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的领路人---河湾村党支部书记陈玮

时间:2019-05-12 07:29: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康路上的领路人---河湾村党支部书记陈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康路上的领路人---河湾村党支部书记陈玮》。

第一篇:小康路上的领路人---河湾村党支部书记陈玮

小康路上的圆梦人

——凉州区张义镇河湾村党支部书记陈玮

河湾村位于张义镇川区,全村2388人,人均占有水地仅0.4亩。多年来一直种植小麦等粮食作物,即使在没有自然灾害的年景,产出的麦子也仅够全家的口粮,群众收入低,日子过得很紧张。1979年陈玮高中毕业后,怀着无奈的心情又回到了老家张义镇河湾村——一个非常贫困的村子。那时,随着农村改革开放步伐的日益加快,全国许多村、许多群众都先后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富裕起来了。但是,陈玮村的群众仍然在“要致富,多打粮”的传统观念之中。看到这种情况,陈玮再也坐不住了,一连几个月,吃不香、睡不着,一直在琢磨,自己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不能眼看着村里的群众这样生活下去了,自己应该发挥带头作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但是,干什么好呢?

陈玮先后在建筑工地当过临时工,开过醋坊,在家里搞过养殖,但由于缺乏经验和技术,最终都失败了。在经受挫折和失败后陈玮认识到,要想致富光靠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不但要懂技术,还要选准项目,投入到当地政府确定的支柱产业发展中去。

2003年,市、区、镇三级政府经多方调查研究,选准了张义镇扶贫开发的路子——搭建日光温室,种植人参果。当时,在张义镇发展日光温室,在许多人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但在外面开

了眼界的陈玮毫不犹豫地认准了这条致富路子。但是陈玮经济困难,资金短缺。在这种状况下,镇政府大力扶持,给予陈玮5000余元的补贴,村上又协调贷款10000元,解决了陈玮的资金困难,共投资2.46万元建起了日光温室种植人参果。刚开始的时候,村里日光温室少,人参果成熟后,果贩子不来收,陈玮只好自己开着“三马子”到城区贩卖。由于掌握不准市场行情,吃点小亏是难免的,但收益却是明显的。随着全镇人参果产业的不断发展,镇上先后成立了人参果研究中心和产销协会,解决了种植技术和销售难题,现在种植人参果每年的收入少说也在15000元左右,效益是种植小麦的近五、六十倍。经过这几年种植人参果,如今,陈玮不但还清了贷款,而且还建起了新居,家中电视、沙发一应俱全,手机、摩托一样不缺,陈玮家的日子真正富裕了。

在陈玮的带动下,村民们再也坐不住了,纷纷效仿,1座、2座、3座……现在的河湾村有日光温室近344座,规模经营拉动了效益增长,现在,日光温室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已占全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随着人参果产业的发展,陈玮同志带领村上一班人积极向上争取项目,组织群众投工投劳,修建了村级道路5公里,新建防洪堤坝2公里,新建高标准输出渠道10公里,改造高低压线路2公里。靠人参果率先致富的群众按照“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标准模式、统一建筑材料、统一建设施工、统一竣工验收”的标准,建成了集商铺、住宅功能为一体,美观、整洁、实用的小康住宅42户,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2007年,河湾村在市委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投入资金32万元,新建了占地672平方米,建筑面积243平方米,包括办公室、会议室、村民浴室在内的高标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村级组织硬件建设上了新台阶、达到新水平。经济发展了,群众保护环境讲究卫生意识提高了,村容村貌显著改善,学科学、用科学、诚信经营意识逐渐深入人心,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意识不断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陈玮同志也多次被镇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

今年,陈玮团结“两委”一班人,带领全村党员和群众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这条主线,按照镇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以设施农业建设为重点,全面完成镇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在设施农业建设方面,拱型棚已动工24亩养殖暖棚已动工68亩;在特色种植业方面,按照节水增收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已种植加工型马铃薯500亩,种植亚麻240亩,啤酒大麦810 亩;在植树造林方面,正在积极调运苗木,计划完成重点生态林更新65亩,村组道路绿化1.6公里;在劳务经济工作方面,今年要完成劳动力输转1200多人(次),劳务创收880多万元,截止目前已输转劳力760人。

