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6月行政管理专科人力资源管理复习答案
开放教育专科行政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考试说明(11年6月)
1、简答:
简述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中的回归分析法。P6
2答题要点:回归分析法的定义:是数学预测法中的一种,它需要运用大量的相关因素和数据资料才能进行。运用回归分析法,首先要找出组织中那一种因素和人力资源的需求量的关系最大;然后。再分析这一因素随人员多少的变化趋势,由此推测出未来的变化趋势和需求量。
步骤: 第一、确定与使用人数有关的忽视的组织因素。
第二、找出历史上组织因素俞劳动力数量变化之间的关系,计算出每人每年的劳动生产率(即劳动的年人均量);分析与修正过去的变化趋势,预测以后的人力资源需求量。
回归分析法是研究一个或几个变量的变动对另一个变量的变动影响程度的方法
试述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与任务。P1
4包括三个方面:(1)、最基本目标:保证组织人力资源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2)、最大限度地开发与管理组织内外的人力资源,促进组织的持续发展;(3)、维护和激励组织内部人力资源,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其人力资本得到应有的提升和扩充.专业部门任务有:
1、规划
2、分析
3、配置
4、招聘
5、维护
6、开发
1、简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化发展的历史基础。P26
要点:由于物质生产劳动是一种经济活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力资源管理开始于原始社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专业化发展
1、劳动分工与科学管理奠定了工作分析与设计的基础。
2、人力非等质观也工业心理学,使人力资源管理配置与选拔日趋重要。
3、工业革命与科学管理促使人员培训、绩效考评及薪资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4、人际关系运动促使人力资源管理人性化。
5、行为科学促使人力资源管理权变化。
6、劳动分工运动与立法促使人力资源管理向法制化方向发展。
2.解决劳动争议的具体方法。P320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因劳动的权利发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主要有以下解决途径和方法:通过劳动争议委员会进行调解;通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裁决;通过人们法院处理劳动争议。
3、劳动关系的主要内容和法律特征?P318
劳动关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员工与组织之间在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劳动报酬、劳动安全卫生、劳动纪律与奖惩、劳动福利保险、职业教育培训、劳动环境等方面形成的关系。
劳动关系主要有三个法律特征:
①劳动关系是在现实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与员工有直接的联系;
②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一方是员工,另一方是提供生产资料的员工所在的组织;
③劳动关系的一方员工要成为另一方组织的成员,并遵守组织的内部劳动规则。
4、培训计划包括哪些内容?P1761、培训对象
2、培训目标
3、培训时间
4、培训实施机构
5、培训方法、课程和教材
6、培训设施
5、人本管理的内涵、模式和重要性。P17-P2
2含义:在人类社会任何有组织的活动中,从人性出发来分析问题,以人性为中心,按人性的基本状况来进行管理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管理方式。基本要素有:员工、环境、文化和 价值观。其中员工是管理活动的主体和客体。
人本管理的理论模式:主客体目标协调—激励—权变领导—管理即培训—塑造环境—文化整合—生活质量法—完成社会角色体系。
人本管理理念的重要性:从对象上看, 企业管理可以分为人、物及信息。于是企业管理就具有了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两种特质。应该看到,企业不是物的堆积,而是人工的集合,是由以赢利为目的而构筑的经济性组织。企业的赢利性目的是通过对人的管理。进而支配物质资源的配置来达到的。基于这种考虑,企业管理就必然是也应该是人本管理,以及对人本管理的演绎和具体化。调动企业人在创造财富和盈利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是提高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的层面上来描述人本管理的本质和最终意义。
6、在人力资源短缺或过剩时如何制订管理对策?
1)短缺时的管理对策:
A、更好地利用现有的人员如:人员调动
B、雇佣另外的人员包括非全时工作人员、全时工作人员和永久性全时工作人员。
C、降低对人员的要求如:将工作转包给其他组织,放弃增加生产、安庄部分设备来执行由工人完成的操作等等。
(2)、剩余时的管理对策:
A、永久性裁员如:关闭工厂、永久性解雇、鼓励提早退休、以消耗的方式进行缩减;
B、将人员重新分配到有需求的工作岗位,如重新培训和调动;
C、旨在减少成本的条件下保留过剩的人员,如暂时关闭、临时性解雇、减少工作时间、共同分担工作、削减工资和福利。
7、人力资源成本核算及其投资决策的程序是怎样的?
人力资源成本核算程序:P87
(1).掌握现有人力资源原始资料(2).对现有人力资源分类汇总
(3).制定人力资源标准成本(4).编制人力资源成本报表
人力资源投资收益与决策分析(p91)
A.组织对现有人力资源投资收益分析的一般程序和步骤:
(1).准确估算其投资方案的现金流出量;(2).确定资本成本的一般水平
(3).确定投资方案的收入现值;(4).通过对收入现值所需投资支出的比较,评价投资收益
B.人力资源投资分析的一般程序:
(1).确定投资目标;(2).收集有关人力资源投资决策的资料
(3).提出人力资源投资的备选方案(4).通过定量分析对备选方案进行初步评价
(5).对备选方案进行定性评价;(6).确定最有方案.9、运用案例分析法进行培训的条件是什么?P18
4案例分析法是本世纪初哈佛大学首创的一种教学和培训方法,是把是集中的真实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编写成功学习这思考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习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能调动学习者广泛参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很受学习者和教师的欢迎,效果良好。但要成功地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教师和学习者的要求较高。教师和学习者都必须进行事先认真的准备。教师应是催化剂和教练员,还应是有效的信息源。通过对学习者的有效引导,使学习者对教师的领带程度降到最低。学习者应事先阅读案例材料,查阅指定的资料和读物,搜集必要的信息,并积极思索,形成关于案例中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同时,对案例的编写有很高要求:第一,案例要真实可信。第二,案例要客观生动。第三,案例应无答案
2、论述“
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人力资源进行培训的重要性认识。P16
5人是极其宝贵的资源,随着教育和培训的持续开展其价值将会不断增加。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在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对人的投资。企业在录用员工的时候,通常都采用考试、测试和其他科学的方法进行甄选,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任何一个新员工,无论他有多高的素质和技能,都不可能于企业的工组要求相直接吻合,也去缺乏在企业集体中的同心协力、相互配合的工作经验和态度,对企业的情况和工作都缺乏一定的了解,所以不能在工作之后为组织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为使新员工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和应具备的工作态度,一般都要进行相应的培训。
对员工进行培训,从根本上讲,是经济、技术和员工发展的必然要求。培训的内容包括(1)、职业技能(基本知识技能和专业知识技能),(2)、职业品质(职业态度、责任感、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原因:职业技能是员工正常上岗的基础;由于所学知识技能的专门化和特殊性,这些知识和技能在企业之外学不了;职业品质:员工具有良好的职业品质,才能保证其不仅有能力,而且有动力做好工作,建立起企业和员工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的关系。促进组织和员工的共同发展。(联系实际,谈自己看法)
2、谈谈你对人力资源流动问题的认识。
人力资源流动一般是指员工相对于人力资源市场条件的变化,在岗位之间、组织之间、职业之间、产业之间以及地区之间的转移。简单地说就是指员工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走向新的工作岗位的过程。人力资源流动包括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水平流动指员工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组织、不同部门或同一部门的不同岗位之间自由流动,垂直流动指员工在组织内部的升迁。人力资源流动的总倾向是从经济增长缓慢、收入水平低、就业机会少的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增长迅速、收入水平高、就业机会多的发达地区,比经济效益差、社会声望低、薪酬水平低的组织流向经济效益好、社会声望好、薪酬水平高的组织。
人的资源流动是一种客观必然的社会经济现象,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同部门、不同组织间同样存在着经济、技术发展的不平衡;人力资源供给意向的变化。
