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乡镇机构改革调研汇报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逐步完成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乡镇的职能应由行政命令型,向经济服务型转变,实现小政府、大服务的格局。乡镇是最基层的一级政府,主要面对着广大农村,直接服务于农民,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完成,乡镇的主要工作应放在搞好农村经济、文明建设,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上来。一是要围绕农民增收,搞好服务。帮助农民搞好农业结
构调整,向农民推广农技、农机等技术服务,传授科学的田间管理知识。二是要加强农村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农村要发展离不开教育,只有教育发展了,农民的素质就会逐步提高,才能很好地掌握市场信息,科学种田,农业就会增产,农民就能增收,这样才能使农民真正脱贫致富奔小康。三是要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每个乡镇地域都比较广阔,人员居住分散,管理不便,为了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必须加强社会治安管理。要经常深入到乡镇进行普法宣传,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四是要加强计划生育管理。提高人口素质,少生优生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因而计划生育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近年来随着农民外出工的增多给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不便,再上传统的人口观念“儿孙满堂”、“养儿留根”的落后思想,扭转这一传统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加大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力度。五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保护好农村这块政治阵地和文化阵地,提升百姓的政治文化素养,杜绝邪恶,自觉去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促使社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乡镇要经常深入基层发展党员,增强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六是加强防灾救灾体系建设。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农民还不能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的制约,遇到天灾人祸,必须有一个强大的防灾救灾应急体系。如我县的“110”地震。六是加强卫生防预体系建设。全县85%的人口分布在乡镇,居住分散,医疗基础设施差,专业技术人员缺,遇到大的疫情就很难应服。如“非典”、“禽流感”等疾病就是一个例子。因此加强农村卫生防预体建设就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政府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上述六个方面,工作方式以主动为农民服务为主,减少了行政命令和行政干预。农业税取消后,乡镇干部从催粮要款等与农民有直接冲突的关系中摆脱出来,变为积极为农民提供各项服务,逐渐改善乡镇与农民的关系。农民对乡镇所做的工作会认可的满意的。
取消农业税后,乡镇的工作是减少了,但收取农业税只是阶段性工作,其它工作需常抓不懈。而且乡镇还承担这年度性或阶段性工作如禁牧、乡乡通油路工程、农田建设等工作需要乡镇抽调大量人员来完成。根据乡镇的主要职能和实际工作量,现有行政、事业机构设置和上次市县级机构改革的要求基本一致,而且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取消农业税后,乡镇应保留农业技术、计划生育、文化广播、卫生等公益性事业单位。
第二篇:乡镇机构改革汇报材料
机构改革汇报材料
根据县编办《关于开展乡镇机构改革评估的通知要求》的文件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编办的具体指导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严密组织,精心安排,镇机构改革评估工作已全面完成,现将评估结果汇报如下:
一、机构改革方案执行情况
按照县委、县府《关于印发《镇职能配置、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要求,我镇严格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机关机构改革,并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多次召开联席会议,进行认真反复的研究,采取上下结合的方式,多征求意见,反复协商,结合我镇实际,拟定了机构改革方案,全面开展机构改革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
二、在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基层管理体制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一)推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在本次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中,我们把职能转变放在首位。我镇为适应农村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要求,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力打造“四区”,构筑经济强镇发展大格局;二是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奋力实现工业强镇新突破;三是大力开 1
展“民生建设年”活动,奋力实现和谐建设新突破;四是大力实施“强基提升”工程,奋力实现党的建设新突破。通过乡镇机构改革,不断推进学习型、服务型、法治型、廉洁型政府建设,促使我镇人民政府职能转变。