第二篇:村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新农村建设的领路人

村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新农村建设的领路人

村是乡的一个偏远山村,位于乡政府东南方向,坐落在海拔750米的半山腰。早在20世纪80年代,“老、少、边、远、穷”一直是该村的真实写照。1986年,XX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下定决心要将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近三十年的艰苦工作,村的村容面貌焕然一新,公路网络基本形成,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很大进步。

为了方便村民生产、生活,提高村民生活水平,XX向上争取项目,多方求援,争取资金支持,架设了全长8公里的供电路线,解决了全村农业生产和生活用电问题,为全村的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电力保证;组织村民投工投劳修建一个自来水站,家家户户连接水管,使全村40户、近100人饮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道路通了,村庄美了,环境好了,如何发展经济、带领山区群众致富成为村新的课题。XX结合本村的气候、地理等因素,因地制宜,打算在“山”字上做文章,发展绿色旅游、特色农家乐。村山青林秀,怪石嶙峋,景色迷人,村村通公路沿着山脉蜿蜒而上,道路两边风景秀丽,村中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村内石乐园以石奇、石多著称,有沟就有石,在太行山区实属罕见。初步统计,石乐园各类奇石10000多块,颜色各异,奇形怪状,千姿百态,令人流连忘返。再加上村中有抗日将领杨彦峰带领部队战斗时的指挥部遗址,还有个光绪年间的大碾盘,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今天的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村民的新农合参保费用全部由村委会统一缴纳,考上重点大学的还有现金奖励。该村多次被评为县级生态文明村、优秀党支部,XX多次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今年也是XX连续任职的第三十个年头。他说,“村能有今天的变化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村全体干部和村民共同努力的成果。以后不管我在不在支书的岗位上,只要村需要我,只要村民需要我,我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三篇:村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新农村建设的领路人

村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新农村建设的领

路人

村是乡的一个偏远山村,位于乡政府东南方向,坐落在海拔750米的半山腰。早在20世纪80年代,“老、少、边、远、穷”一直是该村的真实写照。1986年,xx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下定决心要将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近三十年的艰苦工作,村的村容面貌焕然一新,公路网络基本形成,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很大进步。

上任初期,xx意识到交通不便不仅影响着村民生产、生活,更严重制约了村的经济发展。要致富,先修路,于是他召集两委班子,结合村实际,认真分析、仔细研究、统筹规划。同时,多方奔走,争取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多渠道筹集资金,发动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共修建了36华里的水泥路,解决了行路难问题,村清秀的面容也得以向世人展示。

为了方便村民生产、生活,提高村民生活水平,xx向上争取项目,多方求援,争取资金支持,架设了全长8公里的供电路线,解决了全村农业生产和生活用电问题,为全村的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电力保证;组织村民投工投劳修建一个自来水站,家家户户连接水管,使全村40户、近100人饮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为引导群众树立卫生、文明的生活习惯,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真正实现村庄整洁、环境优美的目标,xx多次往返于县城与村之间,设计图纸,订制展板,购买苗木花卉,那辆陪伴多年的摩托车见证了他的奔波与辛苦。在村两委干部及广大群众的大力配合下,在村修建文化小广场一个,安装太阳能路灯3盏,新建垃圾池8个,填埋场1处。清运各种垃圾1000多方,动用拖拉机35台次,党员干部义务出工250个,投入人力800人次。植树500余棵,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道路通了,村庄美了,环境好了,如何发展经济、带领山区群众致富成为村新的课题。xx结合本村的气候、地理等因素,因地制宜,打算在“山”字上做文章,发展绿色旅游、特色农家乐。村山青林秀,怪石嶙峋,景色迷人,村村通公路沿着山脉蜿蜒而上,道路两边风景秀丽,村中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村内石乐园以石奇、石多著称,有沟就有石,在太行山区实属罕见。初步统计,石乐园各类奇石10000多块,颜色各异,奇形怪状,千姿百态,令人流连忘返。再加上村中有抗日将领杨彦峰带领部队战斗时的指挥部遗址,还有个光绪年间的大碾盘,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由于地理位置原因,村是县地质灾害村,每年主汛期,确保全村乡亲安全渡汛成了xx心中的头等大事。为了整个村庄村民的安全考虑,他下决心要将全村父老乡亲从村整体搬迁出来。在县乡两级的关心支持下,新址选定在七里河原和庄乡政府旧址,新建包括三栋单元楼的住宅小区,解决所有村民的住房问题,彻底解决地质隐患。为此,xx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不分昼夜,盯在工地,严把进料、施工等重点环节,保证了项目正常进行。目前,楼房主体已建设完毕,预计今年年底村群众就可以住上漂亮、安全的楼房。

