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株洲巨人学校芦淞校区谭芳老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株洲巨人学校芦淞校区谭芳老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在株洲巨人学校任教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培养一个学生的好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那么,什么是习惯了?
习惯就是“长时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动作、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等,是人们简单、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所形成的,是在生活、教育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为什么要培养习惯?它对人的一生又有什么影响?
教育家陈鹤琴是这样说的,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也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
有一个人到理发匠那里去学手艺,师傅要他先学会剃光头,他说不会剃,师傅就找来一个冬瓜,叫他对着冬瓜练,徒弟很聪明,过了不入就可以将冬瓜刮得干干净净,但每次刮完冬瓜后,他都习惯性把刀往冬瓜上一扔。等到真正师的那天,师傅叫他给一个人剃光头,只见他哗啦哗啦几下就把那人的头发剃了个精光,正当大家为他喝彩时,只见这个徒弟把剃刀往那光脑袋上一扔,就像插在冬瓜上一样,结果大家可想而知。
可见,培养良好的习惯对于人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伴随着人的一生,主宰着人的命运。
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这样的,它是大量良好行为不断积累的结果,没有大量的行为要求训练,习惯是很难形成的。
作为觉得老师,我们面对的都是一群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那么怎么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他们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受益了?
万事开头难,所以习惯养成的第一次很重要,第一次做得好,第二次就容易做得好,第一次做错,第二次就容易做错。我有个三年级学生贺文彬就是这样。每次8点钟上语文课都会迟到,还老带错书,所以,有一次下课,我找到他,说:贺文彬,你今天怎么又迟到了?他说今天睡过头了,爸爸没有叫他,看到桌子上有个袋子,拿着落就跑,也不管里面是不是自己的东西。听后,我没多说,只嗯了一声,最后用积分跟他说,只要他能做到每天睡觉前收拾好自己的书包,订好闹钟再上床睡觉,只要他能做到这一点,就奖励10积分。就这样,利用积分,才慢慢地让他养成了守时的习惯。而我每到周末也都会提前15分钟到校,因为孩子具有强烈的模仿意识,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这也提醒着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发挥榜样的作用。
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在孩子良好习惯培养过程中,我们应以身作则,多发挥榜样的作用,引导好第一次习惯,特别是在他们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多支持,多鼓励。在这里我要说个身边的例子:宏涛,外国语初二学生,今年暑假开始来株洲巨人补习的地理的,人很聪明,数理化很不错,就是不愿意记东西。第一节课后,地理老师悄悄地跟我讲,这个学生是不是有点色盲,颜色都分不清楚?他是不是有自闭症,上课太沉默了!当时我还懵了一下,心想,这可怎么是好呀?色盲!还自闭症?于是,下课后我要他留下来完成家庭作业,到自习室我没有多说,只是简单问了下他这节课的学习情况就在他旁边坐下,帮他巩固当天学习的地理知识,还特意找到那种颜色层次递进的地图册要他记忆,最后我发现,他记东西特别快,也没有所谓的色盲问题,所谓的沉默也只是因为他地理基础实在太差
了,听不懂老师上课讲的内容而没有自信答题罢了。事实上,他是个非常幽默孩子。所以自习结束前,我对他说,宏涛,我发现你特聪明,一点就通,很适合学习地理呢!只要你努力,地理肯定没问题。……慢慢地,他从一下不敢发言的孩子变成了一个积极发言爱提问的学生……记得有一次地理老师的评语是这样写的:宏涛这孩子很努力,进步很大,加油吧,你会收获得更多!
可见,教师的耐心与鼓励,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的自信,所以,我们一定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我们要及时挖掘孩子的优点,及时引导他培养一个好习惯。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在良好习惯的保驾复航下,十年,二十年,乃至多年后的今天,我相信,他们可以,也一定可以撑起一片艳阳天!
