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集群设计转型的策略和对策(全文5篇)

时间:2019-05-12 07:08: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述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集群设计转型的策略和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述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集群设计转型的策略和对策》。

第一篇:论述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集群设计转型的策略和对策

论述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集群设计转型的策略和对策

内容提要:

我国产业结构的主要矛盾已经由过去部门之间的不协调转向研发、设计、品牌培育、营销体系、供应链管理、专门化分工等关键环节滞后。为此,在发展战略上,要摆脱对传统优势的路径依赖,由成本竞争转向质量、品牌和服务的竞争,实施提升比较优势、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战略;在发展模式上,从物质要素投入驱动向效率驱动转变,使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自主创新、管理创新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在产业结构上,从注重比例关系到突破关键环节,强化功能性政策,加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产业集群升级理论表明,产业集群若不及时升级则可能出现衰退。当前,我国地方产业集群总体上属于低成本型产业集群,即以低成本为基础,走低端发展路线的产业集群,存在着明显的产业结构缺陷。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支撑平台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地方产业集群升级转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一、加快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思路和着力点

(一)基本思路

产业结构的优化最根本地应该体现在适应需求的不断升级变化,着眼于:一是有利于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和提升在全球价值链当中的位置;二是改善投入结构,有利于人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根据这一思想和我国产业结构特征,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根据新型工业化要求,重点突破研究开发、设计、营销、品牌、技术服务、专门化分工等关键环节,支持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低污染(洁净化)、高附加值的高加工度行业、高技术产业和新兴行业的发展,促进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和提升新型工业、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摆脱能源、资源、环境和贸易条件恶化的制约,构建创新型、开放型、融合型、生态型、高效型、集约型的新型产业体系(u,努力构筑五大格局。一是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型产业规模化的产业结构优化格局;二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协调配套、共同发展的企业组织合理化格局;三是产业集群发展与区域合理布局相结合的区域经济协调化格局;四是内源性发展与外源性发展相结合的复合化(多元化)格局;五是工业新型化与农业产业化和服务业现代化相互支撑、共同促进的融合化发展格局。

(二)基本着力点

1、继续保持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加快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保持农业稳步发展

一是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把我国精耕细作的传统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

二是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不断完善企业和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

三是完善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安全监测及质量认证体系,推行农产品原产地标记制度,扩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

五是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建立健全重要农产品的期货市场,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流通体系,促进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发展,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为农业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支撑条件。

2、突破关键环节,加快工业结构的升级转换

一是重点突破研究开发、设计、营销、品牌、技术服务、专门化分工等制约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环节,促进向产业链高端发展,由单纯加工制造向设计、研发、品牌、服务等内容延伸;防止外资对我国排头兵企业的收购和控制。加工贸易实现由低附加值区段向高附加值区段、由单一生产向综合服务和全球运营方向转型升级。

二是强化和提升传统工业的新型化,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摆脱能源、资源、环境和贸易条件恶化的制约。

三是支持具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高附加值、高加工度特征的机电产业、高技术产业和新兴行业的发展。

3、促进分工深化,加快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一是顺应产业融合、分工深化细化的要求,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和结构调整。支持运用现代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鼓励创新业态,提升服务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引导制造业企业的专业服务外部化发展,促进专业服务业发展。

二是打破行业垄断,鼓励竞争,继续把竞争机制引入银行、证券、保险、铁路、民航、邮政、电信等领域。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有利于社会分工的法律法规,强化服务业的规范服务、诚信服务和知识产权保护,形成有利于分工的文化氛围。

三是抓住国际上服务业转移加快的趋势,在防止跨国公司对我国服务业关键领域的实施控制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承接软件、电讯、金融服务、管理咨询等国际服务业转移。

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对策措施

(一)努力提升国际分工地位,政策重心由部门倾斜,向结构性政策与支持关键环节的功能性政策并重转变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处理好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和发挥政府的引导功能的关系、处理好发挥比较优势与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关系。一般说来,在市场比较完善的情况下,产业结构短期资源配置效率问题主要应该由市场来解决,而追求长期目标如改善国际分工地

位、战略性进入等问题,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设计和支持。在转轨时期,一方面,要加速完善市场机制、促进市场发育;另一方面,政府要对市场信号扭曲和失效部分进行弥补,同时,适应产业结构矛盾由过去部门之间的不协调,向关键环节滞后的变化,政策重心应围绕努力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由过去的部门(结构性)倾斜,向结构性支持与关键环节(功能性)支持并重转变,一方面对战略性产业进行有效支持,另一方面,突破制约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研发、设计、营销、品牌、技术服务、专门化分工等关键环节。