(二)理顺职责关系,增强政府履职能力
理顺部门间职责关系,做到部门职责分工明确,管理范围边界清楚,便于充分发挥部门的积极性。按照建立权责一致和运转协调管理体制的要求,规范镇政府的职责权限,凡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由上级政府工作部门承担的职责,由上级政府工作部门履行。上级政府工作部门需要镇政府配合工作的,由上级政府工作部门赋予相应的办事权限。上级机关派驻和设在我镇的机构,以上级机关管理为主,同时接受我镇的统一协调、指导和监督,考核实行条块结合、以我镇为主,主要负责人的任免须事先征求我镇党委意见,党群工作实行属地管理。
(三)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推进新农村建设。
面对整体发展层次低,特色产业集群规模小,城市化进程推进慢等发展现状,聘请高水平规划设计院对庞家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进行了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倾力打造“四大板块”,大力实施 “一年打基础、二年求突破、三年大跨越”发展战略,着力实现工业经济、商贸三产、特色农业、城镇面貌、新农村建设“五个提升”,努力形成现代工业、现代物流、农村社区三驾马车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格局,奋力开创建设幸福新庞家的新局面。
三、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改革情况 按照依法行政,坚持“小政府、大服务”的方向,根据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及现行法律法规,对镇政府职能进行了重新界定。突出强化了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职能,相对弱化了直接参与经济和微观经济管理的职能。
(一)行政机构改革
1、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严格按规定设置了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文化教育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四个内设工作机构。通过机构设置的调整,各机构的职能得到了细化和明确,机构之间的工作条块关系更加清楚、顺畅,促进了分工协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2、按照“提倡交叉兼职、减少领导职数”的原则,行政编制 名,领导职数 名。党委设书记 名,副书记 名,纪委书记 名;政府设镇长 名、副镇长 名;人大主席 名;人民武装部部长 名。实有人员与批准的编制和领导职数一一对 3
应,并定岗定员,认真执行机构编制管理程序,维护了“三定”方案中人员编制的严肃性。
(二)事业机构改革
为实现我镇机构和人员的合理配置,增强镇政府服务职能,改革后设立了
四、机构编制实名制及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
1、合理界定职能。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是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巩固机构改革成果的关键。我镇严格执行机构改革方案和“三定”规定。对规定的主要职责,认真履行,不失职或越权,不突破机构限额、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个别确因职能变化而调整机构编制的,严格按照“有增有减”和“撤一建一”的原则办理;对职能弱化或萎缩的单位坚决地予以撤并。
2、坚持“一支笔”制度。凡是涉及机构编制增减事宜,必须由编制部门一家审批,坚决制止“条条干预”。除党委、政府和机构编制部门外,其他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对下级的职能配置、机构设置、编制和领导职数进行干预,不得把是否设置机构、配备编制等作为“达标”、“评比”的主要条件,也不得把是否设置机构、配备编制等列入“签订责任状”、“政绩考核”等内容,要坚决杜绝机构编制管理政出多门现象。
3、建立健全了机构编制协调控制机制。机构编制是配备干部、调配人员、核拨经费等的主要依据,只有在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同意设置的机构和批准的编制范围内,组织、人事部门才能考录、调配人员,人事部门才能核定工资,财政部门才能列入预算和核拨经费。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的,纪检监察部门加大了查处力度。
4、实行了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相结合的机制。根据单位的主要职能确定基础编制数额即固定编制。对单位因工作需要或临时工作任务而聘用的临时人员,需由用人单位向机构编制部门请示。
五、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意见及建议
注重加强对本次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评估结果的运用,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议通过对本次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认真总结经验,及时研究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深、做实有关后续工作,切实把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第三篇:乡镇机构改革汇报材料
乡镇机构改革汇报材料
篇一:乡镇机构改革汇报材料
机构改革汇报材料
根据县编办《关于开展乡镇机构改革评估的通知要求》的文件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编办的具体指导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严密组织,精心安排,镇机构改革评估工作已全面完成,现将评估结果汇报如下:
一、机构改革方案执行情况
按照县委、县府《关于印发《镇职能配置、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要求,我镇严格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机关机构改革,并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多次召开联席会议,进行认真反复的研究,采取上下结合的方式,多征求意见,反复协商,结合我镇实际,拟定了机构改革方案,全面开展机构改革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
