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主要问题之我见12

时间:2019-05-12 06:10: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主要问题之我见1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主要问题之我见12》。

第一篇: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主要问题之我见12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主要问题之我见

摘要:从实际工作出发,针对目前事业单位就会计核算形式、会计科目体系、会计报表格式及基建会计四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对遵循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及其适应我国现今的经济发展提出困惑和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权责发生制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经历四次大的改革,目前事业单位执行的是财政部1996年10月颁布并于1997年1月1日实施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但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事业单位与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资金来源出现了多元化,资金运用出现了多方位,适用的会计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使得运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制度愈来愈显示出不足及局限性,需要不断加以改进。

一、目前事业单位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以收付实现制已经不适应经济的发展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方面一般应采用收付实现制,这种会计核算制度目前来说不能够很准确地、完整地核算和反映事业单位的所有资产和负债,会客观上影响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风险控制以及管理绩效的评估。事业单位的性质和职能决定了虽然还不需要像企业一样进行严格的成本核算,但讲求效益和效率则是国家、社会和纳税人的一致要求。但是,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事业单位所使用的大量国有资产,不计提折旧,财政对单位的拨款额度同其国有资产的占有和使用情况没有建立起有机联系,房屋、车辆的大修费用不必摊销,可预见的未来费用不必预提,这就造成不同会计分期的资金使用效益缺少可比性,财政预算的科学编制和决算的年终考量也缺乏依据。

(二)会计科目体系不完善

会计科目体系是在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需了解的会计信息要素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能对会计客体的运动及其变化进行连续的、系统的、及时准确的计量、记录与报告的完整体系。会计科目体系不完善,对会计客体运动及变化的记录与报告就不可能准确、完整,从而不免会出现有某项会计事项发生,却找不到相应的会计科目记录、反映的现象。会计科目体系还存在着某些缺陷,比如:在投资问题上,未设置接受外来投资这方面的总账或明细科目,从而在核算上就出现了外单位投入本单位的资本,无法在本单位账薄上给予真实完整地记录、核算和反映的情况。

目前,事业单位既存在着相关企业和单位对其的投资行为,也存在着上下级之间的相互投资行为。由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没有设置核算接受外单位投资的相应会计科目,对于接受投资的下级单位来说,就无法将这些投入资本及权益在其账簿上真实地记录、反映。

(三)会计报表反映的信息不够准确到位,不能全面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

1.现行会计报表种类不全,不能满足相关信息使用者的基本需要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主要由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资产负债表和反映业务活动情况的收入支出表、事业支出明细表、经营支出明细表组成。随着事业单位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事业单位对外投资自主权的扩大化,使事业活动之外的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日益增多,现行报表已经不能满足内、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2.现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与内容自相矛盾,不能正确地反映其财务状况

现行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是根据资产加上收入等于负债加上净资产再加上支出,这一等式编制的,由于其中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是时点指标,反映的是事业单位在特定时日财务状况的静态指标,而收入、支出是事业单位某一时期经济活动结果的时期指标,这样时间和性质不同类的指标汇总就失去意义。此外,在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仅以原值反映,未反映其净值,使其资产总额被人为地夸大,同时还夸大了净资产数额。

(四)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基建会计长期分离

基本建设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内容,此项支出在我国财政支出中占较大的比重,各事业单位的基建支出在全国基本建设支出总额中也占有相当大的份额。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会计与其他会计是分离的,会计上对其核算也是分开的。现存在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基本建设会计长期分离状态一不能全面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二不利于加强对单位基建资金的管理三不利于加强对基建投资所形成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

二、对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建议

(一)事业单位渐进式引进权责发生制

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中引入权责发生制,使得按现有会计制度核算存在的固定资产核算、对外投资等问题迎刃而解。国际上,自1992年新西兰率先在政府会计中全面实施权责发生制并取得成效以来,已有包括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在政府预算与会计中全部或局部引进了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之所以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其根本原因在与,它强化政府单位的会计责任,增加政府财政的透明度、提高政府机构管理效率、减少财政支出,以及提高财政信息的准确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作为两种会计确认基础不是完全对立、排斥的,它们是可以相互补充,共同存在的。

这两种核算基础是可以根据具体的会计事项和特定的环境、条件选择较为合理的核算基础,可称为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在国际上大部分国家也是实行的修正的应计制或修正的现金制基础。因此,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借鉴国际经验,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也是可行的。我们要逐步创造条件,采取渐进式的改革,保证政府预算、会计核算等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要从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开始,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向完全的权责发生制过渡。

