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产品责任举证的分配主要是因果关系最为重要(从损害到因果足以推定缺陷也就是物件侵权中的结果自证)
产品质量侵权案件举证责任分配
2010-12-08 13:49 星期三
产品质量侵权案件举证责任之体会
——从一起产品质量侵权案看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案情简介]
2001年6月15日,某盐业公司(以下简称“盐业公司”)向被告某股份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购进320吨榨菜加工盐。同月28日,原告郎某(以下简称“郎某”)从盐业公司购进该批次加工盐7吨,用于三盐榨菜的加工生产。数十日后,郎某生产加工的榨菜变为乌黑色。同时,另几户榨菜加工户使用了郎某所买的同一批次榨菜加工盐用于三盐榨菜加工,在其生产过程中榨菜变为乌黑色。但也有使用同一批次加工盐的榨菜加工户未出现榨菜变色的情况。10月,郎某遂以股份公司生产的榨菜加工盐存在质量缺陷为由,诉讼到人民法院,要求股份公司赔偿损失。
郎某向法庭提交了如下证据:购买榨菜加工盐的发票、榨菜加工用盐的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检验报告(单方委托)、以及提供榨菜损失的评估报告等。
股份公司提交了如下证据:该批次产品出厂时合格的检验报告以及出厂前后抽查合格的检验报告、生产盐及添加亚铁氰化剂的湿法工艺流程和专家此方面证词、使用同一批次榨菜加工盐的榨菜加工大户没有出现榨菜变色以及引起榨菜变色因素多样性的证词(向法院申请证人出庭)等。
一审法院审理此案中,组织双方当事人查看现场:郎某加工的三盐榨菜为乌黑色,加工现场剩有半袋已开封的股份公司包装袋包装的加工盐,现场提取1公斤封存。经一审法院委托某检测中心对封存样盐进行检验,检验结论为亚铁氰化钾含量5次平行测定分析结果差异较大,各次结果均超出规定标准。添加的亚铁氰化钾极不均匀,离散度大,有数粒显黄色结晶物为固体亚铁氰化钾,晶体亚铁氰化钾为固体添加。一审法院还委托某技术检测中心对郎某的榨菜进行检测,结果为菜块已变褐色,不符合GH/TIOII—1998标准要求,为不合格榨菜。
一审和一审重审判决股份公司败诉的理由是:股份公司未能依《产品质量法》第29条规定的免责事由举证,应当承担产品缺陷导致的民事责任;榨菜变色与榨菜加工用盐添加剂超标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目前很难用仪器检测,这显然也是郎某难以举证问题。因股份公司具有盐业专业知识明显强于郎某,有其他加工户榨菜变色的证言并结合正常色泽榨菜加入抽样加工盐变色的事实,应推定榨菜变色与加工用盐添加剂超标有因果关系。
二审及再审判决股份公司胜诉的理由是:案件系缺陷产品致人损害,属特殊民事侵权责任,产品的生产者应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承担举证责任。而被损害方应就投入流通时产品存在缺陷及其与损害结构之间存在一定因果关系等要件承担举证责任。郎某举示的检测结论存在重大瑕疵,即送检盐系固体添加亚铁氰化钾,与股份公司生产盐采用的湿法加入亚铁氰化钾工艺不符,故郎某举示的证据尚不能证明股份公司出售的盐存在产品缺陷,其证明力尚不足以达到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虽然有一些榨菜加工户存在榨菜变色而致损害的情形,但也有许多使用了同批次加工盐的榨菜加工户未出现榨菜变色。导致榨菜变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依据现有的检测手段无法鉴定榨菜变色是否系加工盐所致。故郎某所受的损害与其使用了经检验属合格产品而不含固体亚铁氰化钾的加工盐之间是否具备一定程度的因果关系无充分的证据证明,二者之间缺乏合乎逻辑的因果关系。故郎某作为该部分举证责任的承担者,应当承担举证不力的法律后果。
[办案体会]
本案件属于典型的缺陷产品致人损害赔偿的民事案件性质,其适用《民法通则》和《产品质量法》实体法律的相关规定无争议,确定股份公司胜诉或败诉的关键在于对举证责任的认识,两审法院作出截然相反的判决,就是出于对证据的采信和对举证责任认识不同所导致。
体会一,产品存在缺陷的举证责任
该举证责任应当由受损害方承担,即受损害方应当就是否使用产品及产品存在缺陷向法庭举证,而作为产品的生产者只要尽到《产品质量法》要求的生产者义务即可。本案中,一审法院曾要求股份公司就产品不存在质量缺陷进行举证,笔者认为该举证责任的落实是错误的,违背了“谁主张,谁举证”的基本证据规则。而生产者只要举示产品合格的检验报告或合格证即可。
体会二,受损害人应就缺陷产品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举证
缺陷产品致人损害,作为被损害方是否应就缺陷产品与损害后果存在必然因果关系举证,实践中存在不同的认识。一般认为,被损害方只要完成缺陷产品和损害结果的举证,则完成了举证责任。事实上,这是一种错误认识,这是把产品质量侵权案件的举证责任与其他一些特殊民事案件的举证责任相混淆,有的甚至干脆说,产品质量侵权案件是特殊的侵权案件,适用举证责任倒置规定,即要由产品的生产者完成其缺陷产品未导致损害结果的发生的举证,即不具有缺陷产品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证明,否则,就要承担举证不能的败诉后果。
其实,产品质量侵权案件作为特殊民事侵权案件,在举证责任上除《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生产者只要完成规定的举证责任可以免除赔偿外,与其他一般侵权案件没有根本的不同,也适用一般的举证规定。即应当完成缺陷产品侵权的事实,损害的结果,使用缺陷产品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举证,否则,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本案中,一审法院以生产者制盐的专业知识强与受损害人,因此,要求生产者股份公司承担缺陷产品与损害结果是否具有因果关系举证责任。这一点是非常错误的,其根源在于将受损害方的举证责任分配给了生产者,发生了举证责任倒置。应当明确的是,举证责任倒置,只有在法律法规有明确的规定情况下,才能够采用,否则,是不能适用举证责任倒置规则的。
体会三,产品生产者免责事由的举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第四条
(六)项就缺陷产品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的举证责任作出了规定,即由产品的生产者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承担举证责任。笔者认为,该举证责任应当是在落实产品是否存在缺陷的证据基础上进行的。若产品存在缺陷,应当完成该举证;若产品不存在缺陷,那么是无需举证的。
所谓免责事由举证,是在能够确定生产者对缺陷产品负有责任的前提下,只要产品的生产者举证证明有符合《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免责事由,即依法免除生产者的民事责任。那么,产品未被确定为缺陷产品,生产者未被确定应当承担责任,那么生产者如何去证明免责事由,没有责任还有什么免责可言。
此外,在举证责任上,是否因产品的生产者没有尽到免责事由的举证,就要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呢?笔者认为,在受损害方就损害赔偿尽到举证责任前提下,即在证明产品生产者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前提下,若生产者未就免责事由举证,则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民事责任,否则,是不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
本案中,一审法院,包括再审的抗诉机关,均认为只要生产者未尽到免责事由的举证,不管受损害者证据如何,均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这一点,结合再审法院终审判决看,观点的确有失偏颇。
以上是笔者办理案件的关于证据一点理解和体会,望抛砖引玉,求得同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