人力资源流动的必然性,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改革开放以后人力资源的流动形象较明显,主要是西部往东部、农村往城镇发展。从全社会的角度讲,人力资源的流动有利于整个社会更加合理地使用人力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人力资源流动的意义,在于从根本上促进了人与事的配合和协调,优化资源配置,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对于组织来说,人力资源的流动有利于促使组织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人才竞争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人才竞争必然带来人才流动,促使组织增强竞争力、吸引力。对于员工来说,人力资源流动有助于个人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员工能够在职业流动中发现自己的兴趣与潜能,形成对自身价值的准确评价,并不断丰富自己的经历,提高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当然,人力资源流动也可能为社会、组织、个人带来负面影响,如发达地区、好的行业和地区可能出现人才过剩,反者人才缺失。
(联系实际,谈自己看法
3、联系本单位实际,谈谈你对人力资源激励问题的理解。P2
2激励指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有一种内在的动力,提高工作绩效,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强调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性发展的要求,尽最大可能去调动和发挥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有什么样的激励,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动机实际上是通过满足员工的任何需要,而是有前提的,是通过取得绩效来实现的。激励,无论是物质性的手段还是非物质性的手段都是要达到精神性的激发作用,精神的力量转化成物质生产和增值的效率。人有各方面的需求,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若要激励一个人的动机,就要满足其各个层次的需求。一般来讲,激励具有内外两重性质,其外在性是指这种激励或需要的满足来自于工作活动之外,它包括物质性(工资、资金、住房)和社会情感性(信任、关怀、尊重)。而内在性包括导向性与结果导向性,这两重性质共同促成激励理论的发展与完美。内激励是某项工作的激励作用与完成工作任务所产生的激励作用之和。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纷纷给员工提高工资、增加资金、福利,如失业保险、退休计划,为员工提供生活和假期等。这里所激励的行为是受到了外激励的影响,为了让人们从心底里把工作当成一种享受,就需要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的指导,让员工在工作中发挥其所长,使其有成就感,就是极大的激励。这种内激励将较能持久地维持。因此,只有在内激励上去努力,才可能从要本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能单靠外激励。(联系单位实际,谈自己看法)
4、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人本管理的重要性理解。P20
人本管理是在人类社会任何有组织的活动中,从人性出发来分析问题,以人性为中心,按人性的基本状况来进行管理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管理方式.从对象上看, 企业管理可以分为人、物及信息。于是企业管理就具有了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两种特质。应该看到,企业不是物的堆积,而是人工的集合,是由以赢利为目的而构筑的经济性组织。企业的赢利性目的是通过对人的管理。进而支配物质资源的配置来达到的。基于这种考虑,企业管理就必然是也应该是人本管理,以及对人本管理的演绎和具体化。调动企业人在创造财富和盈利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是提高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的层面上来描述人本管理的本质和最终意义。(通过激励,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一种内在动力,朝着组织所期望的目标前进。人有未满足的需要,才会引起动机,所以需要是激励的起点。人们在一定的社会中生产、生活,就必然要同其他人结成一定的关系。实行人本管理,建立没有矛盾和冲突的人际和谐,达成组织成员之间的一致性,以实现组织成员之间的目标一致性,以实现组织成员之间的目标相容性,以形成目标期望的相容从而建立和维持和谐关系。人力资源的核心问题,是开发人的能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育团队精神,把组织建成一个战斗力强的集体。通过良好的竞争机制,有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和优化组合,有利于建立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舒心愉快的工作环境。)
3、案例分析
1、在一家大型企业从事HR长达5年的李先生,眼下正打算跳槽去一家小型企业担任副总。“在公司,我总觉得自己是个谁都能取代的角色。招聘、面试,任何一个部门的同事都能做,而薪资设计,公司早就有一套完善的体系。我越想越觉得自己可有可无。”
在某国企工作的王经理,也是心力交瘁,他把自己的工作概括为“员工保姆”、“出气筒”、“救火员”、“夹心饼干”等可怜的后勤角色,公司在召开重要会议时,他所在部门经常会被遗忘。王经理说:“在我所接触的不少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好像都是老好人,或者业务能力不强的人才会去担任。可以想象,人力资源部门是个多么无足轻重的部门。”
问题: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何在?对你有何启示?
答案参考: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的合作伙伴,毋庸置疑人力资源部门很重要,但是效果却不好,经常会出现像李先生、王经理那样的感觉,仿佛人力资源部门无足轻重,自己像是个谁都可以取代的角色。
造成这种后果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和企业角度方面看有以下因素:人力资源管理在社会上的重视程度直接导致发展缓慢;决策层对人力资源管理不够重视或不知道如何重视; 只是停留在人事管理的初级模式上,不能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实现有机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停留在理论上,与实际操作脱节;企业文化积淀不足以支撑人力资源管理的推行;企业管理出现偏差如:企业对人力资源战略定位模糊或根本没有,直接导致人力资源部门缺乏管理职能,过多的成为纯服务部门。同时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素质也影响着部门的实施力度。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人力资源体系建立不完善,不能有效支持经营。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公司主要业务不够了解,不能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个人沟通能力、管理能力、魅力和影响力等综合能力不够。例子中的李先生说了公司里面有一套完善的体系,感觉自己没用武之地,现在大型公司一般在人力资源组织结构上都采用供应链管理,哪一个环节出了一点小事都能追溯!在人力资源方面只要公司掌握好招人、育人、用人、留人四环节,加上好的培训机制,以及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性,那么人力资源的工作就不会显得非常的被动了!
李先生很明显他在那企业沉淀了5年,公司里面一定是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稳步阶段,对人才的需求正处于储备期间,所以他没压力,没事做,没事做就只能乱想,乱想就想到向更高处发展!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每个人都会考虑一个企业的实力,一个行业的发展性!他自然是不例外的!因此这点跟他心态有关系,是公司的稳定让他坐立不安,他应该中居安中求发展。
王经理心力交瘁,工作没有成就感,这是企业为了减少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成本而采用的模式,很明显的是扁平式组织结构模式,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不完善,运用混乱,不重视人才竞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陈安之说过的:企业资源最重要的不是产品质量,也不是产品数量,而是人才质量!而王经理在的企业明显的是国企,对人力资源没有制定太多的规划策略,往往是初步面试上就一直用到那个人自己离职,没多大压力,自然不太重视人力资源这块!
总之还有很多原因,我们需要多角度客观的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解分析,社会的、企业的、从业者的等等。企业决策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不够或不知道如何入手,导致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缺失;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缺失,导致人力资源部门从事简单的人事工作;简单的人事工作,导致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素质较低自然就不能将人事工作过渡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高度上,这样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使人力资源部门成为被大家漠视的部门。想要改变这种状态是需要多方的努力,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的努力。
2、某公司招聘了一名司机,按正常的招聘渠道填写表单,HR、用人部门及系统总监三方面试合格,录用并按照法律程序签订合同。三个月内HR部门进行新进人员情况跟踪,据部门和周边同事评价及HR了解的情况,此人是老驾驶员,工作非常努力,对道路情况熟悉,正是我们岗位需要的人。时隔近1年,因一起盗窃案,该名司机被抓进派出所了(据说是用所驾驶的卡车偷窃了几台大型设备,这些设备是公司产品的主要构成部分,市场价在5000~10000员不等;该员工进公司前1个月刚从监狱放出来)。该公司立即针对这件事召开了会议,通报批评了HR部门、车队、生产部门,并对相关部门领导进行金额不等的处罚。通过该案有人提出疑问:⑴大型设备一人是搬不动的,要用专业的吊装设备,设备是怎么吊装在他的卡车上的?⑵门卫是凭什么放行的?⑶HR面试是如何通过?经过调查查明:(1)公司规章制度、生产管理制度、门卫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货物外流;(2)该名员工是政府职介机构推荐的,HR按面试流程面试,该员工隐瞒了监狱服刑的事实。争议焦点:针对该员工自称开出租车的时间(实际在服刑),这段经历该如何查证?