(二)完善会计科目体系

从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来看,它的会计科目体系在五大会计要素基本框架下,主要由两条线构成:一条线是从预算管理的角度出发,根据事业单位资金运动的一般规律,围绕事业单位日常开展事业活动所发生的收支事项而设置的科目体系,即事业收支核算体系。另一条线是从市场角度出发,围绕事业单位为弥补事业经费的不足,面向市场参与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收支事项所设置的科目体系,即事业单位经营收支核算体系。不难看出,这套科目体系是基于事业单位的准公共性和非营利性特点下资金运动的一般规律而设置的,它虽然也考虑了事业单位走向市场可能出现的对外投资、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等内容,但由于过分强调事业单位资金运动的一般规律,而忽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事业服务市场的资金运动的特殊规律,造成事业单位科目体系设置上的某些空白。

因此,建议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客观性、一贯性原则的基础上,结合事业单位特点,在事业基金总账科目下,增设一个“实收投资”二级科目,专门用来核算外单位投入的货币资金、材料和无形资产。其二级科目贷方用来登记外来投资数,借方用来登记外单位投资撤回数和清算转销数,贷方余额表示接受外单位实际投资数。根据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增设“累计折旧”科目,由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建支出已经在购建当期直接列支,因此事业单位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不应再作为支出入账,可直接冲抵固定基金。通过以上处理可以相对真实地反映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净值。

(三)事业单位会计报告的改进策略

1.增设现金流量表该表内容只限于货币资金,可基本上根据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发生额汇总编制。现金流入部分可分为拨款收到的现金、业务收入的现金、借款收到的现金、其他等几类;现金流出部分可分为工资福利支付的现金、商品和服务支付的现金对个人家庭支付的现金、投资支付的现金、其他等几类;最后计列出现金收支净额。现金流量表应按月编制。

2.将资产负债表中的收入与支出类项目移出并将资产、负债项目应按流动性分类按照“资产-负债=净资产”的基本会计等式,构建新的资产负债表。设置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并在其下再进一步分设明细项目,将原来“对外投资”项目

细分为“短期投资”(列入流动资产)和“长期投资”;负债类项目按其流动性分设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并在其下进一步分设明细项目,将原来的“借入款”细分为“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此外,考虑增设“累计折旧”项目,取消“固定基金”项目,以较准确地反映事业单位资产及净资产真实状况。

(四)将基建资金纳入单位财务会计管理范围

随着投资体制的改革和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改革,若再让基建财务游离于单位财务之外,将单位会计和基本建设会计分开势必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不能保证其全面完整性,也不利于单位对基本建设项目和资金的管理。因此,有必要将基本建设纳入单位大财务并进行会计核算。事业单位可在收入类“拨入专款”科目和账户下增添一个“拨入基建款”明细科目和账户,用于核算财政拨入的基建资金;在支出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一步改革的设想设立“结转基建款”一个总分类科目和账户,下设“结转自筹基建”和“结转财政基建”两个明细户,分别反映基建资金的不同来源。基建项目完工后,由基建会计报来工程的实际支出情况表,以便于单位会计了解基建资金的使用情况,加强对其监督、管理,同时根据实际支出数登记固定资产账。

第二篇: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称新制度),于2013 年1 月1 日开始实施。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公共财政体制建设、部门预算、政府收支分类等财政改革要求,规范了会计核算行为,也解决了旧制度中存在的固定资产价值得不到正确反映、不适应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等问题,但其在部分经济业务处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使会计人员在实施过程中感到困惑与不便。

下面,笔者就新制度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完善提出个人肤浅看法。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问题

(一)部分会计核算无法准确反映预算执行情况新制度明确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而我国新《预算法》规定,预算编制与执行的基础仍然是收付实现制。按照新制度规定,如某事业单位购买材料或预付账款时,按权责发生制借记“存货”或“预付账款”,而不记支出,单位资金已支付,但无法反映单位预算执行情况;按收付实现制借记“事业支出”,而不计“存货”或“预付账款”,则出现反映了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却无法反映单位资产和负债情况。另外,如“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虚提折旧,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贷记“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虽解决了资产的消耗问题,但无法解决资产使用过程中的成本费用问题。