第二篇:如何培养学生文明礼仪的好习惯(王俊芳)
如何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仪的好习惯
王俊芳
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教育肩负着选择、传递、宏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使命。小学生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又是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教育者。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文明礼仪水平,水桥小学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积极从师生身边细小处着手,在行动中培养学生庄重大方、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举止,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人人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的良好风尚,文明礼仪之花“香飘”校园,全体师生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迎接每一个明天。
一、了解文明礼仪历史,增强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的热情度。
文明礼仪教育结合我校《与古诗同行,让习惯滋生》的每周周五降旗前的徜徉诗海必修课,学生诵读脍炙人口的优秀中华诗文经典,熟背《三字经》《弟子规》,但是不是每个学生都对古诗文喜欢,也不是每个学生都具备积极参与的态度,要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就要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历史。为此我校通过小故事、小游戏、创作诗词歌曲、诵读比赛及诵读展示等活动,了解中华经典诗文的历史,综合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二、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让学生知道哪些是符合文明礼仪规范的在文明礼仪教育中,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运用榜样进行教育,生动形象,说服力强,能够使学生在耳闻目睹榜样的事迹中获得道德启迪,在接受榜样的感染中自然而然地理解、认同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要求和规范。各班指导学生组成文明礼仪调查小组,寻找 身边的文明礼仪细节,发动学生查找文明礼仪小故事,各班组织文明礼仪故事会,根据所学文明礼仪知识设计制作 “我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调查和采访” 调查表,对学校文明情况和存在的不文明现象进行调查,为创建文明校园献计献策,树立文明礼仪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及时的鞭策和鼓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整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推动文明礼仪宣传教育系列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形成人人争当文明学生的良好风尚,具体做法:
(1)参加升降国旗,要严肃、庄重、衣着整洁。(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
(3)能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能微笑着向别人致谢。(5)向别人请教时,态度诚恳。(6)不打架,不骂人。(7)不给同学起绰号。
(8)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9)观看比赛时能文明喝彩。(10)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
(11)不歧视身体有缺陷的同学。
(12)遵守大学生让小学生的原则,遇到老师、客人让老师、客人先行。(13)重长辈,听父母教导,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
(14)接受长辈物品时要起立双手接,受到赞扬时说“谢谢”;(15)关心父母等长辈的身体,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16)有客人来访,接待热情、周到,要使用“欢迎光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17)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早上问早、中午问好,放学见到老师说“再见”,进出校门遇见老师让老师先行
(18)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19)同学要互助,不以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20)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走。课间、午间班级、走廊要静,无打闹、骂人、追逐、大声喧哗等现象,不许乱窜班级或乱窜楼层。
(21)集会时能到指定位置有序地就座。在公共场合能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22)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划。
三、开展文明礼仪活动,有效养成文明行为。
开学初,为了规范学生的行为,利用学校开展“水桥小学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全体师生认真学习“穿着礼仪”、“行走礼仪”、“ 尊师重教礼仪”、“上课礼仪”“课间礼仪”“ 同学礼仪”、“ 升旗礼仪”、“ 集会礼仪”、“ 乘车礼仪”、“ 餐桌礼仪”,通过规范的指导和训练,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举止。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常规教育和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如班队会、板报、广播、作文、宣传栏、手抄报、讲相声、小品表演等形式宣传礼仪知识,引导学生系统了解基本的礼仪常识,学会以礼待人、文明处事。开展丰富多彩、直观形象的礼仪教育活动,如礼仪知识竞赛、礼仪示范表演、文艺演出、礼仪长廊、文明礼貌用语征集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的方式方法,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开展了“文明礼仪的班级环境”评比活动,营造文明礼仪的浓厚氛围,班级的角角落落,处处是温馨的文明用语和亲切的行为提示,细细的文明小溪涓涓流进学生的心田。
四、营造文化校园环境,浓厚文明礼仪教育氛围。
