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首家民营24小时书店5月底营业 或邀“近邻”莫言
北京首家民营24小时书店5月底营业 或邀“近邻”莫言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上官云
近日,有关24小时书屋的话题一再引发关注,据记者了解,北京首家民营24小时书店“24小时博书屋”预计于5月底、6月初开始营业。28日下午,“博书屋”创办人、北京精典博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黎明接受记者采访。他表示,“博书屋”的筹办计划由来已久,而国家的扶持政策也是一大利好消息,“相信随着公众阅读习惯的改变,24小时书店将会成为一线大都市比较流行的夜间生活方式。”
筹划:夜间提供充分阅读空间 将相应增强安保力量
精典博维筹建24小时书屋的计划由来已久。直到去年11月份,陈黎明认为客流、交通等各方面的条件均已具备,24小时“博书屋”正式破土动工。毋庸置疑,24小时书店的运营牵涉到各个方面。对此,陈黎明表示,他们在经营方面有过精准预算,预计“博书屋”将于今年5月底6月初正式营业。
“比如晚上要能够提供充分的阅读空间,需要加强夜班员工培训,同时相应增强夜间安保力量。”陈黎明表示,在之后的发展中还会考虑对夜间读者会设立一些标准,比如会员制等等,以便巩固稳定夜间消费人群。如果有消阅读需求,同样欢迎流浪汉进店读书。但前提是不能扰乱公共秩序。”陈立明笑着补充。
在陈黎明看来,开设24小时书店与普通书店并无多大区别,仅仅是水电、人工等成本会增加,但是同时能够带动整个公司文化品牌的发展,同时能够让读者享受到文化阅读的乐趣、拥有相对独立的文化空间,“目前通过三联书店24小时营业的事件可以看到,国家对实体书店的扶持工作时相当重视的。这对书店自身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大的利好消息。” 目前“博书屋”的经营靠精典博维自有资金支持,陈黎明表示,已经向相关部门申请扶持资金,目前还在流程之中,“预计如果能够得到支持,会对书店有比较好的帮助。” 出新:特设24小时剧场 或请莫言举办小型读者见面会
与现已营业的24小时书店略有不同,“博书屋”在底层特别设置了类似于多功能室的24小时剧场,在晚上、周末等休闲时间会有一些表演,比如电影放映、情景剧演出等,使晚上的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讲座、沙龙。同时,在“博书屋”还特别设立了儿童阅读区和数字阅读空间,可以下载电子书。同时设置专门画廊,展示作家、艺术家的手稿以及绘画作品。
对“博书屋”未来运营可能出现的一些难题,陈黎明也提前做好了应对措施,“考虑到随着气候变化,读者人物可能会有所减少,„博书屋‟将会特设餐饮区,同时对一些名家讲座活动会试行适当收费的会员制,以这样一种形式来支持这个文化空间生存。”
陈黎明一再表示,“博书屋”背后的支持是整个精典博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开设24小时书店也并不以短期盈利为目标,“博书屋的发展是纳入到整个企业发展中去,更多的是一个„概念店‟,给都市人提供一个可以放松的文化„氧吧‟。”
据陈黎明介绍,即便台湾的诚品书店,可能在前五年也并非盈利,但是仍然一直坚持下来,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个文化地标之后才积累了今天的口碑。同时,陈黎明表示,24小时“博书屋”的设立也是为公司旗下的作家、画家找到归属感,“比如莫言老师的住处离这里较近,或许会偶尔过来喝咖啡,甚至可能举办小型读者见面会,在这样一个共享空间里共同感受文化氛围。”
展望:扭转实体书困局在内容革新 24小时书店或成流行趋势
实体书店的困境是难以回避的事实。近年来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不少读者会在实体书店内看书后去网上下单购买,实体书店的销售额随之日益减少。在陈黎明眼中,这个行业面临的最大困境不是缺书,而是缺乏好书,而扭转困局的关键就在于书的“内容革命”。
“实体书出版数量虽多,但内容匮乏,长此以往会导致读者阅读处在一种消极状态。解决这种困境就需要着力减少图书出版的品种,同时提升品质。”陈黎明分析,纸质书陷入销售低谷其实也是出版业的优胜劣汰,真正存活下来的出版方将不再是生产码洋、规模的提供市场,而是着重以内容来吸引读者,书店的经营也与此紧密相关。
陈黎明表示,传统书店的经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都市人日益丰富的夜间文化需求,而24小时书店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当代都市人晚上八九点的时间一般都划归休闲,大众对24小时书店的营业方式,在接受过程中会从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演进为必有习惯。随着三联24小时书店、„博书屋‟等书店的运营,24小时书店将会成为一线大都市比较流行的夜间生活方式,在真正意义上丰富都市的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