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震撼》读后感
危中寻机借力创新---读《中国震撼》有感
《中国震撼》一书从世界的变化起笔,用大量的数据描述了中国在世界变化中的影响力,用全新的视角阐述了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并通过与西方大国及采用西方模式的国家进行对比,进而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中国、认识中国模式、认识中国理念,认识中国带给全世界的震撼。
读后这本书,使我澄清了模糊的认识,消除了对中国模式的顾虑,从而坚定了中国崛起的信心和决心。除此之外,阅读此书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怎样看待和对待危机,一个国家也好、一个部门也好如何看待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和约束决定了其可持续发展。现结合我市交通十二五大投入、大推进、大发展的宏伟目标,就如何形成兴化交通特色的投融资模式,谈谈个人的一些浅析。
一、构建思路
按照“量力而行、规模适度、适应发展”的总体要求,以政府提供信用和政策性扶持为基础,以发展实体经济为支撑,通过资源整合、收购、合资合作、股权并购等方式,放大资产和资本效应,形成以政府与市场运行有效结合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
二、具体措施
(一)壮大平台规模,提升承载能力
1、充足资本和资产实力
通过多种渠道壮大公司资本和资产实力,提高融资和质押担保能力。一是规范产权。将市土地储备中心及市运管处股权变更为市国资办,使公司组织形式为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独资企业。二是充实资本金。建议政府将市土地开发储备中心部分存量优质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划转到远通公司作为增量资本,同时市财政注入相对应的货币资本金,使公司注册资本增资到4亿元左右。
三、壮大资产规模。将农公、驾校、野行码头、待建成的客运总站、公路产权等交通存量和增量资产,逐步注入到市交通产业投资集团,使公司资产规模达到20亿元左右。
2、强化运行职能
在公司名称更名为兴化市交通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基础上,同时变更公司经营范围,形成融资、投资、管理、偿债一体化的良性循环机制,强化融资平台的运行职能。一是具备融资、投资、管理职能。依托政府信用、土地资源和其他优良资产,代表政府行使出资者权利,并负责偿还贷款本息;二是具备土地开发职能。根据市政府授权,通过招商引资,做好公司优质土地的开发,盘活造纸厂草库、现有农公、驾校、野行码头、客运总站等相关土地资产,探索利用交通投资项目沿线土地的开发。三是交通国有资产经营职能。根据市政府授权,经营和管理公路、客运站场等广告资源及土地资产以外的其他交通优良资产和资源,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3、加强法人治理结构建设。
调整充实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长由交通部门主要领导担任,董事由财政、国资、交通、国土等负责人兼任,监事由审计、财政委任。总经理等经营层由交通和财政部门相关领导担任。
(二)积极拓宽平台的融资渠道
1、扩大间接融资规模(金融信贷)
利用财政信用资源和资金存量资源,通过与金融机构开展全方位的金融合作,用足用活国家信贷政策和货币政策。充分发挥平台优势,有效解决项目融资的还款来源和担保抵押等矛盾,调动金融机构积极主动支持投融资项目,继续做好交通项目金融贷款,夯实交通投融资基础。
2、灵活应用各种融资模式
在做好金融贷款的基础上,积极实施合作开发、BOT(建设—经营—移交)、BT(建设—移交约定)、信托投资等项目融资方式,同时,研判国家政策和资本市场走势,创造条件,调研和探索发行企业债,以促进交通投融资多元化发展。
(三)建立和完善投融资平台偿债机制
为建立和完善投融资平台的偿债机制,公司应建立偿债准备金制度。偿债准备金额度和筹集办法根据不同项目融资需要确定,其主要来源为:项目投资资本金收入、年度土地开发纯收益、政府列入预算安排的财政专项资金、上级补助资金收入、公司承担经营性项目纯收益等。
总之,在不断规范投融资平台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融资方式,推动融资平台的投融资行为市场化,不断创造条件,推动以企业债券及通过资本市场等方式进行投融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筹资渠道多样化、投资决策科学化、项目管理专业化、监督约束制度化、经营运营市场化的兴化交通新型投融资模式。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二篇:中国震撼读后感
一个国家的崛起是以和平,对外没有发动战争,对内保持了安定团结的性质而崛起的莫属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以西方不认可的模式迅速崛起,给世界带来了相当的震撼,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非同寻常的奇迹。
