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时间:2019-05-12 05:53: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第一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文章标题: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召开全市乡镇企业工作会议,目的是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计划,总结交流我市上半年乡镇企业工作经验,部署下半年工作。这次会议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内容丰富,任务很重。张局长对今年上半年的乡镇企业工作作了全面客观的总结回顾,对下半年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思路。二个县(市)的代表作了有代表性的典型发言,省企业局胡局长传达了全国乡镇企业工作会议精神,并对我市乡镇企业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会议开得很成功。与会同志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大家回去以后,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加以贯彻落实,确保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下面我就乡镇企业工作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乡镇企业为农村奔小康作出突出贡献

1、乡镇企业的发展,对推动我[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积极作用。我市农村31的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生产水平不高。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打破了农村经济以农为本的旧观念,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方向,表现了旺盛的生命力。从1978年到2005年的27年间,我市乡镇企业总产值由0.73亿元发展到353.2亿元,增长484倍,年平均递增30以上,这是我市经济史上的奇迹,对推动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重大作用。农村经济中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量的80以上。乡镇企业就业人员占农村劳动力31。职工人均纯收入达到7307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1.39来自乡镇企业,乡镇企业为农村提供支农建农资金490万元。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GDp的28.08,其中乡镇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65.78。农村社会增加值的28.08来自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在农业、农村和全市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贡献越来越大。

2、乡镇企业的发展,对促进我市农村经济的繁荣作用尤为突出。去年我市乡镇企业产值超过5亿元的乡镇22个,比上年增加11个。超过亿元的村有15个,比上年增加9个。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的县(市)、乡镇和村的崛起,迅速改变了当地面貌。凡是农村稳定、政策落实好,无一例外都是乡镇企业发展快的地方,它给农民带来的实惠是有目共睹的。乡镇企业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代表着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和愿望,代表着农村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是农村经济中最活跃、最富革命性的因素。它的产生和发展体现了农村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方向。实践证明:乡镇企业是牵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头戏。正如江泽民总书记1998年4月21日在考察江苏乡镇企业时指出的“乡镇企业的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和支持农业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和吸纳富余劳动力,对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和支持农村社会事业,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市乡镇企业正在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非农化的过程中起着龙头、支撑和主力作用。因此,实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坚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必然的选择和方向。

3、乡镇企业的发展,对加快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我市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把广大农民从农业文明带入工业文明,从村落文化带入城镇文化,并创造出自已特有的文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市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蓬勃发展,广大乡镇企业干部职工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平均每年有一万多人(次)的乡镇企业职工接受学历教育或培训,使他们的理想、道德、文化纪律及先进技术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乡镇企业生产经营的许多产品,极大地丰富了城乡市场,方便了人民的生活。乡镇企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村的文化教育、体育卫生、民政优抚、村容改造等各项社会性事业发展的同时,乡镇企业在发展中,还造就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二、三产业劳动大军,涌现出一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乡镇企业家和具有现代专业技能的员工队伍。目前,全市已有近百名厂长(经理)被评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优秀乡镇企业家和全国、省劳动模范等称号。在我市首次评选的闽东改革开放十佳人物中,我市乡镇企业系统就占了一半。我市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中,我们自已培养评聘的具有初级以上职称人员就有4865人,其中中级职称1716人,高级职称128人。乡镇企业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倡导企业精神,开展争创“青年文明号”活动,不少企业家踊跃捐款给“希望工程”和社会公益事业。

目前,我市农村、农业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如农村城市化缓慢,大量剩余劳动力沉淀在农村,农业主要靠家庭经营,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农业结构长期处于不合理状态,市场不通、信息不灵,尤其是农民增产不增收问题突出等等。在农村,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就是农民的利益。当前,农民最根本的利益就是增加收入,而提高农民收入

第二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文章标题: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召开全市乡镇企业工作会议,目的是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计划,总结交流我市上半年乡镇企业工作经验,部署下半年工作。这次会议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内容丰富,任务很重。张局长对今年上半年的乡镇企业工作作了全面客观的总结回顾,对下半年的工作

