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预备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现实意义大全

时间:2019-05-12 03:38: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大学生预备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现实意义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大学生预备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现实意义大全》。

第一篇:加强大学生预备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现实意义大全

加强大学生预备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现实意义

1.引言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作为大学生中的骨干分子,党员、预备党员在学生中起着积极的模范带头作用,也并将在社会主义事业中成为精英分子。做好对预备党员的教育,使之成长为掌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合格党员,充分发挥他们在大学生中的价值导向和先锋模范作用,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高校实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证。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及其对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它不是抽象的思辨而是鲜活的实践经验的提炼,是群众创造精神的升华。来自实践、贴近实践、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是这个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伟大工具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是随着实践和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国情的具体结合,爱国精神、创新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更要在实践中得到体现,不断发扬。因此对大学生预备党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也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大学生预备党员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发扬者,要教育他们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就必须教他们学会在实践中学习、坚定、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方法论,以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参加广泛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认识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在教育方法上要注重在实践中教育,注重养成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渗透到他们的意识中去,渗透到他们的习惯中去,渗透到他们的生活常规中去,化为一种坚定的信念。预备党员只有在社会的大课堂中去实践,才能正确认识国情、民情,加深对核心价值的内涵理解和体会,并在实践中自觉学习和思考、自我约束和调节,把正确思想、先进理论和高尚的道德内化,构建成符合社会规范和时代要求的价值体系。也只有通过社会实践,知行合一地进行自我修养,才能将内在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做到人生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并在为社会做贡献、为群众服务实践的过程中完善和发展自己,使自身成为理论践行的先锋和行为的典范。

3.国内外义工制度对加强大学生预备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启示

3.1 国内外义工发展情况

义工服务起源于 19 世纪初的欧洲,它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的活动。因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突出的社会效益,义工服务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并已逐渐步入组织化、规范化

1和系统化的轨道,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运作机制和国际惯例。义工服务活动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加强对公民的道德教育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形式,义工服务活动几乎家喻户晓,义工服务意识为大多数公民所接受,参加义工服务活动已成为广大公民的自觉行动。1998 年,美国约有1.09 亿成年人参与了义工活动,义工组织达100 多万个。2002年初,布什总统在国情咨文中要求美国公民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每个人一生中应参加不少于4000 小时的义工服务活动。我国的义工服务起步较晚,20 世纪60 年代才出现官方派遣的义工,80 年代末期,中国开始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志愿者组织,但我国义工组织发展迅速,截至2005 年底,全国共登记义工社会团体171150 个,民办非企业单位共147637 个,基金会共975 个。其中社区志愿者组织和共青团志愿者组织是目前我国最为活跃、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两支志愿者队伍。

3.2 义工动机评述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内在要求的相关性

义工是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服务的人,为什么义工会为陌生人做出巨大的个人牺牲。Omoto 和Synder 在心理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志愿服务的五种功能,Clary 等进一步的系统总结,提出了义工的六类参与动机,分别是,(1)价值观动机,义工参加自愿活动是为了表达或实践其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包括人道主义、利他精神、奉献精神等;(2)理解动机,为获取新的认识,实践知识,锻炼技能;(3)社会动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认识更多的人,加强社会关系,并在团体中得到认同和尊重;(4)职业动机,获得和现在或今后职业相关的经验;(5)保护动机,充实生活,缓解消极情绪,摆脱空虚;(6)增强动机,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实现自身成长和发展。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两大任务:一是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二是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要紧紧围绕这两大任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着力解决好普及性、操作性、机制性问题,通过卓有成效的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不难看出,对大学生预备党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其实还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并最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化为他们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使之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合格党员。在教育方法上强调多样性和实效性,注重贴近社会和实践养成。

义工参加自愿服务活动是出于某种目的的自发行动,这与对大学生预备党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目的在一定层面上是统一的,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并外化为自觉的行动。义工服务在动机上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目的和方法要求,利他精神和奉献精神是大学生预备党员所应具备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大学生预备党员应该具备的价值观;在义工服务的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认识中国社会的具体事实,是帮助大学生预备党员理解和掌握这一科学体系本质的方法;在义工服务中树立党员的先锋模范形象,是大学生预备党员赢得同学尊重和称赞,实现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途径。

3.3 义工制度对加强大学生预备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启示

对当代大学生预备党员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表明,46.7%的预备党员“没有系统深入学习政治理

论知识”,70.4%的预备党员“对党的政治理论理解不够透彻”,究其原因,一是学习不够深入,二是实践机会和实践的类型太少。义工服务因其教育形式的广泛性、教育效果的内化性为加强大学生预备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值得党建工作者好好研究,国内外一些成熟的义工制度也为大学生预备党员的教育提供丰富的基础资料。在美国,学校会开设义工服务的相关课程,为社区服务活动提供学分;在日本,高校通过制定义工休学制度、让义工参加保险等措施支持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在墨西哥,“每个大学生在校期间至少从事6 个月的社会服务活动,并作为获得毕业文凭的先决条件之一”则成为政府制定的一项法律规范。美国博物馆义工是目前建立有最为成熟和完善的义工制度和体系的组织,从义工的申请、面试、培训、权利保障等各方面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这些政府和非政府的制度都为建立党员义工制度,为在义工服务的实践中培养大学生预备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提供了广阔的思路。

