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电信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政策扶持做强互联网产业
江苏电信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政策扶持做强互联网产业
江苏三六五网络股份有限公司3月15日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这是继南京焦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后,江苏第二家增值电信业务企业成功上市。据知,苏州同程旅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也在积极筹备上市中。
江苏省是互联网发展大省,截至目前全省网民超过3685万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近1200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超过4300万户,非经营性网站35.3万个。
江苏省通信管理局高度重视互联网产业发展,引导企业把握江苏实施新兴产业倍增、现代服务业提速、传统产业升级计划和文化强省的战略机遇,为企业发展争取更多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007年江苏省通信管理局与省工商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我省增值电信业务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基础电信企业以最优惠价格、最优质服务支持增值电信发展;2010年积极协调省政府将增值电信等产业列入到现代服务业提速计划,在审批、资金、税收等给予重点扶持。
江苏全省增值电信企业目前已由2007年的不到700家发展到超过2200家,形成了中国制造网、三六五网、同程网、苏宁易购等一批具备一定规模实力和国内影响力的企业;增值电信业务收入(不含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收入)由2007年的4亿元人民币到“十一五”末突破了40亿元,翻了近十番。
根据《江苏通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到“十二五”末江苏增值电信业务企业收入将超过1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2011年江苏增值电信业务以电子商务、网络游戏、信息服务等龙头业务为带动,业务发展增长迅猛,据初步统计全年增值电信业务收入突破80亿元。
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局长苏少林表示,希望三六五网借助上市融资这一契机,完善公司治理,提升内控水平,以对投资者高度负责的态度,锐意进取,将三六五网继续做大做强,为全省互联网企业树立标杆。
【宝家公司】可以办理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互联网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呼叫中心许可证等。联系方式:010-62303069010-62303096-808 ***。
第二篇:上杭完善重点项目扶持政策 进一步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为扎实打好“五大战役”,加大工业投资,进一步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今年以来,上杭县进一步完善企业扶持政策,服务重点项目建设。上杭县制定出台了《上杭县进一步促进工业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进一步优化投资、产业导向和政府服务环境;加大工业用地、用水、用电等要素扶持力度;实行积极的财税优惠政策,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支持企业智力技术和管理创新,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同时该县积极扶持发展10亿元以上企业做大做强,对年产值10亿元(或工业增加值2亿元)以上企业在自建职工宿舍、贷款担保、财政贴补等方面予以扶持,实行一企一策。拟签订个案扶持协议企业6家;按原签订协议进行扶持3家企业;建议紫金矿业集团进行扶持的企业2家。(通讯员 郑志坚 邱乾舜 李鑫崇)Bdscc.cn 深圳小姐 YSXY
第三篇:梧州工商积极扶持宝石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梧州工商积极扶持宝石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梧州素有“世界人工宝石之都”的美誉,全世界70%以上的人工宝石均出自于此。一直以来,梧州市工商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扶持和服务宝石产业发展,为宝石业做大做强做优保驾护航。
一是立足职能,积极主动,着力畅通市场主体准入关。该局认真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贯彻国家工商总局专项政策支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结合工作实际,开设绿色通道,扶持宝石经营主体发展壮大。一方面,引导梧州宝石城物业公司进行竣工验收证明及房屋销售许可证整体备案,减少群众重复提交相关材料的麻烦;另一方面,突出抓好“八类人群”中优质个体户的政策宣传工作,积极引导其向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转型。目前,全市共有宝石企业121户,注册资本15286万元,其中微型企业13户,注册资本125万元;宝石个体户618户,从业人员1372人,资金数额4148万元。
