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人保是国内经营历史最悠久的保险企业
中国人保是国内经营历史最悠久的保险企业,以“人民保险,造福于民”为己任,中国人保历经六十五载开创发展,与中国经济发展同呼吸,共命运,促进了中国经济的繁荣和保险市场的壮大,“PICC”成为中国保险业最具影响的优秀品牌。
2003年11月6日,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内地大型国有金融企业海外上市“第一股”
凭借综合实力,中国人保财险相继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保险合作伙伴,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提供全面的保险保障服务.2008年,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中国人保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众志成城,全力以赴,从快、从细、从优开展各项理赔服务,至2008年7月底,中国人保累计处理地震灾害赔案15万件,已达36亿元,创下新中国建国以来保险业最大的赔款!
进年来,人保财险紧密围绕“农业保险、服务三农”的主题,确保农业保险的惠农政策,开办了能繁母猪、奶牛、玉米等保险,为广大农民解除后顾之忧,受到农民的一致好评。
第二篇:中国人保是国内经营历史最悠久的保险企1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是国内经营历史最悠久的保险企业,以“人民保险,造福于民”为己任,中国人保历经六十五载开创发展,与中国经济发展同呼吸,共命运,促进了中国经济的繁荣和保险市场的壮大,“PICC”成为中国保险业最具影响的优秀品牌。
中国人民财产股份有限公司保德支公司是忻州市规模最大的财产保险机构。二O一二年该公司保费收入伍仟陆佰捌拾万元整。二O一二年共支付各类事故赔款叁仟余万元。有力地支持了保德经济发展,该公司共有从业人员三十余人,营业大厅位于府前街县政府对面。
近年来,人保财险紧密围绕“农业保险、服务三农”的主题,确保农业保险的惠农政策,开办了能繁母猪、奶牛、玉米等保险,为广大农民解除后顾之忧,受到农民的一致好评。
第三篇:山东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著名大学之一
山东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著名大学之一。其前身为1901年创建的山东大学堂,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我国第二所国立大学。现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之一,于2001年2月跨入国家重点建设的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行列。
山东大学座落在泉城济南的湖光山色之中,占地面积5400多亩,分东、西、南三个校区,并在山东威海市设有威海分校。各校区或依千佛山,或傍趵突泉;或古朴典雅,或气势恢宏。整个学校显示出一派泱泱之气。
学校综合办学条件优良,基本设施齐备。拥有100多个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3.6亿元,基建面积110多万平方米,图书资料355万册。山东大学校本部坐落在山东济南,现有中心校区、洪家楼校区、趵突泉校区、千佛山校区、软件园校区和兴隆山校区6个校园,并在“最适宜人居住”的美丽海滨城市威海设有校区-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学校总占地面积5355亩(其中威海校区1628亩)。现有42个教学学院,6所附属医院,12所教学、实习医院,并设有研究生院,本科生和研究生层次教育涵盖了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理学、工学、医学、教育学、军事学、农学等十二大学科门类。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9个,博士点239个,其中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5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274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本科专业116个,形成了完整的学历人才培养体系。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在近4000名专任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6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33人,“千人计划”国家特聘教授1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5人,“泰山学者”28人;教授1046人,博士生导师759人。拥有一批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平台:国家级重点学科25个,省级重点学科6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高校
重点实验室19个;国家工程
山东大学 中心校区(16张)
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技术推广中心各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6个;“985工程”二期国家重点建设科技平台和人文社科基地15个;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学校综合办学条件优良,基本设施齐全,拥有128个教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近11亿元,基建面积225万平方米,图书资料792.2万册和先进的数字图书文献库;建立了大型仪器设备专管、开放、共享体系,使用效益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名列前茅;拥有国内一流的校园网络体系和数字化校园环境。
第四篇: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 “七五”、“八五”重点建设和“211工程”、“985工程”的首批建设高校。经过115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并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稳步迈进。
十九世纪末,甲午战败,民族危难。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和一批有识之士秉持“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信念,于1896年在上海创办了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建校伊始,学校即坚持“求实学,务实业”的宗旨,以培养“第一等人才”为教育目标,精勤进取,笃行不倦,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已成为国内著名的高等学府,被誉为“东方MIT”。抗战时期,广大师生历尽艰难,移转租界,内迁重庆,坚持办学,不少学生投笔从戎,浴血沙场。解放前夕,广大师生积极投身民主革命,学校被誉为“民主堡垒”。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配合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学校调整出相当一部分优势专业、师资设备,支持国内兄弟院校的发展。五十年代中期,学校又响应国家建设大西北的号召,根据国务院决定,部分迁往西安,分为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3月两部分同时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7月经国务院批准分别独立建制,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启用“上海交通大学”校名。历经西迁、两地办学、独立办学等变迁,为构建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六七十年代,学校先后归属国防科工委和六机部领导,积极投身国防人才培养和国防科研,为“两弹一星”和国防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大胆推进改革:率先组成教授代表团访问美国,率先实行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率先接受海外友人巨资捐赠等,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教学科研改革。