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复兴之路》观后感:自古前进路上多荆棘
为了迎接党的17的胜利召开,cctv最近在播出纪录片《复兴之路》,片中详细解读了1840年以后至今中国人民的战斗与建设历史。
在第3、4集详细说到了66年到76年的文+革十年这段历史,我兴奋的看到,在这一次对这一段历史的表述中,采取了直面的态度,在片中解说词里谈到:文+革是错误的,是浩劫!由此可见,这与我们小时的历史书中简单的一段话含糊表述形成鲜明对比,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党在进步,以及用更为宽大与胸怀在理解过去的事情、与迎接未来的事情。
我出生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年代,我们现在年龄在30以下的这一辈对于文-化大革命是陌生的,甚至好奇的。XX年有幸来北京发展,我就刻意的研究起这一段历史,我看了国家图书馆公开的一些这方面的资料。XX年住院时候结识了一个70岁的老病友,从他那也知道了一些他们理解的这10年。
我崇拜毛主席的,我家里现在还供着中国计算机报l主编从韶山“请”来的主席铜像。对于这10年浩劫,我是这样理解的:首先主席是个人,不是个神,其次主席是个诗人,再次主席才是个主席。在革命战争年代,主席是伟大的,他一手缔造的新中国。但是在49年以后,和平时代来了,主席的治国不断的被证明偏离轨道。我理解的就像拔河,这边过了红线拉过去了,其他同志给拉回来。
但是主席毕竟是个诗人,以及权利的拥有者,诗人最好的表达方式是诗,因此,66—76的这10年就被灌上了“文化”的头衔,我理解的是,这10年主席以文化的名义与自己斗争了10年,但是在后期他自己也证明与自己斗争的失败。这个斗争中,主席是肯定自己也是否定自己。
在《复兴之路》中,我还激动的看到,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而且艰难的道路,人类历史上在上世纪之初还没有哪个国家曾经遭受过像中国这样的屈辱,再看看现在社会的繁荣,中国人应该学会自豪和自信,但是不是自大。
片中解说词说到,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
可以看出一个大国从伤痕一路走来的不容易,这就像我们一个家庭一样。我小时候父亲去世,家里老屋连楼板都没,还拉了一笔看似不小的债务。后来大姐工作以后努力挣钱还债,再后来家里老屋铺上楼板,家里用上煤气灶,买来西湖牌黑白电视。到以后2姐在北京读完大学,做了白领,以及到我大学毕业以后,家里造了新房子,在北京买房子。
在中国,在我那个村子里,很多乡亲都是这样从贫穷走到小康,从物资的丰富走到精神文明的满足。一个家的复兴之路不就能勾勒出我们伟大国家的强大之路吗?
(以上如有错误,请欢迎您指正,谢谢)
第二篇:《复兴之路》观后感:自古前进路上多荆棘
《复兴之路》观后感:自古前进路上多
荆棘
《复兴之路》观后感:自古前进路上多荆棘
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复兴之路》观后感:自古前进路上多荆棘
为了迎接党的17的胜利召开,cctv最近在播出纪录片《复兴之路》,片中详细解读了1840年以后至今中国人民的战斗与建设历史。
在第3、4集详细说到了66年到76年的文+革十年这段历史,我兴奋的看到,在这一次对这一段历史的表述中,采取了直面的态度,在片中解说词里谈到:文+革是错误的,是浩劫!由此可见,这与我们小时的历史书中简单的一段话含糊表述形成鲜明对比,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党在进步,以及用更为宽大与胸怀在理解过去的事情、与迎接未来的事情。
我出生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年代,我们现在年龄在30以下的这一辈对于文-化大革命是陌生的,甚至好奇的。XX年有幸来北京发展,我就刻意的研究起这一段历史,我看了国家图书馆公开的一些这方面的资料。XX年住院时候结识了一个70岁的老病友,从他那也知道了一些他们理解的这XX年。
我崇拜毛主席的,我家里现在还供着中国计算机报l主编从韶山“请”来的主席铜像。对于这XX年浩劫,我是这样理解的:首先主席是个人,不是个神,其次主席是个诗人,再次主席才是个主席。在革命战争年代,主席是伟大的,他一手缔造的新中国。但是在49年以后,和平时代来了,主席的治国不断的被证明偏离轨道。我理解的就像拔河,这边过了红线拉过去了,其他同志给拉回来。
但是主席毕竟是个诗人,以及权利的拥有者,诗人最好的表达方式是诗,因此,66—76的这XX年就被灌上了“文化”的头衔,我理解的是,这XX年主席以文化的名义与自己斗争了XX年,但是在后期他自己也证明与自己斗争的失败。这个斗争中,主席是肯定自己也是否定自己。
在《复兴之路》中,我还激动的看到,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而且艰难的道路,人类历史上在上世纪之初还没有哪个国家曾经遭受过像中国这样的屈辱,再看看现在社会的繁荣,中国人应该学会自豪和自信,但是不是自大。
片中解说词说到,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
可以看出一个大国从伤痕一路走来的不容易,这就像我们一个家庭一样。我小时候父亲去世,家里老屋连楼板都没,还拉了一笔看似不小的债务。后来大姐工作以后努力挣钱还债,再后来家里老屋铺上楼板,家里用上煤气灶,买来西湖牌黑白电视。到以后2姐在北京读完大学,做了白领,以及到我大学毕业以后,家里造了新房子,在北京买房子。
在中国,在我那个村子里,很多乡亲都是这样从贫穷走到小康,从物资的丰富走到精神文明的满足。一个家的复兴之路不就能勾勒出我们伟大国家的强大之路吗?
