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民族节日风俗传统维持的调查报告
关于民族节日风俗传统维持的调查报告
经常听老人说起节日时的民族风俗,像中元节的放河灯,端午节的带香袋、吃粽子、赛龙舟,元宵节吃元宵,观花灯等,其中有一些我很熟悉,但是也有很多习俗,我根本没听说过,更别说见到了。现在还有多少人在节日时尊重并延续这些习俗呢?我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调查。
调查对象:家人,同学,邻居等
调查时间:12月7日至12月13日(一个星期)
调查地点:学校,家中,小区
调查问题:1.你知道那些节日风俗习惯?
2.你家在节日时有哪些习俗?
3.你认为这些风俗习惯该保留吗?
调查方法:1.口头询问;
2.问卷调查;
3.电脑查询。
调查结论:
一:节日传统民俗。
1.春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然
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另外,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3.清明节:清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另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传统活动。
4.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
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同时,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
5.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中秋之夜,除了赏月、祭月、吃月
饼,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此夜,人们仰望如玉如盘的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6.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
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7.腊八节:腊八节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是吃腊八粥。主料有白米、黄米、江米、小米、菱角米等数十种,添加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松仁、葡萄干、桂圆肉、百合、莲子等,通宵熬煮,香飘十里。
8.除夕: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这一天,全家围炉而聚,喝酒吃美食以
辞旧岁,迎新年之意,而户外则是爆竹声声。一家大小在一起度过一个温馨的一年中最后一个夜晚
二:人们对这些习俗的了解。
在我调查的人中,知道这些的人数,占不到20%,而且大多是老人。同学中,90%的人只知道几个,家中有这些习俗的只有几个人,而且有很多父母都不知道。
据老人说,在以前,这些风俗很多都被人们重视,像端午节插茱萸,春节贴春联年画等,使人们一直不会错过的。但现在,只有极少数家庭还保留着一部分,有很多人觉得,这些不科学的习俗,应该废弃掉。在调查过程中,仅有30%的人觉得保留习俗,是应该的。但有很多人觉得,这些风俗是一种迷信,像一些青年人就这么认为。
调查思考:这些习俗的确像有些人说的一样,是一种迷信。但是它不是那
种坑蒙拐骗的人编出的,而是古时候的人,对生活的一种期望和
祝福,并没有理由一定要杜绝。这些习俗,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博大精深。我们要做的不是杜绝,而是发扬,正确
认识习俗的利与弊,才是最应该的。
第二篇:西双版纳主要民族节日和风俗
傣族:“桑勘比迈”节:即泼水节,公历4月13日至15日。举办盛大佛事活动,此外还有丢包、划龙舟、放高升、堆沙、斗鸡等活动。节日高潮是泼水,所谓“湿透全身,幸福终生”。
哈尼族:“嘎汤帕”节:(思念祖先、弃旧迎新的意思),公历1月2日至4日。人们舂糍粑,祭家神、办酒席。男女青年邀约上山采野花、摘野果。男人无论老少都打陀螺。
拉祜族:“拉祜族”节:时间与汉族春节相同。主要食品是舂糯米粑粑。初一早晨去山泉抢新水。初一至初三称为女人年,由男人招待客人,操持家务,初十四至十六为男人年,男人可以上山打猎,纵酒欢歌,节日主要活动是跳芦笙舞。
布朗族:“豪瓦萨”节:即关门节,公历7月中旬。家族成员向家族长举行“松玛”(忏悔)仪式,祈求来年平安无事,消灾免难。基诺族:“物懋克”节(过年):公历2月6日至8日,敲响大鼓,举行剽牛、备耕、打铁、铁匠收徙传艺等仪式。
瑶族:盘王节:也称“跳盘王”或“还盘王愿”,“盘王”即“盘瓠”,它是瑶族的祖先和图腾的象征。
第三篇:关于大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
班级:11体育教育姓名:蒋依学号:119301102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像农历5月初5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就此问题,我对西安部分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当代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
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在调查中,少量大学生对韩国申报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这一事件表示义愤填膺,他们认为中国人民应注重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对于2005年韩国申报中国的“端午节”为他们的节日这一事件,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重视,保护中国传统节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通过该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这是由于对我国文化知识及传统观念的缺乏而导致的。我希望当代在校大学生能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
第四篇:关于中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李天海
调查时间:2011―2012寒假期间
调查方式:网络问卷
调查对象:初高中同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像农历5月初5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就此问题,我对初高中部分同学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一. 当代中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大部分中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中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有些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
二. 当代中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
部分同学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 中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
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还有青春期特有的猎奇心,导致部分中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中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四. 调查中出现的问题
建议给中国传统节日重新“易名”。部分中学生由于对西方国家的过度崇拜,竟然给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加上一个类似于西方节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国情人节”,也有人建议将“清明节”改名为“中国鬼节”。
五. 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在调查中,少数同学对韩国申报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这一事件表示
义愤填膺,他们认为中国人民应注重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对于2005年韩国申报中国的“端午节”为他们的节日这一事件,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重视,保护中国传统节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六. 结论与建议
通过该调查发现,当代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这是由于对我国文化知识及传统观念的缺乏而导致的。我希望学校能在中国传统节日里多举办文化活动普及文化知识,当代在校中学生能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
第五篇:关于大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像农历5月初5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
一.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二. 当代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
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 大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
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四. 调查中出现的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
在调查时与部分大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极少部分大学生的一些令人无奈又“匪夷所思”的观点。
1.建议给中国传统节日重新“易名”
极少部分大学生由于对西方国家的过度崇拜,竟然给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加上一个类似于西方节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国情人节”,更令人无语的是有人建议将“清明节”改名为“中国鬼节”。
2.部分人表示“不承认”中国有些传统节日
部分人认为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换以后,是节日就应该有假期,可是中国的很多节日都没有放假时间,这样一来,他们觉得这些节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从而忽视甚至不承认那是中国传统节日。他们表示这样的节日犹如“食而无味”,所以不愿接受。
五. 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在调查中,少量大学生对韩国申报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这一事件表示义愤填膺,他们认为中国人民应注重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对于2005年韩国申报中国的“端午节”为他们的节日这一事件,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重视,保护中国传统节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六. 结论与建议
通过该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这是由于对我国文化知识及传统观念的缺乏而导致的。我希望当代在校大学生能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