4.高校党员义工制度建立的探索与实践

4.1 国内高校党员义工制度的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各高校均设有由共青团组织领导的“青年志愿者协会”,不少高校还根据自身特点成立许多义工组织,如上海外国语大学发起的“啄木鸟”团队、复旦大学学生法律援助中队、上海交通大学的“青志队”、中国科技大学的“芳草社”等。这些义工组织一般都具有规范的组织制度,成员主要已高校在校青年学生为主,许多学生党员、预备党员也参与其中。但以学生党员、预备党员为主体的义工组织,现在还比较少见,只有部分高校以党支部组织的党员义工服务活动,如清华大学每年四月所有研究生党员都要参加以食堂清洁、图书分类整理、自行车摆放和交通秩序维护为主要内容的义务劳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普陀区2004 年开始试点的公务员志愿者制度,成立了“机关公务员义工队”,并将公务员每年需要完成40 小时义工服务纳入年度考核,作为评优评先的优先考虑内容,这在一定层面上是将公务员义工服务制度化了。公务员作为代表政府形象的特殊群体和党员的模范示范特点比较相似,因此,建立党员义工制度在很多地方可以借鉴公务员志愿者制度。

4.2 高校党员义工制度的建设及实施的实践

高校学生党员和预备党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它具备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为建立党员义工制度提供的组织保障,任何一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大学生都可以成为党员义工的一员。当然党员义工制度的建设首先要明确的是为什么要建立这一制度。

4.2.1 党员义工制度的建设的目的应该说党员义工制度的建设主要目的还是教育,特别是对预备党员的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进一步端正党员、预备党员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促进其成长,使得预备党员在实践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使得党员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道德的典范和行为的榜样。

4.2.2 党员义工制度建设的探讨

国内外许多官方和非官方的义工组织制度可以为党员义工制度的建设提供宝贵借鉴之处,如美国的博物馆志愿者制度和我国的公务员义工制度等。但大学生党员义工是以党员、预备党员为主体的义工组织,不同一般的青年志愿者组织,要充分考虑党员、预备党员的身份特点和党员义工制度建设的目的。防止出现活动“普及”但不够“深入”、活动效率不高、活动作用和教育效果不佳的情况。

人员招募。党员义工组织一般可以以学生党支部为单位,其人员的招募是与组织吸收发展党员关联在一起的,成员一般也是在校具有一定专业素质、有爱心有责任心、具有为人民服务意识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大学生,这样就保障了党员成为义工的“志愿性”和义工队伍的总体素质。

培训机制。大学生党员义工首先代表着党员的先进形象,其在义工活动中的表现和得到的评价应当是正面的和积极的,因此必须加强对党员义工培训教育。这种培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教育,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对大学生党员、预备党员教育永恒的主线,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的映入他们的脑中、心中,成为他们实践行为活动的指导,但在党员义工的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把思想理论教育和党员义工自身的发展相结合起来,既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向,又兼顾党员、预备党员个体发展的需求,寻求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素质培训,注重组织归属感的培训;二是志愿服务技能培训,这种培训是针对性的,根据义工服务的规格和范围,要有助于党员义工服务的特长发挥和参与积极性,同时也要提高党员义工服务他人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组织管理机制。党支部具有严密的组织机构和纪律,其在党员管理上优势为进行党员义工登记注册、个人服务档案记录和评估提供了便利,有利于形成完善的党员义工信息管理系统。在组织制度方面,党员义工依据的规章可以以《党章》为基础,适当增加义工服务的要求,比如可以规定“预备党员在预备考察期间完成的义工服务时间不得少于20 小时”,并将此作为其转正的依据。

评价激励机制。通过义工活动和义工评价、激励可以体现活动的价值,也能激发党员义工的服务热情,使义工服务成为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行为。在评价上分为自评和互评两种方式,自评可以借鉴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利用组织生活,组织党员讨论在义工活动过程中的体会、心得,以及义工活动对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意义和党员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理解;互评的评价主要来自义工服务的项目方,党员义工的组织方(党支部)要注意收集项目方的各种评价,特别是感谢信和表扬信,综合自评结果,建立健全的反馈机制,提高党员义工的参与热情,保证思想教育的持续性。在激励方面,强调精神鼓励和奖励,党员和预备党员义工一般都具有义务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他们也更注重得到承认和精神奖励,因此可以用适当的形式对在义工服务方面表现突出的党员、预备党员进行嘉奖。比如召开党员义工大会或将评选优秀党员和义工服务结合起来。

服务保障机制。党员义工的主体是党员和预备党员,这种身份也为建立党员义工的服务保障提供了便利,在学校支持和指导、资金福利、法律援助上都相应有了一定的保证,有利于党员义工服务和党员自身在一个健康有序的环境中不断发展。

4.2.3 党员义工制度建设的实践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以学生党支部为基础成立了党员义工组织,成员包括正式党员、预备党员和部分入党积极份子,期中以预备党员人数最多,为主要成员。义工组织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大学生预备党员的教育和促进发展,并制度了义工组织制度,将义工服务同组织发展结

