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高中政治易错、易混淆知识点集锦

时间:2019-05-12 06:23: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政治:高中政治易错、易混淆知识点集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政治:高中政治易错、易混淆知识点集锦》。

第一篇:政治:高中政治易错、易混淆知识点集锦

高中政治易错、易混淆知识点集锦

经济常识

1、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是以环保、三农。。为中心)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是追求历史上的“小康”理想,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小康社会”。

3、科技是渗透性要素

经营管理是联结性高考资源网要素

土地、劳动、资本是实体性要素(劳动是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

4、工业化为信息化的物质基础;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5、GDP:国土法统计(最终产品;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都能创造GDP)

GNP:国籍法统计

6、GDP总量: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人均GDP:人们的富裕程度

7、公共物品的两大特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8、贷款消费不一定是最佳的消费方式(要考虑自身的还贷能力,对未来收入的预期等)

9、消费水平不等于生活质量,但消费水平的高低是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

10、倡导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等于抑制消费,而是反对脱离生产发展和个人收入水平的奢侈浪费

11、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家庭消费总支出

①家庭消费总支出不等同于家庭总支出

②恩格尔系数是一个比重关系,恩格尔系数下降,不等同于食品消费支出在减少

12、攀比心理、炫耀心理―――不可取

从众心理、逆反心理―――要具体分析

13、消费是个人行为,与社会发展无关(这句话是错误的。消费不仅仅是个人行为,不良的消费习惯将形成不合理的消费结构,从而影响整体消费效益)

14、安全权是消费者校友的最基本的权利

15、消保委是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不属于政府部门

16、工业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生活消费品(农业是衣食之源)

17、工业、农业是物质生产部门;第三产业是非物质生产部门

18、现代产业发展趋势(两降一升)P79-80

上升、下降是指比重,不等同于工农业的总量在下降

19、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支付促进就业。

20、完成劳动任务是劳动者最基本的义务

维护劳动者安全既是劳动者的权利又是劳动者的义务

21、仲裁是处理劳动争议最重要的环节(不是诉讼)

22、合理的财政赤字对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过多的财政赤字可能会造成通货膨胀,给政府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

23、为了使财政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关键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而非财政支出)

24、税收的相对固定性不等于税收是一成不变的(税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作出相应的变动,通过修改税法将这种变动确定下来,亦体现了税收的相对固定性)

25、纳税人是指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并非任何人都是纳税人)

征税对象是国家征税的根据,是区别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

税率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它的高低及调整直接体现了国家政策引导的方向和宏观调控的意图

26、税收调节经济的杠杆与经济监督作用的区别

27、纳税人义务与权利的区别

28、纸币就是货币,支部已不再是货币的代表与符号。在我国纪念币也具有货币的基本功能

29、央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是受国务院领导的行政机关;是整个金融活动的枢纽

商业银行是银行业的主干,占主体地位

30、我国金融业包括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分别由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实施监督管理

31、商业银行在办理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业务中,充当“信用中介”作用;在办理中间业务中,充当“服务中介”作用

32、当代发达国家,中间业务收费正逐步取代存贷利差成为商业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

33、参加保险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财务上的保障,不是为了赚钱,实现资产的增值

34、债券是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公司财产所有权证书

35、理性投资原则要求首先要搞清衡量投资价值的标准;其次要量力而行

36、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7、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①在某些行业或地区,非公经济可能占优势 ②公有资产占优势不等于国有资产占优势 ③优势既有量,更强调质的优势)

38、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

39、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并非唯一形式)

股份制不等于公有制,股份制中的国有、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的范围

40、非公有制经济(个私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

41、按土地要素、资本要素分配属于非劳动收入

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技术要素、管理要素分配属于劳动收入

42、初次分配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之间进行的再分配是政府进行的收入的调节

43、社保制度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保障的制度(并非部分困难群体)

44、实行宏观调控并不否认或取代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而是在尊重市场作用的前提下进行的45、财政政策是通过税收、财政支出进行调节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节的46、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是跨国公司

47、最惠国待遇原则是指一国对待不同的贸易伙伴要平等

国民待遇原则是指外国人与本国人要平等

48、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而实行对外开放又有利于增强本国自力更生地发展经济的实力

政治常识

1、在阶级社会,政治集中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在我国现阶段,政治集中表现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将长期存在)

2、国家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人民民主专政的首要标志是工人阶级的领导;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社会基础十分广泛(工农知+四者)

