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力资源管理进入“云”时代
人力资源管理进入“云”时代
曾经的工业时代,企业管理被归纳为“人、财、物,产、供、销”,人力资源管理被当仁不让地排在企业管理的第一位。而如今,人力资源管理早已失去了昔日的荣光,行使着忙碌琐碎但毫无技术含量的服务员式工作。即便是几个勤奋的HR们绞尽脑汁创造几个新概念,也还是难以成为企业管理的重心。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新的突破。
云时代的到来,又给予了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一个难得机遇。所谓的云,是指云计算,是一种基于大数据、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综合技术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多台终端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求提供给其他计算机和其他设备。云计算的核心是共享技术和信息,集合各种优质资源,处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满足生产、生活和管理的需要。云计算意味着一切计算任务都可以交给由大规模服务器组成的“云”来处理,用户终端可以是笔记本电脑、台式机、手机等各种设备,甚至简单到只需要提供一个浏览器,就可以在任何设备上做任何事情。对企业而言,云计算既是前沿技术,更是管理方式,以IBM、SAP、ORACLE为首的中外网络公司和管理咨询公司,已经开始携手企业,推广云系统,金蝶、用友等传统管理软件提供商,已经开发出基于云计算的管理软件。企业管理领域的云计算,方兴未艾。
云技术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融合途径
云招聘。云招聘是通过云技术来管理企业招聘需求计划,职位发布与管理,候选人申请,候选人面试,测试,评价,聘用等一些招聘管理活动。云招聘能够实现人力资源部门、业务部门、第三方招聘服务提供商、求职者的实时在线协同,建立人力资源储备,完成应聘人员考核,提高招聘效率和降低招聘成本的目标。云招聘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公司使用,大众汽车、佳能、学而思等企业已经成功实施了云招聘。
云数据。云技术可以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海量信息。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可以提供一个共享的海量数据库,从而可以很好地消除原来相互孤立的人力资源数据源的问题。现代企业发展迅速,职工数量超万人的企业比比皆是,加之流动性又强,许多企业连公司有多少职工都很难计算清楚。在云计算数据库里,各独立单位的人力资源数据库可以方便共享,各个数据之间可以有效地衔接,数据的更改有据可查,数据的有效性与完整性可以得到有效的管理,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效能。
云协同。通过云平台可以加强员工和雇主的协同。云技术可以使员工访问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库,获得薪酬和福利信息,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工作签到/签离,通知公司晚到,自己生成考勤表,方便了员工和雇主的联络,让企业随时掌握职员动态。有了云技术支持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企业甚至可以实现在家办公。2013年12月9日,上海联合利华2000多名
员工因天气原因在家办公,就是因为企业采用了云会议等云技术。
云监控。云技术可以使人力部门成为信息提供者。云技术可以方便对信息处理,反映某些趋势或有意义的结果的内容,信息可以提供给管理者作为管理决策的参考意见。业务部门之所以重要,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数据为他们说话,数据本身就能说明很多问题。而当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提供一些基于数据分析而得出的有用信息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就会体现得更好。比如通过对员工的信息监控,发现业务工作的不合理地方,为企业提出优化建议。
云绩效。成功的绩效管理,源于绩效目标的合理设定、执行过程中各种因素的量化分析,业绩总结时各种表单的科学分析。上述工作涉及大量沟通协作和结果处理工作,云绩效管系统平台可以对绩效管理目标的科学性进行分析,对流程、角色进行分工、协同并量化;绩效平台还提供标准的绩效管理表单,能够有效准确地传递考核信息,提高考核精准度。此外,通过云绩效管理平台设定绩效跟踪、绩效考核周期,可以定期提醒各级员工,保证绩效管理流程高效执行,变后馈型考核为干预型考核。
知识。知识经济时代,员工不断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云知识成为人力资源知识管理的首选利器。每个企业在运营中都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技能和解决方案,往往这些重要的资源都掌握在具体员工手中。如果善于利用云系统,可以起到将这些隐性知识保留并传承下去。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建立企业内部云知识库,共享共享知识资源,分享先进理念和技能,教育实施者和受教育者的及时互动。目前,公共领域的云培训做得较好,如各世界著名高校的网络公开课,而企业的云培训还处于起步阶段。成功实施人力资源云系统的两大法宝
1·完成对经理们的思维再造
首先对总经理思维进行“改造”。企业总经理要对董事会负责,而负责的内容,一定是业绩,是利润。同时,总经理接受新技术的精力有限,大多只是停留在使用电脑来处理文档、上传文件、上网查询资料等阶段,还没有系统地使用信息技术来管理资源、优化流程的思想。这就需要利用数据,将业绩的影响因素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呈现给总经理,影响总经理思维。传统的ERP等人力资源信息化软件,将各管理模块分割开来,难以形成系统,而云技术则可以使管理更加智能,完全可以将各模块业务完成情况通过数据分析以绩效的形式体现出来,总经理可以通过新系统直观地了解到各业务的推行情况,并可以迅速地进行干预,而干预的平台,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其次是对部门经理的思维改造。云的意义除了消除信息孤岛、保证数据源的准确、提供实时的信息与报告、帮助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实现自动化以外,最大的价值当属实现了对部
门经理的思维再造。部门经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难点,一位职员通过自身努力,成绩卓著被提拔成为主管或经理人员以后,最大的变化是从“做事”变为“带领大家一起做事”。这些部门经理突出的特点就是业务能力强、组织能力弱;懂技术、轻管理,他们往往陶醉于部门内的自我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冷漠甚至不屑一顾。而云技术恰恰迎合了这些“技术控”、“业绩控”的心理,使得他们更加愿意利用新的形式完成人力资源管理指令。
利用云的“粘性”功能,完成对经理的思维改造,就使人力资源管理真正全融合到业务工作之中,人力资源管理就实现了从“保姆”、“服务员”的角色中彻底解放出来,更多地参与到业务的战略制定、加强对业务工作支持、实现对业务工作的监督、完成对业务工作的科学考核。
2·主导云时代企业流程再造
流程再造的概念由Michael Hammer 和Jame Champy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但还没来得及在中国有效推行开来,就因为成功率低而饱受争议,究其原因,Hammer总结说“我不够聪明,我是工科背景,并没有考虑很多人的因素。我明白人的因素很关键。”
今天,流程再造被云技术赋予新的概念,基于云技术的企业流程再造方兴未艾,它解决了前期流程再造过程中“重技术、轻管理、过分割裂、缺少沟通”的弊端,融入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人力资源管理主导流程再造出现两个契机。其一是割裂的业务模块可以在云技术下高度融合,这使得流程再造的人力资源业务伙伴(BPM&HRBP)模式开始盛行,人力资源管理下沉到业务层面,直接参与对业务的支持,这让他们拥有足够的信息,而对于分工、激励和考核,人力资源管理又是最擅长的,这足以驾驭业务部门。同时,业务部门虽然直接产生业务的数据流,但他们却根本无法直接处理这些数据流,更无法有效分析这些数据流和其他部门数据流的关系,他们也需要HRBP身后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其二是业务流程在融合的同时,更加清晰,即在重组之后的又形成了一轮细分趋势。清晰化的意义在于,各流程环节之间可以独立运行,并行不悖,但这就需要有一个包括业务之间的沟通规则(上一个环节要向下一个环节交付何种标准的产品、进行何种业务对接),沟通规则即是知识,企业的知识管理职能又大多放在人力资源部。
云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充满机遇,懂得把握机会的人力资源管理同仁们已经开始布局,现在已经不是人力资源记记考勤、算算工资、发发福利、办办保险的“边缘化”时代了,一个业绩目标,总领公司全局的梦想已经俱备条件,HR们,开始行动吧。
参考文献:
[1] floor and flute.MCU development [M].Beijing: People's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ess,1994
[2] Fu Jiacai.Single chip yzzygj.com/188jinbaobo microcomputer control technology [M].engineering practice of Beijing: Chemical Industry Press, 2004.3.[3] Li Guangcai [M].MCU design.Beijing: Beihang University press
第二篇: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
【摘要】:
本文以21世纪,人力资本导向的世纪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Internet网络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正在给我们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当地理和空间不再是障碍,当地球越来越像个地球村,我们已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新时代条件下,全球经济正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荣衰与共的态势,我国企业面临着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以及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概念与方法的挑战。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全新挑战,面对知识给企业代来的巨大价值,面对企业组织开发、流程重组和管理变革等压力,作为知识的创造者和使用者的员工已取代设备、资金等物理资产成为组织的价值体现。
【关键词】:知识经济 人力资源 管理 新趋势 【提纲】
一、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1、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
2、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二、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变化
1、人力资源管理地位的提升,2、人力资源管理对象的转移
3、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改变
4、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分散
5、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的规范
三、知识经济发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1、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2、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环境、组织变革的要求
3、知识经济时代对科学人才战略的要求
四、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相比,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要进行的调整
1、人力资源管理层次的战略化
2、人力资源管理的网络化
3、营造创新型企业文化理念
【正文】:
21世纪,人力资源导向的世纪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Internet网络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正在给我们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传统的以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为特征的工业经济,正在逐渐丧失昔日的荣耀,一种全新的基于最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新经济形态,已显出勃勃生机,并展现出其非凡的潜力。当地理和空间不再是障碍,当地球越来越像个地球村,人类社会的发展也随之进入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新时代条件下,全球经济正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荣衰与共的态势。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可以说是一场无声的革命,它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经营管理乃至领导、决策等活动,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认识到知识经济正在兴起,对决策者来说至关重要。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全新挑战,面对知识给企业代来的巨大价值,面对企业组织开发、流程重组和管理变革等压力,作为知识的创造者和使用者的员工已取代设备、资金等物理资产成为组织的价值体现。知识经济的发展引发了剧烈的社会变革,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在进一步增强,在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新的思维来应对这种深刻的转变。
一、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人力资源,也称“人类资源”或者“劳动力资源”、“劳动资源”,是指一定范围内的人所具备的劳动能力的总和。这种劳动能力,构成了其能够从事社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要素条件,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的客体。一个社会的人力资源,由下列八个部分构成:(1)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他占据人力资源的大部分,可称为“适龄就业人口”。(2)尚未达到劳动年龄、已经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即“未成年劳动者”或“未成年就业人口”。(3)已经超过劳动年龄、继续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即“老年劳动者”或“老年就业人口”。(4)处于劳动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并要求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这部分可以称为“经济活动人口”。(5)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从事学习的人口,即“就学人口”。(6)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从事家务劳动的人口。(7)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军队服役的人口。(8)处于劳动年龄之内的其他人口。
1、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由此可以看出,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组织与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非常久远的年代,甚至可以说自从人类社会出现人力资源管理就已经存在。近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伴随工业革命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伴随着经济模式的不断发展和转变,人力资源管理也由单纯关心产出和效率,逐渐发展演变为现代意义上以人为本的管理。
(一)科学管理阶段
在这一阶段,人力资源管理实质上是对劳动的管理,以泰勒所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为代表,认为最佳的管理方法是任务管理法。一直沿用至今的定额管理、标准化、差异计件工资制等管理方法均来自于泰勒的理论。早期人力资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催生了第一个专门的人事管理部门。
(二)人际关系阶段
这一阶段的最重要的是霍桑研究成果,他的研究表明,员工的生产力不仅受到工作方式设计和员工报酬的影响,而且受到员工的感情、情绪和态度受到工作环境的强烈影响,它包括群体环境、领导风格和管理者的支持等。他强调对员工的关心和支持、增强员工和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他们认为对员工的尊重将会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和劳动生产力。
(三)组织行为学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针对激励理论的研究,以马斯洛的需求五层次理论为代表。他的理论吸收了工业心理学、管理科学、人际关系学等理论的合理之处后,形成了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的发展使人事管理中对个体的研究与管理扩展到了对群体与组织的整体研究与管理。
2、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知识经济的最大的特征在于人力等无形资源已经取代了实际的物质资源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人才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就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它必须是动态的,而且是前瞻性的,是指导实践工作的。只有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新的定位,从后台走到前台,才能真正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整个企业管理的轴心。因此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有了新的内涵:
1、知识经济时代是人才主权时代。
2、员工是客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职能就是向员工持续提供客户化的人力资源产品与服务。
3、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是知识型员工。
4、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人力资源价值链管理,它包括招聘、使用、考核、培训、开发等一系列的管理工作。
5、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中的战略地位上升和管理重心下移。
6、企业与员工关系的新模式:以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为双重纽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7、人力资源管理的全球化、信息化趋势日益明显。
8、沟通、共识;信任、承诺;尊重、自主;服务、支持;创新、学习;合作、支援;授权、赋能,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准则。
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首先应该重视人力资源规划、绩效考评、知识型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人力资源管理具体内容包括:一是进行招聘和录用,即什么岗位用什么样的人;二是确定薪酬和福利,即根据贡献大小进行公平分配;三是进行考核和奖惩,即量化考核标准,奖惩并举;四是进行培训和晋升,即为员工提供职业生涯发展之路,并提供发展机会;五是合理处理冲突和有效激励,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冲突时刻存在,处理不好就会出问题,正面引导和激励是必要的。
二、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
21世纪,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及知识管理日益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核,人力资源管理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呈现出一些新趋势。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人力资源管理地位的提升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已经提升到了战略性的高度,人力资源管理已不再只是人力资源部门内部的事务,日益成为包括其他管理人员、企业决策层和内部员工的“全员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已成为企业中的基本组织单位。同时,人力资源管理的从业人员日益专业化、职业化,由事务型向专家型转变。他们不仅需要对商业有深刻的认识,而且需要擅长组织设计和组织变革,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人力资源管理不再只是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个执行者,已从仅维持辅助的事务性层面,逐步上升到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性层面,在参与甚至主导企业战略的决策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已经从职能战略日益提升到公司战略和经营战略的层次,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日益成为企业在严酷竞争中取胜的法宝。
2、人力资源管理对象的转移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的队伍不断壮大,使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从原来对资源可用性的重视逐渐转向了对知识型员工发展性的重视,建立以知识和知识员工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成为一种新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开始加强对知识的管理,组织学习的有效性和知识的贡献率成为衡量人力资源工作绩效的重要标准。正如卢斯卡所说,只有拥有专业化智力资本的人力资源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的生产、传递及更新速度急剧加快,运用知识推陈出新的创造能力成为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之一。拥有较高智力资本的知识型员工仅占员工总数的20%,却创造了80%的财富,使其毋庸置疑的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已经转变为创造知识、传播知识以及应用知识的知识员工。
3、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改变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逐渐向知识及知识员工转移,传统意义上的金字塔式、刚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这种新的趋势,日益被“柔性化管理”所取代。“柔性化管理”是指在企业员工素质日益提高,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知识鸿沟日渐缩小的情况下,企业与受聘者的关系,从契约演变为盟约关系,并结成利益共同体,管理方式向网络型扁平化方向发展,它的本质是以人为中心的方式去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它的最大特点是:依靠人性解放、权力平等和民主管理,强调从内心深处激发每个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员工能真正做到心情舒畅、不遗余力地为企业开拓新的平台,从而提高广大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与归属感,并逐步形成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愿景。“柔性化管理”作为一种反应敏捷、灵活多变、崭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助于实现组织的“和谐、融洽、协作、灵活、敏捷、韧性”,将成为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