提出了明确的思路。二个县(市)的代表作了有代表性的典型发言,省企业局胡局长传达了全国乡镇企业工作会议精神,并对我市乡镇企业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会议开得很成功。与会同志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大家回去以后,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加以贯彻落实,确保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下面我就乡镇企业工作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乡镇企业为农村奔小康作出突出贡献

1、乡镇企业的发展,对推动我[找文章到好范文-/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积极作用。我市农村31的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生产水平不高。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打破了农村经济以农为本的旧观念,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方向,表现了旺盛的生命力。从1978年到2005年的27年间,我市乡镇企业总产值由0.73亿元发展到353.2亿元,增长484倍,年平均递增30以上,这是我市经济史上的奇迹,对推动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重大作用。农村经济中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量的80以上。乡镇企业就业人员占农村劳动力31。职工人均纯收入达到7307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1.39来自乡镇企业,乡镇企业为农村提供支农建农资金490万元。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GDP的28.08,其中乡镇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65.78。农村社会增加值的28.08来自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在农业、农村和全市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贡献越来越大。

2、乡镇企业的发展,对促进我市农村经济的繁荣作用尤为突出。去年我市乡镇企业产值超过5亿元的乡镇22个,比上年增加11个。超过亿元的村有15个,比上年增加9个。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的县(市)、乡镇和村的崛起,迅速改变了当地面貌。凡是农村稳定、政策落实好,无一例外都是乡镇企业发展快的地方,它给农民带来的实惠是有目共睹的。乡镇企业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代表着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和愿望,代表着农村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是农村经济中最活跃、最富革命性的因素。它的产生和发展体现了农村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方向。实践证明:乡镇企业是牵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头戏。正如江泽民总书记1998年4月21日在考察江苏乡镇企业时指出的“乡镇企业的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和支持农业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和吸纳富余劳动力,对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和支持农村社会事业,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市乡镇企业正在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非农化的过程中起着龙头、支撑和主力作用。因此,实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坚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必然的选择和方向。

3、乡镇企业的发展,对加快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我市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把广大农民从农业文明带入工业文明,从村落文化带入城镇文化,并创造出自已特有的文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市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蓬勃发展,广大乡镇企业干部职工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平均每年有一万多人(次)的乡镇企业职工接受学历教育或培训,使他们的理想、道德、文化纪律及先进技术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乡镇企业生产经营的许多产品,极大地丰富了城乡市场,方便了人民的生活。乡镇企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村的文化教育、体育卫生、民政优抚、村容改造等各项社会性事业发展的同时,乡镇企业在发展中,还造就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二、三产业劳动大军,涌现出一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乡镇企业家和具有现代专业技能的员工队伍。目前,全市已有近百名厂长(经理)被评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优秀乡镇企业家和全国、省劳动模范等称号。在我市首次评选的闽东改革开放十佳人物中,我市乡镇企业系统就占了一半。我市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中,我们自已培养评聘的具有初级以上职称人员就有4865人,其中中级职称1716人,高级职称128人。乡镇企业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倡导企业精神,开展争创“青年文明号”活动,不少企业家踊跃捐款给“希望工程”和社会公益事业。

目前,我市农村、农业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如农村城市化缓慢,大量剩余劳动力沉淀在农村,农业主要靠家庭经营,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农业结构长期处于不合理状态,市场不通、信息不灵,尤其是农民增产不增收问题突出等等。在农村,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就是农民的利益。当前,农民最根本的利益就是增加收入,而提高农民收入的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把农民从传统农业中转移出来,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是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最根本性的问题。

二、发展乡镇企业是解决我市“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

1、解决“三农”问题,离不开乡镇企业的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乡镇企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是扩大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力量。乡镇企业是

大农业和大工业的交集,是中国农民发展经济的成功创造与实践。二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解决我市“三农”问题,离不开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使我市相当一部分农民结束了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养鸡生蛋换油盐”的典型农民生活。农民的富裕化离不开乡镇企业,农民增收主要来源于乡镇企业,缩小城乡差别,加速农村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也离不开乡镇企业。当前在发展乡镇企业的进程中,有人提出的“过时论”“替代论”和“无用论”是对乡镇企业的错误理解和判断,干扰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所以,在当前新一轮创业中,如果不做好乡镇企业这篇大文章,将是短见的没有作为的。