问的是人员招募中关于背景的审查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应该是很好解决的,起码应该根据当初这个司机提供的查证方式进行核实一遍,这是最简单的要求了,最好能让他提供有关证明。由此可见这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是很懒也是很不负责任的。一般正规企业员工招募时的背景审查通常都是外包给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去处理。但从案例可以看出这个企业的管理是很不到位的,可以说是漏洞百出
第二篇:2011人力资源管理专科复习
1、编制人力资源规划的工作程序
答:
1、预测未来的人力资源供给
2、预测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
3、借给与需求的平衡
4、制定能满足人力资源需求的政策和措施
5、评估规划的有效性并进行调整、控制和更新
2、员工招聘的重要作用
答:第一、确保录用人员的质量,提高组织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第二、改善组织的人力资源结构,组织的创新能力;第三、扩大组织知名度,吸引潜在人才。第四、促进员工的合理流动,发挥员工的潜能,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
3、基本工资制度的设计由7个程序或步骤组成。
答:第一步:组织付酬原则和政策的制定;第二步:工作设计与工作分析;第三步:工作评估;第四步:工资结构设计;第五步:工资状况调查及数据收集;第六步:工资分级与定薪;第七步:工资制度的执行控制与调整
4、员工保障管理体系建设的原则
答:
1、保障人权,满足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求原则;
2、普遍性原则。对公民实行普遍的社会保障,也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共同奉行的一条基本原则;
3、社会保障的范围和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4、公平与效率结合原则;
5、政事分开原则,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和基金运营要由不同机构负责。
6、管理服务社会化与法制化原则
5、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进一步提升和改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
答: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进一步提升和改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及时订立具有约束力的《劳动合同》,避免企业因此付出高额的违法成本。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义力。根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的、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发生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如单位举证不能,就要承担败诉后果。因此,必须要有确凿的事实和依据。
3、在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应当与职工代表或工会平等协商确定
4、政府也要建立健全协调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我们认为,在实施《劳动合同法》的过程中,与其规避,还不如顺应法律规定,借助新法契机,进一步提升和改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建立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6、人力资源规划有何作用?
答: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归纳起来主要有:第一、保障组织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即在充分研究组织现有人员结构和规模、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关系和发展趋势、组织对未来人力资源要求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及时满足组织不断变化的人力资源需求;第二、促使技术和其他工作流程变革,提高竞争优势;第三、提高人员配置和使用效率,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避免盲目引进人
员与人才流失的恶性循环;第四,优化员工队伍结构,使员工数量、质量、年龄、知识结构等趋于合理;第五,有利于搞好培训、职业生涯设计等工作,促进人力资源开发;第六,有利于管理者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决策;第七、帮助适应并贯彻实施国家的有关法律和政策,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职业教育法和社会保障条例等
7、人力资源成本核算程序是什么?
答:
1、掌握现有人力资源原始资料
2、对现有人力资源分类汇总
3、制定人力资源标准成本
4、编制人力资源成本报表
8、工作岗位设置的原则是什么?
答:
1、因事设岗原则。设置岗位既要着眼于
企业现实,又要着眼于企业发展。应按照企业各部门职责范围设定岗位,而不应因人设岗,岗位和人应是设置和配置的关系,而不能颠倒
2、规范化原则。岗位名称及职责范围应规范,对脑力劳动岗位规范不宜过细,应强调 创新
3、整分合原则。在企业组织整体规划下应实现岗位的明确分工,又在分工基础上有效地综合,使各岗位职责明确又能上下左右之间同步协调,以发挥最大的企业效能
4、最少岗位数原则。既考虑到最大限度地节约人力成本,又要尽可能地缩短岗位之间信息传递时间,减少“滤波”效应,提高组织的战斗力和市场竞争力。
5、人事相宜的原则。根据岗位对人的素质要求,选聘相应的工作人员,并安置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
9、培训方法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答:决定培训目标,比较不同培训方法对学习与成果转化的有利程度,计算培训成本,进行收益—成本评估,根据经济实力选择最佳培训方法
10、确定薪酬水平有什么要求?
答:确定薪酬水平既要体现内部公平性,又要体现外部竞争性。
1、内部公平性:薪酬要按照 劳动者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来分配,并且,从事相同工作的员工,得到的报酬是相同的。
2、外部竞争性:一个组织的薪酬水平与其他类似组织的薪酬水平大体相等。
3、内部公平性影响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外部竞争性影响员工的忠诚度和就业的长期性,并且影响潜在员工的质量
11.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目标,就是要“激活人”,调动全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具体目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保证组织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二是最大限度地开发与管理组织内外的人力资源,促进组织的持续发展;三是维护与激励组织内部人力资源,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从而使组织的人力资源得到应有的提升与扩充。(2)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们要做好三项工作:第一,要科学、高效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第二,要完善管理制度和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使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和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第三,给组织中的人们以动力、压力和各种规范等,激发他们的潜能。
12.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组织战略和
战略人力资源的关系?
1.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组织战略之间具有相到依赖的互相关系(2)企业中任何战略规划的实施都离不开人力资源战略的支撑(3)在制定企业整体战略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现有人力资源的问题,还要考虑将来企业发展所
需要的战略人力资源问题,这样才能帮助企业实现竞争和基业常青。
13.工作分析的主要意义?
一是为了制定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为实施科学、规范地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基础。第二,是为了提高组织绩效,为开展绩效管理和考核工作提供标准。第三、为建设高效的组织运行机制,为设计、制定高效运行的企业组织结构,科学确定人员配置数额和编制,严格按编制额配备合格的人员,杜绝人员浪费,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最佳配置需要工作分析提供依据。第四,通过工作分析制定薪酬福利制度。岗位分析和评价的结果,是企业决定职位报酬的标准,确保同工同酬和体现岗位价值的差异,求得分配公正和合理,劳动和报酬的统一。第五,招募和选拔合适的员工,实现基于胜任特征的人岗匹配,达到人岗适宜,人员优化、人尽其才。为员工提供公平竞岗的机会,减少招募和选拔工作的盲目性。第六,提供工作分析,可以让所有员工都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为制定合理的员工培训、职业发展规划奠定基础。
14.什么是评价中心技术及其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1)所谓评价中心技术,是应用心理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的成果、技术,通过心理测验、能力、个性和情境测度等具体方法对人员进行测量,并根据工作岗位要求及组织特性进行评价,从而实现对人个性、动机和能力等较为准确的把握,人—职匹配,确保人员达到最佳工作绩效。(2)评价中心所采用的行为测评技术有很多种,常用的有:公文处理、无领导小组讨论、管理游戏、口头演讲、角色扮演、模拟面试等。15.培训的概念? 培训是帮助员工获取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的重要手段,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工作。它既是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的传递过程,又是知识、技能和行为的学习过程。
16.培训管理过程?
培训管理有五个过程:(1)分析培训需求(2)制定培训计划(3)设计培训课程(4)实施培训(5)评估培训效果
17.培训方法的选择原则?
培训方法的选择原则是,决定培训目标,比较不同培训方法对学习与成果转化的有利程度,计算培训成本,进行收益—成本评估,根据经济实力选择最佳培训方法。
18.什么是绩效管理?什么是绩效考核?
绩效管理就是促使员工朝着组织目标不断提高绩效的过程。绩效管理包括绩效界定、绩效考核、绩效反馈的过程。
绩效考核是指组要建立绩效考核系统,使用各种评价技术来衡量员工的绩效。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核心部分。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系统,对于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个有效的绩效考核系统,应该能够尽可能地减少考核过程中的人为错误,获得员工的普遍认可和满足组织的要求。
19.绩效考核指标的原则和合格考核者的条件是什么?
绩效考核指标对绩效考核的质量有重要影响。确定绩效考核指标需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第一,绩效考核指标与工作绩效一致原则;第二,绩效考核指标的可观察原则;第三,绩效考核指标的结构性原则;第四,绩效考核指标的独立性原则;(2)考核者的选择
与培训:合格的考核者应具备四个条件。第一,考核者应该了解被考核者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这意味着考核者要有足够的机会观察被考核者的工作情况;第二,考核者应该了解考核的标准、程序和方法,懂得如何避免绩效考核系统可能出现的偏差。第三,考核者有考核动力。这会直接考核的质量。第四,考核者应该公正客观、不怀偏见。
20.主要绩效考核方法的比较?
