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方文明史简编》期末作业_计翔翔(全球化与产业革命)(推荐)
《世界文明史简编》题目四选二
题目二:扼要阐述对“全球化”的理解。(参考教材17章PP332-PP356)
答:全球化揭示了人类从以血缘和种族关系为基础的封闭世界向开放和社会化的世界转变,从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向市场化的社会转变的历史进程。它主要与时间空间的延伸过程有关,可以被理解为世界范围内社会关系的增强。全球化是历史的进步,也是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
全球化开始以前,欧亚大陆地区间的联系已经形成。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希腊通过殖民,广泛地吸收各名族文化。9世纪初,欧亚世界好几个强大的帝国通过一次次的征战及庞大帝国的建立,通过名族的迁徙,商旅的往来,世界性宗教的传播,加强了旧大陆范围内的联系,使各种文明的碰撞、冲突与融合不断进行,为全球化运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15世纪后,西欧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货币成为普遍的支付手段,接着出现了地理探险。地理探险打破了各地区的隔绝状态,实现了彼此间的直接接触。此后市场急剧扩大,出现了各种贸易往来,全球性的商业贸易兴起。紧接着出现了欧洲的扩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利比亚阶段,开辟新航路的同时开始了早起殖民掠夺。全球化的初始阶段,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付出了血与泪的代价。全球化的第二阶段是从18世纪后半期开始的,一方面英国最先爆发的产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引擎”的推动下,全球化愈演愈烈,以经济为纽带,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真正形成,在这一时期,产生了新的世界性意识形态,世界殖民体系也最终形成。而国际垄断同盟的出现,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前一阶段的成果得到巩固并扩大。北美独立战争胜利打开了英帝国殖民体系的缺口,为殖民地名族解放运动树立了范例。被压迫的名族为摆脱不合理的东西方格局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成为全球化运动的重要内容。
欧洲殖民扩张为全球化的第一次浪潮,从英国开始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促成全球化的第二次浪潮,早第二次产业革命及自有资本主义向垄断过度时期兴起了全球化的第三次浪潮,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80年代为全球化第四次浪潮,人类社会现处于第五次浪潮中。20世纪,在经历了包括俄国革命、中国革命在内的“东方的反抗”,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的世界格局的重组,超级大国的兴起和冷战时代的到来,殖民主义的衰落及冷战后时代的降临,全球化的浪潮更加汹涌澎湃。尤其在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方面有突出表现,区域合作也方兴未艾。20世纪初亚洲的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亚洲开始觉醒出现一系列历史事件,它对全球化运动有着重要的意义。紧接着世界大战爆发,国联建立国际组织以协调国际矛盾的尝试,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组织的建立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教训。然后北约和华约两个军事政治几圈的相继建立,东西方开始进入公开的政治对抗和军
事对峙的冷战时代,到之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导致殖民体系的崩溃和民族独立体系的建立。冷战结束后,全球化在市场化、信息化方面有突出的表现,超国界的、全球性的力量在加速行动。
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国际上分散的经济活动在某种程度上运作的整合,具体包括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经济行为在全球范围的大规模活动,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与重组。经济全球化也是贸易的全球化和金融的全球化,它加速了资本的全球化流动,降低了交易成本,但也容易引发全球性的金融灾难。
不同的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着“不平等地位”,这种不平等即指发展中国家内体制、政策、知识等问题对国际竞争的制约,也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并不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因此,从经济的角度看,全球化扩大了资本中心与资本外围的对立。资本中心国立打破外围地区的封闭性,以获得高额利润,外围地区的国家则在利用外来资本发展自身的同时,又力图保护本国的民族特性。
