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圳市信用再担保体系合作协议
深圳市信用再担保体系担保机构合作协议
甲方:深圳市再担保中心
乙方:
甲方作为深圳市信用再担保体系中的再担保机构,乙方作为合作担保机构,为支持我市的产业政策和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以下简称担保业务)提供再担保服务,分散担保业务风险,增进担保机构信用,进而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双方经协商一致,签订本合作协议。
第一条甲方同意按照《再担保体系章程》的规定对合作机构进行风险分担及补偿。
第二条乙方作为再担保体系的成员单位,必须遵守《再担保体系章程》和《再担保体系业务规范》中的相关规定。
第三条乙方承诺认购再担保体系保证金万元人民币(乙方认购保证金应不少于1000万元人民币),在签订本协议后10个工作日须完成认购。乙方一旦完成认购即自动成为再担保体系管委会委员之一。
第四条乙方愿意将其名下的保证金及风险准备金交予甲方管理,甲方承诺对所管理乙方的风险保证金和风险准
备金,除购买国债,不得用于任何形式的投资、抵押和质押。
第五条乙方承诺对深圳市再担保中心(以下简称再担保中心)认定和公布的再担保比例、费率,不得提出异议。
第六条乙方承诺所提供的项目资料不存在故意作假与欺诈行为,否则再担保中心有权撤保并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第七条乙方承诺在甲方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时,将及时准确的把所掌握的信用信息提交给甲方。
第八条甲乙双方承诺自觉维护其他成员单位的合法权益,严守各方商业秘密,不利用再担保体系中的共享信息从事任何与业务无关的活动。
第九条乙方承诺自觉配合执行甲方对再担保项目设置的风险管理措施和日常检查安排。贷款逾期时,协作银行和乙方分别向再担保中心提交报告,经查验属实后按再担保、乙方、银行4:5:1的比例各自承担损失;风险分担比例可根据乙方的信用状况及产业政策逐步调整为6:3:1。
第十条乙方对于再担保中心分保的项目,所设置的反担保率一般不高于45%,最高不超过60%。发生再担保代偿时,首先由乙方和协作银行分别按其政府风险补偿金分配系数从其分帐户中风险准备金中扣除;不足时,由市财政分帐户中风险准备金继续代偿;再不足时,由乙方和协作银行分别按政府风险补偿金分配系数从其分帐户中保证金中扣除,并须报管委会、监委会审核批准;仍不足时,则动用市财政分帐户中保证金,并须报管委会、监委会、财政局审核批准。担保机构和协作银行代偿比例随各自分帐户中政府风险补偿金分配比例的调整而调整。
第十一条 乙方每年可按两种方式取得再担保风险补偿金。
(一)第一部分,按乙方分账户中保证金的3%发放;
(二)第二部分,按乙方及其协作银行上一年度所发生再担保额的1%发放,其中乙方为75%,协作银行为25%。
第十二条乙方承诺不在受保企业清偿协作银行贷款前为其或关联企业申请再担保。
第十三条乙方被再担保中心管委会裁定为严重违反再担保体系运作制度时,须办理强制退出手续。
第十四条乙方破产时,自动将对再担保企业继续追偿之权力移交给再担保中心,追偿所得按风险分担比例优先补偿给再担保中心和协作银行。乙方须在担保合同中明确上述事项。
第十五条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第十六条本协议内容符合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已经过合法的审查批准程序;签署本协议的行为已经取得合法授权,本协议合法有效。
第十七条经双方有权签字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后生效。
第十八条本协议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二份。
甲方:深圳市再担保中心(盖章):
主要负责人(授权委托人):
乙方(盖章):
主要负责人(授权委托人):
签订地点:深圳市签订日期:年日2008月
第二篇:担保合作协议
合作协议
甲方: 地址: 法人代表: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乙方: 地址: 法人代表: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为促进甲乙双方在金融业务上的合作,保障双方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贷款通则》、《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本着诚实信用,互惠互利的原则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章 合作宗旨
第一条:甲乙双方共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制度,将互相选择对方作为金融业务的合作伙伴,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合作领域内互相理解和支持对方市场拓展与风险管理需要,联合开展融资产品研发与创新,努力为双方合作提供便利,促进双方业务共同发展。
第二章 合作内容 第二条 合作地域
1、经双方协商,确定 为主要合作地区。
2、对于乙方跨甲方经营地域开展业务的,甲方将协助乙方在 其他地域与甲方相应分支机构建立业务合作关系。第三条 合作方式
1、甲乙双方积极向对方推荐信用良好、经营水平较高、管理规范的客户,促进双方业务发展和降低经营风险。
2、对于甲乙双方均通过评审的融资项目,由甲方为客户办理融资业务,乙方为该客户履行债务向甲方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融资业务包括本外币贷款、票据承兑、贸易融资、项目融资、信用证预计其他融资性业务。
3、甲乙双方合作进行产品创新,如集合票据、集合债券等金融产品。
4、甲乙双方愿意积极探索和实践为集群类(如大型商场、商会、园区)内的客户提供包括融资在内的一揽子金融服务。第四条 沟通交流
甲乙双方建立沟通交流机制,甲方指定 部,乙方指定 风险 部,负责双方以及分支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深入开展有关业务合作与技术交流。
第三章 保证金和担保额度