第三篇:《复兴之路》观后感
《复兴之路》观后感
徐州工程学院
广一
郜斌
何为复兴?简单的来说就是从弱小到强大的一个过程。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观看的名为《复兴之路》记录片。我深刻的认识了我们中国是怎样通过一步一步的努力由一个弱小落后的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成如今这样一个屹立在全球的大国。
对于成长在新世纪的我们,尽管从小就沐浴在和平稳定安康的年代,尽管每天耳濡目染在老师的教导中,但是却对中国的近代史只停留在最浅显的认识。虽然我们知道晚晴的腐败无能,虽然我们知道圆明园被烧毁的耻辱,虽然我们知道日本侵华的罪恶。但是我们却不能深刻的体会到当时中华儿女的那种心情,那种对政府死心,通过满腔热情驱赶侵略分子,以双手从无到有建设了这样一个繁荣昌盛的新中国。
你,是否想过,这一切来得是多么的艰辛不易呢?在没看《复习之路》之前我从来没想过。即使在看书本上的英雄事迹,我也是一笑了之,根本就不懂的理解他们当时的内心是如何想的。但是现在我通过这部纪录片我懂得了很多很多。中华民族真的是一个历经风雨沧桑的民族呀。多难兴邦,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每一届的领导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过去的我就不多说。近几年,干旱,洪涝,地震,污染,疾病。在中国面对许多特大,关系民族兴旺的灾难面前,是什么让中国挺过来了。由此可见,这样一个历经五千年的民族是怎样延续的
中国近代是中国最屈辱的一段历史。但是这样的历史不能单方面的评价是侵略者的野心。最根本的是中国自己的原因。中华五千年是何等的壮观,它的历史深刻的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这时刻让人们沉浸在春秋的繁荣,秦汉的强盛,唐宋的诗词,明清的地大物博。最终一个被叫了几千年的礼仪之邦,在侵略者的炮声下土崩瓦解。
晚晴当时是一个怎样的画面呀,她与当时的西方是存在着怎样的差距呀,这种差距又是体现在什么地方。西方国家是落后的,但是当中国人还沉浸在五千年的光环中时,他们却在悄悄的发展壮大。西方土地贫瘠,资源短缺,他们为了更好的发展于是对外侵略。当时的中国人心里却是想的地大物博,物产丰盈的美梦。最终这种美梦在西方殖民者的坚船利炮下破碎,从此中国的灾难降临了。在西方列强的武力逼迫下,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国辱权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北京条约》使在当时本来就贫穷落后的中华民族变得更加贫穷落后,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最后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状态。从此越来越多的华夏子女在沉睡了五千多年的梦里醒来。一批批中华儿女抛头颅撒热血,通过不懈的努力奋斗,最终开创了崭新的世界。
《复兴之路》包括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6集,影像资料丰富,解说词准确感人,生动再现了160多年来中国人民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前赴后继地奋斗追求的历程,清晰地勾画出中华民族从倍遭屈辱、奋起抗争到走向复兴的历史脉络,主题鲜明,气势恢宏,既令人振奋,亦发人深省。以“复兴之路”为题,可谓提纲挈领,抓住了关键。让我在观看的过程中更深刻的了解了中国的这段历史。
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五千年的沧海桑田,五千年的兴衰荣辱,五千年的复兴之路。回顾历史不是为了给千篇一律的学习增添乐趣,亦非为久坏失修到麻木的灵魂丰富情感,铭记历史是为了明白昨天是什么,现在该做什么,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子。我想,这是我们反复温习历史的最终目的。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共产党为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一个崭新的新中国,联系中国实际,最终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初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之后,正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现在中国在复兴,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GDP跃居世界第三,世界各国也越来越感觉到同中国交往的重要性,世界上不少国家也掀起一波又一波的中国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中国正以她独特的方式吸引着外国的眼球。现在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复兴将在我们这一代中一步一步靠近,面对历史使命,我们应该勇敢的担负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用科学文化来武装自己,为国家的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道路是漫长的,前途是光明的,总有一天中国会再次登上世界领先的地位!