2、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乡镇企业是最佳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市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跨区域流动就业,不仅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也为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了机遇,去年全市乡镇企业共安排下岗职工8482人,比上年增加3582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就业,既为城镇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促进了城镇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又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渠道,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对于加速农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了促进作用。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劳动力又将出现一个新的增长高峰,而随着农业技术进步、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农业和农村内部对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减弱,农村劳动力富余问题会越来越突出。那么,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何处去?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向乡镇企业去,向小城镇去。也就是引导和支持农民脱离一产,进入到二产和三产。乡镇企业吸收农民进厂、务工经商、发展第三产业、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整农村就业结构,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大战略。

3、实现农业产业化,离不开乡镇企业。农产品的增值,既不能靠简单数量增长来实现,也不能靠“倒买倒卖”来实现,而必须通过农产品精深加工,通过农业产业化来实现,这个载体就是乡镇企业。通过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解决农民的“卖难”问题,实现农产品增值的长期效应。

去年,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72亿元,农产品加工率达39,培植了一批茶叶、食用菌、水产品等主导产业生产、加工、营销型的龙头企业群体,特别象福鼎海鸥、天湖,福安城湖等一批龙头企业已初具规模,实力明显增强,带动能力增大,市场辐射面广。因此可以说,对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就是对农民的支持,就是农民进一步致富的基础。从目前看,我国农副产品加工的增加值与农业产值之比是0.8:1,而发达国家是3:1,这既表明我们的差距,也表明我们在农副产品加工方面大有潜力可挖。所以说,乡镇企业完全可以在农副产品加工方面大显身手。

乡镇企业大都是中小企业,要不断壮大乡镇企业规模,提升乡镇企业竞争力。通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从而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以此来破解“三农”问题。所以,乡镇企业工作不是可有可无,不是短期任务,而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长期的发展任务,应该不断强化。乡镇企业工作大有作为,我们必须树立坚定信心,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共同推动我市乡镇企业再上新台阶。

三、新时期对乡镇企业提出更高要求

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从事乡镇企业工作的同志要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不断开创乡镇企业新局面。为此,必须做到: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作为各级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冲破一切有碍于发展的思想观念,摒弃一切落后于时代的经验做法,变革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努力加强机构队伍职能的建设。当前部份县(市)乡镇企业局和乡镇企业站人员反映,由于管理费取消后,一些企业站人员的工资待遇问题无法解决。市委陈书记对这一问题十分重视,并作了批示:“这是一个问题,需要妥善解决”。不少县(市)政府如福鼎、寿宁、霞浦、蕉城等已经着手准备研究解决这一问题。希望各县(市)政府要从有利于事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认真妥善解决好这一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乡镇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提供优质服务上来,把服务寓于管理之中,把创新寓于服务之中,不断创新服务的方式和内容,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努力构建乡镇企业社会化服务的体系。

加强领导,要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对乡镇企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改进方法,为企业提供企业所需要的服务,做企业做不到、企业需要我们做的事。金融部门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给予重点优先的保障。各级商业银行要将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作为信贷工作的重要内容,及时满足农产品加工企业合理的资金要求。尤其对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向农户收购农产品和为完成国内外定单生产所需的流动资金,有关银行应给予重点保障。各级政府要想方设法为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他们工作的正常运转。从事乡镇企业工作的部门要找准自已的位置,把握住工作的关键,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营造一种环境、一种氛围、一种气候,促进乡镇企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改革发展是一个过程,我们不要试图在一个短时间里它有什么样的跳跃,经济发展跳跃是偶然的,持续稳步地发展才是正常的。

