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烟台市政府在2011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烟台市政府在2011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发表日期:2011-2-10
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烟台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等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烟台市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走出了一条“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持续创新”的产学研合作之路,形成了多元主体之间“零距离”的大联合、大协作、大创新的新局面,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会议要求,将我市科技产学研合作方面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审时度势,形成产学研合作创新共识
“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201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355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37.8亿元。科技工作取得显著成就。2010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947.5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4.11%,科技创新有力引领和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但是,我们的科技创新工作也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驻地高校院所和高科技人才数量较少、优质科技创新资源比较匮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为薄弱等。要推进自主创新,就必须扬长补短,调动利用好各类科研资源,实现借梯登高、借力发展。基于此,市委、市政府先后多次召开科技工作会议,并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把产学研合作创新作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关键环节来抓,明确提出了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院校为支撑、以产业化为目标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二、完善机制,优化产学研合作创新环境
一是健全服务体系。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顺利通过验收并揭牌,共承担国家重大专项100多项;中科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建章立制工作全部完成,成果转化作用效果明显;成立了上海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烟台工作站;争取了院士工作站8处,其中德邦科技院士工作站引进两名境外院士,首次实现了与国外院士的科技合作;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被列为山东省重大新药创制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现已开工建设;中科院计算所烟台分所、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高水平研发机构相继落户烟台。二是强化政策保障。“十一五”期间,市里出台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政策,对推动产学研合作做出了具体规定,明确提出“鼓励、扶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产权明晰的双边、多边协作机制”,并决定自2010年至2015年,在全市实施科技创新“六个十”工程,使产学研合作更具可操作性。三是完善投入机制。注重发挥科技计划、科技资金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优先安排技术含量高、产业化前景好的产学研合作创新项目,并对组建的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给予20-200万元不等的配套补助。近几年,我市80%的科技计划资金用于支持产学研合作。2010年,我市提高了科技奖励标准、增加了奖励数量,增设了“烟台市科技创新奖”,市科技进步奖由原来每年70项增加到100项。
三、创新方法,拓宽产学研合作领域
在继续保持与中科院合作的基础上,注重后期跟踪服务,多方搭建交流平台,促进科技资源与生产要素的紧密衔接。一是加强调研,全面掌握企业技术需求。2010年对全市重点企业进行广泛调研,征集企业技术需求,汇编了《烟台市企业技术需求》手册,并利用网络平台向社会公布。二是主动出击,拓展产学研合作范围。先后多次到北京、上海、西安、沈阳等高校院所走访考察,了解科研动态,跟踪科研成果;同时邀请专家学者到企业进行技术咨询和诊断,开展专题对接活动。编印了《上海高校科技成果汇编》、《中科院2010科技成果汇
编》,分别收录上海高校科研成果168项、中科院转化前景良好的科研成果373项。三是牵线搭桥,精心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坚持“积极请进来,主动走出去”,探寻新的产学研合作形式。去年,成功组织了“中科院院士烟台企业行”活动;烟台高新区在第五届中国西安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期间,成功举办了推介会,并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去年8月,组织上海17所高校在烟台成功举办了“上海高校科技成果发布洽谈会”,达成合作项目45项,已落实科技合作资金900多万元;去年10月,我市与中科院西安分院签署了科技合作框架协议,高新区207所与西安微生物所、西安光机所签订全面合作协议,福山区与西北工业大学签署了科技合作框架协议;目前,我市与同济大学在人才交流与培养、城市规划、先进制造业、生物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也达成了初步共识。通过一系列活动,推动产学研合作由“分散”走向“集中”,合作领域由“单一”走向“多元”。
四、锐意进取,产学研合作成效明显