学校围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实行全员育人,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风气育人。通过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教育学生应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通过美化、净 3 化、绿化校园,让学生置身于整洁、清新、优美又有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红花需要绿叶的衬托,种子需要阳光的照耀,校园需要文明和谐的春风。结合我校“与古诗同行,让习惯滋生”的试行,通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活动中去体验、感悟礼仪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形成人人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的良好风尚,让学子在这茫茫学海中,扬起理想的风帆,做新世纪的太阳,让文明礼仪之花“香飘”校园,让他们终生受益。
第三篇:谈中职学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谈中职学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单位:南昌汽车机电学校作者黄家伟 摘要:针对目前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技能养成,职业素养,人文素养方面的短板的问题,越来越影响中职学生的整体,全面,健康的发展。离党提出的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的目标差之甚远的矛盾,本文就如何在职业学生中培养其人文素养的方法,途径提出个人的想法,建议并加以阐述。
关键词:中职学生,职业素养,人文素养,学生管理,教育教学 在职业学校,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远远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能够使孩子成为某一方面的技术熟练工,或者是现代企业生产线的一个代工机器人。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具有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的全面成长,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承担着传承文明,接续历史的伟大使命。
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是一种人的内在品质,他反映了一个人的人格,气质,情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个性品质,它对人的全面健康,积极向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本人的人文素养,以及人格魅力,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基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每一个从事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要想给学生做出表率,教师本人就必须在这方面做到必要的深度。在与学生平时的学习交往中,才能处处都能体现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处处都
能感受到一个人的内心的热情,处处都能让学生从自己身上得到激励。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这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所起到得积极作用。从学生对老师的佩服,仰慕之情中,学生的学习目标,积极主动性就“一石激起千层浪”。顺利完成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以及积极评价的良性循环当中来了。可见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人格魅力尤为重要。
二.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高中生正处在人格和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而中国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度过。所以,首先得要解决好课堂中的人文精神的教育和熏陶,比如语文,历史,德育,就业指导课,等等,其实除了文科的课程以为,好像在常人的思维里理工类的课程很难加入人文精神的教育,其实不然,每门功课,每个学科都有很多了不起的故事,了不起的人物,和了不起的思想,比如数学课里的华罗庚,陈景润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构筑富有人文特色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除了构筑人文课堂之外,还必须营造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人文学术环境和文化艺术氛围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培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重视把人文精神的培育贯穿于平时的教育,教学当中去,充分发挥每一名教师,每一堂课,每一处校园风景,都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阵地,进行悄无声息的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式的内在自然型的人文精神教育。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父母是孩子成长的启蒙老师,家庭社
区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进一步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合力机制。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效衔接。
三.注重学生的实践,让其自身感受人文的价值和魅力
一切的东西都要通过外化到内化在到外化的过程,才能真正的得到吸收利用再创造的过程。人文素养也是,首先让其感受,让其得到触动,然后具有了这样的内因,才有了自己改变自己的冲动和动力,比如可以让学生坚持练字,练习书法,硬笔毛笔等等方面,开始的时候可能有很多的同学不太愿意练,找着各种各样的理由,这样我们开始就可以带他们观看书法大家写的字,给他们讲解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等等作品,甚至可以带他们去博物馆看看真迹。可以让他们从进校的第一天起,每天坚持练习书法,在每个学期末都进行评比,把写的好的,在墙报上粘贴。鼓励每一个有进步的同学。也可以在班会课上朗诵名家名作,以及在手工课上,做些剪纸,制作皮影戏道具,等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总之,重视一切形式的艺术实践,积极培养学生对人文方面的感知,并从亲身体会中得到激励和鼓舞,并进一步形成内在的驱动力。达到自我欣赏,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环当中来。
