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贫困生政策
主持人:针对贫困生云南农业大学有哪些奖励和资助政策?
刘主任:对于家庭困难的毕业生,学生入校以后,学校专门制定了云南农业大学帮助贫困学生奖助学金的实施办法,已经执行了六年了,在这里一些家庭困难的在校学生,还有新生入校以后家庭困难的学生可以通过申请,核实情况后可给予一定的帮助。还有学生入校以后学校有很多奖学金,包括一些国家的奖学金:省政府的奖学金、香港福慧慈善奖学金、西部奖学金、云南省青少年基金委员会的奖助学金等等。对家庭困难的学生,还有包括成绩优秀品德兼优的学生,都有很大的奖励和资助。特别是刚才提到的对一些困难毕业生除了相应的资助以外,我们还有很多的人文关怀,尽量给他们提供一些勤工俭学的机会和岗位,都是尽量解决广大同学入校以后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投入到生活当中。
千元补助帮贫困生就业
云南农业大学对354名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进行帮扶。该校启动“百名毕业生重点推荐计划”,包括50名优秀毕业生、50名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该校招生就业处为毕业生制作个人视频推荐资料,在省教育厅就业服务网上向用人单位推荐,增强了就业信心。其中,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17名毕业生,该校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经费资助,帮助其顺利就业。烟草在线据中新网报道12月2日下午,云南省贫困学生最多的云南农业大学的20名优秀教师和10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获得了由红云红河集团提供的100万元“助学”“助教”奖学金。
据介绍,该校1万多名在校生中,贫困生占了50%,特困生占30%。不少特困生连饭都吃不饱,没有资助根本无法完成学业。尽管每年收取正常的学费都是问题,但学校每年仍然要拿出学费收入的10%以上用于助困,学校为此不堪重负。云南农业大学书记张海翔在发言中表示,校方将管理利用好捐助资金,让优秀教师受到激励,让更多的贫困学生得到资助。云南省副省长曹建方在讲话中指出,红云红河集团设立“红云园丁奖”和“红河助学金”是云南省卷烟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大力支持社会健康发展的实际行动,希望今后企业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不忘社会责任,继续不懈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红云红河集团一直重视支持云南的教育事业。仅2009年,红云红河集团就先后在昆明理工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省内高等院校设立 “红云园丁奖”和“红河助学金”。
5月15日晚上,云南农业大学综合楼会议室温情洋溢、气氛热烈,省农村干部学院临沧籍学员对口帮扶省
农大贫困生的捐赠仪式正在这里举行。
云南农村干部学院是经省委批准,依托云南农业大学教学管理资源、从事我省农村干部教育培训的基地,培训对象是县(市、区)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党政领导班子、县级涉农部门负责人、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村“两委”干部、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骨干、大学生生村官。参加云南农村干部学院第一期学习的临沧8县(区)的14名学员,心系家乡贫困学生,倾力捐赠了1万2千元现金,对口帮扶24名云南农业大学的临沧籍优秀贫困生。
在捐赠仪式上,云南农村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云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张海翔对第一期临沧籍学员的对口帮扶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这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充分体现了基层干部对贫困大学生的关爱,展示了基层干部崇高的个人品格,显示了干部学院学员的良好风貌。他希望受资助的同学,要胸怀感恩之心,更加勤奋学习,用优秀的成绩回报干部学院学员的关爱,回报学校的培养,在今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大显身手,建功立业。沧源县农业局长段家峥代表云南农村干部学院第一期临沧籍学员做了发言,他说第一期培训学员按照省委提出的“三个一”要求,把学习培训任务扛在肩上,有一份责任;把学习培训时间算在手上,有一个目标;把学习落实到每一个讲座上,有一份本事;把学习培训成果应用到工作生产上,有一份业绩,勤政廉政、克已奉公,不断推动临沧农业农村工作的又好又快发展。受资助的优秀贫困学生代表、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2007级动物医学专业郭红佳同学表示,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怨天尤人,作为农大学子将秉承“开学养正、耕读志诚”的校训,勤奋学习、锤炼自己、学有所成,今后为家乡发展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据了解,除资金帮扶外,临沧籍学员在省农大党委宣传部、学生处的支持帮助下,还就临沧市情、农业农
