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强化创新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经验做法

时间:2019-05-12 05:51: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镇强化创新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经验做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镇强化创新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经验做法》。

第一篇:乡镇强化创新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经验做法

乡镇是最贴近人民群众的一级基层政权,在政权建设中起着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基层干部工作在第一线,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是农村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指挥者,是党的形象在农民群众中的重要体现者,也是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直接责任者。多年来,**县注重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干部的思想、作风、能力建设水平,建设了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言情小说网 免费小说网一支有能力、能吃苦、甘奉献、勤服务的基层干部队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一、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成效

**县委始终把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放在乡镇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加强乡镇干部政治思想建设、素质能力建设、服务意识建设,干部队伍不断壮大,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监督管理逐步科学化,干部队伍整体的政治思想素质、领导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进和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了明显增强。特别是近年来,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乡镇干部能够不断解放思想,谋求发展的意识越来越强;能够发扬艰苦朴素,任劳任怨,求实奋进的精神;能够团结协作、清正廉洁;能够切合实际确立工作思路,准确定位;能够适当的结合实际,开展亲民为民活动,党群、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融洽;村级干部能够逐步转变工作职能,进一步拓宽民主渠道,把为群众解决矛盾纠纷,为群众提供方便作为服务宗旨,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积极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截止2008年,**县辖5乡1镇1场;乡、镇、场下辖61个行政村,6个居民委员会,7个分场。全县干部队伍总数为3391人,其中县处领导干部42人,占干部队伍总数的1.2%;乡科级领导干部450人,占干部队伍总数的13.3%。全县现有61个行政村,共有村级干部347人,其中年龄在35岁以下36人,35岁至50岁之间的有237人,50岁以上的有74人;大专以上的有24人,高中、中专的有187人,初中及以下的有136人。

二、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深化认识,打牢新时期基层干部队伍管理工作的思想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县委提倡加强干部的自身素能建设,不断提高干部自身认识,树立基层干部“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批评,自我管理”的观念。近几年来县委通过在各乡推行“三集中五日”制度,即每周二为机关、站所、农村干部集中活动日,以乡镇管区(工作片)为单位组织学习,安排交流工作;每周五为各村集中办公学习日,现场解决群众问题;每月15日为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日,走访群众,了解群众生产生活困难,解决群众矛盾和所需所盼,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每周三为理论自学日,周四为活动实践日,切实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学习理论知识,服务实践群众的意识。

(二)严格管理,完善机制,建立基层干部教育管理长效机制

严格执行目标管理,注重在科学分析民情、乡情、村情的基础上,帮助基层干部理清思路,制定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的任期责任目标和年度工作计划,对基层干部实行“三定一考核”的办法,即人员定岗、任务定量、工作定责,年终严格考核结帐,从而使基层干部人人肩上有担子,工作真正有压力;实行乡镇领导“包一个村及村中的十户农牧民,联系一个站所,帮扶一户特困户,联系一名致富能手”的“包村入户”制度;在党员和机关干部中实行“一岗双责”,每个党员和干部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联系1至3户农牧民,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成为政府和农牧民联系的纽带;设立了“为民服务大厅”,乡镇选派优秀的站所干部八小时集中为农牧民提供“一站式”全程服务,以前需要两天能够办完的事现在只需要

一、两个小时,方便了农牧民;推行“乡村联合办公日制”,每周五由乡包村领导、地县乡下派驻村干部、村两委实行联合办公,重点解决农牧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增强沟通交流意识,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全面实施“为民服务联动工程”、“结对帮扶工程”、“乡镇党员干部先锋示范岗工程”三项工程,通过有效的管理,树立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采取“双向进入”的管理机制,选派乡镇机关、站所干部到村中任职锻炼,挑选优秀年轻的村干部到技术服务型站所挂职学习,实现乡镇干部和农村干部人才的双向培养,达到“双赢”的目的。

不断健全完善基层干部队伍考核机制,努力增强基层干部队伍的活力,全面推行建立“干部季度绩效考核制度”。2000年,阿尔达乡、解特阿热勒乡推行机关干部年度工作量化考核,2005年,**镇实行了“领导干部绩效评价制度”,采取“阶段承诺,季度考核,绩效联审,综合分析”的程序步骤,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报告。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量化目标责任,完善了考核评价体系,形成大争之世 网游之复活 炼宝专家 混在三国当军阀重生之官道

“月评、季考、中审、终定”全面、科学的考核程序。

(三)统筹全局,创新方法,分类建立机关、站所、农村干部的管理机制

进一步加强乡镇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发挥领导干部在基层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各乡镇根据基层干部工作岗位的不同,工作性质的不同,乡镇党委从统筹全局的角度考虑,分类建立机关、站所、农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言情小说网 免费小说网村干部的管理机制,各乡相继出台了站所长考核管理办法、村干部评价制度等,进一步加强乡镇各级干部队伍建设。1998年后,部分乡镇采取以村为单位,将包村领导、驻村干部、下派干部和村班子成员进行统一的“捆绑式管理”,年终采取“捆绑式考核”的办法,增强每名干部配合沟通和相互协调的责任意识;对整体工作采取“捆绑式考核管理”的基础上,再分类别建立不同层次干部的具体管理考核办法,对机关干部管理实行“绩效量化考核”,逐步推行“党员干部承诺制”,依据所包村的整体发展情况和完成的目标任务,量化分值,列入乡镇机关干部目标责任书中;对站所干部实行“双述双评双重管理”的办法,规定站所领导干部在完成单位业务工作的基础上,要配合乡镇党委政府,完成安排的包村或是临时性等工作,实行业务主管单位和乡镇党委政府的“双重管理”,每年要分别向所在业务主管单位和乡镇党委政府述职,进行“双述”,最终的考核评定由主管业务单位和乡镇党委政府分别给出考核分数,再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考核等次,实现“双评”。

为进一步优化村级干部队伍,近年对村干部实行了星级化管理,建立动态的、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从源头上激发村干部的工作干劲。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管理,实行定向培养,跟踪考察,及时补充,滚动管理的办法。2006年,县委在乌市党校举办村级后备干部脱产培训班,实行全脱产、全免费的培训教育,两批共73名学员已于2008年7月毕业返乡,全部并充实到基层进行实习锻炼,有12人还担任了村委会委员,保证了村级干部队伍“绿水长流”。

(四)加强教育培训,拓宽干部视野,造就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

强化培训教育,提高队伍素质。把培训作为提高基层干部素质的根本性和基础性措施,建立健全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制定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建立和完善培训工作责任制。对基层干部分层次、分期分批的进行培训,坚持经常性业务培训和学历教育两手抓。逐步改进教育培训效果,一是创新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根据各乡、村的发展实际,开办尽可能多的实用技术培训,如围绕我县的水产业发展,与上海水产大学合作建立博士后工作站,每年定期邀请该校的专家教授为干部讲授发展水产养殖等方面的知识,免费派出乡镇干部到外地学习经验;二是改进干部教育方式,加强对学习培训的督促和考评。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方法,多方面、多渠道的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教育,建立理论、业务知识培训制度。仅2004年至今,全县共举办县内及区内外,疆内外的各类培训班90余期次,组织乡镇机关干部、站所干部、村干部参加培训教育3980余人(次),投入6万元帮助229名村干部完成了中专学历教育。目前,全县乡镇机关、站所干部中达到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72%,村干部高中及中专学历的达55%,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达7%。

(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切实关心基层干部工作生活,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使基层干部在政治上有想头,经济上有奔头,生活上有盼头,工作上有劲头。以“三项关怀”为抓手,逐步稳定基层干部队伍。一是体现政治关怀。健全干部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在干部提拔或是交流考察中,将乡镇领导干部在基层工作时间加入到综合量化考核分数中,一年加一分。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提高乡镇干部年底评定优秀的比例,并优先考虑乡镇专业技术干部职称评定问题,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加强村党支部书记培养的指示精神,大力培养使用村党支部书记,建立良好的用人导向;二是体现生活关怀。逐步改善基层办公条件,配齐配全各类办公设施,在距离较远的乡镇设专门的干部宿舍,建立干部食堂,县委每月给予基层干部一定交通补助和伙食补助,乡镇对下派到村的干部给予一定的补助,并为基层干部购买配齐图书杂志、象棋、乒乓球设备等设施,定期在乡镇举办电脑业余学习班,专业技能学习班等,进一步丰富文化娱乐生活;三是体现家庭关怀。对基层干部家属给予工作和生活上的关心,对乡镇干部家属发生的临时性事件给予帮助。并积极鼓励乡镇领导在工作地安家,对在基层安家的乡镇干部给予经济补助,对家属在县城工作的协调家属借调乡镇工作,并为子女就学提供各类方便,使基层干部真正能够安心“住读”。

三、建立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的认识

基层干部队伍要有新形象,教育要有新举措,管理要有新机制,需要不断探索适合并且有效的解决基层干部队伍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形成管理的长效约束机制。

一是探索以基层干部“能上能下”为突破点,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长效机制。为提高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一是实行谈话诫勉制度。谈话方式采取对乡党委政府正职由组织部长定期进行谈话、党委政府副科级领导由党委书记或乡长谈话、乡镇一般干部以及村主要干部由党委副书记或组织委员谈话的方式,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管理一级的上下互动约束机制。在实行季度绩效考核中,采取“记分制”,对季度评分平均低于70分以及年底考核评分总分低于65分的干部,由有关上级领导与其谈话,明确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批评教育,并提出要求,并责令干部本人制定整改措施,限定整改时间,对经诫勉教育仍不改者,由乡镇党委下发黄牌警告通知书,采取必要措施,进行降职或待岗处理;二是实行交流轮岗制。每年可拿出乡镇或是站所中的一些重要岗位,实行竞争上岗,选拔一批优秀的干部到基层重要岗位,增加基层活力。对掌握人、财、物等重点部门、重点岗位的领导和一般干部,进行适当的轮岗交流,可以在部门之间、乡镇之间横向交流,也可以在部门与乡镇之间纵向交流,在对村中一把手的选拔,也可适当放宽条件,在充分对乡村基本情况调研了解的基础上,采取异地交流或是异地任职村干部的办法,提高基层干部活力;三是实行末位淘汰制。对在年底考核中连续2年考核不称职和连续两年民意测评中群众满意率低于60%的乡镇干部,领导干部应退出领导岗位或改为虚职,一般干部要向上级主管单位和组织部门汇报,采取清退或是待岗等措施。同时,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政策,教育广大干部正确对待升降去留,在全县真正形成一种尊才让贤、荣辱不惊的良好氛围,为实现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官能民”营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

二是探索以提高基层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为着眼点,建立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工作,需要对基层干部进行经常性的教育,采取与时俱进、结合不同时期发展需要、适合乡镇干部的教育方法,形成基层干部自觉学习、主动学习、深入学习、长期学习的有效机制。一是坚持经常性培训和学历教育两手抓。充分利用乡镇这一培训教育中心,每年定期举办不同内容的基层干部培训班,县委党校要对乡镇党校教师不定期的进行指导和培训,逐步提高乡镇一级教师队伍素质,同时,县委要有长期规划,选派县直政治理论强和专业技术好的干部、教师,下到基层进行授课。乡镇要采取积极措施,适当提供优惠政策和物质奖励等办法,鼓励乡镇干部以及村干部进行学历教育,构建培训教育大格局。其次是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在定期举办乡镇理论学习培训班的,加强乡镇干部政治理论素质的同时,要注重加强实践教育。在调研中,发现这两年基层干部都陆续前往邻近乡镇或是兄弟县市观摩学习,回来后思想上也确实充实了不少,有了不少想法。下一步,不论是县委、政府还是乡镇党委政府都要积极创造条件,每年都要举办外出观摩学习活动,有条件地乡镇要带领乡镇专业技术骨干和村干部前往内地经济发达区的新农村去学习。对地委以及县委设立的各类培训观摩基地,要进一步精心打造,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来。