中国崛起的模式并非十全十美,但其总体的成功令那些采用西方模式的非西方国家望尘莫及。中国模式形成于全世界范围内的激荡和竞争之中,所以这个模式不会走向崩溃,只会进一步完善而走向更大的辉煌。从更为长远的历史眼光来看,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的崛起,是一种独立政治话语的崛起,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是一个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的超大规模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它给世界带来的可能是新一轮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环顾今日之世界,数千年古老文明与现代国家形态几乎完全重合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这种“文明型国家”不需要别人认可也可以独立存在和发展,它的政治和经济模式在很多方面与别人不一样,过去不一样,现在也与众不同。这就像汉语扩大自己的影响,不需要英语的认可;就像《孙子兵法》不需要克劳塞维茨来认可;就像孔夫子不需要柏拉图来认可;就像中国的宏观调控,不需要美联储来认可。但我们面临的挑战还很多。我们也应该做一些未雨绸缪的长线思考。坚持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既学习了别人之长,也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实现了一种对西方模式的超越,也实现了一个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重叠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就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繁衍、维系并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文明,其相对完整的国家形态至少可以追溯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期。中华文明是一个主体文明,不是一个次生文明。小国经不起风浪,而大国遇到风浪,东方不亮西方亮,回旋余地大得多。我国辽阔的疆土也是绝大多数国家难以比拟的地缘优势和战略纵深。强势政府的传统和现代国家的体制建设,使我们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和强大的国防能力,彻底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百余年的“挨打”问题。五千年延绵不断的历史使中国在人类知识的所有领域几乎都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实践传统。我们在政治、哲学、宗教、语言、教育、艺术、音乐、戏剧、文学、建筑、军事、体育、医学、饮食等领域内都有博大精深、自成体系的东西。这种传统的丰富性、内源性、原创性和连续性都是其他民族难以望其项背的。我们愿意学习别人的一切长处,但我们不放弃自己的优势。中国文化的丰富性也意味着中国具有海纳百川的文化包容性,可以融多样为一体。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文化观。中国人目光比较远大,思维方式更注重整体效果。中国人历来把国家长治久安、国运昌盛放在一个极为突出的地位。
“文明型国家”的最大特点是“百国之和”。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家庭、家族、宗族纽带而形成的社会,而西方是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所以一个政府如果不能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不能处理好大灾大难,就会失去民心的支持,失去“天命”,最终被人民推翻。我们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但是如果我们像一些人所希望的那样,放弃中国模式,转而采用西方模式,那么我们“文明型国家”的最大优势可能很快就变为我们的最大劣势:“百国之和”变成“百国之异”,强调和谐的政治变成强调对抗的政治。我们“百国之和”的人口将成为中国混乱动荡的温床。中华民族崛起的梦想将被彻底断送。
今天的我们可以自豪的对美国说,我们有五个方面值得你们去学习。这五个方面是:
1.明确大的发展目标,2.投资教育,注重人才的战略性培养。3.尊老养老的文化使得中国社会有很强的凝聚力。4.健康的储蓄习惯。5.民众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命运。
我们作为祖国的未来,应该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来激励自己,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使中国的崛起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第三篇:中国震撼读后感
《中国震撼》读后感
最初接触到《中国震撼》这本书还是在高中的时候。不过那时没有太认真读,对中国的国情没有现在这么了解、体会有限。此次再读,加上课堂上老师灌输的许多有关中国崛起的知识,使我有了比较深的感想。
本书提出的重要命题就是,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是一个历史上闻所未闻的超大规模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我们很多人也应该深有体会:国人不太愿意用崛起这个词来形容中国。对于国人,一是看到了确实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中国贫困人口不少、城乡发展差距大、贫富差距大、腐败问题严重、环境污染问题等等问题,张维为教授一一地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这实际上是中国人在误读自己。二是中国人谦虚的秉性,不愿意把事情说满了,做事要稳重,国人对于胡主席的评价也是韬光养晦,但是现在习近平主席对这方面有所改变,必要时敢于亮剑。所以结论就是我们应该理性看待中国崛起,既不要过于谦虚,当然更不能自负了。
