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二十五军军魂吴焕先》读后记

时间:2019-05-12 06:26: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红二十五军军魂吴焕先》读后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红二十五军军魂吴焕先》读后记》。

第一篇:《红二十五军军魂吴焕先》读后记

《红二十五军军魂吴焕先》读后记

本书是**大学与新县红色历史文化合作研究项目的一份成果

长期以来,河南省最为全国人民人所熟知的革命先烈只有杨**、彭雪枫和吉鸿昌,而吴焕先烈士作为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红二十五军军魂,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却因牺牲得太早,其光辉的形象、短暂且辉煌壮丽的人生,一直默默无闻,湮没在历史的云烟之中,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一大遗憾!因此,如何从历史的云烟深处,把这个英灵呼唤出来,还原其光彩夺目的本来面目,彰显其高尚的精神品格和对中国革命的丰功伟绩,是留给党史研究者一个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吴焕先烈士作为我们怀念革命先烈,从历史的长河中挖掘出的“珍宝”之一,是民革**大学主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孙俊杰同志从事党史军事革命史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

作者1985年毕业于**大学历史系,一直以来具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从事党史、革命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二十余载,打下深厚扎实的历史研究功底。他在对吴焕先同志进行长达数年的研究过程中,广泛借阅收集并整理有关材料,经过严谨考证,深入发掘,书写《红二十五军军魂吴焕先》,再现了吴焕先同志的英雄原貌,充分肯定了他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贡献与价值。

《红二十五军军魂吴焕先》既是一部严谨的学术专着,其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相当强,又是一部借用电视剧体裁展现革命历史人物英雄风范的电视剧作,作者以历史事实为依据,既描绘出了当时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与革命人物众生相,又再现了吴焕先同志一生笃信共产主义信仰,为中国革命抛头颅、洒热血,至死不渝的光辉形象。笔者在本书付印出版之刻,有幸读之,如痴如醉,沉湎于吴焕先烈士英雄事迹中不能自拔。读后感觉如饮**,急不可耐地书写读后记以表达对作品的敬慕之情。其突出特点有三:

(一)、资料翔实,考证严谨。

在资料的收集过程中,作者既注重正史的记载,又考察了当事人的传记作品,同时以地方史志作为补充。其考察的主要历史文献、人物传记和学术着作达数千万字之多。其中历史文献和回忆录主要有:《卓越的青年将领》(纪念吴焕先同志牺牲五十周年专辑)、《红二十五年长征纪实》、《**豫**革命根据地》(1--4卷资料集)、成仿吾《记叛徒张国焘》、《程子华回忆录》、徐向前《历史的回顾》、《忆徐海东》、张国涛《我的回忆》等;人物传记主要有:《功载中原》、《血沃中原--吴焕先传记》、《徐海东大将》、《沈泽民》等;学术着述主要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记》、《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战史》、《《**豫**革命根据地史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史

(四)--红二十五军征战记》等;地方史志主要有:《新县革命史》、《中国共产党新县党史资料》、《**革命史》、《商城革命史》;网络作品和歌谣如《喋血大别山--黄麻暴动纪实》、《河南红色歌谣》、《民间音乐选集》(1980年10月油印本:**地区群众艺术馆选编)等等,以及其它许许多多有关记述吴焕先,**豫**革命根据地及红二十五军长征的书籍,文章等,从各个角度认真加以分析,研究,对照考证,做到烂熟于胸。这样,深刻认识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那风云变幻的战争岁月和社会画面,充分把握了当时发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的人物活动。

(二)、为河南乃至全国挖掘出了一个临危不惧、有勇有谋、有远见卓识、政治觉悟强的一个英雄人物形象。

吴焕先具有出色的领导才能。在创建**豫**革命根据地初期,在省委书记病重,军长副军长负有重伤的情况下,勇挑重担指挥作战,建军建政,充分表现出了他的智慧与才干;吴焕先具有卓越的战略远见。1935年7月,长征中的红二十五军北出秦岭、威逼西安,在获知中央红军北上动向后,毅然作出了西进**,截断西兰公路,极大调动了敌人,这一具有极大历史意义的战略行动有力地配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北上;吴焕先还具有高尚的革命品质,在历次战斗中他总是身先士卒、无私无畏、百折不挠、尤其在关系红二十五军生死存亡的独树镇战斗、庾家河战斗多次恶战使部队转危为安。

