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索千年文化历史,宣承书院人文精神
演讲主题:探索千年文化历史,宣承书院人文精神
摘要:宣承:承奉宣扬 先承 后扬。
文化历史:先秦,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辽金,元朝,明朝,清朝,美食,茶,园林建筑,民族风俗,中华曲艺,中华医学,中国陶瓷,诗词歌赋等等等。
人文精神(书院):白鹿洞书院:书院是以“道”为核心的人文精神的主要践履者。书院将道德教育摆在教育活动的首要位置,并按照儒家的道德理想模式来设计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白鹿书院揭示》既是一种条规,更是书院的办学宗旨,体现了以德育人和对道德完满性关怀的一种人文精神。
整体思路: 文化历史诗词歌赋朱熹白鹿书院揭示书院人文精神 九江学院。
正文:
大家好,我是来自理学院B1021班的GYC,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探索千年文化历史,宣承书院人文精神。大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有5000年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并不仅仅是先秦,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辽金,元朝,明朝,清朝,近现代时期的历史,中国的文化历史还包括有茶,园林建筑,民族风俗,中华曲艺,中华医学,中国陶瓷,诗词歌赋等等。
当然大家最熟悉的应该还是诗词歌赋,提到诗词,首先想到的就是“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唐宋八大家等等。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我相信大家都听过,也都知道这是另外一位著名诗人,朱熹的诗。他们不仅诗作的好,在其他的方面,也有着相当大的造诣。
比如说朱熹,淳熙二年,朱熹在“白鹿国学”的基础上,建立白鹿洞书院,为将道德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为使书院重视道德教育的人文精神充分显现出来。朱熹在白鹿洞书院制定的《白鹿书院揭示》中,要求生徒严格遵守儒家的道德规范。
在此《揭示》中,首先提出了“五教之目”,“父子有情,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对生徒实行“五伦”的严格教育。其次,在《五伦》的基础上,制定出具体可操作的“三要”的行为准则,规定生徒必须遵守“修身之要”、“处事之要”和“接物之要”,把生徒的言行置于“三要”的监督之下,要求生徒在修养方面,要做到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严格自律。在处事中要做到正其义,不谋其利,要先义后利,要克己节欲。在接物之中要有关爱人的胸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诸求己。,《白鹿书院揭示》既是一种条规,更是书院的办学宗旨,体现了以德育人和对道德完满性关怀的一种人文精神。
中国大学体制应属典型的舶来品,这是由近代中国特定政治社会条件所决定的。然而,制度移植的合理性并不意味着大学文化也可以照搬,因为文化是历史积淀的产物,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正如梅贻琦先生所言:“今日中国之大学教育,溯其源流,实自西洋移植而来,顾制度为一事,而精神又为一事”。大学文化的构建需要在充分挖掘包括书院文化在内的优秀传统基础上,对其精华
部分加以现代化转化,使中国大学文化呈现出中国气派、中国特色。
我们学校是在庐山的脚下建立起来的,在白鹿洞书院的文化熏陶下,我们学院年年都在发生着变化,年年都在提高。大学之大,不在于楼高,而在于有大师、有精神素养。而我们学校现在提倡的人文精神,则是由我们大家长期努力积淀而成,是我们学校变得和谐而充满活力的动因,也是我们学校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源泉。
“竞知向学,厚德笃行”那八字校训深入人心,而那种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的创业精神却时刻激励着我们。学校的濂溪讲坛不仅把那些国内外名家请进校园,更把我们九江固有的一种人文气息带入了其中。当然,除了这个讲坛外,我们学校也在其他方面处处营造着人文教育气息。
近年来,学校成立的资助学生工作领导小组,与特困生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使700多名贫困生享受着学校的资助和关怀。这一桩桩,一件件,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这得益于我们学院对白鹿洞书院重视道德教育的人文精神的宣承,并在此基础之上发扬了我们学院“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人文精神。
如今的庐山脚下驻立着一位年轻的学者——九江学院,探索千年文化历史,宣承书院人文精神,正是这位年轻的学者与庐山上的千年老者进行思想文化的交流方式,也正是应为这种最纯真的交流,让九院的学生蕴育了一种人文素养,相信九江学院将会跃上葱茏。
Jiujiang UniversityCollege of scienceB1021
George Herbet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二篇:依托千年书院 打造文化高地
依托千年书院 打造文化高地
季羡林先生说过:“国学就是中国的学问,传统文化就是国学。”千百年来,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一代代济世英才,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中央的重视和推动下,国学的传承与传播事业得到了大发展,众多高校成立了国学研究院或研究中心,各类国学讲坛蓬勃兴起,国学研究优秀成果层出不穷,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日益凸显。这些对提升广大干部群众的人文社科素养,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湖南自古就是人文荟萃、英才辈出之地,在中国文化演变发展的背景下形成发展的湖湘文化,是一种既体现历史发展趋势、又具有自己特色的地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在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强省过程中,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湖湘文化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设。《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积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深度挖掘湖湘文化资源,弘扬湖湘人文精神,增强湖湘文化的创造力和影响力。”在中心筹备成立的短短三个多月时间里,省委、省政府对中心的相关工作均作了批示,由宣传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围绕中心建设任务召开了多次论证会。正是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才得以顺利成立。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是文化建设的高地、福地,大有挖掘潜力、开发基础。近些年,在“文化强省”强劲推动下湖南文化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等“湘”字品牌享誉中外,更重要的是我们拥有一支影响力越来越大的“社科湘军”。湖南大学是教育部所属的“985”“211”高校,是传承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作为湖湘文化的重镇,岳麓书院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湖湘文化“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的典型代表。我认为,以岳麓书院为基础和依托打造国学研究与传播的高端平台意义重大:
首先,中心的成立,对建设“千年学府、百年名校”有着重要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挖掘岳麓书院传统文化资源,深入开展国学研究,大力传播经典文化,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有利于重新振兴岳麓书院,有利于扩大湖南大学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将有利于加快湖南大学创建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进程。