张维为教授认为,中国这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有八个特点,这八个特征又可以被简称为“四超”和“四特”。“四超”就是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四特”主要由“四超”衍生而来,即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这其中的每一点都包含了传统“文明”和“(现代)国家”的融合。中国这么一个古老的文明今天以一个现代国家的形态而迅速崛起,在人类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张维为教授说从历史来看,中国的文明连绵不断。我第一感觉竟然是有点不认同,我认为百年中国屈辱史、文革、新世纪国外文化入侵等因素已经破坏了中华文化的连续性。当然,我得强调这是我的第一感觉,后来自己经过思考的话,认识到自己的想法是不正确的。首先,中华文化的连续性不以个别事件而改变,它们只是一些小插曲罢了。其次,这些小插曲与其是说改变了中华文化的连续性,不如说是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经历这些小插曲让中华文化得带洗礼与进化。从中国历史上也可以看出,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替有很多,但是现在也没有人怀疑中华文化在朝代更替时的连续性,更多的是说经历更替后的进步与发展。所以对于文化的继承,文明应该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
关于中国模式的探讨是令人振奋的。一直以来,西方的所谓的民主模式被认为是唯一正确的模式,但是本书却全面解读了中国模式独特的优势,阐明来了中国模式是可能胜出的。张维为教授把中国模式概括为八个特点。一是实践理性,就是在“实事求是”的思想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本本主义,不断总结和汲取自己和别人的经验教训,推动大胆而又慎重的体制改革和创新。我认为这就是我们走符合中国国情发展道路的验证。二是强势政府,中国有一个比较中性的、强势的、有为的政府,它有明确的现代化导向,能够制定和执行符合自己民族长远利益的战略和政策。中国人口众多,管理难度不言而喻,一个强势的政府是必不可少的。三是稳定为先,四是民生为大,五是渐渐改革,六是顺序差异,七是混合经济,八是对外开放。这八个特点概括的讲了中国模式的优势,八个特点都是尤为重要、缺一不可。
在我看来,中国模式是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模式。参加党课学习让我知道了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国情就是最大的实际,中国人口众多、拥有独特的悠久的文化就是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国情。一切的模式问题、国策等等都应该以国情为依据才是合理的。
书上举了一些照搬西方模式的例子。对于东亚国家,张教授这样说,总体上,我把采用西方模式的东亚国家和地区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就采用了西方的政治制度,如泰国、菲律宾、蒙古等;另一类是在经济起飞之后转而采用西方政治制度的,如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等,但从过去二十年的情况来看,这些民主政体的品质普遍不佳,它们几乎都遇到了非西方社会采用西方政治制度后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特别是社会分裂、贪污盛行、经济滑坡三大问题。
可以看出,完全照搬西方的模式是不可行的,张维为教授谈到改革时说,中国现在在大力改革,他认为美国也是很需要改革的。就拿领导人选举来说,中国绝对不会选出二流的国家主席,而美国一再选出那种令人脑洞大开的总统。
综上所述,中国模式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中国模式对西方民主模式是有优势的。
张维为教授的演讲最后一句:“中国人,你要自信!!”可以很好地概括中国三部曲的思想。
不得不说,中国人现在还不够自信,这与历史原因有很大关系。在中国被列强打破闭关锁国的壁垒后,中国人见识到外国的大炮和火枪。从此,中国人多多少少有种自卑心态:外国的月亮比较圆。中国人羡慕去过外国的洋学生,认为高端大气的装扮很洋气,看到洋人更是格外的客气。大家觉得好像出了趟国门就镀了层金。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很多中国人还是停留在以往的观念,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的国家,妄自菲薄,崇洋媚外。
这本《中国震撼》中就举了很多例子来说明中国人可以自信的地方。张维为教授顺应我们的思维,提出把中国的至少可以把中国分成两大板块来理解和把握,他觉得中国的两大板块,一个是“准发达国家”板块,另一个是“新兴经济体”板块。就准发达板块来看,这些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已经属于发达地区的标准了,甚至可以直接与纽约、伦敦等城市相比较。而“新经济板块”暂时是比较落后一点。但张维为教授提出崭新观点:今天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大型的“准发达国家”板块和一个超大型的“新兴经济体”板块。如果说前者的主要特点是现代经济、现代管理、现代研发、现代服务业,那么后者的主要特点就是巨大的规模效应和成本效应,两者的结合某种意义上就是质和量的结合。
文章中还举了许多说明中国人可以自信的方面。结合近期,我们更可以有自信,最近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大国工程》着实令人振奋。中国车、中国桥、中国港等等,长征五号大型运载火箭,这些都值得我们自信。所以说,中国人是有理由自信的。
大谈特谈国家国际大事,虽然我比较喜欢看这些知识,但是总的来说还是有些假大空的感觉,我们也应该着眼于小的方面,多关注一点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
作为有知识的大学生,我觉得要打心底里建立起对中国的自信,张维为教授反复强调不要被西方人忽悠了,苏联解体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出国就更爱国”的言论我觉得也正确的。所以我们可以正确看待中国崛起,建立自信。