新世纪的国际是科技和经济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竞争。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得到发展,就要努力学习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团结一心,励精图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复兴之路》通过回顾中华民族的昨天,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宣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给人以深刻教育和启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回首过去,我们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审视现在,我们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展望未来,我们必须牢记,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使中华民族无限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30多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引下,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不断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这一切,都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预示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灿烂文明。但伴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发生,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逐渐落伍了。“落后就要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下割地赔款,备受屈辱。中华民族面临的危机激起了国人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中华民族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然而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也表明:民族的独立、主权的完整是任何国家实现现代化、任何民族实现复兴都必需的历史条件,没有这个历史条件,再美妙的蓝图都是海市蜃楼。依傍在腐朽封建王朝下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品尝的只能是失败的苦果,依托软弱的资产阶级所进行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统治中国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中华民族复兴还只是遥远之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近代仁人志士的艰辛探索充分表明,要实现民族复兴,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前进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先进力量。站在民族危机关头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将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与民族价值目标结合起来,确定了通过“革命化”实现“现代化”的民族复兴之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政治价值目标实现的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成为激励社会各阶层人民群众参与、支持革命的强大精神动力。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努力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探索实现民族复兴之路。虽然探索的历程充满曲折,但20多年的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还是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我们坚定地相信,在新一代领导集体一定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往开来,承前启后,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把我们的民族发展好。我们也坚定地相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我们更加坚定地相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第四篇:《复兴之路》观后感
《复兴之路》观后感
《复兴之路》是一部以独特的现代视角、整体视角、全球视角,以高度的历史概括和崭新的艺术创造,全面地、有条理地、生动地表现了中华民族从1840年到2009年一百六十九年近现代史的历史纪录片。片子按照历史线索,选取各个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围绕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六大主题,生动准确地讲述了中国从备受压迫到奋起反抗、再到取得胜利、最后到一步步实现富强的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以及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伟大成就,令人振奋,引人深思。
《复兴之路》用国际化的视野、全景式镜头触摸历史,使我感受到了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思考和实践,回顾了中华民族100多年来在危难中崛起的强国之梦和在拼搏中奋进的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翔实的史料、恢弘的气势、深沉的语言、珍贵的历史图片,为世人展示了一幅民族复兴之画卷。她是一部永恒的光影史册,记录着中华民族一百六十九年峥嵘岁月中的沧桑与绚烂;是一尊不朽的记忆丰碑,镌刻着中华儿女卓绝奋斗历程中的英姿与豪情;是一块精琢的艺术瑰宝,绽放着复兴凯歌中历史的精魂与时代的魄力!
《复兴之路》利用现代科技营造震撼视听,实现了现代视觉的完美体现,其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画面精美、考究,色彩美丽,音乐很好地契合了画面的内容。例如“渡江战役”画面:在1949年4月20日那个群情激奋的夜晚,在震天的枪炮与号角声中,一艘用文物“渡江先锋船”、运用多媒体手段还原的巨型“渡江先锋船”乘风破浪,打响了加速全国解放至关重要的一仗。《复兴之路》的感染力和冲击力使人们思绪万千,让人感觉突然得到了一次精神和艺术的洗礼,这就是这部电影特有的魅力和气质!
《复兴之路》是一部有深度、有力度的优秀政论片,为我们提供了一次生动、深刻的教育载体,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发了我们关于民族复兴的议论和思考。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勇于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深深打动、感召着我。看完《复兴之路》,我情绪激昂,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更唤起我振兴中华的信心和决心。它让我们再一次了解历史、重温历史,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才找到光明的出路。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景灿烂辉煌。我相信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所选择的伟大道路会越走越宽广,我们国家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自身的前途息息相关,我们要牢记历史要用我们的努力去慰藉近代以来为中国的前途牺牲的仁人志士的在天之灵,牢记党赋予我们的职责,继往开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让我们的青春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让我们的人生的航线找到正确的灯塔!