4、人民不同于公民(对人民民主,不能说对全体公民将民主)

5、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职能是我过最主要的国家职能(现代化建设不仅仅指经济建设,还包括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方面)

6、人民军队的范围包括解放军、武警和民兵(民警不属于此)

7、人大:国家权力机关

全国人大: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人大制: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体、政权组织形式

8、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的方式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9、人大代表实行任期制,可以不断更新人大代表队伍,使其永葆青春活力,也有利于加强人大代表的责任感和淘汰不称职的代表。(党代表任期制的意义,可以参照于此)

10、人大与一府两院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中共与其他民主党派是互相监督的关系

11、依法行政――主体是政府(这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

依法执政――主体是党(这也是依法治国的要求,也是中共执政的基本方式)

12、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审判机关)

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法律监督机关)

公安机关行使侦查权(属于行政机关,是司法体系的组成部分,但不属于司法机关)

13、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ps:这体现了经济决定政治)

14、国家职能是由国家机关(人大、一府两院)来履行的PS:村、居委会;党;政协;消保委;共青团„的活动都不属于国家职能

15、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包括:农村村委会、城市居委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不包括乡镇人大、政府)

16、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7、法治是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桂发社会成员的行为(属于政治建设,政治文明)

德治是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属于思想建设,精神文明)

18、物质文明建设为其它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政治文明建设为其它文明建设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政治环境和可靠的制度保障

精神文明建设为其它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生态文明建设为其它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

19、最基本是人权是生存权和发展权

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中国人民最根本的人权

20、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由直接选举产生

全国、省、市(设区)人大代表由间接选举产生(并非所有人大代表都是直接/间接选举产生的,要分清级别)

21、国家主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只能由国家的中央政权机关来行使(ps:地区不能行使主权;地方政权机关不能行使主权)

22、我们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使用武力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干涉势力和台独分裂势力。

23、实行民族平等、共同发展,是为了缩小各民族间的发展差距,并不是消灭民族差别

24、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ps:并非任何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都实行区域自治)

25、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和归宿(ps:这并不意味任何国家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可以采取任何手段;而应该在履行相应的主权国家义务和遵守相关国际法准则前提下进行)

26、中国一贯支持联合国根据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并非所有工作)

27、联大通过的决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安理会是唯一有权对国际和平和安全采取行动的机构,其决议对会员国具有法律约束力

28、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和平发展问题没有解决的最主要原因(ps:恐怖主义对世界和平发展有威胁,但并非根源)

29、多极化是一种发展趋势,还未完全实现

30、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

31、党的先进性主要体现①在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②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上

3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包括邓三科(ps:区别与中共指导思想――马毛邓三科)

33、中共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方向、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并非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

34、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享有参政权(不是反对党、在野党;也不是与中共共同执政)

35、政协是爱过统一战线组织和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①它不属于国家机关,故其职能不属于国家职能

②政协有参政议政的职能,但没有决定权和立法权(区别于人大的职权)

哲学常识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但有世界观并不意味就掌握了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认为哲学就是具体科学相加,是错误的。

3、哲学都是对自己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ps:哲学有正误之分)

4、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5、物质具有可知性,即可以被人们所认识。世界上只有已被认识的事物和有待于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事物。

6、意识是人脑(不是大脑、电脑)的机能和属性。有人脑不等于有意识,认为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是错误的。

7、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鬼神等也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是一种歪曲虚幻的反映)

8、规律最重要的特点――客观性。即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不能被改变、创造、发明、消灭等,但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发生作用的具体形式可以改变。

9、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联系,而非现象的联系。“四季更替、水往低处流、种瓜得瓜”等都不是规律,知识规律的表现形式。

10、任何现象都是对本质的反映,现象分为真象与假象。假象也是对本质的一种反映(错误歪曲的反映)

11、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实践

人们获取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12、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高级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有正误之分,认为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的观点是错误的。

13、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观点。

14、事物直接爱你的联系都是有条件的,都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15、有量变不一定就能质变,必须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质变。

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通过质变来实现,但质变也有好坏之分,只有好的质变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飞跃。

16、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第二位的原因)。认为内因决定外因是错误的。

17、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ps:常见错误有“正确的意识决定物质”、“意识对物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了正确的意识就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18、在复杂事物中有很多矛盾,其中有一个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为主要矛盾(次要矛盾有多个)