第五条 为保证乙方担保责任的履行,乙方承诺在甲方开立融资担保保证金账户,交纳保证金不低于 万元人民币并自愿接受甲方的监督和管理,未经甲方同意乙方不得支取保证金账户资金。保证金按照存款期限定期利率计息,但甲方在业务需要范围内扣划保证金时,扣划部分按活期存款利率计息。
第六条 甲方给予乙方的综合授信担保额度为,期限为 年。乙方对担保额度的使用条件须符合《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本协议的有关约定。
第七条 甲方在向借款企业发放贷款时,其贷款利率按甲方的相关规定执行。
借款企业贷款额度控制原则为单户企业贷款总额不得高于 万元。
第八条 乙方向借款企业收取的担保费用应符合国家收费标准,同时应兼顾借款企业的财务效益,在企业能够承受的合理范围内收取担保费用,乙方因收费问题产生的任何纠纷与甲方无关。第四章 保证方式 第九条 乙方做为担保人为借款企业提供连带责任担保。
第十条 乙方保证担保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项下的贷款本金、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及甲方实现债权的律师费用、各类诉讼及非诉讼费用等。
第十一条 乙方承担连带责任保证担保的保证期限为主债权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两年。
第十二条 甲方根据实际情况,有权要求借款企业在除乙方担保之外提供其他的担保措施。
第五章 贷款担保程序 第十三条 独立审查和推荐
甲乙双方均有权采取科学、切实可行的资信评估标准对拟担保的借款企业的信用和贷款项目的风险进行审验和评估,甲乙双方各自独立进行贷前调查项目并确实认为项目可行,可向对方进行推荐。对借款申请企业贷款与否,由甲方决定;对借款申请企业是否提供担保由乙方决定,借款申请企业要符合甲方贷款条件和乙方的承保条件。第十四条 贷款担保程序
1、甲方经初步调查审核接受借款申请企业的信贷申请后,将有担保需求的借款申请企业推荐给乙方;或借款企业主动向乙方提出担保申请,经乙方调查评审后同意担保并向甲方推荐。
2、经乙方调查评审后同意担保的,由乙方向甲方出具《担保意向书》。
3、经甲方调查并经过审批同意办理信贷业务的,甲方与借款申请企业签订借款合同/保证协议/承兑协议/信用证开证合同等信贷合同,并与乙方签订担保合同。
4、乙方和借款申请企业办理完相关的反担保手续后,乙方向甲方出具《放款告知函》后,甲方依借款合同/保证协议/承兑协议等信贷合同的约定办理信贷业务。
5、贷款到期,借款企业偿还贷款后,甲乙双方之间相应的保证协议即行终止。
第六章 保证责任的履行
第十五条 甲方催收
当借款企业不能按约定期限归还贷款时,甲方应及时通知乙方,并由甲、乙双方共同向借款企业催收。第十六条 代偿
当乙方提供连带担保责任的贷款,借款企业未能按照借款合同的约定及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或甲方根据借款合同约定要求借款企业提前还款的,借款企业未清偿的,由乙方自接到甲方催收通知书后30个工作日内代为清偿。接到甲方通知30个工作日内未代偿的,甲方有权直接从乙方在甲方处开立的保证金账户扣划乙方资金用于归还所担保的到期债务,并书面通知乙方。扣划不足部分由乙方继续按照保证合同约定履行保证责任。
第十七条 乙方代偿后,就代偿部分自动取得原甲方对借款企业的权利,对代偿部分自动取得对借款企业的追索权,甲方积极配合乙方行使对借款企业的追索。双方对追偿情况享有同等的知情权。第十七条 乙方免责
1、若借款企业或者第三人就乙方提供担保的贷款向甲方另行提供抵押担保、质押担保,则乙方在该抵押或质押担保的范围内不承担担保责任;
2、未经乙方同意,甲方与借款企业变更协议的;
3、未经乙方同意,甲方允许借款企业转让债务的;
4、未经乙方同意,甲方允许借款企业延长偿还贷款期限的;
5、未经乙方同意,以乙方贷款保证金偿还为甲方提供担保的借款企业的其他贷款;
6、未经乙方出具放款告知函,甲方提前给借款企业放款的;
7、甲方与借款企业双方串通,采取欺诈手段骗取乙方提供担保的。
第七章 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九条 甲方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的权利
1、有权要求乙方在甲方指定的分支机构开立保证金账户,并按照本协议的规定及相应担保合同的约定存入保证金;
2、有权要求乙方在借款企业出现借款合同、保证协议、承兑协议、信用证开证合同等信贷合同约定的违约情形时按照担保合同的约定承担担保责任;
3、有权对推荐给乙方担保的借款申请企业在不被乙方接受时向乙方提出质疑或请求说明原因;
4、有权独立审批、自主决定借款申请企业的信贷业务。
二、甲方的义务
1.依照我国法律法规及本协议约定,协助配合乙方开展担保业务;
2.对被担保借款企业进行贷后管理。第二十条 乙方权利和义务
一、乙方的权利
1、按照担保原则及担保条件,独立审查并决定是否为甲方推荐的借款申请企业提供担保,甲方不得进行干预;
2、有权了解被担保借款企业在甲方的借款偿还及履约情况。
二、乙方的义务
1、按本协议的规定以及甲方的要求缴存、追加风险保证金;
2、按照担保合同的约定履行担保责任,偿还被担保借款企业拖欠甲方的借款本息、垫款及其他相关费用;
3、及时审查甲方推荐的借款企业,对符合担保条件的及时提供担保,对不符合担保条件的及时通知甲方;
4、按甲方要求及时提供财务报表、对外担保及偿付情况、经营管理以及甲方要求提供的其他相关信息、资料,并保证上述信息、资料真实、完整、准确;
5、积极向客户推荐在甲方开办信贷业务。
三、乙方的承诺
1、乙方及其股东不存在虚假出资/验资或抽逃出资的情形;
2、乙方承诺不从事吸收存款、非法集资、受托发放贷款、受托投资、挪用或占用被担保客户保证金以及法律法规、监管部门规定不得从事的其他活动;
3、乙方承诺遵守信贷原则,规范担保贷款前的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工作。
4、乙方在获悉被保证人出现可能导致其不能偿还到期本息或者履约的不良征兆时,须及时向甲方通告。
第八章 其他约定
第二十一条 甲方与乙方双方承诺在融资服务、新产品开发、企业信用评估以及加强对中小企业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第二十二条 甲方与乙方及时交换和通报知悉的被保证人的有关信息。
第二十三条 乙方承诺 按月/季 向甲方披露其财务会计报表、对外担保和偿付金额以及担保质量等有关情况,并接受甲方对其经营状况、财务状况、风险控制状况等情况的检查和监督。乙方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在 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甲方:
1.组织形式发生变化; 2.涉及重大经济纠纷或诉讼; 3.被解散或撤销; 4.法定代表人、单位住所等发生变更的; 5.可能影响甲方本协议项下权益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四条 本协议作为规范甲乙双方开展业务合作的基础文件,与双方签订的其他文件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二十五条 本协议的解除或终止,不影响乙方按本协议存续期间签订的《保证合同》所应承担的义务。
第二十六条 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本协议发生争议时,协商不成的,向乙方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
第二十七条 本协议自甲方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及乙方负责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后生效,有效期为 年,即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在本协议的有效期内,任何一方在提前十个工作日书面通知的前提下,可解除本协议。但本协议的解除不影响任何一方应当承担的义务或责任,不影响已经形成的权利或主张,也不影响已签署的其他担保合同等法律文件的效力。
第二十八条 甲乙双方的所辖分支机构在本协议约定范围和期间内办理担保业务时,适用本协议。
第二十九条 本协议一式贰份,甲、乙双方各执壹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公章):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
****年**月**日
乙方(公章):
负责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
****年**月**日
签订地址:
第三篇:担保合作协议
保证合作协议
甲方:重庆市凉风垭信用担保有限公司
地址:潼南县桂林街道办事处夏露街251号
法定代表人:何建华
电话:023-44590178
乙方:
法定代表人:地址:
电话:
鉴于甲方系市金融办许可、政府控股且经银行授信的专业担保机
构,甲方同意在乙方满足本协议的前提下,与乙方建立友好保证合作
关系。现甲、乙双方本着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经友好协商,达
成如下协议,双方共同遵守执行:
一、甲方愿意将乙方作为重要的基本客户,在法律、法规及政策
允许的范围内,优先为乙方提供优质担保服务。
二、甲方将根据法律、法规及公司担保流程向乙方提供全面的担
保服务,包括贷款担保、票据承兑担保、贸易融资担保、项目融资担
保、信用证担保、诉讼保全担保、履约担保及与担保业务有关的融资
咨询、财务顾问等中介服务。
三、甲、乙双方正处于磋商阶段,担保金额、方式、范围、担保
费及其他事宜均以双方正式签订《委托保证合同》的约定为准。
四、乙方需按甲方的要求预交担保金额1‰资料费。
前款所述“担保金额”以甲方与主合同债权人签订的《保证合同》
约定为准。(“主合同债权人”指《借款合同》中的贷款人,“主合同”指乙方与其债权人签订的合同。)
五、依据<<合同法>>第四十二条之规定,乙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为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则乙方依据本协议第四条约定缴纳的资料费甲方可以不予退还:
(一)本协议签订后,“借款人”不再需要本次贷款担保;
(二)乙方提供的反担保保证人拒绝作保证、反担保抵押人拒绝作抵押、反担保质押人拒绝作质押致使甲、乙双方解除合作关系;
(三)其他属乙方单方过错致使甲方遭受信赖利益损失。
前款约定的资料费可以不予退还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在乙方未与主合同债权人签订正式《借款合同》之前,甲方仅无条件退还乙方依本协议约定预先缴纳资料费的50%;
(二)乙方与主合同债权人的《借款合同》一经签订,本协议约定预先缴纳的资料费全部不予退还。
六、若因主合同债权人(“银行”或其他)或甲方原因致使甲、乙双方解除合作关系,则甲方无条件全额退还乙方依据本协议第四条预交的资料费。
七、依据本协议第五条未退还预交资料费,甲、乙双方解除合作关系,自解除合作关系之日起2个月内,双方再建立合作关系的,该预先缴纳的资料费继续有效。
八、本协议在执行过程中,若发生争议或需要对协议中某些条款进行修改、补充时,双方本着互利、互让的原则友好协商解决。
九、本协议系甲、乙双方磋商阶段的签订的合作协议,与合作之后签订的其他合同如有冲突,以合作之后签订的其他正式合同为准。
十、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一份。
十一、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签字或盖章后生效,甲、乙双方解除合作关系后,2个月内仍有效。
甲方(签字或盖章):甲方(签字或盖章): 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
年月日年月日
第四篇:担保合作协议
担保合作协议书
甲方:吕梁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 乙方:山西锦川矿山冶金设备有限公司
为了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甲、乙双方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就乙方向银行借款担保事宜,经充分协商,订立本协议。
第一条 乙方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企业法人资格并已通过年检;
(二)经营范围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三)连续2年盈利;
(四)申请担保金额不超过企业净资产的70%;
(五)企业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