第五篇:复兴之路观后感
复兴之路,顾名思义,就是从衰落到再次兴盛的过程中所探索走过的道路。而国人,或辛酸或愤苦或彷惶或坚定地在这条充满坎坷的路上已走了一百六十多年。每一步都流着苦涩的泪水;每一脚都能踩出浓艳的鲜血。
这段时期,不仅是中国的近代史、血泪史和屈辱史,更是我们付出了太多代价之后换来的沉痛的教育史;它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使我们认清了身上的担子之重大,付予了我们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
片子包括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6集,影像资料丰富,解说词准确感人,生动再现了160多年来中国人民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前赴后继地奋斗追求的历程,清晰地勾画出中华民族从倍遭屈辱、奋起抗争到走向复兴的历史脉络,主题鲜明,气势恢宏,既令人振奋,亦发人深省。以“复兴之路”为题,可谓提纲挈领,抓住了关键。
即要辨明历史的正确走向,就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引。即如片中所言,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中国出现了千年未有的变局。这时,各种思潮交相激荡,主义之争此起彼伏。尊孔崇儒者欲引导中国“走孔子之路”;自由主义者、全盘西化派既不满专制复古,又排斥马克思主义,寄希望于走欧美资本主义的道路。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封杀马克思主义,企图用封建的法西斯主义主宰“中国之命运”。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开宗明义,首先指出了“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关键问题。可见,这思想的较量,主义的斗争,其实质是不同的历史走向之争,是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之争。
回顾历史不是为了给千篇一律的生活增添一些他味,亦非为久坏失修到麻木的灵魂丰富情感,铭记历史是为了明白昨天是什么,现在该做什么,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子。我想,这是我们反复温习历史最起码要得到与明白的。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以共产党为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积百年之力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初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之后,正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这就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党的十七大召开之际,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自觉地“用历史感悟未来”,在中国未来应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问题上,进行了有说服力的论说,这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念、凝聚共识,很有益处。
现在中国正走在复兴的路上,正是回归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GDP跃居世界第三,世界500强中,中国也占了30个席位(大陆23家,台湾、香港7家)有人预测2020年中国GDP将超过日本,2050年经济总量超过美国,这不是狂吹,这是对中国成绩的肯定。“嫦娥”的升天,也使中国稳居世界航天第三位,卫星发射次数占世界总数的17%,世界各国也越来越感觉到同中国交往的重要性,世界上不少国家也掀起一波又一波的中国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中国文化、汉语感兴趣。
现在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复兴将在我们这一代中一不一步靠近,面对历史使命,我们应该勇敢的担负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用科学文化来武装自己,为国家的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道路是漫长的,前途是光明的,总有一天中国会再次登上世界领先的地位!
新世纪的国际科技和经济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竞争。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得到发展,就要努力学习和发扬功臣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团结一心,励精图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我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美好!我相信,我们会让祖国更富强!●●《复兴之路》观后感
历经风雨沧桑,历经时事变故;有过盛唐的自豪,也有过清末的伤感;体会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也体会到圆明园被烧的耻辱……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饱经风雨沧桑的中华大地,终于在今天迎来了春暖花开的日子……
晨曦中,当国旗伴着太阳冉冉升起的一刻;阳光中,当自己伴着人欢乐在教室上课时;黄昏中,当斜阳伴着自己回家同家人一起吃饭时……你,是否想过,这一切来得有多么艰辛不易么