中国的崛起是毋庸置疑的,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觉得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势”,中国的崛起让中国更多地融入到经济全球化中,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认清中国的优势、正确判断未来的发展、利用中国崛起的“势”,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制高点。
第四篇:中国震撼读后感 -
《中国震撼》读后感
近来看了一本书《中国震撼》和一部纪录片《超级中国》,这两个都在各个不同的角度,全方位的展现中国的崛起,看完之后,我的确感觉到祖国的飞速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这其中,中国震撼是由著名外交家张维民写的,超级中国是由韩国电视台拍摄的,一个国内,一个国外,一个个人,一个媒体,可以说是客观公正的展现了当代中国的发展现状,阐述了一个新名词,中国模式,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国内以及国外的官方和学者都在研究中国模式,在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异军突起,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国家能展现出如此大的奇迹,不得不引起西方发达国家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主义,西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对中国的看法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中国独特的政治生态一直是西方国家所不屑的,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使社会主义的国家减少了一大半,许多学者认为,资本主义是政治制度的终点,让他们大失所望的是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了巨大的活力,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之快令世界为之震惊,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了,世界再也没有办法忽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了,因为他们很快会发现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离开中国它们将会寸步难行,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中国是所谓的“命运共同体”关系之外,欧盟和美国都和中国有着紧密的贸易关系,更不用说等着中国救济的非洲国家了,可以这么说,世界经济正在围着中国转,且这个圈子正在逐步的缩小,中国市场这块蛋糕正在越做越大,很快你会发现没有这块蛋糕世界人民的生活将难以为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首创,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经过长久的社会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国长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家的观念,集体的观念已经根植于我门的骨髓,西方所倡导的人本主义,绝对自由在中国没有发展的土壤,就中国人而言,不能割舍的就是骨肉亲情和乡土情怀很多方面可以看出来,春运,几十亿人次的大挪动,为的就是回家过年和亲人团聚;台湾同胞,由于历史原因和大陆分开几十年,却一直思念着大陆的亲人,想念着故乡的土地至死方休。而西方,崇尚个性自由,具有典型的个人主义和冒险精神,所以在西方亲情观念淡薄、老无所依、社会犯罪率居高不下是很常见的,往往他们觉得个人的社会责任要大于家庭责任,这也是西方离婚率高的离谱的一个原因。
韩国电视台作为一个国家级的电视台制作出来的纪录片影响力还是蛮大的,《超级中国》以国外媒体的视角从七个方面解读中国的发展,其中关于军事的片段引起了我的注意和极大的兴趣,邻国对我国军事的了解程度令我咋舌,包括一些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东西,整个纪录片的意思是中国正在为称霸全球做准备,我想这个出发点是错的,中国在经济实力越来越雄厚的基础之上正在寻求政治乃至于军事的战略性扩张,但是中国绝对是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人讲究以和为贵,纵观中国历史,还没有主动侵略过别的国家,我想中国现在不会称霸全球,将来也不会,中国的崛起对世界的作用绝对是积极地,西方国家一直千方百计的阻止中国的发展就是在阻止人类的发展,他们这样的做法是愚蠢的。中国军事的发展以海军最为薄弱,因此加大力度建设中国海军也是理所当然,中国屈辱的受侵略和被殖民的近代史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缺乏强大的海军,中国海军也一直奉行着近海防卫和远海防御的政策。就目前来说,中国海军的实力还远远配不上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中国从 12年开始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试验性航母,未来发展的重点也是航空母舰,第一艘航母的下水大大增强了国民的自信心,中国海军在世界舞台上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决定,“亚丁湾护航”,“也门撤侨”这些世界性的事件上也出现了中国海军舰艇的身影,“和平方舟”号医疗船每年在世界各地的第三世界国家免费为人民提供医疗服务,却从来没有听说过强大的美国海军在全世界帮助别人,美国佬无恶不作终将会遭到其他国家的反抗,其世界警察的地位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老牌的发达国家也嚣张不了多久,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平肯定是主流,任何恶意挑起战争的国家都不会有好果子吃。