4、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分散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它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直接导致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虚拟化。它使人力资源管理开始借助“外脑”来整合企业的资源,这是一种超常规的管理方法,主要目标在于突破企业间有形的界限,弱化具体的组织结构形式,以达到全方位利用资源的效果。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伴随着日益激励的商业化竞争,企业为谋求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但是企业因自身规模所限,高级人才严重不足,仅靠自身力量难以赢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因此,在企业间形成了“共脑集智”活动,“知识联盟”、“战略联盟”等新的管理形式应运而生,企业通过借助“外脑”进行优势互补的人力资源整合,增强综合竞争力。
5、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的规范
传统的人事管理更多的依靠个人的直觉和经验,尚属于经验管理时代的方法。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应该是科学管理,管理手段应该趋向于制度化,由人治走向法治。要在严密的科学分析基础上建立一整套严谨的、规范的、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并要树立制度的权威性。可以将基于互联网的技术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中来,使管理流程化与自动化,实现现代科技与人的完美结合。使人力资源部门从提供简单的人事管理信息转变为提供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解决方案,建立支持人力资源部门积累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体系。
三、知识经济发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新要求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其特征是创新化的经济,是网络化的经济,是持续化的经济,是知识化的经济。具有知识的人力资源即人才资源是知识经济的主体。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人才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劳动者不再只是直接处理劳动对象,还要处理有关生产过程不断变化的信息。人力资源已经超过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成为创造经济和财富的源泉,它已经被全世界的政府、企业和各种组织作为提升竞争力的核心武器。当我们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并迎接其挑战的过程中,重新审视和确定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有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知识经济发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题.知识经济是创新化的经济,它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方法论、广博的知识结构以及坚忍不拔、勇于探索的毅力等因素的有机结合。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要求人才应该具有综合的研究、判断、逻辑推理能力,高度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品的知识含量增加,而知识产品的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不是设备和工具.而是人的知识能力,特别是人的创造能力。商品的价值也不再是劳动者的体力的简单转化.而是劳动者知识的转化。所以一切劳动者必须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唯有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等,才能维持知识经济的竞争力。
2、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环境、组织变革的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的重点逐渐转向对人力资源的争夺,企业对人才争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人才自身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宽松、自由的选择。如何选拔合格人才,保持现有人才队伍的稳定以及吸引优秀人才,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急待解决的难题。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时空观念,使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成为可能,对企业人力管理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冲击。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指挥千里之外的员工也如近在咫尺,这样使原来维持企业正常运作必需的中间环节或中层管理者逐渐成为多余。这种扁平化企业组织结构的趋势的出现,需要企业授权给较低层次的员工决策权,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扁平化组织的结构中,创造性的工作愈发重要,参与性管理的色彩更加浓厚,人才对工作自主权的要求以及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也更加强烈。显然,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已经不再适合人才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它会扼杀人才的积极性与活力。
3、知识经济时代对科学人才战略的要求
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树立人本管理导向不仅是时代提出的变革要求,而且也是自身经济发展合理性的考虑。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重要位置,更加注意人的潜能和能力的提高与人的全面发展,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工作、生活的良好环境,使人力资源的活力充分迸发。在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才战略要求下,企业要变革旧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增强人本观念,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改革各类人才的评价方式,建立以业绩为核心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使用机制。“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思想,还要努力培育共同的企业文化意识,使企业的发展同经济和社会环境的现实相吻合。企业的用人制度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个性习惯和企业的包容性、创造性.并使其贯穿于每一位员工的言行中,营造出企业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四、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相比,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要进行的调整。
知识经济时代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要求,给企业提出新的挑战,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不再是被动的工作,而是主动地协助企业寻找最佳的人力资源配置、组织型态和管理模式。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新要求,人力资源的管理必须进行以下调整:
1、人力资源管理层次的战略化
首先,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得到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与企业战略结合起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逐步从作业性、行政性事务中解放出来,从维持和辅助型的管理职能上升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管理职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从原来的非主流的功能性部门,转为战略经营业务部门的战略伙伴,从企业经营战略的一个执行者转为战略的参与者和制定者。在管理过程中要注重管理层和战略层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所谓战略层的人力资源管理指如何根据组织的长期战略定位,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总体目标;管理层的人力资源管理指如何获取和分配人力资源,以保证战略规划的贯彻落实;而操作层的人力资源管理则是根据管理层人力资源管理的计划所进行的日常操作。对于企业来说,操作层、管理层和战略层的工作必须同时并重。人力资源管理还必须在职能上扩展,应该承担组织变革与发展、组织结构设计、组织文化建设、高效团队建设等职能,并不断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创新以保证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其次,要建立起动态发展变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这既体现在对员工生命过程的纵向管理.使人员的选拔、录用、培训、考评、薪酬奖惩和退休保障等有机地联系起来,也体现在横向上跨越企业内部部门分割的局限,将内部人员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管理,将员工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承担风险的同时也让个人能够分享企业的成果。最后,要建立一种让员工能够在既定的战略方向上完成工作业绩,并获得相应劳动报酬的奖励制度。这种奖励制度既要适合公司的发展又要与个体的业绩挂钩,使个人与企业同成长。这种全方位、有效的激励制度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之所在。
2、人力资源管理的网络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许多项目只有通过合作的方式才能实现共赢。知识经济时代本身就是一个合作的组织,企业是链状供应,银行是网状服务,信息是网上共享,创新是网上协作,网络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应用先进的软件,结合企业现有的硬件条件和网络技术发展而成的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是网络技术与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的结合。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的网络化除了需要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外,还需要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开发方共同组成项目小组,并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整理,使企业“流程再造”成为可能。再通过人员培训、系统维护和规章制度的制定,给管理系统的运作提供人员基础和组织保证。网络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利用信息化技术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搭建了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的工作平台,不仅改变了广大员工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而且增强了员工与公司之间的联系和协作,让企业各级管理者与普通员工都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来,借助于集体的力量和他人的力量,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力量,取得事业的成功。美国学者比恩等人认为,竞争是工业社会的价值观,而新经济时代的价值观是合作。