题目三:简述“产业革命”的定义并分析其历史地位(参阅教材P242, P250-P274)答:产业革命以往也叫做工业革命,传统定义是指以通用机器取代人的技艺和用无生命的力取代人力和畜力,带来了一次从手工业劳动到机器制造的转移,并因而促成了现代经济的诞生。它的结果是形成了工厂制度,同时产业革命也可以被理解为从农业、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经济向以机器生产、专业化分工、资金更自由的流动、大工厂和城市人口密集为主的经济的过渡。
狭隘的产业是指工业,广义的产业是泛指各种生产、经营事业。迄今为止已发生过三次产业革命。它们是以机械化为特征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以电气化和石油化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产业革命遗迹电子化为特点的第三次产业革命。
第一次产业革命大约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特征是以蒸汽机取代生物能源,以初级水平的大机器生产取代人的手工业劳动。工业化的龙头为轻工业中的纺织业,它开辟了人类社会以纺织机、蒸汽机为主的机械时代。英国是这次产业革命的创始国。
第一次产业革命先从纺织业开始,从1733年约翰•凯依发明飞梭,提高了织布的速度,并使布面加宽,到1765年纺纱工人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多轴机,它带动纱锭日益增多,也使人力难以胜任,到1769年R•阿克赖特发明动力纺纱机,工厂代替手工业的过程开始,再到1779年塞缪尔•克伦普顿发明走锭精纺机,最后到1785年牧师E•卡特赖特发明动力织机,使织布基本实现机械化,使纺与织的矛盾趋于缓和,英国的纺织业迅速崛起。
纺织工作机的发明对动力提出了要求,紧接出现了动力革命。法国工程师巴本、英国工程师萨弗里、英国工程师T•纽可门、格拉斯哥大学机修工、苏格兰人
詹姆斯•瓦特都先后为蒸汽动力的发明创造做出了贡献。1801-1804年间,英国棉纺织厂改用蒸汽机代替水利发动机成为普遍现象。瓦特机的广泛利用使产业革命进入新的高潮。1840年后,高低压复合式蒸汽机大量投入使用,蒸汽机上升为主要动力装置。
然后进入了交通运输业革命。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利用蒸汽机发明了汽船,大大提高了交通运输的效率;美国人乔治•斯蒂芬逊发明了蒸汽机车,并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蒸汽机车的成果使英国以及欧洲大陆和美国迅即兴起兴建铁路的高潮。蒸汽机车的发明和铁路的兴建,革新了交通运输业,推动了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接着是进入了冶金业和机器制造业的革命,大量的发明创造让各种行业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同时机器制造业的形成标志着英国的第一次产业革命基本完成。
第一次产业革命使得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生产的社会程度极大提高,让人摆脱了以手工作坊为主的低效率时代,让社会产生了就业模式的改变,大部分的劳动力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工业和服务业,这是社会生产力提高的必然。同时第一次产品革命,不仅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而且反过来城市化的发展也推动了工业化的发展。
第二次产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界中叶。它以新能源的利用,新机器的和新产品的创制以及远距离传递信息手段的新发展等方面的成就,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间出现的电气、钢铁、化工“三大技术”和汽车、飞机和无线电通讯“三大发明”,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第二次产业革命不仅使工业化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而且是工业化国家和非工业化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二次产业革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产业。首先是电气工业,电气工业是最能代表最新的技术成就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的一个工业部门。接着是内燃机技术和石油业,内燃机的使用,推动了石油开采业和提炼业,使石油在继电之后成为极其重要的新能源。然后是材料革命与钢铁时代,炼钢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有色冶金技术的革命和钢筋混凝土的发明,这些都是建筑业的技术革命,也是材料革命。再接着是化工时代,随着有机化学的兴起,人工染料,香料工业,炸药,硝化甘油,TNT都成为了有机化学最有实用价值的产品之一。再接着是电信业的发达,电报和电话的发明,成为扩展人类感官功能的革命。最后使电影业的兴起,爱迪生和法国的卢米埃尔对电影产业的兴起和发展都起到了推动的。
第三次产业革命指的是,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以后,包括核能、电子计算机,宇航三大技术在内的新技术革命兴起。第三次产业革命使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并得到优化,传统农业被改造为当代先进农业,传统劳动密集型工业地位呗迅速崛起的技术密集型新工业取代。新的产业部门不断涌现,产业结构的非物质化趋势愈演愈烈。
如果说第一次产业革命造成机械化,第二次产业革命酿就电气化和石油化,第三次产业革命的特点则是电子化。