第二条 乙方申请担保须经贷款银行评审,并出具贷款意向书。
第三条 甲方按乙方借款金额的一定比例提供担保,担保期间为《借款合同》的主债务履行期满之日起贰年。
第四条 乙方按贷款担保金额向甲方支付担保费,担保费率不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息的50%。
第五条 乙方须向甲方提供有效的反担保,并按有关规定办理抵押登记手续。
第六条 如借款到期乙方未归还贷款,甲方履行了担保义务代乙方清偿债务后,乙方或反担保人应及时归还甲方代偿的全部款项和利息以及其他损失和费用。
第七条 乙方定期向甲方报送反映生产经营情况的财务报表,配合甲方监督检查;乙方有举债、对外担保、组织形式、经营方式、产权发生重大变化等情况,应及时通知甲方并征得甲方同意。
第八条 乙方未按合同规定使用借款或提供虚假资料,甲方有权解除担保责任。
第九条 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乙方:
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委托代理人)
年月日
第五篇:中国信用再担保制度研究专题
中国信用再担保制度研究
一、我国信用担保政策环境与实践情况
(一)担保行为的出现1979年和1983年国务院分别批转国家计委和中国人民银行的报告从此中国结束国家计划资金统包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历史开始逐步实施“拨改贷”1981年五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经济合同法》其中第15条对担保的规定是经济合同当事人一方要求保证的可由保证单位担保保证单位是保证人一方履行合同的关系人从此在体制调整和法律保护下担保作为一种行为开始进入中国的经济生活但是此时的担保行为局限于计划经济体制下上级主管部门和关联企业提供的担保由于当时国有企业改革尚未到位特别是政企不分为了帮助下属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或其他融资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不得不承担担保责任以至出现了重庆的一家大型国有纺织企业破产法院强制查封市纺织局要求承担担保责任代为偿债的事件针对上述情况国务院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各级政府部门一律不得为企业经营行为进行担保为此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技术改造贷款难问题又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二)担保机构的出现为了解决国家行政机构不能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担保问题帮助企业获得技术改造贷款和日常经营活动必需的流动资金贷款1993年前后在重庆、上海、北京等地出现
了专门为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担保服务的独立担保机构1994年初财政部与原国家经贸委联合组建了专门为国有企业技术改造提供贷款担保服务的中国经济技术担保公司1993年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经济合同法》修正案修改后的第15条对担保的规定是经济合同当事人一方要求保证的可由保证人担保被保证的当事人不履行合同的由保证人履行或者承担连带责任1995年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担保法》对担保的规定是在借贷、买卖、货物运输、加工承揽等经济活动中债权人需要以担保方式保障其债权实现的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设定担保从此包括独立担保机构在内的各类担保行为有了专门的法律保护但是《担保法》又规定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同时又规定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截至1998年底全国登记注册为不同形式的担保机构约有近十家其主要担保服务范围有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贷款担保个体私人企业和乡镇企业等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等此时的担保行为已成为平等主体地位下的市场交易活动的保证措施并且担保行为开始成为法律允许的独立担保机构从事的一种主营业务
(三)担保产业的形成1998年以来为缓解经济活动中的融资难、贷款难特别是担保难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开始推动贷款担保财政部推动融资担保原国家经贸委推动中小企业担保建设部推动住房臵业担保并分别下发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各类担保机构在分担银行信贷风险缓解企业和个
人贷款难、融资难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在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59号文件、2003年国务院18号文件和2002年颁布的《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法律和政策的促进下中国务类担保机构得到了快速发展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调查截至2002年底我国共建立各类担保机构848家可运用的担保资金总额为242亿元其中注册资金为184亿元共为28717家企业提供了51983笔贷款担保服务累计担保金额598.2亿元另据建设部统计截至2002年底全国各地共有住房臵业担保机构七十多家为近三十万个家庭住房贷款提供了担保担保金额236亿元至此经过10年的担保实践中国已由十几个担保机构发展成为拥有近千家各类担保机构的一个新兴的担保产业并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与制度保障;中国的信用担保产业初步形成“一体、两翼、三层”的信用担保体系(一体是指政策性信用担保为主体两翼是指民间投资的商业担保与互助担保三层是指依托城市的各类担保和在省域担保仅缺全国再担保机构)特别是《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法律的出台从国家法律层面为独立担保机构确定了法律地位
