每年举办的全国自行车公开赛、万村千乡农民篮球赛、“三山同登”登山健身大会等,今年又成功承办了全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系列活动河南闭幕会、“舞动中原”河南省首届广场健身操舞大赛、“乒动中原”河南省首届乒乓球大众公开赛等,扩大了信阳体育活动的影响力,带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二是开展常规健身项目。依托单项体育协会,每年开展各种球类、徒步走、登山、广场舞、自行车、垂钓、门球等体育活动50场以上,活动参加人数每年近20万人次。三是组织基层体育活动。一些乡镇、街道办事处、大型企事业单位每年都能举办2次以上的大型群众体育活动,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
5.开展体质监测。筹建了360多平米的市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配备国家体育总局要求的常规体质检测设备11项和心肺功能、人体成分、亚健康、骨密度等先进检测设备,同时新购置了国民体质监测车,完成测试服务6300人(次),为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信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必要服务。
二、存在问题
在视察中,委员们了解到,我市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全民健
身运动的开展还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
1.青壮年人群健身意识淡薄。我市现有参与健身人群中,中老年人占近60%,少年儿童次之,青壮年比例最低。究其原因,有青壮年工作压力大、需要挣钱养家糊口、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等客观因素,但“积极健康的健身意识”缺失,是其重要的主观原因。不少青壮年认为,自己身体健康,健身活动是那些非健康群体才应重视的。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有些是因身体某一方面出了问题才被动健身的。这就消弱了全民健身的参与度。
2.健身场地严重不足。我市现有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距国家规定的标准(人均1.5平方米)差距甚远,市区、各县城的老城区方便群众就近健身的开放式场地还很不够、健身器材也不足,乡镇、村农民健身广场更是严重缺乏。综合性体育场馆仍显欠缺,如市本级和浉河、平桥、息县缺少大型综合性体育馆,一些较大的体育活动和需要在室内进行的健身项目无法开展;淮滨、商城、新县的综合体育馆未达到“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标准;市体育场内设相关单项运动场馆建设标准低,设施也不配套,与省内先进地市相比,差距很大。
3.健身资金投入有限。全民健身硬件建设资金投入主要靠争取上级体彩公益金资助和本级体彩公益金的预算安排,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健身工程、健身路径建成后,——
没有专门的维护资金,致使一些场地、器材受损后得不到及时维修而影响使用;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后,在规范管理特别是投入补偿等方面,还缺少有效机制和资金保障。
4.活动开展不平衡。城镇居民健身活动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好于农村,农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仍是薄弱环节。同时,群众科学健身意识薄弱、知识贮备不足,据调查,有56.5%的人是通过“自学”掌握体育锻炼技能,制约了全民健身活动质的提升。
三、几点建议
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人民群众对健身的需要更加多样和广泛。通过视察,委员们建议:
1.增强主体意识。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讲座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倡导体育健身生活化,努力营造浓厚氛围,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民心,让更多的百姓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享受体育、快乐人生。每个公民参与体育锻炼是显示一个地方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青壮年是推进全民健身的主力军。因此,要动员更多的青壮年参与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推动我市全民健身运动的全人群覆盖。
2.提高保障水平。要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国务院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若干意见》的要求,加强体育事业经费的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而逐年增加;加快全民健身硬件设施建设,尽快启动信阳市体育中心的规划和建设,逐步推进县区综合体育场馆建设,并在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按有关规定规划和建设相应的体育设施;研究出台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的投入补偿办法,以弥补全民健身基础设施的不足。
3.丰富活动内容。要以全民健身月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贴近生活、方便群众参与的体育健身活动;注重活动开展的经常性,定期举办全市全民健身运动会、环南湾湖徒步走、“三山同登”、乒动中原和舞动中原信阳站比赛、农民体育运动会、老年人体育展示大会、全国自行车公开赛等大型群众体育活动,并形成品牌;大力推进体育进社区、进农村活动,积极培育和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高度重视学校青少年体育工作,保证教学时间,通过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和举办校园运动会等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创造条件,在行政机关和重点企事业单位推广工间操,发挥国家公职人员的示范带动作用。