合起来。在2008 年中,党员义工组织共参加义工服务865 人次,参加义工服务小时数超过2500 小时,其中集中组织的党员义工服务活动4 次,活动内容包括社区服务、义务支教等,预备党员参加义工服务人均小时数达到26 小时,成为义工服务的主要承担者。在每次的组织生活中,支部都会以义工服务为话题,讨论大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在义工服务活动的收获,让全体党员分享在义工服务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理解,并通过宣读感谢信的方式,使得大学生党员从心灵上获得认同和奖励。目前,大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参加义工服务已经在化工学院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在实践中,大学生预备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也更为深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正在成为大学生预备党员思想和行为的自觉指导观念。

4.3 党员义工制度对加强大学生预备党员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效果分析

4.3.1 党员义工实践有助于大学生预备党员的形成正确的自我定义和角色认同

随着高校党员数量的发展,党员素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调查显示,学生党员与普通学生的差距有所降低,学生党员和预备党员本身对自身的定义也存在模糊的概念,很多学生党员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来具体的体现党员的标准。党员义工制度建立,为大学生党员、预备党员提供了一个平台,通过义工服务,大学生党员、预备党员能得到学校、社会的认可并获得党员身份的认同。通过义工服务,大学生预备党员能够理解义工的含义是“奉献、责任、自我价值和自我发展”,更能理解党员的标准是“模范”、“为人民服务”和“科学发展”。

4.3.2 党员义工实践有助于大学生预备党员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成为自觉的践行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实践中发展的科学理论,对它的学习理解也要坚持实践的方法,十七大报告也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要“贴近实际”,“注重实践”。党员义工服务作为一种大学生预备党员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大学生预备党员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理解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并将之固化为内在价值观和外在的实践者。一位预备党员在思想汇报中这样写道:“周末我参加了小区居委组织的抗震救灾义卖活动,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我负责帮助居委的阿姨登记居民捐献的物品,看着邻居们拿来的一件件甚至崭新的物品,我真的被这种浓厚的爱国精神所感动,以前说到爱国,我也会在网上发发帖子,口头上宣泄一下‘反法、反日’的情绪,但现在才知道爱国该去怎么去爱,一块钱、一件棉衣,这样才是爱到了实处。”不难看出,只有在实践氛围中的教育才能感染党员、预备党员的情怀,才能让他们真正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激发出他们行动和实践的热情。

4.3.3 党员义工实践促使大学生预备党员更加注重党员的先锋模范形象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者

党员义工制度不仅仅是要求大学生预备党员参加义工服务,更注重在参加义工服务活动后的评价,积极的评价和鼓励能促进大学生预备党员进一步提高自身要求,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从而形成先进的党员模范形象。这种先进的示范作用本身也将成为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途径。

5.结语

加强大学生预备党员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全面的教育过程,要根据十七大精神的要求,积极探索有效途径,教育大学生预备党员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宣传者、参与者和执行者。义工服务活动因其在教育、促进发展和实践性上的优势为大学生预备党员的教育提供了借鉴参考,通过建立大学生党员义工制度,鼓励大学生参加义工服务实践,大学生预备党员在实践中加深了解了中国实际,提高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理解并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第二篇:实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意义

实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意义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它既是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探索思想道德建设规律的重大进步,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价值理论建设的重要成果。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现实意义

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决定着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社会核心价值观,既不是人们强硬杜撰出来的僵硬的意识形态,也不是强制人们贯彻执行的思想观念,更不是仅仅挂在人们口头上的空洞口号,而是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要求提出来的,它的提出具有深刻的背景与意义,它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党在思想上的旗帜。

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观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这一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观具体地将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应突出自由、民主、平等、公正、和平等人类文明的基本价值。人类文明的基本价值是指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类普遍认同的、有利于人类自身发展的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不受民族、种族、国家差别的左右。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必然以人类文明的基本价值为基础。自由、民主、平等、和平是现代社会的价值理想。“公平正义”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实现社会公正,更是社会主义的最终价值取向。第二,应突出人权、道德、法治、和谐等重要理念。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时代发展的主题,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在全社会范围形成现代公民意识。现代公民意识应包含社会主义的人权、道德、法治、和谐等重要理念。第三,应突出社会主义富强观、民主观、文明观、公民观、国家观等核心价值观。这是结合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以及国内、国际关系等方面构筑的符合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凝聚力量、激发活力,进一步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证。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和市场存在的一些负面影响给人们的价值观带来冲击。一些人政治信仰模糊,功利意识严重;一些人价值取向扭曲,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等价交换轻爱心付出;一些人知行脱节,对社会主义道德的一些基本内容了解,但实际行动又是另外一种表现;更有人把注意力转向自我,忽视社会发展需要,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转型期也是价值观的反思、裂变、更新和塑造时期,这更使得人们在价值观方面产生诸多迷茫、困惑和疑问,迫切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强有力的引导。