三是探索以引导基层干部扎根基层工作为出发点,建立关爱基层干部长效机制。当前基层干部存在某些作风不实问题,与一些客观实际有着必要的关系。如不切实际制定的高指标,名目繁多的评比检查,各种会议和应酬,给基层干部形成了很大压力,以致产生浮夸虚报、弄虚作假现象。因此,对基层干部既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教育、严格监督,又要关心爱护,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调动和保护好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首先在思想上,要提高基层干部对干好基层工作认识的重要性,帮助基层干部特别是刚从事基层工作的年轻干部,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一些干部刚到基层工作,一方面对基层工作了解不够,对工作认识不足,考虑问题不够全面,一方面在基层工作可能思想上有些情绪,认为基层工作累、辛苦,自己的才能和专业得不到发挥等,老干部也有消极情绪,这都需要从思想上经常关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在政治上,要搭建有效的平台,充分挖掘基层优秀干部,要有不拘一格的选人用人机制,只要政治素质过硬,能力突出,都可以选拔到重要的岗位,不能够按照论资排辈,打击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近年县委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选拔了一位基层农牧民干部和大学志愿者到乡镇政府班子任职,极大了促进了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在生活上,也要建立工作生活方面的有效机制,重视干部家庭生活问题。要逐步丰富基层干部工作之余的文化娱乐活动,让基层干部在工作之余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四是探索以保证基层干部公开公正办事为着力点,建立基层民主管理机制。全面重点推行“阳光党务”、“阳光政务”、“阳光财务”为主要内容的“阳光三务”公开工程。完善乡镇党委工作公开流程,对党员要设立专门的公开栏,进行身份公开、承诺公开、践诺情况公开等。在调研中,一些乡镇特别是在村中普通老百姓对党的工作都了解不够,党为群众办了什么实事说不上来,还有些村中决定的大事如低保的发放等村民反映都是几个党员和村班子成员商量就决定了,老百姓只是知道,严重破坏基层工作的公正性。因此要实行“三务公开”,公开办事程序,明确办事标准、办事时限和办事结果的要求,增强党务、政务、财务的透明度,进一步扩大社会公开承诺服务的范围;定期开展对领导干部和各站所的民主评议,并将评议结果作为干部和班子考核的重要依据。其次是要健全民主决策机制。乡镇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和项目出台前,要集思广益,深入调研,充分论证,把群众意志贯穿于决策全过程。制度化方面,一是规范基层干部工作制度。逐步完善年度考评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审计、村组财务审计制度和个人收入申报等制度,实现农村基层干部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大争之世 网游之复活 炼宝专家 混在三国当军阀重生之官道

第二篇:乡镇加强创新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经验做法

乡镇是最贴近人民群众的一级基层政权,在政权建设中起着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基层干部工作在第一线,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是农村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指挥者,是党的形象在农民群众中的重要体现者,也是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直接责任者。多年来,县注重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干部的思想、作风、能力建设水平,建设了一支有能力、能吃苦、甘奉献、勤服务的基层干部队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一、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成效

县委始终把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放在乡镇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加强乡镇干部政治思想建设、素质能力建设、服务意识建设,干部队伍不断壮大,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监督管理逐步科学化,干部队伍整体的政治思想素质、领导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进和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了明显增强。特别是近年来,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乡镇干部能够不断解放思想,谋求发展的意识越来越强;能够发扬艰苦朴素,任劳任怨,求实奋进的精神;能够团结协作、清正廉洁;能够切合实际确立工作思路,准确定位;能够适当的结合实际,开展亲民为民活动,党群、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融洽;村级干部能够逐步转变工作职能,进一步拓宽民主渠道,把为群众解决矛盾纠纷,为群众提供方便作为服务宗旨,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积极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截止,县辖5乡1镇1场;乡、镇、场下辖61个行政村,6个居民委员会,7个分场。全县干部队伍总数为3391人,其中县处领导干部42人,占干部队伍总数的1.2%;乡科级领导干部450人,占干部队伍总数的13.3%。全县现有61个行政村,共有村级干部347人,其中年龄在35岁以下36人,35岁至50岁之间的有237人,50岁以上的有74人;大专以上的有24人,高中、中专的有187人,初中及以下的有136人。

二、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深化认识,打牢新时期基层干部队伍管理工作的思想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县委提倡加强干部的自身素能建设,不断提高干部自身认识,树立基层干部“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批评,自我管理”的观念。近几年来县委通过在各乡推行“三集中五日”制度,即每周二为机关、站所、农村干部集中活动日,以乡镇管区(工作片)为单位组织学习,安排交流工作;每周五为各村集中办公学习日,现场解决群众问题;每月15日为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日,走访群众,了解群众生产生活困难,解决群众矛盾和所需所盼,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每周三为理论自学日,周四为活动实践日,切实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学习理论知识,服务实践群众的意识。

(二)严格管理,完善机制,建立基层干部教育管理长效机制

严格执行目标管理,注重在科学分析民情、乡情、村情的基础上,帮助基层干部理清思路,制定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的任期责任目标和工作计划,对基层干部实行“三定一考核”的办法,即人员定岗、任务定量、工作定责,年终严格考核结帐,从而使基层干部人人肩上有担子,工作真正有压力;实行乡镇领导“包一个村及村中的十户农牧民,联系一个站所,帮扶一户特困户,联系一名致富能手”的“包村入户”制度;在党员和机关干部中实行“一岗双责”,每个党员和干部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联系1至3户农牧民,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成为政府和农牧民联系的纽带;设立了“为民服务大厅”,乡镇选派优秀的站所干部八小时集中为农牧民提供“一站式”全程服务,以前需要两天能够办完的事现在只需要

一、两个小时,方便了农牧民;推行“乡村联合办公日制”,每周五由乡包村领导、地县乡下派驻村干部、村两委实行联合办公,重点解决农牧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增强沟通交流意识,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全面实施“为民服务联动工程”、“结对帮扶工程”、“乡镇党员干部先锋示范岗工程”三项工程,通过有效的管理,树立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采取“双向进入”的管理机制,选派乡镇机关、站所干部到村中任职锻炼,挑选优秀年轻的村干部到技术服务型站所挂职学习,实现乡镇干部和农村干部人才的双向培养,达到“双赢”的目的。

不断健全完善基层干部队伍考核机制,努力增强基层干部队伍的活力,全面推行建立“干部季度绩效考核制度”。,阿尔达乡、解特阿热勒乡推行机关干部工作量化考核,镇实行了“领导干部绩效评价制度”,采取“阶段承诺,季度考核,绩效联审,综合分析”的程序步骤,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报告。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量化目标责任,完善了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月评、季考、中审、终定”全面、科学的考核程序。

(三)统筹全局,创新方法,分类建立机关、站所、农村干部的管理机制

进一步加强乡镇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发挥领导干部在基层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各乡镇根据基层干部工作岗位的不同,工作性质的不同,乡镇党委从统筹全局的角度考虑,分类建立机关、站所、农村干部的管理机制,各乡相继出台了站所长考核管理办法、村干部评价制度等,进一步加强乡镇各级干部队伍建设。1998年后,部分乡镇采取以村为单位,将包村领导、驻村干部、下派干部和村班子成员进行统一的“捆绑式管理”,年终采取“捆绑式考核”的办法,增强每名干部配合沟通和相互协调的责任意识;对整体工作采取“捆绑式考核管理”的基础上,再分类别建立不同层次干部的具体管理考核办法,对机关干部管理实行“绩效量化考核”,逐步推行“党员干部承诺制”,依据所包村的整体发展情况和完成的目标任务,量化分值,列入乡镇机关干部目标责任书中;对站所干部实行“双述双评双重管理”的办法,规定站所领导干部在完成单位业务工作的基础上,要配合乡镇党委政府,完成安排的包村或是临时性等工作,实行业务主管单位和乡镇党委政府的“双重管理”,每年要分别向所在业务主管单位和乡镇党委政府述职,进行“双述”,最终的考核评定由主管业务单位和乡镇党委政府分别给出考核分数,再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考核等次,实现“双评”。

为进一步优化村级干部队伍,近年对村干部实行了星级化管理,建立动态的、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从源头上激发村干部的工作干劲。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管理,实行定向培养,跟踪考察,及时补充,滚动管理的办法。,县委在乌市党校举办村级后备干部脱产培训班,实行全脱产、全免费的培训教育,两批共73名学员已于7月毕业返乡,全部并充实到基层进行实习锻炼,有12人还担任了村委会委员,保证了村级干部队伍“绿水长流”。

(四)加强教育培训,拓宽干部视野,造就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

强化培训教育,提高队伍素质。把培训作为提高基层干部素质的根本性和基础性措施,建立健全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制定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建立和完善培训工作责任制。对基层干部分层次、分期分批的进行培训,坚持经常性业务培训和学历教育两手抓。逐步改进教育培训效果,一是创新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根据各乡、村的发展实际,开办尽可能多的实用技术培训,如围绕我县的水产业发展,与水产大学合作建立博士后工作站,每年定期邀请该校的专家教授为干部讲授发展水产养殖等方面的知识,免费派出乡镇干部到外地学习经验;二是改进干部教育方式,加强对学习培训的督促和考评。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方法,多方面、多渠道的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教育,建立理论、业务知识培训制度。仅至今,全县共举办县内及区内外,疆内外的各类培训班90余期次,组织乡镇机关干部、站所干部、村干部参加培训教育3980余人(次),投入6万元帮助229名村干部完成了中专学历教育。目前,全县乡镇机关、站所干部中达到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72%,村干部高中及中专学历的达55%,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达7%。

(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切实关心基层干部工作生活,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使基层干部在政治上有想头,经济上有奔头,生活上有盼头,工作上有劲头。以“三项关怀”为抓手,逐步稳定基层干部队伍。一是体现政治关怀。健全干部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在干部提拔或是交流考察中,将乡镇领导干部在基层工作时间加入到综合量化考核分数中,一年加一分。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提高乡镇干部年底评定优秀的比例,并优先考虑乡镇专业技术干部职称评定问题,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加强村党支部书记培养的指示精神,大力培养使用村党支部书记,建立良好的用人导向;二是体现生活关怀。逐步改善基层办公条件,配齐配全各类办公设施,在距离较远的乡镇设专门的干部宿舍,建立干部食堂,县委每月给予基层干部一定交通补助和伙食补助,乡镇对下派到村的干部给予一定的补助,并为基层干部购买配齐图书杂志、象棋、乒乓球设备等设施,定期在乡镇举办电脑业余学习班,专业技能学习班等,进一步丰富文化娱乐生活;三是体现家庭关怀。对基层干部家属给予工作和生活上的关心,对乡镇干部家属发生的临时性事件给予帮助。并积极鼓励乡镇领导在工作地安家,对在基层安家的乡镇干部给予经济补助,对家属在县城工作的协调家属借调乡镇工作,并为子女就学提供各类方便,使基层干部真正能够安心“住读”。

三、建立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的认识

基层干部队伍要有新形象,教育要有新举措,管理要有新机制,需要不断探索适合并且有效的解决基层干部队伍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形成管理的长效约束机制。

一是探索以基层干部“能上能下”为突破点,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长效机制。为提高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一是实行谈话诫勉制度。谈话方式采取对乡党委政府正职由组织部长定期进行谈话、党委政府副科级领导由党委书记或乡长谈话、乡镇一般干部以及村主要干部由党委副书记或组织委员谈话的方式,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管理一级的上下互动约束机制。在实行季度绩效考核中,采取“记分制”,对季度评分平均低于70分以及年底考核评分总分低于65分的干部,由有关上级领导与其谈话,明确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批评教育,并提出要求,并责令干部本人制定整改措施,限定整改时间,对经诫勉教育仍不改者,由乡镇党委下发黄牌警告通知书,采取必要措施,进行降职或待岗处理;二是实行交流轮岗制。每年可拿出乡镇或是站所中的一些重要岗位,实行竞争上岗,选拔一批优秀的干部到基层重要岗位,增加基层活力。对掌握人、财、物等重点部门、重点岗位的领导和一般干部,进行适当的轮岗交流,可以在部门之间、乡镇之间横向交流,也可以在部门与乡镇之间纵向交流,在对村中一把手的选拔,也可适当放宽条件,在充分对乡村基本情况调研了解的基础上,采取异地交流或是异地任职村干部的办法,提高基层干部活力;三是实行末位淘汰制。对在年底考核中连续2年考核不称职和连续两年民意测评中群众满意率低于60%的乡镇干部,领导干部应退出领导岗位或改为虚职,一般干部要向上级主管单位和组织部门汇报,采取清退或是待岗等措施。同时,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政策,教育广大干部正确对待升降去留,在全县真正形成一种尊才让贤、荣辱不惊的良好氛围,为实现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官能民”营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

二是探索以提高基层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为着眼点,建立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工作,需要对基层干部进行经常性的教育,采取与时俱进、结合不同时期发展需要、适合乡镇干部的教育方法,形成基层干部自觉学习、主动学习、深入学习、长期学习的有效机制。一是坚持经常性培训和学历教育两手抓。充分利用乡镇这一培训教育中心,每年定期举办不同内容的基层干部培训班,县委党校要对乡镇党校教师不定期的进行指导和培训,逐步提高乡镇一级教师队伍素质,同时,县委要有长期规划,选派县直政治理论强和专业技术好的干部、教师,下到基层进行授课。乡镇要采取积极措施,适当提供优惠政策和物质奖励等办法,鼓励乡镇干部以及村干部进行学历教育,构建培训教育大格局。其次是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在定期举办乡镇理论学习培训班的,加强乡镇干部政治理论素质的同时,要注重加强实践教育。在调研中,发现这两年基层干部都陆续前往邻近乡镇或是兄弟县市观摩学习,回来后思想上也确实充实了不少,有了不少想法。下一步,不论是县委、政府还是乡镇党委政府都要积极创造条件,每年都要举办外出观摩学习活动,有条件地乡镇要带领乡镇专业技术骨干和村干部前往内地经济发达区的新农村去学习。对地委以及县委设立的各类培训观摩基地,要进一步精心打造,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来。

