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0、省级示范性高中提升文学社刊文稿质量的几点做法
省级示范性高中关于提升文学社刊文稿质量的几点做法
——以湖南省岳阳市岳化一中“云梦”文学社为例
【414014】湖南省岳阳市岳化一中教科室祝 宇李朝霞
[编者按]
湖南省示范性高级中学岳阳市岳化一中“云梦”文学社成立于2000年9月。文学社成立至今,十年来,共培养了500余名文学新苗,其中刘菁荆、李程晟、刘欢等学生成为各类中学生期刊的封面、头版或专辑人物,首任社长刘菁荆同学还被评为“雨花杯”全国十佳文学少年;社员共发表各类习作1600余篇次,获各级征文竞赛奖100余次;《云梦》文学社社刊自出版以来,所选用的习作被各大公开出版的报刊采用发表率达85%以上;社刊被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评为“全国优秀文学期刊一等奖”;文学社系国家“十五”重点科研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的试验基地,是《中学生报》、《第二课堂》、《德育报》等报刊驻岳阳学生记者站,和全国近50家报刊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文学社的活动曾由《中国中学生报》、《作文与考试》、《优秀作文选评》、湖南教育电视台等新闻媒介作专题报道;文学社曾被评为“湖南省十佳文学社”,全国核心文学社。
我们认为,岳化一中“云梦”文学社之所以能取得以上成绩,是因为该校语文组在搞好文学社各项日常工作的同时,以文学社社刊《云梦》的编辑工作为重心,进行了重点研究、合理规划、严密部署、层层落实等具体工作,所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是他们的具体做法。
一、网罗写作英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人才为本。文学社的工作也是如此。我们始终认识到,写作人才的有无、优劣、多少,对文学社刊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在每一年新生入学之初,就采取了种种措施,确保写作英才、写作好手的信息能够及时地反馈到文学社,其本人能够加入文学社,从而使社刊具备了坚实的软件基础。具体来说,有如下几个渠道。
一是广泛宣传。新生入学之初,对校园的一切感觉都是新鲜的,我们利用学校的宣传橱窗不失时机地推出文学社的专版,介绍近期来文学社社员发表的最新习作、文学社在各大报刊发表的专辑专页专栏、优秀社员的个人专访或封面及头版照片事迹推介、各大报刊社发给我校的喜报贺信、文学社指导教师的近况简历、往届社员在大学的情况境遇等。这些加强了文学社的吸引力,使学生将加入文学社视作莫大的荣幸和机遇,极大地吸引了大批热爱写作且具有一定素养的学生加入到文学社来。
二是师生推荐。我们和各班班主任及语文老师取得长期联系,通过联系家长、走访学生以前毕业学校和历任教师等方式,将有写作特长的学生推荐上来作为一项长期的、有意义的工作来进行管理。同时,由学习部的学生干部牵头,要求各班学习委员、语文科代表负责挖掘、推荐确具写作天赋和写作兴趣的学生。通过师生两重渠道,基本将具有写作才情的学生选拔出来。
三是措施确保。学校教务处和教科室将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在《云梦》发表作品纳入其工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校园社团的建设和管理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JK08CJJ041。
祝宇(1975..11—),男,教育硕士,中学高级教师,现供职于湖南省岳阳市岳化一中;李朝霞(1976.02—),女,教育硕士,中学一级教师,现供职于湖南省岳阳市岳化一中。
第1页(共3页)
作业绩,将学生在社刊《云梦》发表作品作为考核班级教学工作的一项指标,将《云梦》文学社责任编辑(由语文老师兼任)的工作量纳入考核体系,均赋予一定的加分分值,所有一切量化细化,使语文教师觉得文学社的工作是整个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不是可有可无的。
四是活动挑选。我们通过举办一年一度的校级“云梦”杯征文比赛、年级演讲比赛、班级辩论赛等活动,挑选在听、说、读、写尤其是在读、写方面才能出众的学生,做到广收英才,才有所用。
