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地质实习报告

时间:2019-05-12 06:46: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矿井地质实习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矿井地质实习报告》。

第一篇:矿井地质实习报告

矿井地质实习报告范文

姓 名:xiexiebang

班 级:地质工程2010-

2学 号:

实习地点:新景公司

实习时间:20xx.12.10-12.30

20xx年 12 月30日

第一章 概况

第一节 目的和任务

认识实习是专业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

1、学习实习矿井工程技术人员及工人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崇高品德,培养学生为祖国的煤炭事业而奋斗终身的精神。

2、建立学生对煤矿整体及一通三防系统的感性认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任务:

1、了解矿井地面生产及辅助系统的布局及其功能。

2、了解矿井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包括:

1)矿井地理位置、交通情况、地形特征、气候条件等;

2)矿井煤系地层特征,主采煤层赋存情况,顶底板岩性,地质构造;

3)矿井水文地质情况、矿井瓦斯等级、煤层自燃倾向。

3、了解矿井开拓开采概况。包括:

1)矿井开拓:井筒位置及数目、水平划分、大巷布置、采区划分;

2)矿井开采:采区巷道布置、阶段划分、采煤方法、顶板管理方法等;

3)巷道掘进方法及生产工艺。

第二节 位置和交通

盘城岭井田位于左权县辽阳镇后窑峪村,距县城1.5KM,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32015~1132227,北纬370508~370720。井田南北长约km,东西宽约km。面积为8.042km.井田北东部为鑫顺煤业(原殷家庄煤矿),西部为神火集团高家

庄探矿区,东部、南部均无矿井。

盘城岭井田位于左权县城北1.5km处,其间有公路相通。距井田南界约2km有阳(泉)—黎(城)公路,在井田南界1km外有太(谷)—邢(台)公路。阳(泉)—涉(县)铁路在井田以东通过。北距阳泉130km,东距邢台120km,南东距邯郸155km,西距榆社45km,区内交通较为方便。

第三节 自然地理

井田位于太行山西麓,属中低山侵蚀区,基岩大片裸露,切割较强烈,沟底发育,地形复杂。地势总体趋势是东北高,西南低,最高点位于井田东北山顶,海拔1342.0m,最低点位于井田西南角的王家河河床,海拔1125.0m,最大相对高差为216.90m。

本区属海河流域清漳河水系,距井田南界约1km为清漳河西源,由北西向南东流经左权县城南。在左权县南东约40km处与从北往南留的清漳河东源流入清漳河主流。清漳河平均流量1970m3/s,井田东部有后窑峪河由北向南流过,雨季水量较大,平时水量微小,属季节性河流。其它河沟,如井田西部的七里河、王家河只在雨季才有水由北向南流入清漳河西源。

井田位于太行山区,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干旱多西北风,夏季温和多雨多东南风,秋季天高气爽。据气象局提供的资料,最高气温为35.6(1981年),最低气温—25(1984年),年平均气温7.5.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内,年降水量最多可达550~600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84.4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708.7毫米。多年平均无霜期为159天。最大冻土深度为90厘米,一般从头年10月开始,到第二年4月解冻。

本地区历史上未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据历史记载,明嘉靖、清道光年间曾发生过次有感地震,但都是邻区发生地震波及到本地区。建国后,据记载曾发生过35次地震,其中大于4级的4次,大于3级的7次,小于3级的24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将本地区划分为七级基本烈度带。

第二章 勘查与矿井地质工作

1954年地质部213队在昔阳—襄垣一带开展过普查找矿工作。其中包括地质填图、小窑调查以及槽探工程等。地形底图系1914年陆军测量局测绘的1:50000地形图,精度很差,地物精度误差达800~1500米。

1958年4~9月,山西煤管局地质勘探局119队在地质部213队普查找煤的基础上,进行了包括本井田在内的昔阳—左权地质普查工作。同年12月提交了普查报告。1962年经山西煤管局地质勘探局复审,定位不合格。并以决议书011号不予批准,注销储量。该项工作在井田内施工了80钻孔,因当时条件有限,没有测井资料,而且太原组15号煤层情况不明。

1960年至1961年119队利用其大跃进中施测的1:10000地形图做底图在左权县城至李阳间进行了1:10000地质填图。填图方法不明,观测成果、小窑调查等无资料查考,地质界限紊乱,加之底图降级使用,地质成果不宜采用。

1988年晋中市煤田地质勘探队在井田东南部施工了B—1钻探煤钻孔,目的在于了解4号煤层,终孔层位于山西组底部,孔深352米。

1998年4月15日至1999年8月13日晋中煤田地质勘探队对井田进行了精查,在井田内施工了6个钻孔,工程量达3136.36米。在钻探施工过程中相应完成了1:5000地质填图8km2,三维地震勘探0.35km2和精查勘探设计中所拟定的物探测井、生产矿井调查、采样测试、水文地质等工作。

2010年4月至今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在井田内施工3个钻孔,其中地质孔2个,水文孔1个,目前正在施工中。

第三章 矿井地质

第一节 区域地质情况

井田位于紫会向斜东翼南部,出露地层由东向西,由老到新有二叠系下统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地表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基本构造形态为一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一般8~10·,局部达15·以上,未见落差5m以上的断层。

第二节 含水层与隔水层分布

一、主要含水层

井田内的含水层,根据邻区资料,沿用其划分方法,由老到新分数如下:

1、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组

井田内松散岩层主要是第四系地层,分布于山顶、山坡、沟谷中,不整合于各时代底层之上。分布于山坡、山顶的中更新统离石黄土和上更新统马兰黄土,细颗粒,补给条件差,一般含水微弱。位于由间沟谷及七里河、王家河、后窑峪河等河沟沿岸的第四系冲积层,含水层性以卵、砾石和沙层为主,冲积层厚0~25m。基底一般为砂、泥岩,补给条件优越,地下水水量丰富。井田外的左权电厂、化肥厂及庄则村的供水井成井时均自流。化肥厂2号井单位涌水量2.2L/s.m,电厂2号井自流量30.8m3/h,水质为SO4HCO3-----CA.MG型,矿化度小于1g/L。

所以,15号煤层的充水因素是复杂的,开采时,一定要采取预防措施、疏排矿坑涌水,以免淹没巷道。

第六章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及防治水工作建议

4号煤层为井田内可采煤层之一,其直接充水含水层为4号煤层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狙邻区资料,其直接充水含水层和间接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均较弱,单位涌水量均远小于0.1L/s.m。靠近河谷涌水量稍大。本井田南部靠近清漳河西源,井田内患有后窑峪河、王家河、七里河等几节性河流;井田西部煤层底板低于奥灰水位(左权县医院水井水位村高932.90m)0~183m,均构成2号煤层开采时滴水的不利因素。但由于区内构造简单,尚未发现有破坏2号煤层的陷落柱、断层等导水构造。而且2号煤层距奥灰顶界地层厚190m左右。其间有多层隔水层。因此,其水文地质类型仍属简单类型,即为二类一型。

15号煤层为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其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太原组K2~K4石灰岩裂隙岩溶含水层和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据周边勘探区水文资料,太原组含水层的含水性也很若。但由于下伏中奥陶统溶裂隙含水层的含水性较强,水头较高,15号煤层底板标高为590~1030m,绝大部分煤层低于奥灰水位(932.90m)0~343.0m,而且据地震勘探资料该煤层1~5m的小断层接近或直接接触煤层,使水文地质条件趋向复杂。对于低于奥灰水位的15号煤层,02岩溶水水压增大,在井巷开掘中,当水压超过坑道隔水板时,即可出现底鼓、底板开裂等变形现象,造成突水事故。所以,15号煤层的水文地质类型应该为三类二型。

第七章 实习心得

为期一周的地质实习很快的就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对地质科学的热爱和兴趣,而且还在实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地质知识的了解,尤其是工程地质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从之前的感性认识升华为如今的理性认识,这种质的飞跃,应该归功于实践的作用。

这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知识从感性认训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了工程地质对实际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在的认真指导。在实习中学会了一定的观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例如,出外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地理和各地典型地质地貌的兴趣。同时,懂得和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此外,在此次实习中我在导师身上学了不少的东西。体会最深的就是做事要认真、不能懈怠,更不能放弃,爬鼓山时,在导师的激励下,我坚持下来了,所以要铭记:做事要认真,即使不喜欢的,也要努力去做,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让自己造福于人类!