三是探索以引导基层干部扎根基层工作为出发点,建立关爱基层干部长效机制。当前基层干部存在某些作风不实问题,与一些客观实际有着必要的关系。如不切实际制定的高指标,名目繁多的评比检查,各种会议和应酬,给基层干部形成了很大压力,以致产生浮夸虚报、弄虚作假现象。因此,对基层干部既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教育、严格监督,又要关心爱护,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调动和保护好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首先在思想上,要提高基层干部对干好基层工作认识的重要性,帮助基层干部特别是刚从事基层工作的年轻干部,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一些干部刚到基层工作,一方面对基层工作了解不够,对工作认识不足,考虑问题不够全面,一方面在基层工作可能思想上有些情绪,认为基层工作累、辛苦,自己的才能和专业得不到发挥等,老干部也有消极情绪,这都需要从思想上经常关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在政治上,要搭建有效的平台,充分挖掘基层优秀干部,要有不拘一格的选人用人机制,只要政治素质过硬,能力突出,都可以选拔到重要的岗位,不能够按照论资排辈,打击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近年县委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选拔了一位基层农牧民干部和大学志愿者到乡镇政府班子任职,极大了促进了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在生活上,也要建立工作生活方面的有效机制,重视干部家庭生活问题。要逐步丰富基层干部工作之余的文化娱乐活动,让基层干部在工作之余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四是探索以保证基层干部公开公正办事为着力点,建立基层民主管理机制。全面重点推行“阳光党务”、“阳光政务”、“阳光财务”为主要内容的“阳光三务”公开工程。完善乡镇党委工作公开流程,对党员要设立专门的公开栏,进行身份公开、承诺公开、践诺情况公开等。在调研中,一些乡镇特别是在村中普通老百姓对党的工作都了解不够,党为群众办了什么实事说不上来,还有些村中决定的大事如低保的发放等村民反映都是几个党员和村班子成员商量就决定了,老百姓只是知道,严重破坏基层工作的公正性。因此要实行“三务公开”,公开办事程序,明确办事标准、办事时限和办事结果的要求,增强党务、政务、财务的透明度,进一步扩大社会公开承诺服务的范围;定期开展对领导干部和各站所的民主评议,并将评议结果作为干部和班子考核的重要依据。其次是要健全民主决策机制。乡镇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和项目出台前,要集思广益,深入调研,充分论证,把群众意志贯穿于决策全过程。制度化方面,一是规范基层干部工作制度。逐步完善考评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审计、村组财务审计制度和个人收入申报等制度,实现农村基层干部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第三篇:乡镇加强创新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经验做法

精选范文:乡镇加强创新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经验做法(共2篇)乡镇是最贴近人民群众的一级基层政权,在政权建设中起着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基层干部工作在第一线,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是农村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指挥者,是党的形象在农民群众中的重要体现者,也是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直接责任者。多年来,县注重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干部的思想、作风、能力建设水平,建设了一支有能力、能吃苦、甘奉献、勤服务的基层干部队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一、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成效县委始终把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放在乡镇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加强乡镇干部政治思想建设、素质能力建设、服务意识建设,干部队伍不断壮大,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监督管理逐步科学化,干部队伍整体的政治思想素质、领导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进和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了明显增强。特别是近年来,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乡镇干部能够不断解放思想,谋求发展的意识越来越强;能够发扬艰苦朴素,任劳任怨,求实奋进的精神;能够团结协作、清正廉洁;能够切合实际确立工作思路,准确定位;能够适当的结合实际,开展亲民为民活动,党群、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融洽;村级干部能够逐步转变工作职能,进一步拓宽民主渠道,把为群众解决矛盾纠纷,为群众提供方便作为服务宗旨,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积极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截止,县辖5乡1镇1场;乡、镇、场下辖61个行政村,6个居民委员会,7个分场。全县干部队伍总数为3391人,其中县处领导干部42人,占干部队伍总数的1.2%;乡科级领导干部450人,占干部队伍总数的13.3%。全县现有61个行政村,共有村级干部347人,其中年龄在35岁以下36人,35岁至50岁之间的有237人,50岁以上的有74人;大专以上的有24人,高中、中专的有187人,初中及以下的有136人。

二、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深化认识,打牢新时期基层干部队伍管理工作的思想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县委提倡加强干部的自身素能建设,不断提高干部自身认识,树立基层干部“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批评,自我管理”的观念。近几年来县委通过在各乡推行“三集中五日”制度,即每周二为机关、站所、农村干部集中活动日,以乡镇管区(工作片)为单位组织学习,安排交流工作;每周五为各村集中办公学习日,现场解决群众问题;每月15日为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日,走访群众,了解群众生产生活困难,解决群众矛盾和所需所盼,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每周三为理论自学日,周四为活动实践日,切实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学习理论知识,服务实践群众的意识。

(二)严格管理,完善机制,建立基层干部教育管理长效机制严格执行目标管理,注重在科学分析民情、乡情、村情的基础上,帮助基层干部理清思路,制定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的任期责任目标和工作计划,对基层干部实行“三定一考核”的办法,即人员定岗、任务定量、工作定责,年终严格考核结帐,从而使基层干部人人肩上有担子,工作真正有压力;实行乡镇领导“包一个村及村中的十户农牧民,联系一个站所,帮扶一户特困户,联系一名致富能手”的“包村入户”制度;在党员和机关干部中实行“一岗双责”,每个党员和干部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联系1至3户农牧民,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成为政府和农牧民联系的纽带;设立了“为民服务大厅”,乡镇选派优秀的站所干部八小时集中为农牧民提供“一站式”全程服务,以前需要两天能够办完的事现在只需要

一、两个小时,方便了农牧民;推行“乡村联合办公日制”,每周五由乡包村领导、地县乡下派驻村干部、村两委实行联合办公,重点解决农牧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增强沟通交流意识,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全面实施“为民服务联动工程”、“结对帮扶工程”、“乡镇党员干部先锋示范岗工程”三项工程,通过有效的管理,树立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采取“双向进入”的管理机制,选派乡镇机关、站所干部到村中任职锻炼,挑选优秀年轻的村干部到技术服务型站所挂职学习,实现乡镇干部和农村干部人才的双向培养,达到“双赢”的目的。不断健全完善基层干部队伍考核机制,努力增强基层干部队伍的活力,全面推行建立“干部季度绩效考核制度”。,阿尔达乡、解特阿热勒乡推行机关干部工作量化考核,镇实行了“领导干部绩效评价制度”,采取“阶段承诺,季度考核,绩效联审,综合分析”的程序步骤,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报告。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量化目标责任,完善了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月评、季考、中审、终定”全面、科学的考核程序。

(三)统筹全局,创新方法,分类建立机关、站所、农村干部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乡镇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发挥领导干部在基层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各乡镇根据基层干部工作岗位的不同,工作性质的不同,乡镇党委从统筹全局的角度考虑,分类建立机关、站所、农村干部的管理机制,各乡相继出台了站所长考核管理办法、村干部评价制度等,进一步加强乡镇各级干部队伍建设。1998年后,部分乡镇采取以村为单位,将包村领导、驻村干部、下派干部和村班子成员进行统一的“捆绑式管理”,年终采取“捆绑式考核”的办法,增强每名干部配合沟通和相互协调的责任意识;对整体工作采取“捆绑式考核管理”的基础上,再分类别建立不同层次干部的具体管理考核办法,对机关干部管理实行“绩效量化考核”,逐步推行“党员干部承诺制”,依据所包村的整体发展情况和完成的目标任务,量化分值,列入乡镇机关干部目标责任书中;对站所干部实行“双述双评双重管理”的办法,规定站所领导干部在完成单位业务工作的基础上,要配合乡镇党委政府,完成安排的包村或是临时性等工作,实行业务主管单位和乡镇党委政府的“双重管理”,每年要分别向所在业务主管单位和乡镇党委政府述职,进行“双述”,最终的考核评定由主管业务单位和乡镇党委政府分别给出考核分数,再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考核等次,实现“双评”。为进一步优化村级干部队伍,近年对村干部实行了星级化管理,建立动态的、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从源头上激发村干部的工作干劲。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管理,实行定向培养,跟踪考察,及时补充,滚动管理的办法。,县委在乌市党校举办村级后备干部脱产培训班,实行全脱产、全免费的培训教育,两批共73名学员已于7月毕业返乡,全部并充实到基层进行实习锻炼,有12人还担任了村委会委员,保证了村级干部队伍“绿水长流”。

(四)加强教育培训,拓宽干部视野,造就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强化培训教育,提高队伍素质。把培训作为提高基层干部素质的根本性和基础性措施,建立健全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制定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建立和完善培训工作责任制。对基层干部分层次、分期分批的进行培训,坚持经常性业务培训和学历教育两手抓。逐步改进教育培训效果,一是创新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根据各乡、村的发展实际,开办尽可能多的实用技术培训,如围绕我县的水产业发展,与水产大学合作建立博士后工作站,每年定期邀请该校的专家教授为干部讲授发展水产养殖等方面的知识,免费派出乡镇干部到外地学习经验;二是改进干部教育方式,加强对学习培训的督促和考评。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方法,多方面、多渠道的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教育,建立理论、业务知识培训制度。仅至今,全县共举办县内及区内外,疆内外的各类培训班90余期次,组织乡镇机关干部、站所干部、村干部参加培训教育3980余人(次),投入6万元帮助229名村干部完成了中专学历教育。目前,全县乡镇机关、站所干部中达到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72%,村干部高中及中专学历的达55%,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达7%。

(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切实关心基层干部工作生活,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使基层干部在政治上有想头,经济上有奔头,生活上有盼头,工作上有劲头。以“三项关怀”为抓手,逐步稳定基层干部队伍。一是体现政治关怀。健全干部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在干部提拔或是交流考察中,将乡镇领导干部在基层工作时间加入到综合量化考核分数中,一年加一分。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提高乡镇干部年底评定优秀的比例,并优先考虑乡镇专业技术干部职称评定问题,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加强村党支部书记培养的指示精神,大力培养使用村党支部书记,建立良好的用人导向;二是体现生活关怀。逐步改善基层办公条件,配齐配全各类办公设施,在距离较远的乡镇设专门的干部宿舍,建立干部食堂,县委每月给予基层干部一定交通补助和伙食补助,乡镇对下派到村的干部给予一定的补助,并为基层干部购买配齐图书杂志、象棋、乒乓球设备等设施,定期在乡镇举办电脑业余学习班,专业技能学习班等,进一步丰富文化娱乐生活;三是体现家庭关怀。对基层干部家属给予工作和生活上的关心,对乡镇干部家属发生的临时性事件给予帮助。并积极鼓励乡镇领导在工作地安家,对在基层安家的乡镇干部给予经济补助,对家属在县城工作的协调家属借调乡镇工作,并为子女就学提供各类方便,使基层干部真正能够安心“住读”。