在每一种矛盾中,其中有一方面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只有一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19、分析是从整体到部分;综合是从部分到整体

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

20、创新的本质即“辩证否定”――不是简单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否定一切,而是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东西,保留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扬弃)

21、真理的根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但真理又是不断发展的。

22、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②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素质

③为社会他人作出贡献,劳动和奉献是创造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23、人生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其中人生的社会价值即个人为社会作贡献是第一位的。

第二篇:高中政治易错知识点汇总

付出多少,得到多少,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因果法则。回报也许无法立刻得到,却可能会在不经意见,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现。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中政治易错知识点汇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政治易错知识点汇总1

个人收入的分配

1、在公有制范围内只有按劳分配。(×)

点拨:在公有制范围内,存在按劳分配和非按劳分配两种方式。公有制下非按劳分配有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收入等。

2、购买债券获得的利息收入、购买股票获得的股息和红利收入都属于合法的劳动收入。(×)

点拨:购买债券获得的利息收入、购买股票获得的股息和红利收入都属于合法收入,但不是劳动收入,而是非劳动收入。合法的劳动收入是指各类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的各种劳动报酬,包括按劳分配获得的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是指通过劳动以外的其他合法途径获得的收入,主要包括按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

3、农民承包土地获得的经营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点拨:我国农村的所有制形式是集体所有制,因此农民承包土地获得的经营收入属于按劳分配;但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是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土地要素分配。

4、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点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着重要意义,但是不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缩小收入差距需要合理的分配政策、宏观调控。

5、工人的工资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

点拨:公有制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工人的工资属于按劳分配,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工人的工资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劳动要素分配。

6、收入分配公平是指收入分配没有差距。(×)

点拨: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根本的区别,收入分配没有差距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7、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再分配注重公平的重要举措。(×)

点拨: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初次分配的内容,不属于再分配。

8、公平是效率的前提和基础。(×)

点拨: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9、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点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高中政治易错知识点汇总2

财政与税收

1、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点拨:财政收入受分配政策的影响,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对经济发展具有不利影响。

2、国家光伏产业补贴政策属于货币政策。(×)

点拨:国家光伏产业补贴政策属于财政补贴,财政补贴属于财政政策。

3、增加财政收入的合理措施是大幅度提高税率。(×)

点拨: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措施是发展经济,还可以调整分配政策。“大幅度提高税率”的说法不科学,要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适当地调整税率。

4、财政赤字可以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

点拨: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5、财政收支平衡就是指财政收入与支出相等。(×)

点拨:财政收入与支出相等,当然属于财政收支平衡。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都属于财政收支平衡。

6、财政收入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财政支出是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

点拨:财政收入代表着国家可以支配的商品,是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增加社会总供给;财政支出会形成货币购买力,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增加财政支出会扩大社会总需求。

7、提高个税起征点,有利于减轻小微企业负担。(×)

点拨:个人所得税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提高企业所得税起征点,有利于减轻小微企业负担。

8、营业机构不给消费者发票属于一种骗税行为。(×)

点拨:营业机构不给消费者发票属于偷税行为。骗税,指纳税人用欺骗方法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9、推行刮奖发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消费。(×)

点拨:推行刮奖发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减少偷税行为和税收流失,增加财政收入。

10、税收具有固定性,税率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点拨:税收具有固定性,是指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不是不能改变,国家可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通过修改税法调整税率。

11、我们每个人购买的商品中都包含了税,因此每个人都是纳税人。(×)

点拨: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一个人能否成为纳税人是由税法的规定以及单位或个人所处的经济地位决定的。负税人是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或个人。我们每个人购买的商品中不一定包含税,即使我们购买的商品中包含税,我们也是负税人而不是纳税人。

12、树立纳税人意识就是要自觉履行依法诚信纳税义务。(×)

点拨:树立纳税人意识,既包括自觉履行依法诚信纳税义务,也包括积极行使纳税人权利,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高中政治易错知识点汇总3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法律法规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点拨: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法律法规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

2、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点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要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3、加强法律制裁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点拨: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4、只要有了市场竞争,就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点拨:竞争虽然能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但盲目的竞争也可能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垄断现象。

5、价格、供求和竞争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点拨:价格、供求和竞争是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和手段,但要想发挥价格、供求和竞争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必须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6、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点拨: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又是信用经济。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要求讲诚信,因此诚实守信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7、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点拨: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8、财政补贴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居民同步富。(×)