二、在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基层管理体制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一)推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在本次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中,我们把职能转变放在首位。我镇为适应农村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要求,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力打造“四区”,构筑经济强镇发展大格局;二是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奋力实现工业强镇新突破;三是大力开
展“民生建设年”活动,奋力实现和谐建设新突破;四是大力实施“强基提升”工程,奋力实现党的建设新突破。通过乡镇机构改革,不断推进学习型、服务型、法治型、廉洁型政府建设,促使我镇人民政府职能转变。
(二)理顺职责关系,增强政府履职能力
理顺部门间职责关系,做到部门职责分工明确,管理范围边界清楚,便于充分发挥部门的积极性。按照建立权责一致和运转协调管理体制的要求,规范镇政府的职责权限,凡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由上级政府工作部门承担的职责,由上级政府工作部门履行。上级政府工作部门需要镇政府配合工作的,由上级政府工作部门赋予相应的办事权限。上级机关派驻和设在我镇的机构,以上级机关管理为主,同时接受我镇的统一协调、指导和监督,考核实行条块结合、以我镇为主,主要负责人的任免须事先征求我镇党委意见,党群工作实行属地管理。
(三)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推进新农村建设。
面对整体发展层次低,特色产业集群规模小,城市化进程推进慢等发展现状,聘请高水平规划设计院对庞家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进行了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倾力打造“四大板块”,大力实施 “一年打基础、二年求突破、三年大跨越”发展战略,着力实现工业经济、商贸三产、特色农业、城镇面貌、新农村建设“五个提升”,努力形成现代工业、现代物流、农村社区三驾马车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格局,奋力开创建设幸福新庞家的新局面。
三、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改革情况
按照依法行政,坚持“小政府、大服务”的方向,根据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及现行法律法规,对镇政府职能进行了重新界定。突出强化了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职能,相对弱化了直接参与经济和微观经济管理的职能。
(一)行政机构改革
1、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严格按规定设置了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文化教育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四个内设工作机构。通过机构设置的调整,各机构的职能得到了细化和明确,机构之间的工作条块关系更加清楚、顺畅,促进了分工协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2、按照“提倡交叉兼职、减少领导职数”的原则,行政编制
名,领导职数
名。党委设书记
名,副书记名,纪委书记
名;政府设镇长
名、副镇长
名;人大主席名;人民武装部部长
名。实有人员与批准的编制和领导职数一一对
应,并定岗定员,认真执行机构编制管理程序,维护了“三定”方案中人员编制的严肃性。
(二)事业机构改革
为实现我镇机构和人员的合理配置,增强镇政府服务职能,改革后设立了
四、机构编制实名制及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
1、合理界定职能。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是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巩固机构改革成果的关键。我镇严格执行机构改革方案和“三定”规定。对规定的主要职责,认真履行,不失职或越权,不突破机构限额、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个别确因职能变化而调整机构编制的,严格按照“有增有减”和“撤一建一”的原则办理;对职能弱化或萎缩的单位坚决地予以撤并。
2、坚持“一支笔”制度。凡是涉及机构编制增减事宜,必须由编制部门一家审批,坚决制止“条条干预”。除党委、政府和机构编制部门外,其他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对下级的职能配
置、机构设置、编制和领导职数进行干预,不得把是否设置机构、配备编制等作为“达标”、“评比”的主要条件,也不得把是否设置机构、配备编制等列入“签订责任状”、“政绩考核”等内容,要坚决杜绝机构编制管理政出多门现象。
3、建立健全了机构编制协调控制机制。机构编制是配备干部、调配人员、核拨经费等的主要依据,只有在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同意设置的机构和批准的编制范围内,组织、人事部门才能考录、调配人员,人事部门才能核定工资,财政部门才能列入预算和核拨经费。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的,纪检监察部门加大了查处力度。
4、实行了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相结合的机制。根据单位的主要职能确定基础编制数额即固定编制。对单位因工作需要或临时工作任务而聘用的临时人员,需由用人单位向机构编制部门请示。
五、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意见及建议
