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能力团体赛活动总结
小学生语文、数学、英语能力团体赛活动总结
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依据教研室活动通知,我校于2012年3月30日早上认真组织了小学生“语文、数学、英语能力”团体赛。现将本次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组织
本次比赛,我们依据教研室统一制定的小学生“语文、数学、英语能力”团体赛具体内容统一命题,教师换班监考,再集中评卷。最后教导处人员再逐卷统一审核。
二、评比结果:
经教导处综合评定,现推荐语文(六一班、辅导教师:李智丽)数学(一一班、辅导教师:高原)英语(六一班、辅导教师:张颖)参加荥阳市复赛。
三、优势及存在问题:从卷面呈现情况看,语文学科
优势:低、高段学生卷面普遍干净整洁。低段教师较重视字的结构,学生书写汉字普遍较规范,字形结构较匀称、美观。
不足:
1、汉字书写不甚规范。部分班级学生书写不甚规范,结构不匀称,书写随意,特别是书写笔画不到位,无呈现运笔走势。表现较突出的是中段学生的书写。
2、使用工具书的能力有待加强。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查字典的方法,并能根据要求查字典,做题。但正确选择字义、词语意思的能力还弱,有待强化练习。
3、书写速度有待提高。
4、书写习惯不好。个别学生卷面涂改现象较为严重。
数学学科
优势:学生对于最基本的口算掌握较好。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对于解决问题,读题时的理解能力也有所提高,因为审题失误而导致错题的情况有所降低,说明对于基本能力的培养老师做的比较到位。
不足:
1、学生学习习惯不好,部分学生出现数字书写含糊,看错运算符号,计算时多写“0”或少写“0”的情况时有发生。
2、对于估算的方法学生掌握的不好。三年级估算题35道,有大部分学生未能得到满分。
3、中高年级普遍存在简便的方法没有掌握,计算的方法还不够灵活。
英语学科
优势:
1、从书写上来看,同学们较以前有较大进步,书写较规范,卷面较整洁。
2、同学们做题速度还行,10分钟内基本上都能认真完成答题。
不足: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
荥阳市双语实验小学
2012年3月
第二篇:2015新生羽毛球团体赛总结稿
电 气 工 程 学 院
羽 毛 球 团 体 赛 总 结
文体部
2015.12.06
羽毛球协会为弘扬体育文化,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更为羽毛球爱好者提供一个技术交流的平台所举办的羽毛球比赛于12月4日落下帷幕。
在学生会各位成员的配合下此次活动圆满成功,在比赛中我们的成员发挥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在球场上顽强拼搏的精神,虽然我们系只取得了一场比赛的胜利,但是他们还是好样的。他们在面临敌方的强烈攻击时并未放弃并未气馁,反而是顶住压力坚持比赛。通过这次比赛选手们交流了经验,增进了友谊。在这次比赛中,虽然我们并未挺到最后,但是在比赛前我们还是积极应对。赛前我们进行了运动员选拔并对运动员进行了训练,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正是我们所需要的,这就达到了我们所期望的。
借着这次比赛,同学们之间有了更深的了解,增加了同学之间的凝聚力。各系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也加深了。许多同学也通过这次比赛交了许多新朋友,学生会成员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也加深了了解。我想这也就是举办这次比赛的意义所在。大家在一起切磋球技、交流经验、互相鼓励,虽然打的水平不是很高,动作也不是很规范,但是喜爱羽毛球运动的共同爱好让大家走的更近。场上是紧张投入,场下是相互交流。
本次羽毛球比赛既锻炼了同学们拼搏进取、勇争第一的意志品质,提升了同学们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团队精神,也展现了同学们努力超越、争创一流的精神风貌。这次比赛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赛出了我们电气工程学院的气势和勇于拼搏的新形象。比赛结束后,我们大家都认为这种比赛应该多举办多参加。我们应该时刻记住奥林匹克精神追求更高更快更强。
电气工程学院
文体部
张月圆
2015年12月6日
第三篇:小学“课堂教学团体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宗旨:
1、通过课堂教学的创新,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2、通过竞赛评比活动,进一步落实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的常规。
3、在活动中,努力构建四个平台,即学习的平台,实践平台,反思平台和教科研平台,发掘出一批课堂教学有特色的优秀教师,体现年级的团队精神。
二、活动方式:
1、此次竞赛将采用课堂教学团体赛的方式进行。由教导处统一负责,和老师要认真对待这次讲课,深钻教材,严谨构思,课要上出自己的特色,在这次活动中,老教师要指导青年教师,课要上的有活力、有激情,要落实三维目标,要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教师要精讲,上出有品位的课。
2、本次活动分语文和数学两个组进行,各组对参赛教师的选拔要认真、慎重,根据“优质课竞赛活动初赛安排表”进行教师登记,同年段同学课老师根据时间安排及时听课,并严格打分。
三、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3月14日—3月25日):校级评选,分学科进行课堂教学评比。
第二阶段:参加镇级的评选。
四、评奖方法:
1、评价方式:由各教师对讲课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教程、教学能力、学习感情、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特色进行评价,打出合理的分数。
2、要根据本次活动,总结经验,通过搜集资料,反思交流等方式展示全过程,利用图片、文字、音像等展示教学成果,通过开放课与成果的展示扩大教育影响,形成合力,让社会也了解学校,参与其中。
第四篇:小学生计算能力检测总结
小学生计算能力检测总结
时间:2012-06-12 08:37:41 来源:黑山县教师进修学校 作者:小教部
本学期,为了进一步落实 “抓好抓实小学生听、说、读、写、算等方面的训练”这一举措,加强对各乡镇中心小学进行学科能力训练的督导和检查,教师进修学校于5月16日,继每个学期的能力检测后,再一次对全县27所中心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进行了全面的检测。就数学学科来说,计算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之一。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前几个学期,我们重点抽测的是第一学段的口算,通过几个学期的训练,发现第一学段学生的口算能力普遍得到了增强,不管是口算速度,还是准确率方面,都是比较令人满意,也达到了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每分钟1——2题的要求。因此,从去年开始,我们加入了对高年级的计算抽测,发现学生的计算技能、应用运算律进行计算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针对这种情况,本次检测,我们重点对六年级进行了计算能力抽查。通过检测结果以及在平时下乡调研中与个别学校的领导、教师的交流,我们深有感触:
一、取得的成绩
1、从各校重视程度上看