点拨:财政补贴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有利于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同等”“同时”富裕。

9、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属于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

点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等也属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

10、科学的宏观调控可以消除市场调节的弊端。(×)

点拨:科学的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但不能消除市场调节的弊端。

11、政府是超越市场的中立者。(×)

点拨: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的调控者,也应通过对市场主体利益的调节来实现国家的整体利益。

12、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宏观调控比市场调节更有效、更优越。(×)

点拨: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各有优点和不足,不能说谁比谁更有效、更优越。

高中政治易错知识点汇总4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1、经济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

点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济增长强调的是“量”;经济发展不仅强调“量”,更注重“质”,强调科学发展,尊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我国经济增长由中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

2、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点拨: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点拨:2020—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问题。(×)

点拨: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问题。

5、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点拨: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是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

高中政治易错知识点汇总5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就是生产全球化。(×)

点拨:经济全球化主要有三种表现,即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同等受益。(×)

点拨: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为主要受益者。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在受益的同时,也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3、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点拨: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而非载体。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4、世贸组织最重要的原则是自由贸易原则。(×)

点拨: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包括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5、“引进来”等同于“走出去”。(×)

点拨:“引进来”,是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及先进的管理经验等,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走出去”,是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6、我国在世界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

点拨: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

高中政治易错知识点汇总

第三篇:易错知识点

易错知识点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中国的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

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开端是戊戌变法

2、新疆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的标志是西汉西域都护(前60年)

西藏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的标志是元朝巡检司

3、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者列宁;新政的实施者:罗斯福

4、一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爆发的标志:奥匈帝国攻打塞尔维亚

5、冷战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 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华约成立

6、日本局部侵华的标志:九一八事变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七七事变

7、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8、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七大

邓小平理论首次写入党章是在哪一次会议:十五大

9、一战的性质: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二战的性质:反法西斯战争

10、社会主义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完成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12、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是对工业的调整

13、秦朝完成统一前221年鸦片战争1840年甲午中日战争1894

辛亥革命1911洋务运动19世纪 60年代到90年代

中共一大1921.7.23日,九一八事变1931.9.18七七事变1917.7.7

抗日战争胜利 1945.8.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10.1一五计划1953~1957三大改造完成1956年底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年尼克松访华1972年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香港回归1997中共十五大1997澳门回归1999年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完成19世纪40年代

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 美国南北战争1861.4月~1865.4月 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19世纪7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20世纪四五十年代

14、新中国的外交

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20世纪90年代的外交成就: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1世纪初的外交成就: APEC、WTO21、前两次科技革命中美国的成就

工业革命: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 碳丝灯泡飞机

22、列举日本历史上的两次改革:大化改新明治维新

列举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全面侵华战争

23、中国古代行政制度:西周: 分封制秦朝: 郡县制元朝:行省制

24、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及革命后颁布的法律文件:

英国:《权利法案》法国《人权宣言》《法典》

美国 《独立宣言》《宪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5、近代中国三大历史巨变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毛泽东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邓小平领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第四篇:宪法易混淆知识点

宪法易混淆知识点

1、国家对集体经济和对私营、个体经济政策的区别。前者是鼓励、指导和帮助;后者是引导、监督和管理。

2、再次提醒注意第9条第1款中几类自然资源所有权人的差别。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既可以属于公民所有,也可以属于集体所有,但矿藏、水流只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水法》第3条第2款规定,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水塘、水库中的水属于集体所有。

3、分清楚精神文明建设两大项内容各包含了哪几个子项内容:

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分为两个方面: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第19条)。

(2)发展科学事业(第20条)。

(3)发展卫生和体育事业(第21条)。

(4)发展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第22条)。

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

(1)普及理想道德、文化和法纪教育,培养“四有”公民(第24条第1款)。

(2)提倡“五爱”教育,树立和发扬社会公德(第2款)。

(3)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反对腐朽思想(第2款)。

4、民族自治地方不包括民族乡。

5、《宪法》第31条是我国建立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依据,注意只有全国人大有权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

6、第64条宪法的修改多数票表决之基数均为“全体代表”,而非“出席会议的代表”。

7、全国人大与人大常委会都有权监督宪法的实施,但修改宪法权专属于全国人大,人大常委会可以解释宪法。人大常委会有权修改、补充基本法律和解释法律。

8、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提请,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员、审判委员会委员和军事法院院长;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提请,任免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员、检察委员会委员和军事检察院检察长,并且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免。