(三)可读性强,人物形象突出。

《红二十五军军魂吴焕先》中涉及了数以百计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头绪庞杂散乱,人物众多,交替频繁。但作者灵活处理了这个问题,使主要人物形象突出,重要人物个性鲜明,充分显示出了作者对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准确把握。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如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的无私无畏、侠骨柔肠、文武兼备、远见卓识,英勇悲壮,尽显一名共产党人的英雄本色;而**豫**中央分局书记张国焘,老奸巨猾,处处算计,以个人利益为导向,借“左倾”机会主义错误路线泛滥之时,排除异己,打杀革命有功之臣,奸诈形象呼之欲出;其他重要人物徐向前、徐海东、郑位

三、沈泽民等等也都个性鲜明、形神兼备,为剧本增色不少。全剧匠心独运、情节曲折,矛盾冲突激烈,高潮迭起,精彩不断。

此外,本书是一部成熟的历史作品,凝聚了作者多年的心血。在这期间,作者发表了与之有关六篇有关的论文,其时间跨度之大,研究之难,所下功夫之深,令人对作者肃然致敬。同时本书作为**大学与新县红色历史文化合作研究项目的第一份成果,率先为校地共建、文化强省工作献上了一份厚礼,为河南中原文化强省建设贡献了作为学者的一份努力。

2010年11月下旬,着名“三栖”作家,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柳建伟同志在**参加“坚守与突破--2010中原作家群论坛时指出:”建设文化强省,要寻找突破口,电视剧是目前受众最为广泛的一种艺术样式,河南要尽快推出既是河南制造也是河南创造、正面树立河南人形象的电视剧,……展现河南人最优秀的精神》。"希望这部作品的产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最后,期盼《红二十五军军魂吴焕先》早日出版面世发挥以史资政的功效;期盼这部历史大戏早日开拍以教育后人,弘扬先辈革命精神。

第二篇:读《红二十五军军魂----吴焕先》有感(刘洋)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班级:土木一班 姓名:刘洋 学号: 20100420115 读《红25军军魂吴焕先》有感 生活在革命老区----确山县,小时候一直很喜欢听老人们讲杨靖宇将军的战斗故事,喜欢那些老一辈的战斗英雄的传奇经历,不仅仅是迷恋于那些故事本身,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中获得经验,价值观,人生观。现在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利益纠葛的自私的时代,每个人都匆匆赶路而对别人却很冷漠,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时代。而革命时期所涌现的一大批英雄,他们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实际行动证明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为了崇高的信仰和理想,能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和一切魑魅魍魉,牛鬼蛇神做斗争。甚至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也在所不惜。没看一次,都感到自己浮躁的心经受了一番洗礼,认识到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今天,有幸拜读了宋俊杰老师的作品《红二十五军军魂----吴焕先》,感觉受益匪浅。

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战争的硝烟早已被时间的风吹散,激战的枪声也随芮河的波涛漂远,但吴焕先的英名,吴焕先的生平,吴焕先的丰功伟绩,早已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正像碑文中所写的:“吴焕先同志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他热爱祖国,忠于党,忠于人民,胸怀全局,实事求是,无私奉献,百折不挠。他严于治军,与战士同甘共苦,英勇机智,指挥若定,在多次恶战中使所率部队转危为安,转败为胜。他具有高尚的革命品质,坚强的战斗意志,卓越的战略远见和领导才能,深为全体指战员爱戴和崇敬,是全军公认的杰出领导者,他的牺牲,全军万分悲痛。为缅怀先烈,继承革命精神,特立此碑,以志永念。”