(二)促进自主创新,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加快建立有利于高技术产业、创新型企业的投融资机制和环境条件。如风险投资机制、技术鉴定、知识产权保护和交易机制,创新型的人力资本、知识资本与金融资本、实业资本的合资、合作机制;健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支持体系、技术服务体系、技术产权交易体系等。

二是制定和完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关规划和产业政策。政府加大对研究开发及其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和政策支持,如增加对研究开发的资助,建立专门的担保体系等;完善对高技术企业及研究开发活动的税收优惠与加速折旧制度。

三是转换“技术引进”模式,把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形成自主创新与消化吸收、集成创新互动结合,在合作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良性局面。

四是完善产业技术供给体系,增强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开发及工程化能力;关注技术升级方向性问题,组织和支持有利于改善国际分工地位、具有外部效应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协作和联合攻关,建立合作研究机制。

(三)加强制度创新,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制度性保障

一是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法规的建立健全,为促进分工细化深化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营销创新、品牌创新提供制度性条件。

二是加大政府和中介组织的协调和组织力度,促进重大攻关项目的联合和协作。

三是加快金融创新,为高新技术企业、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四是支持和鼓励企业走出去,整合全球资源,建立以我为主的全球生产体系和营销体系。尽快解决国际化人才培育、外汇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外海投资的体制机制问题。

五是加快资源税改革,加大环境保护的执行力度。

(四)大力支持教育、职业培训,加速人力资本的形成加大对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支持力度,加快实现基础教育免费制度和职业教育补贴制度,降低受教育者的投入成本。

(五)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标准建设,为中小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政府应支持建设公共技术平台、公共测试平台、公共信息平台,形成研发、设计、项目孵化、培训、信息交流、产品展示、商务服务等服务体系,促进产业竞争能力和效率的持续提升。同时,通过技术标准、环保准入标准把握投资门槛,以及通过生产过程清洁生产标准化、节能降耗的标准化,促进生产的清洁化和可持续化,实现集约发展和节约发展。

三、产业集群升级转型理论回顾

现代产业集群发展一般经历产业集聚形态、产业集群初级形态和产业集群成熟形态,其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升级转型的过程。Porter(2003)认为,一个产业集群经过10年的发展基本上比较成熟,若不及时升级则可能出现衰退。产业集群升级研究是最近几年才引起一些学者的关注,其形式和手段多样,至今仍没有明确的定义,不少集群理论工作者都从自己理论研究的内容和需要方面表述了集群升级的内涵。集群理论中提到的集群升级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本地区集群内通过企业间及其机构联系加强,提高组织程度和努力程度而升级;另一种形式是嵌入到全球价值链中促进升级。但对这两种升级途径的详细描述中,目前多数集中在将集群内企业发展与世界联系,从全球价值链的中端向两端移动,即从低附加值的生产制造向高附加值的设计、营销等方面移动,以获得更多价值增值,并通过全球价值链治理而实现集群升级。

全球价值链理论根源于21世纪80年代国际商业研究者提出和发展起来的价值链理论。全球价值链是指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料采集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众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企业的产业演进经验表明,与全球价值链中龙头企业建立起紧密的、重复性的生产和交易关系,能够为发展中国家企业通过产业升级提升其国际分工地位提供重要的支持。Gereffi(1999)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出口型产业群如果不整合到全球客户驱动的商品链中,就不可能取得成功。他对嵌入全球价值链的集群升级前景相当乐观,强调主导者所扮演的角色,认为它们会自动地促进地方产业集群实现从过程升级到产品升级再到功能升级最后到价值链升级。Kaplinsky(2000)认为,升级就是制造更好的产品、更有效地制造产品或者是从事需要更多技能的活动。在此基础上,Humphrey和Schmitz(2000)提出了四种升级模式:(1)过程升级,通过对生产体系进行重组或采用更优良的技术提高投入产出率;(2)产品升级,引进更先进的生产线,比对手更快地推出新产品或改进老产品;