四.重视在班级管理中的人文素养的熏陶。
在班级刚组建之初,积极营造温馨,平和,友善,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使学生一开始,就乐于融入该班级,班级的建设体现在班级的布置和班级的舆论导向上。当学生第一天走进自己的班级体的时候,应该有种归属感,温暖感。可以通过布置教室,写上“欢迎你的到来。成为
我们中的一员”。也可以制作一个照片墙,班上的每个同学都贴上一张照片。照片下方,写上自己希望毕业时所达成的愿望。更有荣誉墙,上面贴满班级体的荣誉奖状。还有班级英雄榜,上面写满了,班上平时的大事小事,好事善事,积极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人性方面的亮点,并加以弘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以及期中期末的学期总结中,并不以分数论座次,排名,而是以每位学生在本学期当中的综合测评来全面的评价一个学生的成绩。在综合测评当中分数只占最后结果的百分之五十,剩下的则是包括平时学生在学校的德育,比赛,考勤,积极表现,等方面的分数,综合测评分更加全面合理的反映了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方面的特性。使学生不再像过去那样只看重学科分数,而轻视德育,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使学生的努力有了更加科学的考量机制来引导。
培养机制的形成更加使中职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如虎添翼,再也不像过去那样老是老师的独角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不应该只是“工具人”,更应该是个“社会人”。加强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教育,创新教育,独立教育,使学生成为一个有益于家庭,有益于社会,有益于民族,有益于人类的人。
第四篇:试谈发展学校特色教育,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试谈发展学校特色教育,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摘要】在小学的一系列科技活动的实践过程中,着重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接受、理解知识和基础上领悟前人获取知识的方法,经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塑造创造性人格,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得以逐渐形成,创新活动才得以完成,促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关健词】 科技创新能力
我校地处乡村,为了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多年来一直着力于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校充分认识到科技活动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和所占的地位,着力于学生的科学启蒙教育,积极进行培养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探索:
一、从校本实际出发,努力营造学校科技教育的大环境
情感是创造的动机,是创造活动的源泉,而创造是一种顽强、细致并富有灵感的劳动,要求创造者有坚强的意志。一般创造力强的人都具有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和自制力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心理学表明,青少年时期学生的抽象性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出现了思维的独立批判性,表现出思维的独创性。这个时期,青少年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科学知识,他们愿意独立思考,提出一些新的设想和见解,乐于去尝试新的方法。我们应珍惜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心理素质,使他们有主见、有耐心、有毅力,许多科学家都强调要培养青少年积极的性格特征。在如今的教学中,教师不应引导学生注重分数,要鼓励学生探新、创造,因为素质比智力往往更重要,它才是学生是否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的重要标准。为此,我们应不断给学生一定难度的活动任务,明确目标,严格要求,积极引导,让学生的意志在为实现目标、完成任务、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得到磨练。
例如很多学生喜欢在假期放风筝,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不要只会买风筝玩,要会观察为什么不同形状的风筝都飞上天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能飞上天空的原理是什么,最后让学生根据原理自己制作一个风筝,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光荣感。同时,我们应关爱创造型的学生,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好问是儿童的摇篮,创造型的学生就该受到鼓励,应当看到,在那些顽皮、淘气、甚至越规的行动中,很可能包括儿童的创造力的幼芽,作为教师应善意引导、扬长避短,不要动辄指责。例如爱迪生、爱因斯坦小时候就是因为“顽皮”、“捣蛋”被赶出学校,但他们最终却成了伟大的发明家、科学家。
为了保证活动持久深入地开展,学校健全了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和激励机制,把科技教育纳入学校日常教育计划,配备包括少先队辅导员、科辅导员在内的专项活动人员,形成较强的指导力量。为了让教师们及时吸取最新科技信息,学校为全体教师订阅了各种科技杂志及VCD影碟,组织教师收看专题信息,使全体教师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开展科技活动的本领。
我们学校又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选取来源于生活且又通俗易懂的具体事例,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师生开展活动的兴趣。
科技教育的目的是使广大少年儿童做到“意识、态度、知识、技能的参与”。学校平时注意有计划、有步骤和有目的地进行宣传和发动,组织活动和检查,使学校的科技教育活动制度化。各班级利用
现有的资源,通过黑板报、手抄报等,宣传科技新闻、动态和成就,使学生们在校园就能感受到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气息和步伐,认识到“科教兴国”的重要性。开展科技活动,除了与主课堂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外,主要还是利用课余时间,因此,就要争取家长的支持。学校开展活动,我们邀请各校领导和家长们来参加和指导,学校取得成绩,与家长一起分享。正是由于学校科技活动做到了有领导、有组织、经常性,活动内容日趋丰富,形成了浓浓的氛围。