(二)“固定资产”科目部分账务处理欠科学1.融资租入(或分期付款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账务处理规定欠科学新制度规定,融资租入(或分期付款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在设备安装完工交付使用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同时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贷记“在建工程”。如:某事业单位融资租入(或分期付款购入)需要安装的专用设备一台,租赁协议约定设备价款为40 万元,首期支付10 万元租金,其余分三年等额支付租金,同时支付运杂费和安装费共计3 万元,按新制度的规定应做如下账务处理:当支付首期租金、运杂费和安装费取得需安装的设备时,借:事业支出130000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或银行存款)130000同时,借:在建工程430000贷:长期应付款300000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130000当设备安装完毕交付使用时,借:固定资产430000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130000同时,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130000贷:在建工程430000如上所述,当设备安装完毕交付使用时,转入“固定资产”科目金额为43 万元,而转入“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金额仅13 万元,借贷双方金额明显不等,若要使借贷双方相等,只能在安装期内将余款全部付清,这显然与融资租入(或分期付款购入)设备的工作实际相矛盾。2.扣留质量保证金的固定资产账务处理欠妥当新制度规定,购入固定资产扣留质量保证金的,应当在取得固定资产时,按照确定的成本,借记“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科目。取得固定资产全款发票的,应同时按照全部支出金额,借记“事业支出”等科目,按照实际支付金额,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或“银行存款”等科目,并按照扣留的质量保证金,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如上所述,扣留的质量保证金在计入“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价值的同时增加“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但新制度对于融资租入或分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的规定则是款项未付的部分不增加“非流动资产基金”。

(三)笔者认为,同一会计制度在同一会计科目的账务处理上应保持一致原则,这样“一事一议”的处理方法欠妥当。基建与财务会计双轨运行未得到根本解决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的日常运行和基本建设投资业务作为两个会计主体,分别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与基本建设相关的资产、负债及收支仅在基建账套中反映,基建账数据长期“游离”于事业单位会计“大账”之外。新制度规定基本建设投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同时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将基建支出成本按月并入单位会计“大账”。

笔者认为,基建支出并账虽然能让基建投资财务信息定期在事业单位会计“大账”上反映,但其实质仍然是执行两种制度设两套账,未从根本上解决基建支出完全并入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问题。这种双轨运行机制不仅增加了会计人员核算的工作量,而且也不符合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不利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实施。

(四)部分收支科目核算内容规定不明确在收支类科目核算方面,新制度规定:在“财政补助收入”科目的核算内容中,对因购货退回等发生国库直接支付款项退回的,属于本支付的款项,按照退回金额,借记“财政补助收入”,贷记“事业支出”、“存货”等有关科目;属于以前支付的款项,按照退回金额,借记“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贷记“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存货”等有关科目。但在“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收入科目核算中均未提及对支出收回做如何处理。另外,新制度对于收入退还也没有明确规定,导致财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处理此类业务时无据可依。

(五)财务报表体系不够完整新制度借鉴国际惯例建立了新的财务报表体系,增加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对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的结构进行了调整,还取消了资产负债表中的收入和支出项目,并在资产负债表中按照流动性和非流动性排列资产负债表项目;同时按照多步式结构设计收入支出表,使其更加接近企业会计的财务报告格式,旨在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更为科学、准确的财务信息。但是,新的财务报表体系依然没有反映单位的现金收支增减变动情况,如资产负债表只反映期末时点的资产负债情况,收入支出表仅反映收支的变化、结转和结余、结余分配的形成过程和结果,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仍然无法了解单位的现金增减变化、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等方面情况。

二、进一步完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对策

(一)增设会计科目,扩大“双分录”应用范围为了全面、准确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情况。笔者建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扩大“双分录”应用范围:一是增设“流动资产基金”科目,对存货、预付账款等流动资产科目实行“双分录”核算。如某事业单位购入存货时,借记“事业支出”,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科目,同时,借记“存货”,贷记“流动资产基金———存货”;而领用存货时,借记“流动资产基金———存货”,贷记“存货”。当购买物资需预付账款时,借记“预付账款”,贷记“流动资产基金———预付款项”;同时,借记“事业支出”,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科目。当收到所购物资时,按照相应预付账款金额,借记“流动资产基金———预付款项”科目,贷记“预付账款”;同时按照收到所购物资的成本,借记“存货”科目,贷记“流动资产基金———存货”科目。二是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计提累计折旧实行“双分录”核算。如某事业单位以前购置一项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价格为12 万元,款项一次性付清,预计可使用10 年,无残值,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其会计分录应为:当发生购置支出时,借:事业支出120000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或银行存款等)120000同时,借:固定资产120000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120000每月计提折旧时,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1000贷:累计折旧1000同时,借:事业支出———累计折旧1000贷:财政补助结转结余1000扩大“双分录”应用范围的目的在于,准确反映单位负债、资产及资产使用成本费用等财务状况的同时,能够及时反映单位预算执行情况。