我们周围的年轻人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观念趋于成型,但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鉴别力明显欠缺,赢得青年就赢得未来。我们统一战线的各民主党派成员都是各行各业的优秀的骨干,特别是知识分子在历史上都是忧国忧民的群体,所以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他们,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就是在日常工作中用你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但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我们要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当我在电视画面中看到伊拉克人每天都生活在爆炸的恐怖中时,我常常会感到生活在我们的国家是多么幸福,所以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看过年初的海地大地震,再看我国现在的玉树大地震,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各行各业第一时间在玉树集结,对每一个生命不抛弃不放弃,温总理第一时间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总书记在第一时间在国外发回声音:“我要回国,我要和人民在一起”。每每在大灾面前我们被感动的泪流满面,这时我们会深深地体会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作为统战工作者,把你的感受、感动和感恩及时地传递给你周围的人,把工作和生活中小小的不如意抛到九霄云外,不要只看少数的阴暗面,以大局出发,作为国家的一分子,我要为国家、民族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多一份责任少一份抱怨,这样才会有利于国家进步并持续发展。我们知联会在统战部和赵宏卫会长的领导下,尽力在如大学城、新阶层这些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发展分会,2009年4月相继成立了知联会大学城分会,知联会新阶层分会,目的就是把优秀的无党派人士吸引进来,以点带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下去。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迫切需要。每一个社会制度或同一社会制度下的不同发展时期,都有相应的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一种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那么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就难以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力量,就会丧失凝聚力和战斗力,其发展就不可能健康、快速和持续。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人们,才能使其明辨是非、正确区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使其排除干扰、驱除杂念,坚定信仰,才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做出应有的贡献。

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集中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精神上团结一致,凝集各方的智慧和和力量,克服任何困难,消除不同利益,化解各种矛盾,创造美好未来的强大精神纽带和动力。在此共同理想下,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都应当得到尊重、保护和发扬。具体对新时期统战文化建设而言,虽然不同党派,不同团体、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各界人士的理想都有自己特色,存在着差异,但总体上新时期统战文化就是围绕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最大限度地化解消除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服务,以实现中华民族的早日复兴。因此,统战文化的主题非常切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的要求,其提倡的许多精神乃至行为是核心价值的一些具体表现,我们党派同志从实际出发,大力支持并且加强地区统战文化的建设,这也是践行核心价值体系的另一种途径和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信仰的选择与实现》河南人民出版社安身健、刘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三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材料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和谐企业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很强现实针对性和重大战略意义。企业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和谐企业建设,从而正确引导员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企业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全面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是企业迫切需要研究解决好的重要课题。

对于煤炭企业来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和谐企业建设,就是要紧密结合煤炭企业自身实际,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体员工,用科学理论引领企业发展方向,指导企业改革实践;着力引导全体员工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增强全体员工对共同理想的信念和企业发展的信心;坚持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企业精神鼓舞斗志,激发全体员工的爱国爱企和改革创新的热情;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道德引领,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员工素质,形成“扬荣弃耻、共建和谐”的矿山新风尚;进一步引深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文化软实力;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改革成果员工共享。

同煤集团前身是共和国的长子——大同矿务局,1949年成立后,在全国煤炭工业战线上拼搏奋进、勇挑重担、无私奉献、为国争光。江泽民同志曾在视察同煤集团时亲笔题写了企业精神“勇于奉献,争创一流”,对这一核心价值观作了充分的肯定。“勇于奉献,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既是同煤集团广大员工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精神支柱,也是广大矿工共同的价值观和群体意识,来源

1于煤矿文化的长期积淀,形成于员工的工作实践,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历史渊源,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煤炭行业的优良传统相结合的结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同煤的具体体现。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员工素质是构建和谐企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思想基础

同煤集团始终坚持把理论学习摆在重要而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建立健全加强理论学习的各项制度,并经常聘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和教授进行大型专题讲座,进一步提高理论学习的层次。特别是紧紧围绕煤炭行业发展的重大课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和专题研讨活动,力求解决企业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较为系统而全面深入的学习,使理论学习的成果进一步转化为谋划企业工作的思路、促进企业工作的措施、领导企业工作的本领;进一步转化为推动企业科学发展、促进和谐企业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能力。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员工素质,必须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靠广泛的宣传教育,更需要付诸实践。同煤集团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各级党组织的重要工作,作为做强同煤的道德支撑,作为促进和谐同煤建设的思想保障,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探索科学合理、长期有效的运行机制,确立了以“扬荣弃耻、共建和谐”为主旋律,分系统、分阶段地深入开展“知荣辱、爱矿山、做主人”、“知荣辱、强同煤、献青春”、“知荣辱、讲理想、比贡献”等为主要内容的八大主题系列活动,贯穿全年,覆盖基层,形成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长效活动机制。通过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不仅提高了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极大地焕发了员工热爱同煤、建设同煤的工作热情,使矿山风气呈现出许多可喜的变化,讲奉献、学技术、守信用、爱企业在百里煤海蔚然成风。中央、省各大新闻媒体都

2在重要版面和黄金时段报道了同煤集团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做法和经验,中央文明办进行了专题调研,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鼓舞了士气,振奋了精神,激发和凝聚了员工群众的干劲,加快了构建和谐企业的步伐,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深入开展。

同煤集团在建设和谐企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不断引深和拓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思路和内容,如:大力推进“百里煤海文明和谐带”创建活动。围绕建设绿色同煤、科技同煤、诚信同煤、小康同煤、和谐同煤和促进地方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先进、环境优美、生态良好、风尚文明的总体目标,通过“创建百里煤海文明和谐带”,使百里煤海沿线成为经济发达的走廊、弘扬先进文化的走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走廊、建设绿色生态环境的走廊、展示文明创建精品的走廊。

引深企业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软实力是构建和谐企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

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企业的主体价值和精神风貌,是企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软实力”中最关键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才能树立和谐的理念、培育和谐的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营造和谐的发展氛围。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通过企业文化建设的理念灌输、渗透和行为养成,进一步调动与激发员工构建和谐企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煤集团针对企业重组后,参组企业不同的发展历史、文化背景、管理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思想观念、行为养成等多方面的明显差异,用企业文化整合资源,提炼并形成了“安全第一,超前预防,贯穿全程,关键落实”、“人人都是通风员”、“人人

