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获得2010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第四届中国产学研合作高峰论坛暨2010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年会,12月22日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人大副委员长陈至立专门为会议的召开发来了贺信,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会议并致词。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黄志君代表获奖单位参加了会议。
22日上午,举行了 “产学研合作与创新人才、创新企业、创新园区”、“产学研合作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与环境建设”、“产学研合作与金融创新”、“产学研合作与知识产权保护”专题论坛;下午,举行了2010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年会全体会议及表彰大会。会上颁发2010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该奖项共分设创新奖、促进奖、成果奖和突出贡献奖等四个奖项。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获得2010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单位),这也是去年继于建国副校长获得2009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个人)的又一殊荣。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成立于2007年11月,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等产学研界相关部门和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同参与和推动创办的一个跨部委、跨区域、跨行业、跨学科的产学研、政资介互动的高层平台,是一个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创新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为目标的全国性非营利社会团体。
第二篇: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个人申报材料提纲
中国产学研合作 促进 奖(个人)
申报 材料 提纲
第一部分
申 请 人基 本情况
一、申请人基本信息 姓名
性别
民族
籍贯
出生年月
政治面貌
学历
职务
职称
手机
工作单位
单位性质
单位地址
邮编
联系部门
联系人
电子邮箱
电话(加区号)
传真
手机
二、近十年个人简历
第二部分
申请人 在 促进 产学研合作 工作中的突出事迹
一、所在单位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基本情况 1、在促进产学研合作,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投资环境、创新环境方面所作的主要工作。在推动网络平台和产学研战略联盟建设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
2、在促进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形成的主要成果(申请专利数量、成果转化情况等),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行业、区域的自主创新、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
二、申请人在促进产学研合作中的主要工作业绩,在解决产学研合作遇到的困难过程中做出的重大贡献。
三、申请人在促进产学研合作中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理论创新等方面的体会和经验。
第三部分
产学研合作的典型案例
列举出能够反映申请人在促进产学研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案例 1-2 个。
第四部分
推荐意见
本单位推荐意见
(公章)
****年**月**日 上级管理单位推荐意见
(公章)
****年**月**日
第五部分
相关附件
1、申请人学历、职称证明复印件 2、申请人获奖证书复印件
3、本单位在促进产学研合作或产业研发联盟建设方面的相关证明文件 4、其他相关证明
第三篇: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单位申报材料提纲
中国产学研合作 促进 奖(单位)
申报 材料 提纲
第一部分
单位概况
一、申报单位基本信息 单位名称
单位性质
单位地址
邮编
电子邮箱
电话(加区号)
传真
单位负责人或法人姓名
职务
职称
电话(加区号)
手机
联系部门
联系人
电子邮箱
电话(加区号)
手机
二、单位发展历程:(政府部门不填)
第二部分
产学研合作情况
一、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基本情况 在促进产学研合作,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投资环境、创新环境方面所作的主要工作。在推动网络平台和产学研战略联盟建设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