第二篇:矿井地质实习报告

矿井地质实习报告

姓 名:许晟纲

班 级:地质工程2010-2 学 号: 实习地点:新景公司 实习时间:2011.12.10-12.30

2011年 12 月30日

第一章 概况

第一节 目的和任务

认识实习是专业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

1、学习实习矿井工程技术人员及工人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崇高品德,培养学生为祖国的煤炭事业而奋斗终身的精神。

2、建立学生对煤矿整体及一通三防系统的感性认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任务:

1、了解矿井地面生产及辅助系统的布局及其功能。

2、了解矿井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包括:

1)矿井地理位置、交通情况、地形特征、气候条件等;

2)矿井煤系地层特征,主采煤层赋存情况,顶底板岩性,地质构造; 3)矿井水文地质情况、矿井瓦斯等级、煤层自燃倾向。

3、了解矿井开拓开采概况。包括:

1)矿井开拓:井筒位置及数目、水平划分、大巷布置、采区划分; 2)矿井开采:采区巷道布置、阶段划分、采煤方法、顶板管理方法等; 3)巷道掘进方法及生产工艺。

第二节 位置和交通

盘城岭井田位于左权县辽阳镇后窑峪村,距县城1.5KM,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32015~1132227,北纬370508~370720。井田南北长约km,东西宽约km。面积为8.042km.井田北东部为鑫顺煤业(原殷家庄煤矿),西部为神火集团高家 庄探矿区,东部、南部均无矿井。

盘城岭井田位于左权县城北1.5km处,其间有公路相通。距井田南界约2km有阳(泉)—黎(城)公路,在井田南界1km外有太(谷)—邢(台)公路。阳(泉)—涉(县)铁路在井田以东通过。北距阳泉130km,东距邢台120km,南东距邯郸155km,西距榆社45km,区内交通较为方便。

第三节 自然地理

井田位于太行山西麓,属中低山侵蚀区,基岩大片裸露,切割较强烈,沟底发育,地形复杂。地势总体趋势是东北高,西南低,最高点位于井田东北山顶,海拔1342.0m,最低点位于井田西南角的王家河河床,海拔1125.0m,最大相对高差为216.90m。

本区属海河流域清漳河水系,距井田南界约1km为清漳河西源,由北西向南东流经左权县城南。在左权县南东约40km处与从北往南留的清漳河东源流入清漳河主流。清漳河平均流量1970m3/s,井田东部有后窑峪河由北向南流过,2 雨季水量较大,平时水量微小,属季节性河流。其它河沟,如井田西部的七里河、王家河只在雨季才有水由北向南流入清漳河西源。

井田位于太行山区,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干旱多西北风,夏季温和多雨多东南风,秋季天高气爽。据气象局提供的资料,最高气温为35.6(1981年),最低气温—25(1984年),年平均气温7.5.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内,年降水量最多可达550~600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84.4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708.7毫米。多年平均无霜期为159天。最大冻土深度为90厘米,一般从头年10月开始,到第二年4月解冻。

本地区历史上未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据历史记载,明嘉靖、清道光年间曾发生过次有感地震,但都是邻区发生地震波及到本地区。建国后,据记载曾发生过35次地震,其中大于4级的4次,大于3级的7次,小于3级的24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将本地区划分为七级基本烈度带。

第二章 勘查与矿井地质工作

1954年地质部213队在昔阳—襄垣一带开展过普查找矿工作。其中包括地质填图、小窑调查以及槽探工程等。地形底图系1914年陆军测量局测绘的1:50000地形图,精度很差,地物精度误差达800~1500米。

1958年4~9月,山西煤管局地质勘探局119队在地质部213队普查找煤的基础上,进行了包括本井田在内的昔阳—左权地质普查工作。同年12月提交了普查报告。1962年经山西煤管局地质勘探局复审,定位不合格。并以决议书011号不予批准,注销储量。该项工作在井田内施工了80钻孔,因当时条件有限,没有测井资料,而且太原组15号煤层情况不明。

1960年至1961年119队利用其大跃进中施测的1:10000地形图做底图在左权县城至李阳间进行了1:10000地质填图。填图方法不明,观测成果、小窑调查等无资料查考,地质界限紊乱,加之底图降级使用,地质成果不宜采用。

1988年晋中市煤田地质勘探队在井田东南部施工了B—1钻探煤钻孔,目的在于了解4号煤层,终孔层位于山西组底部,孔深352米。

1998年4月15日至1999年8月13日晋中煤田地质勘探队对井田进行了精查,在井田内施工了6个钻孔,工程量达3136.36米。在钻探施工过程中相应完成了1:5000地质填图8km2,三维地震勘探0.35km2和精查勘探设计中所拟定的物探测井、生产矿井调查、采样测试、水文地质等工作。

2010年4月至今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在井田内施工3个钻孔,其中地质孔2个,水文孔1个,目前正在施工中。

第三章 矿井地质

第一节 区域地质情况

井田位于紫会向斜东翼南部,出露地层由东向西,由老到新有二叠系下统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地表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基本构造形态 为一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一般8~10·,局部达15·以上,未见落差5m以上的断层。

第二节 含水层与隔水层分布

一、主要含水层

井田内的含水层,根据邻区资料,沿用其划分方法,由老到新分数如下:

1、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组 井田内松散岩层主要是第四系地层,分布于山顶、山坡、沟谷中,不整合于各时代底层之上。分布于山坡、山顶的中更新统离石黄土和上更新统马兰黄土,细颗粒,补给条件差,一般含水微弱。位于由间沟谷及七里河、王家河、后窑峪河等河沟沿岸的第四系冲积层,含水层性以卵、砾石和沙层为主,冲积层厚0~25m。基底一般为砂、泥岩,补给条件优越,地下水水量丰富。井田外的左权电厂、化肥厂及庄则村的供水井成井时均自流。化肥厂2号井单位涌水量2.2L/s.m,电厂2号井自流量30.8m3/h,水质为SO4HCO3-----CA.MG型,矿化度小于1g/L。

2、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层组

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层组包括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和山西组煤系地层砂岩含水层。

⑴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包括下石盒子组下段K8砂岩含水层,上段底部K9砂岩含水层,以及上石盒子组下段底界砂岩(K10)含水层。这三层含水层均表现为厚度较大,岩性为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由于含水层仅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且分布面积有限,个别地区甚至由于地势高使含水层变为不含水透气层,故总的来讲,该组含水层富水性较弱,差异性也较大,径流条件差,循环不畅。

⑵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主要为山西组中上部和底部两层砂岩含水层,岩性为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上部砂岩(2号煤层顶板)含水层连续性较好,为2号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但因补给条件差,含水性不强。山西组与太原组分界K7砂岩含水层,厚10.85~19.71m,平均厚14.90m,厚度大,含水层比较稳定,连续性好。但裂隙不太发育,冲洗液消耗量补打,富水性不强。

3、碎屑岩类、碳酸盐类裂隙岩溶含水层组 ⑴15号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

15号煤层顶板为厚15.0m左右的中细粒砂岩,全井田稳定,连续性好,为15号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与K2、K3、K4石灰岩含水层有密切水力联系,对15号煤层开采有较大影响。

⑵石灰岩含水层

太原组中段有三层石灰岩含水层,分别是K2石灰岩(俗称四节石)、K3石灰岩(钱石)、K4石灰岩(猴石)。其中K2、K4石灰岩连续好,K3石灰岩在井田内大部分相变成为中粗沙粒岩。K2石灰岩在井田内广泛分布,厚6.93~10.30m,平均厚8.38m,裂隙较发育,富水性不均一。井田内3-2号钻孔冲洗液消耗量最大达10.51 m3/h。其它钻孔一般不超过0.50 m3/h。

K3石灰岩只在1-2号孔和2-1号孔内见及,厚2.5m左右。其它钻孔见厚4.70~11.90m的粗粒砂岩。石灰岩裂隙发育。此套岩层冲液消耗量不大。K4石灰岩厚1.60~4.52m,平均厚3.56m,裂隙较发育,被方解石脉充填。冲洗液消耗量不大。

对15号煤层而言,15号煤层顶板砂岩、K2、K3、K4石灰岩四个含水层组成一大的含水层组,都是15号煤层直接和间接充水含水层,虽其富水性较弱,但开采15号煤层时,必定向巷道内充水,发生涌水现象。据盘城岭煤矿提供,日涌水量为400m3/d。

(3)碳酸盐类岩溶裂隙含苞欲水层组

系指中奥陶纺石灰岩含水层。本次施工的6个钻孔,探奥灰最大厚度才66.42m(3—2)号孔。据周边勘探资料和井田以东地表出露地层了解,岩性为灰岩、泥灰岩、白云岩等,溶隙、溶孔和蜂窝状溶洞等比较发育,富水性好,且有泉群排泄。据县水资源办公室资料,龙窑寺泉地面标高1460m,泉流量42t/h(11.71L/S),随季节变化而有所增减。