村现状、就业方向咨询,与近百名学生举行了两场提问式、讨论式的交流座谈。
求解贫困生成长之惑
西部助困:艰难行进的大学之爱
“你知道吗,我们特别怕媒体来报道学校的‘绿色通道’。通过‘绿色通道’进来的学生越多,学校就越困难。”一位高校负责人对记者直言不讳。
近几年,由于高校招生收费并轨的发展、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运作、高校收费逐年上升、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高校的不断扩招等因素,贫困大学生人数迅速增加。
云南民族大学学生处处长杨泽泉用“竭力资助,却是力不从心的资助”来形容学校的困境。
在不久前举行的云南省政协第十届一次会议上,来自云南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及其他单位的82名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关于建立云南省高校本科贫困大学生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提案。这是近年来该省政协会上委员联名最多的一份提案。与此同时,另一名政协委员耿明也提交了一份《加强云南高校贫困助学立法》的提案。
在今年云南省的“两会”上,贫困大学生的问题成为最受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之一。“随着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逐年上升,贫困生现象日益突出,高校贫困大学生已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贫困生问题是一个家长操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社会问题。
承诺之下的学校之痛
助困工作最大的难点就是没钱
在国家奖助学金和社会捐助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学生欠费成为许多高校最棘手的问题。云南民族大学是云南省贫困生最多的一所高校,近1.2万名在校生中,贫困生占75%,特困生占50%。其中贫困生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80元的学生有4713人,占在校生人数的49.4%。截至去年12月3日,该校有欠费学生5850人次,共欠费 2349 万元。
另一所贫困生多的高校——云南农业大学也同样身处困境。该校13750名在校生中,贫困生占了50%,特困生占30%。2006 年入学新生4000 多人中,有1300多人是从“绿色通道”进来的。2007年,也有上千名学生通过“绿色通道”入学。该校农村学生多、贫困学生多、交不起学费的学生多,每年有1000多万元的学费无法收取。
“绿色通道”是近年来教育部为保证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入学而规定的一项制度,即对被录取入学、经济困难的新生,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措施予以资助。
即使这样,两所学校仍然每年要拿出学费收入的10%以上用于助困。“不少特困生连饭都吃不饱,如果没有资助是根本无法完成学业的。”云南农业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段青松说,“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一直是我们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及工作难点,每年都要花很多工夫。”
助困工作最大的难点就是没钱。
段青松2001年到学生工作部工作,当时正值全国高校扩招,然而对于财政拨款少、学费标准低、学校底子薄的云南农大来说,贫困生的资助变得更加困难。
2004年,全国助学贷款工作处于低潮,各家银行纷纷减少助学贷款的发放,使获得银行的助学贷款成了高校一项艰难的工作。
“那年,我们在学校一位副书记的带领下,曾经一个月跑了十余次银行,把银行上上下下的人都找遍了,终于感动了他们,同意给我们提供助学贷款。”段青松说。
一方面贫困生救助刻不容缓,另一方面学校建设也迫在眉睫。从2001年至今,云南和全国一样,高校规模迅速扩大,云南省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2年该省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为14.34万人,2007年则达到31.11万人,如此使得多数高校生均占地面积持续下降。加之学生数量增加了,政府投入的生均费用却没有增加,使学校的发展受到了很大制约。
“大学是收费教育,根据规定,不交学费不能注册,没有注册就没有学籍,没有学籍就不可能享受各项奖助学金。如果我们严格按照规定来实施,可能有很多学生都上不了大学。”杨泽泉说。
“为了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承诺,我们历尽艰辛。”段青松说。5个贫困生只有一个能获得资助
谁和老师关系好谁才能拿到?