二、在促进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形成的主要成果,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行业、区域的自主创新、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
三、本单位在促进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进行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理论创新等方面的体会和经验。
第三部分
产学研合作的典型案例
列举出能够反映本单位促进产学研合作方面的案例 2-3 个。
第四部分
申报单位和推荐单位意见
申报单位意见
(公章)
****年**月**日 推荐单位意见
(公章)
****年**月**日 第五部分
相关附件
1、在促进产学研合作或产业研发联盟建设方面相关证明文件 2、其他相关证明
第四篇:龙岗区技术转移促进中心:路演进行时
龙岗区技术转移促进中心:路演进行时
3月22日,深圳市龙岗区技术转移促进中心主办的首场科技金融——投融资路演活动圆满举行,投融资双方通过深入的互动交流,寻找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
本次路演活动旨在为龙岗区内有融资需求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与科技金融机构展开深度对接,促进项目的顺利落地。为力求给予投融资双方提供安全、专业、高效的投融资对接服务,我中心经过平台严格筛选和审核,最终邀请了深圳市中科天悦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兴龙科技有限公司两家企业作为融资方,深圳市高新投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深圳市龙岗创投广场服务有限公司、深圳市龙岗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3家科技金融机构作为投资方,共同参与本次的路演。
路演开始前,中心副主任林建平首先向参与本次路演的企业与机构致欢迎词,并表示希望双方能够在本次的对接中碰出火花,为长远的合作寻求契合点。随后还就成立背景、创新服务模式等方面为活动双方简单介绍了中心的大致情况。
在之后的路演展示环节中,深圳市中科天悦科技有限公司张总、深圳市兴龙科技有限公司高总分别对自带互联网+康复医疗+云计算和H-BIS的项目进行了路演。随后3家投资机构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提问,针对企业的运营情况、项目的市场化程度、市场前景、未来的发展方向等问题跟张总、高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路演活动结束后,双方都对中心本次举办的投融资路演活动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一致认为通过路演活动为双方提供了深入对接的机会,为项目的投融资奠定了坚实的合作基础。双方表示后续会加强联系与商谈,进一步确认合作意向和推进合作进度,并提出希望中心今后多组织此类活动,真正实现资源的有效对接,实现资本介入促成科技成果转化为有效的生产力。
据悉,龙岗区技术转移促进中心是广东省内首个采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全流程网上技术交易的区级技术转移服务平台。该平台将与全国技术服务资源和市、区其他技术转移平台进行对接,加快科技成果在龙岗落地转化,打通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最后一公里”。龙岗区将以该中心为平台,汇总区内企业的技术需求,与线上科技成果进行全天候对接,加快全国科技成果在龙岗落户和产业化,促使龙岗企业的技术需求得到满足,打造“1+N”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将其建设成为立足龙岗、面向全市、辐射珠三角的公共服务平台。
第五篇:打造深圳东部中心的龙岗优势:技术转移促进中心
打造深圳东部中心的龙岗优势:技术转移促进中心
原标题:深圳龙岗苦练“内功”打造珠江东岸“创新引擎”——《南方日报》
深圳市龙岗区地处深莞惠几何中心,随着“深圳东进”战略的实施,以及泛珠三角合作全面升级,深莞惠一体化将加速发展,作为实施“东进战略”的关键地区,龙岗区在珠江东岸区域协同发展方面应如何作为?
近年来龙岗依托国际大学园和大运新城,打造“创新智核”;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打造深圳东部产业高地;对中心城区扩容提质,高标准打造深圳东部中心;提升基础设施、民生建设水平,打造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魅力城区,通过这些举措,龙岗不断强化自身发展的“内力”,提升龙岗对于周边的辐射力,努力成为‘深圳东进’的桥头堡。”有业内人士表示。
龙岗区委书记冯现学、区长吕玉印表示,龙岗处于深圳辐射粤东闽西、打造深莞惠“3+2”协同发展经济圈的战略前沿,龙岗将通过建设深圳东部中心和“自主创新引领区、高端商务集聚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绿色低碳发展引领区”,结合打造深莞惠和河源、汕尾“3+2”协同发展经济圈、协同创新中心和技术转移中心,努力将龙岗建设成为深圳辐射惠州、河源乃至整个粤东地区的战略高点。
内功1.打造“创新智核”
服务整个珠三角的创新发展
“我们将打造成一个支撑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一流技术平台,服务深圳以及整个珠三角的创新发展。”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罗智泉表示。3月19日,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在位于龙岗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正式宣布成立。