一个什么样的人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吴焕先,1907年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紫云区四角曹门村(今属河南新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10月,吴焕先任鄂东北游击总司令部总司令。11月3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重建红25军,任军长。他表现出非凡的组织才能,几天之内就把军部、2个师和2个特务营组建起来。1935年7月,在获知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已在川西会师并准备北上的消息后,吴焕先等率部毅然作出西进甘肃、迎接中共中央、北上会合陕甘红军的决定。指挥红25军挥师猛进,占两当、攻天水,连克秦安、隆德县城,直逼平凉,截断西(安)兰(州)公路,有力地配合了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北上。8月21日,红25军在甘肃泾川遭国民党军突袭。吴焕先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8岁。

红25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一支主力部队。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到达陕北后不久,毛泽东曾表彰红25军为中国革命立下了大功。吴焕先就是这支英雄部队的杰出领导人。

革命先烈吴焕先的短暂一生,无愧于红军长征中的一座丰碑!他的丰功伟绩,早已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吴焕先同志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他热爱祖国,忠于党、忠于人民,他具有高尚的革命品质,坚强的斗争意志,卓越的战略远见和领导才能。革命先烈吴焕先永远是一面飘扬的大旗,在这面大旗上懂得了什么是革命,什么是光荣,什么是中国工农红军。虽然吴焕先革命先烈离我们远去了,但他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革命精神时刻鼓舞着我们奋发向上、不断进取。作为党的人,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要永远忠于党的事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积极地工作着、奉献着。吴焕先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人格魅力,源自于他身上所展示的共产党人的特有品质;人民群众强烈追忆他、深切怀念他、无比敬仰他,同样源自对高尚完美人格的追求和向往。

同样我从书中看到了年轻人的精神,我们年轻人就应该挥洒我们的青春,留下光辉的一面。世界上美丽的东西千千万万,却没有一样比年轻更为美丽;世界上珍贵的东西数也数不清,却没有一样比青春更为宝贵。我们是多么值得骄傲多么让人羡慕啊!而我们若只是挥霍光阴,只是享受,不去奋斗拼搏,那我们真的算拥有青春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只有发愤图强,努力耕耘才能做到无愧于青春,无愧于人生,才能拥有一个充实而完美的青春。奋斗的青春是美好的风景正是那千万颗在青春中奋斗的心,以及那千万双在天空中高飞的振翅,装扮着最美好最美丽最珍贵的人生季节—青春。将青春变成人生最美好生活的出发点。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昭示着一代伟人奋斗的青春。他们的青春因充满奋斗和激情而洋溢着美好,而今,青春正我在我们手中,我们不能容忍青春在我们手中白白流逝,我们不能在叹息声中虚度光阴,我们不能在叹息声中了结生命,那么就让我们在青春时节奋发吧!让青春之花永远绽放在我们心中,书写一卷有声有色的人生。青春的世界里,不需要固结你的思想,只有追寻美好的梦想,人前方荆棘丛生,我们都要持之以恒。让我们像江河一样,向着大海不断奔流吧!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谱写青春的音符,留下奋斗的足迹。

用我们的奋斗和梦想扬起青春的船帆,当我们努力拼搏地摇浆时,成功的闸门也会慢慢地再为我们打开,我们将享受一份青春的美好,收获一份成功的喜悦。一直很喜欢毛泽东的年轻时离开家乡时写的那首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

我们要是也有这种伟人的境界,再加入不懈努力,还有什么不能完成的呢? 我的座右铭是: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就像吴焕先一样,选择了自己的道路,就要风雨无阻的走完它,走好它。能真正实现一个人的价值。

作为一名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工程师。能设计一些不朽的作品,为这个人类的世界贡献出我的一份力量,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奋斗终身,这就是我的人生价值观。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斯人已逝,但他的精神却与我们同在,就像一座指路的灯塔,照亮了我们的前进的方向!