在西南林学院园林学院05级班主任汪飞心里,一想到班上的贫困生,就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酸楚。“5个贫困生只有一个能获得资助,落选的4位同学眼中的失落,让我感到很无奈。”他说。
2007年以前,由于各项奖助学金总量不足、来源渠道不稳定、到校时间不同,而贫困学生数量多,资助范围有限,僧多粥少的局面让很多高校都陷入了救助的困境。有的学校是来一项资金发一次,造成了各项奖助学金发放混乱。
有的同学重复得到,有的同学一次也得不到,资助贫困生出现了不公平现象。而且贫困生与品学兼优的优秀生并不画等号,相反由于种种原因,很多贫困生并不是优秀生,因而与奖学金无缘。
昆明一专科生余舒说:“自入学以来,我从不知道学校有哪些奖助学金,哪些同学得到了这些资金。”余舒庆幸地得到了一项奖学金。他认为那是因为自己是班长,班主任要依靠他做工作。“和老师关系好才可以得到资助”是这所学校学生的一种看法。
学校有关领导否认了这种说法,但他承认,“我们确实不敢宣传有多少奖助学金项目,否则来的贫困生越多,学校就越困难。”
不少学校反映,贫困生的界定是助困工作的一个难处。“如今学生在居住地开一张贫困证明并不是件难事。我们在一次对500名贫困生的核实中发现有120人不是贫困生。”一位班主任说。
为增加透明度、扩大知情权,让贫困生能得到公正的资助,各校各班级都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有的把申请者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公示3天;有的要求申请者向全班同学陈述家庭情况。但是这些方式让很多贫困生都觉得很尴尬,“再穷也有自尊”、“贫困是我的隐私,为什么要说出来成为别人的话题”,大部分贫困生请同学代为陈述;也有战胜矛盾自己来陈述的:“想到父母为供我读书,放下尊严到处借钱的凄凉,我这点面子算什么。”但是当了解了其他同学的家庭情况后,很多贫困生都放下了心理包袱:“原以为自己是最难的,听了别人的讲述才知道,其实比自己更难的人还有很多。”
2007年,国家出台政策完善了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资助力度加大,再加上社会各方的捐助,各高校贫困生的救助压力得到了很大缓解,大多数高校的救助覆盖率已达100%,每一个贫困生都可以享受到一项奖学金或助学金。
他们为何拖着不交学费
“原以为这样我们可以收回一些学费,然而学生交学费的自觉性比我们想象的差很多。”杨泽泉说,“去年12月底,我们把所有的奖助学金发下去之后,预计可以收回300万元的学费,结果只收回了150多万元。”
“不是不想交学费,而是不忍心给家里再增加负担。”云南农业大学农学院05级的赵涛说,“其实开学时看到其他同学交清学费,学生证上有了一个红章,心里很羡慕,也希望自己能早日盖上这个红章。”赵涛获得的是国家一级助学金,每年2500元,然而面对4000元的学费,赵涛不得不向学校提出了缓交学费两年的申请。即使是先交一半学费,他的生活也很难维持下去。
“一方面我们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而另一方面我们也认为奖助学金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仍然有一定差距,获得资助的学生还是贫困生,如果把奖助学金拿去交费,学生的生活就会受到影响。”杨泽泉说。
云南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卢云伍说,虽然国家和地方相继制定了一些针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体系,但是由于物价上涨过快、贫困学生比例高、助困资金有限、助学经费不稳定等原因,贫困大学生生活仍然难以保障。“在国家和社会的一些资助体系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是否有一种办法可以使贫困大学生能够拥有最低生活保障,保证其在校学习期间不会因为生活问题而影响到学习。”他说。
他指出,目前国内有的省份已实行了大学生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如河南省于2006年年底在全省各高校建立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规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月生活标准不低于150元,这一全国首创的做法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卢云伍算了一笔账,如果云南省也能出台类似政策,省财政每年投入约5500万元资金,就可基本解决云南省本科贫困大学生的生活保障问题,“使他们上课时不用想中饭和晚饭怎么办”。
有没有手机不应作为评判贫困生的标准
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陆圆认为:“贫困生很容易被人误解,稍微一点异常行为就会遭人议论。”