(二)规范融资租入(或分期付款购入)和扣留质量保证金购买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方法(1)融资租入(或分期付款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在固定资产安装完毕交付使用时,应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在建工程”,同时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才符合借贷记账法的规则。如:融资租入(或分期付款购入)需要安装的专用设备一台,租赁协议约定设备价款40 万元,首期支付10 万元租金,其余分三年等额支付租金,同时支付运杂费和安装费共计3 万元,应做如下会计分录:借:事业支出130000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或银行存款)130000同时,借:在建工程430000贷:长期应付款300000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130000当设备安装完毕交付使用时,借:固定资产430000贷:在建工程430000同时,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130000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130000当定期支付租金时,借:事业支出100000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100000同时,借:长期应付款100000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100000(2)购买固定资产扣留质量保证金部分,不管其是否取得全额发票,都不应计入“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而是在支付扣留质量保证金时增加“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金额,从而体现同一会计制度下账务处理方法一致性原则。如购入不需要安装的专用设备一台成本10 万元,扣留质量保证金1 万元,账务处理如下:当购买设备支付款项时,借:固定资产100000贷:其他应付款———扣留质量保证金10000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90000同时,借:事业支出90000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或银行存款)90000当支付扣留质量保证金时,借:事业支出10000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或银行存款)10000同时,借:其他应付款———扣留质量保证金10000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10000。

(三)基建资金账完全并入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为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简化会计核算,笔者建议取消基本建设资金账,将基本建设资金完全并入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增设“基本建设支出”“基建拨款”“基建借款”和“工程物资”等科目,用来核算基本建设投资业务,使事业单位各项经济业务适用一种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从而保证会计核算的完整性。

(四)完善收支科目核算内容规定参照新制度对国库直接支付方式下购货退回业务的处理原则,建议对所有支出收回区分本和以前。如收回本的支出做相反分录,借记“财政补助收入”(或银行存款)等,贷记“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其他支出)等;收回以前的,借记“财政应返还额度”(或银行存款)等,贷记“财政补助结转”(或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存货)等。同时,对所有收入退还也要区分本和以前。如退回本的收入做相反分录,借记“财政补助收入”(或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或银行存款)等;如退回以前的收入时,借记“财政补助结转”(或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等,贷记“财政应返还额度”(或银行存款)等。(五)增设现金流量表,完善财务报表体系随着财务体制的改革,特别是事业单位依法多渠道筹资、投资的发展,单位领导、贷款银行等会计信息使用者非常关心单位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情况,从而掌握单位货币资金的运用和支付能力,防止出现资金紧缺无法正常开展业务和无力偿还债务的情况。笔者建议,将现金流量表纳入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体系,动态地反映其未来的现金流量,方便会计信息使用者理解和运用财务报告评估单位偿还债务的能力。

第三篇: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2-10-29 10:54 李淑珍 王绍民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一、存在的问题:

(1)会计科目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事业单位接受的投资无法客观、真实地得到反映。目前,事业单位接受其他企事业单位对其投资的经济业务越来越频繁,既有货币投资,又有技术、设备、材料等投资。如新疆库尔勒市一部分中小医院为了提高自身的技术力量和竞争能力,主动与省级技术力量强、信誉好的大型医疗单位合作,接受大型医疗单位技术、设备投资,但接受投资的医院只能将外单位投入的资金、设备和技术记在“其它应付款”、“预收帐款”等负债类科目中,无法正确反映这些经济业务的真实面貌。

(2)某些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不全面。主要表现在对外投资的会计核算上。《制度》中的"对外投资。会计科目只对外投资的帐务处理作了明确的规定,而对投资回收的核算内容没有明确。联营投资占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比重较大,联营实体解体后以固定资产、材料、产成品等收回投资的情况屡见不鲜,显然《制度》对收回投资没有作出帐务处理上的统一规定,将影响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考核和监督。另外,投资收回的资产计量、计价无统一标准,随意性大,还将导致事业单位资产不实,家底不清。