9、第65条第4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禁止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担任的三类职务是指任何级别的职务,而不仅仅指中央国家机关职务。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委员长、副委员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不包括秘书长和委员

11、三机关相似职权比较

(1)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划分,批准自治州、县、自治县、市的建置和区域划分;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的戒严。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戒严。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

12、第96条的第2款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乡级人大不设常务委员会。

13、第97条,应记住直接选举的适用范围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14、民族自治地方设立的行使同级一般行政区域地方国家机关职权和同时行使自治权的国家机关,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第112条)。为保证国家司法制度的统一性,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不是民族自治机关,不行使民族自治权。

15、民族自治的一个重要内容体现:第113条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中,除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代表外,其他居住在本行政区域内的民族也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第114条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16、上级法院监督下级法院;上级检察院领导下级检察院。法院对产生它的权力机关负责;检察院对产生它的权力机关和上级检察院负责(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

选举法易混淆知识点

1、注意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的分界。读者可作这样的记忆:县级以下(含县级)直接选举,县级以上(不含县级)间接选举。此处选举是指选举人大代表,而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注意第26条第2款精神病患者是有选举权的;注意第6条第3款规定的旅居国外的中国公民可参加原籍地或出国前居住地的选举的条件:

(1)县级以下人大代表选举;

(2)选举期间在国内。

3、准确掌握各级别人大选举的主持者为谁:地级市以上人大选举由本级常委会主持,县、乡两级人大选举由选举委员会主持。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的选举委员会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领导。乡、民族乡、镇的选举委员会受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指导本行政区域内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注意上级人大常委会对下级选举的“领导”与“指导”不同。

4、第10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具体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本法确定。设各级人大代表名额的确定机关、备案机关:区的市、自治州和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具体名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本法确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具体名额,由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本法确定,报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5、严格执行城镇与农村人大代表所代表人口数之比为1∶4的有以下几个级别的选举:

(1)自治州、县、自治县(有例外,见第12条第2款县、自治县行政区域内,镇的人口特多的,或者不属于县级以下人民政府领导的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人数在全县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大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同镇或者企业事业组织职工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之比可以小于四比一直至一比一。);

(2)省、自治区;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

6、不执行以上比例的有:

直辖市、市、市辖区(第13条直辖市、市、市辖区的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多于市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仅概括规定不相等比例。

7、注意第12条第2款调整比例的有权决定机关:省级人大常委会。

县、自治县人大中,每乡镇至少有一名代表。

8、直接选举的选区划分标准:选区可以按居住状况划分,也可以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划分。注意每一选区的代表人数:选区的大小,按照每一选区选一名至三名代表划分。

9、选民登记后迁出原选区的:直接列入新迁入的选区的选民名单。精神病患者有选举权,但不能行使选举权利的,不列入选民名单。

10、有关对选民名单不服的救济程序:(1)申诉;(2)选举委3日内作出决定;(3)不服选举委决定,在选举日前5天向选区所在地基层法院起诉;(4)法院实行一裁终局制。注意上述有关3日与5日的期间规定。

11、第29条规定代表候选人的产生。有权推荐代表候选人的有:

(1)各政***;

(2)各人民团体;

(3)选民或代表10人以上联名。

12、无论直接选举,还是间接选举,均实行差额选举制(第30条第1款)。

13、直选与间选的差额比例(第30条第2款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有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三分之一至一倍;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14、注意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资格(第32条):不限于本级人大代表。

15、务必掌握直选与间选的主持者(第34条在选民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时,选民根据选举委员会的规定,凭身份证或者选民证领取选票。各选区应当设立投票站、流动票箱或者召开选举大会进行选举。投票选举由选举委员会主持。第35条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由各该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主持。)

16、直选与间选均采用无记名制(第36条第1款)。

17、投票种类(第37条):

(1)赞成;(2)反对;(3)另选其他选民;(4)弃权。

18、委托投票(第38条选民如果在选举期间外出,经选举委员会同意,可以书面委托其他选民代为投票。每一选民接受的委托不得超过三人。)与代写选票(第36条第2款选民如果是文盲或者因残疾不能写选票的,可以委托他信任的人代写)。委托投票须经选举委员会同意,不同于代写选票。