注重加强对本次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评估结果的运用,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议通过对本次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认真总结经验,及时研究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深、做实有关后续工作,切实把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篇二:乡镇机构改革情况汇报)珠晖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改革情况汇报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完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10]71号)文件精神,制定了《珠晖区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完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实施意见》(珠政办发[2010]25号),现将我区乡镇农业机构改革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珠晖区位于湘江东岸,辖两乡两镇五个农场,总面积234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其中农业人口10万,耕地面积6.15万亩,是衡阳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
二、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改革情况
(一)切实加强领导,搞好协调配合。为了搞好乡级农技推广站的改革与建设,区政府专门下发了《珠晖区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完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实施意见》(珠政办发
[2010]25号),成立了以区长符成安同志为组长的乡镇农技推广技术体系改革领导小组。编办、财政、人事、农业、畜牧、水利农机等部门为成员单位,负责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督促指导改革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农办。
(二)完善了机构设置。
1、设立区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加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
2、各乡镇、衡州路街道将农技、农机、畜牧、农产品质量监管一起,综合设置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全区共建立了5个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共有农技推广人员22人。
(三)建设稳定的办公场所。全区4个乡镇和衡州路街道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具有稳定的办公地点,为了便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技术服务和指导工作,办公地点全部设在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
(四)资产整合情况。为了充分发挥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的作用,区政府对原有农技推广资产进行整合,农业部门负责解决办公用具、交通工具、仪器设备、办公和试验示范场所,为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
(五)理顺管理体制。根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特点,建立健全了有利于充分发挥区乡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作用的管理体制。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强了对乡镇农业推广服务中心的管理和指导。区派出的技术人员的考评和晋升要充分听取乡镇政府的意见;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考评、调配和晋升要充分听取区级业务部门的意见。区级农业推广机构同时加强了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和服务。
(六)科学核定人员编制。区级农业技术推广站机构人员编
制维持原编制数15名不变。乡镇街道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机构人员编制按照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农户数、行政村数作为测算的基本指标并分别设立权重,即按照农作物播种面积0.5~1.5万亩配备1名农技人员,权重为0.3;500~1000户农户配备1名农技人员,权重为0.5;2~3个行政村配备1名农技人员,权重为0.2;3个指标所算的值之和乘以2/3即为乡镇应配备的编制数。经测算最后核定为22名,具体编制分别为:东阳渡镇6人、茶山坳镇5人、酃湖乡5人、和平乡4人、衡洲路街道2人。确保了在一线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不低于全区农技人员总编制的2/3。区、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80%,并注意保持各种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比例。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今年是换届之年,干部提拔,人员调动,编制变动等工作都暂时冻结,因此,尚未开展竞争上岗工作,人员还没有最终确定,目前在乡镇街道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上班的都是原在岗人员。
(二)经费不足。一是要加大对农技推广机构办公场所、培训场所、检测仪器、培训宣传设施、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人员知识更新等方面的投入,逐步改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环境和条件。二是要不断提高农技人员的综合素质,根据科技进步、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的变化,制定乡镇农技推广人员