(四)担保体系的完善各类担保机构的快速成长特别是省、市、县信用担保体系的逐步完善为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在缓解私营企业、乡镇企业等中小企业和城乡居民住房贷款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缺乏全国性再担保机构不仅单个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严重受限而且也造成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处
于不平等的合作关系所以在各地担保实践中许多担保机构不仅放大倍数低于2而且还要承担100%的连带保证责任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一是担保机构自身信用能力缺乏保证二是银行无法控制担保机构的实际担保能力(因为一个担保机构实际为多个银行的客户提供担保)感到自身的担保贷款可能形成实际上的空悬为此不仅许多担保机构呼吁要求尽快建立全国再担保机构而且许多学者和政府主管部门也积极推动工作为此在2000年9月已经开始起步的探讨组建政策性国家中小企业再担保机构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加入WTO之后的新形势和中央政府加快自身机构改革与转变职能的要求将工作思路调整为组建民间投资的市场化、股份制、综合性的全国性信用再担保机构2002年8月原国家经贸委负责全国信用担保体系设计和组织实施的部门负责人也是原全国信用与担保课题研究的负责人“下海”到中国最大的全国性信用管理公司工作并担负起联合全国性行业协会、信用管理机构和各类担保机构共同发起筹备组建民间投资的市场化、股份制、综合性的全国性信用再担保机构——中国信用再担保股份有限公司的任务2003年6月在有关部委和行业协会的支持下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与中国最具成长性的担保机构、技术支持机构共同发起了中国信用再担保股份公司的筹备组建工作
二、中国信用担保理论研究的三个阶段和中国再担保制度的提出
(一)理论研究的最大收获在第一、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和各
界有志于信用担保事业的人士的研究与实践下中国信用担保体系的理论框架基本形成这些课题研究和理论探讨取得了如下收获1.形成和完善了以“一体两翼三层”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信用担保体系的理论和政策框架2.在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出台的《中小企业促进法》赋予了独立担保机构的法律地位填补了《担保法》没有解决的中国担保业的法律空白3.理论与政策指导下的中国信用担保实践1998年以前以中国投资担保公司为代表的全国仅有的几个担保公司发展到2002年底;以中小企业担保和住房臵业担保为代表的全国上千个担保机构实现了中国担保由担保机构向担保产业的转化4.在借鉴国外经验和立足中国实际基础上形成的再担保制度和信用担保体系特别是大规模的基层担保机构的实践奠定了中国在世界担保业中的地位5.逐步形成的信用担保体系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中国实质上发挥了银行贷款保险、投资责任保险、履约责任保险等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国金融风险的工种控制机制
(二)理论研究的三个阶段经历了重点探索单一担保问题、综合解决信用环境问题、全面完善信用担保体系问题等三个阶段目前蓬勃兴起的社会信用建设问题实际上是研究担保问题中产生的一个具有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和重塑社会关系的重要的“副产品”1.起步阶段(1992—2000年)重点探索单一担保问题结合资金效益、优化资本结构等工作研究拨改贷之后不同规模企业的融资渠道和方式问题开始关注单
企业的担保问题并对东北、西南地区进行了案例调查1四8年提出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和全国再担保制度问题1999年6月印发《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540号)2000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59号要求加快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并肯定了一体两翼三层的工作思路允许探索组建国家信用再担保机构2.扩展阶段(2000-2002年)综合解决信用环境问题结合信用担保、社区发展、融资体系等工作研究如何实现提升企业信用能力与营造信用环境的结合问题连续4次考察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政策与实践情况提出了社区、融资、担保、信用的协调发展问题在深入再担保研究的同时启动了社区发展中合作研究项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课题等研究工作并进行了组建全国性征信机构的实际案例操作2001年印发《关于建立全国信用担保体系有关问题的通知》和《10部委关于加强信用管理的通知》2002年6月《中小企业促进法》颁布并要求县级以上政府均要推动信用担保体系建设3.深入阶段(2003年起步)全面完善信用担保体系问题结合政府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的精神在有关部委和全国性行业协会的支持下联合国内知名的信用管理机构、信用担保机构、技术支持机构和海内外志同道合的战略投资者组成课题组和筹备组对二十多个省市的担保机构进行了实地考察达成了联合组建全国性和综合性的再担保机构的共识形成了初步方案和商业计划书2003年6月进入实质性筹