每个绩效考核方法都有其长处与不足,有的适合用于管理目的,而有的适合用于开发目的。一般来讲,如果能获得工作成果的客观资料,那么应该采取目标管理法来评价员工绩效。但如果缺乏工作成果的信息,那么可以考虑使用行为法。如果考核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奖金、提薪和晋升,需要对员工进行相互比较,这时着急事件法就不适用,而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行为观察评价法,行为对照表法就比较理想。假如组织没有能力设计这样的评价系统,也可以采取比较排序法,但要辅之以统一的评价标准。如果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为了开发用工能力,那么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行为观察评价法,评价中心法都是不错的选择。当然,实际情况千差万别,选择也绝对不只一种。许多组织实际上在绩效考核中并不只用一种方法,而是使用多种方法。例如使用行为法和成果法的组合。这样既考核了员工的工作行为,又考核了员工的工作成果,从而使考核更加准确。
21.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假设?
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假设是,人们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能够谋求职业成功并从中获得满足。由于在一生中,人的价值观、工作动机和处世态度会发生变化,因此组织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应该认清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帮助他们在各个阶段获得发展。由于职业生涯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本管理”的思想和原理,因而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比较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22.在职业生涯的发展中组织和个体的共同任务是什么?
(1)建立明确的职业认同。个体要确定自己的职业锚,想选择什么职业、做什么工作,组织要明确我能够提供什么样的工作和职位。(2)检查发展目标和价值观。个体要清楚我追求的生活目标和价值观,是稳定的生活还是要创立新的生活,朝哪个方向发展。组织要明确我需要什么人,什么价值观的人在我这有良好发展的可能。(3)针对组织来说,要努力帮助员工实现自我。
23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1)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完善
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和流程(2)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3)认真处理好安全生产和发展的关系;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把安全摆在第一位(4)加强对职工进行安全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教育,提高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5)落实职工在劳动安全保障方面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彻底杜绝员工的冒险行为了违章操作(6)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对违章行为严肃处理(7)政府和监管部门也必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对重点企业和重大隐患的监管监控。
第三篇:人力资源管理复习试题及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复习试题及答案
(三)大学生试题精选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与职能有那些?
2、什么是人力资源战略?它的意义是什么?
3、招聘来源有哪些?各自有何优缺点?
4、工作分析的概念与实质是什么?
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你所熟悉的企业论述薪酬设计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2、联系实际企业谈谈组织在不同职业生涯时期应该承担的职业管理任务有哪些?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50分)
绩效考核的误区
——来自一个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咨询的报告
现代社会的商业竞争日趋激烈,商业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不断增加,在这样的条件下,企业越来越认识到通过改善管理来应对挑战。管理中的核心问题是对人的管理,这就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管理者心目中的地位显得更加重要。如何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是企业管理者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考核的重要性,并且在绩效考核的工作上投入了较大的精力。但目前许多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工作仍然存在一些误区。
A公司,成立于1950年。经过近50多年的努力,在业内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并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目前公司有员工l000人左右。总公司本身没有业务部门,只设一些职能部门;总公司下设有若干子公司,分别从事不同的业务。在同行业内的国有企业中,该公司无论在对管理的重视程度上还是在业绩上,都是比较好的。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化,该公司面临着众多中小企业的挑战。为此公司从前几年开始,一方面参加全国百家现代化企业制度试点;另一方面着手从管理上进行突破。
绩效考核工作是公司重点投入的一项工作。公司的高层领导非常重视,人事部具体负责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人事部是在原有的考核制度基础上制定出了《中层干部考核办法》。在每年年底正式进行考核之前,人事部又出台当年的具体考核方案,以使考核达到可操作化程度。
A公司的做法通常是由公司的高层领导与相关的职能部门人员组成考核小组。考核的方式和程序通常包括被考核者填写述职报告.在自己单位内召开全体职工大会进行述职、民意测评(范围涵盖全体职工)、向科级干部甚至全体职工征求意见(访谈)、考核小组进行汇总写出评价意见并征求主管副总的意见后报公司总经理。
考核的内容主要包含三个方面:被考核单位的经营管理情况,包括该单位的财务情况、经营情况、管理目标的实现等方面;被考核者的德、能、勤、绩及管理工作情况;下一步工作打算,重点努力的方向。具体的考核细目侧重于经营指标的完成、政治思想品德,对于能力的定义则比较抽象。各业务部门(子公司)都在年初与总公司下达自己部门的任务指标进行了讨价还价的商定过程。
对中层干部的考核完成后,公司领导在年终总结会上进行说明,并将具体情况反馈给个人。尽管考核的方案中明确说考核与人事的升迁、工资的升降等方面挂钩,但最后的结果总是不了了之,没有任何下文。
对于一般的员工的考核则由各部门的领导自己掌握。子公司的领导对于下属业务人员的考核通常是从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该公司中所有子公司的业务员均有经营指标的任务)来进行的;对于非业务人员的考核,无论是总公司还是子公司均由各部门的领导自由进行。通常的做法,都是到了年底要发奖金了,部门领导才会对自己的下属做一个笼统的排序。
这种考核方法,使得员工的卷入程度较高,颇有点儿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感觉。公司在第一年进行操作时,获得了比较大的成功。由于被征求了意见,一般员工觉得受到了重视,感到非常满意。领导则觉得该方案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也觉得满意。但是,被考核者觉得自己的部门与其他部门相比,由于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不同,年初所定的指标不同,觉得相互之间无法平衡,心里还是不服。考核者尽管需访谈300人次左右,忙得团团转,但由于大权在握,体会到考核者的权威,还是乐此不疲。
进行到第二年时,大家已经丧失了第一次考核时的热情。到第三年、剪四年进行考核时,员工考虑前两年考核的结果出来后,对业绩差或好的被考核的领导并没有任何区别,自己还得在他手下干活,领导来找他谈话,他也只能敷衍了事。被考核者认为年年都是那一套考核方式,没有新意,失去积极性,只不过是领导布置的事情,不得不应付。
回答问题:
1、什么是绩效管理?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有何不同?
2、A公司的考核方法为什么第一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后几年却流于形式?
3、结合A公司的情况和人力资源的有关理论,分析绩效考核的目标应该是什么?
4、请你根据绩效考核的理论,分析A公司绩效考核的误区有哪些?
5、简述A公司的绩效管理应该遵循的一般流程什么?