(3)某些会计科目的核算方法不妥当。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其它收入”等科目的核算上。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1)完善科目体系,在净资产类科目中增设“接受投资”或“实收投资”科目,专门核算事业单位接受外单位投资形成的企业净资产。

(2)修改充实“对外投资”科目的核算内容,增加以货币资金、材料、固定资产等收回投资的核算内容。

(3)修改规范某些会计科目的核算方法。在提取“修购基金”增加净资产的同时,按相同金额减少“固定基金”,这时就要增设“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科目的备抵科目。

(4)改革“其它收入”科目的核算方法,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政策、法规相一致。事业单位收到的“国有资产有偿使用增值收入”即房租、利息等收入和“接受捐赠收入“”,应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上缴财政专户时,作相反会计分录。财政按规定返还后再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它收入“科目。

若是既有收费基金收入,又有其它收入的单位则应设置辅助帐,按收入项目分别登记缴入财政专户明细帐。这样核算才能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政策、法规相统一,既防止了单位预算外资金的体外循环,又增强了财政管理和监督的职能

第四篇: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近年来,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政府收支科目等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修订后《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发布,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旧制度》”)已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满足各方需要。为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于2012年12月19日发布了修订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并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较《旧制度》相比,《新制度》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规定基建数据定期并入 “大账”,增设了“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两个净资产科目,加强了对财政资金投入的会计核算,创新性提出“名义金额”计量的新名词,解决了特定情况下资产计价问题,全面完善了会计科目体系和会计科目使用说明,系统改进了财务报表体系,取得的成就令人鼓舞。但是《新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新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同类业务处理方法不同,违背了可比性和明晰性原则

《新制度》将事业单位的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是一项重大举措,但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发生同类业务时,处理方法截然不同,现以《新制度》第三部分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中有关规定归纳比较如下:

《新制度》对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盘盈的存货,报经批准后最终记入“其他收入”科目;对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对外捐赠的现金资产、对外捐赠、无偿调出、盘亏或者毁损、报废的存货,报经批准后最终记入“其他支出”科目;而对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盘盈的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在借记有关科目的同时,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而对无偿调出、对外捐赠、盘亏、毁损、报废的固定资产或者无偿调出、对外捐赠的无形资产,最终做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处理。

从以上规定可以归纳出,《新制度》对流动资产发生的盘盈、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等“额外增加”业务,均做“其他收入”处理;对流动资产发生的盘亏、毁损、报废、对外捐赠、无偿调出等“额外减少”业务,均做“其他支出”处理。但对非流动资产发生同样的 “额外增加”或“额外减少”业务,均不通过“其他收入”和“其他支出”科目核算。笔者认为,这样规定有悖于《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有关收入和支出的定义,违背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有关可比性和明晰性的原则,不能正确评价和反映履职着受托管理国有资产的责任,不利于对履职者的绩效考评。

(二)长期股权投资发生损失业务处理不正确

《新制度》对事业单位发生的长期股权投资及投资损失的业务处理规定如下:

以货币资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购买价款以及税金、手续费等相关税费)作为投资成本,作:

借:长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行存款等

同时,按照投资成本金额,作:

借:事业基金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因被投资单位破产清算等原因,有确凿证据表明长期股权投资发生损失,按规定报经批准后予以核销。将待核销长期股权投资转入待处置资产时,按照待核销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作:

借:待处置资产损溢

贷:长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

报经批准予以核销时,作: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贷:待处置资产损溢

以上会计业务处理结果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长期股权投资发生的损失额没有体现在支出类科目反映,不能清晰反映投资损失情况;其二是由长期股权投资业务引起的“事业基金”借方发生额并没有随着长期股权投资的消失而消失,不能体现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

(三)部分固定资产核算可操作性差局面仍未得到改观

这种现象主要有两处,一处是《新制度》新增了“档案”作为固定资产。事业单位的“档案”主要包括:文书档案、人事档案、会计档案等,这些档案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渐积累而形成的,档案价值如何计量?《新制度》中并未明确规定,使人无法实际核算该项固定资产的价值,《新制度》的这项规定形同虚设;另一处是《新制度》仍部分沿用《旧制度》关于固定资产的界定标准,将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大批物资,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这里面什么叫“大批”?概念比较模糊,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14];还有分期分“小批”购入的物资算不算固定资产?也没有给出规定。