备和重组工作期间得到国务院有关部委、全国人大、研究机构等方面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10年的课题研究、政策调研和实践探索以及近四年的前期准备为中国信用再担保股份有限公司的组建和运营奠定了重要基础;担保机构从无到有并形成了一千多家机构和近万人的专业队伍不仅为全国再担保机构的组建创造了条件为再担保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特别是企业发债政策的解冻、资产证券化的实施等中国资本市场的全面启动对再担保的需求也是前景无限
(三)中国信用再担保制度的提出1.制度的提出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在不同场合的研讨会和交流活动中均充分肯定了中国信用担保体系的实践加拿大研究信用担保问题的专家明确肯定再担保制度的提出是一种创新可以讲再担保在中国是首次提出中国再担保是世界首创中国信用担保体系和再担保制度的提出是在1998年9月开始起草的扶持中小企业政策研究中由时任国家经贸委改革与发展处副处长的陈洪隽提出第一次提交专家公开讨论是在1998年11月20日由财政部《中国财经报》和经济科学出版社在北京科技会堂联合召开的“财政政策研讨会”上实际上中国信用担保体系和再担保制度思路的萌芽是起源于1992年国务院经贸办企业局的滚动研究(企业债务负担和财会制度改革)和1996年抓大放小的工作思路核心就是如何通过分担金融风险来间接解决弱势群体(由困难的国有企业到私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2.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再
担保思路的经验来自于对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实践的考察特别是加拿大专家推动两国之间的担保理论与实践的广泛交流与合作不仅使中国的实践借鉴了加拿大的经验也通过加拿大专家的介绍了解了世界各国信用担保体系发展的总体情况再担保思路的理论来自于对再保险、再贷款等类似金融理论的借鉴与再保险相似之处是再担保是指特定的再担保机构为各类担保机构提供保证的行为再担保机构不与担保机构的被担保人(企业或个人)发生关系也不向其收取任何费用与再贷款相似之处是再担保机构向各类担保机构提供保证并要求担保机构按照约定比例交存风险保证金所以全国性信用再担保机构实质上是以企业法人资格和一般保证方式为担保机构提供独立保证的特殊保证人以经济手段间接地承担了规范担保机构行为和完善担保体系的重要责任再担保思路的模式来自于理论与实践思考后的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客观判断和预测目前中国的担保产业处于一种两难状态一是几十年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与沉痛教训特别是加入WTO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决定了中国在一个激烈竞争和充满风险的市场领域内不可能成立一家“一统天下”的全国性担保集团公司也不可能将已在市场成长起来的各类担保机构合并成为一个公司;二是已近千家的各类担保公司实际上处于政府无力(也无手段)监管、担保行为无人控制的“一摊散沙”的混乱状态银行和投资者对担保机构的实际担保能力的了解和把握实际上处于
失控状态1998年超前提出的信用再担保制度的设想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和必不可少的规范担保行为和控制担保风险的制度安排3.理论转化为政策与实践的情况1998年9月课题研究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信用担保体系问题并提出了全国再担保机构的设想其主体框架就是“一体、两翼、三层”的构想(一体是指政策性信用担保为主体两翼是指民间投资的商业担保与互助担保三层是指依托城市的各类担保和在省域及全国范围内的再担保)上述构想提出后得到了参加1999年2月在济南召开的全国担保工作座谈会全体与会代表的认同在广泛征求了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外经贸部、中国保监会、中国证监会等部委以及各个商业银行和有关研究机构的意见之后得到国务院的肯定并成为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59号文件的核心内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快建立中央、省、地(市)信用担保体系要选择若干具备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担保与再担保试点探索组建国家信用再担保机构为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服务在政策上已经由1999年初的一个司级的文件初稿在四年内逐步上升为部委文件、国务院文件、国家法律在实践中已在中国实现了由1998年以前的几个担保公司向一个崭新的担保产业的转变并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一个重要的“贷款保险、融资保险”机制
三、国外担保理论与实践的借鉴课题研究中2000年底发表的《世界各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情况和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
保体系建设情况》一文是在赴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实地考察和与美国、加拿大、日本、欧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中国第一个全面介绍国外信用担保发展情况和全国信用担保发展情况的权威文献也是截至目前被引用次数最多的信用担保专业文献有关国外的信用担保实践情况可以参阅此文