模拟试题C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帮助组织更好地实现其目标,具体主要包括:1)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2)增加工作的满足感;3)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义务感;4)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5)减少员工流动;
6)提高劳动生产率;7)开发人力资本;8)创造竞争优势;9)实现组织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为了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行使以下三种基本职能,1)配备人力资源,即保证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得到最大满足;2)保持与激励人力资源,指维护与激励人力资源,使其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开发人力资源,即使人力资源的潜力得以不断开发,促使组织的持续发展。
2、人力资源战略是科学地分析预测组织在未来环境变化中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状况,制定必要的人力资源获取、利用、保持和开发策略,确保组织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岗位上,对人力资源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需求,使组织和个人获得不断的发展与利益,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战略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它是企业根据企业战略和目标定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进而通过各种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活动实现人力资源目标和企业目标的过程;是企业关于人力资源活动的长远性的决策和方略。直接与企业战略相联系,重点是人力资源活动规范与一体化,达到使组织具有人力资源竞争力的目的。
3、招聘来源主要有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
内部招聘的优点:对人员有比较足够的了解,选择准确性相对高,企业得以减少一定量的培训、培养成本;为内部员工提供较为广阔的发展机会,充分激活他们忠诚企业、扶风县企业的热情,对于鼓舞员工士气、凝聚人心十分关键;内部员工对企业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能够迅速进入角色,为企业创造财富;招聘时间短、费用低,很少发生差旅费,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同时,内部招聘员工对于稳定企业员工队伍,促进企业发展能够创造积极的条件。
内部招聘的缺点:一是选择余地小,候选人不租,可供选择的有用人才差异大;二是内部招聘反复进行,很容易形成“近亲繁殖”,对企业活力的有效释放形成潜在的制约;三是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内部矛盾冲突,内部人员容易产生矛盾,久之形成派系,不利于企业稳定和健康发展。
外部招聘的优点:一是人员来源广,挑选余地大,尤其一些稀缺的复合型人才,可以节省大量内部培养和培训的费用;二是大量人员参与应聘并招聘成功,能给企业带来新思想、新方法,对企业陈旧的思想、方法带来巨大的冲击,能够激活企业不断向上的活力;三是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平息或缓和内部员工竞争者之间的矛盾;四是外聘人才可以在无形当中给组织原有员工施加压力,形成危机意识,激发斗志和潜能;五是外部招聘也是一种很有效的信息交流方式,组织可以借此树立积极进取,锐意改革的良好形象。
外部招聘的缺点:一是新员工不熟悉企业的情况,进入角色周期长,速度缓慢,影响企业的快速发展;二是对新员工的培训、培养投资大,甚至得不到汇报,增大企业的管理费;三是对应聘者的了解少,过程长,容易做出错误的招聘决策;四是有可能影响内部员工的情绪和积极性,容易形成明显的“两派”,对企业员工队伍的团结和稳定带来阻力等。
4、工作分析又称职务分析或岗位分析,是指收集工作岗位信息以确定工作的责任、任务或活动的过程。工作分析是以组织中员工的工作岗位为对象,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有关信息,对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工作责任、工作权限、工作环境、完成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工作经验和身体素质等进行分析,以确定某项工作的任务和性质是什么,哪些类型的人适合从事这项工作,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人力资源管理文件,为企业人员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给付等提供客观依据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工作分析的实质包含:1)实现人岗匹配,人得其岗,岗得其人;2)实现组织目标的分解,让组织中的每个人对自己的作用、责任和权限都一清二楚,组织目标由每一个岗位上的人来分担。
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薪酬设计的影响因素包含企业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企业外部因素:1.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2.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生产率;3.地域差别;4.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企业内部因素:1.企业的战略与发展阶段;2.企业的薪酬政策;
3.企业文化;4.企业的经济效益;5.价值因素。
2、1)、进入组织阶段
组织要做好招聘、挑选和配备工作,组织要根据发展的目标和现状,向求职者提供准确的职业信息和发展信息,以供他们决策参考。
2)、早期职业阶段
组织通过试用和新工作的挑战,发现员工的才能,帮助员工确定长期贡献区,明确员工的职业定位。
3)、中期职业阶段
个人事业发展基本定型或趋向定型,个人特征表现明显,个人情感复杂化,引起职业生涯中期的危险性。面对这一复杂的人生阶段,组织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方法,帮助员工解决诸多实际问题,激励他们继续奋斗,以获得更大的成就;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方式,针对不同人的不同情况,为其指示和开通事业发展的新通道。
4)、后期职业阶段
年老员工即将结束职业生涯,组织一方面要鼓励帮助员工继续发挥自己的热能和智慧,帮助他们做良师益友,让他们把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年轻人;另一方面,要帮助员工作好退休的心理准备和退休后的安排。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50分)
1、什么是绩效管理?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有何不同?
绩效管理是通过对企业目标的建立、分解和评价,将员工的个人目标和部门、企业战略目标相结合,以激励员工改进绩效并最终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区别: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侧重于信息的沟通与绩效提高,它伴随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会事先与员工沟通、承诺。而绩效考评时管理工程中的局部环节,侧重于判断和评估,只出现在特定的时期,对员工的评估发生在事后.2、A公司的考核方法为什么第一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后几年却流于形式?
A公司的考核方法虽然举行得轰轰烈烈,但在绩效管理流程的第四个步骤绩效反馈中没有具体施行已经制定的奖惩措施,已经制定的政策,却没有落实到位,使员工普遍产生这个绩效考核就是吓唬人的心态。使得绩效优秀的员工丧失热情,绩效结果不佳的员工无法深刻认识自己的问题,因此导致后几年的考核流于形式。
3、结合A公司的情况和人力资源的有关理论,分析绩效考核的目标应该是什么?
绩效考核的主要目的包括:
1、绩效考核本身首先是一种绩效控制的手段,但因为它也是对员工业绩的评定与认可,因此它具有激励功能,使员工体验到成就感、自豪感,从而增强其工作满意感。另一方面,绩效考核也是执行惩戒的依据之一,而惩戒也是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绩效不可缺少的措施。
2、按照按劳
付酬原则,绩效考核之后使应论功行赏;所以绩效考核结果是薪酬管理的重要工具。薪酬与物质奖励仍是激励员工的重要工具。
3、绩效考核结果也是员工调迁、升降、淘汰的重要标准,因为通过绩效考核可以评估员工对现任职位的胜任程度及其发展潜力。
4、绩效考核对于员工的培训与发展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绩效考核能发现员工的长处与不足,对他们的长处应注意保护、发扬,对其不足则需施行辅导与培训。对于培训工作,绩效考核不但可发现和找出培训的需要,并据此制定培训措施与计划,还可以检验培训措施与计划的效果。
5、在绩效考核中,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经过上级的考察与测试,可通过访谈或其他渠道,将其结果向被评员工反馈,并听取其瓜、说明和申诉。因此,绩效考核具有促进上、下级间的沟通,了解彼此对对方期望的作用。
6、绩效考核的结果可提供给生产、供应、销售、财务等其他职能部门,以供制定有关决策时作为参考。
4、请你根据绩效考核的理论,分析A公司绩效考核的误区有哪些?
A公司绩效考核的误区主要有:1)对考核定位的模糊与偏差。A公司对绩效考核定位的模糊主要表现在考核缺乏明确的目的上,仅仅是为了考核而进行考核,这样做的结果通常是考核流于形式,考核的结果不能充分利用,白白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2)绩效指标的确定缺乏科学性。A公司所采用的绩效指标通常一方面是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是工作态度、思想觉悟等一系列因素。能够从这样两方面去考虑是很好的,但是对于科学确定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以及如何使考核的指标具有可操作性,A公司考虑得还不够周到。3)考核周期的设置不尽合理。A公司是一年一次考核,但有时对于任务绩效的指标,可能需要较短的考核周期,如一个月。这样做能及时对被考核者的工作产出有较清晰的记录和印象,如果都等到年底再进行考核,恐怕就只能凭借主观的感觉了;另外也能迅速进行评价和反馈,有利于及时改进,避免将问题积攒。4)考核关系不够合理。A公司采用的方式是由考核小组来实施考核,这种方式有利于保证考核的客观、公正,但是获取信息较为片面的。A公司可以采取360度考核。5)绩效考核与其前后的其它工作环节衔接不好。A公司没有将绩效考核放在绩效管理的体系中考虑,孤立地看待考核,因此不能够重视考核前期与后期的相关工作。在考核之前,主管人员需要与员工沟通,共同确认工作的目标和应达成的绩效标准。在考核结束后,主管人员需要与员工进行绩效面谈,共同制定今后工作改进的方案。
以上是A公司在考核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误区。当然,考核仅仅是整个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环节。考核工作要想真正有效,还需要其他工作的共同配合,例如激励、培训的手段等
5、简述A公司的绩效管理应该遵循的一般流程什么?