(四)处置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一刀切

《新制度》规定:处置毁损、报废的固定资产,在处置完毕时按照处置收入扣除相关处置费用后的净收入贷记“应缴国库款”,如果遇到差额补助或自收自

支事业单位,报废的固定资产是用自身的事业收入或经营收入购置的,处置固定资产的净收入也要上缴国库,在利益驱动下,有些单位宁愿不去处置,白花人力和物力,所以这种“一刀切”的规定不利于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五)年末结转所得税核算方法不科学

事业单位“经营结余”科目年末如为借方余额,表示经营亏损,《新制度》规定,发生经营亏损时,亏损数额留在“经营结余”科目,不予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这样规定的初衷是为了避免事业结余弥补经营亏损。但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经营亏损,按照税法规定经过纳税调整后仍需要缴纳所得税的情况。按照《新制度》规定,“事业结余”科目年末余额结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有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的事业单位计算出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也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造成了事实上的事业结余弥补经营亏损的局面,违背了经营亏损留在“经营结余”不予结转的初衷。

二、改进意见

(一)关于同类业务处理方法不同问题的改进

为保持同类业务会计处理方法同一,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阅读理解,对非流动资产发生接受捐赠、无偿调入和盘盈时,先通过“其他收入”科目核算,期末,将本所有非流动资产捐赠、无偿调入和盘盈等“额外收入”通过“其他支出”科目与之对冲,将接受捐赠非流动资产价值转入与之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即接受捐赠、无偿调入和盘盈时:

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贷:其他收入——捐赠、无偿调入、盘盈等 期末 借:其他支出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发生非流动资产对外捐赠、盘亏、无偿调出、毁损、提前报废时,应区分该项非流动资产是否当年购置分别作不同的处理,如果是当年购进的,应将已列作“事业支出”而非事业单位自身耗用的价值转作“其他支出”;如果是以前购进的,应增设“以前损益调整”科目,并通过该科目进行核算。现以某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50000元,已提折旧20000元,以发生对外捐赠为例,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1)购入时

借:固定资产 50000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 50000 同时,借:事业支出 50000

贷:财政补助收入等 50000(2)计提折旧时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 20000 贷:累计折旧 20000(3)拟对外捐赠时

借:待处置资产损溢 30000 累计折旧 20000 贷:固定资产 50000(4)经批准实际捐赠时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 50000 贷:待处置资产损溢 50000 如果捐赠的固定资产是当年购进的,同时作:

借:其他支出——捐赠支出 30000 贷: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 30000 如果捐赠的固定资产是以前购进的,在批准实际捐赠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的同时,作:

借:其他支出——捐赠支出 30000 贷:以前损益调整 30000 期末,将“其他支出”结转入“财政补助结转”,作

借:财政补助结转 30000 贷:其他支出——捐赠支出 30000 年末,将“以前损益调整”结转入“财政补助结转”,作

借:以前损益调整 30000 贷:财政补助结转

30000

(二)关于长期股权投资发生损失业务处理的改进

为正确核算和体现长期股权投资损失情况,投资损失应通过“其他支出”科目核算,经批准处置投资损失时,作:

借:其他支出

贷:待处置资产损溢

同时作,借:非流动资产基金

贷:事业基金

(三)关于部分固定资产核算可操作性差问题的改进

1、建议将“档案”从固定资产项目中删除。事业单位的档案虽然符合固定资产的定义,但是,一方面计量存在困难,比如:大学生毕业就业后,其人事档

案是从毕业学校转到就业单位,接收档案的单位并没有花费代价就取得了该学生的档案,这份档案当然就无法计量,会计记账也没有凭据;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对本单位的档案已经按照《档案法》的要求进行管理,财务部门没必要再对其进行管理,以免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

2、建议由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对单位价值虽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但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大批同类物资的数量标准进行统一规定,如对会议桌、椅子规定批量在 50 张以上,并且对后续零星购入的同类物资比照批量购入的账务处理,计入固定资产管理,避免同类物资因购置数量不同而造成管理模式不同的问题。

(四)关于处置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一刀切问题的改进

由于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较长,等到报废时难以区分该固定资产是用财政补助款购置还是经营所得购置,为有利于固定资产管理,应该规定将报废固定资产的处置净收入纳入“专用基金”管理,专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和改扩建。