三、建立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的认识基层干部队伍要有新形象,教育要有新举措,管理要有新机制,需要不断探索适合并且有效的解决基层干部队伍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形成管理的长效约束机制。一是探索以基层干部“能上能下”为突破点,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长效机制。为提高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一是实行谈话诫勉制度。谈话方式采取对乡党委政府正职由组织部长定期进行谈话、党委政府副科级领导由党委书记或乡长谈话、乡镇一般干部以及村主要干部由党委副书记或组织委员谈话的方式,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管理一级的上下互动约束机制。在实行季度绩效考核中,采取“记分制”,对季度评分平均低于70分以及年底考核评分总分低于65分的干部,由有关上级领导与其谈话,明确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批评教育,并提出要求,并责令干部本人制定整改措施,限定整改时间,对经诫勉教育仍不改者,由乡镇党委下发黄牌警告通知书,采取必要措施,进行降职或待岗处理;二是实行交流轮岗制。每年可拿出乡镇或是站所中的一些重要岗位,实行竞争上岗,选拔一批优秀的干部到基层重要岗位,增加基层活力。对掌握人、财、物等重点部门、重点岗位的领导和一般干部,进行适当的轮岗交流,可以在部门之间、乡镇之间横向交流,也可以在部门与乡镇之间纵向交流,在对村中一把手的选拔,也可适当放宽条件,在充分对乡村基本情况调研了解的基础上,采取异地交流或是异地任职村干部的办法,提高基层干部活力;三是实行末位淘汰制。对在年底考核中连续2年考核不称职和连续两年民意测评中群众满意率低于60%的乡镇干部,领导干部应退出领导岗位或改为虚职,一般干部要向上级主管单位和组织部门汇报,采取清退或是待岗等措施。同时,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政策,教育广大干部正确对待升降去留,在全县真正形成一种尊才让贤、荣辱不惊的良好氛围,为实现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官能民”营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二是探索以提高基层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为着眼点,建立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工作,需要对基层干部进行经常性的教育,采取与时俱进、结合不同时期发展需要、适合乡镇干部的教育方法,形成基层干部自觉学习、主动学习、深入学习、长期学习的有效机制。一是坚持经常性培训和学历教育两手抓。充分利用乡镇这一培训教育中心,每年定期举办不同内容的基层干部培训班,县委党校要对乡镇党校教师不定期的进行指导和培训,逐步提高乡镇一级教师队伍素质,同时,县委要有长期规划,选派县直政治理论强和专业技术好的干部、教师,下到基层进行授课。乡镇要采取积极措施,适当提供优惠政策和物质奖励等办法,鼓励乡镇干部以及村干部进行学历教育,构建培训教育大格局。其次是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在定期举办乡镇理论学习培训班的,加强乡镇干部政治理论素质的同时,要注重加强实践教育。在调研中,发现这两年基层干部都陆续前往邻近乡镇或是兄弟县市观摩学习,回来后思想上也确实充实了不少,有了不少想法。下一步,不论是县委、政府还是乡镇党委政府都要积极创造条件,每年都要举办外出观摩学习活动,有条件地乡镇要带领乡镇专业技术骨干和村干部前往内地经济发达区的新农村去学习。对地委以及县委设立的各类培训观摩基地,要进一步精心打造,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来。三是探索以引导基层干部扎根基层工作为出发点,建立关爱基层干部长效机制。当前基层干部存在某些作风不实问题,与一些客观实际有着必要的关系。如不切实际制定的高指标,名目繁多的评比检查,各种会议和应酬,给基层干部形成了很大压力,以致产生浮夸虚报、弄虚作假现象。因此,对基层干部既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教育、严格监督,又要关心爱护,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调动和保护好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首先在思想上,要提高基层干部对干好基层工作认识的重要性,帮助基层干部特别是刚从事基层工作的年轻干部,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一些干部刚到基层工作,一方面对基层工作了解不够,对工作认识不足,考虑问题不够全面,一方面在基层工作可能思想上有些情绪,认为基层工作累、辛苦,自己的才能和专业得不到发挥等,老干部也有消极情绪,这都需要从思想上经常关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在政治上,要搭建有效的平台,充分挖掘基层优秀干部,要有不拘一格的选人用人机制,只要政治素质过硬,能力突出,都可以选拔到重要的岗位,不能够按照论资排辈,打击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近年县委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选拔了一位基层农牧民干部和大学志愿者到乡镇政府班子任职,极大了促进了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在生活上,也要建立工作生活方面的有效机制,重视干部家庭生活问题。要逐步丰富基层干部工作之余的文化娱乐活动,让基层干部在工作之余感受到温暖和关怀。四是探索以保证基层干部公开公正办事为着力点,建立基层民主管理机制。全面重点推行“阳光党务”、“阳光政务”、“阳光财务”为主要内容的“阳光三务”公开工程。完善乡镇党委工作公开流程,对党员要设立专门的公开栏,进行身份公开、承诺公开、践诺情况公开等。在调研中,一些乡镇特别是在村中普通老百姓对党的工作都了解不够,党为群众办了什么实事说不上来,还有些村中决定的大事如低保的发放等村民反映都是几个党员和村班子成员商量就决定了,老百姓只是知道,严重破坏基层工作的公正性。因此要实行“三务公开”,公开办事程序,明确办事标准、办事时限和办事结果的要求,增强党务、政务、财务的透明度,进一步扩大社会公开承诺服务的范围;定期开展对领导干部和各站所的民主评议,并将评议结果作为干部和班子考核的重要依据。其次是要健全民主决策机制。乡镇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和项目出台前,要集思广益,深入调研,充分论证,把群众意志贯穿于决策全过程。制度化方面,一是规范基层干部工作制度。逐步完善考评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审计、村组财务审计制度和个人收入申报等制度,实现农村基层干部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乡镇加强创新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经验做法(共2篇)]篇一:镇加强创新基层干部队伍建设1 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 全面加强创新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xx镇党委

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褚墩镇党委立足实际,始终把党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认真抓紧抓好。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创建“一流党组织”为目标,组织党员干部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动力,努力做到党员“五带头”、党组织建设“五个好”,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一、严格管理,完善机制,建立基层干部教育管理长效机制

严格执行目标管理,注重在科学分析民情、乡情、村情的基础上,帮助基层干部理清思路,制定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的任期责任目标和工作计划,对基层干部实行“三定一考核”的办法,即人员定岗、任务定量、工作定责,年终严格考核结帐,从而使基层干部人人肩上有担子,工作真正有压力;在党员和机关干部中实行“一岗双责”,每个党员和干部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联系1至3户村民,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成为政府和群众联系的纽带;全面实施“为民服务联动工程”、“结对帮扶工程”、“镇党员干部先锋示范岗工程”三项工程,通过有效的管理,树立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不断健全完善基 层干部队伍考核机制,努力增强基层干部队伍的活力,全面推行建立“干部季度绩效考核制度”。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量化目标责任,完善了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月评、季考、中审、终定”全面、科学的考核程序。

二、统筹全局,创新方法,建立农村干部的管理机制 一是做好现任、后备、离任管理的结合。把对现任干部的管理与后备干部的培养、离任干部的安置照顾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全面管理。管理现任干部是重点,主要是建立了配套的工作规范、规章制度和监督约束与奖惩激励机制。培养后备干部是前提,主要是建立了后备干部库,落实了培养、锻炼、选用措施。对离任干部,既关心他们的生活,解决其后顾之忧,又注意通过聘其为“顾问”等形式,让他们参政议政。这不仅有利于发挥他们的“余热”,对现任干部也有直接影响。二是建立健全各项农村工作制度,规范村干部的工作。主要是建立完善党支部职责、村委会职责、党支部议事规则程序、农村财务管理办法、“三会一课”制度、村级重大事项申报制度、民主议事制度等。三是实行民主管理,建立完善村级事务民主决策制度。主要是建立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策制度,重大村内事项必须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决定,并报乡镇党委、政府审批。建立民主管理村级财务、管理用电等组织,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管理。四是实行民主评议村级班子、村干部制度。

三、加强教育培训,拓宽干部视野,造就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

强化培训教育,提高队伍素质。把培训作为提高基层干部素质的根本性和基础性措施,建立健全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制定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建立和完善培训工作责任制。对基层干部分层次、分期分批的进行培训,坚持经常性业务培训和学历教育两手抓。逐步改进教育培训效果,一是创新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根据各村的发展实际,开办尽可能多的实用技术培训;二是改进干部教育方式,加强对学习培训的督促和考评。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方法,多方面、多渠道的加强对村干部[乡镇加强创新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经验做法(共2篇)]的教育,建立理论、业务知识培训制度。今年以来,全镇共举办各类培训班6余期次,组织镇机关干部、站所干部、村干部参加培训教育980余人(次),目前,全村干部高中及中专学历的达48%,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达7%。

四、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切实关心基层干部工作生活,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使基层干部在政治上有想头,经济上有奔头,生活上有盼头,工作上有劲头。以“三项关怀”为抓手,逐步稳定基层干部队伍。一是体现政治关怀。健全干部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提高村干部年底评定优秀的比例,并优先考虑

专业技术干部职称评定问题,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大力培养使用村党支部书记,建立良好的用人导向;二是体现生活关怀。逐步改善基层办公条件,配齐配全各类办公设施,镇对下派到村的干部给予一定的补助,并为基层干部购买配齐图书杂志、象棋、乒乓球设备等设施,定期在村活动场所举办专业技能学习班等,进一步丰富文化娱乐生活;三是体现家庭关怀。对基层干部家属给予生活上的关心,对村干部家属发生的临时性事件给予帮助。篇二:创新基层民主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

创新基层民主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

——基于成都市的研究

任中平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村民自治的普遍推行有力地推动了基层政权的民主化建设,但近年来,由于后税费时代基层政权的权力“悬浮”,又导致基层治理能力严重弱化。随着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和社会治理环境的深刻变化,尤其是城乡统筹进程的加快,迫切要求基层党组织的执政方式和执政能力必须相应地改善和提高。尽管乡镇是国家行政管理体系最基础的层次,乡镇政权处于国家政权序列的最低一级,但却肩负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艰巨使命。乡镇政权是国家和社会连接的枢纽,其核心是乡镇党委。而乡镇党委书记,则是农村基层实现社会稳定和科学发展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拉动基层各项工作的“火车头”。但目前乡镇党委书记队伍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成为目前优化基层治理环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所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近几年来,成都市为了实施统筹城乡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下大力气抓好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四个方面入手进行探索,进行了乡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会议开放、乡镇党务公开和乡镇党委书记民主评议等一系列制度创新,创造了一整套丰富的实践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和加以推广。本文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成都市自2003年以来在统筹城乡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丰富经验,对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还提

出一些对策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推动这一工作的深入发展,并为各地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

近几年来,成都市在统筹城乡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大力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实践。成都市委组织部在调查总结的基础上,及时制定了《成都市乡镇党委书记公开推荐直接选举试行办法》及13项配套制度,从选举程序,党政班子的组成,对党委工作的指导,对乡镇党委书记的管理考核,党务公开,群众对党委工作的监督等方面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是目前较为完整的一套规范乡镇民主政治建设的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乡镇加强创新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经验做法(共2篇)]

“您对省委省政府的信任程度的评价”,表示“完全信任”占46.7%,“比较信任”占38.0%,“一般”占12.5%,合计达到97.2%;(3)“您对市(县)委、政府的信任程度的评价”,表示“完全信任”占23.9%,“比较信任”占37.2%,“一般”占30.1%,合计为91.2%;(4)“您对乡镇党委、政府信任程度的评价”,表示“完全信任”占8.7%,“比较信任”占27.3%,“一般”占38.5%,合计有74.5%。(5)“您对村两委的信任程度的评价”,表示“完全信任”占8.0%,“比较信任”占19.4%,“一般”占41.6%,合计为69.0%。② 可见,成都市大力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发展党内基层民主的实践探索,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广大群众对于目前的党群、干群关系是比较满意的,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亲近感有了很大增强。与此同时,随着党内基层民主的发展,党的各级组织越来越得到广大党员群众的拥护,普通党员群众参与基层事务的渠道不断扩大,党在广大农村的执政基础得到了维护巩固,党在基层社会的执政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许多党员群众感慨地说:“以前选领导干部是组织先提名,现在是要先过群众这道关,这样选出来的干部我们当然信服。”于是,一些长期“若即若离”的党员由于亲身感受到了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的重要性,又重新回到了组织周围。更加令人欣喜的是,一些普通群众特别是青年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明显增强。据统计,开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以来,成都市乡镇入党积极分子同比增长了16%。③

其次,激发了广大党员群众关心政治、参与改革的热情,为全市统筹城乡建设的综合配套改革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成都市近年来以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得到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广泛认同,激发了广大党员群众关心政治、参与改革的热情,并产生了明显的实际效果,从而为成都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极大地促进了全市的经济社会以及各项事业的快速发

展,有力地推动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近五年来,成都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开创了成都发展史上的又一个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城乡面貌变化较大、人民得到实惠较多的重要历史时期,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成都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一个城乡互动、共同繁荣的和谐局面正在显现。近五年来,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1%,地方财政收入增长705%,农业增加值增长3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7%,城镇化率提高了10%。从2003年开始,成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缩小的趋势,2003~2007年,成都城乡居民收入比始终保持在2.5~2.6的范围内。④ 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324.4亿元,比2003年增长94.9%;财政总收入996.6亿元,比2003年同口径增长3.13倍。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42元,比2003年增长了54.4%。⑤2008年,是成都发展历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和快速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成都仍然实现了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901亿元,增长12.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54.6亿元,增长19.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12.9亿元,增长2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1.9亿元,增长1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43元,增长14.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481元,增长14.9%。⑥

最后,促进了乡镇干部的服务意识和作风转变,有效化解了基层社会的复杂矛盾,促进了基层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通过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党内基层民主,也促进了乡镇干部的服务意识和工作作风的转变,促使他们从感情和行动上更加贴近群众,拉近了基层群众和乡镇党委政府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化解了基层社会的复杂矛盾,维护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对此,成都市

下页

第四篇:强化社会管理创新主要做法经验材料

强化社会管理创新主要做法经验材料

强化社会管理创新主要做法经验材料

社区是基层社会管理的基础,加强社会管理的重心在社区,改善民生的依托在社区,维护稳定的根基在社区。**县城市社区管委会针对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新问题,把加强社区社会管理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切入点,大力推进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工作,走出了一条以加强社区社会管理,提升社会管理整体水平的新路子,让群众切身享受到了社会管理创新带来的实惠,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大幅上升。在今年公众安全感调查中,**县城区居民安全感达到98.68%。

一、大力推进社区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为加强社区社会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县城市社区管委会在推进社区社会管理创新中,根据新时期加强社区社会管理的新要求,积极适应社会职能社区化、社区党员属地化、组织形式多样化、思想生活方式多元化的形势,围绕“改善民生促和谐、服务居民聚人心、加强党建抓落实”的工作思路,通过典型引导、以点带面,全面提高社区社会管理水平。在加强和创新社区社会管理工作中,街道社区结合实际,推出了创新社区社会管理“一五二四”服务管理模式,着力建设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

(一)健全完善“一个服务阵地”

