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杨善洲精神演讲稿)绿染大亮山 铭记老书记
绿染大亮山铭记老书记
放眼祖国的大好河山,走过秀丽的山山水水,您可曾知道在我省保山市施甸县有这样一座山,名字叫做“大亮山”,曾经在人们的记忆中那里除了山秃水枯,就是荒芜贫瘠;1988年,一位老人头顶草帽,脚穿草鞋,肩扛锄头,带领大家登上了“半年雨水半年霜”的大亮山,开始了22年的造林生涯。在他汗水洒落的地方,树苗茁壮成长,林海一望无边。于是人们记住了这位老人的名字——杨善洲。对,就是他,我们敬爱的老书记。
回顾老书记一生走过的路,他的故事比他种下的树还要多,也许我们现在所了解到的只是屈指可数的几株,但我们相信,大亮山每棵树上层层叠加的年轮,都记录下了老书记和大亮山的故事。
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与家人商量想回家乡为群众再做些实事。家人劝他说“你都退休了,还能做什么?”善洲书记坚定地说:“虽然我的职务退休,但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只要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要接着帮群众办”。省委找他谈话,让他退休后搬到昆明居住,杨善洲婉言谢绝了:“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
1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 正是凭着这种坚定的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怀着对故土的眷恋和对群众的热爱,杨善洲在退休后的第三天就说服家人,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家乡施甸县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乡亲们听说老书记要到大亮山栽树,都劝他,那地方风吹石头跑,栽树根本不可能,可老书记说:“我承诺过退休后要为家乡做一两件实事,就一定要兑现,我已经想好了,种树才能解决根本问题。过去大亮山不是没有树,而是被砍光了,造成了水土流失。现在只要我们有决心,就一定能把树种下去,而且一定能种活。”老书记说到做到,他这一干就是22年。那些年里老书记和林场职工一样,起早贪黑,上山挖塘种树,吃的是一锅饭,住的是一样的油毛毡窝棚。他朴实得和农民兄弟一样,拿起锄头干粗活,甚至还赶着马提着箩筐到街上捡人家吃剩的果核来林场育苗。
作为务林人,我们阅读老书记,最让人动容的是他那份愚公移山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精神,老书记说:“我们种下十棵树,哪怕只能活一棵,也是一个胜利。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今年活一棵,明年活一棵,后年又活一棵,总有一天,我们会让大亮山都长满大树。”如今,老书记的话成为了现实,20多年过去了,曾经山秃水枯、山石暴露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
样: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林下山珍遍地、枝头莺鸣燕歌。
作为务林人,我们品读老书记,老书记六十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始终牢记宗旨、一心为民;淡薄名利,甘于奉献;倾力生态建设、造福后人,不愧为全国林业和生态建设的一面旗帜。他是我们务林人的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标杆。当前,我省林业已经进入发展现代林业、建立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十二五”期间更是确立了林业八项重点工作,可以说使命光荣、任重道远,需要千千万万个像杨善洲一样的林业人奉献其中,发挥光热。因此,作为战斗在林业和生态建设一线的我们,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和神圣使命,都应当主动学习老书记的先进事迹,自觉养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优良作风,抢抓机遇,扎实工作,为实现构建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加快“森林云南”建设,推动林业大省向林业强省转变的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众所周之,云南是全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和敏感区域,也是世人高度关注的地区,依法保护动植物资源的任务十分艰巨。作为森林警察,我们深知自身岗位肩负的责任重大,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生态安全,时刻也离不开对破坏森林和野生植物资源违法犯罪的严厉
打击。尤其是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中低产林改造的深入推进,林业发展方式正在发生深刻转变,整个林业正处于“体制转轨、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滋生和诱发涉林违法犯罪的因素难免增多。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和新的发展要求,我们森林公安机关一定主动服从和服务于林业改革发展大局,准确把握建设“森林云南”对森林公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始终保持对各类涉林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积极构建新型的林区治安防控体系,突出抓好涉林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努力保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森林资源安全,为以生态建设为主体的林业发展保驾护航。
同志们,新的发展目标使我们热血沸腾,新的历史使命催我们奋发前进,让我们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倾注在林业这块层林尽染、松林摇曳的热土上吧!让我们携起手来,踏着善洲书记的足迹,为云南林业光辉灿烂的明天,前进!前进!前进!