经过战争的洗礼,往往能让人变得更加坚强,能克服一切困难。现在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和平年代也有激荡的风云,假如战争明天来临,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十五军军魂----吴焕先》吧!相信你会得到你想要的答案„„

第三篇:读《红25军军魂》有感

读《红25军军魂吴焕先》有感

以前对中国共产党人的了解仅限于那些比较知名的,而且比较耳熟能详的人物,对于其他那些不是经常进入大众视野的共产党人却不是很了解,甚至说是根本就不知道这些人英雄事迹,这学期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体系概论课上,老师经常提到一个人—吴焕先。因为对这个人不是很了解,所以很是好奇,回来后就翻阅部分资料,才知道他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的创始人之一。历任黄安县农民自卫军党代表,鄂豫边革命委员会委员、土地委员会主席,中共黄安县委书记,鄂豫皖特委委员,鄂豫皖省委委员,红十二师政治部主任,红七十三师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红二十五军军长、政治委员,鄂豫陕省委代书记等职。

通过读《红25军军魂》一书才进一步了解,我知道吴焕先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我党我军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在鄂豫皖边区早期革命运动和鄂豫皖红军及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发展中,尤其是在重建红二十五军和领导红二十八军各个阶段的斗争中,表现出了卓越的智慧和非凡的组织才能。他为革命英勇奋斗,不怕牺牲,运筹帷握 ,指挥于前沿。他对党忠诚,革命意志坚定,无论在任何险恶的形势下都能保持不屈不挠的革命气节。他才华横溢,思想敏锐,极有远见,富有创造精神。他关于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土地革命以及军队政治工作方面的思想和实践,为我党我军制定一系列的路线方针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他作战英勇,指挥若定,正如许多红二十五军老同志回忆的那样:“ 跟着吴政委,就能打胜仗!” 他领导红二十五军纵横驰骋,转战千里,战功赫赫。他光明磊落,坚持原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榜样。他虚怀若谷,胸襟坦荡,平易近人,是联系群众的楷模。

纵观全书,随着故事情节的循序推进,跌宕的情节、壮阔的画面、朴实的人物、鲜活的面孔跃然纸上,浮现眼前,犹如置身其中的感觉,不免为主人公的聪明睿智、赤胆忠心、英勇善战而敬佩感叹,更为我党我军在革命关键时期痛失英才倍感惋惜。

我们90后生在新中国,长在新社会,我们对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了解仅限于课本、电影和电视剧人物情节表现上,很少阅读其中某一位的生平传记。其实自仔细想想,我们现在所享受的种种美好,全是像吴焕先这样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取的。《红二十五军军魂吴焕先》一书,也是我第一次从书本中走近红军时期的高级将领身边。吴焕先短暂的、光辉的一生让我感动不已。老一辈革命家的那种嫉恶如仇、那种无私无畏、那种为革命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使我在阅读这本书时有一种心潮澎湃的冲动,深切感受到学习革命先烈不是仅限于空洞的口号,而是要走进他们,从心灵上融合于他们的理想抱负之中,从精神上真正领悟到奋斗与奉献的真谛,才能找准我们要实现的目标。

在书中我领悟到的不只是军魂,更是民族魂。书中的一个个人物在孙教授的笔下鲜活起来,带我们走进他们战斗过的地方,仿佛让我门置身于当时的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的战斗生活,而又能感受到他们那种乐观积极,无所畏惧的英勇气概。看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触不是有接触了解到了一位革命先烈,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精神,让我有勇气用毕生精力去奋斗、奋斗、在奋斗。

如今,战争的硝烟早已被时间的风吹散,激战的枪声也随历史洪流的波涛漂远,但吴焕先的英名,吴焕先的生平,吴焕先的丰功伟绩,早已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正像碑文中所写的:“吴焕先同志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他热爱祖国,忠于党,忠于人民,胸怀全局,实事求是,无私奉献,百折不挠。他严于治军,与战士同甘共苦,英勇机智,指挥若定,在多次恶战中使所率部队转危为安,转败为胜。他具有高尚的革命品质,坚强的战斗意志,卓越的战略远见和领导才能,深为全体指战员爱戴和崇敬,是全军公认的杰出领导者,他的牺牲,全军万分悲痛。为缅怀先烈,继承革命精神,特立此碑,以志永念。”而