3、营造创新型企业文化理念
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必须重视在企业内部知识的分享、学习和创造.形成一种带有激励色彩的开放性文化,使个人的技能和经验得以合成组织的系统知识。企业应致力于创造一个激励型、充满创新气氛的开放环境,以利于发明、创造和企业未来的技术研究与展望.提倡挑战性思维。挑战性思维鼓励广大员工对现实状态提出质疑,不断思考和创新,企业为此可能承担一定风险,但企业的这种文化氛围和对待风险与失误的态度会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增强员工的竞争能力,并会以此吸引大批优秀人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要遵循2:8规律。即我们要关注那些能够为企业创造巨大价值的人,他们在企业人员数量中仅占20%,却创造了企业80%的价值。这些人形成了企业的核心层,是企业的骨干。价值评价问题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指通过价值评价体系及评价机制的确定.使人才的贡献得到承认。使真正优秀的、为企业所需的人才脱颖而出,真正才华横溢的人才,往往是充满个性而难以驾驭的,在企业的人才管理中要照应到这一特点。给予企业人才以一定的权力,参与企业的发展决策和各级管理工作的研究和讨论,从而体现出个人的利益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并因此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成就感。根据日本公司和美国公司的统计,实施参与式管理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一般都可以提高50%以上,有的甚至可以提高一倍至几倍。同时企业应运用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依靠共同的信念,信任员工、尊重员工、依靠员工,把员工放在管理的主体位置,围绕着充分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而展开管理活动。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和自在的发展。为此,企业应设立可以激起人们奋斗精神、愿为事业共同努力的同标,包括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等,使企业的目标和员T的发展达到一致。在这样的创新环境下,企业的发展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在21 世纪的知识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最活跃、最积极的要素之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已经逐渐由功能性部门转变为企业经营业务部门的战略伙伴,更多地从事战略性人力资源工作。人力资源能否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的优势,完全取决于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随着我国经济逐渐的融入到世界经济的体系中,我国的企业也随之加入到国际的激烈竞争中,企业只有在这快速而剧烈改变的竞争环境中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与变革,才能为企业创造财富并保持竞争优势,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发展提出了全新的理念。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也应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也正是科学发展观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内在要求。目前,越来越多的管理者认识到,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是企业不断获取竞争优势的有力源泉之一,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掌握和运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中,土地和资本的作用正日益下降,而掌握科学技术的劳动力这一要素的作用和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正如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所说,“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创造财富的最缺少和最珍贵的资源”。能否真正实行“以人为核心”的管理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唐静.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商业时代,2006 【2】冯慧卿.论新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经济师,2007 【3】王向红,张洁.浅论新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经济论坛2007 【4】杭广社.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及其发展趋势.人才资源开发,2006 【5】吴班双.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4个趋势[J].管理与财富,2006
第三篇: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
【摘要】:
本文以21世纪,人力资本导向的世纪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Internet网络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正在给我们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当地理和空间不再是障碍,当地球越来越像个地球村,我们已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新时代条件下,全球经济正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荣衰与共的态势,我国企业面临着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以及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概念与方法的挑战。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全新挑战,面对知识给企业代来的巨大价值,面对企业组织开发、流程重组和管理变革等压力,作为知识的创造者和使用者的员工已取代设备、资金等物理资产成为组织的价值体现。
【关键词】:知识经济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
【提纲】
一、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1、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
2、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二、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变化
1、人力资源管理地位的提升,2、人力资源管理对象的转移
3、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改变
4、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分散
5、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的规范
三、知识经济发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1、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2、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环境、组织变革的要求
3、知识经济时代对科学人才战略的要求
四、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相比,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要进行的调整
1、人力资源管理层次的战略化
2、人力资源管理的网络化
3、营造创新型企业文化理念
【正文】:
21世纪,人力资源导向的世纪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Internet网络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正在给我们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传统的以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为特征的工业经济,正在逐渐丧失昔日的荣耀,一种全新的基于最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新经济形态,已显出勃勃生机,并展现出其非凡的潜力。当地理和空间不再是障碍,当地球越来越像个地球村,人类社会的发展也随之进入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新时代条件下,全球经济正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荣衰与共的态势。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可以说是一场无声的革命,它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经营管理乃至领导、决策等活动,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认识到知识经济正在兴起,对决策者来说至关重要。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全新挑战,面对知识给企业代来的巨大价值,面对企业组织开发、流程重组和管理变革等压力,作为知识的创造者和使用者的员工已取代设备、资金等物理资产成为组织的价值体现。知识经济的发展引发了剧烈的社会变革,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在进一步增强,在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新的思维来应对这种深刻的转变。
一、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人力资源,也称“人类资源”或者“劳动力资源”、“劳动资源”,是指一定范围内的人所具备的劳动能力的总和。这种劳动能力,构成了其能够从事社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要素条件,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的客体。一个社会的人力资源,由下列八个部分构成:(1)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他占据人力资源的大部分,可称为“适龄就业人口”。(2)尚未达到劳动年龄、已经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即“未成年劳动者”或“未成年就业人口”。(3)已经超过劳动年龄、继续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即“老年劳动者”或“老年就业人口”。(4)处于劳动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并要求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这部分可以称为“经济活动人口”。(5)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从事学习的人口,即“就学人口”。(6)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从事家务劳动的人口。(7)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军队服役的人口。(8)处于劳动年龄之内的其他人口。