陆圆是个孤儿,和奶奶一起靠低保生活,两个人加起来每月只有440元的生活费。3年前,她考取了昆明一所专科院校,每年要交学费5000元。“为了申请减免学费,我多次去找学校的一位领导,当我第八次去找他的时候,被他骂了一顿,说学校对我那么好了,我还
提这一要求。”陆圆说,领导说的“好”就是指每月给特困生打在饭卡里的150元补助费。无奈之下,陆圆只有拿父亲的丧葬费交清了3年的学费。
在读专科的最后一年实习期里,陆圆靠帮人卖衣服、当家教、到农村做代课老师,攒下了一笔钱,她用这笔钱买了手机、电动单车,并交清了考取云南民族大学本科后的第一个学年的学费。
“才开学不到一个月,学生处处长就把我叫到办公室说学校要帮助我,因为从我的申请里可以看出我的家庭很困难。”她说:“然而由于我有手机和骑电动单车,就有同学反对甚至举报。”
后来陆圆发现,其实很多贫困生都有手机。
“在判定奖助学金时,如果把手机作为评判贫困生的标准,会有失偏颇。”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外语学院的辅导员张艳屏说,现在的通讯很发达,学校的很多信息或者班主任发通知都是通过短信发到学生的手机上。有一次在选班委时,一个当选的贫困生因为没有手机而遭到了其他同学的质疑:没有手机班主任和同学怎么和他联系,他怎么能够做到上传下达。“特别是找工作,没有联系方式,会使他们失去很多机会”。
云南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杨洲说:“我曾经对一个有手机、染头发的贫困生做过很严厉的批评,可是后来却很后悔。如今社会已经进入了小康,我们为什么不能容忍贫困生拥有一个手机、不能尊重他们的一点点个性选择呢?”(张文凌)
第二篇:贫困生资助政策宣传工作方案
贫困生资助政策宣传工作方案范文
一、强组织领导
1、成立资助贫困生管理工作小组;保证资金及时支付;建立贫困生档案;组织申报工作。
2、学校在校长领导下,由专人负责资助贫困生工作,成立由学生家长和教师代表组成的评审小组,负责贫困生的申请和初审,研究拟定受资助学生名单和资助形式。
二、资助对象
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三、资助资金的使用原则和救助条件
A、资助资金使用原则:用于老、弱、病、残子女救助,用于特困户子女救助。
B、享受资助资金的学生的基本条件: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守法律、社会公德和校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勤奋好学。
2、确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未入学、辍学或即将辍学的学生。
3、下列情况学生,优生资助:
(1)残疾学生。
(2)父母一方死亡,离异的单亲贫困家庭子女。
(3)低保或特困家庭子女。
(4)因受灾、疾病等原因导致家庭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家庭子女等。
四、资助申报、审批程序
1、贫困生每年核定一次。申请资助的学生一般于学年开学初,由本人向学校提出申请,填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申请表》,并向学校提交由所在村委会出具的家庭经济状况证明。
2、学校评审小组对申请资助学生有关情况进行认真审核,按学生家庭经济贫困程度排序,提出贫困生资助名单和资助形式,公示无异后,学校将资助名单,审核确定。
3、学校通知受助学生填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金领取表》,并由学生及其监护人和班主任签字确认。
五、账户与资金管理
资助资金实行专帐,确保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
六、监督和检查
1、受资助学生名单、资助项目和金额应在学校校务公开栏公布,建立档案,并报上级部门备案。
2、按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资助资金用于最急需的贫困生。
第三篇:宝鸡市2014年高考录取贫困生资助政策汇总
1、贫困家庭高中毕业生高等教育入学救助二本以上院校贫困考生可获5000元
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下发《通知》,户籍在宝鸡市且在宝鸡地区的高中上学,参加普通高考被二批本科以上(含二批本科)院校录取的,属于以下类型和范围之一的贫困家庭高中毕业生,均可予以救助。
(1)城市低保、农村低保户家庭子女(学生本人或其监护人属低保对象),以及五保户家庭子女、烈士子女、见义勇为荣誉称号获得者子女、孤儿。(2)家庭成员(与学生本人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庭)中有人身患重大疾病。在2013年8月1日—2014年7月31日期间,家庭主要成员因病住院,经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或城市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农村居民个人负担费用累计在1.5万元以上、城市居民个人负担累计在2.5万元以上的贫困家庭子女。