绩效管理的一般流程:1.制定绩效计划,是指确定组织对员工的绩效期望并得到员工认可的过程;2.绩效辅导,是指通过持续不断的绩效沟通、指导帮助员工实现绩效目标,同时收集绩效信息以形成考核依据的过程;3绩效评价,进行绩效测定并把员工的实际绩效与期望的绩效标准进行比较;4.绩效反馈,与员工就考评的结果进行沟通并达成一致意见以及对被评估对象的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5.制定绩效改进计划,这是后续应用阶段,是连接绩效考核和下一循环计划目标制定的关键。
(责
第四篇:人力资源管理复习材料
一、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吗
人力资源规划(Human Resource Planning,简称HRP)是一项系统的战略工程,它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指导,以全面核查现有人力资源、分析企业内外部条件为基础,以预测组织对人员的未来供需为切入点,内容包括晋升规划、补充规划、培训开发规划、人员调配规划、工资规划等,基本涵盖了人力资源的各项管理工作,人力资源规划还通过人事政策的制定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产生持续和重要的影响。
作用1.有利于组织制定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
2.确保组织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人力资源部门必须分析组织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差距,制定各种规划来满足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3.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有序化。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它由总体规划和各种业务计划构成,为管理活动(如确定人员的需求量、供给量、调整职务和任务、培训等)提供可靠的信息和依据,进而保证管理活动的有序化。
4.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也要满足员工的个人需要(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这样才能激发员工持久的积极性,只有在人力资源规划的条件下,员工对自己可满足的东西和满足的水平才是可知的。
5.有利于控制人力资源成本。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检查和测算出人力资源规划方案的实施成本及其带来的效益。要通过人力资源规划预测组织人员的变化,调整组织的人员结构,把人工成本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这是组织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已被社会所认可。在一定意义上讲,人力资源管理者是否称职,直接影响到被管理的人力资源能否发挥最大的潜能,乃至影响到一个单位的生存与发展。对此,领导干部必须重视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工作中,应把握好以下四个环节:
——制定有利于人力资源发展的长远规划。在规划确定后,要组织专业人员对所需各类人才进行招聘、考核,做好选拔与录用工作。并且将各类不同人才放在最适当的岗位上,做到人尽其才,充分发挥其内在的资源优势,为他们实现自身的价值提供最佳的舞台。
——完善有利于发掘人力资源潜能的培训体系。领导干部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要把重点放到培养和开发敢于创业、善于管理的优秀年轻人才身上,把培养开发人力资源同整个行业、部门和企业发展联系起来,并作为一种长期的投资行为,使所有的管理者和员工都明白,如何使自己的员工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更好,从而在参与市场竞争中获得真正持久的优势。
——建立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包括:工资薪酬、福利待遇、职务晋升、业绩奖励等。作为领导干部在一个单位内部如何使提供的 “诱因”大于或等于员工所付出的“牺牲”,将会直接影响到能否长久吸引住优秀人才,发挥人力资源在企业战略发展中的作用。因此,必须把薪酬和相关的福利政策与企业发展战略及实现经营目标一并考虑,使所有的管理层和员工在他们的工资单上看到自己的工作业绩和自身价值利益的实现。——形成有利于人力资源整合的内部环境。领导干部在管理运行中,不仅要关注各部门、各岗位结构设置及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关联性,协调内部在运行中的矛盾,使各管理层和员工之间和睦相处,同济共事,使各类人才资源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合作的凝聚力,形成一个良好、宽松的共同参与对外竞争的内部环境。
二、系统工作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作业
工作分析的作用
1、工作分析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活动提供依据1)工作分析为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了必要的信息;2)工作分析为人员的招聘录用提供了明确的标准;3)工作分析为人员的培训开发提供了明确的依据;4)工作分析为科学的绩效管理提供了帮助;5)工作分析为制定公平合理的薪酬政策奠定了基础 ;
1.为招聘工作奠定基础工作分析的信息可以帮助公司制定招聘时的挑选标准。为了确定招聘测试带来的价值和补偿,然后把高测试得分的工作绩效与低测试得分的工作绩效比较。这种测试主要是测试任职者的重要工作技能。
2.为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配置计划奠定基础公司应对各部门的岗位安排和人员配备必须有一个合理的计划,并根据生产和工作发展的趋势做出用人预测和计划。工作分析的结果,可以有效地为人力资源配置预测和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3.为员工职业规划方案奠定基础这方面的信息有助于员工和公司制定员工职业发展计划。通过与工作责任要求对照,员工可以发现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以便为促进职业生涯的进步创造条件。
4、为培训和开发的方案奠定基础这些要求,并非人人都能够满足和达到的,必须需要不断培训,不断开发。因此,可以按照工作分析的结果,设计和制定培训方案,根据实际工作要求和聘用人员的不同情况,有区别、有针对性的安排培训内容和方案,以培训促进工作技能的发展,提高工作效率。
5.为绩效评估形式奠定基础工作的考核、评定和职务的提升如果缺乏客观的的依据,将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使工作生产效率受到影响。根据工作分析的结果,可以制定各项工作的客观标准和考核依据,也可以作为职务提升的条件和要求。同时,还可以制定合理的业绩管理标准。
6.为报酬决策奠定基础员工所从事的工作难度越大,报酬就应越高。工作分析信息可用来确定任务、职责和责任的权重,对难度较大的工作给予较大的权数,从而付给更高的报酬。制定合理的岗位级别矩阵和相应的级别工资。
7、生产率改善方案奠定基础
通过工作分析,一方面,制定了明确的工作责任要求,建立起规范的工作程序,使工作职责明确,目标清楚;另一方面,明确了关键的工作环节和业绩考核标准,使员工能更合理地、主动地安排工作,增强他们的工作满意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8、为改善岗位设计和工作环境奠定基础
通过工作分析,建立岗位工作规范,发现工作中不利于发挥人们积极性的因素,及发现工作环境中是否有损于工作安全、加重工作负荷、造成工作疲劳与紧张的各种不合理因素,从而改善岗位设计和整个工作环境,从而最大程度的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发挥技能水平,是人们在更适合于身心健康的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工作。
三、培训完激动,工作当中一动不动。看法?
发生这种情况,除了培训与企业战略、制度不协调外,忽视了培训中的关键细节,也会让培训功亏一篑,效果差强人意。这些细节主要包括:培训调研没有抓住人员真正需求;培训实施缺乏了对现场有效控制;培训结束后没有后续跟踪应用。
培训实施——缺乏对现场的有效调控。培训实施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出现跑题偏题、人员不认真听讲、进进出出、冷场、尴尬局面,更有甚者会出现讲师被轰下场,培训中途就失败的情况。培训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是许多原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培训内容与学员不匹配,培训形式与学员不匹配,讲师/学员态度、风格有问题。因此,作为培训组织者,应该高度重视培训现场这个细节,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从学员反应中及时觉察问题,积极听取学员意见,分析各种现象背后的原因,与讲师协调改进,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培训内容调整,培训形式调整,特殊情况处理。如果讲师的培训准备不足或者是水平不够,这时还可以采取缩短培训时间、调整培训形式,增加学员互动讨论、经验分享、问卷填写等形式,平稳渡过难关。如果这些补救措施还不能奏效,就要果断取消培训,把它作为教训铭记在心。
培训结束——缺乏培训的后续跟踪应用重视培训应用这个细节,把培训过的知识真正应用到工作当中,这样培训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否则,培训现场热烈激动,培训过后无形无声,培训就成了一场场没有太大价值的做秀,起不到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