2、抓好规范市场建设,加强法制建设。目前市场不规范的问题还很严重,要加强整顿和规范,这是一把双刃剑。对企业来说,不按市场规则运作,最终受损害的将是企业自身。假冒伪劣让个别企业得利,但危害的是整个行业,它使同行业利益大面积受到损害。前几年,发生在古田的“硫磺薰银耳”事件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大家一定还记忆犹新。今年发生在安徽阜阳的假奶粉案件,经过国家及省、市三级调查组分别进行严密和严格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市柘荣县方舟乳业有限公司涉及“阜阳奶粉事件”。该企业为浙江苍南人创办的,已潜逃的有关涉案人员,公安机关已经抓获或正在全力缉拿。在这次调查中,也发现了我市另有4家企业所生产的奶粉个别或部分指标不合格。

乡镇企业必须加强市场规范。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小企业常常是弱者,政府管理部门要为小企业提供更多的法律帮助,引导小企业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已,使弱者变成强者。要帮助小企业建立起完善的信用体系。

3、抓好技术创新工作,促进乡企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主体多元化、市场竞争激烈化的今天,乡镇企业发展面临更加严峻挑战。特别是许多乡镇企业素质不高,人才缺乏,实力较弱,产品质量、档次不高,市场竞争乏力。狠抓技术创新,促进乡镇企业素质提高,竞争能力增强,是乡镇企业加快发展的必然选选择。必须紧紧抓住人才和技术创新,以实现企业持久发展。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也是技术创新的关键。我市乡镇企业目前最缺乏的是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要采取激励政策和措施,吸引优秀科技和经营管理人才到我市乡镇企业工作,并与企业内部人才培养选用相结合,做到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形成一支稳定的技术创新力量。及时选送科技人员到科研院所进修深造,促进科技人员知识更新。鼓励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专利技术等作价入股,或实行科技股、优惠股、奖励股等办法,调动科技人员为企业服务的积极性。采取与科研部门建立合作关系、聘请专家、科研项目招标等多种形式,广泛吸引科技人才为企业效力服务。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我市乡镇企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据调查,我市乡镇企业28万从业人员中,80以上是中小学文化程度,有些甚至还是文盲,只有2的从业人员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由于他们文化水平低,对一些科学技术和新生事物接受慢,加之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小富即安、易于满足,不敢冒风险,致使一些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科学技术难以在农村推广,必然影响了乡镇企业的加快发展。

4、抓好制定规划,扶持龙头企业。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地区域资源优势,选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方向,尽快编制出本级政府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防止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

在现有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优势农产品良种培育、引进、试种、技术推广工作,强化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要根据我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并与当地农产品加工企业相配套,形成布局合理、专用、优质、稳定的优势农产品原料生产、加工一体化基地。

围绕我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发展规划,按照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思路,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地方产业特色,依托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着力建设粮油食品、果蔬、食用菌、茶饮料、畜禽、水产品、竹木工艺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区,促进全市初步形成若干个大的特色经济带、经济区,实现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协调发展。以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为重点,在全市建立一批农产品加工一体化示范工程。积极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实行优质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科研开发、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一体化经营。择优扶持培育100家省、市级农产品加工业龙头企业和一批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使其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具有“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专”产品的企业。引导支持企业加快引进⒃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

5、抓好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今年全市要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7万人,其中市内各地转移5.5万人,市外劳务输出1.5万人,为实现以上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要加强领导,完善工作网络。没有成立机构的县(市、区)要尽快成立,已经成立机构但没有真正开始运作的县(市、区)要尽快充实人员,发挥作用。二要做好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摸底工作,掌握农村劳动力动态情况。三要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供需见面会。四要加大培训力度,全年计划培训各类农民工6万人次,提高劳动力职业技能水平。五要切实维护进城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清理清除对农民工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切实解决一些企业,特别是建设领域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以及劳动条件恶劣、劳动安全和职业病防治没有保障等突出问题。

6、抓好安全生产,促进企业发展。今年上半年全省重大、特大事故不断发生。4月2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当前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复杂性。从已经发生的重大、特大事故中吸取教训,坚决遏制重大、特大事故的发生。

(一)提高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各企业领导要从讲政治、保发展、保稳定的高度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自觉担负起保一方平安的责任。要把安全生产放在重要位置来抓,经常研究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狠抓责任制的落实,一级抓一级,一抓到底。