第二篇: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介绍——坚守信念绿染大亮山
2010年春天,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近些年,随着大亮山植被状况明显改善,山林的水源涵养功效得以很好发挥,附近村委会架起水管,将泉水从林场引到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受旷日持久的干旱影响,水管里的流水较之以往细小了很多,但足以让附近的村民心满意足,也让他们对杨善洲的功劳更加念念不忘:“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婉拒了时任省委书记普朝柱劝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请,执意选择回到家乡施甸县种树。20多年过去了,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样: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林下山珍遍地,枝头莺鸣燕歌……
一位地委书记,为何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植树造林20余年,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夕阳人生散发出炫目的光彩?
“给乡亲的承诺总得兑现” “担任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让我为家乡办点事情。我是保山地区的书记,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是家乡养育了我。于是我就向他们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关于种树,年逾八旬的杨善洲这样解释。
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杨善洲把目光锁定在施甸县城东南44公里处的大亮山。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儿时,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集市上卖。原来这里林木参天,当年大炼钢铁时大量砍伐树木,后来当地贫困农民又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秃水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再这么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可怎么过?”杨善洲忧心忡忡。
退休前,杨善洲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然而,他还是来了,他以普通大山之子的身份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回来了。退休当天,杨善洲背起铺盖,赶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翌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那天,他们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14公里远的打水杆坪子,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安营扎寨。深夜,狂风四起,棚子被掀翻,倾盆大雨又不期而至,几个人只好钻到马鞍下,躲过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就这样,杨善洲带着县里抽调的几个同志开始了艰苦创业。
很多年之后,人们都还记得杨善洲初上大亮山时的情景。那时他住在用树杈搭起的窝棚里,脚上穿着草鞋,俨然是一个放牧的老人。后来,得益于省里的资金支持,林场终于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杨善洲和工人们在里面一住就是近10年。10年后,当他们用砖瓦平房取代油毛毡房时,破败不堪的油毛毡房已被四周的绿荫所掩盖。1999年11月,手提砍刀给树修枝时,杨善洲不幸踩着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后他又执意爬上了大亮山。从此,他再也离不开拐杖了。
第三篇: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介绍——坚守信念绿染大亮山
2012年春天,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近些年,随着大亮山植被状况明显改善,山林的水源涵养功效得以很好发挥,附近村委会架起水管,将泉水从林场引到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受旷日持久的干旱影响,水管里的流水较之以往细小了很多,但足以让附近的村民心满意足,也让他们对杨善洲的功劳更加念念不忘:“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一位地委书记,为何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植树造林20余年,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夕阳人生散发出炫目的光彩?
“给乡亲的承诺总得兑现”
“担任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让我为家乡办点事情。我是保山地区的书记,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是家乡养育了我。于是我就向他们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关于种树,年逾八旬的杨善洲这样解释。
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杨善洲把目光锁定在施甸县城东南44公里处的大亮山。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儿时,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集市上卖。原来这里林木参天,当年大炼钢铁时大量砍伐树木,后来当地贫困农民又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秃水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再这么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可怎么过?”杨善洲忧心忡忡。