3精打细算,个个当家理财”等18项25条组成的企业理念体系,用共同的价值观统一员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形成共同的愿景和追求,使企业的兴衰荣辱和每一个员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把4E6S基本行为养成训练与岗位管理结合起来,在企业所有的岗位中确定不同岗位、工种的6S行为养成的具体要素,分解成可操作、可考核、能量化的岗位标准和具体要求,有效地提高了员工队伍的素质;广泛推广RHM精细化人性化管理,激发每个人为企业奉献才智的创造性和热情,让每个人、每个岗位都能成为实现价值、创造效益的源泉,使广大员工的个人目标和企业的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为有机的整体,并自觉为之奋斗;同时,以安全文化建设为切入口,建立安全4E管理体系和预警预防机制,推行安全行为养成和编码管理,坚持群防群治,为安全生产和企业和谐奠定了良好基础。

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又好又快发展是构建和谐企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保证

坚持科学发展,就是坚持把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在好的基础上保持持续较快增长,这是构建和谐企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保证,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是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基础,是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础上,解决好影响企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企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同煤集团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企业改革发展的实际,提出坚持“做强同煤,造福员工”的总体工作思路和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综合能源集团的战略目标,坚持在煤炭主业上做强,走现代化、规模化道路;在产业结构上做强,走综合高效、多元化道路;在发展模式上做强,走循环经济道路等“八条强企之

4路”。同时,大力建设惠及70万员工家属的和谐企业,出台了《构建和谐企业的实施意见》,确立了到2010年,煤炭产销量达到1.5亿吨,总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以上,电力装机容量达300万千瓦,非煤产业产值超过150亿元;在岗员工人均年收入平均递增10%左右,员工生活质量逐年提高,形成全体员工人尽其才、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等一系列构建和谐企业的奋斗目标,为企业的科学发展和和谐企业的构建绘就了蓝图。

坚持走资源回采率高、安全有保障、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是煤炭企业建设充满活力、文明和谐、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同煤集团坚持科学发展,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精心打造五大产业,基本形成了煤炭、电力、煤化工、煤机、冶金五大产业并举的发展格局,企业主辅分离,母子公司体制也在逐步推进。建设中的塔山循环经济园区,以塔山矿井为龙头,各个生产单位首尾相联,环环相扣,上一个生产单位的废料正好是下一个生产单位的原料,逐层减量利用,直至将煤炭资源“吃干榨尽”。“一矿八厂一条路”共同组成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煤炭资源利用的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从而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实现改革成果共享是构建和谐企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根本目的对于企业来讲,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实现改革成果共享,就是构建和谐企业,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员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企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煤集团在改革发展中,明确提出在“促进成才、增加收入、保障健康、老有所养、改善住房、环境创建、维护权益、共建和谐”这八个方面来造福员工。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员工群众办企业的方针,坚持职工代表民主巡视制度,认真落实职代会提案;坚持井下员工外出疗养制度。特别是去年,正式启动了大同煤矿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和棚户区改造两大工程,用3年时间,5新建1500栋住宅楼,让9万多户30多万员工家属迁入新居,使同煤员工群众居住条件得到彻底改善,这是大同煤矿发展史上最大的惠民工程、安居工程。广大共产党员用实际行动体现先进性,35个基层党员服务站活跃在百里矿山,为员工群众解难事、办好事。共青团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以服务矿区青年为己任,再次被评为“中国青年创业行动优秀组织单位”。集团公司开辟了十条扶贫渠道(政策扶贫、效益扶贫、助学扶贫、救助扶贫、消费扶贫、互助扶贫、信息扶贫、结对子扶贫、基金扶贫、捐助扶贫),进行扶贫帮困,开展了职工重特大病救助,采取了热电联供、集中供热,有效改善了矿区的环境面貌。企业先后荣获“全国送温暖工程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总之,同煤集团在加快构建和谐企业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中,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做法,正确引导员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企业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全面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进一步加快了构建和谐企业的步伐,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转化为指导企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实现“做强同煤,造福员工”的企业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凝聚力量、激发活力,进一步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证。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观念趋于成型,但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鉴别力明显欠缺。赢得青年就赢得未来,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迫切需要。每一个社会制度或同一社会制度下的不同发展时期,都有相应的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一种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那么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就难以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力量,就会丧失凝聚力和战斗力,其发展就不可能健康、快速和持续。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大学生,才能使其明辨是非、正确区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使其排除干扰、驱除杂念,坚定信仰,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社会转型给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塑造带来客观要求。目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存在的一些负面影响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冲击。一些大学生政治信仰模糊,功利意识严重;一些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等价交换轻爱心付出;一些大学生知行脱节,对社会主义道德的一些基本内容了解,但实际行动又是另外一种表现;更有不少学生把注意力转向自我,忽视社会发展需要,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转型期也是价值观的反思、裂变、更新和塑造时期,这更使得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产生诸多迷茫、困惑和疑问,迫切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强有力的引导。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现实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该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既要有稳定的、连续性的内容,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自身思想实际的发展。青年学生作为充满理想、活力和激情的优秀群体,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反应快速,对党中央所提出的必须共同遵守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容易接受。实践证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广大学生,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抓手。因此,高校应该抢占先机,集中力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的“先行军”。