19、重点掌握无效投票与作废投票情形。第40条每次选举所投的票数,多于投票人数的无效,等于或者少于投票人数的有效。每一选票所选的人数,多于规定应选代表人数的作废,等于或者少于规定应选代表人数的有效。第41条在选民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

20、掌握第41条当选代表所需票数(选区全体选民或全体代表之过半数)。须注意的是在直接选举中,只有在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时,选举方为有效。所以,对某人是否当选,首先应认定该选举是否有效,然后再看其得票数。

21、监督、罢免单位确定:第43条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的监督。选民或者选举单位都有权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

22、各级有权提出罢免请求或罢免案的主体:第44条第1款对于县级和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原选区选民三十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罢免要求。第45条第1款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主席团或者十分之一以上代表联名,可以提出对由该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罢免案。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或者常务委员会五分之一以上组成人员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对由该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罢免案。罢免案应当写明罢免理由。

23、监督、罢免代表的投票规则:第47条罢免县级和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须经原选区过半数的选民通过。罢免由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代表,须经各该级人民代表大会过半数的代表通过;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须经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罢免的决议,须报送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立法法易混淆知识点

1、全国人大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立法机关,二者的立法权限分工是:

(1)全国人大制定、修改基本法律;

(2)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本章中的“法律”一词为狭义用法,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3)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部分补充、修改基本法律。

2、掌握只能制订法律的事项,尤其是第8条

(四)到

(九)项:

(四)犯罪和刑罚;

(五)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

(六)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

(七)民事基本制度;

(八)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

(九)诉讼和仲裁制度;

3、关于授权国务院行政立法,应注意掌握:

(1)不能授权立法的事项:第9条的但书规定: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

(2)禁止转授权:第10条第3款被授权机关不得将该项权力转授给其他机关。

(3)授权具有期限性:第11条授权立法事项,经过实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成熟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及时制定法律。法律制定后,相应立法事项的授权终止。第56条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规,经过实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成熟时,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

4、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

(1)掌握有权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案的九大主体:人大主席团、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代表联名、委员长会议。特别注意代表联名的,要求30人以上。

(2)掌握有权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案七大主体:委员长会议、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联名。特别注意常务委员联名的,要求10人以上。

(3)向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案的主体中,国务院等五个机关是双重主体,应注意两个主体的差异所在。

5、法律草案审议时,由法律委员会负责修改事宜。通过的票数要求都是全体人员(代表或组成人员)过半数。

6、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均由国家主席予以公布。全国人大与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基本法律和法律表决时,分别由其组成人员的过半数而非出席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7、注意第28条关于“二审”及“一审”的条件规定,二者的条件有相同一面,亦有差异。第28条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各方面意见比较一致的,可以经两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交付表决;部分修改的法律案,各方面的意见比较一致的,也可以经一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即交付表决。

8、依《宪法》第100条的规定,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只须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而不须报批。依《立法法》第63条第2款规定,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应向省级人大常委会报批而非备案。

9、“较大的市”的含义:本法所称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10、经济特区法规的制定者不仅包括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人大及常委会:第65条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授权决定,制定法规,在经济特区范围内实施。

11、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单行条例主体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注意自治县的单行条例、自治条例也是报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而非报自治州的人大常委会批准。

12、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应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而非报批,但若自治区人大制定的是单行条例、自治条例,则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13、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与省级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并不存在上下位阶关系;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对报请批准的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进行审查时,发现其同本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的规章相抵触的,应当作出处理决定。

14、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效力同等,互不隶属。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在本自治地方优先适用(第81条第1款)。经授权的经济特区法规在本经济特区优先适用(第81条第2款)。

15、注意“改变”与“撤销”的区别(第88条)。一般而言,有直接隶属关系的可改变或撤销,而不具有直接隶属关系的只能撤销。

16、第89条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三十日内依照下列规定报有关机关备案:

(一)行政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三)自治州、自治县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备案;

(四)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报国务院备案;地方政府规章应当同时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应当同时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备案;

(五)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应当报授权决定规定的机关备案。

17、对于须要报经批准才生效的文件不是由本制定机关报请备案,而是由批准机关报请备案,如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第五篇:高中政治必修三易混易错知识点[范文模版]

知识的宽度、厚度和精度决定人的成熟度。每一个人比别人成功,只不过是多学了一点知识,多用了一点心而已。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政治必修三易混易错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政治必修三易混易错知识11、传统建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点拨: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传统文化是固定不变的。(×)

点拨: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3、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发展。(×)

