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林慈信-神学导论讲义-049-文化使命-进入文化与社会-文化与社会的诱惑》
第四十九课文化使命﹕进入文化与社会,文化与社会的诱惑
I. 文化使命,社会关怀。
路5:1-11,林前15章。
1. 耶稣基督不仅仅是所谓「灵命」之主。祂是鱼的主!
2. 耶稣基督是鱼的主,因此是打鱼行业之主!
3. 耶稣基督是第二亚当,末后的亚当。
解释﹕
上帝创造人类时,吩咐人要
(一)生养众多,遍满全地(婚姻,家庭);
(二)管理海里的鱼,空中飞鸟,地上走兽(文化使命,科学,工作等);
(三)上帝以身作则,六天工作之后安息(涵义﹕安息,敬拜)。
因此,文化使命是「创造典章」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亚当应当顺服上帝,以顺服祂,荣耀祂的心来执行文化使命。
可是亚当夏娃犯罪了,堕落了。
上帝从创世记3﹕15开始,应许、实行祂的救赎计划。
耶稣基督是第二亚当,末后亚当。
意义﹕
II. 基督徒的世界人生观。信徒在工作上可作的六件事。
1. 传福音。
2. 找伙伴(基督徒)。
3. 工作表现优越。
4. 研究﹕自己本行的社会角色与历史,或社会(工商业,科学)的历史。
5. 重建本行的社会角色(社会良心)。
6. 使用所学的,和联络网络,贡献天国,教会,宣教事工。
III. 从边缘到主流的边缘﹕得权势的诱惑。美国福音派教会走过来的路。
1. 清教徒时期﹕纯正信仰的信徒、牧师们在波士顿地区掌权。
2. 1660-1730﹕清教徒的敬虔逐渐失去影响力。
3. 1730,1740年代﹕大觉醒运动席卷十三殖民地。主要领袖﹕爱德华兹,怀特菲德。教会合一心
态,直接影响革命成功(1776)。
4. 美国﹕一个基督徒与自然神论者合作起家的国家。
5. 十九世纪﹕基督教道德影响美国社会。
6.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1870-1930)﹕都市化,工业化。新移民从东欧,南欧,美国南部涌
进大城市。自由派神学,《圣经》批判,进化论等开始影响神学院。
7. 二十世纪﹕美国大宗派受自由派神学影响,甚至垄断。1940年代﹕不少福音派人士退出大宗
派,设立新(保守)宗派,独立教会,或福音机构。这些基要派人士大部分对文化,社会参与不大关心。
8. 1960,1970年代﹕福音派再次觉醒,要参与文化,社会。1976卡德总统当选(福音派人士)。
福音派开始有权了。开始腐败。
结论﹕对中国的启迪?
阅读﹕
049A.林慈信,「作光作盐在美国」(书评)。049B.林慈信,「美国是不是一个基督教国家?」 049C.林慈信,「进窄门,走窄路」。049D。温习﹕林慈信,「奉献之后」。
049E.林慈信,「2007警钟为谁鸣?」。
温习﹕
025A.林慈信,「两种敬虔与复兴传统与中国教会的成熟」。
第二篇:风雨公信一百春——宜宾市四中“公信文化”与民主管理调研报告
风雨公信一百春
——宜宾市四中“公信文化”与民主管理调研报告
宜宾市四中杨洪
“五四”先驱,高高擎起“科学、民主”,两面旗帜,在中华大地,凝聚起千百万民主革命大军,自觉地、默默地为理想中的新社会而抛头颅,洒热血,引吭高歌,赴汤蹈火,请听: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
当然还有: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愿在烈火与热血中
得到永生!
我们如果细细咀嚼一下,就可以发现,“五四”精神实质上已成为一种不朽的文化,它的特点是,人们自觉吸收,自觉遵循,自觉地在一个民主的阵营里为民主而战。
简洁地说,“五四”文化与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血肉相连,它已为若干代万千人传承。
一个民族是如此,一个单位,一个区域呢,一般而言,理应如此。我们怀着一种探索,一种追求的心情,翻开了宜宾市四中百年历史卷册,我们发现创建于“五四”时代的四中,与我们的民族一样,也有一种文化,为全校师生认可,为若干代人身体力行,推动着、完善着我校的民主管理。那就是冠之以校名“公信中学”的公信文化。
何谓“公信”,“公信”既是美好理想,又是道德规范。
我一个,自有后来人。
古老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公信的基本元素。《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贷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闲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在同”。
如果对此作简单的诠释,公信文化就是要培养有美好理想,诚实守信的一代新人。尤其要指出的是“公”展现的理想社会,奉行天下为公的原则,社会生产力发达,物质生活富足,选拔贤能,人尽其才,社会道德高尚,人伦关系和睦,社会和谐,人人安居乐业。这不仅仅是哪一个流派的社会理想,而是几千年来,亿万群众倾心追求的社会生活,同时“民无信而不立”只有诚信人格,才能是美好人格,才会与社会和睦相处,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通过调研,我们还发现,“公信”文化与当今社会的要求也是高度一致。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通过调研,我们还发现,“公信”文化渗入人心,推动着我校民主管理制度的形成和完善。
在公信中学时期,学校民主管理体现在以下层面:
学生层面:学校成立了学生自治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如第22班学生王连弟就曾担任伙食团副经理,李滋管理学校储藏室,同时担任宿舍组长,万家琳任学生自治会卫生股长。学生自治会成员,学生代表参加学校事务会议,事务会议一月一次,一年12次。应当说,在物质生活相当贫乏的年代,他们参与的都是管理的重点。