(二)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切实改革工作作风。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列举了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领导要逐一对照检查,哪些方面不够的要认真整改,结合机关效能建设,补缺补漏。努力改进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做到深入、细致、扎实,对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政府部门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指示和下发文件要高度重视,坚决贯彻,措施要到位,责任要明确。坚决纠正“口头重要、行动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官僚主义作风。

(三)开展全面的安全生产大检查。要求各县(市、区)乡镇企业局严格按照《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的通知》以及《宁德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要求,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对辖区内企业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烟花爆竹、矿山、化工、竹木加工、打火机等以及“三合一”厂房企业。各县(市、区)乡镇企业局、乡镇企业站对各企业安全检查情况要存档在案,及时追踪督促隐患整改,正确处理好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与科学发展相结。树立“以人为本,造福于民”的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治观。

同志们,今年揭开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篇章,在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的事业中,乡镇企业肩负着更加重大的使命。我们一定要增强时代的责任感和发展的紧迫感,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精神,与时俱进,扎实工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开创乡镇企业工作的新局面,为我市“三农”问题的解决,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第三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驾护航涛涛黄河水,巍巍泰山情,十六大发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召唤。全国上下为之振奋和鼓舞。怎样才能使十六大会议精神落到实处?怎样才能全面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是关键--干。干什么?这就是我今天演讲的主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驾护航。八十四年风雨兼程,八十四年岁月沧桑,如今,强大的中国已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工商行政管理者,作为沐浴着党的光辉成长的市场卫士,“为人民谋幸福”这一共产主义信仰的明灯已经在我们的心中点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不应该仅仅表现在慷慨的言辞中,而是应该表现在为祖国、为人民谋福利的行动中。作为市场经济卫士,就应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驾护航。搞好市场监管,把好市场准入关,打击不正当竞争,查处假冒伪劣,依法维护好市场秩序,创建良好的社会主义大市场。为了市场经济繁荣昌盛,为了人民走向全面小康。我们基层工商所作为行政执法的前沿,市场监管的直接面对者。就应当冲锋陷阵在前,积极主动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砖添瓦,不遗余力。当前,景区就是我们的主阵地,我们的任务是维护好来泰山旅游的千千万万个国内外朋友。为他们创建良好的旅游环境,做一流的服务。××是整个景区向国内外游人展示的窗口。辖区的经营秩序,市场的容貌,直接影响我们泰山的形象。作为泰山人,尤其我们山上的行政执法者,更有义务为创建美好的旅游大市场,文明风景区,尽心尽力尽职责。同时为一些需要帮助的游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小事、大事,正如古人云:“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谁也不会忘记,是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国人民,迎风搏浪,战胜一次又一次的惊涛骇浪,谁也不会忘记,无数革命烈士,在共产主义信念的支持下,抛头颅,洒热血,把自己的鲜血和挚诚倾注在党旗上。没有先烈的英勇献身,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作为市场经济卫士,只有牢记入党时的铮铮誓词,才能树立起吃大苦、耐大痨的思想。做到不管严寒酷暑,风雨无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默默工作、热情服务。积极为游客和解纠纷,排除困难,自己累一点,苦一点又算得了什么。看到他们感激的目光和满意的笑容,我们都会感到极大的鼓舞和欣慰。特别在“

五、一”和“

十、一”以及暑假期间,山上的客流量大增,也是山上投诉、纠纷最多,尾随兜售、少斤短两、强拉硬卖等不法行为最为猖獗之时。我们经常饭来不及吃一口。就得赶到事发地,及时快速处理,以防延误游客的行程。时刻做到在位一分钟,干好六十秒。忠于职守,勇于负责,热情服务,执法如山,敢于同不法分子作坚决的斗争。

有人说,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21世纪,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世纪,“远去足音凝重,再创辉煌更撼心!”中国经过几十年来的艰苦创业,已取得了“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迅猛发展。但是,必须看到,我们国家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现在达到小康还是低水平的,发展极不平衡的小康,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人口总量继续增加,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全面建设小康还需要我们加倍努力。特别在当前,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建立××旅游大市场,保护好这个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必须取缔一部分经营者下山,还××一个原貌。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决支持和拥护市委、市政府做出的决定。为繁荣××和大力发展旅游做贡献。按照朱总理所讲的:“把好市场主体的入门关,当好市场的裁判员,做好市场秩序的坚强卫士。”切实承担起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职责,在履行行政执法具体工作中,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胜利,而更好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用我们的智慧加汗水,以满腔热情和希望,迎接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1世纪吧!