(3)功能升级,获取新功能或高放弃现存功能,如从生产环节向设计和营销等利润丰厚的环节跨越;(4)价值链升级,凭借在一条价值链上获得的知识跨越到另一条价值量更高的价值链。Kaplinsky和Morris(2005)认为,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产业集群发展有两条发展道路,低端道路是以低工资、低价格、简单技术、高污染、大量的资源浪费为代价参与国际市场,获得竞争力,它较少考虑劳动和环境标准,不注重职工福利的提高并且可能逃避纳税,因此,和可持续增长的思想不相容,它是一种粗放型的、不注重升级的产业发展思路;高端道路是通过使用新技术、不断调整并改进产品和生产过程、增加产品附加值来构建自身的能力,嵌入全球价值链,从而获取竞争力,是一种集约型的、不断通过创新和升级来促进产业发展的思路。

近年来,我国产业集群发展迅速,但从价值链角度看,我国产业集群往往是处在全球价值链的生产环节,而设计、营销等环节较弱,因此,对我国产业集群升级进行实证研究并提

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是十分有意义的。我国学者钱平凡(2003)调查我国淡水珍珠产业发展认为,我国淡水珍珠产业集群升级的方向是沿着全球价值链不断升级,实现途径是强化集群效应,其最终的目的是做大做强我国淡水珍珠产业。文嫮、曾刚(2003)以建筑陶瓷产业的实例分析为依托,探讨国内外集群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互动对本土集群的影响,分析当前国内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面临的挑战,提出集群升级的可能途径。

四、着力推进地方产业集群升级转型的对策

地方产业集群一般是地方传统产业,具有特色优势,也是地理集中度和区域分工水平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产业群,然而,地方产业集群大多属于低成本型产业集群,即以低成本为基础,走低端发展路线的产业集群,存在着明显的产业结构缺陷。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支撑平台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地方产业集群升级转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加强政策引导,推进地方产业集群升级转型

针对目前地方产业集群从产业内部看是产业层次过低,加工制造环节过长,产业两端的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环节过短,产业集群经济主要占据“微笑曲线”的底部等现象。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强产业集群发展的引导工作。如制定了地方产业集群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地方产业集群升级转型政策,重点培育具有企业集聚度较高、产业竞争力较强、区域品牌效应较明显以及区域创新体系、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较完善等优势的产业集群。积极引导有规模的民营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度改革,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相互参股、上市融资等方式,形成多元的产权结构、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科学的决策机制,推进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有效地推动地方产业集群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按照高水平开发、高强度投入、高标准进入、高密度产出的要求建设工业园区,努力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中,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推进地方产业集群升级转型。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形成三次产业协调互动、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2.加大支撑平台建设,推进地方产业集群升级转型

针对地方产业集群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中小企业众多,公共服务平台缺乏,企业之间存在低成本、低价格的过度竞争,资源利用率不高甚至对环境影响较大等问题。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支撑平台建设,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重要依托和有效服务。要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自主经营,有偿服务”的原则,政府部门、中介组织和企业共同构建各类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集提供创业服务、技术服务、商务服务、物流服务、会展服务、金融服务、培训服务、信息服务等多方面的服务。重点支持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等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构筑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产业集群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对接合作,搭建产业集群融资平台。围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高产业集群的营运效率和竞争力,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和升级,推进地方产业集群升级转型。探索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完善生态补偿、污染排放控制等制度,引导市场主体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

3.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地方产业集群升级转型

针对地方产业集群大多缺乏优秀人才和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创新不够,较多依赖技术模仿和装备更新,产业集群技术路径锁定,产业长期低度化,区域合作创新机制不健全等现象。各级地方政府部门要协同中介机构和企业,积极推进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引导和支持创新资源向产业集群集聚,使之成为技术创新的活跃地、创新成果的密集区。整合各类创新资源,联动政府、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构建创新载体和创新平台,形成开放实用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要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促进传统产业集群向自主设计、自主品牌生产转变,培育形成一批创新型龙头企业,带动更多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推进地方产业集群升级转型。围绕推动传统产业集群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组织开展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进一步加快加工制造型产业集群向创新型集群发展,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提高区域经济的产业层次、新产品档次和企业竞争力。

第二篇:关于我市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提升的对策研究

关于我市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提升的对策研

经过近三十年努力,在政府大力推动下,我市已经逐步形成了46个块状经济,并且规模总量大幅扩张,竞争力不断增强,产业集聚化发展趋势明显。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块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创新与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加产品附加值等方式,着力发展我市具有产业集群特征的块状经济形态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提升,是我们当前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我市块状经济发展的现状

