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村五年规划
强化特色优势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双龙乡北城村五年发展规划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结合本村实际,经北城村“两委”会议研究,现制定北城村五年发展规划。
一、现状分析
《一》北城村基本情况
1、基本情况:双龙乡北城村位于靖远县城,双龙乡政府北部,距县城120公里,距乡政府
30公里,东、南部与本乡仁和村相邻,西、北频临黄河 与景泰五佛乡沿寺隔河相望,属本乡移民村,纯电力高扬程提灌地区,现辖6个生产队,280户,1268人、全村现有低收入贫困人口80户,331人,(其中:五保户4户,5人;孤儿2户,4人;低保户74户,322人)区域总面积4800亩,其中耕地面积2386亩、人均1.88亩,现有大枣种植面积2000亩,大枣枸杞间作套种面积300亩,舍饲养羊220户,年羊只存栏3000只,生猪养殖户235户,年生猪存栏5000头,国家项目扶持建成沼气池100座,村有中心小学一所,村卫生室一所,党支部三个:北城村党支部,党员26名;北城种养业协会党支部,党员8名;北城小学党支部,党员4名;全村共有党员38名,村委会一个;下设:人民调解委员会、治保会、妇代会、红白理事会、计划生育协会、种养业协会、北城电灌用水者协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全村现有但学生90名,2010年全村人均占有粮食800公斤,人均纯收入3000元。
2、产业发展情况:全村种植业以种植大枣、枸杞为主,粮食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养殖业以生猪繁殖养殖和舍饲养羊为主,农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大枣、枸杞收入和养殖猪、羊收入,但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北城村社会发展程度低劳动者科学文化水平不高,群众文化素质平偏低,科技意识较差,种养业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单一,未形成产业优势。《二》发展优势
北城村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多,可以全部发展大枣、枸杞规模化立体农业,延升发展产品深加工;水和资源相对丰富,可以从事规模化养殖业。
《三》存在的问题
1、通村道路方面:我村相对偏僻,经济条件差,通村公路尚未修建,庄间道路也未硬化,严重影响着我村村民生活与劳动生产,严重制约了我村的发展。
2、劳动力素质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大部分劳动力文化水平低,专业技能差,对发展现代农业认识不够。
3、村集体无任何产业,无任何经济来源,缺乏建设资金和培训资金。
4、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有:(1)耕地较少,无法扩大种植规模;(2)缺乏经济来源,种养
业无力起步;(3)因突患重大疾病或供养两个以上大学生家庭,积蓄耗尽吗,严重收不低支而返贫,(4)家庭主要成员重度残疾,无发展生产能力。
二、发展目标与实施步骤
《一》2011——2015年发展目标规划
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要求和“三农”工作实际,按照“提升农产品档次,增加科技含量,发挥地理优势,强化特色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项事业”的目标要求,结合本村实际,今后五年我们要努力探索农村发展新模式,继续加大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在继续扩大种养业规模上下功夫,在发挥地理优势上下功夫,我村今后五年的发展,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强化基础设施建设:(1)着力于水利建设,实施好命脉工程,由于全村耕地全是透沙、保墒性较差,加之气候变暖,林果业面积增加,养殖规模扩大,灌溉水次及用量的增加,抓好水利建设刻不容缓,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计划在五年内必须更新所有机械设备,置备100kw电机,水泵2台套,150A启动柜一台;旧二级增加一台套55kw电机,水泵2台套,新二级增加一台套75kw电机、水泵;争取上划所有变压器,衬砌1500m主干渠道,维修、重建主干渠分水口78处,完善用水者协会的机制,制度等,确保水利工程正常运行,农产品的增加增收,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着力于庄间道路建设,用五年时间逐步完成庄间道路的拓宽,硬化;翻新、重建道路过水桥1处;切实解决村名行路难,农产品运输难等问题,实施好畅通工程。(3)着力于农贸市场建设,争取尽快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一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4)着力于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用五年时间逐步完成村中心小学操场围墙建设,硬化操场,绿化校院,强化教师队伍,继续搞好并完善优秀教师奖励制度,优秀学生及当年被录大学生奖励制度。建设文化广场一处,为举办农民科技培训,文艺文化活动打好基础。争取尽快建成村卫生室一处,确保群众有病所医。
2、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探索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规模种植经济作物,确保我村农业
得到新发展,经济规模与效益2010年,年递增10%
3、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搞好劳务输转工作,让我们把握发展机遇,紧随时代潮流,在外创业,也为本村发展带来致富信息和发展经验。
4、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1)着力培育支柱产业,以扩大大枣、枸杞种植面积,引进良
品种,提高产品质量为重点,带动全村经济发展,利用今后五年时间,把全村2386亩耕地,全部发展成为科技含量较高的立体农业,逐步形成枣粮间作,大枣枸杞间作的立体农业示范区。充分发挥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水土肥沃等优势,坚持产、学、研结合逐步扩大到产品深加工,争取在今后五年建成大枣深加工基地一处,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农户拥有大枣、枸杞烘干、冷藏设施,提高农产品质量,培育完善市场体系。(2)着力发展养殖业,以舍饲养羊,良种猪的繁育饲养为主,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带种植饲草,充分利用玉米秸秆等充足的资源,大胆借鉴外地优质羔羊及良种猪的繁育生产模式,紧紧依靠科学发展,争取在五年内完成小群体大规模舍饲养羊,年存栏达到5000只,规模化养殖生猪户达到70%以上,是我村成为发展高科技规模化养殖生产基地。