培训规划,搞好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素质提升教育培训,提高其服务能力。经费尚未落实。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待换届选举完成后,我区将全面实行了以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核心的用人制度,根据按需设岗、竞争上岗、按岗聘用的原则,确定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聘用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坚持公开、公正、公平三原则,实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聘期一般为三年,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继续聘用。
(二)财政经费。拟定区财政部门保障乡镇农业推广站的工作正常开展,将人员工资、社会保险以及履行职能所需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实行全额预算管理,并随区财政收入的增长而相应增加。
(三)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根据新阶段农业发展特点,农民需求变化,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结合本乡镇生产需要,认真遴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搞好技术培训。农技推广站技术人员实行包村联户制度,逐步形成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科技入户制度,利用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搞好新技术、新品种的展示示范,及时解答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篇三:镇政府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汇报
××镇政府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汇报
××镇在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中,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印发《泸溪县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机构改革领导小组的具体组织下,经过精心准备、宣传发动,人员分流、人员考核成绩汇总、人员定岗共经过五个阶段,机构改革任务已初见成效,达到了预期目的。
一、加强领导,制定完善方案,把握改革关键。自11月份上级有关部门安排部署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以来,××镇镇党委、政府针对本次改革政策性强,工作面广量大,影响深远的实际,专门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为副组长,×××等同志为成员的镇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同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同志担任。把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多次召开镇党委和党政联席会议,结合我镇实际,对改革的有关政策、办法及镇机关人员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制定了机关改革方案和周密的工作计划,严格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按时谨慎操作,保证了机构改革工作的规范运行。
二、严格标准,因地制宜,积极稳妥的推进改革。乡镇机构改革内容多,涉及面广,任务重,时间紧,为
了使改革工作与各项日常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镇党委、政府坚持民主、公平、公开的原则,精简、统一、交通的原则;建设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原则;人员分流因地制宜,广开渠道思想疏导和政策引导相结合的原则,认真实践,不断总结完善,保证了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平稳运行。
1、充分宣传发动,做好思想工作。机构改革涉及到干部职工切身利益,我们以稳定人心,保证机构改革顺利推行为出发点,召开了机构改革动员大会,讲清了机构改革的意义,遵循的方针原则,实施方案步骤,引导大家认真对待改革,并对可能列为退休、内退及分流人员的思想问题,采取了分别交流谈心等形式,打消了许多同志的思想顾虑,绝大多数干部职工都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改革。
2、精心组织实施,实行竞争上岗。人员定岗和分流是机构改革的难点和重点,也是机构改革成败的关键。改革领导小组经过反复研究和认真推敲,组织全镇事业干部竞争上岗。机构改革领导小组通过统一理论测试,民主测评,竞岗演说,组织考核,成绩公示等程序,选拔出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在竞争上岗胜出人员聘用过程中,我们又对岗位职责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充分发挥每个干部的发展潜力,因职选人,人尽其才。
3、强化纪律监督,实行阳光操作。在乡镇事业单位人
员竞岗、聘用工作中,实行阳光操作。我们聘请镇纪检人员、人大代表、全体机关干部对竞聘人员的考试考核、民主测评、决定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督,增强工作透明度,对上岗人员及岗位职责进行公示,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做到公平、公正。
