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 深挖历史 创精品乌苏——赴江苏常州学习考察心得体会
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 深挖历史 创精品乌苏
——赴江苏常州学习考察心得体会
·xxx·
2010年金秋十月,我作为江苏常州工学院第八期乌苏干部培训班学员,在常州参加了为期两个月的培训。期间,通过参加各种类型专题讲座,奔赴长三角地区有关城市实地参观和对接,并深入到政府部门、工业园区、乡镇和企业进行考察学习,了解了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和经验,受益匪浅,深刻认识到“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 深挖历史 创精品乌苏”的重要性。
文化犹如城市的灵魂,没有文化的城市是没有灵魂的城市。长三角地区文化发展非常具有人文理念,各城市都十分注重挖掘历史所积淀的文化因子。无论是“吴越文化”还是“秦淮文化”,无论是“西湖文化”还是“太湖文化”,都成为城市名片的“主流话语”,文化精品创作彰显了这些城市的特色。常熟的沙家浜文化,绍兴的越剧文化,杭州的休闲文化,扬州烟花三月旅游节等一系列文化搭台、旅游搭台、经济唱戏的活动,显示了这些城市致力于本土文化的培育。各地都还兴建文化主题公园区、休闲旅游区和博物馆区,忙着挖掘地方文化内涵的同时,各地政府对经济的推介其实从来没有放松。
在南京、南通、扬州等地参观考察时,我发现,这些城市充分利用了一个字,把这个字做活、做活--“水”。他们利用“水”改善环境、办旅游,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他们发展的大谋划、大手笔和大投入,无不体现他们敢投入、快发展、创精品的大气魄。如扬州市通过大力治理和亮化古运河,保护古城遗址,开发盐商文化,建设扬州文化博览城,世界运河博览会一系列活动宣
传扬州,提高了城市品味。扬州还充分利用“烟花三月下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等文化历史资源,发现一个,运做一个,带动一片。如今已成气候的有著名的东关街,它是明清两代人文荟萃、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又是东临古运河的水陆交通要冲,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之中心,恢复原貌后的东关历史街区可以说是明清两代扬州城的城市缩影、历史再现,使它成为一个集商贸、旅游、饮食娱乐休闲的老城区中心商务区,然后通过经济发展,对之进行长期开发和保护,这样一种良性循环的态势,使经济与文物保护双盈互利,共同发展,使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南通市对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护城河“濠河”实施了综合整治与历史风貌保护,使一条地上悬河成为文化底蕴深厚,环境优美,体育健身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
先进地区的很多成功经验和做法可资借鉴,可比与不可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受到了鞭策,拓宽了思路,在可比中学会反思,迎头赶上;在不可比中立足实际,发展自己。
乌苏在古代曾为蒙古族和硕特部落之领地,原名“库尔喀拉乌苏”,蒙古语“积雪之地的黑水”,早在西汉就已归入祖国的版图,后来唐、宋、元、明、清各朝均在这里驻军设防,是历史古镇,素有“古驿站”之称,有着众多的历史、人文资源,文化底蕴深厚。乌苏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自古就有“塞外西湖”的美誉。我认为应该大力弘扬乌苏历史传统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将文化历史遗迹保护建设、民俗村建设、非物质遗产保护开发建设融为一体、主打“文化牌”,展示乌苏特有的人文气息,将现有景致赋予文化内涵,如将林则徐的历史故事和景区结合起来,制造浓厚的历史人文气息,把乌苏的古
建筑、库尔喀喇乌苏旧城墙金顺营盘、王府等古迹加以保护,延伸拓展,进一步修旧如旧,让他们重新焕发新的生机活力.还要组织专人通过走访老人,把他们所知、所见加以记录整理,使之成为“活的历史”。位于乌苏市四棵树河西岸上的古岩画,是春秋时期游牧民族的艺术杰作,岩画大多反映的是与游牧民族生活有关的内容,要组织专人加以保护。围绕建设“文化乌苏”、“幸福乌苏”、“精致乌苏”为目标,我想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大剧院、体育中心、博物馆等一批标志性建筑,让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无限的创造活力。
我相信,只要我们立足实际,深挖潜力,培育特色乌苏文化,找准优势、突出特色、加快发展,就能张扬乌苏魅力,增强乌苏的城市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