5、抓好项目建设,以项目促发展,(1)争取教育投资项目,完成村小学操场300m围墙建
设,硬化操场600平米,完成校院绿化400平米,在学校操场南部建设文化场所一处。
(2)争取水利建设项目,恢复四级提灌,确保灌溉及建设用水。(3)争取村级卫生室建设项目,建设村卫生室一所,完善医疗设施,(4)争取养殖项目,集中养殖场所,扩大养殖规模。(5)争取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尽快建成农产品深加工基地一处。
(6)争取公路改造项目,硬化庄间道路3公里。
6、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依法贯彻落实现行计生政策,确保计
生率达95%以上,确保人与自然地和谐发展。
7、搞好精神文明建设,(1)着力抓好物质文明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2)突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引导村名树立民主与法制,权力和义务相统一的思想观念,力争在五年内培育一批有文化,懂科技、守法律、会经营的新型农民。(3)强化政治文明建设,加强支部组织建设,全面提高党员素质,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协调支委与村委之间和谐关系,改进工作方法,推进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的民主管理制度,立争村民对村级管理的满意度达95%以上。
《二》实施步骤
按照总体要求,将以上规划分成四个实施步骤:
第一步骤(2011年——2015年)引进项目,争取扶贫开发项目,争取小额信贷。
第二步骤(2012年——2013年)完成学校操场300米围墙建设,硬化学校操场600平米,完成校院绿化带200平米;完成四级提灌工程,更新一级至三级水利机械设备6台套;完成村卫生室建设;完成农产品深加工建设;完成庄间道路硬化2公里;集中养殖场所。
第三步骤(2014年——2015年)完成校院绿化200平米,完成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完成庄间道路全部硬化;增值水利机械设备备用6台套;衬砌主干渠道2公里;扩大规模养殖户120户。
第四步骤(2011年——2015年)优化结构调整,力争把北城村建成特色优势产业示范区,全村计划生育率达98%以上,村民掌握实用技术达90%以上。建设生活富裕文明和谐新农村。
三发展思路和主要目的1、发展思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强抓水利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扩大种养规模,兴办加工企业,增加科技含量,提升产品品质,改善村容村貌,建设富裕新村”将是我村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
2、主要目的:(1)发展村级经济,实现产业富村。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形成产业的经济发展结构,鼓励共产党员,致富能手,带领群众致富,带动村级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2)完善人居环境,建设优美新农村,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实现村容村貌整洁化,打造“和谐、秀美、文明”的北城村;(3)完善管理机制,推进民主制村。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把村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村“两委”班子成员是否合格的标准,坚持民主评议干部,把评选结果作为村干部使用的标准。加强村民思想道德建设鼓励村民参政议政,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上是北城村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体规划,也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紧紧围绕发展主题,按照以上规划,因地制宜,稳步推进,争取按2016年初,扎实有效的完成任务,为我村的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北城村
二O一一年三月十八日
第二篇:北滩村五年帮扶规划初稿
联村联户 为民富民
清泉镇北滩村五年帮扶规划
(2012—2016年)
二〇一二年四月
清泉镇北滩村五年规划
根据县委关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统一部署,深入“双联”行动联系点清泉镇北滩村实地调研,在深入贫困家庭实地走访、详细了解全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与村“两委”班子讨论协商,特制订本规划。
一、北滩村基本情况
北滩村地处县城以东,312国道从辖区内横穿而过,地理位臵优越,交通便利。全村现有10个村民小组,733户,3452人,其中5个居民小组均有移民组成,耕地面积5680余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640元。
近年来,该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优化经济结构,壮大特色产业,狠抓项目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全村经济社会有了较快发展。
二、基本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该村人口多耕地少,经济结构单一,农业生产滞后,主导产业不明显,导致农民收入水平不高。止目前,全村共有贫困户23户103人,贫困面达3%,扶贫开发和脱贫致富的任务依然繁重。
该村致贫因素主要有:一是人多耕地少,人均耕地占有率低,农民收入除种植制种洋芋、小麦、大麦和外出务工外,无其他增收途径,经济收入较低;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直接影响了全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三是因病因学致贫现象突出;四是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农民观念陈旧,思想消极保守,致使农业生产力水平得不到大的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没有发展动力。
三、基本原则
根据北滩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开展扶贫帮困、脱贫致富的基本原则是:以市场为导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依托土地资源优势,积极争取项目,并依托项目建设,动员群众大力发展设施养殖业,以养殖业为支撑,加快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四、发展规划(2012--2016)