如何开展培训应用呢?这首先需要让人员重视这件事,其次要让人员应用新知识的习惯,通过几方面的配套措施,多管齐下才行。要让人员重视,与培训评估有效结合必不可少,要通过考试、现场测评、操作检验等手段进行考察,并且把评估分数与学员的考核等挂钩,而不仅仅是走过场,这样促使人员在培训中把知识技能学好。同时,让人员拿出落实培训内容的具体措施来,如让人员写下培训后的心得、感想,这样培训完毕后,上级主管和培训组织者就可以根据人员的实施措施检查跟催。另外,针对关键性、非常重要的课程,还可以人员掌握/应用情况与考核挂起钩来,强化人员的行为。
四、绩效沟通
绩效沟通是绩效管理的灵魂与核心,是绩效管理过程中耗时最长、最关键、最能促进工作开展、产生效果的环节。良好的绩效沟通能够及时排除障碍,最大限度的提高绩效。
绩效沟通贯穿于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
1、绩效计划沟通:即在绩效管理初期,上级主管与下属就本管理期内(如当月、季度等阶段)绩效计划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实现目标的措施、步骤和方法所进行的沟通交流,以达到在双
方共识的基础上顺利高效开展工作的目的。
2、绩效指导沟通:即在绩效管理活动的过程中,根据下属在工作中的实际表现,主管与下属围绕下属工作态度、流程与标准、工作方法等方面进行沟通指导,以达到及时肯定或及时纠正引导的目的。
3、绩效考评沟通:即对员工在某绩效管理期间的综合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等方面所进行的全面的回顾、总结和评估的沟通、交流与反馈,将考评结果及相关信息反馈给员工本人,通常以绩效面谈的形式来进行。
4、绩效改进沟通:通常是主管针对下属在某个绩效考核期间存在的不足指出改进指导建议后,随时对改进情况进行交流评价、辅导提升。此沟通可在绩效管理过程中随时进行,也可以在月末绩效考评时进行。通过以上四个环节持续的绩效沟通,对于达成绩效目标、过程指导、客观评价以及绩效改进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也是绩效管理能够有效落地和执行的有力有段。
对于上司来说,通过沟通双方确定一致认同的目标;有助于考核者全面了解被考核员工的工作情况,掌握工作进展信信息,并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辅导、资源;使考核者能够掌握评价的依据,有助于上司客观公正地评价下属的工作绩效;有助于提高考核工作的有效性,提高员工对绩效考核、对与绩效考核密切相关的激励机制的满意度;最终通过绩效管理设计员工的能力提升计划,帮助员工的能力提升。
对于下属来说,通过沟通可以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得到关于自己工作绩效的反馈信息,以便不断改进绩效、提高技能;帮助员工及时了解组织的目标调整、工作内容和工作的重要性发生的变化,便于适时变更个人目标和工作任务等;能够使员工及时得到上司相应的资源和帮助,以便更好地达成目标,当环境或任务,以及面临的困难发生变化时,不至于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绩效管理是指管理者激励员工成功地达到目标的管理方法和促进员工取得优异绩效的管理过程。对员工而言,他们的工作绩效如果能得到公正的报酬,其满意度就高,会继续积极工作下去。相反,如果员工对其绩效评价结果不满意,工作就不会那么努力,绩效就会下降。对管理者来说,事业单位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其面对的核心问题。而战略目标是通过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以及各部门中的员工个人的绩效目标来具体体现的。员工个人绩效的高低直接影响其所在部门的绩效,部门绩效目标能否实现又关系到整个事业单位战略目标的实现。事实上,在任何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中离不开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持续双向的绩效沟通。
绩效沟通是指管理者与员工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分享各类与绩效有关的信息过程。绩效管理的过程通常被看做一个循环,这个循环分为四个环节,即: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与绩效反馈。绩效沟通贯穿绩效管理整个过程,包括绩效计划沟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沟通和绩效反馈沟通,这四个沟通环节形成一个绩效沟通循环。有效的绩效沟通有助于对员工的工作绩效做出公正的评价。通过绩效沟通能够及时排除绩效实施中的各种障碍,提高员工和事业单位的绩效。
单位要重视绩效沟通在绩效管理中的作用。从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过程来看,其任何一个阶段都离不开绩效沟通;从绩效管理系统整体上来看,沟通是系统的生命线,传递着管理者对员工绩效的期望、现状和态度。对于直线主管来说,通过沟通可以全面了解下属的工作情况,掌握其工作进展信息,并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辅导、资源,掌握评价的依据,有助于上司客观公正地评价下属的工作绩效;对于下属来说,通过沟通可以及时了解事业单位的目标的调整、工作内容和工作的重要性的变化,便于适时变更个人目标和工作任务等,同时能够得到上司对其工作绩效的评价,知道哪些工作存在问题,需要改进,以便更好地实现绩效目标。
五、人力资源管理对构建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
1人力资源管理才是企业竞争优势的真正来源。在很多人看来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源于企业运作的每个环节:如生产管理、产品设计与创新、营销管理等,因为这些方面都离不开“人”,所以人力资源就是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源泉。而劳伦斯S.克雷曼则认为一个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可以是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源泉。[1]同样Barney认为由于能够为企业赢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资源必须是有价值的、稀缺的,并且是不可替代和难以模仿的,而一些单个人力资源实践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所复制,所以他们认为人力资源实践不能作为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而且有高技巧和高激励工作动力的人力资本集合才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2]所谓人力资源是指一定区域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力的总和,或者是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3]而人力资源管理则是指影响雇员行为、态度和绩效的政策、实践和制度。[4]从字面意思我们可以看出:人力资源注重人,而人力资源管理则侧重对人的管理。可以说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
虽然说竞争优势的产生直接来源是企业的员工的高生产率、丰富创造力及先进的技术等,但这些企业的好员工首先是靠有效地挑选制度从成千上万的人群中挑选出来的,而员工们的生产率和创造性往往和他对这个企业的态度、企业是否给他提供了合适的环境等息息相关。一个员工要是对企业有一种家的归属感,相信他的创造力和团
队协作能力一定是很强的,但如果企业在如薪资、绩效评估、健康与安全等方面让员工有很多的不满,别说创新,可能就连基本的生产也是一个难题。总的来说企业的竞争优势通过“人”提供的工作来体现的,而由怎样的人提供怎样的工作的过程主要是由人力资源管理来决定。所以,人力资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人力资源管理是竞争优势的来源。二者对企业竞争优势都是很重要的、不可或缺的。
2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遵循人力资源开发的规律,为制定一套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做基础。确保挑选到合适的员工并对进行有效地培训。提供诱人的薪金及开发公平的绩效评估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1)人力资源具有独特的自身价值,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率,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超越竞争对手
·人力资源具有独特的自身价值,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率,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超越竞争对手。想要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必须要依靠构筑人力资源竞争力。当代企业的竞争已转向知识和科技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知识与科学技术的“承载者”———人才的竞争。
当摩托罗拉还沉醉在V8088的时候,不知道诺基亚已迎头赶上;当诺基亚还注重低端机市场时,乔布斯的苹果已经潜入,当苹果成为街机的时候,三星已经傲视天下;当中国移动沾沾自喜为中国最大的通讯商时,浑然不觉微信客户已突破4个亿;当中国银行业赚的盆满钵满高歌猛进时,阿里巴巴已经推出网络虚拟信用卡;当很多人还在想租个门面房开个小生意时,光棍节一天中国互联网上创造天价成交额。不要说停止学习,就是慢一点都有可能被淘汰出局。未来十年拼什么? 四个字: 整 ~借 ~学 ~变
一:整;资源整合!你能整合多少资源,多少渠道,你将来就会得到多少财富!
二:借;造船过河不如借船过河。趋势,无法阻挡;抉择,要有智慧!
三:学;今天的企业家,赢在学习,胜在改变!