4.提供综合服务。要加大健身知识的传播、推广、普及力度,让老百姓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轻松获得科学健身知识;持续强化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和作用发挥,带——
动各个单项体育活动的开展;积极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及时发布重点人群健身数据标准,实现科学健身。
第四篇:全民健身材料
著名健身专家赵之心指出,有人把鼠标手、键盘手或手机手统一戏称为“三手病”,是城市里流行的手部疾病。引起三手病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们使用电脑、手机和游戏机时,手部总是得不到休息,重复单一模式导致的。
赵之心指出,人的手主要有两个功能,即伸和握。要锻炼手部,避免三手病,可以尝试健手六字诀,不但可以锻炼手部的伸指肌群和屈指肌群,还可以锻炼手腕。
第一个字是伸,双手曲肘举起在头部两侧,大臂与肩同高,然后双手手指充分张开向后用力绷紧。这个动作可以让伸指肌腱和伸指肌群得到锻炼。
第二个字是握,姿势同伸手指,双手用力握紧拳头,同时手腕略微向内扣。
第三个字是弯,双手同伸手指的姿势相同,十指同时用力弯曲手指的第一和第二个指节,稍做停留后再用力伸直,反复进行约50到100次。
第四个字是翻,双手向前平举,手心各自翻向外侧,大拇指朝下,双臂交叉使两手心相对,十指交叉相握,向下由胸部向里再向上翻起,相握的双手用力向前伸出,双手始终交叉相握,向前翻转的时候要尽量伸直。
第五个字是拉,左手手臂抬起到与肩同高,手臂内侧向上,手腕自然弯曲,手心向前,五指并拢向下,用右手抓住左手手指,往身体内做拉伸。
第六个字是勾,身体直立,双手向前平举,双臂内侧向上,使掌心向上,握紧拳,慢慢用手腕力量抬起双手,使手背向前,双臂外侧感到紧张,握拳的双手与手臂成直角。
现代人十分注重学习各种知识,掌握多种技能,提高各种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却往往忽视了社会主体——人的身体能力。不少高级知识分子、科学家英年早逝或身体状况不佳,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卧床养病,即是例子。由此看来,良好的身体是我们迈向21世纪的必备条件,健身是全民性的而不只是部分人的事情。为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本文针对当前全民健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提出了发展模式和基本实施途径。
一、全民健身存在的问题。
1、全民健身意识误区。目前,我国人民群众的健身意识有:(1)老年人保健意识。大多数年轻人认为健身锻炼是中老年人的事,自己身体强壮不需要锻炼;(2)药补意识。认为锻不锻炼身体无所谓,只要进食补药就能健身:(3)非体育性的娱乐意识。用打扑克、玩麻将来代替体育锻炼;(4)被动的欣赏意识。自己不参加健身只欣赏体育比赛,充当体育观众;(5)唯竞技意识。认为参加体育锻炼仅仅是为了参加某项比赛并取得名次。
25—50岁年龄阶段的青、中年人应是参加健身活动最积极而且是人口最多的一个群体,约5亿5千万。他们是社会的脊梁,家庭的中坚,社会、家庭不仅需要他们的知识、本领和能力,更需要他们身心双健。然而现实生活中很难达到这一点,他们须在事业、家庭、养老、育小、维持生计等方面,疲于奔命,难将本就不多的余暇时间投入到健身中去。
影响人们参加健身锻炼的原因不仅有自身懒惰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外部原因所致,如:工作紧张、人际关系、场地器材、家务、辅导孩子等。我国各年龄阶段的人群对健身意识都存在观念上的问题,这是一种对社会、对人生缺乏责任的生活态度。健康非个人私事,它是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兴衰的国家大事。
2、缺少组织者、指导者、管理者及开展经验群众健身活动在我国发展很不平衡,有些城市有组织指导者、管理者,健身活动就开展得好些。群众健身活动的对象年龄不一,体质不一,爱好不一,身体素质不一,对组织者的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不能用单一的活动方式来组织和指导,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开展多种既适合大家的又能提高锻炼兴趣,达到增强体质的各种活动。这要求我们有一大批经过专门的、特殊的培训人员充分运用先进的知识,合理地将“自由锻炼人”有秩序地组织起来进行锻炼,予以指导,达到普及和群体效应,使健身活动成为人们生活之必需。
3、缺乏健身活动开展的场地、器材。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几年来,国家为体育锻炼场地投资经费总计百亿元之多。1979—1982年间共建大型体育场馆2075个,但这类大型的体育场馆只是进行竞技比赛,未能充分考虑一般百姓从事体育活动的需要,人们只是“旁观者”,不是“参与者”,因此造成体育比赛场地多,利用率低,而为大众提供体育健身活动的场地和器材太少,大大地阻碍了全民健身锻炼的发展。
二、措施与对策。
1、更新观念,增强全民健身意识。由于科学技术进步和现代化生产发展,人们体力劳动和运动量也逐步减少,加之我国有大批的人不参加体育锻炼,所以“现代文明综合症”在我国的发展也有上升趋势。
随着社会进步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不断更新,虽然没有一个统一严格的定义,但至少人们己开始摒弃“无病不看医生,即是健康”的错误认识,从对人体健康认识的单纯生物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综合模式。WHO界定: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患,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健康不仅仅是不生病,它应包括正常的生理、心理精神状态和对社会的适应性。健康是人人追求的崇高目标,也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基本保证,健康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潜在动力,达到尽可能高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的社会目标。因此,促进健康是社会的共同责任,人人进行健身锻炼是使我国综合国力得以提高的表现。前任美国总统克林顿指出:健康是21世纪的“通行证”。世界各国政府无一例外地把目光投向了大众体育。