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一)基本概念

1、价值与价值观

价值一般是指事物的用途、属性和作用;反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需要与满足的关系;具体的价值是指客体以自身的属性满足主体需要以及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一种效益关系。如,人生价值,金钱的价值,商品的价值。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有的比较稳定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比如,绝大多数人认为奉献的人生是有价值的,而一味索取是无价值的人生。劳动奉献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尺度。

2、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比如,民主平等、公平正义等。

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观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这一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观具体地将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应突出自由、民主、平等、公正、和平等人类文明的基本价值。人类文明的基本价值是指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类普遍认同的、有利于人类自身发展的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不受民族、种族、国家差别的左右。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必然以人类文明的基本价值为基础。自由、民主、平等、和平是现代社会的价值理想。“公平正义”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实现社会公正,更是社会主义的最终价值取向。

第二,应突出人权、道德、法治、和谐等重要理念。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时代发展的主题,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在全社会范围形成现代公民意识。现代公民意识应包含社会主义的人权、道德、法治、和谐等重要理念。

第三,应突出社会主义富强观、民主观、文明观、公民观、国家观等核心价值观。这是结合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以及国内、国际关系等方面构筑的符合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和社会等方方面面,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坚持一个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确立一个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弘扬两种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这里,开放被创新所代替,创新已成为更具代表意义的时代精神)

树立新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听起来好像很深奥、很玄妙。其实,它的内容很明确、很具体,就体现在社会成员的具体行为中,体现在现实生活里,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它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

作为一个产生于150多年前的理论,今天为什么还要坚持呢?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它是科学真理,它把严格的科学性和高度的革命性有机结合起来,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综观当今世界,各种理论思潮、流派纷呈林立,但不容否认,马克思主义仍然处于人类社会思想史的高峰,仍然是指引人类前进的一盏明灯。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始终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吸收、借鉴和融合各种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在实践中不断前进、不断发展。8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勃勃生机。正是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变成为一个初步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这一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回顾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追求和梦想。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改革开放29年来,社会主义制度又在除弊创新中自我完善和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更加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共同理想的信念。

理想是灯塔,是风帆,引领着社会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动员、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它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愿望和普遍追求,既实在具体又鼓舞人心,它把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凝聚力。不论哪个社会阶层、哪个利益群体的人们,都能认同和接受这个共同理想,并愿意为之共同奋斗。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年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交融,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千百年来,无论面对多少困难挫折,面临多少艰难险阻,中华民族都始终高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火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奋发进取,靠的就是这样的精神;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赢得民族独立和解放,靠的就是这样的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由贫穷走向富强,靠的也是这样的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是要靠这样的精神。只有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传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饱经风霜而弥坚的精神实质,不断拓展我们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内涵,不断增强我们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各族人民始终凝聚在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旗帜下。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只有分清荣辱,明辨善恶,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多人口、56

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事业发展、社会和谐的目标和追求,既需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需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需要倡导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也需要确立起人人皆知、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精辟、内涵深刻,贯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覆盖各个利益群体,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它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有机融合在一起,鲜明地指出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以何为荣、以何为耻,为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规范。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使社会成员都能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有所依托、有所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构严谨,定位明确,层次清晰,是完整的、系统的,它坚持了社会主义又有中国特色,总结了成功经验又有新的提升概括,反映了现实的迫切需要又是能够通过努力实现的,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和形成全社会的共识。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统筹兼顾的意义。统筹兼顾,就是要把发展看作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社会各个因素、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普遍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经济发展规律表明,经济发展尤其要处理好发展的均衡与非均衡的关系问题,既保持速度,又保持稳定,既抓住主要矛盾、实现重点突破,又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如果离开了协调有序、兼顾各方,就是畸形的、片面的发展,甚至会出现停顿和倒退。

2.切实做到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要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坚持统筹兼顾,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和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这既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克服资源市场制约、应对国际竞争的现实选择。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如果脱离科学发展的轨道,就无法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就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产品消费需求,就会在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努力开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要从威海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指导思想上坚持:

一要立足资源,打造特色。我们经常讲威海是一个农业大市,但只讲威海是一个水产比重大的市。因为我们的农业,与我们的资源相比,与我们的自然条件相比,在全省还没有进入到大市的地位,水产品是威海的优势,种植业在全省是小市。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打出特色品牌、做强农业经济,始终是我们全市农业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首要任务。

第二要始终坚持“三个着眼于”。一是要着眼于增加农民收入。二是要着眼于提高威海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着眼于做大做强威海的优势产业。2009年威海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农业持续发展、农民稳定增收、农村社会和谐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拓宽思路,创新机制,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政策,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具体操作上着重在五个方面有新的突破:

(一)在农业项目建设上要有新突破。把现代农业建设细化为具体项目,持续不断地抓好抓实,一项一项地突破,实现以项目带投入,以投入促开发,以开发提档次。一是实施好土地治理项目。以农业综合开发为重点,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造中低产田5万亩,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条件。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年内新增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20万亩,切实提高肥料利用率和耕地单位面积产出率;组织实施沃土工程,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不断提高土壤肥力。二是实施优质粮食生产工程。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提高补贴标准,实现小麦、玉米全覆盖。建设荣成花生、小麦良种繁育基地项目,进一步提高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投资 1300万元,建设标准粮田6.5万亩;认真组织实施粮食、花生二个高产创建示范项目,探索适宜的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体系。落实国家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80万吨以上。三是实施好沼气建设项目。抓住国家关注民生、拉动内需的机遇,加强上下沟通联系,密切关注政策取向,全面组织、全员调动,积极争取上级更大的政策、资金扶持,充分调动农民的建设积极性;加快农村专业服务体系建设,示范推广秸秆生产沼气技术,解决沼气发展的“瓶颈”问题。新增户用沼气池10000户,新建小型沼气工程30处、大中型沼气工程2处。根据发展需要,重点在秸秆技术示范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综合利用技术上实现新的突破,新建秸秆沼气技术示范户2000户,沼气服务网点100个,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示范点2处。

(二)在农业产业化推进上要有新的突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植强势龙头企业,密切利益联接,农户按照龙头企业要求进行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把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规模,创出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和成本效益。一是加大重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强化农民增收的带动力量。围绕培植主导产业、主导产品,积极培育强势龙头,促进加工农业的发展。用足用好国家有关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项扶持政策,制定完善市级扶持办法,设立市级专项基金,鼓励扶持龙头企业建设基地、引进人才、研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创立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品牌产品。在加强运行监测和动态管理,确保年审过关的基础上,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在国家、省重点龙头企业评定中,新增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以上。二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程度。制定和完善扶持政策,鼓励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联系基地面积大、带动农户数量多、促进农民增收作用明显的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指导健全制度,规范运作,增强凝聚力、号召力和带动力,推进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力争每个主导产业、重点产区都能建立起规模大、运作规范的典型,带动全市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个,总数达到300个。三密切利益联接机制,带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制定奖励政策,扶持引导龙头企业围绕全市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设规划,在当地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扩大优势品种的种植面积,尽快形成规模优势,带动种植业结构调整。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及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推广“企业+中介组织+农户”和“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的新型经营模式,逐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引导更多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

(三)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上要有新突破。以“投入无违禁、管理无盲区、产品无公害”为目标,以健全农业综合执法体系为基础,进一步整合各种监督检测力量,加强上下联合,实行整体联动,全程监管,逐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一是堵疏结合,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把好源头关。“堵”就是以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农药和复合肥为重点,加大农业综合执法监督力度,确保违禁高毒农药不在我市出现和使用,彻底净化农业投入品市场;“疏”就是充分利用多种宣传渠道和方式,结合科技下乡活动,加强宣传培训,使质量安全意识进一步深入人心,使抵制违禁农药、化肥成为群众的自觉行为,使科学选用化学投入品成为农民的基本生产技能。二是健全制度,规范操作规程,把好生产关。以通过认证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为突破口,以生产基地的规范化管理为重点,全面推行生产档案制度,加强监督和指导,帮助农产品出口基地、“三品”认证基地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生产、经营记录,把农业生产档案、包装标识制度有机衔接起来,实现从农田到市场全程可追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体系。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努力提高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和农民群众的标准化知识和操作技能,加快推进标准化技术在全市的“无缝覆盖”。三是强化监管,加大检测频率,把好流通关。着眼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长效监管机制的建立,整合各种资源,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在进一步加强市级检测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扶持建设2个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进一步完善全市检测体系。以群众广泛关注的“菜篮子”产品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监测,增加检测品种和数量,提高检测频率和密度,杜绝超标和不安全农产品进入市场。全年抽检蔬菜、水果等样品300个,力争400个。四是加强技术推广,落实奖励政策,加快质量认证进程。推广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AP),普及应用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新建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带动整体农产品质量的提高。进一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农产品的认证申报工作,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提升我市农产品总体质量和档次,推动更多涉农企业创名牌、树名牌。新增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30个,绿色食品40个,有机食品4个,地理标志登记产品2个。

(四)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上要有新突破。坚持科技先行,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产出率。一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创新和转化应用。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科技行动计划,加速农产品品种的更新换代,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推进农业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挥好其载体功能,示范新品种,转化新成果,推广新技术,使之真正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平台。在粮食作物上,进一步加强小麦、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引进和推广,增加优质专用品种的种植面积;在经济作物上,重点加强果业技术创新,大力推广优质套袋技术,充分挖掘质量增效的空间。二是提高农民应用科技能力。积极实施“阳光工程 ”。根据城镇劳动力市场需求,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培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4500人,其中对外劳务输出培训500人,为农民增收拓宽渠道。大力培训新型农民,建设新型农民科技示范村50个,培训农民辅导员300个,带动科技示范农户6000户。三是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手段。继续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30期。不断探索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整合农业网络资源,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争取在本地电视台开通 “农业科技频道”,制作一批适合我市实际的农业科技课件,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与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综合平台”,实施“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工程,健全“12316”三农服务热线,推动农业科技、市场等信息进村入户。