帮扶工作严格按照市、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项目投资管理和综合协调职能,以该村未来五年发展的主要任务为帮扶重点,通过与该村两委班子的协商,突出做好以下帮扶项目:
(一)全面实施种植业结构调整。
1、规划1300亩的经济林木种植区,由结对单位苗圃对经济林木标准化种植进行技术指导。今年先期种植新疆大枣300亩,结合经济林木种的同时,种植新疆杨10000株,榆树60000株,沙枣70000株,实现经济林和生态林的效益互补;2013年—2014年作为中期规划种植枸杞500亩;2015年—2016年,待300亩枣树产生效益后,完成对剩余500亩的完整规划。
2、以土地流转为依托,着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拓宽农产品种植结构,从今年起种植全膜洋芋1000亩,良种小麦500亩。以后几年将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引进经济效益高、耐旱、耐病虫害的经济作物种植,以有效提升农村生态平衡,增加农民收入。
(二)积极推进草食畜产业发展。
为了大力推进养殖富民发展战略,依托资源优势,全面做大做强我村牛羊产业的思路,让全村农民群众转变观念,突出以养殖业为核心,以科技信息为动力,实现我村经济的跨跃式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制定此规划。2012—2013年计划实施 “一村一品”新农村的养殖模式。走专业专项的路子,提倡规范运作专业养殖,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工厂化过渡。
1、打造品牌,扩大养殖。设立三个集中养殖小区,引进良种母猪50头(每头3000元),小尾寒羊200只(每只1500),需资金70万,自筹5万,需要上级扶持补助资金65万。
2、创造特色,提高效益。扶持十社创业能人高俭引进黄粉虫10000余只,年产量达到1000公斤,实现效益25万元。
(三)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协调各方面关系,争取异地搬迁扶贫项目,整合项目资金,按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全面完成交通道路、人畜饮水、危旧房改造等方面的建设任务,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1、产业路建设,为了彻底解决该村道路路面狭窄、雨季道路长期泥泞不堪,车辆无法通行等问题,计划在2012年—2013年新建四社、五社通村道路5条10公里,大枣种植区产业道路8公里。
2、水电设施,为解决北滩十社1000亩养殖基地的人畜用水问题,配套用水管网,并改善水质。为满足养殖小区内产品加工及照明用电,需要架设用电线路1.1公里。
(四)创新思维搞好新能源建设。坚持以种植业带动畜牧业,以畜牧业促进种植业,走出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能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新能源建设路子。一是积极争取项目,在农业基础好的自然村新建沼气发电站3座,该项目集种植—养殖—发电—施肥等,并产生多种效益,年发电量将达到15000度。二是结合农村户用沼气项目,2012年—2014年将新建户用沼气池300座,高效节能吊炕400个,至2016年年底在村里实现户用沼气和高效节能吊炕的全覆盖。彻底解决对煤炭的依赖,节约生产生活能源,美化乡村环境。
(四)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
鉴于目前村上档案管理混乱,密切联系帮扶单位县档案局对村干部进行业务指导,做好村级档案的分类、整理工作。
1、从2012年开始,我村把档案工作纳入本村各项建设内容,明确分管领导,由村委会主任直接领导,负责及时研究、协调解决档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档案工作正常、有序开展提供保障条件。为保证人员稳定,由文书负责具体操作,为保证工作质量,档案人员需接受接受县档案局的业务培训。
2、建立了占地20平方米村综合档案室,对村民个人信息、农户耕地面积、土地流转合同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永久保存。适时配备空调、档案柜、温湿度计、灭火器等必备器材,以免档案发生意外损毁。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创建活动
文化活动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命力所在。举办文化活动一方面可促进当地的团队建设,另一方面还可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推动农村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1、在北滩村移民区修建占地2000平方米的小广场1个,结合文化下乡项目安装各种健身器材,建设篮球场一处、乒乓球场一处、并进行了高标准的绿化、美化和亮化,让群众有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2、大力提倡民间文化,传统文化。从今年年底投资3万元,购臵相关的服装、道具,在春节等重大节日举办社火、秧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丰富了全村人的文化生活。
六、保障措施
为确保帮扶规划的顺利实施,确保帮扶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采取以下措施:
(一)组织保障。加强与该村两委班子的协调配合,将该村致富能手、贫困户代表、党员代表组成规划实施协调小组,共同负责编制计划项目实施,考察培训,监测评价,切实加强对项目的实施工作的领导力度。
(二)技术保障。充分调动县、镇两级农业技术机构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以科技为先导,加大培训力度,组织实施培训规划,协调科技单位和技术服务部门,组织农民进行学习和培训,使其掌握实际技能,增强村干部及广大农户的科技意识,提高知识水平和科技能力,提高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资金保障。充分发挥部门职能,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围绕帮扶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积极协调争取项目,协调各类金融机构对该村基础设施、主导产业、社会事业等建设提供信贷支持,确保规划项目顺利实施并确定实实在在的效果。
清泉镇北滩村村委会 二零一二年四月二十六日
第三篇:唐村中学教师培训五年规划
唐村中学教师培训五年规划