1985年,在吴焕先牺牲50周年前夕,徐向前则为他题词:“赤胆忠心,英勇善战。”

吴焕先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人格魅力,源自于他身上所展示的共产党人的特有品质;人民群众强烈追忆他、深切怀念他、无比敬仰他,同样源自对高尚完美人格的追求和向往。现如今,中国革命的航船越过无数暗礁险滩正乘风破浪加速前进,中华民族正以前所未有的自尊自信自强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这一切,足以告慰九泉之下的英灵,也让我们倍感重任压肩。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是吴焕先等革命先辈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我们要用毕生的精力去奋斗、奋斗、再奋斗。

第四篇:红军的诞生(二十五)百色起义、龙州起义与红七军(下)[范文]

红军的诞生(二十五)百色起义、龙州起义与红七军(下)

就在百色起义之前的10 月中旬,俞作柏、李明瑞反蒋失败,广西政局发生急剧变化。中共广西党组织按照原定的应变决策和计划,由中共党员、广西警备第 大队大队长俞作豫率领该大队 1500 多人挺进龙州,以开辟左江地区。俞作柏、李明瑞随该大队到达龙州后,俞作柏见大势已去,遂决定出走香港。李明瑞仍留龙州。

在龙州,俞作豫根据中共中央代表、中共广西前委书记邓小平的部署,积极进行了武装起义和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准备工作。首先,仍打着俞作柏、李明瑞的旗号,由俞作豫就任广西全边对汛督办公署督办兼龙州关关监,收编了督办公署直辖的13个武装巡缉队和原留守龙州的国民党吕焕炎师的教导队400人,并在龙州、凭祥、明江、宁明等县招募了一批工农青年和学生入伍,使广西警备第5大队从原来的3个营1500多人扩大到6个营2000多人。在收编、扩大部队的同时,俞作豫还派出干部,深入农村、城镇,宣传、发动各族工农群众,建立和发展农民协会、工会和工农武装组织。至龙州起义前,左江地区有11个县建立了农民协会,会员约 3 万人,各县建立的工农赤卫队共有5000余人。

11月中旬,李明瑞与俞作豫商定,想趁粤桂军阀混战,南宁守敌空虚之机,联合驻右江的广西警备第4大队攻打南宁。这时,因警备第5大队副大队长蒙志仁被新桂系军阀所收买而叛变。俞作豫闻讯后,立即放弃了进攻南宁的打算,率队从陆路日夜兼程回师平叛。

11月29日,俞作豫率队恰遇李明瑞率卫士队和一个步兵连从右江回来,他们立即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商订平叛计划。经过三天三夜的激烈战斗,击毙叛军营长潘益和参谋长王国连等100多人。蒙志仁率残部溃逃南宁。12 月4 日,光复龙州城。

平定蒙志仁叛乱后不久,邓小平率何世昌、严敏等一批中共党员干部从百色来到龙州,传达了中共中央有关指示和广西前委会议精神,分析了龙州的形势,检查和部署了龙州起义的准备工作。决定由何世昌担任中共左江军委书记。前委原要求龙州于12月11日与百色一起举行武装起义,因龙州发生蒙志仁叛变事件,遂决定推迟起义日期,等条件成熟时再宣布举行武装起义。

邓小平部署好龙州起义工作后,便于12月上旬由龙州经越南、香港前往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

中共左江军委根据邓小平的指示,加紧对警备第5大队的改造工作。为了加强对左江地区党组织的领导,同年12月,中共广东省委派王逸、林礼等党员干部到龙州负责地方党组织工作。12月15日建立了中共龙州县委。接着,中共左江军委派党员干部到凭祥、崇善、养利等县建立了中共党的支部或小组。1930 年 1 月下旬,中共左江军委和龙州县委召开联席会议,商定武装起义的日期和建立红军等问题,并征得了中共广东省委和红7军前委同意。2月 1