二、发展科技教育特色,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
近年来,我校以学科为基础,以课外活动为基地,以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和了解研究方法为目地,积极探索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实践中采取了“两个突出”、“三个调动”、“四个特色”、“五个途径”的方式方法去实施科技教育工作。“两个突出”就是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和创新实践教育。“三个调动”是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的积极性,使之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激励。“四个特色”是以实施创造性活动为过程的德育特色,以发展学生创造思维为任务的学科教育特色,以培养学生科技实践能力和创造意识为目的的科技教育特色,以创新教育为主线的科研特色。“五个途径”是以获取科学文化知识和训练创造思维为根本的学科教学途径,以训练动手操作能力为核心的活动课途径,以激发兴趣、强化科技意识为目标的教育途径,以“科技活动月”为载体的成果展示途径,以创设素质教育环境为导向的隐性课程渠道。
在学科教学中,教师注意有机渗透科技意识教育,重视培养学习和掌握科技的基本知识及某些研究方法与技能,把有关创造发明、环保、生物、电子技术和模型制作等科技类活动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
三、发挥“玩中学”的优势,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活动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发展学生个性,实施科技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阵地。我们除了成立各学科的兴趣小组外,特别注重逐步让活动小组的种类由学科型向科技型发展。
具体措施:
(一)活动前对学生进行培训,提高学生的意识,明确活动目的,提高对活动的兴趣,积极主动参与活动。(二)成立活动小组,选举活动小组长,由组长安排好各成员的工作。(三)指导学生选择好课题、项目,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多样的研究手段,如独立开展、集体合作等。
(四)指导学生精心设计研究方法、合理利用文献资料,善于观察和记录实验的过程、结果和现象,同时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最后要注意指导学生撰写出实验报告和科技小论文、调查报告等。通过这样有步骤的实施科技活动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教学中注重开展各种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科学科技探索活动,如“我是小发明家”、“比尝试、比才艺”、“展开科学想象的翅膀”等活动,让学生参与新的科技领域的探索,展开千姿百态的科学幻想,画色彩鲜艳的幻想画,以及开展各种小发明、小制作、小试验等,尽可能让学生展开智慧的翅膀去动脑筋、动手、多思、多做,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增添创新的意识,训练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才能。从这种意义上说,营造科技学习气氛,可以提高儿童发现问题的敏锐程度,激发儿童的创造设想,同时也可以锻炼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这时儿童的思维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其创造潜能也因此能够得到充分地发挥。
四、坚定学生科技素质培养目标,努力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我校根据各学科的特点,从小学生心理和认知能力的实际出发,坚定了培养学生科技素质的目标:以科学意识为首。教育学生相信科学,尊重客观规律,培养具有追求真理的强烈欲望;通过学校开展的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实践的良好行为素质。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规律,使知识的学习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达到最大的效果。
通过学生参与各种教育活动,逐步培养了我校学生良好的兴趣、情趣、意志、作风,以及热情、自信,和高度的责任感,使之更能促进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积极参与科技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实践证明,只要努力挖掘教材的有利因素,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营造科技教育的情景,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师生们积极参与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活跃思维,因而全校形成了一个紧张有序、活泼向上的良好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强化,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催化剂,成为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动力。
科学是一把钥匙,创造力也是一把钥匙,我们不但要教人如何制造这把钥匙,还要教人用这把钥匙打开人类文明进步之门。只有探索才能为人类增加新的知识,只有创造才能为世界带来新的幸福。社会在不断发展,只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江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21世纪人才的素质。因此,我们的教育就是塑造可持续发展的人,创造性的科技活动关注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关注个性心理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在小学的一系列科技活动的实践过程中,着重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接受、理解知识和基础上领悟前人获取知识的方法,经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塑造创造性人格,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得以逐渐形成,创新活动才得以完成,促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所以,在小学科技活动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能更好的与现代素质教育相融合,为培养新一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奠定了有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