其次,中心的成立,对打造思想文化高地、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力争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在前列有着重要意义。加快建设文化强省、走在文化强国建设前列,是实现“两个加快”“两个率先”的重要内容,也是谱写全省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新篇章的迫切需要。打造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这一高地,必将为文化强省建设增添新的重要力量,对提升湖湘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影响力、增强湖南乃至全国的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再次,中心的成立,对推进“四化两型”、实现“两个加快”的总战略、总任务,有着积极意义。文化建设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大为湖南“四化两型”建设注入强心针,再次吹响了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新号角。中心的建设,有利于推动科教兴省,有利于造就新的湖湘人才群,有利于构筑中部地区人才高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此外,中心的成立,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有着重要意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并指出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大力开展国学研究和传播,将促进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通过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华文化,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间的交流对话,并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的总体目标是将中心打造成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高地,打造成立足湖南、影响全国的高端学术平台,打造成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的重要品牌。要实现这三个目标,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为此,我对中心建设提出以下五点希望: 一是希望大家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要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通过大力开展国学研究和传播,增强人民群众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进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激发爱国情感,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建设好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二是希望大家树立高端卓越的工作追求。不管是从事学术研究,还是从事文化传播事业,我们都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瞄准高端,着眼品牌。要通过汇聚国内外优质资源和优势力量,打造精品力作,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三是希望大家把握服务现实的时代使命。要有问题意识,国学的研究与传播,不仅要顶天,更要接地气,做到与现实结合。要有责任意识,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大局服务。要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开阔研究思路,创新研究方法,拓展研究领域,深入挖掘传统国学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四是希望大家发掘、利用好湖湘文化独特的优势资源。湖湘文化在文化价值、学术思想的创造力和影响力上对中华核心文化有着独特贡献。我们要通过传承文源、拓展文脉、聚集文气,实现湖湘文化传统的继承、创新与发展。要承朱张之绪,续毛蔡风神,提高湖湘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影响力,力争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
五是希望大家形成和衷共济的共建合力。中心以岳麓书院为基础和依托,整合省内各方优势资源,同时积极吸收借鉴国内外优秀资源。中心发展需要各方同心同德,互尊互信,团结协作,和衷共济。我也希望省委宣传部、教育厅、省社科联、湖南广播电视台等单位发挥好各自的作用,提高认识,完善制度,明确责任,提高效率,共同建设好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
其势已成,其时已至。文化建设的春天已经到来,让我们继承和发扬湖湘文化的优良传统,肩负起“敢为人先”的光荣使命,真正将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打造成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高地,立足湖南、影响全国的高端学术平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的重要品牌,让湖南的文化建设真正地走在全国的前列,为“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3第16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科技文化
思想文化上 ①世界政治、经济的变动影响了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反传统、反理性的现代主义潮流逐渐兴起。②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电影技术的发展与电视的发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各种新气息,引起人们生活方式的悄然改变。2.二战结束以来 1 政治上 ①二战后,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峙的“冷战”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与主权以及世界和平形成严重威胁。②随着欧洲各国、日本及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它们摆脱美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③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国际形势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但天下并不太平。2 经济上 ①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特点。②在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联先后几次进行经济改革,但由于积重难返,改革步履艰难,效果不大。③二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速度明显加快。与经济全球化相伴,经济区域化趋势也日益明显。3 思想文化上 ①相对论和量子论的诞生使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扩展到宏观宇宙和粒子世界,成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理论的突破带动了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新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②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美盛行一种与传统戏剧风格迥异的戏剧流派――荒诞派。现代派音乐、美术发展也十分迅速。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答案:C 8.“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这种“新的理论”主要是指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 答案:B 9.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下列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中,能够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
①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理论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③新三民主义 ④“一国两制”构想 ⑤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①④⑤⑥