四、中国信用担保与再担保的法律政策框架除1995年颁布的《担保法》之外中国从1999年开始信用与担保等字眼比较频繁地出现在中国党政文件、领导讲话和国家法律法规中截至目前下发与信用担保有关的各类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党政部门有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财政部、原国家经贸委、中国人民银行、建设部、税务总局等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在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善对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建立小企业贷款担保机制1999年原国家经贸委下发《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2000年财政部下发《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建设部和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住房臵业担保管理试行办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文件要求加快建立包括再担保制度在内的信用担保体系并同意组建全国再担保机构2001年1.2月财政部、原国家经贸委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关于进行全国信用担保机构基本情况调查的通知》共同联手推动信用担保体系的规范和完善工作2002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小企业促进法》要求县级以上政府都要推动信用担
保体系建设2003年8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研究建立全国个人住房贷款担保体系
五、全国性再担保机构筹备的过程情况与经验教训中国信用再担保股份有限公司的筹备思路提出于1998年9月实际筹备起步于2000年9月之后筹备工作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官方组织的政策性全国中小企业再担保机构的筹备(2000年9月~2002年5月)结果因为市场需求不足、政府部门异见、决策不及时、政企不分、缺少法律保护等原因以流产而告终;二是民间组织的市场化股份制全国综合性再担保机构的筹备(2002年6月提出、2003年启动)是市场需求的产物得到政府各部门的支持获得各类担保机构和投资者的响应和完全的市场化行为以及已有法律保护所以筹备工作起步顺利并有望在各个政府部门和全国性行业协会的全力支持下获得成功从而实现为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和金融稳定贡献力量的一份心愿之所以将官方组织筹备的政策性全国中小企业再担保机构的筹备和民间组织筹备的市场化股份制全国综合性再担保机构作为中国信用再担保股份有限公司筹备的两个阶段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两个阶段的筹备负责人是一个人——陈洪隽(中国信用担保体系和再担保制度的设计和组织者、原国家经贸委处长、现中国诚信公司首席运营官);二是一个国家完全可以按照WTO规则公开选择市场化机构执行政策性业务所以中国有了市场化股份制全国再担保机构后国家没有必要
再花纳税人的钱去搞政企不分特别是容易孳生腐败的政策性的官办再担保机构所以说第一个阶段以官方身份组建政策性再担保机构虽然失利但属于客观的选择也为组建民间投资的市场化股份制全国性信用再担保机构提供了可贵的“失败”经验
(一)组建的政策依据和市场环境1.政策依据(1)组建市场化股份制全国再担保机构目前没有任何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加以限制特别是已经颁布的《行政许可法》对行政机关的作为又加以限制政府机关行使违背WTO规则的权力的可能性大大降低(2)关于独立担保机构的法律地位已在《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加以体现党和国家重要决议中均对推动担保体系建设提出要求(3)国务院办公厅文件早已明确允许探索组建国家再担保机构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均支持进行市场化股份制全国信用再担保机构的探索2.市场环境(1)间接融资信贷市场仍然处于卖方市场由于风险控制和风险分担原因银行惜贷现象仍然严重广大的担保机构迫切需要通过再担保方式进行信用能力的提升(2)直接融资股市低迷、垃圾股的客观存在等需要对信用等级不高的股票、债券;以独立担保方式提高提升信用能力来进行增级(3)市场需求1000家各类担保机构和300多亿元的担保资金迫切需要再担保机构帮助其控制风险和分担风险
(二)再担保机构对政府、银行、担保机构、被担保企业的作用1.对政府(1)以经济手段帮助政府规范担保机构的担保行为;(2)以公开投标帮助
政府公开透明地实施扶持政策;(3)以市场运作帮助政府提高政策资金的使用效率2.对银行(1)以分担风险方式帮助其扩大放款规模增加收益;(2)以信息共享方式帮助其控制担保机构实际风险;(3)以专业服务方式帮助其寻找优质和潜在的客户3.对担保机构(1)可以强化保证方式帮助其提升信用放大能力(放大倍数);(2)可以风险分担方式帮助其减轻保证责任压力(分担比例);(3)可以业务支持方式帮助其实现专业担保经营(专业担保);(4)可以信息共享方式增进其与协作银行的合作(银担合作)4.对被担保企业(1)担保提升信用能力再担保增强获信能力;(2)担保实现地区立信再担保实现全国立信
(三)官方组织的政策性全国中小企业再担保机构的前期筹备阶段(2000年9月—2002年9月)在1998年之后两年多的课题研究和试点推动的基础上于2000年9月提出了组建全国再担保机构的方案并广泛征求了各部委、担保机构、各类银行的意见还在2000年11月重庆召开的国际研讨会上征求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和机构的意见由于当时全国各地担保机构尚处于试点的初期不仅缺乏担保实践经验也没有对再担保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当时提出的以政府牵头组建政策性再担保机构的设想与未来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不符容易导致新的政企不分和担保机构的道德风险特别是很可能出现由国家信用承担各类担保机构的风险最终将成为导致对金融体系和财政体系的严重冲击归纳起来本阶段筹备失败并
导致全国再担保机构组建工作停顿3年的原因有5个(1)没有市场需求;(2)政府主导和政企不分;(3)缺乏法律保护;(4)政府部门意见不一;(5)未能及时决策