4、优化结构组合,转变政府职能。此次改革的主要目的归根结义就是创新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和工作效率。改革后,我镇乡镇机构改革将机关设置为4个办公室、6个事业站。对公益事业在保证投入兴办社会公益事业经费不减、用途不变的前提下,将政府拨款逐步由“养人”为主向“养事”为主转变,对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农技推广、水利、文体广电、社会事务、计划生育等公益事业单位明确责任、权利和义务。通过改革,进一步理顺了机关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关系、职责范围和权限。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此次乡镇机构改革,按照“改革、发展、稳定”的要求,经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1、严格精简。在这次机关机构改革中,我镇严格执行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机构设备和人员编制数,科学合理的设置上报机关机构和人员编制,行政人员编制名,其中领导职数核定为名,工勤编制名,事业人员编制核定为名,机关变得更加精干高效。
2、优化结构。在改革中,明确了人员定岗办法,对中层干部和一般工作人员聘任条件、办法和程序进行了详尽地说明,经过竞争上岗和组织任命,机关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了调整,中层干部的文化层次得到了提高,本科、大专以上文化程序占半数以上。
3、转变职能。乡镇机构改革后,镇党委、政府的职能发生了转变,由管理职能逐步转变为服务职能,在促进经济发展、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全面履行职能。
4、作风高效。事业单位实行改革后,经过竞聘上岗的干部职工普遍产生了危机感,激发了改革和竞争意识,主动做好本职工作,深入下去为群众办事实、办好事,解忧排难。机关纪律、工作态度,工作效率都有明显的改革观,各部门工作井井有条、保证了改革及各项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5、创新机构。这次机构改革中许多成功的做法,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我镇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民主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程,为建立和完善现代行政管理制打下基础。
第四篇:乡镇机构改革调研报告
中共乌敦套海镇委员会
一、基本概况
乌敦套海镇位于翁牛特旗东南部,305国道穿越境内,东连玉田皋乡,隔老哈河与敖汉旗古鲁板蒿乡相望,南接赤峰市松山区哈拉道口镇,西与东庄头营乡相邻,北与那什罕苏木接壤。南北长28公里,东西宽24公里,呈不规则不长方形,行政区域总面积56.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1.2万亩(水浇地面积4.5万亩),林地18万亩,人工及飞播牧草保存面积13.3万亩,草地8万亩,森林覆盖率32%。
乌敦套海镇辖1个居委会、12个村委会,61个村民小组,39个自然村,全镇总户数6191户,总人口23162人,其中少数民族1229人,非农业人口近4000人。2004年粮豆产量3000万公斤,牧业家畜存栏5.6万头只;2004年镇级财政收入4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00元。全镇干部、教师、离退休人员、遗属、民政供养人员共780人,每30人供养1人,财政供养率极高。
二、人员编制及工资现状
全镇党政机关和事业各站所现有人员共135人。
公务员共39人(含财政所人员9人),其中男27人,女12人,平均工龄21年,公务员平均年龄40.8岁,其中50岁以上1人,文化结构为大学本科13人,大专12人,中专10人,高中4人,行政机构编制为29个,超编10个;党政配置领导职数8个,其中正科3人,副科5人。
事业单位设立12个职能相对独立的站办所,共有96人(含自聘人员9人)。其中男64人,女32人,平均工龄18年,平均年龄38岁,50岁以上4人。文化结构为本科8人,大专27人,中专40人,高中21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为62个,超编34个。事业单位人员中,有干部52人,合同制工人29人,全民工人6人,大集体工人2人,计生招聘3人,畜牧大集体2人,文化招聘2人。所有工人身份人员,由于镇政府背着1176万元的债务包袱,财政乏力,均未上交统筹保险,存在着严重的后顾之忧。
乡镇近几年来总的趋势是:人员逐步增多(2002年后主要是安置转业兵),编制基本不变,工作量大幅度减少,工资有所上调,工资缺口越来越大。全镇行政、事业站所累计超编44人,2004年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缺口达52万元。
三、取消农牧业税之前,镇政府日常工作主要有哪些
取消农牧业税之前,镇政府日常工作主要有:(1)税费征缴;(2)公路会战;(3)生态建设会战;(4)专项推进种养业;(5)迎检达标软件(计生、党建、综治等)。
四、取消农牧业税后,哪些职能不存在了,哪些需保留,哪些需强化
取消农牧业税后,政府的主要精力不再是税费征缴、强迫种养和经济处罚,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乱摊派不存在了,财政、计生等部门的职能弱化尤为突出。乡镇干部的注意力全部转移到建设和发展上来。
应保留的职能是:引导生态及公路会战,引导示范推广农牧业产业化。
应强化的职能是:(1)提高群众的全面素质,强化对农牧民实用科技、政策、法制的培训。(2)实施农田水利生态等基础建设项目。(3)农村教育、卫生、扶贫、广电、通讯等公益事业。(4)协调处理土地、林木、草场等群体性纠纷。(5)加强劳动保障,积极招商引资,实施项目拉动,发展镇村民营工业,培植财源。(6)创新党建工作思路、机制,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五、日常工作中,哪些工作是以旗县为主完成,乡镇配合,哪些工作是由乡镇为主完成;县乡事权如何划分?哪些工作本不应由乡镇承担而实际承担着,哪些工作本应由乡镇来做而未摆上工作日程
税收:应是旗县为主,乡镇配合,现在是职能倒置,改为以乡镇为主。
行政执法:乡镇无行政执法权,行政处罚权均在旗县政府部门,涉及到经济利益,乡镇只能回避。建议明确乡镇行政权和执法权,如宅基地审批、计生罚款、动植物检疫、林木采伐审批及处罚、农机违章处理等。目前,行政权、收费权上划,矛盾全部转移到基层。
六、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主要应做好哪些工作,在综合治理、文化、卫生、教育、民政、计划生育、广播电视等方面,乡镇主要承担哪些工作任务
目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主要应该是提供及时有效的公共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综合治理主要承担普法、民间纠纷调节工作,文化主要是当地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卫生主要承担计划免疫防疫宣传、农村文明建设工作,教育工作以全民教育的普及和推广为主,全面提升素质教育质量,民政工作主要是扶贫救济、婚姻登记、优抚、低保救助,计划生育工作主要是优生、优育、优教知识宣传,人口管理和技术服务,广播电视主要负责政策、法律和农村适用技术宣传,维护有线电视节目正常播出。