曾几何时,中华大地文学之盛,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唐诗宋词印婉认争相诵读;曾几何时,中华大地被誉为礼仪之邦,崇尚儒家思想的炎黄子孙重礼仪,讲诚信;曾几何时,中华军力之强,元朝铁骑进入欧洲,明朝上船下达西洋……
然而,当国人还兀自沉浸在四大发明的光环之中时;当国人还自以为是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时;当国人还自以为中华地大物博时;当国人还坚信天圆地方时……在欧洲,许多西方国家却在悄然中慢慢发展壮大起来,并且很快的超越了东方文明.当其本国资源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时,踢门便把目光瞄向了资源丰富的东方亚洲国家.于是,英皇派出使者到当时还很强盛的大清朝,请求与其通商.然而,乾隆皇帝却以'天朝物产丰盈'为由一口拒绝了.于是,中国与世界给鱼的第一次机会失之交臂.当中国的大门被打开时,确实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坚船利炮之下,从此中国的灾难降临了……在列强的武力威胁,打击之下,当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国辱权的不平等条约,使本就落后的华夏大地的现状雪上加霜,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
“国破家何在 ”当中华大地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是,一批批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前赴后继的为了解放中华的事业而奋斗:谭嗣同,梁启超,秋瑾,孙中山,毛泽东……一批批的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仅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和奋斗,终于迎来开了今天这平淡而幸福的世界.现在的生活是幸福的,是祖国赋予我们的,在不同人心中,祖国是不一样的:在小孩眼中,她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在大人眼中,她是自己的脊梁;在老人眼中,她是一个大家庭,一个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家庭……而在我看来,这片中华大地宛如一汪碧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华这片地正如一汪碧水,要向她永远碧绿清澈,永葆青春活力,就要不断的有新鲜血液输入,同时还要向外疏通,让世界认可,要让世界离之不得.我们的领导人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改革开放是解放的中华大地插上了一双腾飞的翅膀……
现在的中国,一方面是经济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是道德的迅速滑坡,这样便导致了道德和社会发展严重的分化,在信息的时代,道德要是跟不上经济的发展脚步那肯定是一件特别可怕的事情.“请不要随地吐痰”“请自觉排队”“请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类似于这样的提示在当中国今社会随处可见,不只大家看到之后有什么感受吗再有礼仪之邦之称的中国,遍地可见这样的提示,作为一名中国人,特别是高素质的大学生,大家不觉得着让人很别扭吗特别是,做为一名中国人当你在国外看到用汉语写的'请不要大声喧哗''请爱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的标语时,你心里是怎样的感受呢他们为什么要用汉语不用英文呢我认为这值得大家认真考虑,反思一下——这还是'礼仪之邦'么还是'谦谦君子'的国度吗当前中国便面临这样一个问题:'诚信缺失''道德滑坡'……
我们口口声声喊着要'复兴'要'强盛',难道只是要复兴'经济''军事''政治'吗我们的优良传统,优秀传统文化,古人高尚的品德难道不应该复兴么作为一个中国人,这是值得每个人深思的一件事.只要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不复兴,就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复兴,强盛……
或许,你还兀自沉浸在风靡全球的唐潮之中;或许,你还神游在天朝物产丰盈的梦幻之中;或许,你还为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绩而热血澎湃;或许……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已成为历史被人们尘封在记忆的深处了.我们的复兴之路远还没有结束,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我们还有很多的事要做……做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可想而知,我们肩上的担子是很重的.所以,当你还泡在网吧时,当你和朋友浪漫,散步时,当你逃课时……我们可以想想,这一切是如何来的,来的易么我们这样做对么对得起谁么 ……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多少的沧桑岁月,此才得来今朝幸福生活.为了中华的复兴大业,为了大家心中共同的中华梦,也为了每个人心中的梦,同学们,我们大家共勉之.为了明天,觉醒,努力吧!●●复兴之路观后感
复兴之路观后感感想体会(一)继去年引起强烈社会反响的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后,由原班人马打造的另一部全面、系统梳理中国近现代史的大型政论片《复兴之路》在国庆期间与观众见面,虽然悄然开播,但同样引起观众的普遍关注,唤起了观众更多的关于民族复兴的思考和探讨。
叙事宏大
解读深刻
6集政论片《复兴之路》是从10月5日开始到今天晚上每晚7:55在央视一套播出的,分别围绕“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六大主题线索,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每集50分钟。全片叙事宏大,解读深刻,全景追溯中华民族16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向观众展示全球视野下中国发展道路之抉择、民族复兴之画卷。