更为壮观的是,倭寇入侵,国难当头。公信中学师生纷纷走上街头,宣传抗日。公信中学的“抗战剧团”演出的《桃李劫》、《游击队之歌》、《新女性》、《流亡三部曲》、《还我河山》等,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当时国民党军政部119 后方医院、宜宾青年剧院、宜宾防空节游艺大会纷纷专函邀请,言辞恳切,极其热情,公信中学“抗战剧团”不仅是义务宣传,还为
前方将士募捐义演。诸如,1937年,学校师生为前方将士捐赠寒衣51.2元,下面是民国政府财政部收据:
准中央银行国库局二十九年一月
中旬报告收到贵处寒衣捐赠国币51.2元,业经列收本部,该捐现户账其见。
热心爱国,踊跃输将,至深嘉慰。除由该局制发谕中库字第270号终收捐款项甲种收据一纸迳寄台收,并依照原指定用途转拨外,相应函达查照为荷。
此致
宜宾公信女中暨附小
财政部启(盖章)
渝字第919号
民国廿七年,学校为抗日受伤将士募捐棉被10张,内衣裤20套。
类似捐款捐物,学校档案中还有多次记载。
学校学生还组建“小先生团”,组织民众补习班,旨在提高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这些,并不由学校统一号召,而是由学生自治会自发的。
由此可以看出,在一种为若干代大多数人承认的文化的推动下、制约下,民主管理机制就会迅速形成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具体而言,宜宾市四中,就是承传公信文化,实行学生自治,民主管理的一个单元。
推而广之,当年来宜宾传教的法国天主教夏娄恩、沙德勇等,还创办了“公信医院”(市一医院)、“公信小学”(小金街小学)、“公信幼稚园”(打金街幼儿园)。这诸多的“公信单位”可否采用一定形式,对公信文化与民主管理的关系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从中总结出当今宜宾文化,宜宾精神中、宜宾民主管理体制中的公信元素。
学生民主管理掀起的爱国浪潮,大大影响了学校的领导层面、教师层面。诸如校长刘渊如担任宜宾出征抗敌军人家庭优待委员会组长,还应聘于中国航空建设协会,参与优抚抗日军人家属,为建设抗日空军出力。
学校还为在抗战中牺牲的学生家长撰文追悼忠烈,为阵亡将士遗孤请发补贴。
学生吕樗,父亲在抗日战场阵亡,学校撰文吊曰:
吕祖谦,任远征军一二O师搜索连中尉排长,民国三十三年腾冲光复之役与敌作殊死战,九月十八日夜八时阵亡于腾城饮马水河。承蒙上峰收敛忠骸优礼殡葬,王师长寓书吊唁„„
学生谢国琼、初二年级上期,父亲谢仲民抗战中阵亡,学校据实为其申请三十万圆补贴(法币)。
学校教师也积极投入到民主管理赋予的活动范围,陈慕愚老师主导话剧《桃李劫》,还与杨汝骥老师、万志群老师、李慕尧老师(地下党员)等,教唱抗战歌曲,参加街头宣传。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公信中学民主管理形成过程中,一直受到中共地下党的关注,除教师党员外,学生李竹君还兼任宜宾县团委书记。他们的影响作用,不可低估。
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公信文化”并没有消失,而是更为强烈地表现着自己。
窗外人声鼎沸,屋内朗朗书声,四中人以一种特有的平静心态,迎来了1952年底人民政府接收,改私立为公办,而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教员没有薪俸,学校赖以生存的数百亩土地由学校主动上交农会,教员只有一日在校三餐,而“公信”的社会活动一直没有停止,为灾区捐款,参加征粮剿匪,为大军复员服务等等,不一而足,而这一切,都是在一种文化支撑下的民主管理制度下有效地实现的,学生自治会和呼吸着新社会空气的教职工展现出巨大的能量。
以后相当一段时间,学校民主管理都是在工会的形式下得以实现。
改革开放以后,工会继续职权,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由教职工民主
选举产生的教代会代表,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审议学校重大决策,审议校长述职,审议财务。多年来表决程序的一致通过,竟然出现了反对票、弃权票。人们说,这是民主管理意识的崛起。
在创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奋斗中,经全校师生反复研讨、锤炼,将学校办学思想归结为“坚持以人为本,承传公信精神,促进和谐发展”在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学校以“兴趣乐学,多元发展”为宗旨,全方位满足市场的需要,学校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连年飞跃上升,以近三年为例,2009年,1000人参考,突破三百大关;2010年,1000人参考,跃上400台阶;2011年,更以900人参考,500人上线的辉煌,为公信文化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来了一个生动的注脚。
一番调研,一番探讨,很有启发,结论是,在先进政党的指引下,企事业单位固有的文化经过不断完善、丰富,为若干代大多数人所认可,在这种文化推动下产生的民主管理体制,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具有长远的活力与生命力。党是旗帜,文化是灵魂,民主管理是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