退休前,杨善洲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然而,他还是来了,他以普通大山之子的身份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回来了。退休当天,杨善洲背起铺盖,赶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翌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那天,他们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14公里远的打水杆坪子,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安营扎寨。深夜,狂风四起,棚子被掀翻,倾盆大雨又不期而至,几个人只好钻到马鞍下,躲过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就这样,杨善洲带着县里抽调的几个同志开始了艰苦创业。
很多年之后,人们都还记得杨善洲初上大亮山时的情景。那时他住在用树杈搭起的窝棚里,脚上穿着草鞋,俨然是一个放牧的老人。后来,得益于省里的资金支持,林场终于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杨善洲和工人们在里面一住就是近10年。10年后,当他们用砖瓦平房取代油毛毡房时,破败不堪的油毛毡房已被四周的绿荫所掩盖。1999年11月,手提砍刀给树修枝时,杨善洲不幸踩着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后他又执意爬上了大亮山。从此,他再也离不开拐杖了。
这就是一位老地委书记帮家乡办的实事。
“没钱买苗木,只好去街上捡果核”
在杨善洲最早种树的山坡上,我们看到了一些造型优美的大树,很像巨型盆景。“盆景要是能长这么大就好了。”我和当地宣传部的同志开玩笑说。“算你说对了,这些树还真是盆景移栽过来的。”他们应道。啊?我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要把大亮山变成林海,需要大量的树苗,可没有资金去哪弄树苗呢?杨善洲可谓绞尽了脑汁。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每天和林工们带上工具,到处寻找树苗。树苗太缺了,以至于他不得不把平时种下的几十盆盆景也全部移种到大亮山上。这些原来摆放在家里的雪松、白梅、银杏,从此在山上尽情地汲取雨露和养分,自由自在地生长,如今这些庭院花木都已经成为挺拔的大树,成为装点大亮山的一抹别致的色彩。
最让人震撼的还不是这些巨型盆景,而是20年前杨善洲从街上捡回来的果核,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大片繁茂的树林。
“当时没钱买苗木,怎么办呢,只好去街上捡果核。”拄着拐杖站在大亮山上最初种树的地方,杨善洲指着一大片林子说。在资金极其短缺的创业之初,捡果核育苗栽种成为杨善洲破解苗木困局的主要途径。每次回到城里,他就到马路上捡别人随意扔掉的果核,然后放到家里用麻袋装好,积少成多后便用马驮到山上。
原地委书记到大街上捡别人扔掉的果核,这在当时成为轰动保山地区的新闻。可是杨善洲不在乎,林场资金紧,省一个是一个。“可你是地委书记啊,在大街上捡别人吃剩的果核,大家会怎么想?”有人开导他。“那是他们的事,不花钱就能弄到种子,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好。”他说。
“正是因为有老书记带着干,我们才能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一步步挺了过来。”林场的工人说。20多年前,初上大亮山的杨善洲头发只是灰黑,如今却已满头飘雪……
“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
大亮山林场带给当地群众的好处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显现和显着起来。
创办林场之初,省林业厅、财政厅给大亮山林场拨付了100多万元,对杨善洲造林之举给予支持。当时,需要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慎重考虑后,杨善洲用这笔钱在大亮山修了一条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起了5公里长的高压线,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并挤出7万元为附近的四平寨通了电。通路、通电为植树造林奠定了基础,也大大推动了当地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我们来到了距离大亮山林场20多公里的陡坡村大柳水自然村,杨善洲就出生在这里。“新中国成立前,因为饮水太困难,这里的村民婚丧嫁娶,用水都要纳入人情簿子。”老书记说。可是,走家串户后,我实在难以相信这个地方曾经饮水困难到那种程度,我们看到的情况是,各家各户都通了自来水管,拧开开关就有清泉汩汩流出。
大亮山林场采取的是“国社合作”营运模式,即由村社集体为单位出林地,由国家进行植树造林,产生的经济利润按一定比例双方分成。“这些年,大亮山林场都只是进行抚育型间伐,带给当地老百姓的经济效益不是很明显。2006年到2008年,林场共支付给村集体4万多元的分红。”董继军说。2006年,林场建起了一所木材加工厂,加工抚育间伐的林材。到2008年3年间,林场共支付给当地村民间伐林木、加工林材的劳务费超过了36万元。
不久前,施甸县政府用大亮山林场做抵押,贷款1.7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中1亿元已经支付到位。
“我只是在尽一名党员的职责,只要活着,我就有义务和责任帮群众办实事。”杨善洲说,“实在干不动了,只好把林场交还给国家,但这不是说我就退休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是要接着帮老百姓办,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四篇:学习杨善洲精神
学习杨善洲精神
高尔基说,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的改变了生活。如果我们没有做到劳动,那么,希望可以在别人的劳动事迹中得到深刻的感触。
杨善洲,从地委书记退下来以后就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达5.6万亩的林场,并无偿移交国家。杨善洲曾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个人、环境保护接触贡献奖等。杨善洲同志一辈子为民,始终坚持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战线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素质,树立了党员的优秀形象,是广大党员学习的楷模。
我们从杨善洲身上学习的有很多,大致有一下四点:
一、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学习杨善洲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学习杨善洲精神可以让广大党员树立起心中的楷模,找到自己学习的对象,使大家可以认识到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新的经济时代,认识事物的重要性往往是完成一件事的美好开始。房子首先要足够坚固才可以去修,所以,我们只有认识到了事物的重要性才有强烈的意识去学习,才有坚定的信念去努力拥有它,就像杨善洲神圣的精神,你如果意识不到他的重要性,那么你就没有学习的欲望,所以,所有党员都应该意识到这种精神的重要性,坚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杨善洲精神。