一是聚集了一批科技创新资源。目前,全市已引进、组建各类研发载体82家,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达到3家和51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联盟分别达到1家和3家。其中,513所的星船测控、热控、星载计算机技术,52所的陶瓷材料和耐冲击材料技术,207所的自动控制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瀚霖生物与中科院微生物所合作生产长链二元酸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二期工程进展顺利。海德机床厂与沈阳计算所成立联合技术研发中心达成一致,目前四轴数控样机已开发完成,五轴样机正处研发阶段。二是形成了科技合作网络。初步形成跨越五省、辐射六大城市、涵盖五个重点领域的科技合作网络。三是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去年,共争国家、省各类科技项目175项,获资金支持突破亿元大关,其中4项列入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863计划,26项列入国家创新基金和省自主创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全市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25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省科技奖45项。目前,科技创新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五、展望未来,加强产学研合作依然任重道远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十一五”期间我市产学研合作的成功实践证明,加强产学研合作是烟台市推动科技创新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充分发挥好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注重发挥驻烟高校、科研院所的骨干支撑作用,继续加强与著名高校和大院大所的科技合作;鼓励和支持高校院所加快技术成果向企业的转化应用,引导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我市企业联合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协同攻关,努力实现自主创新成果就地转化;积极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的产学研联合体,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继续加大对高新区的投入,加快高新区建设,使之在全市产学研合作中切实起到核心载体和领航作用。
我市的产学研合作创新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先进地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一定认真贯彻落实此次全省科技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拓展科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再接再厉,扎实工作,推动烟台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二篇: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材料
加大引导扶持强化科技支撑
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工作和镇域经济发展水平
XX区XX镇党委、政府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镇知识产权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如下。
近年来,我镇认真贯彻上级党委、政府部署,把加快科技创新、推动知识产权工作开展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增创镇域经济新优势的关键举措,不断创新思路,优化环境,加大扶持引导力度,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发展势头。目前全镇拥有豆制品加工企业(业户)300余家,从业人员10000余人,拥有中国专利XX明星企业2家、XX省科技示范企业4家、山东省优质豆制品基地骨干示范企业2家,山东省名牌产品2个、优质产品1个。
一、提供“三有”支持,夯实知识产权工作基础
1、思想重视有位置。专门成立了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信息共享、联席会议、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同时组建综合执法工作组,知识产权、质监、工商、基地办联合执法,对镇域内商标、专利、标准、绿色及有机产品证书、名优产品证书的使用进行了台账化管理,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违法经营活动,有效维护了-1-
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净化了市场环境。
2、工作组织有保障。在市区知识产权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成立了我市第一家乡镇级知识产权工作站,落实人员、办公场所,从镇财政列支工作专项资金,为知识产权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资金和人员保障。目前,工作站知识产权培训、法律宣传、专利申报、专利维权等工作有序开展。
3、创新研发有平台。成立了全省唯一一家XX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下设6个部门和2个产品试制车间、3个产品实施车间,主要帮助企业开展豆制品产品开发、工艺更新、安全指标和包装销售技术研究,联合进行市场开拓。
二、落实“三项”保障,推动知识产权工作开展
1、加大资金投入,为知识产权工作开展提供金融保障。镇财政每年设立20万元企业科技创新奖,制定了科技创新、名优产品申报、体系认证等一系列知识产权奖励机制。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通过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获得国家绿色、有机食品认证,获得国家及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的企业给予1000至10万元奖励,目前全镇已发放相应奖金60万元。
2、加强人才工作,为知识产权工作开展提供智力保障。先后邀请国内著名民营经济研究专家、科技专家来XX讲课10余次,首创实施“一民企一名大学生”工程,先期已经为3家限上民营企业选拔招聘了8名大学生,并为其办理人事代理,落实工资保障,享受机关待遇,有效解决了乡镇民营企业管理水平较低、技术研发力
量较弱、高层次管理技术人才急缺的问题。目前,全镇从事大豆营销、豆制品设备制造的管理人才达到300余人,从事豆制品加工及设备制造维修等相关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2000余人。
3、出台优惠政策,为知识产权工作开展提供行政保障。专门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特色产业标准化基地加快发展的意见》等优惠政策,在土地、税收、培训、技术创新、各类认证等方面对企业予以引导扶持。目前镇内企业已依托镇科委组建食用菌研究所、XX机械研发中心等研发机构6家,XX、XX等40余家企业成立了企业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和科技创新研发小组,制定了《专利管理制度》。
三、突出“三个”成效,彰显知识产权工作成果
1、项目科技攻关见成效。目前,全镇已申请专利和授权专利6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44项,参与和服务的企业数量达到200余家。09、10年承担并实施了《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XX省重点领域首台(套)技术装备项目》、《XX省专利技术实施试点项目》、《XX市高新技术自主创新工程专项资金项目》等国家、省、市科技项目10余项,有效推进了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
2、特色产业发展见成效。通过科技带动和专利应用,规划建设了占地6平方公里的中国城头大豆加工及设备制造基地,年产优质豆制品30万吨,精加工豆油8万吨,成套豆制品机械4万件,膨化豆制品和大豆机械的全国市场占有率分别为70%和80%,并成功出口韩国、日本、非洲等海外市场。