中国现在同第三世界的国家很友好,随着中国对外援助越来越多,中国逐步取得了许多国家的信任,尤其是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的国家,和这些国家建立了紧密的经济和军事合作。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我想只要假以时日,南南合作逐渐加深,第三世界国家终有一天会和西方国家抗衡,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抓住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有利机会,率先走在了世界前面,这只是暂时的,第三世界国家已经脱离了西方国家的殖民统治,发展也是指日可待。中国在优良政治制度的带领下,必然会率先同西方国家抗衡,成为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头羊。一个东方文明大国正在和平的崛起,这比西方国家依靠血腥的殖民和掠夺来崛起要光彩的多,中华民族是充满智慧的民族,落后了懂得迎头赶上,自身发展好了不忘帮助其他国家,我想利益的共享是西方国家所永远不能理解的。西方政治制度正在停滞不前,人类历史和文明的车轮却在滚滚向前,资本主义将会越来越不适应人类的发展,终将会被历史淘汰。
第五篇:《中国震撼》读后感
《中国震撼》读后感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人都尝试系统描述中国改革的整体画面,此类文章之多,可以说是铺天盖地。但像张维为先生所著的《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这样通俗、贴近大众又具有深度的著作,实在是凤毛麟角。最近由于老师的推荐,我翻阅了他的著作《中国震撼》,对于他在书中提出的观察中国改革的视角感到新鲜与印象深刻,也使我内心产生了一种油然而生的震撼感和自豪感。
中国的崛起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2010年,我国的GDP超越了日本,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就城市对比,我们的上海超过了纽约,我们的基础设施,其新、其建设速度之快,也是世所罕见的。现在,我们已经有许多在世界上引以自豪的建设,比如高铁、新能源、航空航天等等。任何一个实事求是的人都应该看到、肯定中国的巨大发展。而且,这种发展正为全体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信心,给人民带来实际的利益并推动这个国家一如既往的发展。
张维为先生在书中对中国的崛起总结的“中国模式”定义为:走出了一条自己独创的道路,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其他西方国家;走的是一条“文明型国家”的发展之路,是一条“和平”路线,不同于西方社会依靠着血肉屠杀的资本积累之路,不同于西方社会多当竞争下的表面“民主”路线。书中提出了“两大板块”的概念,阐述了“文明型国家”的八个特征,而每一特征点都是传统“文明”和现代“国家”的融合。他通过介绍东欧、东亚等国实施西方民主后的经济发展情况,从而对比得出我国中国模式的八大特点和优势,并梳理出八大中国理念,进一步揭 1 示了民主和人权的真谛。
那么,中国崛起的因素究竟是什么?在阅读该书后,我总结了以下三点:
一是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胡锦涛主席也多次作出了清楚的界定和说明。这条道路,就是利用世界和平的有利时机实现自身发展,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就是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的同时,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改革创新来实现发展;就是坚持对外开放,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就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长期维护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就是永远不称霸,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和平发展”的理念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是一个“和”,其中包括“和谐中道”与“和而不同”,也是中国重要的思想。“和谐中道”不是消极的妥协,而是有原则的“求大同,存小异”,达到“和而不同”的境界。这种理念是中国避免了欧洲上千年的连绵不断的宗教战争,这些战争曾几乎把西方文明毁于一旦。