二、主要隔水层

井田内各含水层之间均有良好的不透水层隔离,含水层之间无明显的水力联系。因此,除上述几层主要含水层外,即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第三节 构造

井田内地质构造醋酸形态为走向东北北东,偌向北西的单斜构造,岩层倾角一般8—10。构造类型简单。区内没有小的褶曲,也没有较大的断层,根据地震勘探资料,井田内小断裂构造比较发育,在井田先期开采地段共查明落差3—5m断层9条,落差1——3m断层13条。由于断层规模小,对煤层开采及水文地质条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井田内3—1号钻孔周围有一直径为19070M的陷落柱。另外,在15号煤层开采中也见有规模不等的小型环状陷落。此类陷落柱,均为基底陷落,K2以上地层完整,仅对15号煤造成破坏,因15号煤层底板标高590—1030m,而区域奥灰水位在900m左右,将会使15号煤层及部分2号煤层开采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化。

鉴于上述,当煤层开采至断层或陷落柱附近时,要注意其破碎带富水情况,避免困之导水或破碎带赋水造成危害。

第四章 煤层煤质

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90万吨/年,矿井批准开采4”、15”煤层两层煤,4”煤层平均厚度1.59m,为特低硫-低中灰-中灰,高发热值瘦煤;90万吨技改工程开采15”煤层,平均厚度6m,为和低硫-低灰-低中灰,高发热值贫煤,为理想工业用煤,主要热销于河北山东一带。

4号煤层水文地质特征基本是亦为2号煤层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对矿井的影响,据煤矿提供,矿井涌水量为每日400立方米。15号煤层水文地质特征基本为15号煤层顶板砂岩及石灰岩裂隙含水层对矿井的影响,现为基建矿井,据煤矿提供矿井涌水量为每日400立方米。

第五章 矿井冲水

区内由东向西,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补给水量将呈增加的趋势。1、2号煤层:其直接冲水层位2号煤层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由于煤层的开采而产生的塌陷裂隙,局部可受K8砂岩裂隙含水层的影响。但该两个含水层的含水性均较弱,对矿井冲水不会产生较大威胁。

井田内2号煤层大部分处于中奥陶含水层区域水位标高以下。2号煤层最低标高为747m,与中奥陶含水层区域水位标高932.9m,相差186m左右。2号煤层底板至中奥陶顶板夜班间距为190m左右,正常情况下,一般不受影响。如因断层、陷落柱等构造沟通或使其间距缩小,可能引起中奥陶含水层进入巷道,对此应引起注意。

老窑古空区或井田内关停矿井,也是2号煤层开采时的充水因素之一。据周边煤矿资料,在开采中,古空区突然来水,且水量较大,并发生淹井事故。

2、15号煤层:其直接充水含水层为煤层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和K2石灰岩裂隙岩溶含水层。由于煤层开采产生的塌陷裂隙,视裂隙塌陷高度可受上覆其它含水层的影响。另外,15号煤层在井田内几乎全部处于中奥陶统含水层区域水位下,而煤层底板距中奥陶统顶界一般为32m,最薄处约23m。岩性为半坚硬岩石,因此,在隔水层底板薄弱处及因构造沟通时、中奥陶统石灰岩含水层对本煤组开采会构成威胁,应予以重视。

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层在井田西部水压大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生顶托补给。井田西部15号煤层底板标高最低为595m,承压水头科可高达340m,在具有导水构造(断层、陷落柱)的情况下,往往会发生顶托突水淹井事故,造成灾害。

所以,15号煤层的充水因素是复杂的,开采时,一定要采取预防措施、疏排矿坑涌水,以免淹没巷道。

第六章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及防治水工作建议

4号煤层为井田内可采煤层之一,其直接充水含水层为4号煤层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狙邻区资料,其直接充水含水层和间接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均较弱,单位涌水量均远小于0.1L/s.m。靠近河谷涌水量稍大。本井田南部靠近清漳河西源,井田内患有后窑峪河、王家河、七里河等几节性河流;井田西部煤层底板低于奥灰水位(左权县医院水井水位村高932.90m)0~183m,均构成2号煤层开采时滴水的不利因素。但由于区内构造简单,尚未发现有破坏2号煤层的陷落柱、断层等导水构造。而且2号煤层距奥灰顶界地层厚190m左右。其间有多层隔水层。因此,其水文地质类型仍属简单类型,即为二类一型。

15号煤层为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其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太原组K2~K4石灰岩裂隙岩溶含水层和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据周边勘探区水文资料,太原组含水层的含水性也很若。但由于下伏中奥陶统溶裂隙含水层的含水性较强,水头较高,15号煤层底板标高为590~1030m,绝大部分煤层低于奥灰水位(932.90m)0~343.0m,而且据地震勘探资料该煤层1~5m的小断层接近或直接接触煤层,使水文地质条件趋向复杂。对于低于奥灰水位的15号煤层,02岩溶水水压增大,在井巷开掘中,当水压超过坑道隔水板时,即可出现底鼓、底板开裂等变形现象,造成突水事故。所以,15号煤层的水文地质类型应该为三类二型。

第七章 实习心得

为期一周的地质实习很快的就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对地质科学的热爱和兴趣,而且还在实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地质知识的了解,尤其是工程地质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从之前的感性认识升华为如今的理性认识,这种质的飞跃,应该归功于实践的作用。

这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知识从感性认训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了工程地质对实际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在的认真指导。在实习中学会了一定的观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例如,出外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地理和各地典型地质 地貌的兴趣。同时,懂得和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此外,在此次实习中我在导师身上学了不少的东西。体会最深的就是做事要认真、不能懈怠,更不能放弃,爬鼓山时,在导师的激励下,我坚持下来了,所以要铭记:做事要认真,即使不喜欢的,也要努力去做,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让自己造福于人类!

第三篇:矿井地质实习报告

名:张鑫麟

号:176140098

指导老师:徐志平

业:采矿工程

级:1

院:中国矿业大学

.-

目录

前言

………………………………………3

第一章

矿井交通位置及简介………………5

第二章

矿井区域及水文地质概况…………6

第三章

矿井地质……………………………

第四章

矿井防治水工程……………………

结束语

………………………………………

.-前言

煤矿地质学作为一门采矿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其基本知识的掌握直接关系到我们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其我们以后的应用。煤矿地质实习是采矿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习实践教学和课堂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作用,煤矿地质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质问题的能力。加深我们对书本知识的认知,以书面讲解和实地考察的方法相结合,让我们从实际问题中学到真正的东西,为我们将来去基层工作积累更丰富的经验。

一、

实习目的及任务1、目的:

《煤矿地质学》课程的实习,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也是加深课堂的重要内容。这次实习是该课程课堂教学的继续,也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认识实习是专业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

⑴学习实习矿井工程技术人员及工人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崇高品德,培养学生为祖国的煤炭事业而奋斗终身的精神。

⑵建立学生对煤矿整体及一通三防系统的感性认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任务:

⑴了解矿井地面生产及辅助系统的布局及其功能。

.-⑵了解矿井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包括:

1)矿井地理位置、交通情况、地形特征、气候条件相关水文情况等; 2)矿井煤系地层特征,主采煤层赋存情况,顶底板岩性,地质构造; 3)矿井水文地质情况、矿井瓦斯等级、煤层自燃倾向。

.-第一章

矿井交通位置及简介

一、历史沿革

石台煤矿,于 1970 年 11 月破土动工,1975 年 12 月正式投产,2010 年 12 月改制为淮北石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以煤炭开采、销售为主的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储量 1.6 亿吨,起初设计生产能力为 60 万吨/年,通过改扩建设计生产能力为90万吨/年。矿井投产后,于1979年产量超过100万吨,“十一五”期间矿井产量保持在 130 万吨/年。建矿 35 年来,累计生产原煤 4800 多万吨,上缴利税 12 亿多元,为集团公司和淮北地方的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荣获“大庆式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综合防尘达标矿井”、“全国企业文化先进单位”、“省属企业文明单位”、“省属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淮北市、集团公司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矿井简介

石台矿业位于淮北市东北,距市区约 15Km。属石台镇、朔里镇和萧县永堌镇管辖,南邻双龙公司,西接岱河矿业和房庄矿(闭坑),东以张庄向斜和永堌井田(闭坑)相邻,深部为金石矿业。区内矿用铁路经符夹线至符离集,可通往华东各城市。公路可直通徐州、宿州、阜阳等地;另外,井田北有连霍高速公路,交通较便利。