1、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由此可以看出,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组织与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非常久远的年代,甚至可以说自从人类社会出现人力资源管理就已经存在。近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伴随工业革命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伴随着经济模式的不断发展和转变,人力资源管理也由单纯关心产出和效率,逐渐发展演变为现代意义上以人为本的管理。
(一)科学管理阶段
在这一阶段,人力资源管理实质上是对劳动的管理,以泰勒所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为代表,认为最佳的管理方法是任务管理法。一直沿用至今的定额管理、标准化、差异计件工资制等管理方法均来自于泰勒的理论。早期人力资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催生了第一个专门的人事管理部门。
(二)人际关系阶段
这一阶段的最重要的是霍桑研究成果,他的研究表明,员工的生产力不仅受到工作方式设计和员工报酬的影响,而且受到员工的感情、情绪和态度受到工作环境的强烈影响,它包括群体环境、领导风格和管理者的支持等。他强调对员工的关心和支持、增强员工和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他们认为对员工的尊重将会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和劳动生产力。
(三)组织行为学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针对激励理论的研究,以马斯洛的需求五层次理论为代表。他的理论吸收了工业心理学、管理科学、人际关系学等理论的合理之处后,形成了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的发展使人事管理中对个体的研究与管理扩展到了对群体与组织的整体研究与管理。
2、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知识经济的最大的特征在于人力等无形资源已经取代了实际的物质资源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人才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就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它必须是动态的,而且是前瞻性的,是指导实践工作的。只有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新的定位,从后台走到前台,才能真正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整个企业管理的轴心。因此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有了新的内涵:
1、知识经济时代是人才主权时代。
2、员工是客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职能就是向员工持续提供客户化的人力资源产品与服务。
3、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是知识型员工。
4、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人力资源价值链管理,它包括招聘、使用、考核、培训、开发等一系列的管理工作。
5、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中的战略地位上升和管理重心下移。
6、企业与员工关系的新模式:以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为双重纽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7、人力资源管理的全球化、信息化趋势日益明显。
8、沟通、共识;信任、承诺;尊重、自主;服务、支持;创新、学习;合作、支援;授权、赋能,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准则。
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首先应该重视人力资源规划、绩效考评、知识型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人力资源管理具体内容包括:一是进行招聘和录用,即什么岗位用什么样的人;二是确定薪酬和福利,即根据贡献大小进行公平分配;三是进行考核和奖惩,即量化考核标准,奖惩并举;四是进行培训和晋升,即为员工提供职业生涯发展之路,并提供发展机会;五是合理处理冲突和有效激励,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冲突时刻存在,处理不好就会出问题,正面引导和激励是必要的。
二、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
21世纪,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及知识管理日益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核,人力资源管理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呈现出一些新趋势。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人力资源管理地位的提升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已经提升到了战略性的高度,人力资源管理已不再只是人力资源部门内部的事务,日益成为包括其他管理人员、企业决策层和内部员工的“全员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已成为企业中的基本组织单位。同时,人力资源管理的从业人员日益专业化、职业化,由事务型向专家型转变。他们不仅需要对商业有深刻的认识,而且需要擅长组织设计和组织变革,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人力资源管理不再只是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个执行者,已从仅维持辅助的事务性层面,逐步上升到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性层面,在参与甚至主导企业战略的决策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已经从职能战略日益提升到公司战略和经营战略的层次,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日益成为企业在严酷竞争中取胜的法宝。
2、人力资源管理对象的转移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的队伍不断壮大,使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从原来对资源可用性的重视逐渐转向了对知识型员工发展性的重视,建立以知识和知识员工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成为一种新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开始加强对知识的管理,组织学习的有效性和知识的贡献率成为衡量人力资源工作绩效的重要标准。正如卢斯卡所说,只有拥有专业化智力资本的人力资源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的生产、传递及更新速度急剧加快,运用知识推陈出新的创造能力成为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之一。拥有较高智力资本的知识型员工仅占员工总数的20%,却创造了80%的财富,使其毋庸置疑的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已经转变为创造知识、传播知识以及应用知识的知识员工。
3、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改变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逐渐向知识及知识员工转移,传统意义上的金字塔式、刚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这种新的趋势,日益被“柔性化管理”所取代。“柔性化管理”是指在企业员工素质日益提高,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知识鸿沟日渐缩小的情况下,企业与受聘者的关系,从契约演变为盟约关系,并结成利益共同体,管理方式向网络型扁平化方向发展,它的本质是以人为中心的方式去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它的最大特点是:依靠人性解放、权力平等和民主管理,强调从内心深处激发每个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员工能真正做到心情舒畅、不遗余力地为企业开拓新的平台,从而提高广大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与归属感,并逐步形成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愿景。“柔性化管理”作为一种反应敏捷、灵活多变、崭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助于实现组织的“和谐、融洽、协作、灵活、敏捷、韧性”,将成为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
4、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分散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它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直接导致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虚拟化。它使人力资源管理开始借助“外脑”来整合企业的资源,这是一种超常规的管理方法,主要目标在于突破企业间有形的界限,弱化具体的组织结构形式,以达到全方位利用资源的效果。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伴随着日益激励的商业化竞争,企业为谋求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但是企业因自身规模所限,高级人才严重不足,仅靠自身力量难以赢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因此,在企业间形成了“共脑集智”活动,“知识联盟”、“战略联盟”等新的管理形式应运而生,企业通过借助“外脑”进行优势互补的人力资源整合,增强综合竞争力。
5、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的规范
传统的人事管理更多的依靠个人的直觉和经验,尚属于经验管理时代的方法。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应该是科学管理,管理手段应该趋向于制度化,由人治走向法治。要在严密的科学分析基础上建立一整套严谨的、规范的、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并要树立制度的权威性。可以将基于互联网的技术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中来,使管理流程化与自动化,实现现代科技与人的完美结合。使人力资源部门从提供简单的人事管理信息转变为提供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解决方案,建立支持人力资源部门积累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体系。