1984年,邓小平同志亲切接见了学校领导和师生代表,对学校的各项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国家和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以“上水平、创一流”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先后恢复和兴建了理科、管理学科、生命学科、法学和人文学科等。1999年,上海农学院并入;2005年,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强强合并。至此,学校完成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近年来,通过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建设,学校高层次人才日渐汇聚,科研实力快速提升,实现了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变。与此同时,学校通过与美国密西根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合作办学,实施国际化战略取得重要突破。1985年开始闵行校区建设,历经20多年,已基本建设成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学校园,并已完成了办学重心向闵行校区的转移。学校现有徐汇、闵行、法华、七宝和重庆南路(卢湾)5个校区,总占地面积4840亩。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学校的各项办学指标大幅度上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交通大学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一百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20余万各类优秀人才,包括一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工程技术专家和医学专家,如江泽民、陆定
一、丁关根、汪道涵、钱学森、吴文俊、徐光宪、张光斗、黄炎培、邵力子、李叔同、蔡锷、邹韬奋、陈敏章、王振义、陈竺等。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200余位交大校友;在国家23位“两弹一星”功臣中,有6位交大校友;在18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有3位来自交大。交大创造了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的诸多“第一”:中国最早的内燃机、最早的电机、最早的中文打字机等;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核潜艇、第一艘气垫船、第一艘水翼艇、自主设计的第一代战斗机、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第一例成功移植同种原位肝手术、第一例成功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手术等,都凝聚着交大师生和校友的心血智慧。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年轻的校友已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崭露头角。
截至2011年12月31日,学校共有24个学院/直属系(另有继续教育学院、技术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19个直属单位,12家附属医院,全日制本科生16802人、研究生2449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059人);有专任教师2979名,其中教授83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0名,中组部“千人计划”49名,“长江学者”95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0名,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24名,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9名,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7个。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8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等九个学科门类;拥有国家级教学及人才培养基地7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有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上海市教学团队15个;有国家级教学名师7人,上海市教学名师35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46门,上海市精品课程117门;有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7门;2001、2005和2009年,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37项、上海市教学成果157项。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6个,覆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8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7个,覆盖全部13个学科门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1个;9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7个上海市重点学科;28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国家实验室(筹),8个国家重点(级)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研发中心,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27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文化部文化产业研究基地,4个上海市理论创新基地和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工作室,3个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
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SCI收录论文数等指标连续多年名列国内高校前茅,2010SCIENCE、NATURE、CELL和PNAS等四大世界名刊收录论文共10篇,居全国高校第一;SCI收录论文数3258篇,继续保持全国高校第二;SSCI和A&HCI收录论文95篇,位列全国高校第三;“表现不俗”论文共702篇,居全国高校第三;国内论文数7932篇,居全国高校第一;1991~2011年累计申请专利9810项。
拥有“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系统关键技术与设备”、“巨型重载操作装备的基础科学问题”、“中、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解剖分析系统”、“无缆水下机器人”、“深潜救生艇”、“潜艇噪声振动控制设计及其应用”、“阻燃镁合金及其应用关键技术研究”、“轿车车身制造质量控制”、“纳微尺度流体流动与传热传质的基础研究”、“原位复合自生增强Ti基复合材料、Mg-Li基复合材料研究”、“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制备技术研究”、“超支化聚合物的可控制备及自组装”、“全氟离子膜关键技术研究”、“A-I型短指症致病基因的研究”、“DNA大分子上的一种新的硫修饰”、“组织工程学重要基础科学问题研究”、“2型糖尿病病理生理变化的分子机理研究”、“白血病、红细胞和血小板等血液系统相关疾病研究”等一批重大研究成果。2011年,我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2项,其中第一申报单位6项,位列全国高校第二。
上海交通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办学传统,奋发图强的发展历程,特别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国内外所瞩目。这所英才辈出的百年学府正乘风扬帆,以传承文明、探求真理为使命,以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为己任,向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奋进!