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多水平单一煤层开采。井田分南北两翼,原储量南多北少,基本形成单翼开采局面;北翼火成岩侵蚀严重,地质

.-构造复杂,现已封闭。

第二章

矿井区域及水文地质概况

一、矿井区域水文情况

矿井范围内东有闸河,西有龙河,均属季节性河流,河水自北向南迳流。龙河在本矿范围内迳流长度 3700m,历史上最高洪水位+32.255m(1982 年 7 月 22 日)。闸河在本矿范围内迳流长度 1700m,历史上最高洪水位+36.586m(1982 年 7 月 22 日)。比井口高 1.586m。历史上这两条河对矿井未造成危害。

矿井地表地势平坦,起伏不大,地面标高+31.9-+36.5m,呈东北高西南低的特点;另有三个塌陷区,积水面积约 3.0Km2,最高水位+33.5m。地表水体对矿井充水没有影响。

二、矿井水文地质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主采煤层 3 煤上覆有 4 个含水层、4个隔水层,3 煤下部的含水层因距离远,隔水层厚,对 3 煤开采影响不大。1、新生界松散层含、隔水层(组)

矿井第四系松散层厚度变化受古地形控制,大致上有自北向南,由东向西逐渐增厚的趋势。松散层两极厚度 29.75~85.59m,平均53.10m。按其岩性组合特征及其与区域水文地质剖面对比,自上而下可划分为一个含水层(组)和一个隔水层(组)。2、二叠系煤系含、隔水层(段)

.-矿井下石盒子组 3 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5、6 煤层局部可采。根据地层剖面岩性及主采煤层赋存的位置关系、裂隙发育程度划分为四个含水层(段)和四个隔水层(段)。

⑴基岩风化带含水层(段)基岩风化带底板标高-12.90~82.61m,平均-44m。风化带厚度4.71~67.0m,平均 26.90m,其中砂岩厚度 0~47.54m,平均 9.90m(见表 5201)。岩性以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中砂岩为主。基岩风化带水文地质特征具有隔水与含水二重性。当风化带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时,由于泥岩风化后呈高岭土状,具有较好的隔水性。当风化带岩性以砂岩为主时,强风化带砂岩呈松散状,弱风化带砂岩裂隙发育,砂岩风化裂隙中可赋存一定数量的地下水,形成风化带含水层(段)。据相邻矿井抽水试验 q=0.03708~0.1897/s·m,k=0.1459~0.6846m/d。风化带裂隙含水层水对二、三水平开采矿井充水影响不大。

⑵上石盒子组隔水层(段)底板埋 67.89~698.25m,平均 292.70m,除部分地段该层位缺失外,隔水层厚度为 6.61~565.05m,平均 197.60m。岩性由灰~深灰色泥岩、粉砂岩和少量细粒砂岩相互交替组成,以泥岩、粉砂岩为主。钻探揭露时没有发生漏水现象,隔水性能较好。

⑶上石盒子组底部(K3)砂岩裂隙含水层(段)

底板埋深 77.39~722.56m,平均 317.70m,砂岩厚度 1.29~64.71m,平均 22.50m,岩性为灰白色硅质胶结的中、粗粒岩(K3)为

.-主,裂隙较发育,具有不均一性。钻探揭露时 20-2、6-8-2 等 8 个钻孔发生漏水现象,漏失量为 3.2~9.7m3/h。据相邻岱河矿资料:q=0.06~0.601l/s.m,水质类型为 HCO3-Cl-Na 型水,PH 值为 7.4~8.3。

⑷上石盒子组底部~3 煤层间隔水层(段)底板埋深 115.80~900.80m,平均 419.00m,隔水层厚度 13.82~148.30m,平均 97.40m。岩性以泥岩、粉砂岩、砂质泥岩为主,其次为砂岩,隔水性较好。

⑸3 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段)

底板埋深 159.85~946.09m,平均 456.30m,砂岩厚度 5.50~53.15m,平均 18m,岩性以中、细粒砂岩、岩浆岩为主,3 煤层顶板砂岩分布不稳定,多数为粉砂岩、细砂岩互层。砂岩裂隙不发育,具有不均一性。钻探揭露时 494、14-1、11-3、10-2、4-6-1 等孔发生漏水现象,漏失量为 2.7~8.28m3/h。据 9-3、11-2、20-1、22-1 孔抽 水 试 验 资 料 : q=0.000082 ~ 0.0911/s.m,K=0.000348 ~0.20409m/d,富水性弱。水质类型为 Cl-Na 型或 Cl·HCO3-Na·Ca 型,矿化度 1.03~2.88g/l。

该含层(段)地下水处于封闭~半封闭环境,以储存量为主,是开采 3~5 煤层的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

三、老空水

由于矿井次级褶曲较发育,受褶曲构造影响,地层倾角走向上变化较大,煤层底板多为波状起伏。掘进中煤巷多沿顶底板施工,巷道

.-起伏不平,回采掘进中易造成工作面采空区和巷道局部积水,采空区积水如不加强探放,最容易造成透水事故。矿井共有老空积水区 7 个,具体情况见下表。

矿井采空区积水情况统计表

名称 开采时间 采空区情况 积水区情况 上下限 标高(m)

走向长(m)

倾斜宽(m)

上下限 标高(m)

积水 面积(m2)

积水量(m3)

Ⅱ3110 2008.09~2009.03-277.6~-315.36 298 108-309~-315.36 1603 962 T312 2004.01~2004.06-303.6~-355.4 536 105-350~-355.4 1603 962 Ⅱ355 2009.07~2010.04-239~-296 292 130-285~-296 11050 7518 Ⅱ356 2001.12~2002.04-252~-297.26 275 170-252~-297.26 18205 10923 3422 2003.01~2003.09-361~-390.38 190 150-382~-390.38 10800 8964 3424S 2005.07~2005.11-378~-389 115 75-382~-389 13334 8000 Ⅱ3120 2013.12~2014.06-455~-519.07 260 110-506~-519.07 3834 2300 1、老空水虽然为静储量,但水量集中,具有突发性,瞬间流量大,对安全生产危害性较大。因此对于老塘水在三水平开拓和回采前应加强老巷积水和工作面采空区积水的调查,以便排放避免水患的发生,必要时施工放水钻孔和专门放水通道。2、井田及周边地区老窑水分布

⑴双龙公司Ⅱ3722、Ⅱ3721 工作面采空区积水 47368 m3。

⑵房庄煤矿位于矿井西翼南端,该井西部采空区积水 32333m3。

以上两积水区对本矿井无影响。

四、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1 1、充水水源煤层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是矿井充水的直接含水层。其富水性受构造裂隙发育程度的控制,富水性弱。一般处于封闭-半封闭环境,补给条件差,以储存量为主,一般水量不大,易于疏干。2、充水通道

主要有断层及构造裂隙,采动垮落带裂隙,以及未封闭好的钻孔等。3、矿井涌水量现状

2010-2012 年,矿井涌水量 49.28-166.18 m3 /h,平均102.58 m 3 /h。

2013-2014 年,矿井涌水量 159.95-79.87 m3 /h,平均108.40 m 3 /h。4、矿井“十二五”期间突水情况见下表:

“十二五 ”期间矿井突水情况统计表

突水 时间 突水 地点 突水 标高 突水 层位 突水

形式 突水

水源 突水

通道 突水情况描述及影响程度 2011.5.26 Ⅲ313工作面1#钻场-378

m煤顶板 流出 3 煤顶板砂岩水 4#高位钻孔 4 号孔打至 112m 处出水,水量最大10m3 /h,后稳定在 8m 3 /h,无影响。

2013.12.12 Ⅱ3120风巷 2#钻场-517

m煤顶板 流出 3 煤顶板砂岩水 4#高位钻孔 4 号孔打至45m 处顶板砂岩出水,终孔 101m,水量最大 6m3 /h,7 天后稳定在 1m3 /h。无影响。

五、矿井排水系统

⑴矿井防排水系统 ①一水平泵房安装3台MD280-43/84型排水泵,单台功率400KW;1 台200D 1-43×8型排水泵,功率400KW,最大排水量784 m3 /h; ②二水平泵房安装 3 台 MD450-60×10 型排水泵,单台功率1120KW,最大排水量 945 m3 /h;