本学期里,大部分学校对于学生的计算技能的训练比较重视,从开学初就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制定了严密的训练计划,并能严格执行这项计划,保证了训练的时间,准备了训练的内容,学校也自行组织了相关的竞赛活动,这样就促进了计算活动的开展。同时,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大部分教师在平时经常拿出一定时间进行计算训练,教师自己印制的计算的题单也非常多,有口算,也有笔算,教师也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对题单进行批改。总之从学校领导到教师,都非常重视这项活动的开展。
2、从学生答题速度上看
本次计算检测,题单中共有35道脱式计算题,普通的脱式计算有18道,应用运算定律进行脱式计算有17道题,答题时间是10分钟,通过学生答题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大致答完15——25道题(以正确率为准),只有极个别学生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10道以下。标准中对于第一学段乘除法笔算技能评价要求是每分钟1——2题,参照第一学段的乘除法笔算技能的评价要求,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抽测的第二学段学生对于脱式计算的答题速度已基本上达到了标准中规定的,这都是我们的学校严格要求,我们的教师平时坚持训练的结果。
3、从学生答题结果上看
本次检测,全县各所学校成绩普遍较好,除了个别学校外,各校成绩比较接近,差距非常小。具体结果统计如下:
二、存在的问题
1、忽视训练目的通过检测我们发现,学生答题比较快。参照标准,大部分学校的学生经过训练,已达到或基本达到要求,平均每分钟能完成1——2道题左右(以正确率为准)。但从学生的答题结果上看,个别学校、个别学生的成绩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的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忽视计算训练的目的,只重视学生的答题速度,却忽视学生答题的准确率;只重视了部分学生的提高,却忽视了学生的整体。
2、忽视学生的习惯养成这次抽测,暴露出一个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的大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包括很多方面,首先说学生的字迹,有些学校的学生书写的字迹特别潦草,看起来令人十分不舒服,还有的学生在脱式计算时一步写出得数,这就说明我们的教师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注重学生的书写训练和答题习惯的培养。其次,个别学生尽管答得快,但正确率低。这说明我们老师在平日的训练中,只注重了学生的答题速度,忽视了对学生答题正确率的要求。
3、忽视训练形式
通过平时调研中与基层教师的交流,我们也反馈到了这样的信息:有些教师在训练计算时不注重训练的形式。个别教师认为,计算训练就是规定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做完几道题就行了,忽视了准确率;还有的教师在能力检测前,突击几天进行练习,上课练,下课也练,弄得学生筋疲力尽,怨声载道。但计算训练真应该这样简单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种训练形式枯燥乏味,根本不可能激发起学生的练习兴趣来,学生被动的练习,又怎么可能得到良好的练习效果呢。
4、忽视对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
本次抽测,题目的要求就是“用合适的方法解答下列各题”,并且普通的计算与应用运算律进行的简算搭配在一起,目的就是想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发现有可以应用运算律的计算题,那么,应用运算律计算起来比较简单,这就需要学生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样计算起来速度更快一些。所以,本次计算抽测,也蕴含着考察学生“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策略”的目的。但通过答题情况来看,还有个别学生对于应用运算律解决计算问题不熟练。这也证明,我们的学生解决问题时还不够灵活,缺乏动脑。这也说明,我们的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
三、改进的措施
1、注重口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学生的笔算能力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培养计算能力,还是应从口算入手。对于口算,应通过训练,使学生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只有口算速度上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才有可能提高。
2、注重平时训练
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计算训练应坚持经常,不要搞突击。每天坚持练一练,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计算练习,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3、注重训练形式
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内容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如何让学生对计算产生兴趣?我们应丰富我们的训练形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在进行计算练习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限时计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4、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学生的计算错误,从现象来看,似乎大多是由 “粗心”造成的,而“粗心”的原因不外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又有助于身心的发展。从小养成的好习惯,让人受益一生。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就拿这次计算抽测来说,学生主要有以下几种错误:做题时思想不集中,不注意审题,如(634+326)÷(180÷60),不少学生都把634+326的得数写成了1000;计算时马虎、不认真,看错小数点位置,如5.9×1.02,很多学生都把1.02看成102;不观察题中数字的特点,如
7.8×4.69+22×0.469,导致没有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做起题来不但麻烦,而且易错。根据学生发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有相当一部分因素是属于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根本所在。让学生养成做题前审题的习惯;做完题检查的习惯;计算结束后用估算方法快速验算的习惯等等,这些都是提高练习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包括学生的字迹、规范的书写格式等,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一定能见到成效!