(3)学生父母残疾(父亲或母亲残疾)且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学生本人残疾(含在宝鸡市外特殊教育高中上学的宝鸡市户籍的盲、聋、哑学生)。残疾级别在3级以上(含3级)、家庭特别困难者予以救助。
(4)2013年8月1日—2014年7月31日期间,因家庭主要成员发生重大意外事故造成伤亡或丧失劳动能力,直接经济损失在3万元以上、导致家庭基本生活无法维持的贫困子女。
标准:是每生一次性发放5000元。近期,学生或家长须持相关证明向毕业的高中学校提交书面申请。
2、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每生最高可贷款6000元本科可连续贷款4年
如果考生想要通过助学贷款的方式,解决自己上学问题,可以关注今年4月份,陕西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做好2014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的通知》。提醒广大学生,2014年申请贷款的学生通过资格认定后,应登录国家开发银行在线服务系统在线申请,导出并打印《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表》,到县(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理相关手续。标准:每生最高一次贷款6000元,本科可连续贷款4年,专科可连续贷款3年。时间安排:
(1)新生申请办理时间:2014年8月1日至30日,在县(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理。
(2)省内在校就读、外省就读的陕西籍在校大学生,申请办理贷款时间:2014年6月20日至7月底,在县(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理。
3、微型企业商会爱心助学金12名考上二本以上贫困生资助5000元
今年宝鸡市微型企业商会也将拿出资金帮助贫困学子。今年该商会设立“宝鸡市微型企业商会爱心助学金”,通过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推荐,市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核,最终为12名考上二本以上院校的贫困家庭学子,提供每人5000元的助学金。
4、陕西蔡路帮困助学基金为“五困”家庭子女提供大学四年学费
陕西蔡路帮困助学基金会将对我省困难家庭子女参加今年高考,并被规定的29所高校之一录取的,其大学期间学费、生活费、寒暑假探亲交通费进行无偿资助。陕西蔡路帮困助学基金会是经省教育厅批准,省民政厅登记注册,以弘扬中华民族帮困济贫、支教兴学传统美德为宗旨的非公募基金会。凡陕西境内贫困边远山区家庭、贫困残疾人家庭、贫困单亲家庭、贫困城镇下岗职工家庭、贫困少数民族家庭等“五困”家庭子女和初、高中就学时经当地教育部门认定的困难学生,参加国家统考,录入规定的29所高校指定专业的应届生(不含国防生),本人或家庭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均在资助之列。
这29所高校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医科大学。
凡符合条件的学生可到各县区招办领取《陕西蔡路帮困助学金申请表》,按要求如实填写后,由学生本人持身份证、户口本、低保本、大学录取通知书、学费清单、录取大学银行卡等原件、复印件及家庭有关资料,向基金会申报资助。申报截止日期为7月31日。基金会将于8月15日前通知符合条件的贫困生办理助学金相关手续。
5、市总工会“金秋爱心助学”活动困难职工、农民工家庭子女补助1000元
市总工会正式启动2014年工会系统“金秋爱心助学”活动。凡户籍在宝鸡市,且在宝鸡地区上学,参加普通高考被一、二、三批本科及大学专科院校录取的困难职工、农民工家庭子女,属于城市低保、农村低保户,本人或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家庭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发生重大意外伤亡事故,父母双方或一方是市属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均予以救助。提醒准备提交申请的人员,工会组织关系在宝鸡的市属困难企业职工,携带子女录取通知书、准考证、身份证、收入证明及有关证明材料的原件及复印件、困难申请等,到所在企业工会领取“金秋助学”活动申报表及困难职工档案表。对已享受政府救助或其他部门和社会组织资助的,市总工会和县区总工会不再救助。市总工会经过相关程序认定后,将发给学生入学交通费及第一个月生活费补贴1000元。此外,市总工会今年将继续筛选10名最困难的学生连续帮扶4年,每人每年补助1000元。