.-③三水平泵房(向二水平排水)安装3 台 MD155-30/84×10 型排水泵,单台功率 220KW,最大排水量 324 m3 /h。

第三章

矿井地质

一、矿井地层

据钻孔揭露,矿井地层由老至新为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第四系。缺失自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下统、三叠系等地层;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二叠系,地层总厚约 1485m,由老到新分述如下:1、奥陶系中、下统(O O 1+2)

区域厚约 500 余米,本矿未完全揭露,矿井揭露最大厚度 70.55m,岩性为灰色带肉红色厚层状石灰岩夹薄层泥灰岩,顶部稍含燧石结核。为石炭系含煤地层的基底。与下伏寒武系地层假整合接触。2、石炭系(C C)

⑴下统本溪组(C C 2b):

假整合于中奥陶统老虎山组石灰岩之上,厚 10.63~25.25m,平均厚 16m,含灰岩 0~2 层,上部以浅灰~灰色粉砂岩为主、夹紫色泥岩;下部为灰白~棕色、紫色铝质泥岩。底部铁质结核较多。

⑵上统太原组(C C 2t):

与本溪组整合接触。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厚 123.37~154.68m,平均 139m。一般由灰岩及薄层海相灰色细砂岩、粉砂岩组成,含灰岩 12 层,灰岩总厚 64.40m。上部第一层灰岩为浅灰色结晶质,厚度稳定,一般 2m 左右,是本区主要标志层(K 1)之一。与下

.-伏奥陶系呈假整合接触。3、二叠系(P P)

二叠系地层整合于石炭系太原组之上,以太原组顶第一层灰岩为界。分为上、下统四个组;自下而上为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及不含煤的石千峰组。下统的山西组与下石盒子组为本矿主要含煤地层,总厚达 320m。

⑴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 P 1s):

下自太原组顶部第一层石灰岩之顶为界,顶至 5 煤下铝质泥岩之底。为一套以砂岩、粉砂岩为主夹泥岩、煤层的过渡相沉积,厚 110~182m,一般 135m,含 6、7 两个煤组,煤层总厚 0.79m。6 煤层局部可采,7 煤不可采。

底部为一层厚 8~12m 的黑色海相泥岩,泥岩中可见海百合茎及少量腕足类化石和黄铁矿结核。煤组以下主要为灰色粉砂岩、细砂岩和泥岩组成,成互层状,具条带状构造,发育波状水平层理,7~6 煤组间主要为灰白色细~中粒砂岩及粉砂岩。6 煤组以上为灰白色细~中砂岩,夹粉砂岩,顶部 10~15m 多为灰绿色、紫红色泥岩、粉砂岩,含菱铁鲕子,无层理。与下伏石炭系太原组呈整合接触。

⑵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 P 1xs):

下自 5 煤下铝质泥岩之底,顶至 1 煤层下 K 3 砂岩之底,厚 170~230m,一般 195m,大致可分为上下两段:

①下段

.-自铝质泥岩底界至 2 煤层上中砂岩底,为主要含煤段,厚 80~110m,一般 90m。底部为浅灰~灰白色铝质泥岩,无层理,层位及厚度稳定,系良好标志层(K 2)之一。含主采煤层 3 煤层,零星可采煤层 2、4 煤层和局部可采煤层 5 煤层,煤层总厚 4.37m。

②上段 自2煤上中砂岩之底至顶界K 3 砂岩之底,厚80~120m,平均105m,主要由灰、紫灰色泥岩、粉砂岩组成,局部为中细粒砂岩,富含菱铁鲕子或结核。底部发育一层厚 8~15m 的灰白色中粒砂岩。本段局部含不可采薄煤 2~3 层,含植物化石。与下伏山西组整合接触。

⑶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 P 2ss):

下自 K 3 砂岩之底,上未见顶,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揭露最大厚度>715m,为一套陆相沉积。

底部为一厚 3~18m,一般 12m 左右的灰白色中粗粒砂岩,硅钙质胶结,坚硬,为区内主要标志层(K 3)之一。

下段厚 230~280m,以灰绿色碎屑岩为主,夹杂色泥岩,含薄煤2~3 层,煤层总厚 0.65m,仅 1 煤层局部达可采厚度,无可采价值。

上段厚度大于 390.3m。上部为灰白~暗紫色粗~巨粒砂岩,含砾石,成份复杂;下部以细碎屑岩为主,稍具鲕状结构,夹杂色斑块等。本段不含煤,含植物化石,与下伏地层分界面在 K3 砂岩底界。

4、第四系(Q Q)

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厚 29.75~89.59m,平均 53.10 m,由北向南、由东向西渐厚。与下伏更新统呈整合接触。

.-二、可采煤层

矿井有 3、5、6 等 3 个可采煤层,各可采煤层主要特征:1、3 3 煤层

该煤层为矿井内主要可采煤层,位于下石盒子组下部,(K 2)铝质泥岩之上 25~35m,一般 30m 左右,煤层厚 0~7.72m,平均煤厚3.03m,煤层结构复杂,含 0~3 层夹矸,厚 0.05~1.30m,平均 0.15m。岩性一般为泥岩和粉砂岩;矿井深部煤层因岩浆侵蚀影响,不同程度的被吞蚀或蚀变为天然焦。岩浆侵蚀区天然焦厚度为 0.10~6.66m,平均厚度为 2.58m,其中夹岩浆岩 1~8 层,岩浆岩体厚度为 0.15~10.80m,平均 1.33m。顶板一般为泥岩或粉砂岩,夹有薄层细砂岩,局部顶板为细砂岩,底板为泥岩。可采指数 0.92,变异系数为 38%,为全区大部可采较稳定的中厚煤层。2、5 5 煤层煤层位于 K 2 之上 13m 左右,而在 97-1 等孔附近仅 6m 左右,主要分布于矿井东北部、西南部和东部。煤厚 0~3.24m,平均 0.37m,可采范围主要分布于 1~3 线东部、3~5 线西部、6~10 线东部、12~13-14 线中部,煤层结构简单,顶板为厚层中、细砂岩或具泥质条带的细砂岩,底板为泥岩。由于古河流冲刷,使 5 煤层变薄或尖灭。可采指数为 0.17,变异系数为 233%,属不稳定局部可采之薄煤层。3、6 6 煤层煤层(组)位于山西组中部,K 1 灰岩之上 55~65m,一般 60m,主要分布于矿井的西南部,其次是矿井北部,煤层厚 0~2.38m,平

.-均 0.43m。可采范围主要分布于 0~5 线间,其次是 9 线及 12 线处。煤层结构简单,顶板为中厚层的中、细粒砂岩,底板为具缓波状层理的条带状砂岩。可采指数为 0.18,变异系数为 117%,属不稳定零星可采的薄煤层。4、煤层间距

各煤层组的间距虽有一定的变化,但仍具一定的稳定性,对邻近钻孔对比具有重要意义,各煤层组间距情况见下表。

Ⅲ1 1 和ⅢN 1N 采区各煤层(组)间距统计表

煤层或标志层 2

3K 2K 1

最小间距(m)

6.58 4.92 6 44.93 57.02 最大间距(m)

26.36 26.19 24 101.42 72.72平均间距(m)

18.53 11.02 13 69.4 64.64 三、区域构造

淮北煤田大地环境处在华北古大陆板块东南缘,豫淮坳褶带东部,徐宿弧形推覆构造中南部。东以郯庐断裂为界与华南板块相接,北向华北沉陷区,西邻太康隆起和周口坳陷,南以蚌埠隆起与淮南煤田相望。石台煤矿位于淮北煤田北部,濉萧矿区闸河复向斜中段的东部,次级向斜—张庄向斜的西翼。1、矿井构造(矿井构造纲要图见下图)

矿井南部次级褶曲发育,北部以断裂构造为主。区内岩浆侵蚀范围广泛。主要生产区域Ⅲ 1 和Ⅲ 1 N 采区位于张庄向斜的西翼。总体上属单斜构造,岩层走向北偏西 30°~北偏东 10°,岩层倾角 10°~48°,其特点是浅部大,深部小。发育有次级褶曲。

.-2 2、褶曲

矿井主体构造为张庄向斜,次级褶曲由北向南依次为宗台背斜、童台向斜、南三背斜、南丁向斜、丁庄背斜、黄庄向斜等。3、断裂

矿井内断层发育,勘查阶段和矿井生产期间共发现大小断层 502条(截止 2013 年 7 月),其中落差<10m 的 465 条,≥10~<20m 的有18 条,≥20~<30m 的有 10 条,≥30~<50m 的 2 条,≥50m 的有 7 条。落差≥10m 的 37 条断层中,正断层 33 条,逆断层 4 条(表 3201)。Ⅲ1 和Ⅲ1N 采区三维地震解译断层 43 条,落差<10m 的 32 条,≥10~<20m 的有 8 条,≥20~<30m 的有 1 条,≥30~<50m 的 1 条,≥50m的有 1 条。