今天的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村民的新农合参保费用全部由村委会统一缴纳,考上重点大学的还有现金奖励。该村多次被评为县级生态文明村、优秀党支部,xx多次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今年也是xx连续任职的第三十个年头。他说,“村能有今天的变化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村全体干部和村民共同努力的成果。以后不管我在不在支书的岗位上,只要村需要我,只要村民需要我,我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四篇: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事迹——新农村建设的领路人

新农村建设的领路人

——记肖家乡白面铺村支部书记

周志文

周志文是扶余县肖家乡白面铺党支部书记,1989年任支部书记以来,他始终坚持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做好事,特别是近几年来,他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共同致富,一改全村贫困落后的面貌,使全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连续多年被县、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一、调整结构,铺就致富路。

白面铺村有耕地850公顷,以玉米为主的传统农业种植在他前十年的任职里一直没有大的改变,农民的收入相对比较殷实。然而,到2000年时,由于连年干旱,玉米的产量下降,价格徘徊不前,农民收入持续走低,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觉得调整种植业结构是农民增收的关键。于是,他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发现马铃薯种植是改变单一种植结构,使群众增收致富的好项目。选准项目后,他就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的发动部分群众,让每户拿出2——3亩地用于种植马铃薯,拿出这 么多地种马铃薯,卖不出去怎么办,许多群众不认识。于是他就带领村干部和亲朋好友带头种植,当年就有了好收成,每亩地比玉米增收近300元。看到了甜头,群众种植马铃薯的面积逐渐达到近百公顷,面积发展大了,马铃薯籽用量也在增大,不少群众买不到籽,于是他就自费北上黑龙江省克山县为群众买籽,解决了群众购种难的问题。到了秋收的季节,他又主动为群众找销路,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与榆树市五棵树淀粉厂签定了稳定的购销合同,这样群众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几年来,通过种植马铃薯群众年人均增达2000元,群众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今年全村马铃薯种植已达到260公顷,全村每年光土豆一项可实现收入500余万元。白面铺村成了全县有名的马铃薯专业村。

二、办实事,架起连心桥。

为了营造和谐的人居环境,改变村里的不良交通状况不仅是群众的愿望,也是周志文又一任期首要解决的问题,虽然村里没有资金,但他也舍不得让群众掏一分钱,2003年4月他积极向上级交通部门争取资金,并且到同学、战友、朋友那里“化缘”,共筹集资金近40万 元修筑了白面铺至中线2公里的红砖路。使得困扰群众多年的行路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2006年他又协调资金40万元,先后在村中铺设了2400多米的排水沟,安装了30余盏路灯,各家各户统一设计,统一粉刷了门墙,村容村貌变得更加整洁。今年,他又为群众申请了沼气项目,现在正在安装,预计到9月末,村里将有100余户人家,使上即方便、又省钱的沼气。为此,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了解更多的外界信息,不少群众都买了电脑,由于村里没有接入宽带网,买电脑成了摆设,周志文就到网通做工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协调资金30余万元,为村里解决了群众上网难的问题。现在已经有50多户村民家中装上了液晶电脑,农闲时,在网上查信息,学技术,已成全村的一种新时尚。

为了方便群众,他把村“两委”班子合理分工,对全村8个社分组包片管理,变群众有事找村干部为村干部主动上门为群众服务,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他就亲自出马,及时沟通协调解决,把问题化解在基层。环境和社会风气的改变,带来了村里人精神面貌的改变。每到夜晚,路灯一亮,村民就自发组织起来,唱歌跳舞,扭秧歌。每逢重大节日还举行运动会、象棋比赛等活动,通过他实实在在的工作,拉近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的感情,使干群之间架起了一座联心桥。

三、上项目,寻求大发展。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周志文在把种植业这篇文章做好之后,就考虑到农业生产只是产业的初级阶段,只能给群众带来小富,要想大富就必须做好上项目、农产品加工和劳动力转移这篇文章。

村里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已经占全村总耕地面积的40%,加之附近的村屯种植面积也在扩大,不能只满足于给别人送原料,要能在本地建一个淀粉加工厂不仅能解决马铃薯销售增值的问题,同时还可解决村里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于是他就跑乡里,跑县里搞项目,并且和上级主管领导联系,争取项目和资金,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7月份,荷兰外商终于来到白面铺考察,并且有意在这里投资建厂加工马铃薯,具体事项正在商谈中。2006年4月他和乡里主要领导引资1050多万元,在村 里建了裕丰木制品加工厂,现已投产,可转移村里的剩余劳动力近100人,成为全乡引进域外资金最多的村。