二、要学习杨善洲同志五四奉献、淡泊名利的精神,奉献是我们众所周知的精神,但他并不是普遍的精神,所以我们要学习,通过他们的奉献来感悟。淡泊名利是一种情操、一种境界和一种气度。杨善洲将自己的林场无偿献给国家,县里的奖励拒绝接受,国家政府的奖励20万元,大部分被他捐赠出去。学习他的精神,就要想他一样,不图名不图利,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坚定理想信念,永记党的宗旨,始终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展现党员的风采。
三、学习杨善洲精神,增强自己的觉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着人的思想观念,所以,如果我们想改变自己的观念,提高自己的觉悟,必须要做到的就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重要的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来认识世界。思想的转变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要体现在具体工作实际中,牢记宗旨,爱岗敬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求真务实,踏踏实实办好每一件事情。
四、学习杨善洲生命不停息,奋斗便不停息的精神。退休以后,植树造林是他的另一个开始,一个新的起点。他把“我要回乡种树”一句话说的铿锵有力,活到老拼搏到老的精神在他的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海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杨善洲的事迹告诉我们这一代人,要立足岗位,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滴水可以穿石。每件事都是如此,歌德说,很少看见有人去专心致志的完成一件美好的事情,我们通常看到的不是畏首畏尾的学究,就是急于求成的莽汉。是的,急于求成的我们可以称之为莽汉,最起码,在心里上,他们是一样的。目标既定,在学习上就要不断冲破阻碍,不要改变自己的目标,去努力的完成它吧。
能赢得普遍尊重的人,并不是由于他显赫的地位,而是由于始终如一的言行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我将视杨善洲为我的楷模,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共产党的精神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体现出来。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所以我们要实践。我不希望变成绣花枕似的无用的玩物,我只有细心顽强的劳动,不断的学习,才可以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杨善洲精神是一种力量和道德的体现,也是我学习的源泉。
第五篇:学习杨善洲精神
学习杨善洲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今天,看了《杨善洲》这部影片,被老书记的事迹深深的震撼和感动着。杨善洲同志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员执政为民、求真务实、廉洁奉公的表现。杨善洲是我们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是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事业观、权利观、群众观的榜样。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都应对照杨善洲同志这面“镜子”,看一看杨善洲是如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与老百姓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共谋发展的。
一、学习实践杨善洲同志为思想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崇高品质。在理想信念上,杨善洲同志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用全部生命和心血践行了入党誓词,是当代共产党人一步生动的教科书。他60年如一日,用一生的实践回答了入党为了什么,当干部干些什么,身后留下什么的问题。比理想信念,就是要像杨善洲同志那样,自觉加强党性锻炼,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保持先进性。
二、学习实践杨善洲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人生观决定一个人做人、做事的标准,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决定了有什么样的价值追求和人生定位。杨善洲同志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看作一种天大的责任,担任领导职务30多年,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把为人民谋利益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一辈子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始终把自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始终把为群众排忧解难作为自己的第一职责,时刻惦记着群众的安危冷暖,把服务人民、造福百姓作为自己一辈子的人生追求,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比实践宗旨,就是要像杨善洲同志那样,深怀爱民之心,常谋为民之策,主动回应群众新期待,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三、学习杨善洲同志一心为民的群众立场。杨善洲同志长年累月深入基层和生产一线,准确把握基层情况,及时了解群众所盼,并从群众中汲取智慧,说明在他心中牢固树立了群众观点,始终把自己当成群众中的一员,比群众路线,就是要像杨善洲同志那样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掌握科学的群众工作方法,与群众打成一片,扎实推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四、学习实践杨善洲同志不懈奋斗的优良作风。在位时,为让群众吃饱饭,他亲自深入田间地头带头办样板,推广经验,打造了滇西粮仓。在创建大亮山林场的20余年时间里,他把改变贫困落后地区面貌作为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带领群众艰苦奋斗、白手起家,克服重重困难,改善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建成了5.6万亩绿色生态屏障。比作风,就是要像杨善洲同志那样始终保持对事业充满激情、对工作充满热情,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新业绩。
2014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