3、高效农业发展见成效。积极培育特色农业,帮助建立农业生产标准化体系,制订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目前已建设绿色马铃薯、优质梨等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4处,总面积6.11万亩,年实现产值4.1亿元。帮助发展市、区级农业专业合作社8个,已成功申报绿色食品证书2个,无公害食品证书2个。
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当前我镇知识产权工作已进入一个良性快速发展阶段,但与上级要求相比,与发达地区和兄弟乡镇相比,还有很大距离。下步我们将以这次全省知识产权工作会议为契机,学习其他单位先进做法,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我镇的知识产权工作再上新台阶,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〇一一年四月
第三篇:在全市机构编制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材料
在全市机构编制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材料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机构编制部门“助力发展大局、助力民生改善、提升改革成效、提升管理质效”的关键之年。我们将聚力深化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突出服务至上,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砥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开新局,为谱写“强富美高”新XX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XX力量”。
一、锚定“勇当排头兵”目标,在服务大局上展现新作为
紧紧围绕“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目标定位,自觉向中心聚焦、主动为大局聚力,努力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提供机构编制的“高标准服务”。
一是持续优化“一区五园”,释放发展效能。
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X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化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去行政化方向,完善高新区“三定”方案,优化内设机构。持续深化“一区多园”改革,推动园区由“空间整合”向“效益整合”转变,以高新区为核心区,统筹管理XX和XX五个分园区,深入推进规划建设、招商选资、科技人才、行政审批、综合执法“五个统一”。聚焦经济发展主责主业,剥离社会事务职能,充分释放“一区五园”攥指成拳的发展新动能。二是全面加强民生保障,增进民生福祉。
以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的使命担当,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采取“编制周转、备案制管理、区管校聘”等多种方式,足额保障XX医院及XX等6所新建中小学的用编需求,达到“老有所医、幼有所教”。以创特色、有服务的争先意识,着力强化机构、队伍建设,鼎力支持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省级双拥模范城和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等品牌创建,达到“难有所助、心有所安”,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对机构编制工作寄予的新期待,对共建共享高品质美好生活的新向往。三是始终坚持统筹兼顾,筑牢安全根基。
一是深刻认知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中暴露出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问题与短板,将该事件《调查报告》列为本编委会专题学习计划及党员干部培训内容,切实增强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二是深入开展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及运行情况评估,组织专班赴应急局、水务局等部门开展专项评估,系统查找指挥机构设置、部门职责界定、专业人员和机构支撑、运行机制等方面不足,完善体制机制,实现“化学反应”。三是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整合优化应急管理系统执法职能,统筹执法资源,强化执法力量,完善执法体系,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二、聚焦“最后一公里”问题,在服务基层上取得新突破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重心所在,也是为群众办实事的“最后一公里”。基层治理搞得越好,为民办事就能越得力,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也会越强。我们将以“改革再深化、献礼二十大”为主题,开展“三项行动”,着力打造高效能管理体系,以盐都之治回答时代之问。
一是开展“改革措施落地年”行动。
聚焦基层“三整合”、综合执法、事业单位等重点改革,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着力抓完善、抓深化、抓落地、抓实效。我们将在整合优化机构设置和工作力量上,对基层机构运行、人员使用等情况开展一次专项评估,建立整改销号机制,提升体制机制改革成效与基层实际、人民需求的匹配度,缓解基层对机构编制的需求压力;我们将在推动资源管理服务下沉上,配齐配强基层消防、安监等工作力量,确保下达基层事业用编计划较去年增长15%。盘活用好现有编制资源活力,推动综合行政执法资源下沉,执法力量向基层延伸,充分发挥农业综合执法国家示范的引领带动作用,打造具有XX特色的综合行政执法体系标准,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我们将在建立灵活高效用人制度上,会同组织、人社部门出台《XX区基层编制统筹管理使用暂行办法》,积极探索符合基层实际的全员岗位管理、统筹调配使用的路径方法,有效激发基层人员编制资源的潜力。二是开展“管理制度执行年”行动。
以执行为核心,抓好《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条例》及省《实施办法》的贯彻落实,加强监督检查,排查薄弱环节,形成机构编制事项“事前调研评估、事中履职监管、事后跟踪问效”的全链条管理,一手抓宣传普及,一手抓学习培训,切实提升“机构编制就是法律”的硬执行。三是开展“机关效能提升年”行动。
提高机关效能建设水平,关键要创新督查督办方式。我们将加强常规工作考核结果运用,对考核长期靠后的机关单位,通过自查自评、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查摆体制机制、人员编制等方面存在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发挥机构编制资源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效用,促进党政机关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三、加强“监督共同体”建设,在服务群众上开创新局面
在完善监督机制、创新监督模式等方面靶向突破,以“共同体”思维,构建“大监督”格局,纵深推进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进一步发挥监督质效。
一是健全完善联动监督的处置机制。