街道社区以打造群众满意的社区服务品牌为抓手,积极创新社区服务方式,把服务由居民等、催、忧、求向民思我想、民需我办、民困我帮、民求我应转变。通过整合资源,投资50万元对4个社区原有的办公活动场所进行了改、扩建维修装饰,确保每个社区均有一个“便于管理、便于服务、便于居民自治”的服务阵地。健全完善社区服务平台,将“党员服务、劳动保障服务、综治司法服务、社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外来人口服务管理”等项目统一纳入,实行一站式受理,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地服务,实现了“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规范了社区管理服务行为,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群众。

(二)建立健全“五大组织”

1、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调整组织设置,强化统筹协调,加强党员分类管理,深化拓展在职党员在单位争当业务先锋,在社区争当居民模范的“双岗双争”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服务居民的先锋作用和社区社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2、建立健全社区自治组织,着力提升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能力。

3、建立健全社区综治组织,建强社区综治阵地,完善组织机制,组织开展社区的各项综治基础工作。

4、建立健全社区群团组织,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推动社区妇女儿童维权工作、青少年帮教工作、社区救助、教育培训、丰富社区文体娱乐活动等方面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5、建立健全社区社会组织,充分发挥民间组织促进社区体制创新、提高社区自治水平、服务居民群众、承接政府职能的作用。

(三)全力加强社区“两项管理”

1、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根据“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划分社区网格,把四个社区划分成41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管理员,让所有条块力量都聚集到“格”,所有服务管理都聚集进“网”,推动各类社会服务资源在网格这个基本单元上聚集整合,做到了“人往格中走、事在格中办、情在格中联”,形成了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的全方位、动态式、人性化服务的管理格局。

2、加强社区信息化管理。街道社区积极探索构建以人为本、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全程化服务的“一本三化”新体系,筹集资金102.6万元,建立起**县街道社区管理服务系统。将社区内的实有居住人员基本情况、党建群团建设情况、综治信访、居家养老服务等信息纳入信息平台,不同部门、不同用户在登录此平台后,根据权限设定呈现相应的内容,在保护社区居民隐私、保障信息安全的同时,实现信息最大限度的透明公开,高效使用。同时,辖区41个网格管理员下沉到社区,采集社情民意,通过信息体系上报到街道,街道实时监控各类问题的处置情况,极大地提高了问题的发现能力和处理效率,有效实现了社情全摸清、矛盾全掌握、服务全方位。

(四)倾心抓好社区“四类服务”

1、抓好以党建为主要内容的先锋惠民服务。按照“一流党建保障一流社区服务”的总基调,立足“关爱人、服务人、教育人、凝聚人”的理念,开展了以实施“连心、民心、爱心、暖心、怡心”工程,创建“汇集民声的聚集园、居民办事的便捷园、社会救助的温馨园、居民生活的和谐园、文化生活的娱乐园”为载体的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构筑了社区党建服务新体系,打造了先锋惠民服务品牌。

2、抓好以民生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开展社区救助、社区养老、家政服务,保障社区老干部、老劳模、重点优抚老军人、残疾人等服务对象的基本生活。通过采取“一助一”结对服务的方式,定时到服务对象家中开展帮扶、卫生清扫、精神陪聊等家政助老服务和医疗卫生保障、精神慰籍和文化生活服务,最大限度的解决社区服务对象的后顾之忧。

3、抓好以重点人群为主要内容的弱势救助帮扶服务。街道社区注重对重点人群的人文关怀,建立“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管理中心”,给社区服刑人员、刑释解教人员提供技术培训和就业扶持;举办残疾人技能免费培训;为生活困难家庭办理城市低保,不断提升社区为民服务质量。

4、抓好以满足居民多种需求为主要目标的社区社会化服务,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为居民生活需求提供更多的便利服务。如各社区开办的爱心超市、假日学校、道德讲堂、绿色网源等社会服务体系,满足了居民群众多形式、多项目、多层次的需求。

二、大力推进社区综治组织和阵地建设,为加强社区社会管理夯实基础平台

社区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社区综治组织在缓解社区居民社会压力、化解矛盾冲突,维护社区和谐稳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街道社区整合资源,大力推进社区综治组织和阵地建设,夯实社区综治工作基础,夯实了社区综治工作的基础。

(1)建立标准化社区社会管理工作站

根据加强基层社会管理的需要,街道社区按照方便管理、方便工作、方便群众的原则,对社区社会管理载体规范化、标准化作了统一要求。四个社区均将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防邪反邪工作站、禁毒工作站、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站、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站、矛盾调处工作站、法制宣传工作站”等基层管理职能进行整合,建立规范标准的社会管理工作站,由社区党总支书记统揽指挥,实现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平安法治联创、突出问题联治、管理服务联动、重点工作联抓。

(2)整合充实社区综治力量

四个社区均按照“112211”即“一名综治指导员、一名综治专干、两名调解员、两名综治协管员、一名社区民警、一名大学生综治社工”标准配齐配强管理人员力量。通过加强培训指导,实施职业化管理、专业化运作、科学化考核,确保管理人员尽职尽责。创新推行综治指导员制度。从全县干部选拔考试中,选派4名政治素质高、法律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年轻干部到社区,确保每个社区均有一名综治指导员,充分发挥综治指导员“四员”,即“矛盾纠纷调解员、社情民意信息员、法制宣传辅导员、服务发展联络员”作用,有效指导和推进了社区综治维稳工作。

(三)创新建立“综治维稳服务队”

针对新形势下社区治安力量薄弱、情报信息不畅、群防群治工作趋于弱化的现状,街道社区牢固树立“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理念,紧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建“综治维稳服务队”。在各社区充分发动群众,从老党员、治安志愿者、老教师、老干部、企事业退休人员中选拔组建由8-10人组成的“综治维稳服务队”,协助社区民警开展参与安全防范、收集社会治安信息、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协助人口管理。目前该队伍总数已达40多人,队员充分发挥人熟、地熟优势,有效延伸了队伍触角,织密了群防群治网络,带动了群众参与群防群治的热情和积极性,较好地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预期效果。

三、大力推进社区平安和谐创建,为加强社区社会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社区处于维护稳定、平安建设的最前线。社区能否安全,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平安幸福,街道社区通过大力推进技防社区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和谐家庭创建,着力提升社区矛盾化解能力,使平安建设这个易碎品真正坚固结实起来,让社区群众的安全感不断提升。

(一)大力加强社区矛盾化解工作

在每个社区配备两名调解员,把一批在群众中威望较高、有较高调解能力、群众信任的老党员推选为调解员,这样不仅确保调解员能得到群众认可、具有开展工作的良好基础,也增强了调解员自身工作动力和责任感。严格实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旬排查、日报告制度,发生突发事件随时报告,无矛盾纠纷实行“零报告”,确保重点人员、重点问题的动态情况及时掌握。创新实施“书记大接访”,构建全天候的调解服务通道,有力地将矛盾化解在初始、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效的维护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二)大力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

将“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作为“平安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平安家庭知识竞赛等系列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以家庭平安推动社区平安,以家庭和谐促进社区和谐。采取稳妥措施,切实解决影响家庭平安的突出问题。通过示范先行、典型引路的方式,精心培育“平安家庭”创建示范户,利用鲜活的典型和身边的事例示范、教育、感召社区家庭。广泛开展道德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家庭成员特别是妇女的法律道德素质,引导她们依法合理有序地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权益,深入引导家庭成员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第五篇:强化社会管理创新主要做法经验材料

强化社会管理创新主要做法经验材

料(精选多篇)

强化社会管理创新主要做法经验材料

社区是基层社会管理的基础,加强社会管理的重心在社区,改善民生的依托在社区,维护稳定的根基在社区。**县城市社区管委会针对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新问题,把加强社区社会管理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切入点,大力推进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工作,走出了一条以加强社区社会管理,提升社会管理整体水平的新路子,让群众切身享受到了社会管理创新带来的实惠,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大幅上升。在今年公众

安全感调查中,**县城区居民安全感达到98.68%。

一、大力推进社区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为加强社区社会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县城市社区管委会在推进社区社会管理创新中,根据新时期加强社区社会管理的新要求,积极适应社会职能社区化、社区党员属地化、组织形式多样化、思想生活方式多元化的形势,围绕”改善民生促和谐、服务居民聚人心、加强党建抓落实”的工作思路,通过典型引导、以点带面,全面提高社区社会管理水平。在加强和创新社区社会管理工作中,街道社区结合实际,推出了创新社区社会管理”一五二四”服务管理模式,着力建设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

健全完善”一个服务阵地”

街道社区以打造群众满意的社区服务品牌为抓手,积极创新社区服务方

式,把服务由居民等、催、忧、求向民思我想、民需我办、民困我帮、民求我应转变。通过整合资源,投资50万元对4个社区原有的办公活动场所进行了改、扩建维修装饰,确保每个社区均有一个”便于管理、便于服务、便于居民自治”的服务阵地。健全完善社区服务平台,将”党员服务、劳动保障服务、综治司法服务、社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外来人口服务管理”等项目统一纳入,实行一站式受理,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地服务,实现了”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规范了社区管理服务行为,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群众。

建立健全”五大组织”

1、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调整组织设置,强化统筹协调,加强党员分类管理,深化拓展在职党员在单位争当业务先锋,在社区争当居民模范的”双岗双争”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服务居民的先锋作用和社区社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2、建立健全社区自治组织,着力提升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能力。

3、建立健全社区综治组织,建强社区综治阵地,完善组织机制,组织开展社区的各项综治基础工作。

4、建立健全社区群团组织,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推动社区妇女儿童维权工作、青少年帮教工作、社区救助、教育培训、丰富社区文体娱乐活动等方面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5、建立健全社区社会组织,充分发挥民间组织促进社区体制创新、提高社区自治水平、服务居民群众、承接政府职能的作用。

全力加强社区”两项管理”

1、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根据”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划分社区网格,把四个社区划分成41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管理员,让所有条块力量都聚集到”格”,所有服务管理都

聚集进”网”,推动各类社会服务资源在网格这个基本单元上聚集整合,做到了”人往格中走、事在格中办、情在格中联”,形成了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的全方位、动态式、人性化服务的管理格局。

2、加强社区信息化管理。街道社区积极探索构建以人为本、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全程化服务的”一本三化”新体系,筹集资金102.6万元,建立起**县街道社区管理服务系统。将社区内的实有居住人员基本情况、党建群团建设情况、综治信访、居家养老服务等信息纳入信息平台,不同部门、不同用户在登录此平台后,根据权限设定呈现相应的内容,在保护社区居民隐私、保障信息安全的同时,实现信息最大限度的透明公开,高效使用。同时,辖区41个网格管理员下沉到社区,采集社情民意,通过信息体系上报到街道,街道实时监控各类问题的处置情况,极大地提高了问题的发现能力和处理效率,有效实现了社情全摸清、矛盾全掌握、服务全方

位。

倾心抓好社区”四类服务”

1、抓好以党建为主要内容的先锋惠民服务。按照”一流党建保障一流社区服务”的总基调,立足”关爱人、服务人、教育人、凝聚人”的理念,开展了以实施”连心、民心、爱心、暖心、怡心”工程,创建”汇集民声的聚集园、居民办事的便捷园、社会救助的温馨园、居民生活的和谐园、文化生活的娱乐园”为载体的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构筑了社区党建服务新体系,打造了先锋惠民服务品牌。

2、抓好以民生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开展社区救助、社区养老、家政服务,保障社区老干部、老劳模、重点优抚老军人、残疾人等服务对象的基本生活。通过采取”一助一”结对服务的方式,定时到服务对象家中开展帮扶、卫生清扫、精神陪聊等家政助老服务和医疗卫生保障、精神慰籍和文化生活服务,最大限度的解决社区服务对象的后顾之忧。

3、抓好以重点人群为主要内容的弱势救助帮扶服务。街道社区注重对重点人群的人文关怀,建立”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管理中心”,给社区服刑人员、刑释解教人员提供技术培训和就业扶持;举办残疾人技能免费培训;为生活困难家庭办理城市低保,不断提升社区为民服务质量。

4、抓好以满足居民多种需求为主要目标的社区社会化服务,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为居民生活需求提供更多的便利服务。如各社区开办的爱心超市、假日学校、道德讲堂、绿色网源等社会服务体系,满足了居民群众多形式、多项目、多层次的需求。

二、大力推进社区综治组织和阵地建设,为加强社区社会管理夯实基础平台

社区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社区综治组织在缓解社区居民社会压力、化

解矛盾冲突,维护社区和谐稳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街道社区整合资源,大力推进社区综治组织和阵地建设,夯实社区综治工作基础,夯实了社区综治工作的基础。

建立标准化社区社会管理工作站

根据加强基层社会管理的需要,街道社区按照方便管理、方便工作、方便群众的原则,对社区社会管理载体规范化、标准化作了统一要求。四个社区均将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防邪反邪工作站、禁毒工作站、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站、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站、矛盾调处工作站、法制宣传工作站”等基层管理职能进行整合,建立规范标准的社会管理工作站,由社区党总支书记统揽指挥,实现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平安法治联创、突出问题联治、管理服务联动、重点工作联抓。