今年以来,落户龙岗的一流创新平台、机构络绎不绝:1月20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在深圳龙岗揭牌,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与市长许勤出席见证;2月26日,同济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在深圳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将发挥两校专业优势,共同建设同济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3月1日,龙岗区启迪协信科技园项目正式开工建设,科技园计划总投资近130亿元,将依托清华大学资源,吸引清华乃至全球创新资源进驻龙岗,重点引进一批重大科技领军企业、国家级实验室和研究机构。龙岗还将积极筹建深港国际创新中心,推动深圳大学龙岗创新研究院等落户运营,争取全区创新平台达130家以上,新型科研机构达6家以上,力争实现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零的突破。
同时,深圳国际大学园建设也已进入加速期:除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开始招生,2016年,龙岗将积极推进吉大昆士兰大学、华南理工罗格斯创新学院、同济香港理工深圳高等研究院筹备,加快深圳墨尔本生命健康学院落户筹办,确保北理莫斯科大学顺利开学。
“从南山中心区出发,经过深圳大学城,通过水官高速或龙岗大道,串联起沿线的各类创新园区,再到深圳国际大学城,整个形成一条极具创新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带。龙岗、特别是大运新城将会成为这条产业带上的‘智核’。”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协理副校长李学金分析,大运新城片区从规划就瞄准了高端和全球化,随着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高校的先后入驻,不仅人才会高速集聚,还带动周边的发展。随着“东进战略”的实施,人才、技术、资金都会向龙岗涌来,其产生的聚合效应会成为龙岗的强大优势。
各类创新资源汇聚使得龙岗创新发展的底气更足,龙岗区“十三五”规划已经提出要打造“自主创新引领区”的目标。龙岗区科技创新局相关人士表示,到2020年,龙岗区的全社会研发投入将占GDP比重11.2%;专利申请量15000件以上;新型科研机构15家以上;科技服务机构总量达260家;力争新增创新平台68家,总量达180家。
内功2.打造“产业高地”
增强对周边产业的辐射能力
“与其他区相比,龙岗的自身定位很明确,就是要打造未来深圳的科技创新中心。”龙岗区科创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龙岗未来将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军工三大产业,力争在“东进战略”中巩固区域产业优势,进一步增强对周边区域的产业辐射能力。龙岗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主要依托坂雪岗科技城、宝龙高新园等重点区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发展通信与网络、物联网、软件与信息服务、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等产业,提升龙岗新一代信息技术及互联网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充分发挥深圳作为全国硬件制造中心的优势,培育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高附加值的制造技术,推动制造业传统生产向规模化定制、柔性化制造、跨界式融合等新兴模式转型,大幅提升龙岗区制造业竞争力;依托阿波罗未来产业园,发挥光启、航天控股等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推进颠覆式创新和源头技术创新,大力推进军工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龙岗的高新技术产业已经获得了高速发展。数据显示,2015年龙岗区实现高新产值3943.6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的78.6%,同比增长13.7%;预计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238.7亿元,增长18.2%,占工业增加值78.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5%。预计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347.6亿元,增长26.8%,占GDP比重达52.6%。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创新企业不断壮大,到去年年底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69家,是2010年的6.3倍。华为、比亚迪等领军企业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光启、柔宇、艾尼尔等行业新秀强势崛起。