三、知识经济发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新要求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其特征是创新化的经济,是网络化的经济,是持续化的经济,是知识化的经济。具有知识的人力资源即人才资源是知识经济的主体。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人才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劳动者不再只是直接处理劳动对象,还要处理有关生产过程不断变化的信息。人力资源已经超过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成为创造经济和财富的源泉,它已经被全世界的政府、企业和各种组织作为提升竞争力的核心武器。当我们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并迎接其挑战的过程中,重新审视和
确定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有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知识经济发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题.知识经济是创新化的经济,它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方法论、广博的知识结构以及坚忍不拔、勇于探索的毅力等因素的有机结合。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要求人才应该具有综合的研究、判断、逻辑推理能力,高度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品的知识含量增加,而知识产品的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不是设备和工具.而是人的知识能力,特别是人的创造能力。商品的价值也不再是劳动者的体力的简单转化.而是劳动者知识的转化。所以一切劳动者必须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唯有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等,才能维持知识经济的竞争力。
2、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环境、组织变革的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的重点逐渐转向对人力资源的争夺,企业对人才争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人才自身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宽松、自由的选择。如何选拔合格人才,保持现有人才队伍的稳定以及吸引优秀人才,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急待解决的难题。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时空观念,使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成为可能,对企业人力管理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冲击。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指挥千里之外的员工也如近在咫尺,这样使原来维持企业正常运作必需的中间环节或中层管理者逐渐成为多余。这种扁平化企业组织结构的趋势的出现,需要企业授权给较低层次的员工决策权,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扁平化组织的结构中,创造性的工作愈发重要,参与性管理的色彩更加浓厚,人才对工作自主权的要求以及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也更加强烈。显然,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已经不再适合人才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它会扼杀人才的积极性与活力。
3、知识经济时代对科学人才战略的要求
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树立人本管理导向不仅是时代提出的变革要求,而且也是自身经济发展合理性的考虑。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重要位置,更加注意人的潜能和能力的提高与人的全面发展,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工作、生活的良好环境,使人力资源的活力充分迸发。在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才战略要求下,企业要变革旧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增强人本观念,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改革各类人才的评价方式,建立以业绩为核心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使用机制。“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思想,还要努力培育共同的企业文化意识,使企业的发展同经济和社会环境的现实相吻合。企业的用人制度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个性习惯和企业的包容性、创造性.并使其贯穿于每一位员工的言行中,营造出企业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四、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相比,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要进行的调整。
知识经济时代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要求,给企业提出新的挑战,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不再是被动的工作,而是主动地协助企业寻找最佳的人力资源配置、组织型态和管理模式。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新要求,人力资源的管理必须进行以下调整:
1、人力资源管理层次的战略化
首先,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得到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与企业战略结合起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逐步从作业性、行政性事务中解放出来,从维持和辅助型的管理职能上升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管理职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从原来的非主流的功能性部门,转为战略经营业务部门的战略伙伴,从企业经营战略的一个执行者转为战略的参与者和制定者。在管理过程中要注重管理层和战略层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所谓战略层的人力资源管理指如何根据组织的长期战略定位,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总体目标;管理层的人力资源管理指如何获取和分配人力资源,以保证战略规划的贯彻落实;而操作层的人力资源管理则是根据管理层人力资源管理的计划所进行的日常操作。对于企业来说,操作层、管理层和战略层的工作必须同时并重。人力资源管理还必须在职能上扩展,应该承担组织变革与发展、组织结构设计、组织文化建设、高效团队建设等职能,并不断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创新以保证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其次,要建立起动态发展变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这既体现在对员工生命过程的纵向管理.使人员的选拔、录用、培训、考评、薪酬奖惩和退休保障等有机地联系起来,也体现在横向上跨越企业内部部门分割的局限,将内部人员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管理,将员工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承担风险的同时也让个人能够分享企业的成果。
最后,要建立一种让员工能够在既定的战略方向上完成工作业绩,并获得相应劳动报酬的奖励制度。这种奖励制度既要适合公司的发展又要与个体的业绩挂钩,使个人与企业同成长。这种全方位、有效的激励制度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之所在。
2、人力资源管理的网络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许多项目只有通过合作的方式才能实现共赢。知识经济时代本身就是一个合作的组织,企业是链状供应,银行是网状服务,信息是网上共享,创新是网上协作,网络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应用先进的软件,结合企业现有的硬件条件和网络技术发展而成的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是网络技术与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的结合。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的网络化除了需要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外,还需要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开发方共同组成项目小组,并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整理,使企业“流程再造”成为可能。再通过人员培训、系统维护和规章制度的制定,给管理系统的运作提供人员基础和组织保证。网络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利用信息化技术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搭建了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的工作平台,不仅改变了广大员工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而且增强了员工与公司之间的联系和协作,让企业各级管理者与普通员工都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来,借助于集体的力量和他人的力量,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力量,取得事业的成功。美国学者比恩等人认为,竞争是工业社会的价值观,而新经济时代的价值观是合作。
3、营造创新型企业文化理念
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必须重视在企业内部知识的分享、学习和创造.形成一种带有激励色彩的开放性文化,使个人的技能和经验得以合成组织的系统知识。企业应致力于创造一个激励型、充满创新气氛的开放环境,以利于发明、创造和企业未来的技术研究与展望.提倡挑战性思维。挑战性思维鼓励广大员工对现实状态提出质疑,不断思考和创新,企业为此可能承担一定风险,但企业的这种文化氛围和对待风险与失误的态度会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增强员工的竞争能力,并会以此吸引大批优秀人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要遵循2:8规律。即我们要关注那些能够为企业创造巨大价值的人,他们在企业人员数量中仅占20%,却创造了企业80%的价值。这些人形成了企业的核心层,是企业的骨干。价值评价问题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指通过价值评价体系及评价机制的确定.使人才的贡献得到承认。使真正优秀的、为企业所需的人才脱颖而出,真正才华横溢的人才,往往是充满个性而难以驾驭的,在企业的人才管理中要照应到这一特点。给予企业人才以一定的权力,参与企业的发展决策和各级管理工作的研究和讨论,从而体现出个人的利益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并因此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成就感。根据日本公司和美国公司的统计,实施参与式管理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一般都可以提高50%以上,有的甚至可以提高一倍至几倍。同时企业应运用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依靠共同的信念,信任员工、尊重员工、依靠员工,把员工放在管理的主体位置,围绕着充分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而展开管理活动。