1、总量继续扩张,增长速度趋缓。至2009年底,全市46个块状经济包含各类大小企业(个体经商户)4.1万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数占1766家,占块状经济企业数4.3%),从业人数达到50万人左右,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203亿元,同比增长15.64%,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1278亿元,同比增长6.26%。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块状经济总量占全市工业的比重65%左右,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幅,但低于块状经济五年来的平均增幅10个百分点。

2、以小规模为主,产业处于自然集聚状态。在46个块状经济中,销售收入超100亿元只有8个,依次为长兴化纤织物、长兴蓄电池、吴兴印染织造、安吉椅业、南浔木地板、安吉竹业、德清丝绸服装、和织里童装,平均规模达168.58亿元;超20亿的块状经济才23个,还没有一个超300亿的块状经济,以小规模为主。产业的发展基本上是通过小企业或个体经商户等方式逐步发展起来,大多数企业均属于“弱、小、散、差”之列,产业的集聚处于一种自然状态的集聚,企业生产以贴牌代生产和相互模仿生产为主,产品的差异性不大,在行业空间相关配套产业的横向发展没有充分拓展,科技创新能力差,品牌建设薄弱,产业链短而不完善。

3、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现对长兴蓄电池(省级)、南浔木地板、安吉椅业、织里童装、德清生物医药等五个现代产业集群示范区的培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总销售收入达到621.51亿元,同比增加15.35%的成绩,有效地提升了产业集聚的层次,带动了整个产业的集聚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形成了“安吉椅业”、“织里童装”、“南浔木地板”和“长兴蓄电池”等几个区域品牌,取得了 “中国绿色动力能源中心”、“2009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中国实木地板之都”等称号;另外,在市场规模上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安吉的椅业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其中竹地板占国内市场的38%;南浔木地板产量占全国60%以上;织里童装市场占有率达到24%。

4、龙头企业效应显现,产业链逐步完善。通过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和培育,块状经济内的龙头企业发展迅速,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通过浙江木业检测中心、浙江省绿色动力电源集成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湖州市耐火材料质检中心、SGS检测中心、织里童装科技创新中心和南太湖科技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逐步加强,已经初步实现了产品的研发、设计、信息、检测、销售等环节,有效地延伸和完善产业链。如德清“纺织丝绸服装”产业形成了“缫丝-织绸-印染-服装-成品-销售”的产业链;长兴“蓄电池”产业形成了“研发-设计-加工-极板生产-零配件制造-组装-总部经济销售-废旧蓄电池回收”的产业链,并延伸了“塑壳、隔板纸、包装箱”等横向产业链。

5、大平台建设力度加大,优化了投资环境。截止2010年6月,对工业园区(功能区)进行资源整合优化,全市19个工业园区(功能区)规划面积130.63平方公里,已累计完成开发面积65.86平方公里,占规划面积50.41%,同比增长394.67%,共完成基础设施投入5.63亿元,有效了增加了大项目和大企业的承载力;通过编制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计划,组织实施“八大工程、百个项目”工程,为产业链的发展与延伸,项目的引进、推动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要素保障支撑,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存在的问题

1、产业分布散,产业链短。2009年,属我市六大重点特色产业范围的块状经济销售总收入为1575亿元,占全部块状经济的71.5%,分布在46个块状经济中,产业总体处于自发形成的自然集聚状态,产业集中度并不高、资源不能有效地共享,以“小而散”现象比较突出。大多数块状经济产品属于成熟期的传统产业,进入门槛较低,投资量不大,缺少创新和技术,产品易于模仿,产品的差异性不大,进入高端产品的不多,主要还处于中低端产品,产业链短而窄,基本处于产业链底端,行业相关配套产业在横向和纵向的产业链延伸方面发展不够理

想。这种分散、集聚度散而弱的产业发展格局,直接导致了信息、技术、市场等资源难以共享和规模效率低下的状况,使得交易成本提高,利润低。南浔木地板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打造了“中国木地板之都”的区域品牌,但是由于小企业数量比较多,各自都创建了一个品牌,以中低端产品参与市场竞争,造成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品牌且竞争力都不强的局面。同时也影响了该行业龙头企业的发展,行业发展受到了由于内部竞争造成地制约。