在第三次产业革命中,科学的地位极其突出,然而更大程度地造成了环境污
染,温室效应形成,地球温度上升,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后果。
第二篇:郑荣翔形势与政策作业1
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作业
郑荣翔B09110530
题目一:关于上海世博会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为主题,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记录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会场,位于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区域,并沿着上海城区黄浦江两岸进行布局。世博园区规划用地范围为5.28平方公里,包括浦东部分为3.93平方公里,浦西部分为1.35平方公里。围栏区范围约为3.22平方公里。
此次世博会主题(Theme)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英文主题:Better City, Better Life.副主题(Expo Sub-theme)1.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2.城市经济的繁荣; 3.城市科技的创新; 4.城市社区的重塑; 5.城市和乡村的互动。展会目标(Expo Goal)
1、提高公众对“城市时代”中各种挑战的忧患意识,并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
2、促进对城市遗产的保护,使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的城市发展;
3、推广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成功实践和创新技术,寻求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
4、促进人类社会的交流融合和互相理解。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在2004年11月29日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揭晓仪式”上公布,会徽图案以汉字“世”为书法创意原形,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会徽图案从形象上看犹如一个三人合臂相拥,状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家庭,也可抽象为“你、我、他”的广义人类,对美好和谐的生活追求,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 的理念,突显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会徽以绿色为主色调,富有生命活力,增添了向上、升腾、明快的动感和意蕴,抒发了中国人民面向未来,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创造激情。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吉祥物,于2007年12月18日20时揭晓。吉祥物由巫永坚设计,命名为“海宝(HAIBAO)”,即取“四海之宝”意,主体为蓝色“人”字造型。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
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的设计,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演绎的角度出发,创造性地选用了汉字的“人”作为创意点。而吉祥物的蓝色则表现了地球、梦想、海洋、未来、科技等元素,符合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吉祥物整体形象结构
简洁、信息单纯、便于记忆、宜于传播。虽然只有一个,但通过动作演绎、服装变化,可以千变万化,形态各异,展现多种风采。“上善若水”,水是生命的源泉,吉祥物的主形态是水,他的颜色是海一样的蓝色,表明了中国融入世界、拥抱世界的崭新姿态。海宝体现了“人”对城市多元文化融合的理想;体现了“人”对经济繁荣、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设的赞颂;体现了“人”对城市科技创新、对发展的无限可能的期盼;也体现了“人”对城市社区重塑的心愿;他还体现着“人”心中城市与乡村共同繁荣的愿景。海宝是对五彩缤纷生活的向往,对五光十色的生命的祝福,也是中国上海对来自五湖四海朋友的热情邀约。
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又呼应了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在国际大型活动吉祥物设计中率先使用文字作为吉祥物设计的创意,是一次创新。头发:像翻卷的海浪,显得活泼有个性,点明了吉祥物出生地的区域特征和生命来源。脸部:卡通化的简约表情,友好而充满自信。眼睛:大大、圆圆的眼睛,对未来城市充满期待。蓝色:充满包容性、想象力,象征充满发展希望和潜力的中国。身体:圆润的身体,展示着和谐生活的美好感受,可爱而俏皮。拳头:翘起拇指,是对全世界朋友的赞许和欢迎。大脚:稳固地站立在地面上,成为热情张开的双臂的有力支撑,预示中国有能力、有信心办好世博会。“人”字互相支撑的结构也揭示了美好生活要靠你我共创的理念。只有全世界的“人”相互支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这样的城市才会让生活更加美好。“人”字创意造型依靠上海世博会的传播平台,必将成为中国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符号和文化标志。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有24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加上海世博会,这是历届世博中参加数量最多的。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各国对于世博会的投入也都有各自的设计。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的主体由汉字“心”、英文字母“V”、嘴衔