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和自在的发展。为此,企业应设立可以激起人们奋斗精神、愿为事业共同努力的同标,包括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等,使企业的目标和员T的发展达到一致。在这样的创新环境下,企业的发展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在21 世纪的知识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最活跃、最积极的要素之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已经逐渐由功能性部门转变为企业经营业务部门的战略伙伴,更多地从事战略性人力资源工作。人力资源能否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的优势,完全取决于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随着我国经济逐渐的融入到世界经济的体系中,我国的企业也随之加入到国际的激烈竞争中,企业只有在这快速而剧烈改变的竞争环境中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与变革,才能为企业创造财富并保持竞争优势,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发展提出了全新的理念。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也应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也正是科学发展观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内在要求。目前,越来越多的管理者认识到,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是企业不断获取竞争优势的有力源泉之一,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掌握和运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中,土地和资本的作用正日益下降,而掌握科学技术的劳动力这一要素的作用和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正如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所说,“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创造财富的最缺少和最珍贵的资源”。能否真正实行“以人为核心”的管理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唐静.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商业时代,2006
【2】冯慧卿.论新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经济师,2007
【3】王向红,张洁.浅论新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经济论坛2007
【4】杭广社.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及其发展趋势.人才资源开发,2006
【5】吴班双.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4个趋势[J].管理与财富,2006
第四篇:浅论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浅谈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我是个在职学生,目前是一家台资企业行政部门——人事管理,报名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对本人工作、职业生涯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毕业在即,归纳自己两年多的学习积累和工作实践中总结出的一些经验做一阐述,与大家探讨。
新经济时代的最大特征是人才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人的创造力成为企业核心的发展力,这已经成为新经济时代无可争议的真理。谁拥有最多最强的人才,谁就是市场的胜者;微软、联想、宝钢等,每家都拥有一大批高级技术开发或管理人才。但对于这些人才,也最令企业管理者头疼。你给他高薪甚至股权,他也照样跳槽。这些现象越来越成为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企业应该如何确立自己的一套可行性人力资源策略呢?
(一)、了解人才
浮躁,可能是目前许多企业老总们对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比较普遍的一个看法。有一部分大学生在求职时或刚刚开始工作时,自己还没有为公司作出什么贡献前,就先提出高薪,还要求宽松的工作环境、弹性的工作时间等等一系列要求;而且有一部分大学生频繁地跳槽,有时仅仅为了新公司比现在公司多几百元工资而已;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当今的大学毕业生在简历中夸大专业技能;比如说了解某种技能就敢说精通,参与过某个项目就说敢是项目负责人。这些现象,使得企业老总们认为当今的大学毕业生过于浮躁。但我认为,这种现象并不是当今人才的主流;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是时代的变迁。新经济时代改变的不仅仅是经济模式,它还改变着人们选择职业的态度和价值观。当今大学生选择职业的态度代表了新经济的价值取向。
经过和很多在公司工作的大学生交流,我认为,当今大学生的想法是:首先,人才认为自己的知识就能创造财富,获取薪水是应该和创造财富成正比;第二,人才关心企业的发展前景是否符合职业生涯发展、团队是否融合、企业文化是否接近自己的价值观,所以先了解再下决定,多选几家很有必要。第三,技术不断更新给人才带来压力,他们不得不随时充实自己以免被淘汰,为此所付出的学习成本和精神压力应有所回报;第四,年轻就是资本,应该在年轻的时候追求利益最大化,要在40岁前获得可靠的物质保证。对人才市场的供需需求、薪酬模式有了大致的了解,同时,信息的透明化也使得人才与企业在商谈待遇等问题上处于知己知彼的平等位置。
1企业中大学生的离职期往往会呈现出一些特性。刚到公司两个星期是一个危险期。员工在新环境下,往往会不熟悉、不适应。如果不给他明确职责角色,很容易造成人员的流失。3个月后是第二个危险期,这时员工对企业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同等职责的技术人员也有了解,如果在工作范围、薪资回报中不能进行合理的调整,也会形成流失。而两年是一个疲劳期,如果在两年的时间里,员工仍然得不到发展,工作也没有进步和变化,就很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我认为要特别注意这 3个危险期。每个企业都有一个人才流动的比率,在这个比率之内的适当流动,会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但是超过这个比率,就会给企业带来很多负面效应,无法形成稳定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的团队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人心不稳,也会给后来者形成一种不安全的心理,这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人才流动是件好事,活水才有生命力。人员流动可带来技术上的交流。但流动一定要有度,否则不但给企业造成损失,对个人的发展也同样会带来不利。
目前,市场上人才流动很快,这主要有两大原因。其一,是人才市场的供需问题。由于目前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多的外国企业直接在中国投资,他们投资的大多都是高新技术企业。这样导致该领域的人才需求突然倍增,致使人才供给相对不足,技术人才炙手可热。于是企业争相使出浑身解数来吸引人才——高薪、股票期权、优惠的福利制度„„
企业总是觉得有需要或是在某个职位空缺的时候,才想起招聘人才,这种做法存在于大多数企业,普遍认为这是个很正常的现象;其实人才是不会等到你想找他的时候,他才会出现,尤其是抢手的人才,你需要别人更需要。因此,企业由于人才的流失比较大,加上企业的发展速度也比较快,这样企业必须储备一批人才。因此,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就必须通过各种手段,时时刻刻想到、做到招聘、储备人才,以供未来的人才需求。
(二)、招聘人才
如何招聘到合适的人才?这首先是每一个管理者最头疼的问题,登报、互联网上登广告、参加人才交流会等等都试过了,虽然简历收了一大堆,但真正挑选出的,没几个合适。其实,好的人才就在周围。“人以类聚”,这些人才平常交往最多的肯定还是技术方面的人,或者是同学,或者是故友、亲友,大家如果话不投机,肯定不会交往。因此,鼓励公司的员工推荐他们认为合适的人才进来,远比招聘来得成效高。这还有几个好处,①对技术比较了解、容易沟通;②对人品、性格、经历了解,不会
引来那些心术不正、动机不纯之人;③推荐人本身对公司和被推荐人无形都有一种责任感,可以起到监督作用。当然,用这种方法的企业一定要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有一定的规模,而且管理好,员工与公司的关系才比较密切。
(三)、留住人才
企业要留住人才,当然需要一套完备的人才资源管理制度。首先,要对公司各部门进行岗位设定,以每个岗位施行合理的职位描述和该岗位人员能力需求的描述,而且一个部门的配置还要考虑其层次性,即根据职责的不同,设置甲、乙、丙、丁几个档次的岗位,使形成一种良性互补。5~6个月后,对新员工进行一次综合评述。以明确其岗位职责。第二,就要考虑人才储备的问题。没有合理的储备,企业的发展在人员上就无法得到保证。合理储备可以解决企业突发性的人员变动,同时也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互补性学习,当然,储备一定要适量。第三,每个员工都有向上发展的愿望。我们就把职务设定和技术职务设定分隔开来。我们在公司内部设定很多技术职务层次,技术人员达到一定程度,就给他们加薪升职,让他们看自己的进步和公司的认可。第四,每半年进行1次员工考核也纳入其中。
但是,人性化管理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人才资源管理工作的视野和触觉点应该延伸,不能仅局限于工作范围,还要关注他们的生活。比如为外地员工考虑住宿问题,为那些在职读书充电的员工提供时间上的方便。这就为制度化的管理注入了人性化的色彩。你为员工考虑的多了,反而更有利于规范化制度的维持,更能让员工发挥最大的能量。这就是人性化管理的魅力所在。如授予员工自治权、尊重他们和认可他们的工作成绩等。
与业绩挂钩并随市场调整的薪酬。虽然钱从来不是最重要的激励要素,今天的员工们仍然期望富有竞争力并与业绩紧密相联的薪酬。最好的业绩最突出的人才应得到最好的报酬。如果企业不能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可以选择其他的激励方式。例如,企业可以向员工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或更多的培训。
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调查显示,企业为员工提供培训的费用大约为员工工资的 5%。技术培训是企业留住人才的关键,但培训不应仅局限于技术领域。今天的企业员工希望开发以商业技巧或行为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职业生涯,所以企业必须跳出传统培训,为员工们提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诸如部门岗位轮换、灵活的工作任务和“拜师学艺”等方式。
灵活的福利计划。自助餐形式的福利计划使员工可以从一系列的福利中选择最佳
方式。公司可以为每位员工提供同样的基本福利计划,如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休假等,允许专业技术人员从附加的福利中进行选择,如每年他们可自主选择参加 1次专业会议,费用由公司承担,或者更多的休假时间及向他们发放周末旅游的优惠券等。
沟通。企业员工希望不断地与他们的经理交流沟通,他们也希望他们的贡献能被认可。他们乐于与公司内的其他员工打交道。他们不想等到被提拔到主管层以后才与公司内的最具影响力的人群进行沟通。此类沟通可以是高级管理层与员工间的例会,也可以是“技术集市”。员工在这种小型的“集市”上,可以将他们的项目和创意展示给高级管理层。
其实,薪酬待遇并不仅仅要靠现金的形式表现,人才也不会满足于单一的物质激励模式;以上介绍的都是企业可以起到物质激励作用而不用即时支付现金的方法。所以,对于企业来说,招聘到了合适的人才,还远远不够。要想留住人才,就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为他们创造有前景的发展空间,在制度化、规范化的基础上,融入人性化的管理色彩,千万不要让企业只成为培训中心。
Xinyuhuiyang
2013.06.17
第五篇:网络化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网络化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作者:杨 燚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3年第04期