周志文就是这样,凭着对事业的无比忠诚和热爱,凭着对工作的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他把本村兴衰与荣辱融于一身,带领群众奋勇前行,走出了一条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发展之路,展视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所特有的风彩。

第五篇:最美商会领路人陈岚

“最美商会”的领路人

——记衢州市福建商会会长陈岚

2012年5月22日,由中华全国工商联主办的《中华工商时报》,以《‘为政府分忧 为闽商解难’——社会责任感成就‘最美商会’美誉》为题,大篇幅报道了地市级异地商会——衢州市福建商会事迹,向读者展现了福建商会会员在衢州抱团创业谋发展,为衢闽合作共赢当‚红娘‛,恋祖爱乡、回馈桑梓等具有当代闽商鲜明特色的儒商精神风貌。随后,《浙江工商》、《衢州日报》、《衢商》等杂志媒体也竞相转载了这篇报道,成为衢州‚最美‛精神系列学习活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衢州市福建商会能引起媒体、百姓的关注,享有‚最美商会‛的盛誉,不能不提到福建商会的领路人——陈岚会长。正是他的全力付出与坚强引领,才使衢州市福建商会荣膺‚最美商会‛的美誉。

陈岚,衢州市福建商会会长,同时还担任衢州市政协委员,福州市人大代表,衢州市招商引资顾问等职,先后荣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光彩之星‛、‚衢州教育绿叶奖‛‚衢州慈善奖‛等殊荣。面对取得的成绩和荣誉,陈岚并没有沾沾自喜,依然保持着绅士般的谦逊,他说,‚是党的利好政策与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才让我们闽商走上了致富路。致富思源,回馈社会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闽商的精神所在。昨天,是衢州的这片沃土给了我们创业上的滋养,今天回馈社会是我们在衢闽商应该做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眺望商会未来的发展道路,陈岚会长结合我市‚两新组织‛建设要求以及商会的任务使命,向我们勾画出了然于胸的发展蓝图:‚在充分发挥好政企合作交流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开展好服务会员方面工作的同时,加强组织领导、规范工作制度,使商会工作始终正规有序;积极创办商会实业、大力培育商会文化,通过创办实业扭转商会以费养会的运行模式。挖掘和培育商会文化,充分展示在衢闽商领潮商海、贾而好儒 的时代风采。做足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功课,将衢州市福建商会全面打造成一流商会,力争为衢州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透过陈岚会长温文尔雅的言谈举止,我们切身感受到一名儒商身上迸发出的仁厚、睿智的思想光芒,也从他谦逊而不乏坚定的语境里,领略了关于‚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注解。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衢州市福建商会在陈岚会长的坚强引领之下,必将有一番新的作为。

众望所归,组建商会。每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一段催人奋进的故事,陈岚也不例外。上个世纪80年代,20多岁的陈岚第一次踏上衢州这片热土,从此便与衢州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之后的三十余年里,他从到工地上帮人打工开始,先后贩运过木材、做过食品经营、承包过工程等等,他凭着自己的远见卓识与敢闯敢拼的创业精神,终于在工程分包这个领域找准了方向,并一步一个脚印地精心经营,逐渐在衢州站稳脚跟,并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之后他在这里娶妻生子,安家立户,从此他便深深地扎根于衢州。

90年代,在衢州创业有所发展之际,他怀揣更大的理想,北上山西浑源,南下老家福清,呕心沥血、历尽艰辛,先后创办了福建省隽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福建省德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福清玉龙实业有限公司,山西浑源县百川煤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这些公司的成立运营,给当地经济注入了活力,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更为丰厚的财富。

近年来,衢州市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逐渐成为创业者的乐土和家园,吸引了大批闽籍老乡来到衢州投资创业。但是闽商在数量多了却处于群龙无首的局面,如游兵散勇般单打独斗难以突破事业的瓶颈。此时,包括陈岚在内的许多开明闽商逐渐意识到,只有抱团发展才能做大做强,大家都迫切地希望把衢州的福建藉商人组织在一起抱团创业。2009年,陈岚在一部分闽籍老乡的大力举荐之下,毅然挑起了组建衢州福建商会的重担。