健全机构编制部门与纪检监察、组织、财政、人社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定期抄送通报有关机构编制的违规违纪行为;建立起事业单位监管问题处理,情况通报、信息共享、线索移送、执法互助、结果反馈等联动工作机制,实现“线上监管+线下督查”良性互动;强化“12345”在线平台业务数据利用,对投诉频率高、满意程度低事项和普遍性、苗头性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对症下药”打通运行堵点,降低推诿扯皮“出现率”,提高为民服务“在线率”。二是创新建立协同监督的会商模式。
将部门履职尽责和机构编制执行情况作为监督检查重点,与检察、司法等部门建立监督共同体,充分发挥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和司法局依法行政监督职能,建立起“机构编制报告+诉前磋商会议+法治专项督察”的监督模式,立足现行法律法规、部门“三定”规定、部门权责清单、“属地管理”清单、镇(街道)权力清单等责任认定参考材料,从“定职、厘职、履职”三个维度,全方位监督部门“三定”规定落实、监管职责履行、依法行政开展等情况,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三是推进改善社会监督的薄弱环节。
针对机构改革后办事群众存在“该进哪个门、该找哪个人”的困惑,推动政府部门、镇(区、街道)严格按照新修订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关规定,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主动公开机关职能、机构设置、办公地址、联系方式、行政许可及行政处罚等必须公开事项,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惟其艰难,方显勇毅。XX区委编办将全面贯彻今天会议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思想境界,以只争朝夕、接续奋斗的使命担当,真抓实干,创新创优,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四篇:在全县人才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团结奋进解民忧
润心服务守健康
——在全县人才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XXXxx镇中心卫生院院长
XXX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好!
我是来自XXXxx镇中心卫生院的XXX,今天很荣幸在这里向各位领导、同志就我院如何团结带领职工,抓好基层医疗卫生重点工作,竭力为辖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浅谈几点做法,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同志批评指正。
近年来,我院始终坚持抓住优化人才结构和服务主体这个“牛鼻子”,强化宣传引领,着力推进医院团队文化建设、医疗业务能力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态化疫情防控融合发展,得到了各级部门的认可和社会的广泛赞誉。我院先后通过了“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省级甲级中心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医院党支部也先后被中共黔东南州委、中共XXX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同时,在组织的关心和同志们的支持下,我也先后获得共青团XXX委、XXX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授予的“2018-2019XXX青年岗位能手标兵”、中共XXX委授予“全县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及中共XXX委组织部授予的“全县最美挂职干部”等荣誉称号。
讲团结,激发团结奋进的工作热情
自2018年03月,根据组织安排我到xx镇中心卫生院工作以来,我坚持做好抓班子带队伍,狠抓医院团队建设工作,全力激发职工爱岗敬业、团结奋进的工作热情。结合我院职工多为年轻同志,且院班子均为党员同志,村医队伍多为“夫妻档”的实际情况,我不断探索将党建引领、团队建设、医疗服务、健康扶贫、疫情防控等工作融合开展新路子,集中开展“党建引领·健康同行”党支部进村服务系列活动,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激发了职工爱岗敬业、团结奋进、服务为民的工作热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积极带领全体职工严格按照当地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和上级部门疫情防控要求,积极开展摸底排查、物资调配、医疗救助、数据审核、防护培训、核酸采集和疫苗接种等一系列工作。截至目前,我院累计协助政府部门摸底排查入黔人员XXXX余人次,开展防护知识培训XXX余次,累计为辖区群众接种新冠疫苗XXX余剂次。经过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我院疫情防控工作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一致认可。
讲担当,助力扶贫和民生工作向纵深推进
近年来,我坚持以“一切以群众健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积极按照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着力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将“健康扶贫三个三任务”、“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算”、“30种大病集中专项救治”、“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等重点工作落到实处。为改善群众就医条件,我积极推动卫生室规范化建设,目前,我镇7所行政村卫生室均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村卫生室均配有服务阵地、合格村医、基本设备和药物,能够满足群众日常就医需求;同时,通过严格落实村医的教育培训和福利待遇等保障机制,解决了一线村医们的后顾之忧,进一步推动全体村医全力参与到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扶贫和常态化疫情防控等工作中去。此外,为了改善民生福祉,进一步提升群众的看病就医满意度和获得感,在省、州、县相关政策措施的指导下,拓展落实“十件民生实事”服务,着力推进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和35-64岁妇女“两癌”筛查工作。近年来,累计完成了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XXXX余人次,35-64岁妇女“两癌”筛查XXXX余人次,有效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讲业务,提高基层慢性病综合管理水平
xx镇地处偏远山区,受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罹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群众较多。为解决慢性病患者看病远、看病难的问题,我积极发挥村医前哨作用,进一步摸清群众看病就医需求,依托县域医共体和远程平台优势筑牢指导救治屏障,将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药物普及到镇村两级,实现分级管理、分类干预、双向转诊等制度标准化规范化,采取高血压管理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提升医务人员综合管理服务技能。为切实提升“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质量,我带领全院干部职工积极进村入户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将慢性病卡办理、政策宣教和家庭医生入村工作同步进行,有效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慢性病管理工作有机融合。