6、市扶贫办:本科生四年累计资助12000元 今年市扶贫办计划拿出725万元,资助贫困本科生1450人。该项目实施的对象,必须符合省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两项制度”登记在册、被高校以上学校(院校)列入国家计划内招生并报到就读的贫困家庭应届本科生。今年不再安排对贫困专科生进行资助。本科生资助标准为四年累计12000元,其中新生入学第一年资助5000元/人,第二年资助3000元/人,第三年和第四年各资助2000元/人。学生本人可向县区扶贫办(局)提出书面申请。
7、市残联、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残疾本科生每人资助5000元
今年市残疾人联合会、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对考上大、中专的贫困残疾学生、残疾人子女进行资助。具体如下,残疾学生本科(一、二、三本):5000元/人,大专:3000元/人,中专:2000元/人。残疾人子女本科1000元/人,大专800元/人,中专500元/人。
8月15日前,考生可向户口所在县区残联进行联系咨询,填写申请表。享受政府救助或其他部门和社会组织资助的,市残联将继续予以救助。
8、市慈善总会重点资助三本和大专贫困生
市慈善总会启动“慈善温暖系列工程”,今年资助贫困大学生257名,其中往届大学生137名,新生120名(万向慈善基金资助名额不包括在内)。在对新生资助中,市慈善总会“宝马爱心基金项目”今年将资助20名,每人发放5000元,市慈善总会资助100人,每人一次性资助2000元。
另外,万向慈善基金会将在陈仓区、凤翔县、千阳县开展定向资助,具体人数将依照实际情况制定。
市慈善总会项目部部长张秀文强调,今年资助将重点考虑三批本科、大专、贫困新生,低保边缘户、孤儿、残疾人、烈士子女以及家庭遭遇不可抗拒特大灾害且未享受政府资助金的贫困大学新生。申请人可与户籍所在区县慈善协会联系,提交资料。接受其他高额资助的学生不列入此次资助范围。
9、省妇联资助标准基线为1600元/年/人
省妇联下发《通知》,今年红凤工程资助对象为2014考取本科(公办学校,不含三本)、专科,来自本省贫困家庭(农村年人均收入在2736元以下,城镇低保家庭)的女大学生。此外,对烈士遗女、孤女、独生女、身患残疾的女大学生,农村双女户中两个女儿均上大学的,落实计划生育和人口政策的家庭,遭遇重大变故、因经济困难无法上学的女大学生实施资助优先。
2014年的资助标准基线为1600元/年/人,不限上线。如有申请需要的学生可提交申请材料,上报到县(区)妇联主席签字盖章。
10、福彩公益金资助285名贫困家庭大学新生
省民政厅启动“2014福彩公益金资助贫困家庭大学新生活动”,将资助对象确定为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本、专科(高职)中,被国家计划内录取本市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非农业户口新生。其范围包括城市低保户家庭,无力支付高校学习和生活费用的新生。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军烈属、优抚家庭新生。全市各级福利院孤儿被普通本、专科(高职)学校录取的全部新生。已接受其他单位、组织、个人资助的学生以及接受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和被军事院校优先录取的大学新生不再作为该活动资助对象。此次省民政厅分配给宝鸡230名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名额,标准是每人资助标准是5000元;55名全日制普通专科(高职)院校名额,每人资助标准是4000元。符合资助条件的个人可向当地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
11、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市财政局每户给予1000元一次性补助
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市财政局正式启动“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扶助项目”,今年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扶助对象应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经扶贫、民政等部门按照国家有关条件调查核定,纳入扶贫部门全市贫困家庭数据库、民政部门全市低保家庭数据库中的家庭。
2、宝鸡市独生子女领证户或采取绝育措施的双女户家庭。