振兴之路
伟大成就
《复兴之路》与《大国崛起》的区别在于,《大国崛起》介绍国外发达国家发展的故事,而作为向中共十七大召开的献礼篇章,《复兴之路》把焦点锁定现当代中国,即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全片讲述屈辱、奋争以及复兴的历史。涵盖孙中山推倒帝制、毛泽东建立新中国、邓小平实施改革开放、江泽民深化改革以及胡锦涛继往开来等历史阶段,全面展示了近年来中央提出的“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新思维。
探索方向
和平发展
《复兴之路》对于现代中国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于,在展示了中国近30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政治社会稳定繁荣所取得的非凡成就的同时,通过采访国内外权威专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对中国复兴遇到的各种挑战提供了解决问题和未来发展的相关重要策略。《复兴之路》让观众看到,中国选择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创造了一个西方认为难以理解的成功奇迹,已具备了复兴的初步条件,中国有可能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走向富强和繁荣提供一个可参照的样本。
不懈探索
唤起信心
《复兴之路》选取各个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历史重现,全景式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引发了观众关于民族复兴的议论和思考。有观众表示,这是一部有深度、有力度的优秀政论片,看了之后情绪激昂,更唤起大家振兴中华的信心和决心。
《复兴之路》观后感:自古前进路上多荆棘(二)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复兴之路》观后感:自古前进路上多荆棘
为了迎接党的17的胜利召开,CCTV最近在播出纪录片《复兴之路》,片中详细解读了1840年以后至今中国人民的战斗与建设历史。
我出生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年代,我们现在年龄在30以下的这一辈对于文-化大革命是陌生的,甚至好奇的。2000年有幸来北京发展,我就刻意的研究起这一段历史,我看了国家图书馆公开的一些这方面的资料。02年住院时候结识了一个70岁的老病友,从他那也知道了一些他们理解的这10年。
我崇拜毛主席的,我家里现在还供着中国计算机报L主编从韶山“请”来的主席铜像。对于这10年浩劫,我是这样理解的:首先主席是个人,不是个神,其次主席是个诗人,再次主席才是个主席。在革命战争年代,主席是伟大的,他一手缔造的新中国。但是在49年以后,和平时代来了,主席的治国不断的被证明偏离轨道。我理解的就像拔河,这边过了红线拉过去了,其他同志给拉回来。
但是主席毕竟是个诗人,以及权利的拥有者,诗人最好的表达方式是诗,因此,66—76的这10年就被灌上了“文化”的头衔,我理解的是,这10年主席以文化的名义与自己斗争了10年,但是在后期他自己也证明与自己斗争的失败。这个斗争中,主席是肯定自己也是否定自己。
在《复兴之路》中,我还激动的看到,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而且艰难的道路,人类历史上在上世纪之初还没有哪个国家曾经遭受过像中国这样的屈辱,再看看现在社会的繁荣,中国人应该学会自豪和自信,但是不是自大。
片中解说词说到,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
可以看出一个大国从伤痕一路走来的不容易,这就像我们一个家庭一样。我小时候父亲去世,家里老屋连楼板都没,还拉了一笔看似不小的债务。后来大姐工作以后努力挣钱还债,再后来家里老屋铺上楼板,家里用上煤气灶,买来西湖牌黑白电视。到以后2姐在北京读完大学,做了白领,以及到我大学毕业以后,家里造了新房子,在北京买房子。在中国,在我那个村子里,很多乡亲都是这样从贫穷走到小康,从物资的丰富走到精神文明的满足。一个家的复兴之路不就能勾勒出我们伟大国家的强大之路吗?
“复兴之路”就是人民的幸福之路
最近,一部大型历史政论片引起关注。“有感染力、非常受感动。”“从历史变迁中真实地触摸到了一个民族的幸福”……民众口口相传,媒体热烈评议、网络跟帖如潮,说的就是它:《复兴之路》。
在娱乐节目竭力挤占社会生活空间,海量资讯不断分散人们注意力的时代,一部理论性极强的政论片热播绝非偶然。
它之所以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之所以散发出震撼人心的魅力,就在于它以力求真实的艺术风格,勇敢地走进历史的深处,走进真理的深处,走进当代中国人的心灵深处,说出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的心里话:历经苦难、牺牲和奋战,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实现幸福理想的伟大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世上的路有千万条。但找到一条能够让一个曾经深陷苦难的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路,却是那么的艰难!《复兴之路》把寻路的起点放在1840年,放在鸦片战争那定格了全民族耻辱的海面上。“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的悲鸣,正是当时中国人民在黑暗与迷茫中不知何往、呼号无助的真实写照。中华民族从来不缺少仁人志士,也不乏揭竿而起的一代豪杰,但《复兴之路》以历史事实雄辩地告诉我们,从洋务运动到君主立宪,从戊戌维新到清末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争……都没能真正找到属于中国人民的道路。学习西方搞资本主义,可“老师打学生”,行不通!袁世凯之流复辟帝制,但人民不答应!中华民族的希望之路啊,究竟在何方?!