(五)在加快经营制度监督管理上要有新突破。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土地承包的各项政策。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的政策。尚未开展延包的,采取积极措施,尽快组织好延包,对延包工作落实不力的个别单位实行重点管理。全市完成延包工作的村达到95%以上。全面纠正多留机动地的做法,对多留的机动地,按公平合理的原则均分到户。二是切实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流转原则,切实将土地流转的自主权交给农民。因势利导,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流转,在20个农业大镇建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平台,切实为农户提供法律、政策、信息和协调服务。三是加强农民负担监管。认真落实涉及农民负担收费文件审核制、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农村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农民负担监督卡制、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等农民负担监管的各项制度,进一步规范“一事一议” 筹资筹劳程序,治理好农民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杜绝农村“三乱”现象,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四是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加大村级财务公开监督检查力度,推动财务公开活动规范运作;全面推行村级财务会计委托代理制,建立市(区)与镇(办事处)联网的计算机监管网络,提高农村财务管理水平。

当前,我们要始终保持和发扬农业系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定不移地用正确的政绩观来统领农业工作,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做好农

业和农村工作。在目前中央到地方关心重视农业农民的有利形势面前,农机部门要把握机遇,牢固树立以农为本、为农服务、帮农解困、助农增收、保农平安的观念,带着对“三农”的深厚感情开展工作,从农民的角度审视我们的工作,寻求工作的薄弱环节,不断提高为农服务的质量,达到农民满意的效果。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调查研究之风。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我们要从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农民需求、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实际出发,顺应发展趋势,加强调查研究。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农业和农村建设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农业和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领导农业和农村建设的实际能力,真正做到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毫不迟疑地去改,确保实现科学发展。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拓宽工作领域、丰富工作内涵,不断提出新要求、探索新机制、拿出新办法、开拓新领域、达到新高度、追求新境界,以良好的作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为威海农业之跨越而学习,为威海农民之小康而努力。

第五篇: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凝聚力量、激发活力,进一步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证。“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历史演进到今天的二十一世纪,伟大祖国复兴的火炬即将交到我们——新一代大学生的手上。伟大祖国需要的不但在政治上,而且还要在经济、科学文化上真正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将真正地站在世界强国之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当今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同样它也包含在近百年来无数先烈为之奋斗的美好理想之中,作为新朝代的大学生,我们责无旁贷。而要实现这一伟大的目标,我们就必须用无产阶级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核心的价值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社会转型给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塑造带来客观要求。目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存在的一些负面影响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冲击。一些大学生政治信仰模糊,功利意识严重;一些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等价交换轻爱心付出;一些大学生知行脱节,对社会主义道德的一些基本内容了解,但实际行动又是另外一种表现;更有不少学生把注意力转向自我,忽视社会发展需要,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转型期也是价值观的反思、裂变、更新和塑造时期,这更使得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产生诸多迷茫、困惑和疑问,迫切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强有力的引导。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现实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该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既要有稳定的、连续性的内容,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自身思想实际的发展。青年学生作为充满理想、活力和激情的优秀群体,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反应快速,对党中央所提出的必须共同遵守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容易接受。实践证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广大学生,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抓手。因此,高校应该抢占先机,集中力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的“先行军”。

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比如,民主平等、公平正义等。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对社会

主义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观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这一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观具体地将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应突出自由、民主、平等、公正、和平等人类文明的基本价值。人类文明的基本价值是指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类普遍认同的、有利于人类自身发展的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不受民族、种族、国家差别的左右。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必然以人类文明的基本价值为基础。自由、民主、平等、和平是现代社会的价值理想。“公平正义”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实现社会公正,更是社会主义的最终价值取向。

第二,应突出人权、道德、法治、和谐等重要理念。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时代发展的主题,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在全社会范围形成现代公民意识。现代公民意识应包含社会主义的人权、道德、法治、和谐等重要理念。第三,应突出社会主义富强观、民主观、文明观、公民观、国家观等核心价值观。这是结合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以及国内、国际关系等方面构筑的符合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坚持一个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确立一个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两种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只有分清荣辱,明辨善恶,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事业发展、社会和谐的目标和追求,既需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需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需要倡导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也需要确立起人人皆知、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精辟、内涵深刻,贯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覆盖各个利益群体,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它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有机融合在一起,鲜明地指出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以何为荣、以何为耻,为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规范。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使社会成员都能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有所依托、有所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构严谨,定位明确,层次清晰,是完整的、系统的,它坚持了社会主义又有中国特色,总结了成功经验又有新的提升概括,反映了现实的迫切需要又是能够通过努力实现的,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和形成全社会的共识。

作为当代大学生而言要做到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做起,以实际行动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来说,就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涵精神实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觉的行动,作为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树立科学的精神,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储备好将来报效祖国的本领。其次要树立服务的理念,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习惯,使其成为一种人生的态度,通过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工作等平台,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再次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英雄集体的行为诠释着青年对社会的责任,我们肩上负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义务。而对于目前的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也就是努力学习。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的黄金时期,学习勿庸置疑就是这个阶段的中心任务,这也是客观规律,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完成好学习这个中心任务是最基本的要求,这是为将来更好的建设祖国,实践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而储蓄能量的过程。

下载加强大学生预备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现实意义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大学生预备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现实意义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XX好,我是人文学院的韩骏,有幸呢今天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此次的宣讲,而我宣讲的主要内容就是当代大学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范文合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少年读本》读后感 我国前领导人江泽民总书记曾说过:“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所以,社会主义......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10级安徽大学政治学系马基原理专业学生 王翠学号:U201002002 内容摘要:老师让我们写这个话题,感觉这个话题很大,看了一些资料,觉得专门写社会主义核......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共同思想基础;共同进步;客观要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必然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共中央十六届六次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共十七大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和核心;中共十七大四中全会对树立和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