今年,龙岗区的高新产业发展又掀开了新的篇章:龙岗将辖区内的华为科技城、大运新城、国际低碳城、平湖金融基地这四个全市重点发展区域与阿波罗未来产业园、宝龙科技城列为全区“4+2”重点发展区域,并成立了区重点区域署,以加快推进这些区域的发展。阿波罗未来产业园将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材料、无人机、航空电子、通用航空服务等高端产业,有望在今年动工建设。在深圳国际低碳城,广受关注的中欧未来城项目的先行示范项目德国小镇也有望在今年6月举行开工仪式。
李学金认为,高新产业的发展为龙岗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创造了条件:一方面使得一部分传统企业的转型和周边地区外迁,另一方面龙岗可以参照“前店后厂”的模式引导一些企业前往惠州、东莞等周边城市,将总部和研发基地留在深圳,龙岗区科技创新局副局长方光都也表示,龙岗将积极协同创新,搭建与美国、以色列等国家和香港、东莞、惠州等地的多领域合作交流平台,引导企业奋发有为、做大做强,促进龙岗科技发展国际化。
内功3.打造“东部中心”
建成辐射周边的龙头城区
业内人士表示,“东进战略”实质是深圳向东拓展腹地、实现高端要素扩容的战略,通过发展重心的转移,破解长期困扰深圳发展的空间问题。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就必须在深圳东部地区打造一块具有强大资源集聚力、承载力和辐射力的中央核心区,作为深圳辐射莞、惠乃至整个粤东地区的战略高点和桥头堡。
规划领域专家指出,无论是历史文化传承、发展基础现状、区位环境优势还是未来发展潜力,龙岗区最有条件打造一个以创新科技和高端产业为特色的,能够辐射带动粤东地区的“龙头”。
吕玉印表示,区委、区政府主动谋划、深入研究、反复论证,在区“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了龙岗建设深圳东部中心的战略目标,并同时提出建设“自主创新引领区、高端商务集聚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绿色低碳发展引领区”。这与市委“十三五”规划建议对龙岗“深圳东部中心”的战略定位,以及市委全会报告中提出的“建设与西部中心功能协同、交相呼应的东部中心”的要求相契合。
如何才能打造深圳东部中心,增强对周边乃至整个珠江东岸地区的辐射?这需要龙岗从整体上加大城市的功能建设,例如信息功能、金融功能、物流功能等。“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的袁易明认为,龙岗的总部经济、生产性服务业尚有待进一步发展。
“要成为具备强大辐射力的东部CBD,大中心城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体量,因此‘大中心城’在现有的中心城区域范围内进行扩容。”龙岗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为此,龙岗区提出实施“大中心城”计划,初步确定其规划研究范围包括龙城街道、龙岗街道及横岗街道五个社区,串联起现在的龙岗中心城、大运新城、阿波罗未来产业园、宝龙高新园区等片区。
既要扩容,也要提质。冯现学表示,未来龙岗要抓住“十三五”规划重大契机,把提升国际化城区软硬环境的项目融合其中、整合资源、重点推进,进一步苦练内功,“我们提出了‘三大对标’:在创新驱动发展方式对标硅谷;在产城融合、城市化发展方面对标新加坡,为创新创业者能提供最佳的综合创新生态环境;在社会治理以及城市管理方面对标上海,实施最优秀的管理思路、理念和举措”。
内功4.打造“幸福城区”
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定居龙岗
“如果能够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打造幸福城区,这样人才就可以在原特区内外流动起来,技术也可以流动,效率就会提升,就会促进区域的发展。”在龙岗的一个论坛上,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竞争力中心主任丁力谈到龙岗如何推进深圳“东进”时为龙岗“支招”。
笔者注意到,围绕着交通、教育、医疗、文体等民生事业,龙岗区积极加大基础设施与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如在交通方面,目前深圳的14号线延伸到惠州南站,接深圳龙坪路和东莞凤平路的恒心路等一批“断头路”都有望在明年通车;在医疗方面,位于辖区内的床位800张,市级医院“宝荷医院”已经建成,将依托中国医学科学研究院举办市级肿瘤医院;位于坂田、布吉街道交界处的原市肿瘤医院经争取已改为市级综合医院,规划床位1000张(远期1500张);位于南湾的市第三人民医院将改扩建,预计五年后全区病床有望新增3000张以上;投资18亿元的新平湖人民医院于去年11月初启动建设,建成后床位将达2000张,对周边城市都将形成一定的辐射作用。
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龙岗区启动了山环水润生态系统建设,生态绿环将依托现有的生态基础,串联已有的绿道,形成连接城市功能区—和山水生态区的慢行系统。具体就是构建大中心城环、坪地环、大布吉环、横岗环“1+3”四个绿环,构建一个有机统一、山水融合、近山亲水的生态空间。让居住在龙岗的居民为”山环水润“的生态环境感到自豪,并吸引更多各类高端人才定居龙岗。
此外,在文体建设方面,龙岗将努力推进文化的‘东进’,龙岗已经拥有了大运场馆、三馆一城等高端文体资源。日前,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小甘率队到龙岗区调研宣传文化工作时又给龙岗带来了好消息,他表示,大文化“东进”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文化的核心层,即龙岗的城区人文精神人文环境,区域文化精神;二是中间层,就是要有标志性的文化设施和标志性的文化活动。龙岗有“三馆一城”、体育中心等,还有很多高校,已经具备很好的条件;三是外围层,即基层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目前来看,龙岗还有差距,在推进文化“东进”时,要考虑谋划全市性的重大文化设施布局龙岗。