扶助项目包括农村计生困难家庭“移民搬迁”和计生困难家庭“爱心助学”两项,凡上述城乡计生困难家庭应届高中毕业生或“三校生”(中专、职业高中、技校毕业生)参加高考,被国家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院校(含本科、专科、高职)录取入学的,每户给予1000元一次性补助。8月底前,符合条件的计生困难家庭,须提供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或双女户绝育证明;父母低保证或由县区扶贫部门出具的贫困家庭证明;移民搬迁、高考入学的有关证明;领款人身份证复印件,向户籍所在的村(社区)提出申请。
12、团市委一次性资助60名学生5000元 团市委启动“国酒茅台·国之栋梁”希望工程助学金,今年将在全市范围内资助60名学生。每名受助生一次性资助5000元人民币,主要用于其入学前的交通及入学后的学习生活费用。这些受资助的学生须符合:
1、2014年参加高考并被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录取的本科前三批(即本科提前批、一本、二本批次)的高中毕业生。军校、师范及委培等免费生除外。
2、父母均为农民,家庭经济贫困,年收入低于当地平均收入水平。
3、遵纪守法,品学兼优。
4、没有获得其他奖学金或助学金资助。此次帮扶将对特殊群体优先照顾,其照顾次序分别是:孤儿;单亲家庭子女;家庭成员伤残;学生本人伤残;家庭因自然灾害经济损失重大。近期,符合条件的学生可向当地团县(区)委申请,省希望办审核合格后,确定最终名单,9月10日前一次性发放资助款。
第四篇:贫困生材料
董艳玲
家庭实际情况:
郭城一小三年级二班学生。自小父母离异,母亲远走,毫无音讯。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开拖拉机,收入微薄,加上身体不好,从不往家拿钱补贴家用。董艳玲常年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年龄已经很大,奶奶身体不好,常年吃药,没有劳动能力,只能爷爷靠种地来供孙女上学。由于营养跟不上,董艳玲经常饿的头晕眼花,好几次差点晕倒在学校。
学生个人表现:
董艳玲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学习上,她学习成绩非常突出,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在生活中,她团结同学,乐于助人,不管谁有困难,她都积极地帮助别人,由于家庭的特殊情况,她比其他同学显得更加成熟懂事,俨然像一个大姐姐一样照顾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同学,是同学们的好朋友。董艳玲不仅在学习和生活上表现突出,她还是老师的好助手,她担任单击的英语课代表和音乐课代表,尽职尽责的完成老师交给他的工作,深受各位老师的喜欢。
孙小龙
家庭实际情况:
孙小龙母亲在他一岁半时就去世了。自母亲去世后,父亲常年在烟台工地上打工,没有时间照顾他。孙小龙一直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吃穿住行上学等一切开销都由爷爷奶奶管。但爷爷奶奶年龄已经很大,奶奶身体不好,不能下地干活,只能由爷爷一个人靠种地维持全家人的生活。
学生个人表现:
孙小龙是一个善良,努力的学生。在学习上,他积极努力,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听老师的话,维护班级荣誉,从来不拖班级的后腿。在生活上,他更是一个团结同学,尊敬老师的好学生。自从进入三年级以来,他每天中午都自告奋勇的去伙房为同学们端饭,不管刮风下雨,从不间断,也没有一句怨言,老师同学们看在眼里,都深受感动。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为班级争光。在学校组织的跳绳比赛活动中,他代表班级参加比赛,获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
第五篇:贫困生案例
七庄小学贫困生帮扶关爱案例
宋玉莹,七庄小学三年级学生,母亲精神不好,父亲常年看护、种地,奶奶享受低保,别无经济来源。情景案例分析:
宋玉莹的案例是特困生工作中的一个典型案例,也是班主任比较常遇到的问题,要解决好此案例,必须对“是什么问题?”、“引起问题的原因是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采取怎样的方式能最佳地解决问题?” 等作出全面准确地判断。这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思维模式。
1、确定案例属于什么问题。
这是一个给案例定性的问题,很明显以上的案例是特困生宋玉莹因家境问题引起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性格自卑怯懦、不知道如何处理生活、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心理等。