二是着眼发展,转变观念,深入指导经营者申办商标。该局主动深入宝石城和宝石大厦宣传,大力开展上门服务,指导经营者申请注册商标,引导和扶持宝石经营户运用商标战略开拓市场、提升产品知名度、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全力做好注册商标发展工作。目前已注册“翡冷翠”、“黎蒙”、“旭平”等5件商标,大大提升了人工宝石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给经营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带动人工宝石产业的发展,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三是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全面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该局一直致力于将信息化融入宝石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努力实现监管方式集成创新。通过与梧州移动公司共同建设了基于MAS业务的“工商通”移动信息化平台,开通使用“信用等级变动短信提醒”和“市场经营者信用等级短信查询”业务,当经营者信用等级发生
变化时,实现信用等级短信主动通知,促进行业自律,规范经营秩序。同时通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宝石市场秩序。在专项整治行动中,发出了责令整改通知书47份,查处无照经营案件1起。
四是创新举措,提升效能,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高效快捷处理消费纠纷,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该局紧紧围绕12315“五进”建设要求,在梧州宝石城设立了“消费维权服务站”,进一步调动经营者参与消费维权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消费纠纷解决“不出门”,真正将消费纠纷化解在源头,有效提高了消费纠纷和解率。今年6月,顾客陈某在宝石城附近一商家处购买价值7400元的宝石机多次出现故障问题,于是向宝石城内的维权服务站投诉,经维权服务站调解双方达成了和解,有效避免了矛盾升级。此外,消费者“足不出店”只需手机编辑宝石商家营业执照号后四位发送短信至“10657300315”即可查询该商家的信用等级情况,确保了群众买得安心,用得舒心,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韦洋波)
第四篇: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做大做强机床产业
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做大做强机床产业
——秦川机床有限公司发展调查
张晓丽
机床工具产业是我市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机床产业企业自主创新,既是提升机床行业整体实力、促进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设创新型宝鸡的根本任务,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实现“三个率先”的关键举措。陕西秦川机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秦川公司)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改革中求生存,在创新中谋发展,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从一个国营厂矿型小企业发展成为一个省内外知名、在本行业领先的大型企业集团,走出了一条具有秦川特色的自主创新新路子,成为推动跨越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和谐发展的新楷模。为了认真研究总结他们依托自主创新做大做强的经验,我们深入秦川公司进行了专项调查。
一、自主创新推动秦川实现跨越发展
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精密数控机床龙头企业。其前身秦川机床厂,1965年8月由上海机床厂分迁至陕西省宝鸡市建成,1996年10月,根据市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需要,在原秦川机床厂的基础上,组建秦川机床集团有限公司,1998年,设立陕西秦川机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秦川发展”)。2006年,秦川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与汉江工具有限公司、汉江机床有限公司进行体制重组,成立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至此实现了从公司到集团的新跨越。秦川公司一直致力于自主创新,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秦川集团在董事长、党委书记龙兴元的带领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坚持以企业自主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走自主创新和国际化两翼齐飞的新路子,企业实现成功扩张,成为一个在全省乃至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不仅入选2006年中国机械工业销售100强,而且荣登中国机械500强排行榜,名列第259位,被评为 “2006陕西经济十大创新企业”,荣获“2006宝鸡工业强市功勋企业”称号,是我国西部精密数控机床制造基地。目前,秦川集团是集汽车零部件铸造、精密机床生产、工具制造等多产业于一体的集团企业。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自主创新使企业效益显著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企业综合收入迈上新台阶。2007年,集团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23.04亿元,同比增长40%;实现工业增加值6.02亿元,同比增长45.9%;实现销售收入24.38亿元,同比增长44.1 %;是全市9户规模以上机床工具企业中产值和销售上10亿元的2户企业之一。固定资产大幅度增加。2007年公司注册资本达到7.82亿元,资产规模超过25亿元。全年共计出产齿轮磨床236台,较上年增长71%,相当于2001年产量的4倍,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对社会贡献越来越大。2007年实现利税2.85亿元,同比增长79.3%;实现利润1.66亿元,同比增长230.3%。