(2009-2013年)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意见》,做好对教师的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建设一支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 , 结合我校教师队伍的实际状况和课程改革的需要,特制订我校教师培训五年(2009至2013年)总体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多功能、大服务”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为导向,以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为根本,更新培训理念,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内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深化新课改,紧扣培养、建设一支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时代特征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培训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自主、多元、实效”为主题,积极开展以教师发展需求为着眼点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主要指为教师提高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而组织和举办的非学历培训,包括校本培训、集中培训、远程培训等,教师参加高一级学历进修也可纳入专业发展培训范围。不断完善教师培训机制,提高教师培训活动的实效性,努力使教师成为教育思想先进,教育规律熟悉,教育技能扎实,教科意识强烈,个体风格显现,富有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专家型教师,着力打造一支讲师德、爱学习、肯钻研、有品位的教师队伍,为提高我校教育质量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阶段目标 1、2009学年:分析校情,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制订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五年规划与学年计划。初建以校本培训为基础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启动培训工作。安排好各学科不少于20%的教师参加集中培训。2、2010学年:继续分析教师实际情况与发展需求,制订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年计划。不断完善以校本培训为基础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继续实施培训工作,安排各学科不少于20%的教师参加集中培训。3、2011学年:阶段性总结两年来本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根据规划制订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年计划。积极整理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探究培训特色。继续实施培训工作,安排各学科不少于20%的教师参加集中培训。4、2012学年:在阶段总结基础上,拟定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年计划。继续有效实施培训工作,安排各学科不少于20%的教师参加集中培训。5、2013学年:制订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年计划。安排各学科未参加外出集中培训教师参加集中培训,顺利实施完毕五年培训工作。做好工作总结,评比先进教师。
三、培训任务
1、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每5年为一个周期。在职教师周期内参加专业发展培训时间应累计不少于360学时,其中校本培训120学时。教师周期内培训时间可以集中使用,也可分散使用,但每年参加培训时间一般不低于48学时,最高不超过144学时(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平台设定)。周期内至少参加一次不少于90学时的脱产集中培训。
2、班主任周期内应参加不少于30学时的专题培训。
3、新录用的、教龄在一年以内的新任教师,在试用期内须参加不少于180学时的培训,其中实践培训不少于60学时。新任教师在试用期内接受规定培训的时数,不列入教师周期内专业发展培训时数。
4、在培训周期内退休的教师(退休前)每年应参加24学时的校本培训和不少于24学时的其他短期培训。
四、策略措施
(一)培训内容
1、师德专题培训。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深入开展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重点的专题培训活动。进一步深化“师德推进年”活动,大力弘扬“敬业、爱生、奉献”精神。深入学习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陕西教育规划纲要》、《陕西省义务教 育条例》,更新教职工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政策理论水平。
2、教育理论培训。从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基础理论入手,通过专家引领、教育理论专著自学、学校漂流书等途径,主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教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最新理论成果,对教师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创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水平。