(五)关于年末结转所得税核算方法不科学的改进

为了避免事业结余弥补经营亏损,不违背《新制度》的立法精神,建议对有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的事业单位年末计算结转所得税时,区分三种情况分别进行账务处理,第一种情况是“经营结余”年末余额在贷方,应纳所得税额小于“经营结余”年末余额的,计算出应纳所得税时,借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贷记“应缴税费——应缴企业所得税”;第二种情况是“经营结余”年末余额也在贷方,但通过纳税调整后计算出的应纳所得税额大于“经营结余”年末贷方余额,按“经营结余”年末贷方余额数借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按其差额借记“经营结余”,贷记“应缴税费——应缴企业所得税”;第三种情况是“经营结余”年末余额的借方,通过纳税调整后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出应纳所得税时,借记“经营结余”,贷记“应缴税费——应缴企业所得税”。

《新制度》的出台全面反映了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发展的新要求,但我们必须承认改革举措都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新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所难免,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财政部门与事业单位的积极配合与沟通,在保证新制度顺利执行的同时,还要敢于发现问题,并不断予以修正完善,群策群力,从而使事业单位能够更加快速的适应和使用新制度,实现事业单位的功能与社会效益,将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推向新的高峰。

参考文献

[1] 杨亚军,我国政府会计理论框架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 [2] 俞晓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企业研究,2013,11(22):87-88 [3] 戴 敏,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资产会计核算中的注意事项和建议[j].财务与会计,2013,5:63-65 [4] 宋玲,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j].财务与审计,2013,9:57-58 [5] 曾繁森,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执行的实务问题探讨[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4(3):39-40 [6] 姜轩彬,陶国清,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务应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0:65-66 [7] 蒋婷婷,杨依如,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核算的改进[j].财会月刊,2013,4:80-81

第五篇:改进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之我见

改进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之我见

【摘要】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制度自颁布实施至今,对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强化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职能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会计核算环境发生了变化,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实践运用中出现了与实际情况不符或者是不合理之处,因此有必要进行适当的改进。本文就如何对现行固定资产核算方法进行改进、修订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方法、以及增加 “低值易耗品”会计科目、改革现行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大家一起商榷。

【关键字】改进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从1998年1月1日正式实施至今已经9年,但是《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的确认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虽然也随着财政体制的不断改革进行过一些调整,如针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增加了相关的会计科目和调整了相应账务处理方式,仍存在着不合理、不规范的地方,因此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应做适当改进。笔者认为改进应本着“适应财政预算制度改革的需要、紧密联系事业单位实际情况、适当借鉴企业会计制度中的科学内容”的思路进行,既要有可操作性,又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具体可改进的内容如下:

一、现行固定资产核算弊端和改进

(一)现行固定资产的定义及核算方式弊端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的定义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资产的初始确认按照历史成本原则,不核算磨损价值, 不核算价值变动,规定“固定资产”科目只核算账面原值,不计提折旧,通过年终根据收入提取修购基金的方式来保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

随着资产的使用和时间的推移,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净值之间的差距将越来越大。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资产价值均不能揭示事业单位资产的实际价值。在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类中的固定资产和净资产类中的固定基金一般情况下按相等金额列示,且均反映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

由于受科技进步、生产力水平提高而导致固定资产的重置成本降低和价值损耗等因素的影响,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原值往往大大高于其实际价值,从而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中所反映的资产和净资产价值也都远远大于其实际价值,信息使用者从报表信息中难以真正了解事业单位的实际资产和净资产状况,无法合理分析事业单位资产使用的潜力,也不利于同类事业单位之间的横向比较。同时,在国家逐步重视和加强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进行考核的情况下,现有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信息也难以真实反映其资产保值增值的状况。事业单位资产在没有处置之前一直保持价值不变的,而这些资产不能给事业单位带来任何经济利益,但是仍符合资产定义的。从企业会计准则可以看出,未来的经济利益是资产的本质,资产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是资源的一部分,但资源不等于资产,只有预期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才是资产。这是资产内在的本质特征。

企业拥有或控制资产的目的是取得资产的效能,这一效能将会给企业带来净现金流入,不具备这一特征的不应属于资产。例如学校80年代购买的386、486微机,单价高,但是由于计算机淘汰速度快,这些计算机已经失去使用价值,只要学校不进行处理,会计报表中都将其按未提折旧的初始价值列入固定资产项下,显然,这种列示没有客观反映企业资产的情况,虚增了资产,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我国2006年财政部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资产要素的定义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其他交易或者事项。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符合资产定义的资源,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资产: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符合资产定义和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资产定义,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二)改进固定资产核算方式的思路