(二)发展规模迅速扩张。1965年秦川机床厂仅有员工630人,总投资为727.58万元。止目前,陕西秦川集团共有员工7000余人,是1965年的11倍。不仅是省政府确定的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战略中的重点企业之一,而且也是带动我市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工业化的龙头企业之一,更是我市装备制造发展领域的核心企业之一。2007,公司荣获“中国工业行业排头兵企业”称号。
(三)产品开发成果丰硕。秦川机械不仅专注生产具有市场需求的产品,而且致力于研发即将上市和未来10-15年的市场潜在产品。目前,秦川机械已经成为国内机床行业核心技术的大本营,拥有43项专利,负责或参与制订的国家、行业技术标准65项,开发出200多项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产品,承担国家和陕西省级火炬计划项目11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项,是国内最早研制中空机、发泡机、注塑机产品的企业,成功研制了国内首台SCJ230塑料中空成型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四)品牌建设成效显著。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秦川坚持走以创新为主旋律的技术道路,形成了一块国内精密机床制造领域的知名品牌。其中,精密高效磨齿机产品形成了七大类上百种产品格局,数控化率达100%,占据了国内8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国际上齿轮磨床品种最多、规格最全、产量最高的生产厂家,也是我国唯一能够与德国、瑞士、美国等世界顶级磨齿机制造巨头抗衡的民族品牌。秦川机床的齿轮磨床和外圆磨床,汉江机床的螺纹磨床,汉江工具的复杂刀具,宝鸡机床的数控车床和加工中心,在国内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分别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和”“陕西省名牌产品”。公司“秦川”牌数控机床当选为国家商务部2006“中国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秦川发展荣获第14届世界生产力大会中国组织委员会颁发的“2006世界市场中国(机床)十大品牌。
二、主要做法
秦川集团依托自主创新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历经了工厂、公司及集团三个发展阶段,成功实现企业改制及转型,不断地走向市场化、规模化和国际化。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认识创新,凝聚发展合力。统一认识,创新认识,为自主创新的实践打好理论基础,是秦川人进行自主创新的首要任务。在创立之初,他们就充分认识到自主创新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转制成为公司之后,市场经济使秦川高层和员工普遍感受到了生存、发展的压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意识到,只有依靠自主创新,不断地推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才能打败竞争对手,抢占制高点。党的十七大后,秦川公司更是积极主动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壮大的三大战略之一,将企业发展方向主动转入自主创新轨道。秦川机床工具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龙兴元说,只有加强企业自主研发的能力,才能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认识上的主动创新,促进了发展合力的进一步形成。
(二)抓管理创新,搭建发展平台。管理创新是进行自主创新的重要环节。秦川公司从三方面抓好公司管理创新,力求使自己成为科学管理的典范。一是实施战略管理创新。2001年,公司在对国际、国内机床市场做出认真研究之后,大胆地对秦川进行了战略上的调整,确定了企业发展“有限多元,联强攻强”的新战略,并制定了“三高”(即高端技术与管理、高端市场、高市场占有率)发展目标。国际化战略的稳步实施,使秦川从过去对精密机床产业链的一个或几个环节的拥有,发展到对整个国际机床产业链最具核心技术与市场(或部分)的相对掌控,产业竞争优势更加明显。二是实施体制管理创新。坚持区域产业资源整合与跨国优势资源并购双管齐下,不断创新公司管理体制。2002年6月,秦川和陕西机床厂合资成立了陕西秦川格兰德机床有限公司,使秦川获得了外圆磨床业务,强化了“大磨床”的行业地位和市场影响力。2003年11月,秦川开展跨国并购,与UAI(联合美国工业公司)达成协议,秦川以控股形式收购UAI公司,成功控股世界拉削成套装备最大制造商。2006年11月,通过国资委的主持,以强强联合为手段,吸收合并汉江工具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汉江机床有限公司的国有股权,参股宝鸡机床厂,成立了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有限公司。区域产业资源整合与跨国优势资源并购的双管齐下,不仅提升了公司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的层次,而且嫁接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研发、制造、销售、采购途径,进而使企业趋于全球精密机床产业链的中高端。三是实施营销管理创新。采取“先国外,后国内”,通过“走出去”带动国内市场。2006年9月,公司通过参加美国芝加哥博览会的形式,首次实现首台YK7236磨齿机销售,让中国自己制造的高端机床产品首次进入美国。2007年公司又有6台齿轮磨床进入美洲市场,并有1台进入欧洲市场。国际高端市场的成功,树立了公司高端产品的良好形象,带动大众汽车、比亚迪汽车等国内企业对秦川齿轮磨床的选择,国内高端市场大门也随之打开,成功破解了产品进入国际国内高端市场的难题。