3、学科实践培训。着眼深化素质教育,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运用专题教研、教学竞赛、知识竞赛等有效形式,引导广大教师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帮助教师把握理念、驾驭教材,并将其转化为先进的教学行为,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教育科研培训。引导教师充分认识科研的先导地位,带领和指导广大教师开展行动研究,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帮助教师确立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科研课题,同时进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训,切实提高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5、技能拓展培训。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开展以教学基本功和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师技能拓展培训。培养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能力,培训教师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课程设计的能力,提高教师普通话水平和汉字应用能力,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二)培训层次
1、全员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完成不少于 120课时的政治思想、教育理论、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评价、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提高。
2、骨干培训。制定骨干教师的培训目标,研究骨干教师培训措施,创造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在全员培训的过程中,对中层以上干部、班主任、学科组长及高级教师进行不少于 72课时的骨干培训,努力提高骨干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新课程改革所必须的教育教学能力,并及时总结推广其成功经验,充分发挥他们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骨干和示范作用,带动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捉高。
3、青年教师培训。制定青年教师培训目标,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特别是抓好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使青年教师尽快熟悉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熟悉各种教学常规的具体要求,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教导室、各教研组都要制定具体的培训对象和培养目标,制定具体的培养措施。继续实行骨干教师带动工程,使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结对子。
4、班主任培训。重在培养年轻、优秀、骨干、特色班主任。建立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对班主任的 “ 德、能、勤、绩 ”进行考核,完善一年一度的评选制度,确实形成对班主任考核、奖惩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建立一支适应我校发展的班主任队伍。
5、教研组长培训。加强学科组长培训,使用、培养、考核、奖惩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真正发挥学科组长的教研带头作用。教导处在此基础上制定行之有效的教研组长培训方案,建立一支适应我校发展的教研组长队伍。
(三)培训形式
从加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出发,立足校本资源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现有教师的作用,坚持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相结合、集中研修与分散自学相结合,通过集中学习﹑专家讲座﹑专题培训﹑自我反思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大力加强校本培训,主要采取主题培训、协作交流、教学竞赛、教学观摩、课题研究、师徒结对等形式,积极探索“教师讲坛”这种教师自主参与、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使培训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四)主要策略
1、教师成长规划引路。根据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五年规划和教师个人实际,制订个人专业发展培训五年规划及计划。面向全体教师,狠抓青年教师培训,突出骨干教师培养,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着眼点,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目的,提升师德修养,改进教育行为,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善于从事素质教育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质队伍。
2、校本培训形成联动。继续加强调研力度,使教师教育教学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成为教师讨论的热点,坚持学校组织培训和自主参与培训有机结合。开展重自主,讲实效的校本培训,要求教师每学年至少上交一份精心设计的教案,上一堂观摩课,参加一次论坛,点评一节功课,做好一个博客,撰写一篇教学论文等。
3、师徒结对共同发展。实施“一年入门,三年成型,五年成才”的系列培训模式,为青年教师成才创造条件。完善岗位设置中全面师徒结对制度,制订师徒结对计划,完成师徒共同成长目标。师徒之间互相听课,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研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促进新老教师素质的共同提高。
4、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优先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教育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参加各个层次的教育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报告会等学术活动等,使其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本着“选好对象、培养骨干、加大培训、讲究实效”原则,发现培养人才。
5、学历进修自主提高。我校教师大多是本科学历,已有少数教师正在攻读研究生或已取得研究生学历。在此基础上,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高一级学历进修,以改善教师智能结构,加快学习型学校建设。