日,中共左江军委在龙州县城召开万人群众大会。何世昌在会上正式宣布龙州起义胜利举行,广西警备第 5 大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8军。俞作豫任军长,邓小平于 2月23或24日就职兼任军政委,何世昌兼任军政治部主任,宛旦平任参谋长,李明瑞任红7 军、红8军总指挥。红8军下辖2个纵队,共2000 多人,分别由何家荣、宛旦平任第 1、2 纵队司令,大会还颁布了《中国红军第 8 军目前实施政纲》,并宣布成立左江革命委员会,由王逸任主席。

同一天,中共左江军委改组为中共红 8 军委员会,书记何世昌。同时,以中共龙州县委为基础,成立中共左江特委,推选王逸为书记。红 8 军党委和左江特委直属中共红 7 军前委和广东省委领导。2 月 7

日,邓小平从上海回到龙州,随即召开左江特委、军委联席会议,传达中央指示。会议决定改军委为中共红8军临时前委,邓小平任书记,并决定邓不在时由何世昌代理书记,中共左江特委改组,涂镜吾(振农)任书记。

随着左江革命委员会的成立,龙州、上金、凭祥、崇善、龙茗、养利、左县等也相继成立革命委员会,雷平、宁明、明江、恩乐、万承、邕宁、上思等县为游击区,建立了一个拥有 70 万人口的左江革命根据地,并与右江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

但是随后不久,在1930年的3月20日,新桂系以优势兵力突袭龙州,红八军军部和第二纵队迎击后突围,转战桂南各地。到达钦县(今钦州市)南间圩时,俞作豫率30多名党员政工干部离开部队到香港寻找党组织汇报(遭叛徒出卖,不幸被捕,旋遭杀害。)余部由营长刘定西带领,后被军阀收编。第一纵队奉命攻打盘踞靖西县的郑超叛军时得知龙州被围,回援不及,遂按邓小平的指示转到右江地区与红七军会合。在纵队党委书记、参谋长袁也烈等率领下,在滇桂边、黔桂边转战半年,行程数千里。

1930年10月下旬,红八军余部100多名干部、战士在凌云县与红七军会师,后编入红七军。

在左右江革命根据地逐渐扩大时,1930年6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的决议。“左”倾领导人认为,革命形势已经成熟,全国各地都应准备马上起义,中心城市必须首先发动,以形成全国革命高潮的中心,并认为一省或数省的胜利的开始即是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开始。在这些“左”倾错误思想指导下,制定了组织全国中心城市的总起义和全国红军向中心城市总进攻的冒险计划。中共南方局代表邓岗(邓拔奇)带着贯彻“左”倾路线的中央指示来到广西,在10月2日邓小平主持召开的红七军前委扩大会议上,邓岗传达了中央政治局决议,批示红七军离开左右江地区,攻打柳州、桂林、广州等大城市,争取在武汉中心城市开花;要求红七军在小北江建立根据地,阻止两广军阀向北增援,夺取一省或数省的胜利。