讲学习,着力打造基层“学习型”医院
在日常工作中,我积极强化“学习型”医院打造和人才的培养,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狠抓医务人员培养、选拔及引进,带领医务人员学业务、抓业务,提高专业技能水平。通过严格执行医疗卫生十八项核心制度,加强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医院感染管理,重视“三基三严”、“每周一训”、“一月一主题”等基层练兵训练,对照临床基本理论和技能科目,强化《医师执业资格考试课程》《病历书写规范》《院前急救》等内容进行重点培训。2018年以来,我院先后有11名同志顺利通过了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实现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的阶段性提升。目前,我院有副高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30人,中专学历2
人,大专学历14人,本科学历15人。此外,我院还积极借助东西部对口帮扶协作机制及县域医共体建设优势,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实施医学人才学习培养计划。先后选派了多名业务骨干到杭州市拱墅区和医共体牵头医院进行进修跟班学习,有效提升了我院医务人员业务水平,为切实保障辖区群众健康打下来坚实的人才基础。
新时代、新征程,群众对生活有了新期盼的同时,也对医疗健康服务提出了新要求,虽然我们的服务离群众的实际期盼还有一定差距,需要我们进一步优化服务理念,提升综合医疗服务质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在上级党委、政府以及上级业务部门的坚强领导下,加强沟通交流,认真学习借鉴大家的好经验、好做法,全院上下勠力同心,砥砺奋进,以更加严谨的工作态度,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服务于群众,力争当好群众信赖的健康“守门人”。
最后,新春佳节将至,祝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第五篇:在农村工作会议上交流发言
在农村工作会议上交流发言
过去一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紧扣“强富美高”和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的指示要求,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实效,乡风文明有了新提升,脱贫任务提前一年完成,“三农”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清醒认识到,当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以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必须分析形势,看到差距,增强责任感紧迫感,进一步明确任务,狠抓工作落实,加快改变农业农村发展面貌,不断提升百姓生活水平。
各地各部门要集中力量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务必保持坚定的决心和斗志,坚持做到客观全面,扎实开展脱贫“回头看”,建立保险保障防止返贫机制,加快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持续提升脱贫质量和成色,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人民检验。要积极推动农业重整,加快发展现代化新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发展规律,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发展,实现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用工业化理念经营发展农业,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加快改变传统种植结构,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和现代农业园区;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化,统筹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以及河流、水体、土壤治理,大力推广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确保食品安全;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化,进一步开展品牌提升行动,积极开展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加强农产品宣传推广,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打牢农业水利基础,大力兴建高标准农田,提升农业机械装备水平,着力夯实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支撑。要积极推动农村重构,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农村。按照“四化同步发展”要求,坚持城乡统筹、一体发展,优化农村人口布局、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和公共服务布局,引导更多农民进城入镇,全力推进农房改善,大力发展镇村经济、非农产业,全力推动农村改水改厕等务实工作,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大提升,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要推动农民重塑,努力提升农民的职业技能、自治能力和文明素养,加快培育现代化新农民。要深化改革创新,探索有效办法,创新工作举措,切实增强“三重”的动力活力。
“三农”工作是全局工作的“压舱石”。要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和省委实施办法,强化市县乡抓落实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以及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构,把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转化为重农强农的行动优势和自觉行动。要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建强基层堡垒,突出强村富民导向,推动乡村善治,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组织战斗力和发展推动力。要切实加强政策支持,加大农业投入,优先保障农业农村用地,激励和引导人才向农村流动,着力把“四个优先”要求落到实处。要切实加强作风保障,坚决落实“四实四干”工作要求,用好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坚持经常性深入农民群众当中去,坚决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行为,真正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