2、产业规模不大,规模效应不明显。我市46个块状经济中,只有长兴化纤织物(267.6亿元)、长兴蓄电池(127.4亿元)、吴兴印染织造(206.2亿元)、安吉椅业(175.8亿元)、南浔木地板(167.5亿元)、安吉竹业(144.3亿元)、德清丝绸服装(134.9亿)、和织里童装(125亿元)等8个超百亿级的块状经济,仅占块状经济的17%,还没有一个超300亿的块状经济;23个超20亿级的块状经济,占块状经济的50%,产业总体规模不大。大部分块状经济(如织里童装、印染产业、安吉椅业、纺织行业和木地板等),主要还是处于通过企业扎堆,生产和销售低端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的一种同区域同行业相互竞争发展的态势,区域品牌特色和行业领头共同发展地优势没有等到充分发挥,块状经济发展速度不快,产业层次的不能快速提升。

3、龙头企业不大,龙头引领效应不明显。目前,我市虽有9个省级行业龙头骨干企业、13家市级明星企业和12家上市企业,入围2010年浙江制造业百强企业的只有5家,2009年平均营业收入只有59亿元,但涉及的企业数仅15家,大企业不大,数量也不多,不能全覆盖46个块状经济中各个产业;行业龙头企业的品牌建设在国内的影响力还不够大,对块状经济中以贴牌和代生产为主的企业之间带动效应还比较弱,龙头引领效应也不明显。织里童装的产业规模虽然很大,区域品牌优势也比较好,但该产业以个体经商户为主,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以代生产和贴牌生产为主,与湖州今童王服饰有限公司、益华制衣、小霸王制衣制、夏士制衣等几个行业龙头企业共同竞争市场,使得这几个行业龙头企业在打造品牌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因缺少资金、人才和行业配套服务等因素影响,主要还是以生产低端产品为主,难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向高端产品发展的能力也不足,难以引领其他小企业和个体经商户的协同发展,只能处于一种企业的区域集聚,产业难以做大做强。

4、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难以向高端发展。46个块状经济中的虽然建立了SGS产品检测、蓄电池研发检测、童装研发检测等公共科技创新平台,但从发展高端产业工业经济来看,还不够,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还不够完善,人才难以引进与集聚,产业的集聚发展得不到更好的可持续发展与转型提升;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支出比重严重不足(约1.5%左右,有些不足1%),只注重眼前利益为主,对发展高端产品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上突破还有一定的难度,企业的发展主要还是依靠更新设备、模仿新产品和代生产等。如特色纺织品产业,到目前为止还是以更新设备的方式,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劳动成本和改善产品质量,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终端品牌方面几乎没有,产业难以进入高端产品领域,品牌影响力难以得到进行一步发展。

5、体制机制不完善,转型提升效果不明显。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对提升块状经济和促进现代产业集群化发展都比较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积极扶持政策,编制了六大特色产业转型发展规划,采取了“6+X”等协助转型升级措施,也采取了积极培育大企业、引进大项目、高端人才和要素保障等一系列积极的政策措施。但是,在打破区域行政界线,因地制宜统筹规划与区域协同发展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还做得不够;对如何发挥传统产业优势,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和充分利用区域优势等方面政策研究还不够深;对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要素资源促进产业快速发展方面的研究还不够;现有的保障政策和扶持体系可操作性不强和执行力度不够大等原因,直接地影响了我市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的发展进程。

6、行业协会浮于面上,对产业发展的作用没有发挥。行业协会除了做好与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向政府汇报行业企业的需求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向行业传达政府的方针政策外,更重的是发挥指导一个产业的发展民间组织职能与作用。目前,我市已经成立了浙江省蓄电池行业协会、浙江省耐火材料行业协会、湖州市电梯行业协会、湖州市纺织行业协会等29个市级以上的行业协会(详见附件9),但在作用发挥上面,仅是做了些政府政策的宣传、协助企业上市、教育培训与行业经济数据分析等工作,但在行业自律、维护权益、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引导行业加强自主科技创新、引导行业发展配套服务业、制定行业标准和抢占定标权与竞价权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促进行业规范快速发展方面做得不够。

三、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提升的建议措施

1、突出重点,加快现代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以长兴蓄电池(省级)、南浔木地板、安吉椅业、织里童装和德清生物医药五个省市级现代产业集群示范区为基础,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金属管道与不锈钢、装备制造、特色纺织品、竹木地板等六大特色产业,按照《湖州市重点特色产业培育发展规划