“左”倾路线在红七军中首先遭到邓小平、韦拔群、张云逸等人的怀疑,雷经天更是激烈反对。为此,雷经天被撤销了一切职务,并被开除了党籍。“左”倾路线在红七军中得到贯彻执行。但是,由于敌强我弱的残酷现实,红七军的军事行动接连受挫。1931年1月2日,邓小平、李明瑞、张云逸率领红七军进入全州。1月3日,红七军在全州关岳庙内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大家就部队今后的去向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有人仍不顾当时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还是想盲目执行中央批示去攻打桂林;也有人早就看到攻打大城市是不妥当的,只是因为当时形势不成熟,不得不执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邓小平在会议上极力主张放弃攻打大城市,转而去与朱毛红军会合。另外,他还实事求是地提出改变硬打攻坚的战略、改变单纯军事行动为沿途发动群众、对部队进行整编等意见。前委大多数同志在事实面前,也总结了前段的经验教训,否决了盲目执行“左”倾错误路线的做法,赞同邓小平的主张。会议最后决定,整编后的红七军,总指挥为李明瑞,军长为张云逸,政委为邓小平。这次会议抛弃了“左”倾冒险计划,决定去湘、粤、赣革命根据地与朱毛红军会合,从而挽救了红七军,扭转了危局,成为红七军历史上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被誉为红七军历史上的“小遵义会议”。1930年11月,红七军整编为第19、第20、第21师,留韦拔群率少数部队在广西进行游击战,主力则奉命北进。1931年2月,红七军主力到达湘赣革命根据地,在湖南酃县和王震率领的湘赣独立师会师。7月,红七军全部抵达中央苏区,在江西省于都县桥头圩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此时兵力仅剩2000多人,编入红三军团建制。红七军与中央红军会师后不久,张云逸与李明瑞在瑞金北面的王田镇,受到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亲切接见。中革军委对红七军的光辉战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特授予“转战千里”的锦旗。1931年11月,第一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召开,抵达中央苏区不久的红七军有5名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张云逸、韦拔群被推选为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大会期间,中央政府进行了授旗授章仪式,根据每支红军的特点进行授旗表彰。毛泽东代表中华苏维埃政府授予红七军“千里来龙”锦旗一面,以表彰红七军的功绩。

红七军自1931年进入中央红军的战斗序列。1933年6月,红一方面军整编后,红七军与红二十一军缩编为红三军团第五师,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英才俊杰。

然而在红七军的历史上还有一段不得不说的伤痛史,那就是1931年10月

红七军军部驻鄂都小密镇,受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指导,红七军政委葛耀山背着李明瑞军长成立“肃反委员会”。书记为葛耀山、委员为张云逸、叶季壮。以改组派名义在红七军中进行“肃反”。杀害久经考验优秀干部许进、余患、魏伯昌等多人,监禁审查严刑逼供二十多人。李明瑞被怀疑为改组派头子,不得参与“肃反”,只派其负责作战及筹军饷。

10月下旬的某天,李明瑞为执行指挥作战及筹饷任务,只身带两个警卫员由军部小密镇出发至五十六团第八连(驻地黄龙镇朱田村)视察。当日五十六团政委(团肃反书记)接到葛耀山电话,指示“监视李明瑞”,政委到朱田村后即召开连党支部会,煽动、布置连部派人杀害李明瑞,以致李明瑞含冤而死,是年35岁。军部发现错杀后,葛耀山又散布两言,诬陷李明瑞“企图率队逃跑”。

直到1945年3月

党中央在延安召集原红七军同志开会,会议肯定红

七、红八军在左右江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功绩。对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彻底批判,对左右江革命领导人之一李明瑞予以正确评价。

“七大”时,党内外同志证明李明瑞是好同志,有重大战功,追认为革命烈士,列入党中央组织部所编的“烈士英名录”。

在革命斗争中,红七军逐渐培养成了一支正规的野战部队。红七军的高层干部中,既有李明瑞、俞作豫这样的北伐名将,又有张云逸带出来的广西军校干部;既有李谦、冯达飞这样的黄埔精英,又有来自于中央苏区的龚楚,他曾在井冈山红四军担任中层干部,对朱毛红军的建军思想十分熟悉。他们的军事政治素质都是较为出色的,对红七军的建军有着直接的影响和帮助。红七军汇入中央红军后,张云逸调任红一方面军副参谋长兼红军总部作战局长。这支部队后来在朱德、彭德怀等高级将领的直接熏陶和影响下,锤炼成了一支能打硬仗恶仗的优秀部队。在此后的战争岁月里,原红七军将士战功卓越,其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受到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和称赞。据统计,从红七军这支部队里,走出了共和国的军委主席邓小平和张云逸大将,还有2位上将(韦国清、李天佑),4位中将(莫文骅、韦杰、覃健、洗恒汉),12位少将,省军级、部级干部18人,还有一大批党政高级干部。他们的历史成为红七军历史的主要组成部分。

下载《红二十五军军魂吴焕先》读后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红二十五军军魂吴焕先》读后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