.-N65°4-1号

H=20M70°60°支2∠ 52°-73°

H=10~60M44°6号∠ 30°-60° h=20-60M65°支1∠ 78°-80° H=35~170M70°Fj2∠ 75° H=40~90M50°FS1∠ 65° H=5-15mH=50M75°1号50°H=30M2号F2 H=30~60M60°H=15~40M60°F565°F6 H=25M65°H=25M 65°5号∠ 45°

H=10~25M支2∠ 52°-73°

H=40~60MF4∠ 75°

H=45~75MFN1∠ 30°

H=20MFN2∠ 30°

H=15MF3-1∠ 60°

H=14~22MFN5∠ 60°

H=8~12MF3∠ 60°

H=20~110MFN6 ∠ 45° H=5~10MF4-2 ∠ 45° H=30M52°F6

H=20~30MFj5∠ 70° H=8~15MFj5∠ 70° H=8~15MDF9∠ 50°

H=0~22m FJ∠ 70° H=50~60m2DF

∠ 50° ~60° H=0~20m 5丁

斜童 台 向 斜宗

斜张 庄 向 斜张  庄  向  斜南 三背斜朔 里背斜向斜南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房庄煤矿石台 煤矿张 庄 煤矿+++++++ ++ ++ + ++++ + + + + ++ ++++ ++++ + + + + +++ + +++++ + + +石台煤矿黄庄向斜K3 K2K1K3K3K2K1K3K3K3K3K2K2K2K2K2K3K3K3K2K1岱河煤矿梧南煤矿梧桐煤矿永青煤矿永固煤矿窦庄煤矿石台煤矿石台煤矿金 石公司构 造 纲 要 图

.-4 4、岩浆岩

矿井内岩浆岩分布范围广泛,岩石种类以辉绿玢岩为主,次为花岗斑岩。其分布规律是:具有明显的分区性,辉绿玢岩主要分布于矿井东部,13 线以南区段,花岗斑岩分布于矿井北端西北部 F 3 断层以北区段,侵蚀面积合计为 11.94km2,占 3 煤层面积的 58%。平面形状复杂且分支多,岩浆岩在煤层中呈岩床状、透镜状、串珠状、岩墙状,对煤层破坏严重,给生产和经营带来较大影响。5、陷落柱

矿井至今尚未在生产和各种资料中发现陷落柱(或疑似陷落柱)。6、可采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

矿井主要可采煤层为 3 煤层,5、6 煤层局部可采。采区巷道主要在 3 煤层至 K2 铝质泥岩之间的岩层中,其次是 K2 铝质泥岩之下的砂岩及砂质泥岩中。

⑴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

①3 煤层顶底板特征 a、老顶:厚 2.92~34.31m,平均 9.40m,岩性以灰白色中厚层状细砂岩、中粒砂岩为主,占统计点 71.2%,少数钻孔为厚层状粉砂岩、砂质页岩,占统计点 28.8%,具交错层理,致密坚硬。

b、直接顶:厚 0~38.28m,平均 10.10m,岩性以灰色泥岩、砂质泥岩或粉砂岩,泥质砂岩及岩浆岩、天然焦。有 16 个钻孔有岩浆岩,占统计点 21.9%,有 15 个钻孔为含有薄煤层的复合顶板,占统

.-计点 20.5%。泥岩中含有小浑圆状的菱铁质结核及大量的叶片化石,呈块状,易碎易落。

c、伪顶:有 8 个孔有伪顶,占统计点的 11%。厚 0.05~0.70m,岩性以深灰~黑色炭质泥岩、泥岩,致密,柔性较好。

d、直接底:有17个钻孔有直接底,占统计点的23.3%。厚度0.05~0.87m,平均 0.36m,岩性为灰~深灰色炭质泥岩、泥岩,含有丰富的植物根部化石。

e、老底:厚度 0.93~21.69m,平均 4.80m。岩性以泥岩、页岩为主,其次为粉砂岩、砂质页岩、细砂岩,其中泥岩、页岩占统计点的 68.5%,粉砂岩、砂质页岩占统计点的 27.4%。06-3 孔为细砂岩,06-9、97-8 孔为断层破碎带。

②5 煤层顶底板特征 a、老顶:厚度 3.08~19.07m,平均 10.00m,岩性以青灰~灰白 色中厚层状细砂岩、中粒砂岩为主,占统计点 86%,少数钻孔为中厚层状粉砂岩,占统计点 14%,有 76%的钻孔缺少直接项,为单一岩性顶板老顶直接与煤层接触。

b、直接顶:矿井 5 煤层直接顶板较少,仅占统计点的 24%。厚度 0~15.37m,平均 6.90m,岩性为泥岩、砂岩、岩浆岩,局部距 4煤层较近,组成复合顶板。

c、伪顶:仅 84-3 孔有伪顶,岩性为泥岩,厚度 0.62 m。

d、直接底:仅 10-2、2-4 孔有直接底。厚度 0.24~0.70m,岩性为炭质泥岩、泥岩。

.-e、老底:厚度 1.16~17.60m,平均 6.20m。岩性为灰色泥岩、粉砂岩,少数钻孔为细砂岩,其中泥岩占统计点的 58.60%,粉砂岩占统计点的 24.10%。细砂岩占统计点 17.30%。

③6 煤层顶底板特征 a、老顶:厚 3.18~77.62m,平均 18.40m,岩性以灰白~浅灰色细砂岩、中粒砂岩为主,占统计点 87.30%,少数钻孔为粉砂岩、砂泥互层,占统计点 12.70%,岩性致密坚硬。本矿多数钻孔直接顶缺失,老顶直接与煤层接触。

b、直接顶:厚度 0~23.73m,平均 4.30m,岩性以灰色泥岩、粉砂岩。

c、伪顶:本矿伪顶较少,仅 494、12-2、07-4 孔有伪顶。厚度0.40~0.62m,岩性以粉砂岩、泥岩。

d、直接底:直接底较少,仅 4-1、6-8-1、07-4、12-1、11-1 五个钻孔有分布。厚度 0.14~0.86m,平均 0.36m,岩性为炭质泥岩、粉砂岩。

e、老底:厚度 0.97~15.58m,平均 5.60m。岩性为青灰~灰白色 缓波状层理的条带状细砂岩,灰色粉砂岩、泥岩,其中细砂岩占统计点的 30.9%,粉砂岩、砂质页岩占统计点的 40.0%。泥岩占统计点29.10%。

⑵煤层顶底板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①可采煤层顶底板相同岩性的物理性质变化范围都较大,力学指标平均值有所波动并与其它岩石有较大范围的交叉。

②不同岩石的载荷能力的大小不同,一般是砂岩大于粉砂岩,粉砂岩大于泥岩。各种岩石抗压强度值变化范围较大,这与岩石的胶结物的成分、结构、构造及岩石裂隙的发育程度的差异有关。

③断层破碎带岩石由于受构造应力作用的破坏,岩石抗压强度也会明显降低,同时风化带岩石由于受风化作用及地下水作用,产生溶蚀或泥化。其岩石强度也会明显降低。断层破碎带岩石及风化带岩石表现为泥岩、粉砂岩甚至砂岩的载荷能力差异不大。

根据岩石单轴抗压强度 Rc,可以把岩石简单划分为:硬质岩石(RC≥60 MPa)、中硬岩石(60 MPa>RC≥30 MPa)、软质岩石(RC<30 MPa)三种类型。

第 四章 章 矿井防治水 工程

一、防治水 工程完成情况及存在问题1、防治水工程完成情况

⑴防治水工程现状 矿井主要以防治 3 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为主,其次是由其衍生的老空水。3 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以物探探查,顶板疏放钻孔疏放为主,老空水以下山沿空掘进,无压追排方法治理。

⑵防治水工程管理 防治水工程管理以总工程师为直接领导,地测科负责探放水设计

.-及现场技术监督,收集整理探放水资料,验收探放水工程,评价防治水效果。2、矿井存在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

⑴地质防治水技术力量薄弱,只有一个技术员担任地质及防治水工作。业务水平较低,今后应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专业水平。

⑵基层单位对防治水工作的重视力度不够,认为水小不会出现安全事故,安全技术措施落实滞后。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执行力。