陈岚深知,自己虽然身为福建人,但要组建商会,就要把福建九个地市来衢创业的人拢在一起,困难可想而知。然而,面对困难他没有退却,而是选择迎难而上。他深入到在衢闽商企业中一一拜访,宣传解释成立商会的意义所在,并帮助解决他们经营中遇到的困难。经过他大量、细致的工作,他处事为公,儒雅睿智的人格魅力搏得了众多闽商的认可,使大家坚定了组建商会的决心。为了及早把商会筹建起来,那年,他基本上在衢州东奔西走,无暇顾及外地产业;那年,商会筹建的几十万费用,他一个人承担;那年,承诺在衢州领头创办企业,为会员提供服务;那年,商会收到的会费中,有五分之一是他交纳的。商会如期成立,商会的服务工作让广大会员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也吸引了更多的同乡到衢州发展。

厚德载物,备受尊崇。陈岚认为,在衢闽商推选他为会长,就是对他的全面认可,他不能辜负全体闽商的厚爱与期望,有责任把商会办好,有义务带领闽商会员抱团发展,帮助会员企业取得更大效益。商会组建之初,面对商会工作的千头万绪和制度空白,陈岚觉得要把商会的工作顺利、平稳、有序地开展起来,尽快建立起一套强有力的制度保证才是关键。他多次召集人员召开制度起草工作会议,整理、收集商会制度条款。经过他夜以继日、事无巨细的亲自主持,《衢州市福建商会章程》、《衢州市福建商会会员大会制度》、《福建商会会长值班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应运而生,并在随后召开的会员大会上得以通过。商会工作制度的建立健全,使商会走上了科学、规范、有序的发展道路,为福建商会今后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如果说制度的建立只是为商会工作起了个好头,那么陈岚在落实和执行规章制度上的率先垂范为商会会员树立了效仿榜样。工作上,陈岚十分注重坚持依法办事,按纲办事的原则,并始终贯穿于对商会管理与领导的全过程,他的公正与无私博得了全体会员的认可。2012年10月,新加坡狮城墨韵展发起人兼组委会主席、新加坡籍华人邱程光,来商会邀请福建商会参加在福建省南安市举办的郑成功收复台湾350周年纪念活动,需要福建商会提供10万元协办费。陈岚立即组织召开了秘书处扩大会议,召集理事以上会员讨论协办事宜。会员认为,郑成功是我国的民族英雄,也是

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衢州市福建商会作为在外创业的福建人,协助家乡人民举办好此次纪念活动很有必要,最后会议一致支持协办该活动。

陈岚就是采用这种集体智慧加发扬民主的方式处理和解决商会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问题。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充分尊重会员个体的心声,激发了会员投身商会建设的热情。不仅如此,陈岚还为会员企业全心身地做好服务,也千方百计帮助解决会员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生活中的困难。2011年10月,商会与衢州人民医院开展共建活动,为商会会员在人民医院体检、就诊、住院等提供便利服务。今年5月,江山市一家会员因为生意同他人发生纠纷,后经商会多方走访与相关单位协调,事情得以圆满解决,维护了该会员的正当权益。当得知某会员因家庭经济原因,两位孩子上不起学,他就主动捐助,共筹得4万余元现金送去时,受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商会就是她第二个家。

2010年12月13日,衢州市发生了特大刑事纵火案,导致多人死伤,其中有两名无辜受害者是福建商家。由于善后处理中受害者家属的索赔款项与赔偿额差距较大,一名家属十分不满。陈岚得知此事后,马上与商会执行会长郑荣忠分别以个人名义出资4万余元,安抚家属.让受害者家属十分感动,事态很快平息下来。陈岚还被推选为衢州市消防协会理事长,带头向衢州市消防协会捐款10万元, 动员商会会员加入市消防协会,邀请专家到各闽商企业讲课,传授防火避灾常识。

陈岚还十分热心教育事业。他认为,人生之善莫过于助人,助人之德莫过于助学,多次向家庭贫困的学子施以援手。早在2009年,陈岚以个人名义捐赠100万元,为衢州建立两所希望小学。2011年,在衢州市石梁镇珊塘小学设立了50万元的教育基金。他还积极发动商会会员参与助学,先后通过商会向衢州一中、二中、三中、华茂外国语学校、柯城区华墅中心小学各捐资10万元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向衢江区莲花镇中心小学捐款6万元用于改善该学校的教学环境。同年9月倡议成立了闽商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成为我省第一家以商会为发起人成立的基金会。2010年,‚6.18‛