(2009-2012年)》,各县区政府编制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探索建立工业项目统筹布点机制,加强规划和方案的执行力度,加强示范区建设。加快培育南浔电梯、安吉竹业、开发区装备制造、吴兴金属管道和开发区节能环保装备等5个块状经济转型提升。以市场为核心,着力培育龙头带动效应明显、产业配套协作紧密、创新技术水平领先、公共服务平台支撑、资源环境友好、区域品牌知名度较高,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十大现代产业集群,使其成为推动我市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2、大力培育龙头行业企业,建立产业联动机制。编制完成龙头骨干企业发展规划和“一企一策”政策,借助行业协会的力量,引导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通过强强联合、企业兼并重组、并购和品牌经营、虚拟经营等现代方式,进一步做大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完善产业链,形成产业发展联动机制。按照“企业即城市,城市即企业”的理念,联合科研院校、行业协会等力量,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主,积极开展自主创新,发展配套服务业,提高产品质量层次,加强品牌建设和提升拓展市场能力;以国际化视野,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和资本链整合提升的高度,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互动的角度,把握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向龙头带动型现代产业集群转型提升。

3、优化空间布局,构建产业集聚平台。坚持科学规划,节约利用土地,加快土地资源整合,盘活土地存量,完善标准厂房等生产和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等原则,从有利于产业链补充和延伸,有利于人才集聚,有利于项目引进和行业龙头企业培育等角度出发,按照现代产业集群和循环经济的理念,高水平开发、高强度投入、高密度产出的要求提升开发区、工业园区和乡镇工业功能区的规划水平,合理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水平,使之成为块状经济转型提升的核心区,保障创新型、成长型中小企业用地需求,为企业集聚发展提供空间要素保障,多而形成多层次、梯度式工业经济发展格局。

4、做好外引工作,优化产业结构。按照园区规划水平,合理优化空间布局的要求,突破区域限制,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加强对世界500强、央企、大型国

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进市场前景好,对区域经济带动性强的项目和产业链互补项目。加强功能性建设步伐,特别是公共检测、信息平台、管理咨询、技术专利服务、人才教育培养、融资担保等建设,优化人才集聚环境,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建立与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构建原始创新与二次创新的科技服务平台,提高承接世界先进制造业转移的能力与水平,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提升。

5、发展科技创新工作,提升产业层次。通过科技局、科创中心和上海、杭州、南京和地方高校的人才区域优势等,充发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以市场为导向,行业龙头企业为主体,在政府的引导与政策支持下,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企业由委托加工向自主设计研发转变。按照企业技术创新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延伸的理念,积极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合作,攻克一批区域和行业共性、关键性技术项目,占据技术领域的制高点;建立企业间技术转让交易平台,实现技术创新成果的扩散效应,逐步形成区域技术联盟和创新体系;加强行业协会的市场调查研究工作,主动参与制订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抢占定标权和定价权,着力打造区域品牌和产品品牌。

6、加强规划和组织领导,健全扶持政策。市、县区要建立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合力扶持的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提升的工作协调机制。出台措施,调动乡镇打破区域限制,构建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和跨区域工作协调机制,减少重复投入和无序竞争。以企业为核心,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可操性强的政策措施,加大对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力度,采取贷款贴息、专项补贴等方式,重点支持龙头骨干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等工作。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完善公共服务平台、规范市场秩序和知识产权等行为,合力解决关于项目、土地、资金、电力、环保、税收、人才等一系列实际问题,推动企业对接、企业重组、企业联合等工作,为现代产业集群的发展创造优质环境。

第三篇:我国出口加工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以嘉兴地区的电子产业为例

我国出口加工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以嘉兴

地区的电子产业为例

发表日期:2012年4月10日 出处:http://www.xiexiebang.com 作者:现代商业 本页面已被访问 78 次

金靖 上海杉达学院

摘要: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恶化,最终演变成为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作为外贸依存度高达70%的开放大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日益凸显,外部需求骤减、人民币升值等问题致使我国的出口加工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因此,本文将对我国出口加工企业的转型发展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键字:金融危机、出口加工业、转型

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分工不断发展,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大幅度增加,生产国际化日益扩大,加工贸易逐渐成为我国国际贸易的重要方式。在金融危机爆发的第二年,即2008年,我国加工贸易的出口和进口增长率出现了自2001 年入世以来的首次大幅下降,比2007年下降了将近12%。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断恶化,我国的出口加工业将迎来更为寒冷的冬天。国际市场萎缩导致出口订单骤减,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发达国家为恢复经济,降低本国的失业率,对本国企业实施了贸易保护;人民币升值以及国内原材料和工人工资的大幅上涨,导致企业的盈利空间进一步缩小。因此,如何转型升级,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了我国出口企业继续解决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对嘉兴地区电子行业出口加工企业的调查,分析我国出口加工业的现状,并寻求转型升级的对策