尊敬领导和亲爱的同志们,蓝图已绘制,目标已确定。为了大地百花盛开,为了原野绿水常流,为了祖国的明天,让我们手拉着手、肩并着肩,一同撑起祖国的希望,使经济更加发展,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我们一定要勤奋工作,爱岗敬业,严于律已,秉公执法。当好市场经济坚强卫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第四篇: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 为建设幸福广东作出新贡献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 为建设幸福广东作出新贡献

一、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新时期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建设幸福广东的重大历史使命

(一)加强社会建设,是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基础的根本要求。

从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看,经济发展的水平越高,社会建设的要求就越高,社会管理就越复杂。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敏锐地指出:“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现在看,发展起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这一精辟论断在今天仍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们面临的社会挑战甚至比30年前更多。最近,北非和中东发生的社会动荡令人深思。这些发生社会动荡的国家,并不是经济穷国,相反,这些国家都相对比较富裕,之所以出现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一个重要原因是民生问题和社会分配不公问题相当突出,群众的社会诉求得不到及时化解。可见,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后,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社会政治参与、个人价值追求、精神生活需求等将会更加迫切。可以 1 说,当今时代的社会建设任务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要艰巨复杂,推动起来需要更加高超的智慧和勇气。

(二)加强社会建设,是引领社会转型、化解社会突出矛盾的迫切要求。

从国际经验看,两条道路两种结果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在上世纪80年代,不同的国家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之后,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东亚的新加坡、韩国,既重视产业转型升级,更注重社会变革与建设,形成了中等收入人群占绝大多数的“橄榄型”社会结构,跨入了现代化国家的行列;而拉美一些国家既不重视产业转型升级,更不重视社会的建设与治理,社会结构呈现低收入人群占绝大多数的“金字塔型”,引发众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导致政局动荡,经济发展长期停滞不前。这些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启示我们:没有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社会结构的优化调整就失去了基础;没有社会结构的优化调整,经济发展也难以持续。

(三)加强社会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幸福广东的必然要求。

社会建设与幸福广东相伴相生,与民生福祉如影相随,她们是一对“孪生姐妹”。如果把幸福比作一朵花儿,社会建设就是创造花儿生长的环境和条件。加强社会建设,就是要建设好社会软环境,提供适宜的阳光、空气、土壤,让幸福的花儿自由绽放。毫无疑问,社会建设必将在实现幸福广 东的过程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不加强社会建设,建设幸福广东也就失去了支撑和保障,成为好看但又难以企及的海市蜃楼。

二、明确要求、突出重点,全面扎实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

(一)坚持解放思想,切实转变观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我们的思维观念要从过去“依靠群众打天下”向现在“依靠群众治天下”转变,从过去“对社会管理控制”向现在“为社会和群众服务”转变,党委、政府对社会建设要从过去的“撑船”向现在的“掌舵”转变。

社会建设是面向社会的,社会建设搞好了,人民群众是受益者;社会建设搞不好,人民群众就是受害者。

政府要广泛听取和采纳民意,做到科学决策,特别要重视协调好“官意”和“民意”,使两者一致起来,避免用“官意”代替“民意”,造成政府花了钱办了事还得不到群众认可、买不到一个“好”的情况。

要高度重视基层群众话语权,更多地倾听来自基层的“沉没的声音”,而不能把民主变成少数精英的事情。要进一步发挥我省干部和群众双方都具有较好的民主素养的优势,在不断提高公众民主素养的过程中,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二)大胆改革探索,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要推动“万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该放的权一定要创造条件,逐步下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一些职能转为由社会组织或其他机构承担。这需要一个过程,但必须明确这是一个方向。否则,经济总量愈来愈大,社会问题越来越多;作为上层建筑的政府,服务和管理方式不改革,将不堪重负,难以承受。