洪灾后,他带领20多名闽籍企业家一起以衢州市福建商会名义主动向受灾最为严重的上方镇捐款20万元,帮助当地开展灾后重建。2011年5月,衢州市福建商会协办‚绿色中国行——走进衢州‛大型活动,并赞助了50万元。自商会成立以来,在陈岚的带领下,衢州市福建商会累计捐赠各类社会公益事业资金近200万元,其中直接捐资助学100万元,表达了在衢闽商对衢州第二故乡的深情厚谊。

商会成立两年多来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其中凝聚着了陈岚的大量心血。他带领商会会员在发展道路上所展现出的公正、无私,获得了全体会员的支持。俗话说,小胜靠智,大胜靠德。而作为商会领路人的陈岚在续写闽商风采,振兴非公经济的过程中,倾注大量资金用于扶贫助困,这种致富思源,回馈桑梓的高尚品德,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与尊崇。

矢志谋划,抱团发展。担任会长后,陈岚深知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如何能让会员企业做大做强,如何让商会早日组建经济实体,如何团结、帮助更多在衢的闽商……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成了他的心病。为了汲取其他商会的成功经验,他经常放下自己的生意,组织商会会员奔赴全国各地进行考察学习,并个人承担了所有的考察费用。

2011年,在得知某会员急需要一笔资金投产农业项目后,陈岚马上帮助他联系银行,解决担保,帮助其渡过难关。今年春节过后,某一会员企业因业务拓展急需资金,他又出面协调,两家会员企业共同到银行办理了联保融资手续,贷款如期拨付到账。目前,他正着手同一些会员一道,紧锣密鼓地投入到小额贷款公司的筹备运营工作上,力图为商会会员在衢州抱团发展争取更大的空间。

牵线搭桥,引资入衢。他把衢州作为自已的第二故乡,在发展自身、服务闽商、回馈社会的同时,还积极为衢州经济发展‚添砖加瓦‛。陈岚在平时都向朋友和老乡积极地宣传衢州、推介衢州,并热情邀请他们到衢投资创业。2010年,陈岚被衢州市人民政府聘为招商引资顾问。

2008年,当得知福建老乡有意向在异地投资酒店行业时,陈岚热心

地向他推荐了衢州,陪同老乡在衢州看项目、选址,帮助了解衢州当地政策、环境。2009年年底,老乡的酒店在衢州开业了,取名为‚冠发君悦‚。该酒店是衢州第一个准五星酒店,它的开业,拉动了衢州餐饮业消费,提供700多个就业岗位,提高了衢州酒店服务业的总体水平。随着冠发君悦大酒店在衢州红红火火地经营,越来越多的福建商人被衢州这座城市所吸引。在陈岚等在衢闽商的宣传推介下,一个接着一个福建商人来到衢州考察、投资,为衢州经济的发展增添了动力。

共谋兴衢,建言献策。作为衢州市政协委员,陈岚在统领好商会全面工作的同时,不忘肩负使命,心系衢州建设。从异地商会建设到衢州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积极向政府部门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履行了一名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职责,展现出了在衢闽商扎根衢州、心系衢州的赤子之情。

为更好地促进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推进衢州文化名城建设,2011年衢州市人大会议上,陈岚同志就衢州市的天妃宫的保护与修缮问题递交了提案。该提案引起了衢州市文广局的一定重视,对在衢的天妃宫保护起到了促进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衢异地商会犹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陈岚积极为在衢异地商会的发展建设建言献策。2011年,陈岚同志着眼我市异地商会队伍日渐增长的实际情况,认为很有必要在我市建造一座商会大厦,大厦的建立必将在促进我市异地商会的发展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不仅能解决在衢异地商会的办公场所问题,而且也为非公经济发展树立起形象标杆。这一构想,通过与兄弟商会深入的沟通、交流,得到了一致的支持,陈岚同志及时向衢州市有关部门提出了建造商会大厦的建议。

当前,衢州市福建商会在陈岚会长的引领下,秉承‚善观时变、顺势有为,敢冒风险、爱拼会赢,合群团结、豪侠仗义,恋祖爱乡、回馈桑梓”的闽商精神,在‚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的非公有制经济要求下,正为衢州经济社会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

下载小康路上的领路人---河湾村党支部书记陈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康路上的领路人---河湾村党支部书记陈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