⑶设备老旧,地质探查手段落后,新技术、新方法接触少。

二、矿井下一阶段的水害防治1、矿井防治水工程规划的原则

严格按照“地质先行,保障有力,探资源,控断层,治灾害”总体要求,采用“三维地震为主、井上下钻探结合、其他手段为辅”的综合地质勘探方法,实现“三覆盖、两控制”,查明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遵循“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工作原则,实现“先治水后生产,不达标不生 产”。2、矿井防治水工程的总体目标

⑴杜绝地质误揭误判、巷道误透; ⑵杜绝大于 60m3 /h 的突水、透水事故; ⑶杜绝因地质构造探查不明造成综采工作面无计划停产搬家; 3 3、矿井防治水技术路线

隐患排查、预测预报、超前探查、综合治理、安全评估、验收审批。

.-4 4、矿井日常防治水工作内容与技术要求

⑴成立防治水领导小组,地测科按规定设置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

⑵落实规定的各种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明确岗位职责。

⑶规范技术管理。抓好技术方案、工程设计、安全技术措施和图纸、报告的编制工作,做到逐级审查,严格责任追究。建立各类技术文件审查审批制度,确保技术文件质量。

⑷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矿地测管技人员待遇不低于同类别科室。注重技术人员培训,集团公司组织三维地震、井下物探、地测防治水等技术专题培训必须按时参加。强化日常岗位培训,每月开展一次专业技术业务培训、考核工作。

⑸严细工作作风。勤跑现场,多看图纸,做到现场调查及时,数据编录真实,台帐图件规范,资料分析准确,地质水文地质调查杜绝原始记录造假,杜绝调查收集滞后,杜绝调查不记录、不填图。

⑹防治水工程。老空水探放工程实施后必须验证放水效果;近断层等地段采取物探、钻探超前探查措施,巷道必须在超前探查掩护范围内掘进。

⑺系统装备。排水系统实行双回路供电,排水能力满足要求,定期检修保养。

⑻坚持隐患排查、坚持“周分析,月预报”及紧急水情及时通报的工作制度,始终把预防作为防治水重点措施。

⑼查清井田及附近地面河流的汇水情况,掌握历年降雨和最高洪

.-水位资料,并设站观测。每年雨季前调查一次井田地面塌陷范围,积水面积,积水深度,并标注在综合水文地质图上。掌握矿井井口标高,矿井综合排水能力,以及防洪防汛材料的储备数量,抢险队伍的组织落实情况。雨季监测河流水位变化。

⑽做好各种应急预案,并要按规定要求定时演练。

结束语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培养了对煤矿行业的热爱,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对地质科学的热爱和兴趣,而且还在实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地质知识的了解,尤其是煤矿地质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从之前的感性认识升华为如今的理性认识,这种质的飞跃,应该归功于实践的作用。

这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知识从感性认训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了煤矿地质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在的认真指导。

在实习中学会了一定的地质勘察的方法要领和细节。例如,实习前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时间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工作的必要性和艰苦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此外,在此次实习中我在导师身上学了不少的东西。

.-体会最深的就是做事要认真、不能懈怠,更不能放弃,所以要铭记:做事要认真,即使不喜欢的,也要努力去做,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让自己造福于人类!

第四篇:矿井地质工作总结

地质工作总结

一、地质工作是围绕搞好矿井安全生产,立足服务生产一线。并注重煤矿标准化建设,在矿领导和公司技术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加强科学管理为核心,以提高工作质量为依托,圆满的完成了一年的工作计划和上级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起到了煤矿 “地质”的作用。为我矿圆满完成任务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地质工作为满足矿井生产设计和生产开拓的需要,按期完成和提交: 1.完成丁村煤矿“10402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的编制。2.完成丁村煤矿“管子道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的编制。3.完成丁村煤矿“风桥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的编制。4.完成丁村煤矿“10401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的编制。5.完成丁村煤矿“专用回风道掘进地质说明书”的编制。6.协助完成了丁村煤矿”井下所有巷道的工程测量。

7.完善了“丁村煤矿”的煤层露头线、三线(探水线)(积水线)(警戒线)、风氧化带的上图。半年来,并根据矿井生产经营计划安排工作面掘进头进行综合分析。下发地质月预报、临时预报,坚持了有疑必探,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完成煤岩巷的超前预报工作及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保证了不误揭煤不误揭断层,消除了瓦斯突出。编制了与之相应的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报,为井巷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和地质依据。

水文地质工作提交和编制了周分析、月预报、季度预报及《水患排查及处理方案》和《2011水患排查》及《矿井防治水计划》。按时对地表水观测及矿井涌水量的观测,编制矿井涌水量与相关曲线图。按照质量标准化标准,对矿井地质构造素描卡及断层观测记录卡和井下地质钻孔成果台帐不断进行更新完善,本着干标准活这个原则,对各类矿井地质图件进行了不断的修改和补充。使之能更好地服务于生产设计的需要,使质量标准化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半年来,我们为了更好的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防治水条例》,杜绝水害事故,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保证安全生产,为我矿采掘的接替赢得了时间。在完成各类矿井地质水文地质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地质水文、地质预测、预报工作。我们根据生产采掘头面的安排和布置,做到了施工地点有月预报、季度预报、预报和地质工作计划,各个头面均进行预报,做到对水情水害有周分析、月预报、季度预报及月、季总结,解除水情水害对矿井的威胁,能够较好地指导矿井安全生产,消灭了各种安全隐患事故的发生。

二、存在问题

1、地质人员配备不足,对本矿地质资料掌握不全面、水文地质观测有些地方较简单,今后应及时收集及时改正,加强改进以上地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2、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养成会分析,井下纪录严密认真,上井后及时上图,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三、明年工作计划。1、2012年工作重点,在10401、10402工作面施工,应侧重工作面在煤巷开拓中的地质资料,以及时收集分析上图工作,更好的服务生产一线。

2、重点抓好工作面超前钻探工作,对10401、10402的生产勘探钻孔的布置,能有效的查明采区的地质构造及煤层赋存情况。3、2012年的规划中要坚持做好水文地质工作,特别是10401、10402工作面的水文地质工作,加强对C4煤层地质构造及顶底板的疏放工作;更好的查明水文地质条件,为更好的服务于我矿的开拓工作。4、2012年一水平的10401、10402工作面地质条件较复杂,断层、裂隙普遍发育、10401工作面是我矿2012年的接替主力工作面,由于10401开拓施工时获取的地质资料较少,为了更好的服务生产,我们地质工作是重点抓好超前钻探工作,并将获得的资料及时上图整理、分析,使其能更准确更科学地为工作面回采提供较详细的地质资料。

5、注重加强理论学习,努力钻研业务,向老师和领导学习、取经,使个人的工作能力,更快更扎实应用于工作中,做到能独立发现和解决矿井地质、水文地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能更好的指导服务矿井生产,为煤炭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丁村煤矿生产技术科

王爱方 2011-12-9

第五篇:矿井实习报告

目录

第一章 矿井概况...............................................................第二章 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第三章 采区概况...............................................................第四章 采区生产系统...........................................................第五章 矿井安全技术措施.......................................................第六章 防尘措施...............................................................第七章 预防井下火灾的措施.....................................................第八章 矿山环保...............................................................结 束 语.......................................................................第一章 矿井概况

一、地理概况

瑶岭煤矿位于偃龙煤田的东部,在巩义市西村、鲁庄两镇的管辖内。北东距巩义市城关约20公里,距郑州市约75公里,北西距洛阳市约50公里。瑶岭村位于井田中部。巩义市至瑶岭村有柏油公路,陇海铁路在巩义市有停车站,交通尚属方便.图1-1-1 矿井交通位置图

勘探区位于嵩山山脉的北麓,地势南高北低,属低山丘岭区。最高海拔标高榆钱坡7440.40

定:(1)、箕斗提升兼作回风井时,井上下装、卸井塔都必须有完善的封闭措施,其漏风率不超过15%,并应有可靠的降尘设施,但装有皮带运输机的井筒不得兼作回风井;

(2)、箕斗提升并或装有皮带运输机的井筒兼作进风井时,箕斗提升井筒中的风速不得超过6m/s;装有皮带运输机的井筒中的风速不得超过4m/s,并都应有可靠的防尘措施,保证粉尘浓度符合工业卫生标准。皮带运输机的井筒中还应装有专用的消防管路。

4、所有矿井都必须采用机械通风,主要扇风机(供全矿、一翼或一个分区使用)必须安装在地面。同一井口不宜选用几台主扇并联运转,主扇要有符合要求的防爆门,反风设备和专用的供电线路。