(三)抓技术创新,打造发展优势。技术创新是自主创新的关键和重点。作为一个有重要技术优势的企业,秦川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科技创新型企业。一是完善技术创新体系。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立了以秦川发展技术研究院为核心、以各专业研究所和生产厂为基础平台的技术创新体系。研究院主要负责技术归口工作,各专业研究所和经营厂则负责生产经营的产业化研究和商品性开发,实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二是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围绕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公司先后进行了合并工艺所、整合研究所成立研究院等组织和体制改革,逐步形成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三是探索技术创新模式。坚持企业自主创新与产学研协作相结合,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积极探索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的技术创新模式。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大连铁道学院、清华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总参56所、重庆大学和杨凌绿野节水灌溉技术研究所等60多所高校和研究所建立长期的技术合作、人才培训关系。
(四)抓机制创新,增强发展活力。秦川公司一直非常注重公司机制创新,以机制促活力,以机制增效益。一是建立了高效快捷的公司运行机制。秦川公司建立了在董事会四个专门委员会领导下的“六大协同”运行机制,即:研发(含规划技改)协同,销售(含市场开发)协同、制造(含采购供应)协同、财务协同、人力资源协同和审计协同。并以“六大协同”机制为基础,整合现有资源,聚焦核心产业,充分发挥了产业整合的规模优势,体现出集群化发展的良好效应。二是建立了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主要是建立健全技术带头人的培养机制,重点通过国家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对重大科研课题公开招标、企校联合培养、外派出国与国外专家技术交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技术资格评审等途径培养技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目前,秦川公司硕士以上学历1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100余人,国家级专家10人,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三是建立了促进激励的收入分配机制。在收入分配上,他们积极推行产品(或技术)开发课题组责任制、技术经济风险责任制、新产品开发津贴、新产品效应奖、专家津贴、聘任技术专家和特聘技师等,工资收入与责任指标挂钩,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充分调动了大家技术创新的积极性。2007年,公司首次设立了“秦川进步奖”,拿出20万元对包括数控成形磨齿机软件系统等39个获奖项目进行表彰奖励,充分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技术创新的热情,有效发挥了薪酬激励的导向作用。
(五)抓服务创新,打造发展后劲。秦川公司坚持贯彻“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第一”的经营理念,着力打造“服务型”秦川,高度关注产品的价值创造能力,努力成为“创造有价值的未来”型企业。2008年,公司以精密机床维修和改造业务作为主要抓手,以秦川设备厂、秦利公司、汉江机床、汉江工具、秦川格兰德公司及相关销售公司为支撑,在西安注册成立了“陕西秦川数控精密机床服务有限公司”,从而使“服务型秦川”实现了从理念的提出到建设工作的实质推进,吸引和增强了用户对秦川品牌的信任和依赖,强化了公司的行业地位。同时,公司在对外进行资本运作和兼并重组过程中,重点考虑能够为公司产品提供售前售后技术服务的对象,在对方自身的核心业务基础上,“嫁接”公司的售前售后服务体系,将成本和风险降到最低,使秦川的国际化形式由单纯产品出口向全面构建海外渠道、生产和服务支持体系转变。
(六)抓投入创新,夯实发展根基。投入为发展提供保障。秦川公司注重多渠道争取投入,积极推动投入创新。一是争取上级投入。2007年,公司获批为 “中国机械工业复杂型面数控磨床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精密数控机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获得省财政“技术中心建设”拨款。二是加大研发投入。秦川公司重点加大科技方面的资金投入,把资金投入重点用于自主创新,把获得利润更多投向技术改造和创新。2007年,公司在新产品研发方面投入7353万元,重大新产品主要有系列磨床9个品种、加工中心和钻机3个品种、塑料机械2个品种和数控系统。其中,YK7236A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技二等奖,YK7332A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今后他们还要将研发投入再提高1至2个百分点,使研发投入占到销售收入的6%到7%。三是加大技改投入。2007年,集团公司本部开始了建厂以来投资强度最大的技改行动。全年技改投入约1亿元,完成征地320亩,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厂房约15700㎡。
三、秦川公司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经验和启示
启示之一,推进自主创新、推动跨越发展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是推动一个企业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先导条件。要实现实践创新,首先必须进行认识创新。只有在认识上“先行一步”,才能在实践中“先行一步”。秦川集团立志成为所涉及领域的技术领先者,行业领导者,高端市场占有率的追求者, 一直致力于自主创新。正是由于他们抓住了一次又一次自主创新的机遇,企业才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跨越和腾飞。