观察
市场自发启动 政府顺势而为
龙岗加快推进“3+2”经济圈合作发展,积极构建协同创新体系
事实上,在深圳开始考虑如何实施“东进”战略之前,龙岗的企业已经开始了“东进”。
例如,华为和伯恩光学部分机构或产能外迁至东莞、惠州后,各为当地培育了一家百亿元级别的企业:迁入东莞松山湖的华为聚信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东莞市首个百亿元产值的企业;伯恩光学在惠州惠阳区的分公司已经成为惠阳区的龙头企业,2013年的营业额突破100亿元,据了解目前产值已达约200亿元。
“龙岗辖区内的产业在转型压力之下,有的选择外迁,这是一种趋势。”龙岗区相关人士表示,随着龙岗的发展以及深圳东进战略的实施,龙岗的产业发展空间日益饱和,而莞惠汕等周边地区则有较多的闲置土地,特别是汕头汕尾,有大量闲置土地,发展相对滞后。因此龙岗与这些地区形成优势互补,紧密合作,促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既为龙岗的产业转移寻找新的产业空间提供条件,也为破解广东省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探索了新路子。
笔者注意到,近年来龙岗已经开始了相关的探索:如积极探索园区开发和投融资模式,先后组织100多家龙岗区企业考察海丰投资环境;协助龙岗60多家民营企业组建龙岗区经济合作促进会,并以促进会为平台抱团,到海丰参与对口帮扶和园区建设;组织各街道63多家社区股份公司来海丰考察,探索利用社区股份公司闲置资金投资海丰园区建设;组织挑选50名海丰贫困学生到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学习,毕业后推荐到深圳就业,为龙岗的产业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持等。
在落实“东进战略”的过程中,龙岗区注重协调,深化合作,发挥联动效应,全领域推进。在区域协同发展上,龙岗区加快推进“3+2”经济圈合作发展,完善龙岗——海丰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共建产业园区。同时,全面升级龙岗区技术转移促进中心的线上平台,打造涵盖技术转移、科技服务、科技金融、科技人才、创新载体,立足龙岗、面向全市、辐射珠三角的综合创新服务平台,为落实全省两大战略、全市“东进战略”作出积极贡献。
打造深圳东部中心龙岗有哪些优势?
优势1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2015年,龙岗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048.1亿元,增长13.7%,占工业产值的78.6%,规模占全市的23.4%;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281.1亿元,增长18.2%,占工业增加值的78.9%,规模占全市的21.9%;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587.3亿元,增长29.9%,占GDP的60.2%,规模占全市的22.7%。
优势2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高等院校集聚初具规模。龙岗占有全市过半的高等教育资源,已成为深圳市乃至全国中外合作办学最多最集聚的区域,2015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3866件,总量占全市近三成;中小企业专利申请量增长过半,占全区比重上升到79.9%,推动全区专利申请量接近1.6万件、增长20.4%。创新平台不断集聚。创新平台总量达11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69家,是2010年的6.3倍。
优势3创新人才加速汇聚
现有全国“两院”及国际知名科学院院士5名、“千人计划”专家23名、“孔雀计划”人才96名以及“孔雀计划”团队4个、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4个。
优势4创新载体建设不断深化
目前,龙岗自主创新示范区面积占全市1/4,市级重点发展片区占全市1/4,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占全市1/5,深圳市唯一一个未来产业园布局在龙岗。
创新园区稳步建设。打造龙岗天安数码、中海信、天安云谷、大运软件小镇等26个创新系列园区,已有18个园区投入使用,推出创新产业用房608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751家。布局22个创客空间,设立“国际青年创客联盟”,建成全国最大的创客空间聚集区——星河WORLD创客世界,成为全市主要的创客集聚区。
优势5技术转移转化服务呈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成立广东省首家区级科技服务平台——龙岗区技术转移促进中心。自去年启动以来至今年4月,该中心汇聚全国科技成果资源25.9万项、技术专家1.2万名、高校院所1048家,服务企业6277家,对接活动68场,有效对接总数2724次,其中已签约56份,涉及金额2186.02万元。
优势6开放创新步伐逐步加快
搭建天安数码城-硅谷、天安云谷-以色列等4列国际创新创业直通车。国际低碳城引进中欧可持续城镇化示范项目德国小镇,连续举办三届国际低碳城论坛,向世界集中展示了深圳乃至中国探索低碳发展的道路,城区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