七、农牧民需要到乡镇办的事情主要有哪些,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能否满足农牧民需求,主要原因是什么
农民到乡镇办理的事项主要有:婚姻登记、宅基地审批、准生证办理、林木采伐审批等。而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不能满足群众的要求,因为最终审批权不在乡镇。
八、乡镇政府有无行政执法权,日常行政管理主要依靠什么手段
乡镇政府没有行政执法权。凡涉及收费、审批、处罚等比较直观的行政执法职能部门,都是垂直条管,如公安、工商、国税、地税、交管、电力等,把没有实际意义行政权利、人员多、收入少的部门放到了基层。因此,乡镇的日常管理手段主要靠做群众的政治思想工作,协调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责成村委会按村规民约处理。
九、苏木乡镇事业单位与旗县业务主管局之间管理体制和职能划分情
况
目前,乡镇事业单位与旗县业务主管部门之间,存在行政职能与服务职能交叉现象,乡镇事业单位不是行政执法主体,又没有公务员资格,但业务局却委托执法。行政权力向旗县集中,收费权力向旗县集中,影响和削弱了基层政府的职能发挥。
第五篇:乡镇机构改革的汇报
关于乡镇机构改革汇报
县编办 2011-11-14
尊敬的各位领导:
现将乡镇机构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省、市的有关要求
中央、省、市对乡镇机构改革工作非常重视,多次以会议、文件等形式进行安排部署。2010年10月13日,全国召开了乡镇机构改革电视电话会议。2011年1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委组织部、省编办等四部门《关于全面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7月27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乡镇机构改革暨机构编制工作会议。10月14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会议,市委书记张文雄作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张自银作工作报告,各县市区委书记、组织、农办、编办、监察、人社、财政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和各乡镇党委书记参加了会议。市里出台了《中共衡阳市委 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衡发[2011]11号),对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方面作了全面的安排部署。
省、市对乡镇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是“完成四项任务、实现三个确保”。“四项任务”就是,着力推进职能转变,严格控制机构和人员编制,创新事业站所管理体制,妥善安置分流人员。“三个确保”就是,确保机构编制“只减不增”、行政编制精简10%;确保乡镇政权正常运转;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乡镇机构改革的具体指标是:乡镇内设机构不超过4个,事业站所不超过6个;行政编制以2001年为基数精简10%,机关后勤服务事业编制按乡镇行政编制总额5-6%的标准核定,公益性事业站所的人员编制按与行政编制1.2:1的比例核定;乡镇领导职数的配备,一、二类乡镇9名,三类乡镇7名,领导班子实行交叉任职。
乡镇机构改革的时间要求是:10月底前向市编委上报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今年年底全面完成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任务(12月底省、市将组织对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进行评估)。
二、我县乡镇机构和人员情况
我县共有24个乡镇,其中一类乡镇12个、二类乡镇12个。目前乡镇设置内设机构5个,即党政办公室、经济贸易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综合治理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
全县24个乡镇政府机关核定行政编制629个,实有在编536人;核定机关后勤服务事业编制38个,实有在编人员44人。
每个乡镇设事业站所11个,其中以乡镇管理为主的事业站所7个,即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机械管理站、文体广播站(文化站和广播站)、水利管理站、村镇建设助理员、计划生育服务所、经营管理站;以县直部门管理为主的事业
站所4个,即动物防疫站、畜牧水产站、国土资源所、林业技术推广站。
除国土资源所、林业技术推广站外,其余乡镇事业站所编制总额为729名、实有696人,其中文体广播站(文化站和广播站)、水利管理站、村镇建设助理员、计划生育服务所、经营管理站、动物防疫站等6个站所为财政全额拨款的股级事业单位,全额事业编制总额为441名、实有390人(含经营管理站10名差额编制人员);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机械管理站、畜牧水产站等3个站所为财政差额补贴股级事业单位,差额事业编制总额为288名、实有306人。
据调查,目前,只有动物防疫、畜牧水产两块的干部职工交清了社保,职工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其他事业站所干部职工社保医保欠账较多,文化站、广播站、村镇建设助理员、计划生育服务所、经营管理站、国土资源所均未交纳社保;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机械管理站两个差额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养老保险个人部分交到2009年12月,单位部分均未交纳。
三、关于《实施意见》的说明
根据省、市精神,借鉴益阳沅江等地的经验,结合我县实际,我办草拟了《关于全面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机构设置
省、市对机构设置的规定是3个方面:内设机构不超过4个,事业站所不超过6个,派驻机构不准突破。我们与市