要做好社会管理创新的制度设计,建立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体制机制。上世纪80年代,一些拉美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大量农民涌入城市,但是在如何提升城市化管理水平上却缺乏科学的制度设计,造成城市贫民急剧增加,“城市病”日益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阻碍了经济发展。所以说,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创新社会管理的制度设计和体制机制上下功夫。

(三)大力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要搞好“基本民生”,加快建立人人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要保障“底线民生”,更加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要关注“热点民生”,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民生事业永无止境,需要长时间的不懈努力。我们不努力不行,但急于求成更不行。要注重建设可持续的民生,切忌“任期制民生”,搞政绩工程;更要防止“吊高胃口乱许诺”、“轰轰烈烈胡乱上”的倾向,造成“寅吃卯粮”、债台高筑,把好事办成坏事。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理念和境界,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四)强化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夯实和谐社会基层基础。

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心在基层,社会稳定的根基也在基层。历史反复证明,谁掌握了基层,谁就掌握了执政话语权。

要适应我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大量农民变成市民的需要,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化建设,把城市社区的各种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延伸到广大农村。珠三角地区农村和粤东西北地区的城乡结合部要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其他农村地区要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加快农村社区建设。

(五)大力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和法制建设,为社会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说过,“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习故能谐”,意思是以道德去教化民众,才能使民众和睦、合作,然后变成民众日常 相处的习惯,慢慢就成为和谐的社会。这说明了道德教化在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前段时间,我推荐大家阅读《幸福的方法》这本书,书里提出“真正的持续的幸福,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快乐地努力与奋斗。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瞎转。幸福是向山顶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这说明,对幸福的追求应当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需要与可能的统一,目的与过程的统一。我们建设幸福广东,一方面要大力改善民生,为人民群众提供幸福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也要建立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幸福文化,培育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良好社会心态。鼓励知足常乐,不是说不再需要努力进取,而是希望社会中每一个人在进取中确立合理的“幸福期望值”,保持一份淡然的心境,在知足和平静中快乐工作、幸福生活,而不是在盲目攀比的浮躁和焦虑中迷失方向。另外,还要重视社会转型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

三、深刻认识社会建设的内在规律,把握和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一)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关系。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不是对立的,而是内在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当前,我们的一些干部对社会建设的认识还有偏差。有些干部错误地认为,搞经济建设是挣钱的,搞社会建设是花钱的,多做 一点挣钱的事,少做一点花钱的事,表面上看好像是很好的“发展观”。其实他们没有认识到,如果社会矛盾和群众的社会诉求得不到有效解决,社会就会出问题,不做一些花钱的事,挣钱的事也干不下去!

(二)处理好继承借鉴与创新发展的关系。要善于继承中华民族历史上社会治理的优良传统。比如,我国各个朝代都十分倚重道德教化在规范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还有,我国古代基层乡村自治机制,县以下没有行政机关,主要靠乡绅、里甲自治,大多数社会矛盾在民间得到化解,在基层社会管理中发挥了有效作用。对于这些,我们要善于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性地继承和发展。

(三)处理好统筹兼顾与重点突破的关系。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是既要统筹兼顾,又要重点突破,二者有机统一,不可偏废。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在区域上珠三角地区和粤东西北地区差距较大;城乡差距也不小,最发达的城市和最贫穷的乡村并存。面对这一现实问题,统筹兼顾对于我省社会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处理好明确方向与探索实践的关系。我们要干成一项事业,明确方向是前提,但更为重要的是,按照正确的方向进行探索实践。只有把两者有机统一起来,我们的事业才能取得成功。

在社会建设领域,凡是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的探索,我们都要大力支持,鼓励大胆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建设更加实事求是,更加符合规律性,更加体现以人为本,走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社会建设新路子。

四、加强领导、真抓实干,努力开创社会建设新局面

第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政治方向。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党委、政府“一把手”是社会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落实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制定社会建设的战略规划,花更大的力气,下更大的功夫,抓好社会建设工作。