一、我国出口加工业的发展现状

1、我国劳动力优势正在减弱

从要素的角度看,由于我国的自然资源丰富,同时蕴含丰富的劳动力要素,因此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加工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证了国民经济的告诉增长。但自本世纪开始,我国人口红利(一个国家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抚养率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力条件)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上涨,劳动力要素的优势正在下降。于此同时,周边国家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劳动力成本较低,且素质稳步提升,成为了我国有利的竞争对手。

2、加工贸易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盈利空间小

全球产业链一般有6+1个环节。6 是指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1便是利润最低的环节——加工制造。而我国加工贸易大多都处于产业链最低端的加工制造环节,没有掌控整个产业链,产品研发、原料采购订单销售等真正体现增值的环节严重依赖于国外。由于我国的加工贸易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环节,产业链条短,因此加工费用低廉,缺乏盈利空间。

3、加工贸易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低,企业规模小

我国的加工贸易产品主要以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粗加工产品为主,高新技术产品所占的比重较小。由于受到技术的限制,我国的出口产品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同时受经营者短期行为的影响,引进的技术设备不十分先进,这样低层次,低技术含量的加工贸易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因此产业升级换代能力差。此外,我国的加工贸易都以中小企业为主,数目多,规模小,分布分散赛,规模效益不明显,再加上下游配套能力弱,产业链条短,很难形成规模经济优势。

二、出口加工企业转型升级对策

1、精简机构,降低营运成本 企业成本的上升主要来自国内通胀导致的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以及工人工资的快速增长。工资成本的增加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国家几次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外加近几年来服务行业的蓬勃发展,由于其较为舒适的工作环境以及较高的收入吸引了大批外来务工人员;同时,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步伐,很多偏远地区的基础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吸引了很多务工人员留在了当地,造成了沿海地区的劳动力短缺,企业不得不通过提高工资待遇等方式来吸引工人。二是自从新的劳动法实施以来,更换工作变得更加容易,员工缺乏稳定性,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新员工的培训。由于经常更换工人,产量提不高而且不良品率也大大增加,变相又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针对以上的情况,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可以通过增加设备代替人工的方法来减少变动成本。同时在降低工人流动性方面,可针对岗位需要同技校联合定向培养技术工人,来提高产量和合格率,并可以节省上岗培训的费用和时间,同时定向培养的过程中若能增加一些企业文化的教育,还能增加员工的忠诚度从来减少流动。

2、出口企业对外投资可行性分析

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人民币的大幅升值,严重打击了很多出口加工型企业,再加上外国需求萎缩,企业订单减少,盈利空间进一步降低。面对如此的现状,政府也鼓励很多企业能走出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如越南、柬埔寨等)去投资或者去收购一些面临破产的外国企业,把挑战转化为机遇。

Dunning(1996)的OLI优势理论指出外商直接投资的选择主要决定于三方面因素:所有权优势(ownership advantages)、区位优势(location advantages)和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 advantages)。而在这三者之中,区位优势是决定国际投资在何处落脚的关键因素。经调查,大多企业现在都属于OEM或者少量ODM,缺乏专利技术的支持,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价格,因此企业要走出去,首先要看所选择的落脚点有没有区位优势(即投资国的国内投资环境恶化,导致企业在国内生产已不具备比较优势、而选择对外投资。流入国则需要具有市场发展潜力大、劳动力成本低、原料容易获得且便宜、土地易于取得、对外资采取优惠政策等方面的优势。)现在很多企业走出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求廉价劳动力,而对于目标所在地的外部环境没有做好充分的调查。很多企业到了外国以后才发现劳动力是很便宜,但是利润提不高,经营状况并没有改善。究其原因是之一是因为当地的配套供应跟不上,如从本国进口则运输费用很高,如在当地采购成本又很高;原因之二是因为当地劳动力管理遇到障碍,因为在很多相对落后和贫穷的地方,工人的自我约束能力很差,自由散漫,很多地方出现拿了工资不上班的情况,很难管理,产量上不去,合格率也提不高。综合以上两个原因,走出去的企业面临着一种困境,就是当地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的优势无法得到体现。所以在走出去之前必须做好完善的准备工作,确定目标市场的配套设施是否完善,工人素质是否符合要求。