整合充实社区综治力量

四个社区均按照”112211”即”一名综治指导员、一名综治专干、两名调解

员、两名综治协管员、一名社区民警、一名大学生综治社工”标准配齐配强管理人员力量。通过加强培训指导,实施职业化管理、专业化运作、科学化考核,确保管理人员尽职尽责。创新推行综治指导员制度。从全县干部选拔考试中,选派4名政治素质高、法律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年轻干部到社区,确保每个社区均有一名综治指导员,充分发挥综治指导员”四员”,即”矛盾纠纷调解员、社情民意信息员、法制宣传辅导员、服务发展联络员”作用,有效指导和推进了社区综治维稳工作。

创新建立”综治维稳服务队”

针对新形势下社区治安力量薄弱、情报信息不畅、群防群治工作趋于弱化的现状,街道社区牢固树立”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理念,紧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建”综治维稳服务队”。在各社区充分发动群众,从老党员、治安志愿者、老教师、老干部、企事业退休人员中选拔组建由8-10人组成的”综治维稳服务

队”,协助社区民警开展参与安全防范、收集社会治安信息、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协助人口管理。目前该队伍总数已达40多人,队员充分发挥人熟、地熟优势,有效延伸了队伍触角,织密了群防群治网络,带动了群众参与群防群治的热情和积极性,较好地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预期效果。

三、大力推进社区平安和谐创建,为加强社区社会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社区处于维护稳定、平安建设的最前线。社区能否安全,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平安幸福,街道社区通过大力推进技防社区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和谐家庭创建,着力提升社区矛盾化解能力,使平安建设这个易碎品真正坚固结实起来,让社区群众的安全感不断提升。

大力加强社区矛盾化解工作

在每个社区配备两名调解员,把一批在群众中威望较高、有较高调解能力、群众信任的老党员推选为调解员,这样不仅确保调解员能得到群众认可、具有

开展工作的良好基础,也增强了调解员自身工作动力和责任感。严格实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旬排查、日报告制度,发生突发事件随时报告,无矛盾纠纷实行”零报告”,确保重点人员、重点问题的动态情况及时掌握。创新实施”书记大接访”,构建全天候的调解服务通道,有力地将矛盾化解在初始、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效的维护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大力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

将”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作为”平安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平安家庭知识竞赛等系列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以家庭平安推动社区平安,以家庭和谐促进社区和谐。采取稳妥措施,切实解决影响家庭平安的突出问题。通过示范先行、典型引路的方式,精心培育”平安家庭”创建示范户,利用鲜活的典型和身边的事例示范、教育、感召社区家庭。广泛开展道德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家庭成员特别是妇女的法律道德素质,引导她们依法合理有序地表达利益诉求,维

护自身权益,深入引导家庭成员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预防为主服务为先基层为本

突出解决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

——**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主要做法

**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围绕建成“全国最平安的省会城市之一”的目标,正确处理“第一要务”和“第一责任”关系,树立新理念、迈出新路子、取得新成效。尤其是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使**“绕城公路”的扩建改造、数百个“城中村”的拆迁改造、被誉称“第二义乌”的螺蛳湾小商品市场的升级改造等,数十万人大规模整体平安搬迁成为典范。去年以来,**市又出台了108项综合性创新制度和机制,强力推进了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更加激发了全市上下加快经济稳步发展、自觉维护社会稳定的活力。

一、以预防为主突出解决社会管理源头性问题,多元化推进矛盾纠纷“大调解”的联调联动机制创新

**市牢固树立“抓早、抓小,抓苗头、抓源头”的理念,坚持不懈把化解矛盾的重心前移到“源头防范”上来。

建立“一个中心”,整合大调解工作力量。**市在所属137个乡镇成立党委政法委,全面整合基层政法维稳力量,建立由综治办、维稳办、信访办、人民法庭、司法行政、公安派出所等部门组成的综合治理大平台,普遍在乡镇建立“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对矛盾纠纷切实做到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处理、限期办理。

确定“两级联系”,推进大调解工作前移。市委制定《关于开展重大事项风险评估化解工作的意见》,要求各职能部门对凡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改革措施等,都坚持先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切实有效

地防止了因决策、审批前因工作不当产生不稳定因素,在全省得到推广。**市还对重大矛盾纠纷采取“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去年以来,由市领导带头包案的20起重大矛盾纠纷,通过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限期在基层得到成功化解,社会反响好。尤其市委政法委制定了政法机关两级干部联系基层化解矛盾工作制度,全市137名县处级政法干部每人负责联系一个乡镇,1586名科级政法干部每人负责联系一个村,主动深入基层察民意、知民情、解民忧、顺民心、聚民力,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真正从源头上预防化解矛盾纠纷。

创新“三回访制”,提升大调解工作水平。针对辖区困难企业贫困重点人员思想负担重、牢骚怨言多,治安防范难、维稳压力大的突出问题,**市公安机关着力提升做群众工作水平,创新“三回访”制度。一是每日警情回访制。根据当日110报警、口头报警、电话报警、来

所报警等警情梳理分类后,选定两名社区民警就治安隐患、出警速度、工作态度等,对报警人及事发地周边群众进行回访。二是未破案件回访制。每月15日至20日对当月受理立案的案件,进行梳理并告知办案民警,办案民警于当月20日至25日对未破刑事案件向报案人或被害人进行回访,说明未破案的原因和理由以及下一步努力方向。三是困难企业群众回访制。对困难企业的贫困重点职工,社区民警进行每周电话联系一次、每月见面一次、每季度开联席会议一次的系列回访,从中了解困难群众的心声、困难企业的愿

望,发现矛盾纠纷的根源。通过搭建民警与困难职工间的“连心桥”,尽可能地把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控制在萌芽状态

促进“四调对接”,健全大调解工作格局。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建立大调解工作体系的意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为信访分流、为公安减压、为法院减

负、为群众解忧”的作用,大力推进人民调解进法院、进检察院、进公安、进信访工作,建立健全了诉调对接、检调对接、公调对接、访调对接“四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格局。目前,全市所有基层法院都在立案庭设立了调解窗口;全市四分之三的基层检察院都开展了“轻微刑事案件民事赔偿部分”调解工作,**区、安宁市还实施了检察官驻派出所办公制度,加强对轻微刑事案件的调解和解工作。全市206个基层公安派出所已设立了调解室190个,市、县两级公安交管部门全面设立调解室,并大力推广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人民调解制度。官渡区全面推行在派出所建立“民间治安纠纷联合调处室”的试点,落实专职人员,同司法所联合开展治安、民间纠纷的调处工作;区法院加大民事案件审理全程调解力度,仅全年就以调解及经调解后撤诉结案1807件,占民事案件结案数的44.92%。**区法院在全省法院系统首家与公安机关、民政部门联合建立了“法

院、公安机关协助执行机制”和“涉诉特殊困难群体执行救助机制”,在全市首家开通24小时“执行热线服务”,并实施举报奖励,“清积”各项指标在全省法院名列前茅。去年底,市委、市政府发文明确要求主城区四个区和安宁市不少于1000万元的标准,建立信访维稳备用金制度,集中用于信访案件处理和困难上访人员帮扶补助。

狠抓“五个落实”,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一是落实在制度保障上,市委、市政府发出十多个文件,建立了“司法行政为主、职能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今年初出台了“人民调解以奖代补试行方案”,决定专门安排专款600万元,每件按普通纠纷100元、疑难案件300元、重大纠纷500元的标准予以奖励。二是落实到加强源头预防上,着力通畅“三上三下”渠道,既让群众走得上来、电话通得上来、信件捎得上来,又能把干部派得下去、联系卡发得下去、政策带得下去。**区建立了劳动争议、物管矛盾、医患纠纷三个人民调解指导委员。三是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坚持政法综治部门挂牌督办,坚持区级领导定期接办,坚持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查办。四是落实到机制创新上,在全省率先成立**区人民调解学校,并针对路程远、时间长的实际困难,**区司法行政与有关乡镇联合开展“司法流动调解车”创新做法,进山区、进社区、进厂区、进矿区等处,变被动调解为主动出击,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五是落实到解决实际问题上,仅**公安分局开展“民警大走访”及“和谐警民”活动,全年以来就出动民警5013人次,集中帮助困难企业47家,帮扶困难群众505人,化解矛盾纠纷478件,侦破案件38起,整治治安隐患197个,推出服务举措805条,进一步促进了警民和谐关系。

二、以服务为先突出解决社会管理根本性问题,刚性化推进流动人口“大综管”的联管联控机制创新

**市自2014年1月开始,在全省

首次推行了“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取消了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的户籍“二元制”登记管理模式;2014年,建立了《**市流动人口ic卡暂住证管理暂行规定》,实行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为流动人口的生活与就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今年3月,提出了《居住证管理条例》草案,积极探索以村为依托平台、以民警为主力牵头、以信息资源为管理手段的社会化、信息化、人性化管理模式。草案一经公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精细盘点,确保大综管“五个百分之百”目标。相关部门采取广播、展板、发宣传单材料等形式,专门印制了《致出租房和租住人员的公开信》、《出租房主须知》、《出租房屋信息采集表》和《流动人口信息采集表》等,制作出租房统一标志,广泛宣传和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做好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官渡区以出租房底数100%清楚、房主情况100%有数、租住人员动态情况100%明

白、租房区域治安状况100%掌握、警务信息100%录入的“五个百分之百”目标,全面了采集流动人口相关信息,逐步完善流动人口登记管理工作。五华区在全市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中实现了“三个率先”:即率先在全市堵卡盘查工作中引入移动警务核查系统,率先完成宾馆饭店二代证读卡器百分之百的安装,率先推开了网吧二代证读卡器实名上网登记,其创新暂住人口管理和盘查采集的新模式,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服务到家,打造大综管“关坡管理模式”典型。首先是提供信息服务,即通过构建一个电子信息平台,为房主发布出租房屋信息,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租房和用工等信息,为房主和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法规和政策咨询。其次是提供便民服务,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办理、发放ic卡暂住证的服务。再次是提供家教服务,福德派出所牵头在福德镇关坡村为务工人员筹办了一所“小红花幼儿园”,每学期招收200-300名学前

儿童,收费仅为180元/人月,共招收了1500名,为流动人口安心务工解除了后顾之忧。“关坡管理模式”坚持把服务放到首位,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增强了外来务工人员对暂住地的认同感,群众对辖区2014年治安评议满意度为99.81%。

亲情优势,试行大综管“外警协管外口”警务。官渡区关上街道办辖区的贵州普定籍流动人口较为集中。对此,他们与普定县警方协商,共同设立“普定县公安局驻昆警务工作站”,试行“外警协管外口”的新型警务模式,以“教育、维权、管理、服务”为工作宗旨,以“流出地警察协助流入地公安机关管理流动人口”为主要形式,具有两头共管、双向互动、多方受益的特点。警务工作站充分利用和发挥“老乡警察”的亲情优势,开展为普定在昆流动人口提供法律咨询,代办各类证件等便民服务,积极调处流动人口之间的矛盾纠纷,依法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通过试点工作共登记

普定籍流动人口3500人,符合条件录入微机2014人,发放警民联系卡4000张,帮助化解矛盾纠纷数十起,为减少流动人口的违法犯罪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督促整改,建立大综管“倒查考核奖惩”制度。**市城区各级公安机关普遍建立了流动人口、出租房案件倒查机制,按照“从案到人,从人到管理,从管理到问题,从问题到经验教训”的组织实施原则,对涉及暂住人口在辖区出租房的发案情况,做到每案必查、每人必查,不断推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公安分局自今年开始,每月从相关部门调取上月发生在辖区的所有刑事、治安案件中租住在出租房内的涉案流动人口信息,倒查了解案件发生的原因,深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倒查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派出所对出租房房主的管理责任意识,做实做细了暂住人口、出租房的基础工作台帐,确保了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

强基固本,健全大综管“社区服务

管理”机构。市委决定自今年下半年起,在社区全面设立“流动人口和出租房服务管理站”;管理站协管员按辖区流动人口500:1的比例配备;管理站工作经费及协管员的报酬,全部纳入财政预算。这一强化基层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建设的倾斜政策,有利于对社区重点人员、重点群体动向的及时掌握,对治安复杂地区的及时防范。

三、以基层为本突出解决社会管理基础性问题,网格化推进社会治安“大防控”的联防联治机制创新

**市积极探索“打击破案是功劳,防住发案是政绩”的新思路,着力在强化社会治安防控的社区基点、群众防线和扩大覆盖面上下功夫。

推进警务前置,强化大防控社区基点。一是在抓“科技强警”上做文章。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入实施科技强警战略的意见》,市财政每年安排6000万元用于科技强警。全市视频监控探头累计达13.34万个,建设安装机动车牌识