启示之二,推进自主创新、推动跨越发展必须适应市场、调整战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基本前提。对企业而言,战略正确与否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一个企业,只有当它弄清了自己的使命和远景,明确了目标,做出有利于发展的战略规划后,才能健康发展,永续经营。秦川公司确立了自主创新战略,并坚持走国际化道路,立志追求“三高”目标,不是盲目做出的选择,而是基于对经济全球化和机床产业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对自身产业布局的正确定位。它促进了秦川在国际化道路上对自身产业结构、市场品牌、技术水平,以及运营效率和经营模式上的一次“脱胎换骨”,有利于对外实施快速整合上游机床产业资源,建立具有核心技术与市场品牌的产业链优势,从而使企业获得较快发展。
启示之三,推进自主创新、推动跨越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广纳贤才。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具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因素,是一个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关键要素。纵观秦川集团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才兴企的历史。公司始终把建设一定规模和较高素质的科研队伍作为企业的崇高使命,坚持“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为每一位加盟公司的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也因此造就了公司源源不断的创新源泉,使公司充满了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为把秦川打造成为百亿元大企业集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启示之四,推进自主创新、推动跨越发展必须锐意改革,建设制度。“破旧立新、建章立制”是保证企业获得健康有序发展的的核心环节,是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重要保障。秦川人始终坚持在改革中求得发展,在创新中实现跨越,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不断创新外部管理体制和内部经营管理机制,为自主创新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使企业发展壮大。
启示之五,推进自主创新、推动跨越发展必须加大投入,夯实基础。企业要创新,投入是关键。加大投入,夯实基础是推进自主创新、推动跨越发展的根本保障。秦川公司一直都很重视加大投入,把资金投入重点用于自主创新,并且随着企业效应的增加,加大投入比例,为自主创新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保障,从而使公司能够顺利创新,获得发展。
第五篇:张伯礼代表:中药产业做大做强亟待政策良方
张伯礼代表:中药产业做大做强亟待政策良方
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孙洪磊、徐宜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扶持和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论述,让部分长期从事中药事业的代表委员十分兴奋。全国人大代表、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说,目前我国中药产业缺少统筹规划和政策引导,产业结构不合理,中药产业健康发展亟待“政策良方”。张伯礼说,十多年来,我国的中药现代化取得了显著成绩,中药工业产值不断攀升,在实施中药现代化过程中,我国逐步培育和形成了大中药产业。据国家中药主管部门统计,1995年中药工业产值只有179亿元,2009年底产值达2000亿元,占我国8666亿元医药产业工业总产值的22%,成为我国医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药及相关产业市场的合计规模达7000亿元,并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5年,我国大中药产业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
张伯礼说,目前我国的大中药产业刚刚形成,还没有国家层面的统一规划,存在盲目发展的情况。区域规划总体结构和内容趋同,目标空泛,实际工作的可行性不强,导致我国中药及相关产业重复建设现象突出。而各地政府在重视程度、相关政策、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不平衡。
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葵花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兼党委书记关彦斌说,我国的中药基础研究薄弱,创新品种少,而且企业规模小、产品多,科技支撑亟待加强。如目前我国共有中成药品种5000多种,绝大多数仍是传统配方、传统剂型,科技含量很低。中药的配方和加工技术成为全世界的免费大餐,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没有竞争优势。
张伯礼建议,国家应为中药产业开出“政策良方”,进一步提升中药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建设现代大中药产业体系。如优化大中药产业发展环境,在大中药产业立项、审批、资质准入、质量标注、物价税收、市场流通及监管等各方面建立相关法规和管理办法,尽快组织制订“2010-2020年中国中药工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纲要”。国家相关部委应考虑设立“大中药产业专项资金”,继续加大对中药产业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并在科技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平台、工程中心及人才培养等方面,适当向中药产业倾斜。
代表们还建议,国家应倡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由政府部门、企业、大学及研究机构、融投资机构共同组成的“大中药产业产学研联盟”,探索建立在市场机制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帮助企业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加快中药国际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