经过连续几个小时的奋斗,《复兴之路》的电影版和政论片都被我认真看了一遍。感到很受震撼和启发,遂成此篇,大家共享。复兴之路说的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从衰落到再次兴盛的过程中所经历过的种种困境和国人一次次努力寻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奋斗过程。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通向世界的大门,清政府再也无法以天朝大国自居,国人也在这枪炮声中慢慢苏醒,于是乎,一些个仁人志士开始寻求中国前进的道路。其中改革是一条路,革命也是一条路,社会主义是一条路,资本主义也是一条路„„但是想要给中国找到一条能够让一个曾经深陷苦难的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路,却是那么的艰难!
这是一部近代史,也是一部屈辱史和血泪史。每前进一步流出的血泪提醒着我们肩膀上承担着的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是那么的沉重,也是那样的不容推脱。《复兴之路》这部电影把将寻路的起点放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不断加剧,民族的存亡只在一线之间,中国社会的动荡也由此开始,“变”字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主题。从太平天国开始,关于中国发展道路之争就已经开始。揭竿而起的一代豪杰、主张变法的仁人志士,所有的努力,现在看来全部化为泡影,中华之崛起的道路到底落在何方?电影以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从洋务运动到君主立宪,从戊戌维新到清末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争„„都没能真正找到属于中国人民的道路。学习西方搞资本主义,到头来还是没能善始善终。也许历史就这么注定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这一哲学命题的正确性不容怀疑。
人民是历史的主人、命力量的源泉。只有共产党一直自觉地最大限度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也正因为这样,它才有效地唤起人民,并将其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使之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体力量。最终成功领导了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目前中国正昂首阔步地走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作为大学生的我们需要正视历史,好好的总结经验教训。同时,现在已经进入21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我们需要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来武装自己,为国家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很显然,《复兴之路》这部电影除了给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这一路走来的艰辛之外,其更深的意义就是要向我们大家传递一种精神。历史证明,每当中国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时总有一批批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前赴后继的为了解放中华的事业而奋斗。这种爱国精神是一个有生命力的民族,一个需要强大的国家的支撑。无论是怎样的内忧外患,这一精神血脉,这一浩然正气总能支撑中华民族从坎坷中奋起,从困境中突围,最终稳固在世界之巅。
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可想而知,我们必须要好好继承这一精神,在继承的情况下发展,在发展中继承。爱国并不是一句口号,也不需要你做出多么轰动世人的壮举。有时候只是简简单单的需要你做好本分工作,拥有好的公民道德素养,永远保持民族的自尊、自豪与自信,时刻将祖国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放在第一位。也许,这样也就够了。
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为了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走的更号,也为了我们自身的发展,我们大学生需要继续努力学习。相信,明天会更加美好!
《复兴之路》观感
0 热能091 黄柏树
上周,王老师组织大家看了记录片《复兴之路》, 我从中感受到了中国通过 “改革开放”走向现代化的艰辛,也体会到了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所付出的代价,同时也更加认识到了在祖国最艰难时期全国人民的大团结!《复兴之路》全景追溯中华民族167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通过“千年局变”(1840年-1911年)、“峥嵘岁月”(1912年-1949年)、“中国新生”(1949年-1976年)、“伟大转折”(1976年-1992年)、“世纪跨越”(1989年-2002年)和“继往开来”(2002年-2007年)六个部分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人民为复兴中国所走的百年辛酸之路, 生动再现了167年来中国人民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前赴后继地奋斗追求的历程,清晰地勾画出发展道路的选择之争。片中贯穿了中国近代以来每一个深刻的历史阶段,每一个感人的故事,勾画出了中华民族艰难曲折的伟大的“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用诗意的语言和壮阔的场面,传达了各族人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的伟大作用。英雄的人民流血牺牲,创建了物质和精神的家园,各族人民收获了鲜花,伟大的祖国敞开了怀抱,给予我们无穷的力量和坚定的信念。它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豪迈地宣示:生活在今天的中国,我们是幸福的。这部华丽的史诗艺术地再现了苦难和光明,诗意地表现了我们的希望和奋斗,宏伟地再现了历史的机遇和人民的胜利。