一个只懂经济建设,不懂社会建设的领导,是不能谋全局的领导,是“跛脚”的领导,既跑不快,也走不远,甚至还可能会“栽跟斗”。今后,我们既要选拔善于搞经济建设的干部,又要注意选拔善于搞社会建设的干部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第二,要加强能力建设。社会工作人才是解决社会矛盾的“医生”,是社会建设的“工程师”,在社会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他们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要加大对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力度,造就一支结构合理、服务民生、社会认同、与社会建设需要相适应的社会工作人 才队伍。要完善社会工作人才相关政策,健全职业规范,拓宽服务领域,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待遇,形成优秀人才安心基层、服务基层、成长在基层的机制和氛围。

第三,要加大投入力度。各级政府安排财政支出时,特别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基层的社会建设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其社会建设的基本财力需要。

第四,要营造良好氛围。社会建设是全省人民的共同事业,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动员全省上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搞好社会建设的强大合力。要分解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中的各项任务,发展改革、财政、税收、经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国土、建设、工商、金融等各级政府部门要把加强社会建设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发挥职能作用,在制定规划、加大投入、出台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搞好服务,提供保障条件。省编办要为建立健全社会工作管理机构做好框架设计、编制安排等方面的工作。统计部门要建立健全社会建设统计指标体系,开展社会建设和管理的统计发布工作。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社会建设的成果和先进经验,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和谐文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大胆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发挥凝聚群众、组织群众的积极作用,形成社会建设良好氛围。

第五篇:为繁荣企业生态文化作出新贡献

为繁荣企业生态文化作出新贡献

当今社会,人类在取得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创造巨大的物质文化财富、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同时,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大规模地污染破坏生存环境,以及由此带来的气候变化、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发展,迫使人们开始对工业文明进行深刻的文化反思和新的文明抉择。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决策,明确要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胡锦涛主席在首届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级会议上指出,要发挥森林多种功能,妥善处理发展和保护、产业和生态的关系,充分发挥森林在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多种效益,实现平衡发展。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森林功能新的定位,明确赋予了林业新的职能和任务,丰富拓展了我们对林业地位作用的认识,加速提升了我们对林业文化功能的理解,为我们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提供了行动指针。林业文化是生态文化的主要源泉和重要阵地,生态文化是弘扬生态文明的先进文化,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文化基础。大力繁荣生态文化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生态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具有广泛的社会

基础,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存共荣的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基本一致。几千年来,这些传统文化影响了中国一代又一代,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华文化永恒的价值追求。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必须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营养,让她的精髓发扬光大,成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文化基础。实践表明,大力弘扬生态文化,能够使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能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意识;能够逐步树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理念,使保护森林、改善生态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进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生态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已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生态文化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总体趋势,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和前进方向。

生态文化是现代林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是林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根植于我国林业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是推动我国林业改革发展的精神动力。通过生态文化建设,激发了全体务林人改革创新的积极性,有效破解了长期以来严重制约林业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了有利于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重大政策措施的出台,解放和发展了林业生产力,促进了林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使林业改革成为全国经济体制改革 的一大亮点。

生态文化建设源于人民创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大力繁荣生态文化,普及生态知识,倡导生态文明理念,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推动了全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了经济社会绿色增长,提高了社会公众的文明素质,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

当前,我国生态文化建设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要以贯彻落实胡锦涛主席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动力,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策部署,把大力繁荣生态文化作为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任务,放全面推进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撑和思想保证,为加快生态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森林城市建设步伐作出新贡献。

下载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肩负责任,奋发图强 ——读十八大报告有感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驾护航(五篇材料)

    演讲的主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驾护航。八十四年风雨兼程,八十四年岁月沧桑,如今,强大的中国已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工商行政管理者,作为沐浴着党的光辉成长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怎样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11秋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

    浅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浅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小康,曾是多少代人追求的梦想,今天人们在衣食住行中感受到小康生活的到来。人们实现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跨越,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丰衣足食的梦想变成......

    201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战略机遇期及其政策选择 1.判断战略机遇期的依据 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不能赢得主动和优势的关键所在。 我们对我国目前所处......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这一论断用八个字概括“举世瞩目,意义深远”。 首先,这一论断直接丰富和完善了邓小平同志“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思想,为我们国家未来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我国为什么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2、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3、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4、发展才是硬道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