编办衔接后,有3个问题得到明确。①财政所可单独设置,不占内设机构限额;②计生办与计生服务站联合办公,不占内设机构限额;③农村经营管理站与经济发展办公室联合办公,不占事业站所个数;④乡镇林业站维持现有体制不变。
根据这些原则,在《实施意见》中,机构设置分三大块:
1、内设机构(附表一)。乡镇政府拟内设党政综合办公室(统计管理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办公室、综合治理办公室4个机构。
在机构设置上,不要求与上级党委政府部门对应,可在各办公室设立一岗多责的干事或助理等岗位,在重点从事一两项工作的同时兼事其他工作。
乡镇设立人民武装部,依法履行国防动员、民兵训练、预备役管理等职能。
2、事业站所(附表二)。整合乡镇原有事业站所,设立农业综合服务站、村镇建设和规划管理服务站、文化综合服务站、民政和社会保障服务站、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站、水利管理服务站6个事业站所。
整合农技站、农机站、畜牧水产站(动物防疫站),设立农业综合服务站,加挂农产品质量监管服务站、动植物疫病防控站的牌子。
整合村镇规划、村镇建设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设立村镇建设和规划管理服务站。
整合文化站、广播站,设立文化综合服务站,同时负责
农村体育和爱国卫生工作。
整合民政办、劳动就业保障站,设立民政和社会保障服务站,负责劳动就业、农村医保、社保、养老保险等劳动社会保障工作;负责农村低保、民政救助、民政优抚等民政工作。
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与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站联合办公。
从乡镇事业站所分离出去的经营性职能,由原从事经营服务工作的人员组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或中介服务机构,转制为经济实体,不属于乡镇公益性事业站所,可依法办理企业或社团登记,与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完全脱钩,走市场化发展路子。今后乡镇不再兴办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
未纳入或未整合进入乡镇事业站所设置且使用乡镇编制的其他乡镇事业站所(不含中小学、卫生院),职能进行整合,人员和乡镇事业站所人员一样参与竞聘分流。
3、派驻机构(附表三)。县法院、公安、司法、林业等职能部门在乡镇的派驻机构维持现有体制不变,县国土资源部门按区域设置8个副科级派驻机构,即大浦、新塘、吴集、杨林、杨桥、石湾、草市、城关国土资源分局。除国家和省有明确规定的外,派驻乡镇的机构,其党的组织关系实行属地管理,人事任免等重要事项按有关规定征求乡镇党委政府意见。
(二)编制管理
乡镇行政编制(不含财政所行政编制120名)以2001年乡镇机构改革时核定的行政编制629名为基数,按10%的比例精简,初步测算改革后为629*90%+4=570名,与实有536人相比,余编34名,具体数额以市批复为准。
乡镇机关后勤服务事业编制按乡镇行政编制总额6%的标准核定,拟核定后勤服务事业编制为570*6%=34名,实有44人,超编10名,具体数额以市批复为准。
乡镇公益性事业站所的人员编制按乡镇行政编制1.2倍核定,初步测算改革后事业编制总额为[566+4(选拨生)+120]*1.2=828名,实有696人(不含拟设立的民政和社会保障服务站人员编制),总体余编,具体数额以市批复为准。
(三)领导职数
乡镇配备领导职数9名。在法律和有关政策规定允许的范围内,乡镇领导班子实行交叉任职,乡镇领导各自负责某一方面的工作且互不交叉。人大、政协、武装部有关工作负责人员的配备,在规定的乡镇领导职数范围内统筹考虑。此次机构改革中,因职数减少等组织原因,不能继续担任乡镇领导职务的,可保留原职级待遇。
(四)事业站所管理
乡镇事业站所一律实行以乡镇管理为主,县业务主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的管理体制。乡镇政府要加强对乡镇事业站所的管理和考核,对站所的人事调整和负责人的任命要征求县直相关部门的意见。县直各部门要加强对乡镇事业站所的
业务指导,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乡镇事业站所均履行公益性服务职能,实行财政全额拨款,县乡两级财政应全额保障其人头经费和工作经费。乡镇事业站所人员一律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享受医保、社保等待遇,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单位部分由财政负责缴纳,纳入财政预算,个人部分按政策规定办理。原财政拨付体制相应改革,原财政拨付乡镇事业站所的人头经费、项目经费、工作运转经费及其他涉农资金应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管理不散”的原则,拨付到乡镇事业站所。财政、审计部门应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审计力度,确保用得有法,用得其所。
四、提请审议的几个问题(附表四:乡镇机构改革日程表)
(一)审定《实施意见》。请各位领导审定,如无不妥,建议按要求以县编委名义报市编委审批。
(二)召开全县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会议。待市编委批复我县《实施意见》后,建议参照省、市会议的规格规模,召开全县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会议,请书记作重要讲话,县长作报告。
(三)出台相关的政策意见。建议我县出台相关的政策意见,以便更好地指导乡镇机构改革工作。
1、根据改革要求和我们测算,本次改革后乡镇事业站所总体余编,但站所人员分布不均,个别站所存在人员分流任务,为此建议:一是“对男满55周岁以上、女满50周岁
以上的人员实行提前离岗”,具体按湘政发[2010]71号文件精神操作。二是请组织、人社部门出台乡镇机构改革人员竞聘上岗和人员分流的指导性意见。
2、鉴于前段乡镇事业站所干部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欠帐较多。我们建议:一请人社部门摸清底子、澄清基数;二请人社部门是出台完善乡镇事业站所社保的政策措施。
3、鉴于改革后,公益性的农业“三站”经费形式由财政差额补贴变更为财政全额预算、畜牧水产块财政拨付体制由县直调整为乡镇、个别站所存在人员分流任务。我们建议:一请财政部门做好经费测算;二是请财政出台完善乡镇事业站所财政拨付体制的指导性意见;三是请财政出台人员分流经费补助意见。
4、建议参照县政府机构改革的做法,请县委办、政府办转发衡纪发[2011]13号文件,以强化乡镇机构改革纪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