关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笔者建议取消修购基金计提制度,借鉴企业会计制度,建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制度。取消“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增设“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购置固定资产时,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应进行以下账务处理:

1.直接支付方式下,收到财政部门直接支付用款额度批复时借记“财政直接支付用款额度”科目(分预算内外),贷记“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科目;收到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财政直接支付用款额度”科目(分预算内外)

2.授权支付方式下可以进行如下会计处理:收到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在非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应进行以下账务处理,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科目。计提折旧费用时,借记“事业支出——折旧费”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同时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项目下,增设“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固定资产净值”项目,真实反映固定资产价值。

二、接受捐赠资产处理方法的不规范和改进

(一)现行接受捐赠资产处理方法的不规范之处: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接受固定资产捐赠时,根据捐赠者提供的有关单据或按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及接受捐赠时发生的有关费用确认入账价值,其会计分录为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接受非限定用途财物捐赠时,入账的计价依据与固定资产相同,不同的是接受捐赠时会计分录为借记“银行存款”或“材料”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科目,而“其他收入”是事业单位的一种收入,年末要转入“事业节余”科目,参与事业单位的节余分配。

可见,同样是接受捐赠业务,处理方法却存在差异,一个是将接受的捐赠计入净资产,一个是计入收入。因此在对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方法的规定上现行会计制度确有不规范的地方。

(二)改进接受捐赠会计处理方法的建议:

笔者认为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不论是限定用途的财物还是非限定用途的财物都是增加了单位的净资产,比照企业会计制度对接受捐赠时计入所有者权益中的“资本公积”的方法,应将接受的非限定用途的财物计入“事业基金”科目,同时将接受的固定资产捐赠记入“专用基金”科目。这种处理方法更好的统一了相同会计业务的核算,有助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范化。

三、关于增加“低值易耗品”科目的建议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

二是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另外,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可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和管理。因此,事业单位大量单位价值未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电话机、简易饮水机、电风扇以及简易办公家具等资产也列入“固定资产”科目核算。

笔者认为这类资产使用频率很高,很容易损坏,更换较为频繁,不适宜列入“固定资产”科目核算,借鉴企业会计制度中对低值易耗品的规定,将其纳入“低值易耗品”科目进行核算较为适宜,因此应增设“低值易耗品”科目。

笔者建议,事业单位一次性购入批量的这类物品时,可借记“低值易耗品”科目,贷记“现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在一定期限内进行摊销时,可以借记“事业支出——低值易耗品摊销”科目,贷记“低值易耗品”科目;零星购入这类物品时,可以直接列支“事业支出——低值易耗品支出”科目,贷记“现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

四、对现行会计报表改进的建议

现行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以“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为编制基础,资产负债表提供的是事业单位一定时点的财务状况,是静态的财务信息;收入支出类项目反映一定时期事业单位的财务成果,提供节余的构成,是动态信息,把两者放在同一张报表上反映有些混乱。并且事业单位还要另行编制收入支出表,资产负债表这样设置与收入支出表重复。笔者建议,可以借鉴企业会计制度中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依据,将资产负债表中的收入与支出这部分内容去掉,以“资产=负债+净资产”为编制依据。这个会计公式体现了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全面反映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有利于维护债权人利益,防止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为单位领导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信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Z] 1997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Z]1997

3.徐琴,许成昌.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几点思考[J]财务与会计2001, 11

4.刘光忠.改进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2,1

5.张海英,夏菲.对改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几点建议[J] 中国农业会计 2006,4

下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主要问题之我见12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主要问题之我见1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小企业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目录 浅议小企业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 2 摘要.................................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之我见(共5篇)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之我见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财务制度的规定,有计划地筹集分配和运用资金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监......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各行各业都有个制度,事业单位也不例外。 第一部分 总说明 一、为了贯彻《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第一章 总说明 第一条 为了贯彻《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特制定本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国有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已经XX年12月5日财政部部务会议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公布,自XX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部分 总说明 第二部分 会计......

    对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

    对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睢县县委党校 贾小艳邮编:476900 摘要: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经济稳定运行的操纵器,也是单位会计控制的核心内容。随着财务管理制......

    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衔接有关问题明确

    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衔接有关问题明确 2013-2-6 16:52 中国会计视野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修订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为了确保新旧......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无形资产核算问题探讨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无形资产核算问题探讨 摘要: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新制度将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引入无形资产核算。本文对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