五、培训保障
1、组织保障。学校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分管领导和负责科室,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形成专题研究校本培训工作的良好氛围。及早开展科学规划,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与要求,制订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五年规划与分学年计划,保证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2、制度保障。学校从提高办学水平,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与执教能力出发,建立以校本培训为基础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规范管理。专人负责做好教师参加集中培训项目的申报、审批、登记、备案等工作,尤其要重视制订科学规范的集中培训申报制度与规范的培训学时登记制度。制定考核、评比制度,加强对校本培训的考核与管理,以保证高质量地完成培训任务。
3、经费保障。除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外,学校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规定提取教师培训经费。教师在区域内自主选择参加本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360学时的培训,原则上培训费用应由本级财政和学校全额保障。经学校批准参加专业发展培训,凭培训结业证书和实际培训课时数,在培训课时报销经费标准内报销培训经费。教师培训资金须专项用于教师培训,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侵占和挪用。
第四篇:欢喜庄村五年规划0
欢喜庄农村建设五年规划(2011-20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三农”工作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扎实推进欢喜庄村新农村建设工作,促进全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经与村党支部、村委干部讨论研究,并征求部分村民的意见,制定了2011-2015年欢喜庄村新农村建设工作规划。
一、欢喜庄村基本概况
欢喜庄村座落于八门城镇西南部,欢喜庄村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如今的欢喜庄村在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支持下,有条不紊的开展着各项工作。
二、规划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二十字指导方针,充分调动全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为切入点,深化农村改革,激活发展动力,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础建设,发展社会事业,推进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改善生活条件,构建繁荣、富裕、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规划建设期限
自2011年至2015年,力争通过5年时间,把欢喜庄村建设成为文明、富裕、殷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欢喜庄村经济发展规划
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的种养技术,逐步形成符合欢喜庄村地理环境新的龙头支柱产业,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
通过引导群众种植优良新品种,提高单产产量和产品的价格,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引导群众种植
等,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农民增收。
大力发展稻田立体种养。针对欢喜庄村特点,大力发展稻田立体种养规模,遂步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持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大村委会对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引导和扶持力度,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落实补助,增强农民转岗就业能力。开展劳务对接,与省内外大中城市建立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中介组织和就业信息,培养劳务输出带头人。到2015年,全村转移农村劳动力200人,实现劳务收入100万元。
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按照“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逐步实施”的原则,规划调整贫困户的推进方案,将全村的贫困户按行业特点,贫困原因分类,加大对贫困户的扶贫力度。着重扶持贫困户发展致富新产业,培育新的致富项目,提高“造血”功能。搞好对贫困户的培训,提高素质,增强其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能力。进一步增加扶贫投入。到2015年,全村要完成5户贫困户20个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二)欢喜庄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重点建设好进村的道路,抓住这次村村通建设和一事一议的有利时机,把进村道路修好,协助有关部门规划好道路用地,发动群众出工出力,早日修好进入各组的道路。
加强人饮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力争用3-5年时间,把自来水引进各家各户,解决人和牲畜的饮水困难。
发动群众开展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通过排查水利工程,抓住这次水利兴修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提高欢喜庄村的防汛抗旱生产能力。
发动群众出工出力,建设硬化村道,力争到2015年硬化率达到85%以上。
(三)欢喜庄村公共事业发展规划:
巩固提高“普九”水平,深入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民受教育年限,力争到2015年村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1年。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切实搞好农民技能培训,加快培育新型农民。
加强村广播电视、图书馆和村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播电视和通讯网络全覆盖,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网络功能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以上,村卫生所达到合格标准。到2015年,农民就医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继续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完善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按照低保标准,做到应保尽保。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引导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四)欢喜庄村乡风文明建设规划:
加强对农民群众教育,不断提高村民素质。从未成年开始,进行持续的普法教育,使农民知法守法意识明显提高。
农村劳动力全员参加技能培训。每年组织二、三次科技培训,聘请市级、县级和镇级专家、科技特派员进村开展免费科技培训,或组织村民到县城、镇政府集中免费培训,解答村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提高村民的科学种养水平。
倡导科学文明新风,教育村民移风易俗,改变卫生习惯。
加强群众娱乐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群众投一点,镇里投一点,县里投一点的“三点”投入方式在村部建设文化学习活动室。
(五)欢喜庄村村容村貌整治规划
欢喜庄村耕地面积比较少,旧房空房多、乱堆乱放乱倒现象严重,猪、牛粪随处可见,臭气熏天,人居环境较差。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加大村容村貌的整治力度,以解决“脏、乱、差”为突破口,实施“乡村清洁工程”,逐步改变脏、乱、差的状况,把村庄建设成为生态秀美型、田园风光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是广泛宣传动,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二是动员全村老少,每家每户把房前屋后打扫整理好。三是通过制定村规村民约规范猪、牛粪堆放,村内及村周边一公里以内严禁露天堆放猪、牛粪,在条件成熟时实行全村垃圾的集中处理。四是实施村主干道和支道的平整和硬化工作,美化村路,方便群众出入。五是进行一步加强沼气池建设和“三改”建设,力争在二、三年内实现沼气池和“三改”入户率95%。六是有计划地对村民院落及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靓化人居环境。七是逐步实现新村建设,全村砖瓦化率达到80%左右,农民住宅建设功能齐全,节能安全、造型美观、居住幽雅。对村居民建房要进行合理规划,节约土地资源。
(六)欢喜庄村民主管理规划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村级共青团和妇联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认真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全面实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全面推行农村“一事一议”制度。坚持把“一事一议”作为村办公益事业所需资金和劳务的主要途径,积极扩大议事范围,规范议事程序,提高议事效果。真正体现农民自己事情自己办,自己问题自己解决的民主政治要求。加强法制教育。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教育和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表达诉求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教育农民遵守《村规民约》。加强农村社会治安,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开展创建“平安村”、“和谐村”活动,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反对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动,创造农村安全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塑造农村新风貌。加强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增强诚实守信意识,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
五、组织实施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因地制宜,规划先行。要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地域、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按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
二是尊重民意,积极引导。各级政府要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激发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互助合作、共建家园的积极性,引导农民自主建设,自主管理,切忌违背群众意愿和客观条件强行硬推。
三是注重实效,先易后难。要尊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农村发展基础好的地方突破,从广大农民最为关心、最易接受的地方入手,由浅入深,以点带面,因势利导,逐步扩展延伸,不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是突出重点,整体推进。要以改善农村最迫切的基本生活条件为重点,着力规划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在抓好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基础上,按照统一部署和规划,全面系统地加以推进。
本规划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后,提交村民大会审议。由村支部、村委会具体组织实施,广大村民监督执行,不通过村民大会不得随意变更。