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
橄榄枝飞翔的和平鸽构成。与世博会会徽“世”异曲同工,在呈现中国文化个性的同时,表达了志愿者的用“心”和热“心”。“V”是“志愿者”英文“Volunteer”的首字母,阐述了标志所代表的群体,赋予其清晰的含义;飞翔的和平鸽代表上海,也象征和平友爱,橄榄枝则寓意可持续发展和希望,传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
口号(Volunteer Slogan):主口号 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At Your Service at EXPO)副口号 志在,愿在,我在。(My Will,My Help,My Joy)城市有我更可爱。(Our City,Your Joy)2010,心在一起。(2010,We’re Together as One)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有了三位新的形象大使,由他们联袂演出的一首名
为《城市》的歌曲音乐录影带在此间首发。成龙参加了在此间为当年世博搬迁居民的文艺表世博、在全世界推广世博,动员身边的人参与世博,他和所有市民一样期待着上海世博会的到来。姚明在片中向世界说出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和愿望:“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世博,让上海更精彩;你我,让世博更成功!” 在成龙、姚明、郎朗之前,张韶涵、BOBO组合、潘玮柏、英国歌唱家莎拉·布莱曼、日本乒乓球运动员福原爱,以及谷村新司、小筱顺子等一批海内外名人受聘担任上海世博会海外推广形象大使。
上海世博会已有11项纪录入选世界记录协会世界之最:
1、上海世博会的参展规模,共有190个国家、56个国际组织参展。
2、志愿者人数最多。园区共79965名,其中国内其他省区市1266名,境外204名。共分13批次向游客提供了129万班次1000万小时约4.6亿人次的服务。
3、正式参展方的自建馆,大约有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报名建设,其数量为历届之最。
4、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屋面太阳能板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是目前世界最大单体面积太阳能屋面。
5、主题馆墙面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生态绿墙,为5000平方米。
6、直接投资为286亿元,财政总预算将达到300亿-400亿元。
7、世界上保留园区内老建筑物最多的世博会园区。约有2万平方米历史建筑得以保留、保护。世博会博物馆与城市文明馆都设在原江南造船厂的老建筑内。
8、截至10月16日21时,进园参观世博会的人数已达103.28万人,成为世博会史上单天参观人数之最。
9、参观人数最多,截至10月31日21:00 人数超过了7308.44万。
10、首次同步推出网上世博会。
11、世界上单体量最大的公厕。
12、世博会园区面积最大:园区在市中心占地多达5.29平方公里。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有24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加上海世博会,这是历届世博中参加数量最多的。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各国对于世博会的投入也都有各自的设计。
上海世博会财政总预算高达3000亿至4000亿元人民币.世博会直接投资为286亿元,其中包含两部分:第一,场馆基础设施建设和永久性场馆建设,总投资是180亿元。第二,上海世博会的营运资金是106亿元。剩余均为其它配套建设投资。
目前除中国外,有47个国家拟自建国家馆,确认建设的有42个,其中日本、法国、英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11个国家已经开工建设。尽管外国国家自建馆在世博会后都会全部拆除,但不少国家对于场馆的投入却毫不吝惜,在已经公布预算的国家中,日本投资最高,约9亿元人民币,其他如法国为4亿元人民币,西班牙约2亿元人民币,澳大利亚为6000万澳元,面对金融危机,不少国家表示不会缩减预算
题目二:关于朝鲜半岛紧张局势