(四)民间组织的市场化股份制全国综合性再担保机构的正式筹建阶段(2003年6月起)根据有关部委和各类担保机构的意见以及国外同行的建议课题组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选择了由民间投资并按照“股份制组建、市场化运作、政策性支持”原则推动中国再担保制度建设的思路在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和各地担保机构意见的基础上有关部委和全国性行业协会的支持下中国知名的信用管理公司、担保公司和战略投资者等达成了合作意向并于2003年6月开始了中国信用再担保民间组织的市场化股份制全国综合性再担保机构的筹备2003年9月20日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和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召开的“中国信用再担保制度”专家座谈会上“中国信用再担保制度”课题组和中国信用再担保股份有限公司筹备组负责人陈洪隽汇报了课题研究情况来自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建设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全国人大财经委、中国社科院、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金融学会、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对课题研究和筹备工作发表了意见并形成了对中国信用再担保制度课题研究报告的评审意见与会专家支持并建议加快中国信用再担保股份有限公
司步伐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领导建议将课题研究报告和筹备方案尽快上报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委争取政府对民间投资组建市场化股份制全国性综合性信用再担保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支持、作为民间组织筹备的市场化股份制全国性综合性信用再担保机构将来之所以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1)市场需求的产物;(2)得到政府各部门的支持;(3)获得各类担保机构和投资者的响应;(4)完全的市场化行为没有法律禁止但有法律保护;(5)有业内最敬业、最权威、最务实的一批骨干所以筹备工作起步顺利并有望获得成功
(五)筹备的工作安排和进展情况1.工作安排2003年12月31日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公司登记注册所需的一切法律文件和手续按照业务发展大纲率先启动两个再担保产品具体安排见筹备方案2.工作进展情况2003年6月~9月与核心成员完成筹备方案完成筹备办公室组建工作与战略投资者达成参股意向走访各地知名担保机构达成加盟意向召开部委座谈会汇报筹备情况修改商业计划书和募股说明书、课题研究报告和筹备方案等上报国务院和有关部委
(六)筹备方案1.组建原则股份制组建、市场化运作、政策性支持2.方案要点联合组建、风险共担、综合服务、规范操作、利益共享、接受监管(1)以各地各类担保机构和战略投资者等作为主要股东组成股份制和市场化的全国再担保机构;(2)全国再担保机构不与各地担保机构进行同业竞争以控制和分担各地担保机构经营风险方
式提升各地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增强放大倍数、降低分担比例);(3)开展综合性的再担保服务面向各地融资担保、中小企业担保、住房贷款担保等各类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服务;(4)全国再担保机构以市场化再担保业务为主并承接国家各类政策性再扭保资金托管业务;(5)全国再担保机构的盈利由全体股东和加入再担保的各地担保机构共享;(6)全国再担保机构在有关行业协会时指导下开展各类再担保业务并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六、政策建议1.建议由国务院特批民间投资设立的市场化股份制中国信用再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惟一的一家全国性再担保机构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建设部等部委的领导下进行包括扶持中小企业、帮助住房臵业、推动资本市场等方面的再担保试点工作2.建议国家加快对信用担保产业的立法步伐赋予市场化股份制全国性信用再担保机构必要的法律地位切实发挥其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规范各类担保机构经营行为控制担保行业风险完善全国担保体系的重要作用3.建议及时整顿和规范各级政府投资设立的各类政策性担保机构解决政府部门直接操作担保业务和政策性担保机构追求商业性盈利目的问题使其真正成为政府帮助中小企业和城镇低收入居民解决贷款难问题的政策工具4.建议按照公共财政政策的总体要求和《中小企业促进法》等具体法律要求在中央财政预算中编列各类专项再担保
资金(建议2004年中央预算编列10亿元通过市场化全国再担保机构以再担保方式支持各地担保机构发挥其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重要作用)并借鉴美国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经验采取市场化公开招标方式选择符合要求的市场化股份制全国性信用再担保机构进行具体操作以切实避免政府政策执行机构亲自操作具体资金业务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以及腐败行为的发生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避免担保风险向中央财政的集中5.建议通过再担保方式将各地各类担保机构纳入国家金融监管范围并借鉴美国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经验支持市场化股份制全国性信用再担保机构以经济手段承担对全国各类担保机构的市场化监管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