影响学生计算准确率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感知不准确。
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笼统、粗糙的,他们往往只能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能看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此,他们对事物的感知缺乏整体性,在看题、读题、审题、以及抄写的时候,有时观察不仔细,因而获得的表象就是模糊的,这时感知的错误就使信息失真,致使学生把题目中的数字、符号抄错。如把“35”写成“53”,把“+”写成“-”,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等。
2、注意力不集中。
小学生在注意的广度、稳定性、转移、分配上发展都很不完善。比如,学生正在解答计算题时,老师的一句“请大家把字写认真些”,就会使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导致计算错误。另外由于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暂,常常顾此失彼,丢三落四,所以,容易发生抄错数字,写错符号,漏写数字等错误。
3、思维定势的干扰。
计算中,学生往往用习惯的方法去解答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从而出错。比如,经常在练习小数乘法竖式计算时,就会用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了。
4、被假象迷惑。
有些运算顺序以及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也是由于感知上的笼统、粗糙,尤其在特殊数据的刺激下,被假象的“好算”或“简算”迷惑。如将14×5/7÷14×5/7误算成14×5/7÷14×5/7=10÷10=1。
5、虚荣心作怪。
有的学生数学基础并不薄弱,做题速度也很快,但也会经常出现计算错误。这主要是学生的虚荣心在作怪,是意志不够坚定的表现。
6、学习习惯不好。
部分学生由于对计算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上平时的训练度不够,方法欠妥,因而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
7、学习兴趣不高。
有些学生对枯燥的数学计算没兴趣,随便乱做,也有些不愿动脑筋,计算时喜欢到同学处去偷看答案,抄错或看错。
针对以上因素,我认为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透彻理解基础知识,纠正学生计算中的错误。
要使学生计算中少出错误,首先必须明确怎样算,即考虑这道题运用什么数学概念,运算性质等。比如,有的学生对于简单的乘法口诀都不熟悉,那么,在计算时,势必会出现计算速度较慢,正确率较低的状况。又如,在计算0.25×(40+8)时,有的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还不清楚,便会出现0.25×(40+8)=0.25×40+8=10+8=18这样的错误。当然,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基础知识变得越来越丰富,有的学生就会出现知识混淆的现象。这时,不能急于求成,而应帮助学生从整理已学的基础知识开始,运用知识迁移,不断深入。
3.在教学中,注意估算能力的培养。
加强估算,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估算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教学中应逐步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指导学生养成“估算——计算——审查”的习惯,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能力。例如,在计算39×486时,可以让学生大致说说积大概是多少,从而知道,积的位数,不至于出现较大的错误;在简算3.74×9.8=?时,学生经常出现3.74×9.8=3.74×(9.8+0.2)的错误,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先估算,3.74×9.8两个因数分别是两位、一位小数,则积一定是3位小数,末位4×8=32,则积的末尾一定是2,可见,结果肯定是错的,再分析原因,问题就解决了。
4、加强口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又是训练思维敏捷性的良好手段。牢记一些常用数据,如125×8=1000,25×4=100。每天坚持练习。
5、注重对比训练。
对于容易混淆的计算问题,或者为突出新知识的特征,一般在复习课中,安排对比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对比帮助沟通与辨析,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知识的内涵、特点和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鉴别能力,克服学生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使学生养成认真看题,仔细解题的良好习惯。
6、重视错题分析。
学生计算出现了错误,要及时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寻找错误的根源,及时改正过来。对于重复犯的某种错误,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组织学生一起观察、思考、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既达到“治病”作用,又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7、认真审题。对于应用题,大多数学生还能认真审题,但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却提笔就算。加上计算比较单调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劳,这时遇上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出现运算顺序错误,抄错符号或抄错数据。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在教学中,分三步走:一要审清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要审清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以通过分、合、转换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
8、专心校对。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写的题目,都要及时校对,做到不错不漏。试想,题目都抄错了,结果怎么可能正确呢?但在计算中,学生抄错数字或符号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对学生的抄题要有严格的要求,并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如果作业有连续五次得优秀,就可以得到一颗五角星,满五颗五角星就可以奖到一本本子;刚开始,如果哪一次作业中出现有三次或以上抄错现象,就把那次作业从头至尾抄写一遍。以后,则提高到出现一次抄错,就从头再来。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提醒学生抄题要格外小心,做到及时校对,以免出错。