1840年千年巨变,清政府在最后几十年的挣扎里签订了两千多份对外不平等条约,我们的心是那样沉痛;在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仁人志士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但理想总不能实现,我们的心是那样凝重;八年抗战,一致对外,赶跑日本帝国主义,我们的心是那样悲愤的;建国大业,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们的心又是那样激动;开创未来,目睹了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这一次,我们的心霎那间明亮!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167年,在复兴的道路上,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艰险的道路,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在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从这条艰难曲折的伟大“复兴之路”的历史长河中,可以得出这样的历史结论:“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并指导全党。正是由于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中国共产党才得以正确地判断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明确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不是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而是在坚持中发展它,于实践中创新它,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随时根据新的情况,提出并解决新的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而,涌现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一个有生命力的民族,一个追求强大的国家。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演进中,有过无数的辉煌,也曾多次经受各种天灾人祸的考验。尤其是近百年,更是内忧外患,灾难深重。但是,无论经受怎样难以想象的磨难,伟大的中华民族总是能够从坎坷中奋起,百折不挠,闯过难关,攀上新的高峰!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发展并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也正是这样一种精神,支撑、引导着我们从历史中走来。这一精神的血脉,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历史上,我们在林则徐、谭嗣同、孙中山的身上看到了它;在李大钊、方志敏、刘胡兰的身上看到了它;在鲁迅、闻一多、朱自清的身上看到了它;在雷锋、焦裕禄、王进喜身上看到了它;在许许多多为了民族的生存发展、国家的兴旺发达而牺牲奉献的无名英雄身上看到了它!随着社会的发展,爱国主义内涵必然愈加丰富,在不同的时期,它的主要表现有所不同:民族危机时的共赴国难、沙场捐驱;革命斗争中的抛头颅洒热血、为真理献身;和平建设时期的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但是,发展之中总有一脉相承,这就是要永远保持民族的自尊、自豪与自信,时刻将祖国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置于首位。同时,这也是《复兴之路》给予人们的启示。《复兴之路》把焦点锁定现当代中国,即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全片讲述屈辱、奋争以及复兴的历史。涵盖孙中山推倒帝制、毛泽东建立新中国、邓小平实施改革开放、江泽民深化改革以及胡锦涛继往开来等历史阶段,全面展示了近年来中央提出的“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新思维。
《复兴之路》给人最初的表观印象就是电视传媒与文史政论的完美结合。该片不仅原始影音资料丰富,对实物实景打造不惜重力,而且剧中有多场真人模拟的历史情景再现,高新科技影视手段的运用,触人心弦的解说与配乐,都令这部片子的可视性、临境性和普教性得到了近乎极致的发挥。《复兴之路》中,我们也看到了那些从未放弃民族复兴梦想的平凡人,他们同样令我们深深感动。中华民族是一个伟人辈出的民族,伟人辈出的民族必定是伟大的民族,因为伟人需要伟大的民族来孕育。为此,作为此民族中之一员,我们自当以本民族延续几千年的历史与文明为荣,更当以创造崭新的民族历史与文明为任。“大国崛起”虽非数日之功,征途漫漫更难一帆风顺,但比照此前160余年间的任何时刻,走在“复兴之路”上的国人都将更加怀有如此自信:中华之崛起,虽遥必当及!近代以来的一百六十多年,中国经历了两个跨世纪。然而,二者又是如此的不同。20世纪来临时,祖国尚在八国联军的铁蹄下呻吟,人们愤怒、哀伤——“江山惨淡,回顾彷徨,不能不为祖国前途痛哭耳!”今天,即使还有诸多困难有待解决,即使还有未知的风险,我们已没有了百年前的屈辱、哀伤和无奈,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始终不渝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必将迎来伟大复兴。
通过《复兴之路》的观看,让我对中国一百多年的历史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让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如何在民族救亡的探索之中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如何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突破,如何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科学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复兴之路》利用历史阶段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工程。由此证明了中国确实是经历了一段曲折艰辛的历史,中国爱国者是在屡次碰壁后才发现,只有社会主义能救中国。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走上了一条成功的发展道路,我们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美好生活!艾青曾说过“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那些经典的历史章节,生动的细节,抚慰心灵的诗词,优美的画面,激动人心的旋律,民族大家庭里心连心的历史和现实,都留在了我的血液里。167年奋斗和60年的建国大业,在艺术这个伟大无私的朋友的帮助下,把我们的光荣和梦想送到了祖国的每一个角落,传遍了世界各地。这是祖国的光荣,这是人民的幸福。也正如总编导、总撰稿任学安所言,“拍摄此片的目的是想让广大观众看到中国在160多年的复兴之路上一路走来的种种变迁,从变迁中感受和触摸幸福。”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正视这段历史,站在历史的高点畅想我们美好的未来。我们要开拓视野,刻苦学习,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打下坚固的知识和理论基础,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武装自己,学会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和分析问题。脚踏实地,甘于奉献,在服务祖国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仅仅联系在一起,自觉服务祖国,无私奉献社会,创造无悔的青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相信我们的国家定会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