案例:一;1991年,跨国巨头柯达在技术上领先同行十年,但却在2012年1月申请破产。二;昔日手机霸主,诺基亚风雨飘摇濒临倒闭。三;自2003年,便赋闲不再学习的李宁,于去年7月10日,出售了香港豪宅,被迫二度岀山。不知高龄的李宁能否力挽狂澜,拯救岌岌可危的“李宁”?古人云:富不学富不长,穷不学穷不尽!四:变;要想改变口袋,先要改变脑袋!这个社会一直在淘汰有学历的人,但是不会淘汰有学习力愿意改变的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
第五篇:人力资源管理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答案
一、单选题
1、“只有真正解放了被管理者,才能最终解放管理者自己。”这句话表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把人看成什么?(A)
A.资源B.成本C.工具.物体
8.把“员工视为活动主体、公司主人”是哪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C)
A.自我中心式、非理性化家族管理B.以人为中心、非理性化家族管理
C.以人为中心、理性化团队管理D.自我中心式、理性化团队管理
2、依据个体的经验判断,把所有待评价的职务依序排列,由此确定每种工作的价值的方法是(C)。
A.因素分解法B.因素比较法C.排序法D.评分法
3、“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主要表现了职务分析哪一方面的内容?(C)
A.组织结构的设计B.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C.人员的选拔与使用 D.培训计划的制定
4、基本工资的计量形式有(B)。
A.基本工资和辅助工资B.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C.岗位工资和技能工资D.定额工资和提成工资
5、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主要包括(A)、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内容。
A.养老保险B.就业保险C.生活保障
6、人与职业相匹配的职业选择理论是由(A)提出的。
A.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B.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霍兰德
7、下面哪一项不是制定人力资源规划过程中的主要内容?(B)
A.预测未来的人力资源供给B.制定能保障人力资源供给的政策和措施
C.供给与需求的平衡D.评估规划的有效性并进行调整、控制和更新
8、一家电子公司录取的新员工需要岗位培训90天才能达到标准生产能力,而在这90天中的工资都是按标准生产能力应得工资支付的。那么这部分工资与按其90天中的实际生产能力应得工资的差额即构成了哪种成本(A)
A.在职培训成本B.专业定向成本C.脱产培训成本D.上岗前教育成本
9、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的基础是(B)
A.人员招聘B.工作分析C.岗位设计D.绩效考核E.就业指导
10、某公司今年离职人员数为30,而今年在职人员的平均数为200,那么,该公司的人员变动率是(A)A.20%B.10%C.15%D.25%
11、通过示范,教一名管理人员如何安排日常生产,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哪项工作?(B)
A、人员招聘B、员工培训C、绩效考核D、职业管理
12、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许多新的可能的发展趋势包括(A)。
A.人力资源管理全面参与组织的战略管理过程
B.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存在职能的外包和人才租赁
C.政府部门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已相同
D.直线管理部门不承担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
13、下列哪项不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对象?(D)。
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调整B.人与事之间的匹配适应
C.事与事之间的关系协调D.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协调
14、开放式的提问和封闭式的提问各有其目的,那么,封闭式的提问,目的是(B)。
A、获得更多有关应聘人员的信息B、尽快确认自己对应聘人员的判断
C、了解应聘人员的职业道德D、了解应聘人员的工作技能
15、预测由未来工作岗位的性质与要求所决定的人员素质和技能的类型,这是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哪一个步骤?(B)
A.预测未来的人力资源供给B.预测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
C.供给与需求的平衡D.制定能满足人力资源需求的政策和措施
16、某企业对10名新招来的员工进行上岗前培训,从讲课到实习一共花了5 000元费用,请问这笔费用应从人力资源成本的哪个项目中列支?(B)
A.获得成本B.开发成本C.使用成本D.保障成本
17、下列特点的组织和工种哪个适宜采取岗位工资制(C)。
A.同一岗位技能要求差别大B.生产专业化、自动化程度低
C.同一岗位技能要求差别小D.不同岗位之间劳动差别小
18、.在人力资源流动中,提升、降职和平级调动属于下面哪种形式?(D)
A.自然流失B.退休C.跳槽D.内部变动
19、劳动合同一般都有试用期限。按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最长不超过(B)。
A.4个月B.6个月C.8个月D.10个月
20、“深入工作现场,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工作情况”是以下哪种工作分析法的优点(B)
A.写实法B.观察法C.问卷法D.参与法
二、多选题
1、职业生涯的发展常常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因此可以将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划分为以下哪几个不同的阶段?(ABCDE)
A.成长阶段B.探索阶段C.确立阶段D.维持阶段E.下降阶段
2、人员分析的目的是分析人员配匹的合理性,需要分析的问题有:(ABCD)
A.谁做?B.为何由此人做?C.可否让其他人做? D.应当由谁来做? E.应当在何处做?
3、招聘策略包括哪些内容?(ABCDEF)
A.招聘地点的选择 B.招聘渠道或方法的选择 C.招聘时间的确定 D.招聘宣传战略E.招聘推销战略F.招聘的评价和招聘的扫尾工作安排
4、二十世纪西方几种经典的人性假设是(ABCD)
A.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人D.复杂人 E.管理人F.文化人
5、人力资源(ACD)
A.关注的是价值问题B.反映的是存量问题
C.把人作为财富的源泉D.反映的是流量问题E.把人作为成本
6、我国《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员工可依法享有哪些权利?(ABCDEF)
A.劳动权B.民主管理权C.休息权D.劳动报酬权 E.劳动保护权
7、最近几年提出的,越来越多的人把人力看作是人员素质综合发挥的作用力。认为人力资源是劳动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投人的(ABC)总和。
A.体力 B.脑力 C.心力 D.能力 E.动力
8、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有(AB)。
A.德尔菲法B.回归分析法c.因果分析法 D.成就需要分析法 E.市场定位法
9、“知识”这个考评目标过于笼统,因此可以把它分为哪几项考评内容?(CDE)
A.文化程度 B.毕业学校 C.基本知识.专业知识 E.相关知识
10、经济性福利通常以金钱或实物为其形式,其主要形式有哪些?(ABCDE)
A.超时酬金 B.住房性福利 C.交通性福利 D.教育培训性福利
E.医疗保健性福利F.工作环境保障
一、名词解释
1.人力资本:是指通过资本投资形成的,凝结于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品性和健康等。
2.职务说明书:是对某一职务或某一职位工作职责权限及其任职资格等其他内容的全面的说明。
3.工作评价:又称职务评价,即依据工作分析的结果,按照一定标准,对职务的性质、强度、责任、复杂性及所需资格条件等因素的程度差异,进行综合评估的活动。
4.人力资源管理:所谓人力资源管理,是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并为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进行人力资源这一特殊资源的获取、使用、保持、开发、评价和激励。
四、论述题(要展开论述)
1. 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领域有哪些?
(1)工作分析与工作设计。工作分析通过搜集工作岗位的相关信息,明确界定每个岗位的责任、任务或活动。工作设计则通过对工作的再设计,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感,增强员工对组织的信任感,提高工作绩效水平。(2)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指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合理地分析和预测组织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情况,并据此制定出相应的计划或方案,以保证组织在适当的时候获得适当数量、质量和种类的人员补充,满足组织和个人的需求,因此,人力资源规划不仅在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具有先导性和战略性,而且在实施组织总体规划中处于核心地位。(3)招募与甄选。人才是竞争的源泉,因此,挑选和录用合格乃至优秀的员工是企业占据竞争主动地位的重要环节。(4)培训与开发。培训分为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岗前培训是对新员工进行职业教育,使其具有基本的职业素质;在职培训是结合员工工作中的表现,进一步开发和提高其工作能力。良好的培训能提高员工生产效率,培训稀缺性人才资源。(5)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又叫业绩考核,它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在职务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6)薪酬、奖金和福利。应根据不同员工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使合理的需求都能得到相应的满足,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业绩。
2.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有什么区别?
答: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区别主要体现在:
(1)传统人事管理的特点是以“事”为中心,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管理的根本出发点是“着眼于人”。
(2)传统人事管理把人设为一种成本,将人当作一种“工具”,注重的是投入、使用和控制。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把人作为一种“资源”,注重产出和开发。
(3)传统人事管理是某一职能部门单独使用的工具,似乎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不大,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却与此截然不同。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各组织中的人事部门逐渐成为决策部门的重要伙伴,从而提高了人事部门在决策中的地位。
3..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是什么?
在所有的管理职能中,人力资源规划最具战略性和主动性。科学技术瞬息万变,而竞争环境也变化莫测。这不仅使得人力资源预测变得越来越困难,同时也变得越来越紧迫。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对组织未来的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作出科学预测,保证组织在需要时就能及时获得所需要的各种人才,进而保证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所以人力资源规划在各项管理职能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1)通过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的科学分析,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一个组织战略目标、任务和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2)导致技术和其他工作流程的变革;
(3)提高竞争优势,如最大限度削减经费、降低成本、创造最佳效益;
(4)改变劳动力队伍结构,如数量、质量、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
(5)辅助其他人力资源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如招聘、培训、职业生涯设计和发展等;
(6)按计划检查人力资源规划与方案的效果,进而帮助管理者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决策;
(7)适应并贯彻实施国家的有关法律和政策,如劳动法、职业教育法和社会劳动保障条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