9、积极验算。一些学生以为验算可有可无,其实不然。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例如,用估算可判断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在加法运算中和应大于每一个加数;在减法中,差和减数应都小于被减数等等。作为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编顺口溜:抄题写数立即查;计算时反复查;脱式时上下查;计算完毕整体查。当然,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
10、及时订正。作业中的错误,若是共性的,可集体纠正;若是个别的,要让学生自己改正过来,并认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免今后再出同类错误。学生还可以自己收集错题,做成一本错题集,经常复习察看,以防出现类似的错误。
11、家庭配合教育对策
选取计算容易出现错误的优等生和后进生,并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配合,在家里进行口算训练和计算练习。
总之,要提高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通过长期不懈的训练,才会形成技能。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坚持练一刻钟。计算教学中,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和笔算训练。通过长期不懈的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得到较好的提高。
第五篇: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总结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问题研究总结
本学年,我们申请了校本研修一般性问题研究: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研究。在平时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以问题研究的要求指导平时的教学实践,把教改实践的经验及时加以总结、交流和完善。加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为一个教师,我把研究重点放在口算教学方面。口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年级是打好口算基础的重要时期,它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计算能力。而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因此,在计算练习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事。
一、分析学生口算错误的原因
孩子在口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总结如下:
1.心理方面的原因
小学生感知事件是比较笼统的,不够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独立的事物,不能觉察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及特征,因而缺乏对事物间的整体认识。有时在进行口算练习时,有些学生还没看清数或运算符号,就将答案脱口而出了。
2.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一年级学生太小,不能认识正确口算的重要性。本身对口算缺乏兴趣,加上机械重复的训练更是嫌麻烦,便不加思索的信口乱说。再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写作业时边做边玩,不能集中思想的口算;书写时不规范、字写得很马虎,算后又不安心检查计算,都是计算错误的原因。
二、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方法
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为了预防学生口算出错,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的进行口算,我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的几种方法,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1.口算方法归纳总结法
在小学一年级,特别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加减法口算重点,也是难点。只要将20以内的口算掌握得非常熟练,那么更难一些的口算就没有多大的问题了。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主要用的教学方法是用“凑十法”,也就是“看大数,分小数,凑满十,加剩数”的方法。(1)、归纳算法,“凑十法”。(2)、引导学生找出“9加几”题的规律:第一个加数都是9,第二个加数越来越大,和也就越来越大;和个位上的数比第二个加数少1。
2.练习形式多样法
由于口算题不同于解决问题,它没有生动的情节,比较的枯燥单一,因而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重复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产生乏味感,容易疲劳和厌倦,激发不起训练的兴趣,所以在口算练习时,只有形式多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平时,家长注意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口算练习,例如看口算卡片以开火车的形式直接说出得数、对口令、夺红旗等数学游戏,还有如自算(自己在书中找口算题,规定时间内看自己能算对几道)、互算(同学之间互相出题,互相通过对比,来提高口算能力)、口算竞赛、抢答案等竞赛的形式,以增强练习的趣味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此外,除了在课堂上的练习之外,还可以建议孩子们在生活中运用,比如:孩子跟父母外出购物时,帮助家长口算用的钱数等,让父母把10以内的加减全部做成卡片,每天练习,这样就不会感到口算枯燥了。
3.口算练习要做到持之以恒
口算要做到正确熟练,必须坚持做到天天练。我的做法就是每天利用课前三至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听算20道口算题。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练习,日积月累总会有进步的。
4.养成良好习惯,保持口算的正确性。
口算中出现的错误,我们大多都认为是孩子粗心大意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然而这些好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而是要通过长期以往有目的地训练,才能培养出这些好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他们养成“看清题目、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努力消灭计算错误,提高口算正确率。
总之,要提高一年级学生口算的正确率,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只有坚持不懈的过程,在口算练习中逐步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掌握算法、理解算理、形成技巧、养成良好习惯,才能达到提高口算能力的目的。
双龙小学 郑家奎
201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