第五篇:外发加工的定义加工贸易外发加工是国内经营企业因受自身生产工序
附件
名 词 解 释
一、“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模式
符合海关规定条件的企业进出口货物时,可自主选择向属地海关任一海关单位申报,在货物实际进出境地的口岸海关办理货物验放手续的一种通关方式。(注:“属地海关”系指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注册所在地直属海关、隶属海关。“口岸海关”系指货物实际进出境地海关。)
适用企业范围:经营单位的海关管理类别为A类以上或诚信守法的B类生产型、且一年内无违法记录的进出口企业。
适用货物范围:对因海关规定或国家进出口许可证件(不包括“入出境货物通关单”)管理,须在属地或口岸进行申报并办理验放手续的进出口货物,暂不适用于“属地申报,口岸验放”。
二、区域通关一体化
在区域内口岸海关进出口的货物,进出口企业可打破海关行政区划的限制,自主选择向经营单位注册地或货物实际进出境地海关办理申报、纳税和查验放行手续的一种通关方式。
目前,海关总署正在京、津、冀海关推动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试点。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对三地海关监管和服务实施优势集成、资源整合、专业分工,打破管理区域界限,通过建立区域通关中心,打造统一的申报平台、风险防控平台、专业审单平台和现场作业平台(简称“一中心、四平台”),通过一中心、四平台的建设,三地企业自主选择报关纳税和货物查验的地点,实现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的一体化作业,三地海关实现高效执法、无缝对接的服务。
三、“属地申报、属地放行”通关模式
是“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模式的一种高级方式,是指符合海关规定条件的企业进出口货物时,可自主选择向属地海关申报,并在属地海关办理货物放行手续,直接到口岸海关监管场所(或卡口)提取/装运货物的一种通关方式。
适用企业范围:经营单位的海关管理类别为A类以上且报关企业为B类(含B类)以上的进出口企业。
适用货物范围:对需查验的进出口货物、因海关规定或国家许可证件(不包括“入出境货物通关单”)管理,须在口岸海关(货物实际进出境地)申报并办理验放手续的进出口货物、口岸海关未实现出口运抵报告和进口理货报告电子数据传输的进出口货物,不适用“属地申报、属地放行”方式。
四、通关作业无纸化
海关以企业分类管理和风险分析为基础,按照风险等级对进出口货物实施分类,运用信息技术对企业联网申报的报关单及随附单证的电子数据进行审核、征税、验放的通关作业方式。目前,长春海关正在进行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试点。
改革试点业务现场:长春关区内全部通关业务现场。改革试点企业:海关管理类别B类以上的进出口企业和报关企业。
改革试点业务范围:涉及许可证件但未实现许可证件电子数据联网核查的进出口货物、跨关区“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报关单(不包括“属地申报、属地放行”)、涉及税费但未选择电子支付的报关单、保金保函报关单暂不适用“通关作业无纸化”作业模式。
五、关检合作“三个一”
是“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简称。“一次申报”即“一次录入、分别申报”,是指企业只需一次录入申报数据,分别向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发送;“一次查验”即“一次开箱,关检疫依法查验/检验检疫”,是指关检双方需要对同一批货物实施查验/检验检疫的,海关与检验检疫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进行查验/检验检疫;“一次放行”即“关检联网核放”,是指对于运抵口岸的货物,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分别发出核放信息,企业凭关检的核放信息办理货物提离手续。
六、内贸货物跨境运输
国内贸易货物由我国关境内一口岸启运,通过境外运至我国关境内另一口岸的运输方式。
根据海关总署2010年第49号公告及2014年第42号公告规定,吉林省内贸货物可以自珲春圈河口岸出境,经朝鲜元汀里-罗津港换装作业,至上海、宁波、黄埔、泉州、汕头和洋浦口岸进行双向运输。其中,南下线路可运输除涉及出口许可证件管制类商品和涉及征收出口关税商品外的货物,以及涉及出口许可证件管理的煤炭、粮食、木材、铜等货物;北上线路可运输除涉及出口许可证件管制类商品和涉及征收出口关税商品外的货物。
七、出境加工
指境内生产企业将境内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或半成品交由我方企业在境外投资设立的工厂或国外工厂,按我方要求进行加工或装配,成品复运进口,我方支付加工费的业务。
八、跨境电子商务
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
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是指跨境贸易进出境货物、物品实现交易、支付、配送并经海关认可且与海关联网的平台。
九、吉林企业回家报关
长春海关采取多项措施鼓励吉林企业在大连等外省口岸通关的进出口货物在长春海关报关、属地纳税。采用“属地申报、属地放行”、“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或口岸转关系统。
十、集中汇总纳税
汇总征税是海关税收征管作业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尝试,与现行逐票征税模式不同,对经审核符合条件的进出口纳税义务人,海关可以对其一段时期内多次进出口产生的税款集中进行汇总计征。此举在保障税收安全的前提下,可降低企业纳税成本。
十一、外发加工
加工贸易外发加工是国内经营企业因受自身生产工序及生产能力(需求、订单、工人因素等)等限制,经直属海关批准,在提供足额担保情况下,委托承揽企业对加工贸易货物的某道工序进行加工,在规定期限内将加工后的产品运回本企业,并最终复出口的行为,是加工贸易发展到一定程度衍生出的生产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