联合国、中国、俄罗斯、美国等有关各方均呼吁缓和朝鲜半岛局势,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潘基文17日在记者会上说,他深切关注朝鲜半岛局势,希望局势能够缓和下来,然后通过对话与交流,寻求办法建立和平与安全。俄罗斯副外长博罗达夫金17日在俄外交部召见美韩两国驻俄大使,对韩国的延坪岛射击训练计划深表忧虑。俄外交部当天发表声明,呼吁韩国放弃在黄海海域举行海上射击演习。俄外交部提醒有关各方,必须表现出最大程度的耐心和克制,不得采取可能使局势进一步恶化的步骤。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克劳利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美国希望看到紧张态势缓解。他说:“谁都不愿看到朝鲜半岛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我们与韩国保持接触,正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据美国媒体报道,美韩日已提出了一个“要求单”,具体列出了举行六方会谈之前朝鲜所应做的事情。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18日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当前朝鲜半岛局势格外复杂敏感,中方对此高度关注。中方一再强调,如果半岛发生流血冲突,首先遭殃的是半岛双方人民,也势必破坏地区和平稳定,殃及周边国家。中方一贯主张有关各方通过对话解决问题,并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要缓和、不要紧张,要对话、不要对抗,要和平、不要战争,是地区各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强烈愿望和呼声。对于任何可能导致事态恶化升级、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的行为,中方都坚决反对,毫不含糊。
继续推进六方会谈进程是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避免朝鲜半岛陷入**和战争的最好办法。当前朝鲜半岛与东北亚的局势已越来越令人担忧,军事演习和军备竞赛都在加剧,这一地区仍然是全世界最危险的“火药桶”之一。
据中评社北京12月19日报道,朝韩之间的延坪岛炮击事件已过去时日,然朝韩双方至今仍剑拔弩张,双方互相扬言“报复”的调门依然很高,美韩的联合军演仍蠢蠢欲动,而中国为缓解朝鲜半岛紧张局势提议举行六方会谈团长紧急磋商的建议仍未得到美日韩方面的积极响应。朝鲜半岛上空依然弥漫着军事冲突可能再次爆发的阴云,尽管大规模战争不至于发生,但擦枪走火式的局部冲突仍随时可能出现。紧张局势尚未缓解的一个明显迹象是:赴韩旅游的人数已出现减少,这给首尔G20峰会后的韩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应当说,中国为维护朝鲜半岛与东北亚的和平稳定而提议各方开展对话的建议,在当前的形势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具体体现。当前朝鲜半岛与东北亚的形势高度敏感和复杂,有关问题倘若处理不当,很可能会导致危机轮番升级,甚至酿成各方都不愿意见到的灾难性后果,严重损害该地区各国的共同利益。实践证明,通过炫耀武力的军事威慑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进一步加剧紧张局势。而唯有对话和谈判,冲突双方互相作出让步和妥协,才是真正解决问题之道。
近年来,朝鲜半岛与东北亚地区呈现两种趋势:一方面地区各国求和平、求发展、求合作的趋势在增强,尤其是区域经济合作交流的步伐在加快;然而另一方面,冷战思维、“零和博弈”(即一方所失必为一方所得)、盟国集团、军事角力等仍有相当的市场。这两种趋势谁占上风,将决定未来朝鲜半岛与东北亚地区是走向战争,还是实现和平。
以往的历史经验展示,国与国之间不可能没有矛盾与分歧,问题是如何来处理和解决这些矛盾与分歧。中国一贯主张应以和平方式来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分歧与争端,而不应诉诸武
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中国的这一主张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的理念。“和合”思想倡导宽和处事,主张“和为贵”,它与西方哲学中的以力取胜、持强凌弱的“丛林法则”理念有很大不同。“丛林法则”的理念往往会导致战火纷飞,生灵涂炭,互相仇恨增加,不仅给对方而且给己方带来严重的伤害。人类文明已进入21世纪,21世纪的人们应当用更文明、更理性的方式来处理彼此的分歧,绝不能再用野蛮的“丛林法则”来自相残杀。当前朝鲜半岛与东北亚的局势已越来越令人担忧,军事演习和军备竞赛都在加剧,这一地区仍然是全世界最危险的“火药桶”之一。因此,尽快稳定朝鲜半岛与东北亚地区的局势,防止冲突再起,应当成为与这一地区有关的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任务。而恢复对话,继续推进六方会谈进程是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避免朝鲜半岛陷入**和战争的最好办法。另外,解决朝鲜半岛问题,应有新思路和新方法。朝韩双方应当是朝鲜半岛事务的直接当事人,朝鲜半岛问题最终应该由朝韩双方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任何外来的压力和干扰都应排除。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和外来的干涉只会使局势更加复杂化。
朝韩双方应运用智慧,变“对抗”思维为“融合”思维,变强硬态度为务实态度,少做无谓的政治符号的坚持,多做有利于双方人民利益的实事,从易入手,先易后难,妥善、灵活、低调、模糊地处理双方的分歧,相互妥协,打破僵局,求同存异,争取双赢。如果只沿袭传统的旧式思维,习惯于向后追究旧账的行事方式,那只能抱着沉重的“包袱”固步不前。只有站在新世纪的高度,站在民族大义的高度,顺应时代,面向未来,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当然,六方会谈其他各方也应为促进朝韩和解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