点拨: 传统文化自身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推动社会发展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则会阻碍社会进步。

4、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

点拨: 继承和发展是同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不是两个过程。

5、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点拨: 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6、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不具有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点拨: 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既具有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又具有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高中政治必修三易混易错知识21、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没有区别。(×)

点拨:源远流长是从时间上来讲的,要从纵向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博大精深是从内涵丰富的角度来讲的,要从横向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底蕴深厚。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在于汉字和史书典籍。(×)

点拨: 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3、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点拨: 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4、中华文化呈现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就不同。(×)

点拨: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但这不等于民族文化之间没有共性。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5、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在交流中全盘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

点拨: 对于其他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敞开其博大的胸怀,发扬其“包容性”的特点,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同时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的独立性。

6、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总和。(×)

点拨: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但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

7、中华文化的力量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决定力量。(×)

点拨: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而非决定力量。

高中政治必修三易混易错知识31、文化只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点拨: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纯粹“自然”的东西也是文化。(×)

点拨: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3、每个人的文化素养都是与生俱来的,不可以后天培养。(×)

点拨: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得开物质载体。(×)

点拨: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文化传承和发展必须通过物质载体。

5、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点拨: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6、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因此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点拨: 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化可能超前也可能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7、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点拨: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是经济和科技实力。

8、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点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但不能“直接”转化。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

高中政治必修三易混易错知识41、处在较好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点拨: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处在较好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但不是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2、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不同,因此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点拨: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但不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每个人接受文化的影响都是消极被动的、无目的的。(×)

点拨:文化对人的影响虽然是无形的、不知不觉的,但人们接受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不都是消极被动的、无目的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

点拨: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深远持久是难以抹去、难以改变,但不是不能改变、永久不变。

5、积极参加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点拨: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6、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点拨: 文化有优秀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分,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7、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决定作用。(×)

点拨: 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不能说起决定作用。

高中政治必修三易混易错知识51、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点拨: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注意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对应的内容不能混淆。

2、文化多样性等同于文化多元化。(×)

点拨: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从文化的表现形式来说的,即人类文化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文化多元化主要是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上说的,各种文化中既有优秀文化,又有落后、腐朽文化。我们要提倡文化多样性,反对文化多元化。

3、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点拨: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步的重要动力。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生产,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

4、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志,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点拨: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志是正确的,但民族文化不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5、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点拨: 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对其他民族文化,要尊重但不一定要认同。

6、尊重文化多样性,要遵循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点拨: 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或者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但文化有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分,因此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不等于各种文化一律平等。

7、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点拨: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非主要途径。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注意区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文化传播的手段。

8、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

点拨: 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9、文化交流有助于减少文化差异。(×)

点拨:文化交流不会减少文化之间的差异,相反,加强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从而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高中政治必修三易混易错知识点

下载政治:高中政治易错、易混淆知识点集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政治:高中政治易错、易混淆知识点集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中考政治易混淆知识点(大全5篇)

    九年级思想品德易混淆的知识点 一、“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 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

    拼音易错知识点

    第一部分:汉语拼音知识要点: 一、熟读、熟记《声母表》23个;《韵母表》24个,包括6个单韵母,9个复韵母,5个前鼻韵母,4个后鼻韵母,前、后鼻韵母加起来是鼻韵母共9个;《整体认读音节表》......

    行政法易错知识点

    行政法常识重点知识记忆 1、认为下列规定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复议时,可一并向复议机关提出对该项规定的审查申请:(一)国务院部门的规定;(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

    行政法易错知识点

    行政法易错知识点 黄亚飞2012.09 1.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2. 派出所:警告,500元以下罚款;税务所:2000元以下罚款;工......

    修改版: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不是世界观,而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有正确错误之分,哲学可能是科学的,......

    高三政治经济生活易错知识点[五篇材料]

    又是一年开学季,许多考生都在积极的备考,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的归类重点,理解题型,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三政治经济生活易错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政治经济生活易......

    易混淆词汇大全

    中考常考词汇易混淆专栏(1) 1.photo(复数) 2.beg(人) 3.young(名词) 4.attract(形容词) 5.nature(形容词) 6.terrible(副词) 7.argue(名词) 8.ill(比较级) 9.social(名词) 10.medical(名词) 11.che......

    初中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一、中考化学:初中化学各阶段易错知识点1.明明冰和水混合了,偏说它是纯净物。这是关于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是纯净物;混合物: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