B.②⑤⑥ C.①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C 10.“这次„„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电文讲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枚自行研制火箭发射成功 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历史观点的能力。解题时应注意两处关键信息:“空间技术”“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由此可知题目反映的应是“文革”期间我国空间技术的重大成就,只有C项史实符合题意。答案:C 11.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十分重视“三农”问题。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年春天,当人们还在为能不能实行包产到组争论不休时„„由于社员们的坚持,也由于县委的默许,小岗的包干到户在那一年终于“不合法”地实行了。――陈锡文、马苏元《巨大的变化,深刻的启示》 材料二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关键是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 1980年5月31日 材料三 1983年,在全国风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深圳南岭村却将4个生产队合并在一起,利用集体力量,大力发展工业、旅游业、商贸业,推动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到2004年,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3亿元,人均纯收入14万元,集体固定资产10亿元,实现了全村人的共同富裕。1 根据材料一指出包产到户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原因。2 根据材料二,邓小平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3 依据材料三概括深圳南岭村的农村改革的特点,指出其本质。4 小岗村和南岭村在农村改革上的成功试点,对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有怎样的启示? 4 启示:农村改革的根本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农村改革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村改革与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2 经济上 ①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土地改革等一系列措施,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并发展。②通过“一五”计划的实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③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基本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3 思想文化上 ①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建国以后,它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的借鉴。②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③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共中央适时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调动了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促进了文艺和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2.1956年中共八大~1976年“文革”结束 1 政治上 ①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并非一帆风顺,“文化大革命”不仅给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造成巨大影响,而且严重破坏了国家的民主和法制。②60年代,中国的国际环境极度险恶。70年代,随着中国的国际声望日益提高,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和日本等国家也与中国恢复、建立了外交关系。2 经济上 ①在中共“八大”决议的正确指引下,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②经济建设也在曲折中发展,“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十年“文革”对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3 思想文化上 ①“左”倾错误不断发展,并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程度。②在科学领域,核研究、航天空间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③“左”倾错误的发展,使我国教育、文艺事业的发展也遭到了严重挫折。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1 政治上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拨乱反正,加快民主法制建设步伐,提出“依法治国”的方针,健全基层民主选举,政治文明建设不断取得进步。②“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一。在它的指导下,中国政府恢复了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向祖国统一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而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将会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新起点。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多极化世界中的一支重要力量。2 经济上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轨道上来,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腾飞带来了社会进步和生活巨变。到21世纪初,已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并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3 思想文化上 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总结和指路明灯。在它的指引下,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②改革开放以来,杂交水稻、航天科技等高新技术迅速发展,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特别是以“神舟”号飞船为代表的尖端科技,使中国在世界科技界的地位日益上升。③新时期,我国大力普及义务教育。“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有力地推动了国民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发展十分迅速。④改革开放以后,重新把“双百”方针当作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科学文化领域再度迸发出勃勃生机。③随着德、意、日等国家走上法西斯道路,国际局势日益紧张,并最终把世界拖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渊。2 经济上 ①面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冲击,罗斯福新政运用国家权力大力干预经济,使资本主义经济体制重新焕发出活力。②苏俄 联 率先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建立了史无前例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曾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也有许多失败的教训。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城市国有企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关知识。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A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开始于1984年,故B错误;从营业执照看,我国开始出现个体工商业,说明国家允许发展私营经济,表明我国所有制形式出现多样化的趋势,故选C;沿海开放城市出现于1984年,故D错误。答案:C A.浮夸现象十分盛行 B.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C.中国人造卫星发射升空 D.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 解析:本题考查十年建设时期中国经济出现的问题,意在考查考生从图片中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有人坐在卫星上,这是经济建设中的“放卫星”现象,而图片中的时间是1958年,这和当时的“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浮夸风现象吻合。A项符合题意。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意在考查考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农业生产合作化实现了生产资料的集体化,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属于国家;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产品的分配权属于人民公社 集体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的所有权属于集体,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由此可知,A符合题意,B、C、D均可以排除。答案:A 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