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改良乙酰半胱氨酸方案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改良乙酰半胱氨酸方案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很常见。2014年2月发表在《Lancet》的一项双盲、随机析因研究显示,相对于标准静脉注射乙酰半胱氨酸方案(持续时间20.25小时),12小时的改良方案可减少呕吐、过敏性反应以及治疗中断。
摘要
背景:在世界范围内,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很常见,常通过静脉注射乙酰半胱氨酸进行治疗,但标准治疗方案十分复杂,且经常频繁发生与浓度相关的不良反应,从而导致治疗中断。本研究旨在确定短期改良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方案、止吐剂预防或以上两者联合能否减少不良反应。
方法:2010 年 9 月 6 日至 2012 年 12 月 31 日之间,研究者在英国的三家医院进行了一项双盲、随机析因研究。研究者将急性对乙酰氨基酚过量的患者随机分配接受标准静脉注射乙酰半胱氨酸方案(持续时间20.25小时)或较短(12小时)改良方案,同时给予或不给予静脉注射昂丹司琼(4 mg)预防。采用输注 5% 葡萄糖(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过程中)或生理盐水(用于止吐预防)实现分组设盲。通过互联网进行随机化,并纳入了预后因素最小化程序。主要终点为在 2 小时内无呕吐、干呕、或不需要补救性止吐治疗。预先设定的次要终点包括谷丙转氨酶活性超过允许值50%以上。进行意向性治疗分析。本试验已在 ClinicalTrials.gov 登记注册(编号为 NCT01050270)。
结果:在接受随机分组的 222 名患者中,有 217名患者在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开始后 2 小时可以接受评估。在分配入短期改良方案的患者中,有 39/108 报告在2小时内出现呕吐、干呕或需要进行补救性止吐治疗,相比之下,在分配入标准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方案的患者中为 71/109(校正比值比为 0.26,97.5% CI 0.13~0.52;p<0.0001);在接受昂丹司琼的患者中为45/109,相比之下,在安慰剂组中为 65/108(0.41,0.20~0.80; p=0.003)。5名分配入短期改良乙酰半胱氨酸方案的患者出现严重过敏性反应,相比之下在分配入标准方案的患者中为 31 名(校正共同比值比 0.23,97.5% CI 0.12~0.43;p<0.0001)。标准(9/110)和短期改良(13/112)方案中谷丙转氨酶升高50% 的患者比例无显著差异(校正比值比 0.60,97.5% CI 0.20~1.83);但在昂丹司琼组中(16/111)该比例高于安慰剂组(6/111;3.30, 1.01~10.72; p=0.024)。
注解:在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患者中,12小时改良乙酰半胱氨酸方案可减少呕吐、过敏性反应以及治疗中断。然而本研究不足以检测短期方案相对于标准方案的非劣效性,因此,12小时改良乙酰半胱氨酸方案的疗效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确认。
(选题审校:董淑杰 编辑:刘爱菊)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参考材料
Lancet.2014 Feb 22;383(9918):697-704.doi: 10.1016/S0140-6736(13)62062-0.Epub 2013 Nov 28.
第二篇:实验九甲硝唑、对乙酰氨基酚中特殊杂质的检查
实验九甲硝唑、对乙酰氨基酚中特殊杂质的检查
一、目的要求
1、了解药物杂质的概念及来源;理解药物杂质检查的意义。
2、掌握甲硝唑中特殊杂质的检查方法及实验原理。
3、掌握对乙酰氨基酚中特殊杂质的检查方法及实验原理。
二、实验原理
1、甲硝唑中2-甲基-5-硝基咪唑的检查 O2NH2OCH3O2CH32、对乙酰氨基酚中对氨基酚的检查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锥形瓶,水浴锅,布氏漏斗,真空泵,纳氏比色管,移液管,洗耳球。药品:甲硝唑、对乙酰氨基酚
试剂:1%浓氨溶液、硝酸银试液、甲醇溶液(1-2)、碱性亚硝基铁氰化钠试液、对氨基酚
四、实验内容
1、甲硝唑中2-甲基-5-硝基咪唑的检查
取甲硝唑0.5g置小锥形瓶中,加1%浓氨溶液20ml,置水浴中加热使溶解,放冷,15min后,滤过;弃去初滤液,取续滤液10ml置纳氏比色管中,加硝酸银试液1ml,溶液应澄清。
2、对乙酰氨基酚中对氨基酚的检查
取对乙酰氨基酚1.0g置纳氏比色管中,加甲醇溶液(1-2)20ml溶解后,加碱性亚硝基铁氰化钠试液1ml,摇匀,放置30min;如显色,与对乙酰氨基酚对照品1.0g加对氨基酚50μg用同一方法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005%)。检查结果如不显色,与对照液的比较可省略。
五、思考题
1、试述甲硝唑中特殊杂质的名称、来源及进行杂质检查的实验原理(以反应式表示)。
2、对乙酰氨基酚在贮存过程中颜色变红的原因是什么?
3、对乙酰氨基酚中可能存在的杂质有哪些?如何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