青壮年人应是我国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主力军,他们既没有老年人那种悠哉心态和充裕的闲暇时间,又没有青少年在校学习的条件和活泼好动的心理,因此,要增强他们全民健身意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许多人总是用各种理由和借口为不参加体育锻炼进行辩护,这实质上是思想观念和意识方面的问题,也是对高质量生活标准缺乏现代意识的表现,都需要予以澄清和更新观念。
2、抓住基础,培养全面合格人才。体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按照党的教育方针,为21世纪培养身心协调发展的合格人才。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规模宏大,涉及十三亿人口的大计划,计划纲要指出:“青少年和儿童是21世纪的主人,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昌盛。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抓住了学校体育就等于抓住了全中国人的体能。”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在“应试教育”的思想指导下,学校采取的是封闭式或半封闭式、填充式、高分制的教育模式,与社会接触少,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但知识面窄,而且身体素质较差,几乎没有终身体育健身意识观念,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需要。为此,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打破学校与社会的界限,开门办学,实现学校体育社会化,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发展的体育新模式。
3、发挥学校体育组织管理人才的优势,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我国各类学校有体育教师近10万人,其中高等学校体育老师有2万多人,他们大多受过高等教育,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训练经验,其中不乏事业心强、理论全面、训练水平高的有识之士,这是从事全民健身活动指导和管理的潜在人才资源。只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全民健身一定会沿着健康向上的道路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是全社会的,它涉及的内容很多,接触的范围很广,具有健身、娱乐、竞技、教育、政治、经济和社会交往等多种功能,有正规项目,还有民族民间体育、传统健身术等等。我们可以向社会招聘专业人员和进行专门培训;将自觉锻炼者组织在一起进行专业指导,达到其锻炼目的,发挥专业人员的一技之长。
4、充分利用地理环境开展全民健身。要使全民健身活动有计划、系统、持久地开展,除了尽多的开放现有公园、风景区等自然环境和城市现有的体育场地进行活动外,笔者认为,国家在城市规划建设时,可适当地考虑建设一些适合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的场所,如:田径场、游泳馆、健身房。在公园和自然风景区建设简易大众参与的设施,如:梅花桩、平衡桥、秋千等。在居民生活区建设休闲锻炼的场地,如:单杠、双杠、爬杠、球类球场等等。另外充分利用现有学校的体育场地进行全民健身锻炼,做到工作之余就近到体育场地锻炼;想锻炼就能找到锻炼场地,这样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少花钱,多办事,办大事,才能达到健身的目的。
综上所述,全民健身活动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全社会都要重视它,做到群策群力,从实际出发,全面地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并推向新的高峰。
第五篇:市委全民健身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市体育事业发展迅速。2008年成功创建成为省体育强市。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市实施《全民健身条例》的情况,促进我市全民健身运动的有序开展,我们中心对我市开展全民健身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民健身条例》于2009年9月颁布后,各级政府千方百计地推进“全民健身”工程。市委、市政府也提出了“全民全运”的口号和理念,而全民健身中心的建成正是该理念的具体体现,展示了政府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决心。
(一)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位于城区西南部的全民健身中心,占地138亩,总建筑面积15500平方米,由市财政全额投资1.25亿元,所有工程于2010年7月竣工后全面向社会开放。中心分室内、室外两部分,其中室外部分有:健身跑步道、运动场(含足球场及看台)、4个篮球场、4个网球场、2个门球场、2个排球场和3个健身苑等;室内部分由综合健身馆和球类游泳馆组成,综合健身馆内设有跑台、动感单车、体操房、力量区等,综合球类馆内设有游泳池、篮球、排球和羽毛球综合馆、台球馆、乒乓球馆等。据初步统计,去年7月至今年6月底,这个中心已接待健身市民近90万人次。如今,到全民健身中心健身休闲已成为市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市民们都亲切地称为“全能型”健身中心,中心可同时容纳5000多人进行各种体育健身活动,是省内县级市中最大的一个开放式体育休闲场所。
(二)全民健身网络体系不断健全
市全民健身中心的建设,也带动了城乡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截至2010年12月底,市已基本实现了体育设施网络的全覆盖,市级建成了市体育馆,21个乡镇(街道)都建有文体中心,263个建制村都有村落文化宫,811个自然村都有1个以上健身活动点,全市建成了篮球、门球场近400个,安装健身路径813条,普遍建成了15分钟健身圈,基本满足了全市城乡群众就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需求。