第五篇:村扶贫开发五年规划总体方案
村扶贫开发五年规划总体方案
村扶贫开发五年规划总体方案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境内上马二级公路边上,距离镇政府所在地约2公里,交通便利。村属自治区定贫困村,全村辖区面积平方公里,有四个自然庄,共有户人口。耕地面积亩,其中水田亩,旱地亩。党支部一个,名党员。主要收入来源为种植、养殖和劳务输出,劳务输出地主要是广东和南宁,从事电子产品、服装加工,家政服务等行业。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元。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农村经济基础差,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较低;林地面积多而耕地面积少;产业结构单一,规避市场风险、调整农产品结构能力差,没有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
青壮年多外出务工,村里劳动力不足。
二、总体目标
力争到201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
三、具体目标规划
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原则,把村建设成为扶贫开发重点突破的示范村和党建扶贫示范村。党建扶贫方面
结合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以“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为立足点,建立健全党建扶贫互促机制,注重发挥党员牵头带领作用,全面推行“一户一策一党员”扶贫帮困工作模式,明确每名党员干部结对一户贫困户,实行一对一帮扶沟通,制定户对户的帮扶规划,引领和帮助他们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实现扶贫工作的经常化、长期化。同时,按照在“产业链”上同步建立党的组织建设和远程教育网络的发展思路,实行“支部+公司+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以特色种养为依托,充分发挥党组
织的政治优势和公司的市场与资源优势,实现支部与公司的经济优势叠加互补,积极为农户提供市场、技术、信息、资金等多方面服务,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引领农户增收,确保五年内实现带动农户户,脱贫率达到以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本着统筹规划,先急后缓,量力而行的原则,争取后盾单位及相关部门资金、物质支持,发动村民投工投劳,做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
1、防洪堤坝建设。庄原村民自发构筑的近米的拦洪土堤坝经洪水多次冲击,已全部崩溃,不能抵御洪水侵袭,急需建造防洪堤坝,预算投资万元。
2、水利灌溉。
3、道路建设。为增加土地生产效益和节省劳动力,硬化村庄道路及机耕路,如耕路等。
4、排污沟修建。修建自来水管道时,破坏了如来庄路边原来的排污沟,导致排污不畅,一到雨天路边的污水倒流进
庄里的民房内,需重新修建一条排污沟,预算资金2万元。
5、村庄整治。结合“城乡清洁工程”,引导村民开展“美化村容村貌”活动,治理村容脏乱差现象;在每个庄里兴建2到3个垃圾池,确保村民有倒垃圾的地方。、产业扶贫方面
始终要把组织、推动和抓好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放在第一位,针对本村实际情况,引进一些适应本村经济发展的、有规模的农业项目,寻求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
1、八角林的低产改造。利用村原有的资源优势,鼓励群众对八角林进行低产改造。
2、林下经济。因地制宜,采用林下立体经济模式,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如林下种植中草药、养鸡等,提高林地综合生产能力,达到最大收益。
3、特色养殖。发展桑蚕、猪、羊、鱼、鹅、龟、蛇等养殖项目,增加群众选择
范围,扩大农民增收途径。
4、发展冬种。配合生态旅游养生节,鼓励农户冬种油菜花,发展旅游业;以及种植对灌溉条件要求较低而效益较高的马铃薯等。
5、农家乐开发。结合打造核心花园品牌思路,引导村民利用区位优势发展“农家乐”旅游。
6、土地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在充分尊重农民土地承包权的2 前提下,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流转。鼓励和支持有能力、会经营的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思想扶贫方面
将思想扶贫和项目扶贫相结合,以项目开发成效带动村民思想观念转变。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村民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这种思想严重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在这次扶贫过程中,也需对村民进行思想上的扶贫,必须将经济扶贫与思想扶贫有机的结合起来。
1、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向全体村民广泛宣传扶贫开发建设的意义,规划内容和建设目标,做到家喻户晓。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主动投资投工投劳,为项目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
2、加强培训,提高技能。邀请有经验的专家进行相关培训,不仅仅普及农业技术,也要普及政策知识,以提高农民种养技能,拓宽农民发展思路。
3、参观考察,学习经验。不定期的组织群众外出参观考察,学习他人先进的理念、技术和经验。
4、树立典型,以点带面。选择部分思想觉悟高,能接受新事物的农户作为示范户,辐射带动周围群众发展生产,促进相关产业向规模化发展。
四、保障措施
1、精心组织,加强领导。为了确保完成村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成立村扶贫开发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以下人员组成:、组长:、副组长:、成员:
2、任务到户,狠抓落实。扶贫领导小组成员任务到户,并把各产业开发项目整理成菜单式目录,逐户走访村民,让村民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适合自己的项目,有针对性的进行扶持。
3、整合资源,整体推进。注重发挥多方面积极性,整合扶贫办、农业、畜牧、水利、信用社等相关部门的资源一起帮扶,依靠各部门的力量进行整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