2、分析引起问题的原因。
这是需要班主任花心思作的工作,只有原因了解得透彻,才能够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原因了解得不深透,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甚至容易使工作走入死胡同。在宋玉莹的案例中,可以了解宋玉莹的自卑怯懦的性格有以下原因组成:
①母亲病情带来的生活创伤;
②家境贫苦的心理阴影;
了解宋玉莹不知道如何处理生活,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感的原因:
①以前教育过程中教师因同情太过于注重物质帮助,形成了他对别人照顾和资助他的依赖和不希望被别人同情的矛盾心理,教育过程中(父母教育缺失)缺乏对未来生活规划的教育训练
②幼儿园与小学的截然不同的情况一时让她手足无措
③长期形成的不擅交流和沟通的性格让他无法获得相关的信息。这些造成了他到小学后的不适应状况的发生。
3、明确解决的问题。
经过观察和分析,很容易可以确定要解决的问题有:
①最近目标—改善生活状态;
②短期目标—改变自卑胆小的性格;
③中长期目标—未来生活发展合理规划;
④全程目标—改变命运,快乐健康成长。
4、选择解决方法,注意工作技巧。
①合理运用了心理学的共情和理解。没有劝说、陪哭在学生潜意识中会产生老师比我有主意的认知,从而产生对老师的信任心理;从行动上说明老师理解你,是心理学上共情理解的最经典方法;班主任把谈话的主动权从学生那里转移到自己这里的最佳方式,让他勇敢面对生活、锻炼胆子,放掉包袱。②生活上全方位关心、照顾,给予救助:每年给予救助补助金。
③注意工作长期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真正地解决特困生的问题,不是简单地给其物质帮助这么简单,因此宋玉莹的案例体现出解决此种问题的长期性,需要长期积极关注,及时指导,才能真正达到精神解困。
5.启示
(1)特困生工作一定要做好铺垫,开辟了解信息来源渠道。
由以上的案例可以看到,宋玉莹之所以找到班主任,和第一天班主任召开班会,给学生们讲“有什么事和老师说”的理念有很大关系。因此,要掌握学生(尤其是特困生)的情况,营造信任的氛围十分重要,同时也要开辟多种信息来源渠道,如信箱、电子邮箱、QQ、电话,学生干部、同寝室同学等。
(2)特困生工作要注意其长期性,作到精神解困。
特困生工作不是三天两天能完成的工作,问题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问题的解决也注定是需要长期关注和随时解决的。最主要的是要解决学生认知的问题,即让学生形成:“家境是不能够改变的,生活却是可以创造的,在这个起跑线上,大家是平等的”正确观念。这样才能帮助特困生走出困境,真正的脱胎换骨,做到精神解困。
(3)特困生工作要注意保护学生自尊心,使其健康成长。
每一个年轻人都有一颗易感的心灵,学生能找班主任沟通和汇报情况是基于对老师的信任,因此在工作中一定注意工作方式,如果在不经意间伤害了学生,不仅问题不能解决,对学生和他周围的同学的影响都是很大的。由于家庭情况的原因,特困生往往比其他的同学自尊心更强,也更敏感,所以班主任的工作就一定要谨慎。要和学生达成共识:人不能够靠别人的同情和资助活着,这样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有钱公子没有任何本质上的差别。因此,对敏感和善良但是怯懦的孩子一定要通过各种渠道的努力使他建立正确的认知,然后在各方面鼓励他(可以适当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给予他一些方便和机会),这样会让学生迅速成长起来,这样不仅是解决当下的问题,而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4)班主任要注重能力积累,提升工作综合素质
特困生工作只是班主任要面对的工作的一部分,在众多的工作中可以发现很多工作需要综合多种知识和能力才能够完成,班主任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政治理论素养,还需要懂得一定的法律、心理常识等,这样才能够提升工作能力。
(5)“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班主任要肩任起学生学业的辅导者、生活的指导者、行为的监督者、纪律的管理者等等多种角色。在众多的工作角色中,千千万万的班主任用自己的方式关怀着学生的成长,这个过程中,有欢喜有泪水,有成功有失误,可是班主任们对学生那颗关爱的心是始终不渝的。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中,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可就是这些普普通通的事情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学生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