5、每一个矿井必须有完整的独立的独立通风系统,不宜把两个可以独立通的矿井合并一个通风系统,若有两个出风井,则自采区流到各个出风井的风流需保持独立;各工作面的回风在进入采区回风道之前,各采区的回风在进入回风水平之前都不能任意贯通,下水平的回风流和上水平的进风流必须严格隔开,在条件允许时,要尽量使总进风早分开,总回风晚汇合。

6、采用多台分区主要通风机通风时,为了保持联合运转的稳定性,总进风道的断面不宜过小,尽可能减少公共风路的风阻;各分区主要通风机的回风流,中央主要通风机和每一翼主要通风机的回风流都必须严格隔开。

7、采煤工作面的掘进工作面都应采用独立系统通风。采煤工作面和其它连接的掘进工作面,在布置独立通风有困难时,可采用串联通风,但必须符合《煤炭安全规程》第114条的有关规定。

8、井下火药库必须有单独的进风风流,回风风流必须直接引人矿井的总回风道或主要回风道,井下充电硐室必须有单独的风流通风,回风风流可以引人采区回风道中。

第三章

采区概况

一.采区位置

采区位于本矿一水平右翼,东以矿井边界为界,西以西二采区相邻,南以井田边界为界,北以+50m等高线为界,走向平均长度为2340m,倾斜长度大约737m,采区面积为1724580m3.采区内主采煤层为二1,煤层赋存稳定,煤层倾角约12°.二.采区内地质构造

本采区根据勘探和临近采区揭露的资料来看,构造尚属简单。三.煤层要素及顶底板特征

二1煤层平均厚度4.25米,容重为1.59 t/m3,为稳定煤层,中间夹1-3层矸石,夹矸厚度0.01-2.59m,煤层倾角12°~16°,为缓倾斜煤层。

二1煤层原煤灰份16.11%,净煤挥发份5.93%,原煤含硫2.04%,发热量5250千卡/千克,属中高发热量,煤层实体容重1.59m/t,属中灰低硫贫瘦煤,原煤重含磷量平均为0.02%,砷含量为1.899%,该煤主要用于发电和民用煤。

四.采区储量

采区地质为1165.38万t,可采储量为7001.1万t.五.采煤方法及采区生产能力

根据煤层赋存条件本矿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采区生产能力一般为0.6—1.0Mt/a,两翼同时

9、电气设备应达到防爆要求。

10、较多采区是矿井的重点带区(也是唯一的较多带区)。因此必须在地面装设瓦斯集中监测系统,以监测沼气为主,当设备落实后还应同时监测一氧化碳和风速等。瓦斯集中监测系统由ABD-21型数字式甲烷遥测系统组成。井下设备六个ABD-21-T数字式甲烷监测仪,六台ABD-21-K甲烷超限断电仪,地面行政小楼内设有值班室。内设ABD-21-S数字式甲烷遥测仪,对井下综采工作面回风流掘进工作面,采区回风巷以及上山绞车房等测点瓦斯浓度自动进行连续监测并以数字予以显示。当瓦斯超限时,井上、下之间信号以频分载波方式通过专用电缆传输。

第六章

防尘措施

1、矿井建立完善的防尘洒水系统,地面设两个1000m的水池。(水池同时为防灭火服务)供水系统必须设计过滤装置保证水的清洁。

2、防尘水管路达到所有采掘工作面,溜煤眼,翻笼运输机转载点,回采工作面,回风顺槽等,并要进行喷雾除尘。

3、井下所有主要运输巷道主要回风巷,上下山开口在掘进的巷道中所设防尘洒水管路需每个100米安设一个三通,并设法们一共清洗巷道时使用。

4、所有回采工作面都要进行煤层洒水,并需采用水泡泥,喷雾或其他综合防尘措施。

5、所有巷道掘进即都应配备专用除尘措施。

6、在岩巷工作面积和低沼气的绝境工作面要配备抽出式除尘设备。

7、锚喷支护巷道要采用除尘器等设备。

8、呼吸性粉尘测定仪。

3第七章

预防井下火灾的措施

1、副井上下的两侧,井下主变电所,带区变电所,井下火药库设易关闭的防火门

2、井下设消防材料列车库,并备有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

3、在下列地点应配有泡沫灭火器。井下火药库4台井底()场4台采掘工作面附近巷道16台。

4、普采工作面内每个40米要挂设一台泡沫灭火器全工作面共6台。

5、井下移动变电站,采区变电站,放车房硐室各配置自动泡沫灭火器2台,灭火手雷4个。

6、标有有效期的消防器具必须按期更换。

7、矿井要指定专人携带CO检查器,氧气测定仪和必要的各种气体检定管,按规定定期检测,并在地面建立实验室。

影响正常生活:使人们没有一个安静的工作和休息环境,吵闹的噪声使人们烦恼不安,妨碍休息。

对矿工听觉的损害:矿工长期在强噪声下工作,将造成暂时性听觉偏移。

引起矿工多种疾病:噪声作用于矿工的中枢神经系统,使矿工的基本生理基本丧失,引起神经衰弱,心律不齐等。2)、矿山噪音控制基本途径:

降低声源噪音,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对接受者保护。

常见矿山噪音控制的基本技术实施:降低声源噪音或安装消声器、隔音间以及隔振阻尼减振等措施来处理噪音污染。

几种防噪用具:棉花、涂蜡、伞形身塞、柱形身塞、耳罩、防声头盔。2.5、煤矸石的利用

矿井生产产生大量的矸石堆放起来,不但污染环境,而且对自然也是一种浪费,可以利用煤矸石做建筑材料。也能做为电厂的燃烧材料,在燃烧过程中也能发作用。

总之,矿山环保是一个综合防治与利用的过程,将污染治理和废物利用有机的结合起来是矿山环保的核心。

2.6、绿化措施

绿化在防治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绿化具有较好的调温、调湿、吸灰、吸尘、改善小气候、净化空气、减弱噪声的功能,因此,大力开展绿化、造林对保护环境,改善劳动条件,增强人民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收益等都有一定的意义。2.7、地表塌陷及生态保护措施

生态保护工程是在矿区开发必然改变原有生态系统的现实基础上,利用矿井的技术、经济和能源优势,用工程手段进行生态整治,以促进区域的良性生态循环,从而建立较原来更高层次的生态平衡。屯留矿井的生态保护以塌陷区治理和矸石的综合治理为主,并与绿化相结合。1)、对建筑物的保护措施

对矿井工业场地和附属建、构筑物,以及较大的村庄,采用留设永久保护煤柱的方法,对井田内零散居民、小村庄不留煤柱,采用就地重建抗变形房屋或按采区接替顺序、分期、分批搬迁到就近大村庄的方法保护。2)、水体保护措施

对区内的双洎(ji)河等河流需留设保护煤柱。3)、其他保护措施

井田内的国铁及主要公路留设保护煤柱,其它公路、输电线不需留煤柱,但设专人巡视,随时采取措施。

下载矿井地质实习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矿井地质实习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矿井实习报告

    本次生产实习的目的:通过生产实习,让我们学习和了解生产的全过程以及生产组织管理等知识,培养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以及生产现场中将科学的理论知识加以验证、深化、巩固......

    矿井实习报告

    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实 习 报 告实习内容:煤矿生产实习 实习地点:新景矿实习基地 指导老师:周贵全、范鹏宏 姓名:朱志峰 实习时间:3周 2009年6月到7月期间,我们通风专业在学校的......

    2010地质实习报告

    2010 地质实习报告 2010/9/11 郑敏05108436 在短学期,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工程地质实习,实地参观了 工地实际地质情况,观看了工程地质学的相关影像,参观了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和......

    地质实习报告

    序言 尽管在理论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方面的许多基础理论知识,如各种常见的矿石和岩石、各种地质构造形态、生物化作用对岩石发育的影响等等,甚至也看过老师实......

    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1 一、实习概述实习目的:工程地质实习是港航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习实践教学和课堂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作用,工程地质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实......

    地质实习报告

    同时,这次实习也是对我个人的一次挑战,从来没有爬过山的我,这次对我个人的意志品质是一次考验,我得到了一次良好的锻炼。一、实习全过程日期:2002.12.2天气:阴转小雨观测路线:宜昌......

    地质实习报告范文大全

    地质实习报告15篇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质实习报告,仅供参考......

    地质实习报告范文大全

    一,目录1实习单位的简介。2实习的过程3实习的主要内容,学习如何肉眼辨别岩石。了解造岩矿石和矿物岩石。学习使用地质罗盘。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掌握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