摘要:企业网络化要求人力资源e化,“eHR”的“e”体现在基于互联网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化与自动化;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B2B;B2E。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过提供全功能服务,建立企业信息入口网站,通过网络招募人才,着手制作与推行线上学习课程的服务等方式进行e化。
关键词:人力资源;电子化;网络化
一、企业网络化要求人力资源e化
网络的力量正在席卷全球,快速地影响着产业结构、经济、社会,甚至我们的思考模式。企业要挑战的是一个网络盛行、信息快速普及以及无国界竞争的时代,如何运用独特的商业模式提升企业的生产力、反应力,已是企业的首要问题,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传统企业欲通过企业网络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原因。企业网络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缩短作业流程以及降低成本,让企业可以专注于核心技能上。进入e时代,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丰富内涵,导致经营者的关注点集中于公司的商务战略,即获得、保持并进而发展公司最重要的资产:员工及其集体智慧。作为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赢得先机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配合企业主管拟订完善的策略,以协助企业重整过程中新流程和组织设计能顺利执行,并通过人力资源的电子化为企业内部员工提供高品质、高效益的服务。
为达到这一目的,传统的人力资源结构必须向eHR转化。所谓eHR,从形式上看,是由人力资源相关数据、工具及交流整合而成,员工与经营者都能随时使用的电子通讯网络。它通过与现有的网络技术相联系,以保证人力资源与日新月异的技术环境同步发展。可以说,eHR使企业采用电子商务模式来改善内部的人力资源运作,既节省了资金又加强了对员工的服务。
首先,eHR真正使人力资源从行政束缚中解放出来。过去,企业一直致力于把人力资源运作的重点从行政管理事务向企业战略伙伴方向发展。很多企业进行大量投资,以减少对人力资源行政管理方面投入的力量,然而,现状一直是成本高、收效低。现在,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奇迹般加快了企业这一战略性转移的步伐,员工和管理者终于能自行完成与人力资源和个人福利相关的交流了。比如,员工可在网上直接查询个人福利等情况,再也不必使用传统方法来查找这类人力资源信息。
其次,企业主页的建立,使eHR获得操作层面上的支持。eHR作为一个综合资源的网络,必须是一扇通向企业内外各种知识和工具的大门。现在一些企业正在全力以赴建立自己的主页,其目的在于与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获得相关信息、工具和数据;使用从基本文字处理、e-mail系统到整个运作计划的各种工具和应用软件。“e- HR”的“e”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基于互联网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化与自动化。“e” 把有关人力资源的分散信息集中化并进行分析,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全面自动化,与企业内部的其他系统进行匹配。
2.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B2B。企业的人力管理者能够有效利用外界的资源,并与之进行交易,比如获得人才网站、高级人才调查公司、薪酬咨询公司、福利设计公司、劳动事务代理公司、人才评价公司、培训公司等HR服务提供商的电子商务服务。
3.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B2E。让员工和部门经理参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现HR部门视员工为内部顾客的思想,建立员工自助服务平台,开辟全新的沟通渠道,充分达到互动和人文管理。
二、以人力资源e化去适应企业的网络化
(一)上网的经济阻力的减少,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提供的全功能服务
美国国际数据公司IDC指出2000年全球平均每天共发送100亿封电子邮件,预估2005年将成长为350亿封。企业间拥有电子邮件几乎成为个人身份的代表,75%的网友希望将来有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的电子邮件。当手机、公司或家中的电话不一定能联系到员工时,电子邮件将成为未来人力资源人员联系大多数同事的重要管道。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学习类似银行工作人员的全功能服务,员工可根据个人习惯与偏好,采取三种自助式人力资源服务:实体对谈服务方式(通过亲自抽号码牌)、半实体半虚拟的电子化服务方式(通过网络往返的电子邮件服务)或虚拟的自助网络服务方式(自行通过线上精灵引导到公司系统获取人力资源资料)。HR“柜员”将根据各项服务所需时间、工具、知识、复杂程度的不同予以评价或加权,再加上即时内部顾客满意度调查结果,作为总积分的加减项,最后可以计算出HR人员每月的评点,从而将HR的功能导入加值服务,同时HR人员绩效评估不易量化的神话也将被打破。
(二)企业信息入口网站的建立
目前许多大型企业如IBM等都已经在公司设立了企业信息入口网站,员工随时随地可以使用个人名称和密码进入网站,执行相关工作。对企业信息网站的建立应偏向互动性、娱乐性、实用性等,使其能吸引员工停留,提高员工的到访率及使用率。
一般来说企业信息网站分为三大区域:
一为公司部分。包括e-company(公司简介、公司组织图、公司产品、员工工作规则)、请假单系统、知识管理系统、布告栏区、讨论区、信息交流区、意见箱、员工聊天室、线上问卷调查等。
二为员工部分。以提供与员工个人有关的资讯为主,内容包括e-Personal、e-Training、e-Benefit、e-Career、e-Performance等。如GE(中国)医疗系统部就建立了基于Internet平台的eHR Soft2000系统,eHR Soft2000对员工个人的部分资料,采用员工自助服务的方式,通过分配给每个员工不同的用户名和密码,使每个员工只要登录GE的内部网页,就可以进入 eHR Soft2000系统直接输入和修改个人的资料。这样不但保证了人事部门收集员工个人资料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而且可以保证这些资料的安全性。
三为HR部分。包括有e-Recruiting、e-Salary、e-Insurance、e-Document、e-Report等。
就HR具体包括:
1.招聘电子化(e-Recruiting):面对日益暴增的人才资料库,人力资源专业人员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处理不胜任的人才资料库,因此需要通过系统机制,多方整合人才资料库,并自动过滤不胜任的人才信息,直接配合用人部门的需要,当求职者经由面试录取时,系统可直接将人才资料转至员工基本档案库。
2.薪资电子化(e-Salary):随时提供线上个人薪资总额的记录查询,包括历年的调薪记录、前三年薪资所得的比较等。除此之外由系统自动提供报表分析与外部的薪资调查做比较。
3.保险电子化(e-Insurance):以EDI的方式与社会保险部门连线,当员工到职或离职时,可随时提供即时性资料,以减少人工作业的时间,系统还可根据以往资料,自动计算员工投保金额。
4.文件电子化(e-Document):提供各种人力资源所需要的文件,如员工在职证明、员工离职证明、员工聘用合同、工作说明书等。
5.报表电子化(e-Report):提供各种人力资源分析报表,包括员工满意度调查表、员工教育训练记录表、员工到职率分析、员工流动率分析、员工年龄分析、员工教育程度分析、员工出缺勤报表等。
(三)通过网络招募人才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说,招聘工作(人员的招募和甄选)应该从职位需求分析、工作分析、职位说明书的制定开始,经过初选、面试、考核等过程,到人员录用并进入公司的新员
工档案库为止的一系列管理工作。在e时代的今天,这些工作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而基于Internet的eHR管理系统为其实现提供了可能,运用eHR管理系统可以从公司管理的全局出发并及时展开有关的招聘工作,如一旦原有职位产生空缺,部门经理即可在线输入职位招聘申请,同时系统会自动将其职位说明书中的任职条件、主要职责等要求从人事数据库中提取出来,以便修改和确认?鸦 如果是工作增加而产生新的职位需求,则由部门经理做职位需求分析、工作分析并制定职位说明书,并经人事经理或上级进行在线修改和确认。职位招聘申请提交并审批通过后,系统立即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使招募工作及时进行。如果需要,可以先直接进入eHR管理系统的内部人才储备库挑选合适的候选人,对符合其职业生涯发展计划的,可以优先录用。招聘信息在网上发布之后,应聘者在网上输入的应聘信息直接转入eHR管理系统的应聘者数据库,同时与招聘相关的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都会在网上完成,包括确定候选人、面试考官、面试时间和地点、面试面谈或笔试题目、面试评价表等,并通过网络进行互动式管理,eHR系统会自动通知面试候选人面试时间地点,自动通知(通过e-mail或eHR网页的信息提示栏通知)面试考官出席面试,并将面试或笔试题目、面试评价表、面试候选人简历传给面试考官。面试结束后,面试考官在线输入录用意见(同意或不同意),当面试候选人面试通过后,系统自动产生录用审批表,交上级审批。应聘者一经录用,他的基本资料便会从eHR管理系统中的应聘者数据库直接转入公司员工档案库,这样一个应聘者从面试候选人到新员工的流程就完成了。
就企业目前的具体情况,直接通过自己的主页发布招聘信息的为数不多,这样的公司如果要实现网络招聘管理非常容易,他们只需要实施eHR管理系统就可以将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部工作整合在一起完成了。而大多数公司目前还是通过专业招聘网站发布招聘信息,这种情况需要招聘网站和eHR管理系统的供应商建立一种联系,使应聘者在招聘网站上输入应聘信息时可以通过超链接的方式直接转到公司的eHR管理系统。这种以网站为发布信息的平台,以eHR管理系统包括招聘管理为核心,充分利用Internet的技术优势,实现电子化、网络化管理的方案,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大多数公司关于招聘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四)着手制作与推行线上学习课程的服务
一般来说,线上学习课程分成三种领域,语文、工作需要的技能训练、管理课程。网络硬件设备龙头制造商思科(Cisco),是高科技公司里最推崇线上学习的支持者。思科总裁约翰·钱伯斯曾说:“线上学习减少时间和距离带来的障碍,并为人们、公司、国家创造一个普遍、想学就学的机会。” 思科对于招募来的新人、协作伙伴,都需要通过线上学习整合企业文化。新进人员到公司的前十天,就要把公司的组织、产品、文化、行政作业弄熟悉,并在训练课程里挑出必修与选修的课程。而在制定个人训练计划方面,则有c-learning(c代表classroom)和e-learning两方面同时进行。这也符合虚实合一的理念,进教室上课前,会在网上先进行50题试题测验,让讲师了解学生程度,以后在上课前也会先指派家庭作业。这些规定的课程,学生都可把对老师、教材的意见回馈给公司,上完课有考试、测验,所有出席情况、成绩,都被列入主管考评员工的重要根据。对企业而言,线上学习不仅大幅度降低员工教育训练成本,带给主管、同事在工作任务与个人训练发展方面更大的安排弹性,更重要的是确保课程内容品质的一致性。
(五)有效防范公司内部“害客”
由于网络的普及性、方便性,员工在工作时间滥用公司资源也将成为企业管理者头痛的问题。员工在工作时间内在数位空间上载歌载舞(指上、下载图像、歌曲、音乐)或传递私人邮件、转贴、散发网路笑话等,这就是滥用办公资源的表现。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人们普遍认为网路资源是社会共有的无形资产。但实际上员工上网的设备、上网的通信费,还有从事这些行为的时间都是企业投入成本换得的无形资产。因此企业也想防微杜渐,应付此类内部“害客”,最有效的防制之道是明确了解公司每个人使用电脑的职责范围,再通过信息管理设定每个员工的使用权限,经由电脑主机担任控管工作。
哪位员工只能收发电子邮件而无法使用网络;哪个部门会因业务的需要可以上网查找资料。除了使用权限限制外,还要明确教育员工,公司乃上班场所,有形的节流或无形的资源控制都是为企业创造利润。
参考文献:
[1] 白景文.E时代人资替你读网络报告[J].管理杂志,320期.
[2] 曹永煌.数位时代企业管理因应之道[J].管理杂志,320期.
[3] 胡佳文.发挥人力资源,创造竞争优势[J].管理杂志,318期.
[4] 洪文文.GE(中国)医疗系统实施eHR系统的经验[J].计算机世界网.
[5] 郑大奇.瞄准中国e-HR[J].计算机世界网.
(作者:桂林电子工业学院管理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