别系统83套,全与110和属地派出所联网,对社区复杂区域、公共复杂场所、治安复杂小区、道路复杂地段等重点部位,基本实现24小时监控的预知、预警和预防。近三年全市社会治安总体平稳,去年全市命案和“两抢”案件,从2014年前的年均450起、100多起分别下降到200起、20起。二是在抓“社区警务”上下功夫。市委政法委提出“以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为契机,加强社区警务工作;以社区警务工作大加强,促进重点地区治安秩序大好转”的思路,把社区警务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抓社区民警到位,科学合理划分警务责任区;抓组织领导到位,市局每月、分县局每半月、派出所每10天研究一次社区警务工作;抓监督措施到位,严格执行红黄绿牌挂牌整治制度;抓工作成效到位,对考核排名居末位的派出所所长、教导员实行“无理由问责”。三是在抓“警务前置”上求突破。在官渡区辖内的劳务市场,每天有五六千名务工人员聚集,是云南省最

大的流动人口“聚散地”、治安问题“突出地”和违法犯罪的“淘金地”。官渡公安分局主动推进警务前置,在劳务市场门口设立“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点”警务岗亭,负责每天的值守,专门为务工人员解答劳务用工、合同签订、劳资纠纷、维护自身权益等问题,受到社会好评。四是在抓“服务窗口”上花力气。**市在广泛设立的便民中心公安窗口开展“零距离”服务,按照审批提速、服务提质、形象提升、企业和群众满意度提高的目标,坚持“从人民满意的事情做起,从人民不满意的事情改起”,设立户口办理、特种行业、消防、禁毒四个业务窗口,做到人员进中心、项目进中心、公章进中心、值班领导进中心,实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五是在抓“无盗楼院”上出成效。把平安创建延伸至“一户、一梯、一单元,一楼、一院、一区片”,积小胜为大胜、积小安为大安。今年3月起,公安西山分局以辖区的楼院为基本单元,以社区民警为主,对所辖区域的人防、物防和技防情况全面“盘点”,开展“无盗楼院”创建竞赛。三个月来,全区有18天为“两抢”警情零接报;第一批814个“无盗楼院”顺利挂牌,群众反映好。

尊重首创精神,强化大防控群众防线。一是建立全省首家民间综治维稳志愿者协会。在西山区永顺里社区有8家公共户单位代表和40多个楼长成为首批会员。协会积极引导社区居民从本身做起、从自家做起、从小事做起,主动参与营造社区平安和谐美好家园。**区金辰街道组织77名退休人员承担志愿者义务治安员,通过整合方方面面的社会资源,使社区有了“正规军”、“协防军”、”保安军”、“自愿军”。这一新“四军”扭成一股绳的专群结合队伍,成了打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大防控”的联防联治的一支有生力量。西山区还推行“两抢一盗”举报奖励机制,对在辖区内现行抓获或提供线索抓获盗窃违法犯罪分子,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财产及群体合法权

~ 26 ~

益免受侵害的群众,予以2014-12014元不等的奖励。去年以来,共兑现奖金51.7万元,有效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打防违法犯罪

行为的积极性。二是建成全省首个综治宣传“法治公园”。在五华区月牙潭公园中心广场宣传区设立主题宣传牌,法治宣传走廊设立百十块宣传牌分列在近千米的林荫道两侧。宣传栏目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采取选登“法律知识、法治工作、法制漫画”等方式进行宣传,并每月对宣传栏内容进行更换;同时,以该“法治公园”为辐射,在全区11家街道办事处分别建立起法治广场、法治长廊、法治街道和法治社区等宣传阵地,进一步夯实了社会和谐稳定的法治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三是开设全省首家平安社区网站。在**区金实社区设立平安社区网站,同时开展网上每周三信访日,进行网上信访、平安创建、禁毒防艾、综合治理等专题咨询。今年以来网站点击17000余次,~ 27 ~

网上解决辖区居民难题15件,受到中央综治督导组领导的肯定和好评。去年以来,全市组织开展为期6个月的“网站备案、文明上网”专项活动,通过创新网络社区巡查处置机制,对本地网站、论坛建立24小时的巡查处置。目前已备案本地网站2014个,纳入管理的论坛及留言板95个,已对数百名网络评论员进行了培训。

把握特殊区域,强化大防控扩大覆盖面。一是“冰冻疗法”治顽症。北京路派出所创新“冰冻疗法”整治治安顽症,针对长期滞留在**火车站的轻微违法人员,不间断地依法实施治安传唤,有效压缩违法犯罪的时间和空间;针对火车站周边打架斗殴、强买强卖等暴力违法犯罪活动,第一时间传唤,并反复教育延长“冰冻时间”;针对部分违法人员大事不犯、小事不断或钻法律空子的情况,每次进行痕迹采录并确定重点预防,在其违法犯罪活动由量变到质变后便从严打击。自2014年实施“冰冻疗法”以来,~ 28 ~

北京路派出所治安传唤违法嫌疑人11562名,治安处罚614人,破获刑事案件102起,实现了挤压违法犯罪空间,走出了一条流动人口居多的治安重点整治地区集约高效打防“两抢一盗”的新路子。二是“三色警示”促多赢。五华区对辖区居民小区治安状况进行“红黄绿”三色等级评定。去年8月以来,以当月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零发案成绩,连续被评定为“绿色治安良好小区”的物业管理公司,不断赢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反之,被评定红、黄牌的小区的物业公司,则随时面临业主的不满诉求甚至呼吁撤换的压力。通过不断向小区内部治安延伸及向临街商业铺面的拓展、“警民对话栏”与业主的对话交流、组织三色等级管理经验交流等,激励了物业公司相互间的良性竞争,切实加强了自身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增强了广大业主自我防范意识和治安监督能力,形成了“小事找物管人员、不出小区,大事找责任民警、不出社区”的解决诉求良

~ 29 ~

好机制;转变了派出所由被动的全时警务为主动出击的实效警务,警务模式和警力投向以“警力围着警情走”为标准而得以科学调整,走出了一条居民相对聚居地区民警、物管和业主实现综治“多赢”的新路子。三是“保安联动”筑平台。针对华山街道办辖区内省级国家机关、大专院校校园、名胜古迹公园、娱乐餐饮饭店多的特点,五华区确定治安防范“工作范围向外延深,外保内保相互促进”的社会管理思路,搭建翠湖周边“打防控联动平台”。“平台”以翠湖公园为中心辐射周边1平方公里的区域,组合27家单位的保安和保卫力量与派出所的协管巡防力量,组成一支350多人的社会防控员队伍;在辖区治安复杂地段配挂“治安防控灯箱”,建立150兆局域通讯基站为防控员配备防控对讲机,加上116个流动“防控点”、“卡点”、“报警求助点”的网格化布警格局,构建了“以通讯保障为支撑,内保单位保卫力量联动,点线相连面相联,家家相助户户照应”的专群

~ 30 ~

结合治安防控网络,提高了全局稳控的覆盖率和抓捕现行的捕现率。2014年以来,防控员共协助民警当场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53名,破获各类案件200余件。去年该辖区“两抢一盗”案件立案分别为29件和66件,同比分别下降43%和37%;同时,调解矛盾纠纷180余起,救助群众120余人次,有效预防和控制了各类案件的发生,走出了一条安全保卫重点部位的“群众队伍专业化发展、专业队伍正规化推进”的大综管新路子。

下一步,**市将按照全国综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着力提升高位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加强分类指导,扎实有效促进各地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动员全社会关注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加强检查督导,建立激励机制总结推广社会管理创新。

**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主要做法6宽容润滑了彼此的关系,消除了彼此的隔阂,扫清了彼此的顾忌,增进了

~ 31 ~

彼此的了解。

预防为主服务为先基层为本

突出解决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

——**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主要做法

**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围绕建成“全国最平安的省会城市之一”的目标,正确处理“第一要务”和“第一责任”关系,树立新理念、迈出新路子、取得新成效。尤其是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使**“绕城公路”的扩建改造、数百个“城中村”的拆迁改造、被誉称“第二义乌”的螺蛳湾小商品市场的升级改造等,数十万人大规模整体平安搬迁成为典范。去年以来,**市又出台了108项综合性创新制度和机制,强力推进了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更加激发了全市上下加快经济稳步发展、自觉维护社会稳定的活力。

一、以预防为主突出解决社会管理

~ 32 ~

源头性问题,多元化推进矛盾纠纷“大调解”的联调联动机制创新

**市牢固树立“抓早、抓小,抓苗头、抓源头”的理念,坚持不懈把化解矛盾的重心前移到“源头防范”上来。

建立“一个中心”,整合大调解工作力量。**市在所属137个乡镇成立党委政法委,全面整合基层政法维稳力量,建立由综治办、维稳办、信访办、人民法庭、司法行政、公安派出所等部门组成的综合治理大平台,普遍在乡镇建立“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对矛盾纠纷切实做到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处理、限期办理。

确定“两级联系”,推进大调解工作前移。市委制定《关于开展重大事项风险评估化解工作的意见》,要求各职能部门对凡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改革措施等,都坚持先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切实有效地防止了因决策、审批前因工作不当产

~ 33 ~

生不稳定因素,在全省得到推广。**市还对重大矛盾纠纷采取“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去年以来,由市领导带头包案的20起重大矛盾纠纷,通过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限期在基层得到成功化解,社会反响好。尤其市委政法委制定了政法机关两级干部联系基层化解矛盾工作制度,全市137名县处级政法干部每人负责联系一个乡镇,1586名科级政法干部每人负责联系一个村,主动深入基层察民意、知民情、解民忧、顺民心、聚民力,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真正从源头上预防化解矛盾纠纷。

创新“三回访制”,提升大调解工作水平。针对辖区困难企业贫困重点人员思想负担重、牢骚怨言多,治安防范难、维稳压力大的突出问题,**市公安机关着力提升做群众工作水平,创新“三回访”制度。一是每日警情回访制。根据当日110报警、口头报警、电话报警、来所报警等警情梳理分类后,选定两名社

~ 34 ~

区民警就治安隐患、出警速度、工作态度等,对报警人及事发地周边群众进行回访。二是未破案件回访制。每月15日至20日对当月受理立案的案件,进行梳理并告知办案民警,办案民警于当月20日至25日对未破刑事案件向报案人或被害人进行回访,说明未破案的原因和理由以及下一步努力方向。三是困难企业群众回访制。对困难企业的贫困重点职工,社区民警进行每周电话联系一次、每

月见面一次、每季度开联席会议一次的系列回访,从中了解困难群众的心声、困难企业的愿望,发现矛盾纠纷的根源。通过搭建民警与困难职工间的“连心桥”,尽可能地把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控制在萌芽状态

促进“四调对接”,健全大调解工作格局。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建立大调解工作体系的意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为信访分流、为公安减压、为法院减负、为群众解忧”的作用,大力推进人民

~ 35 ~

调解进法院、进检察院、进公安、进信访工作,建立健全了诉调对接、检调对接、公调对接、访调对接“四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格局。目前,全市所有基层法院都在立案庭设立了调解窗口;全市四分之三的基层检察院都开展了“轻微刑事案件民事赔偿部分”调解工作,**区、安宁市还实施了检察官驻派出所办公制度,加强对轻微刑事案件的调解和解工作。全市206个基层公安派出所已设立了调解室190个,市、县两级公安交管部门全面设立调解室,并大力推广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人民调解制度。官渡区全面推行在派出所建立“民间治安纠纷联合调处室”的试点,落实专职人员,同司法所联合开展治安、民间纠纷的调处工作;区法院加大民事案件审理全程调解力度,仅全年就以调解及经调解后撤诉结案1807件,占民事案件结案数的44.92%。**区法院在全省法院系统首家与公安机关、民政部门联合建立了“法院、公安机关协助执行机制”和“涉诉特

~ 36 ~

殊困难群体执行救助机制”,在全市首家开通24小时“执行热线服务”,并实施举报奖励,“清积”各项指标在全省法院名列前茅。去年底,市委、市政府发文明确要求主城区四个区和安宁市不少于1000万元的标准,建立信访维稳备用金制度,集中用于信访案件处理和困难上访人员帮扶补助。

狠抓“五个落实”,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一是落实在制度保障上,市委、市政府发出十多个文件,建立了“司法行政为主、职能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今年初出台了“人民调解以奖代补试行方案”,决定专门安排专款600万元,每件按普通纠纷100元、疑难案件300元、重大纠纷500元的标准予以奖励。二是落实到加强源头预防上,着力通畅“三上三下”渠道,既让群众走得上来、电话通得上来、信件捎得上来,又能把干部派得下去、联系卡发得下去、政策带得下去。**区建立了劳动争议、物管矛盾、医患纠纷三个人民调解指导委员。三是

~ 37 ~

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坚持政法综治部门挂牌督办,坚持区级领导定期接办,坚持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查办。四是落实到机制创新上,在全省率先成立**区人民调解学校,并针对路程远、时间长的实际困难,**区司法行政与有关乡镇联合开展“司法流动调解车”创新做法,进山区、进社区、进厂区、进矿区等处,变被动调解为主动出击,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五是落实到解决实际问题上,仅**公安分局开展“民警大走访”及“和谐警民”活动,全年以来就出动民警5013人次,集中帮助困难企业47家,帮扶困难群众505人,化解矛盾纠纷478件,侦破案件38起,整治治安隐患197个,推出服务举措805条,进一步促进了警民和谐关系。