中国过去三十年发展道路的最大特征就是不偏激,不走极端,而是走一条高速、稳健的改革之路,中国也因此而迅速崛起,当然崛起过程中也产生了新的矛盾和问题,但这些问题和矛盾再多,也没有影响大多数中国人利用“和谐中道”、“和而不同”的理念来解决问题的思路,比如最近中国对的“黄岩岛”事件的一系列解决争端的举措都遵循了这个理念,在彰显中国主权的前提下表现得有 2 理有节,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是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中国崛起代表了一种不同性质国家的崛起,其崛起的主要原因是坚持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既学习了别人之长,也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实现了一种西方模式的超越,也实现了一个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重叠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中国“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起源于 “民族国家”的构建,从中国近代史来看,中国是自鸦片战争以后通过三次对社会结构进行重塑,从而形成了空前统一的政府、市场、经济、教育、国防、外交、金融、货币、税收体系,至此,我国完成了现代国家雏形的建立,这也为我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后,中国的发展之路不是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各个方面都与西方接轨,推崇全面市场化和全面民主化,而是结合自己的制度优越性选择了具有现代化导向的政府干预,实行了赶超战略,并最终形成“中国模式”,这种独特的发展模式也是一条与不同体制国家和平共处、互相学习、互利共赢的合作之路。
三是走传统文明与现代国家融合之路。
中华文明是人类四大古文明中的唯一幸存者,之所以能够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是因为中华文明具有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海纳百川的气魄。张维为先生认为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代表了一种不同性质国家的崛起,是一个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重叠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的崛起。为此,他总结出“四超”和“四特”,就是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并由此衍生而来独特的语言、独 3 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这其中的每一点都包含了传统“文明”和现代“国家”的融合。
中国的崛起固然是事实,但这只是个进行时,而不是完成时。我们在看到改革开放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国还存在很多问题,有些还相当严重。比如政府干预过多,造成某些市场发育不足;某些政治改革相对滞后,导致一些行业垄断和寻租腐败;贫富差异、生态问题、医疗教育,引起了很多人不满。所以,我们要头脑清醒,意志坚定,集思广益,争取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从总体上讲,我认为应把握好以下三个发展方向:
一是从“投资型国家”走向“创新型国家”。《中国震撼》已经告诉我们中国发展的基础,靠的是广阔的生存空间、丰富的资源、庞大的人口带来的巨大消费市场。实践也告诉我们,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里,我国一直靠政府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模式不仅造成了中国资源和环境的巨大灾难性破坏,也被迫形成了中国高价进低价出、自己低价进高价出的贸易和外汇体制,更严重的是出现了国内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现象,加之企业低盈利率带来的低水平分配问题,致使内需得到不提升。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也表示,中国经济主要靠投资拉动,消费率并没有明显提高,这是不可持续的。为此,中共中央的“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时代的要求,也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二是从“文明型国家”走向“文化型国家”。我们知道,基督精神,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共同构成美国文化的三大支柱;法国是易于冲动、4 追求享受、个人主义至上的拉丁文化;德国则是追求理性、谦逊务实、集体为重的日耳曼文化。《中国震撼》一文中对“文明型国家”的八大特征进行了很好的阐述,但是没有深层探索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没有指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有哪些差异,以及今后如何互动?庆幸的是,我们党中央已经认识到文化是发展的内源动力和重要支撑,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的审议通过牵住了牛鼻子,将对促进中国未来的发展进步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是从强国走向富民。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人均GDP却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排在全球第99位。中国居民收入的增长多年落后于GDP增长,再加上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收入分配问题已越来越来严重。中国已经开始崛起,而强国之下的老百姓却仍不富裕,不解决收入分配问题,中国永远称不上是一个国强民富的真正大国。所以,民富之发展目标,已成众望所归。为此,“十二五”规划建议,第一次提出了“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发展目标。这预示着中国未来五年将进入经济内生动力大转型、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