(三)全民健身体育活动方兴未艾
市全民健身中心为开展各类大型活动提供了平台,自室外场地对外开放以来,已举办了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开幕式、市老年人门球比赛、市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暨首届广场健身舞蹈大赛、市公交新车投放仪式、市武术选拔赛、第22届世界模特小姐大赛国际总决赛参赛选手入城仪式、市政协运动会、塑料城游泳比赛、银行支行首届游泳比赛、首届“动之韵”中秋之夜趣味运动会、“幸福、全民健身”主题活动启动仪式暨市首届风筝放飞大赛、民兵组织整顿集中点验大会、春季相亲大会、青年志愿者走进全民健身中心、新爱婴•宝贝e家趣味运动会、庆端午节社区文化活动、第三届市青年交友联谊活动、“唱响红色旋律”市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大型广场群众歌咏会、市第十六届运动会拔河比赛等大小活动近50次,在举办各类群众体育活动中,坚持大型活动与小型活动相结合,与城乡的实际结合。从而使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实现大型活动重在引导群众参与,小型活动重在群众自发参与的良好健身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
(一)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视程度还需加强。部分乡镇、街道在贯彻实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条例》以及市委、市政府的决定时,引导群众参与健身、为群众提供体育健身公共服务方面不到位;挖掘开展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力度不够;一些体育协会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等。
(二)全民健身设施不能满足群众的健身需求。一些新建小区没有预留健身用地,缺少健身设施。社区健身场地普遍较小,健身器材数量、品种较少,缺乏管理和维护。一些健身设施损坏后不能及时维修和更换,影响使用。
(三)全民健身活动城乡发展不平衡。由于受思想观念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乡镇群众参与活动的人数较少;健身设施的匮乏和分布不均,在客观上限制了一些乡镇群众的健身活动。
(四)部分经营性的健身场所经营不规范。一些经营性健身场所收费较高、环境差,条件难以达标。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全民健身的重视、宣传和指导。全民健身运动对于提高群众身体素质、调节身心健康、改善人际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全民健身是一项多元性、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重视和支持。政府应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使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与城乡建设规划相协调。市体育行政部门应通过各种方式普及全民健身知识,指导开展适合不同人群需求的健身活动。新闻媒体应发挥各自优势,宣传推广科学、文明、健康的体育健身项目和方法。
(二)多方筹措资金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按照《全民健身条例》和《体育法》的要求,依法保障并逐步增加对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积极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构建全民健身设施网络,支持全民健身活动。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人均用地的标准要求,在新建、改扩建居民小区时,预留公共体育设施场地,配建公共体育设施,确保公共体育用地面积落到实处。加大农村健身设施的建设力度,将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列入政府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积极开展适合农民特点的体育健身活动,引导农民利用山、水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健身。
(三)实现各类健身场地设施资源全民共享。充分利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资源,提高现有场地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为全民健身服务,缓解健身场地不足的矛盾。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在不影响工作、教学和安全的情况下,应向社会免费开放。要充分发挥各体育协会、体育健身辅导站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同时要做好健身场地、设施的管理和维护。
(四)加强对经营性健身场所的管理力度。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的监督、管理,严格经营性健身场所的准入制度,规范收费标准,改善环境质量。建立健全体育设施使用、维修、安全、卫生等管理制度,配备具有从业资格的体育指导人员,向消费者提供健身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经营具有危险性的体育健身项目,还应当配备必要的救护人员。
总之,全民健身工作是一项与民众健康息息相关的社会事业,对促进社会和谐起到重要作用。做好群众体育工作,是我们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利益的根本需要。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体育观念,立足于提高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稳步推进我市的体育事业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