二、拓展稿源空间。稿件是文学社期刊生存的基础。没有上乘的稿源,即使期刊印刷得再精美,要想在全国数以万计的文学社期刊中脱颖而出,占据一席之地,也是不可能的。我们在编辑《云梦》每一期期刊时,克服了资金投入有限、版式设计人员非专业化、排版软件陈旧、印刷技术落后等诸多不利条件和客观因素,强调发挥责任编辑的主观努力,狠抓每一份稿件的质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云梦》社刊自出版以来,每一期稿件质量都在师生中有口皆碑。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是重视学生自由来稿。我们鼓励号召学生平时多向文学社期刊自由投稿。这是因为,我们考虑到学生是思想最活跃的一个群体。他们视角新颖、思维独到、表达愿望也很强烈。但囿于作文考试题型、每学期仅七次的作文训练次数等因素,学校老师留给他们的表达空间是很有限的。除此之外,他们还写有大量的日记、周记、散文、随笔、杂感等等以自娱自乐。而平时,这些东西是发表无门的。因此,文学社的大门一旦闯开,大量真实地抒写学生生活体验、内心世界、情怀感悟和思想认识的作品就涌了进来。为此,我们文学社特辟有“创作之页”、“人生感悟”、“花季风铃”等栏目,选发他们的心声,并安排这些栏目的责任编辑以朋友的身份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引导,以确保文学社和学生之间、编辑老师和作者之间交流的畅通。
二是教师推选优秀作文。作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作文相较于自由来稿更具有现实针对性。一份文学社刊如果不立足应试、重视考场,它的应用性就值得怀疑,相信也没有多少读者。正是基于这些,我们发动语文组20多位教师留心每一次作文训练中的佳作,平时精心指导学生修改誊正好稿件并保存下来,作为每学期一本的《云梦》社刊的厚实“家底”。以学校20位语文教师每学期7次作文训练、每次3份佳作计算,一学期下来,就有了420份佳作。这部分稿件构成了文学社社刊《云梦》坚实的基脚,使《云梦》社刊保持着鲜明而实用的特色。事实证明,因作文前有教师精心命题选题,作文时有教师相机指导,作文后有教师修改附评,这部分稿件推荐出去后被各大中学生作文类报刊采用的比例是相当高的,约占99%。
三是举办征文竞赛选优。每学年,我们都要组织一次全校性的、分年级出题的“云梦”杯征文竞赛,目的是发现写作英才、挑选优秀习作、扩大社刊影响。这其中,直接性最强,收效最快的便是及时征集到一大批内容充实、思想深刻、构思新颖、形式独特、表达畅达、语言成熟的作品,极大地充实了《云梦》期刊的稿源。
四是约请家长和校友来稿。《云梦》社刊追求的是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综合效应。为了提高社刊的品位,扩大社刊的影响,我们还约请了一批在文化、新闻、出版部工作的家长为《云梦》的“刊首寄语”、“少年往事”、“岁月感悟”等栏目撰稿。同时,还约请目前仍在大学校园学习的社员校友写来对作文的认识、对母校的回顾、对大学生活的看法等等文章。
三、组建编辑队伍。一支好的编辑队伍,是一本好社刊品质的保证,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了确保《云梦》社刊的高品质,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首先是进行全组协作。每学期初,在布置语文组工作时,就由教研组长将为文学社刊《云梦》储备稿源作为一项任务落实下去。要求所有语文教师作为《云梦》的首任编辑,把好稿件质量关,对所任班级的每一份推荐上来的稿件负责。
其次是成立专门班子。我们成立了以八位语文教师为责任编辑的专门编辑队伍。这八位编辑年龄都在30岁左右,正是锐意进取的时期,能确保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之后,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处理社刊编辑工作中繁琐细碎的事务。良好的个人素养和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确保了每一份稿件的每一个优点都不会被遗漏、忽略,确保了社刊的质量。
再次是实施集体审稿。文学作品往往具有审美的模糊性和多义性,兼之各位编辑老师的审美情趣、生活经历、理想追求、思想观念不甚一样,有可能对同一份作品作出或优或劣迥然不同的评价,这是情理中事;但对一篇作品、一位学生来说,其后续影响就大不一样了。为了不至有遗珠之恨,也为对每一位学生负责,我们确立了稿件集体终审制。即各类稿件先由各栏目编辑初选,再进行集中讨论,最后由执行主编根据各位编辑的看法确定。每一份退稿,都由编辑老师附上热情洋溢的退稿信,使退稿也变成一个感受人情氛围、激发写作热情、提高思想认识的台阶。
此外,我们在向各类期刊推介稿件时,采取专人负责的形式,立足本市、走向全国,让各大中学生类报刊广泛来采用《云梦》上的优秀稿件。因为分门别类推荐稿件,文章符合要求,结果大多数都被采用。
(414014湖南省岳阳市岳化一中教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