二、以服务为先突出解决社会管理根本性问题,刚性化推进流动人口“大综管”的联管联控机制创新

**市自2014年1月开始,在全省首次推行了“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改

~ 38 ~

革,取消了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的户籍“二元制”登记管理模式;2014年,建立了《**市流动人口ic卡暂住证管理暂行规定》,实行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为流动人口的生活与就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今年3月,提出了《居住证管理条例》草案,积极探索以村为依托平台、以民警为主力牵头、以信息资源为管理手段的社会化、信息化、人性化管理模式。草案一经公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精细盘点,确保大综管“五个百分之百”目标。相关部门采取广播、展板、发宣传单材料等形式,专门印制了《致出租房和租住人员的公开信》、《出租房主须知》、《出租房屋信息采集表》和《流动人口信息采集表》等,制作出租房统一标志,广泛宣传和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做好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官渡区以出租房底数100%清楚、房主情况100%有数、租住人员动态情况100%明白、租房区域治安状况100%掌握、警务

~ 39 ~

信息100%录入的“五个百分之百”目标,全面了采集流动人口相关信息,逐步完善流动人口登记管理工作。五华区在全市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中实现了“三个率先”:即率先在全市堵卡盘查工作中引入移动警务核查系统,率先完成宾馆饭店二代证读卡器百分之百的安装,率先推开了网吧二代证读卡器实名上网登记,其创新暂住人口管理和盘查采集的新模式,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服务到家,打造大综管“关坡管理模式”典型。首先是提供信息服务,即通过构建一个电子信息平台,为房主发布出租房屋信息,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租房和用工等信息,为房主和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法规和政策咨询。其次是提供便民服务,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办理、发放ic卡暂住证的服务。再次是提供家教服务,福德派出所牵头在福德镇关坡村为务工人员筹办了一所“小红花幼儿园”,每学期招收200-300名学前儿童,收费仅为180元/人月,共招收了

~ 40 ~

1500名,为流动人口安心务工解除了后顾之忧。“关坡管理模式”坚持把服务放到首位,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增强了外来务工人员对暂住地的认同感,群众对辖区2014年治安评议满意度为99.81%。

亲情优势,试行大综管“外警协管外口”警务。官渡区关上街道办辖区的贵州普定籍流动人口较为集中。对此,他们与普定县警方协商,共同设立“普定县公安局驻昆警务工作站”,试行“外警协管外口”的新型警务模式,以“教育、维权、管理、服务”为工作宗旨,以“流出地警察协助流入地公安机关管理流动人口”为主要形式,具有两头共管、双向互动、多方受益的特点。警务工作站充分利用和发挥“老乡警察”的亲情优势,开展为普定在昆流动人口提供法律咨询,代办各类证件等便民服务,积极调处流动人口之间的矛盾纠纷,依法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通过试点工作共登记普定籍流动人口3500人,符合条件录入

~ 41 ~

微机2014人,发放警民联系卡4000张,帮助化解矛盾纠纷数十起,为减少流动人口的违法犯罪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督促整改,建立大综管“倒查考核奖惩”制度。**市城区各级公安机关普遍建立了流动人口、出租房案件倒查机制,按照“从案到人,从人到管理,从管理到问题,从问题到经验教训”的组织实施原则,对涉及暂住人口在辖区出租房的发案情况,做到每案必查、每人必查,不断推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公安分局自今年开始,每月从相关部门调取上月发生在辖区的所有刑事、治安案件中租住在出租房内的涉案流动人口信息,倒查了解案件发生的原因,深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倒查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派出所对出租房房主的管理责任意识,做实做细了暂住人口、出租房的基础工作台帐,确保了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

强基固本,健全大综管“社区服务管理”机构。市委决定自今年下半年起,~ 42 ~

在社区全面设立“流动人口和出租房服务管理站”;管理站协管员按辖区流动人口500:1的比例配备;管理站工作经费及协管员的报酬,全部纳入财政预算。这一强化基层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建设的倾斜政策,有利于对社区重点人员、重点群体动向的及时掌握,对治

安复杂地区的及时防范。

三、以基层为本突出解决社会管理基础性问题,网格化推进社会治安“大防控”的联防联治机制创新

**市积极探索“打击破案是功劳,防住发案是政绩”的新思路,着力在强化社会治安防控的社区基点、群众防线和扩大覆盖面上下功夫。

推进警务前置,强化大防控社区基点。一是在抓“科技强警”上做文章。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入实施科技强警战略的意见》,市财政每年安排6000万元用于科技强警。全市视频监控探头累计达13.34万个,建设安装机动车牌识别系统83套,全与110和属地派出所联

~ 43 ~

网,对社区复杂区域、公共复杂场所、治安复杂小区、道路复杂地段等重点部位,基本实现24小时监控的预知、预警和预防。近三年全市社会治安总体平稳,去年全市命案和“两抢”案件,从2014年前的年均450起、100多起分别下降到200起、20起。二是在抓“社区警务”上下功夫。市委政法委提出“以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为契机,加强社区警务工作;以社区警务工作大加强,促进重点地区治安秩序大好转”的思路,把社区警务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抓社区民警到位,科学合理划分警务责任区;抓组织领导到位,市局每月、分县局每半月、派出所每10天研究一次社区警务工作;抓监督措施到位,严格执行红黄绿牌挂牌整治制度;抓工作成效到位,对考核排名居末位的派出所所长、教导员实行“无理由问责”。三是在抓“警务前置”上求突破。在官渡区辖内的劳务市场,每天有五六千名务工人员聚集,是云南省最大的流动人口“聚散地”、治安问题“突出

~ 44 ~

地”和违法犯罪的“淘金地”。官渡公安分局主动推进警务前置,在劳务市场门口设立“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点”警务岗亭,负责每天的值守,专门为务工人员解答劳务用工、合同签订、劳资纠纷、维护自身权益等问题,受到社会好评。四是在抓“服务窗口”上花力气。**市在广泛设立的便民中心公安窗口开展“零距离”服务,按照审批提速、服务提质、形象提升、企业和群众满意度提高的目标,坚持“从人民满意的事情做起,从人民不满意的事情改起”,设立户口办理、特种行业、消防、禁毒四个业务窗口,做到人员进中心、项目进中心、公章进中心、值班领导进中心,实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五是在抓“无盗楼院”上出成效。把平安创建延伸至“一户、一梯、一单元,一楼、一院、一区片”,积小胜为大胜、积小安为大安。今年3月起,公安西山分局以辖区的楼院为基本单元,以社区民警为主,对所辖区域的人防、~ 45 ~

物防和技防情况全面“盘点”,开展“无盗楼院”创建竞赛。三个月来,全区有18天为“两抢”警情零接报;第一批814个“无盗楼院”顺利挂牌,群众反映好。

尊重首创精神,强化大防控群众防线。一是建立全省首家民间综治维稳志愿者协会。在西山区永顺里社区有8家公共户单位代表和40多个楼长成为首批会员。协会积极引导社区居民从本身做起、从自家做起、从小事做起,主动参与营造社区平安和谐美好家园。**区金辰街道组织77名退休人员承担志愿者义务治安员,通过整合方方面面的社会资源,使社区有了“正规军”、“协防军”、“保安军”、“自愿军”。这一新“四军”扭成一股绳的专群结合队伍,成了打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大防控”的联防联治的一支有生力量。西山区还推行“两抢一盗”举报奖励机制,对在辖区内现行抓获或提供线索抓获盗窃违法犯罪分子,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财产及群体合法权益免受侵害的群众,予以2014-12014

~ 46 ~

不等的奖励。去年以来,共兑现奖金51.7万元,有效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打防违法犯罪行为的积极性。二是建成全省首个综治宣传“法治公园”。在五华区月牙潭公园中心广场宣传区设立主题宣传牌,法治宣传走廊设立百十块宣传牌分列在近千米的林荫道两侧。宣传栏目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采取选登“法律知识、法治工作、法制漫画”等方式进行宣传,并每月对宣传栏内容进行更换;同时,以该“法治公园”为辐射,在全区11家街道办事处分别建立起法治广场、法治长廊、法治街道和法治社区等宣传阵地,进一步夯实了社会和谐稳定的法治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三是开设全省首家平安社区网站。在**区金实社区设立平安社区网站,同时开展网上每周三信访日,进行网上信访、平安创建、禁毒防艾、综合治理等专题咨询。今年以来网站点击17000余次,网上解决辖区居民难题15件,受

~ 47 ~

到中央综治督导组领导的肯定和好评。去年以来,全市组织开展为期6个月的“网站备案、文明上网”专项活动,通过创新网络社区巡查处置机制,对本地网站、论坛建立24小时的巡查处置。目前已备案本地网站2014个,纳入管理的论坛及留言板95个,已对数百名网络评论员进行了培训。

把握特殊区域,强化大防控扩大覆盖面。一是“冰冻疗法”治顽症。北京路派出所创新“冰冻疗法”整治治安顽症,针对长期滞留在**火车站的轻微违法人员,不间断地依法实施治安传唤,有效压缩违法犯罪的时间和空间;针对火车站周边打架斗殴、强买强卖等暴力违法犯罪活动,第一时间传唤,并反复教育延长“冰冻时间”;针对部分违法人员大事不犯、小事不断或钻法律空子的情况,每次进行痕迹采录并确定重点预防,在其违法犯罪活动由量变到质变后便从严打击。自2014年实施“冰冻疗法”以来,北京路派出所治安传唤违法嫌疑人

~ 48 ~

11562名,治安处罚614人,破获刑事案件102起,实现了挤压违法犯罪空间,走出了一条流动人口居多的治安重点整治地区集约高效打防“两抢一盗”的新路子。二是“三色警示”促多赢。五华区对辖区居民小区治安状况进行“红黄绿”三色等级评定。去年8月以来,以当月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零发案成绩,连续被评定为“绿色治安良好小区”的物业管理公司,不断赢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反之,被评定红、黄牌的小区的物业公司,则随时面临业主的不满诉求甚至呼吁撤换的压力。通过不断向小区内部治安延伸及向临街商业铺面的拓展、“警民对话栏”与业主的对话交流、组织三色等级管理经验交流等,激励了物业公司相互间的良性竞争,切实加强了自身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增强了广大业主自我防范意识和治安监督能力,形成了“小事找物管人员、不出小区,大事找责任民警、不出社区”的解决诉求良好机制;转变了派出所由被动的全时警

~ 49 ~

务为主动出击的实效警务,警务模式和警力投向以“警力围着警情走”为标准而得以科学调整,走出了一条居民相对聚居地区民警、物管和业主实现综治“多赢”的新路子。三是“保安联动”筑平台。针对华山街道办辖区内省级国家机关、大专院校校园、名胜古迹公园、娱乐餐饮饭店多的特点,五华区确定治安防范“工作范围向外延深,外保内保相互促进”的社会管理思路,搭建翠湖周边“打防控联动平台”。“平台”以翠湖公园为中心辐射周边1平方公里的区域,组合27家单位的保安和保卫力量与派出所的协管巡防力量,组成一支350多人的社会防控员队伍;在辖区治安复杂地段配挂“治安防控灯箱”,建立150兆局域通讯基站为防控员配备防控对讲机,加上116个流动“防控点”、“卡点”、“报警求助点”的网格化布警格局,构建了“以通讯保障为支撑,内保单位保卫力量联动,点线相连面相联,家家相助户户照应”的专群结合治安防控网络,提高了全局稳控的

~ 50 ~

下载乡镇强化创新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经验做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镇强化创新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经验做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纪检监察队伍建设经验做法汇报

    纪检监察队伍建设经验做法汇报按照“十分纯洁、十分忠诚”的要求,打造对党绝对忠诚的干部队伍以政治上更强来要求党员干部,提升队伍整体素质,补足精神上的“钙”。坚持把深入学......

    乡镇党员队伍建设经验材料

    **镇村“两委”换届完成后,镇党委就在全镇党员中广泛开展了谈心、结对帮扶、设岗定责、诫勉谈话等活动,提高全镇党员的基本素质。 谈心活动。突出一个“真”字,即讲真话,动真情,......

    乡镇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经验材料

    乡镇政府是国家最基层的一级政府,直面黎民百姓,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前沿阵地,肩负着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改善人民生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

    乡镇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经验材料

    乡镇政府是国家最基层的一级政府,直面黎民百姓,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前沿阵地,肩负着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改善人民生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

    人事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做法

    文章标题:人事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做法学习昆山经验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打造人才高地”是昆山发展的重要经验之一。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服务经济发展是人事人......

    公安局队伍建设经验做法[五篇范例]

    “五种新风” 打造风清气正廉洁警队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纪委、市纪委全会精神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规定,进一步增强广大民警廉洁自律和遵纪守法意识,公安江北分局结合实......

    乡镇基层组织建设经验做法

    中共山头乡委员会基层组织建设做法我乡共有10个行政村,总人口 8265人,12个党支部,其中农村支部10个, 党员395名,村“两委”成员60余人。近年来,乡党委政府 在 县委、县政府的正确......

    医院强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经验做法

    医院做为全县的医疗预防、科研教学中心,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不断深化内部改革,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院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