3、开拓多元化出口市场,加强品牌建设

面对美国经济增长放缓,欧债危机的出现,发达国家均出现了需求萎缩,订单减少的现象,我国的出口企业应在巩固原有的贸易渠道,稳步提升市场份额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探索开拓,大力开拓东欧、中东、南美、非洲等市场,来分散风险,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的出口市场格局,降低对欧美市场较高的外贸依赖。

另外大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并创建了自己的品牌,但在实际销售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究其原因是由于在品牌意识很强的发达国家,中国的新兴品牌的竞争力很弱,市场认可度低,诸如像海尔、TCL等一些优秀国产品牌在发达国家的市场占有率也很低,因此OEM、ODM订单的比重较大,由于“中国制造“在发达国家的形象还有待完善,出口企业的自有品牌推广难度很大,因此,向新兴市场发展正是品牌建设的绝佳时机。相对来说,新兴市场的品牌意识相对薄弱,对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大,因此我国的出口企业可以利用相对价格优势占领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塑造中国的品牌形象。

4、转变经营理念,逐步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

我国大部分出口加工企业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最终端环节,没有掌控整个产业链,产品研发、原料采购、订单销售等真正体现增值的环节严重依赖于国外。所以一旦国外的需求萎缩,订单减少,企业就丧失了主动权而陷入困境。从这一点上,海尔的转型理念是值得借鉴的。从2009年开始,海尔第一次提出了从制造企业向服务企业转型的战略,即转变经营理念、顾客价值以及经营方式,将企业从制造驱动转型为服务驱动的新型企业。从经营理念上,从单纯向消费者提供电子类产品转变为向消费者提供成套解决方案,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可以拓宽自己的产品线,完善企业的产品系列。在顾客价值上,通过加强售前和售后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定制,提升顾客满意度,并能有效锁定客户,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在经营方式上,提升内部经营效率,实现“以销定产”和“以产定采”的零库存经营模式,大大地提高库存周转率并有效地降低成本。

5、通过建立产学研平台,提高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很多企业都想通过产品或技术的创新来实现转型,但是均企业技术创新以自主开发为主,在利用外部环境和资源创新方面力度仍不够大,主要是因为缺乏有效信息以及成本问题。然而在当前企业科研人才缺乏、科研能力不强的情况下,继续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单打独斗地进行创新,难以取得较大突破。为了鼓励企业加速转型升级,政府也再大力推动产学研联盟体系,因此企业可以联合当地政府通过其广泛的社会技术网络寻求对口的高校,为出口企业搭建一系列的产学研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6、使用灵活的结算体系,应对人民币升值

针对人民币升值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改变结算方式和锁定汇率来解决。目前绝大多数的外贸企业都是采用美元作为结算货币的,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快速升值,是的很多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因此可以采用更为多元化的结算货币比如欧元、英镑等相对稳定的货币进行结算来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远期结售汇和其他外汇交易等手段来锁定汇率风险,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对于一些远期成交的订单,企业可以通过协商来锁定汇率,避免风险;在客户同意的条件下可以积极地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

结论

针对以上的分析,本文对转型给出了一个新的定义:决策层按照外部环境的变化,从企业的核心竞争实力出发对企业的组织机构、运行模式和发展战略进行动态调整和创新,将旧的发展模式转变为符合当前时代要求的新模式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王颖.次贷危机对中国外贸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 理论版.2008年5月 [2]王晶、曹菁轶: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7).[3]樊长科:金融危机下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对策[J].生产力研究,2010(6).[4]马晓玲、赵放: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加工贸易的纠偏与完善[J].财经问题研究,2010(9).[5]李晨: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J].产业经济研究,2010(4).[6]龚建: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加工贸易的影响及对策思考[J].生产力研究,2010(7).[7]张琦:金融危机下中国加工贸易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16).[8]Dunning, J.H.and Narula, R., ed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Governments.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6.[9]万锦虹、马志平:不确定环境因素下的国际营销策略探讨[J].渤海经济瞭望,2009(5)[10]张沈伟:海尔加大投资推进转型[J].China Business Focus,2011(4-11)本文链接地址,转载请注明出处。现代商业 http://www.xiexiebang.com

下载论述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集群设计转型的策略和对策(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述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集群设计转型的策略和对策(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