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县产学研合作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2 07:16: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宜宾县产学研合作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宜宾县产学研合作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宜宾县产学研合作的调查与思考

宜宾县产学研合作的调查与思考

宜宾县政府副县长谭琦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深化产学研合作,有利于“科技、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有利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人才支撑。宜宾县资源丰富,大力发展工业企业基础较好,但多数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和中低层次技术为主的传统加工型企业,科技含量不高、产业结构层次技术水平较低,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偏低。为此,笔者认为,要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就必须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技术水平。

一、推进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工作探索

(一)全力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立了宜宾县博士专家服务团,聘请了省农科院、草科院、川农大、宜宾学院、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公司等院校、科研单位38名博士、高级工程师为服务团成员,发放了宜宾县产业需求,为引进技术提供平台;建立宜宾县籍在外科技人才信息库,将原始户籍在宜宾县,现在外地工作的各方面科技人才进行搜集、整理,建立宜宾县籍在外科技人才信息库,为愿意为宜宾县发展献计献策出力的各方面人才掌握基础信息,提供服务平台;大力推进院县合作,与省农科院、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川农大、宜宾学院等院(校、所)广泛开展科技合作,特别是与省农科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结成院县合作联盟,进行科技服务深度合作,推进科技强县进程;加大对外援科技人才奖励,新修订的《宜宾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增设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奖、外援

优秀科技人才奖2个奖项,最高奖励5万元,极大吸引了县外专家到宜宾县创业,支持宜宾县企业创新,促进宜宾县经济发展。

(二)大力推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产学研合作。依托院县合作、博士专家服务团等平台,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推进品种鉴定、重点科技项目合作等,引进柑橘留树保鲜、水稻覆膜抗旱栽培技术等科技成果进行试验、示范、推广,茵红李完成品种审定,大力开展樟油活性物质提取,开展樟油活性物质多用途研究,有力的提升了相关产业科技水平。全力支持企业与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富康芽菜厂与宜宾学院、四川理工学院,果王酒业与宜宾学院、群星渔业与四川大学等分别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富康芽菜厂新研制出2大系列10余种新产品,现已发展成为宜宾市第二大芽菜企业,果王酒业的猕猴桃酒顺利通过食品QS认定,群星渔业新发展特种鱼养殖基地50余亩,润丰科技在全县推广高淀粉红薯2000余亩。

(三)开展重点科技项目产学研项目合作。汇宝食品公司依托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优质兔产业化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与省草科院、成都大学建立合作关系,新建肉兔标准化养殖基地11个,研发兔肉新产品2大类10余种,申报发明专利3项。长兴畜牧科技公司依托省科技支撑计划与市畜牧局、四川农业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天源离子交换树脂厂依托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与宜宾学院开展技术合作,创新化工企业废酸利用技术,实现高污染企业废物零排放。

(四)主动开展企业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主动针对企业技术需求,充分利用现有产学研结合平台,为企业牵线搭桥。惊雷公司与北京工业大学院校开展技术合作成功研发不锈钢板焊机,与重庆大学合作研发三维肋管,企业由创业初总资产约40万元的小企业,发展为总资产3.87亿元,年产值超10亿元的大企业。天工公司长期聘请一汽汽车研究所、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20余名专家担任

技术顾问,成功研制汽车“EGR”阀、“VVT”,使企业在市场站稳脚跟,并得到飞跃发展。威化公司将企业建为北京理工大学科研项目的中试基地,提升了企业在民爆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产学研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宜宾县不断加强人、财、物的投入,从战略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对提升中小企业科技水平,改造传统产业的重要作用,主动出击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与省级专家共同申报科技项目,在产学研方面已经做出了积极有意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掌握了一批院校和专家资源,中小企业科技需求强烈,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愿望强烈,政府大力推进产学研工作氛围浓厚。

但是,在看到优势的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不足。一是企业发展规模较小,研发机构不健全,科技人才匮乏,研发投入不足,对产学研认识不均衡,重视不足,与高校等技术团队属松散型合作关系,未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二是开展产学研合作起步较晚,全县有关产学研合作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不系统、不完善,在推动产学研方面缺平台、缺载体、缺手段、缺经费,掌握的院校资源、专家资源还不能完全满足全县产业发展的需求。三是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尚未真正建立。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专家追求有偿转化科技成果,获得对等的研发经费和经济利益。而在平衡企业与院校、专家之间的经济利益、知识产权、风险承担、项目经费使用比例等方面缺乏长效机制,企业、院校在产学研中的权责利不明确,阻碍全县产学研合作的推进。

三、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对策建议

推动我县产学研合作,最根本是企业,最关键是政府,最核心是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

(一)鼓励企业积极主动开展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企业是主体,必须全力调动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排除传统企业和新创办企业找不准本行业技术发展方向、不明确产学研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等因素,大力解决企业科技研发能力弱无法开展产学研合作等难题,从四个方面切实提高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主观能动性。一是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参加科技博览会和相关产业专业论坛,组织开展现代企业管理先进理念,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前沿先进理念和实例培训,大力提升企业老板的思想认识,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二是引导企业制订技术发展路线图、商业计划书等宏观规划,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提出阶段科技需求、技术难点,研发攻关重点及方向,找准产学研合作方向和重点,变企业产学研单一项目合作为企业发展整体合作。三是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尤其支持传统产业和新创办的企业联合高校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或将企业研发中心建在高校重点实验室,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设备、人才资源为企业研发服务,减少企业研发投入,缩短研发周期。四是落实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税收减免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积极帮助企业申请科技项目、专利转化等财政资金投入,帮助企业开展风险投资、知识产权质押等方面业务,争取银行和社会资金投入,解决企业研发资金瓶颈。

(二)充分发挥政府桥梁纽带、引导和服务作用。政府在产学研合作的关键作用体现在是否出台相关政策和制度、是否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引导和服务工作是否到位。为此,政府应从以下几方面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一是出台关于促进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和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吸引院校和专家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充分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作用,保障其开展产学研合作必要工作经费,增强推进产学研工作中介机构职能。二是主动征集企业科技需求,建立重点产业和企业科技需求信息库,做好院校科研院所的服务对接工作,搜集整理我县重点产业涉及院校和科研单位最新研究成果,建立科技成果信息库,搭建产学研合作网络交流合作平台。三是发展壮大宜宾县博士专家服务团,建立博士专家服务团是宜宾县在推动产学研方面的创新举措,要运用好该项机制,充分利用专家资源推动宜宾县产学研合作。四是利用好宜宾县籍在外科技人才资源,充分利用各方面的优势人才、信息、资金资源推动产学研合作。五是执行《宜宾县科技奖励办法》,及时表彰奖励为我县做出积极贡献的外援优秀科技人才,激励和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为宜宾县经济发展服务,推动产学研合作。六是结合优势重点产业特点和科技需求,每年定期举办产学研合作相关会议,组织企业和产业代表与大专院校举办各类项目洽谈会、成果交易会、信息咨询会、推介会,为企业与院校产学研合作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三)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因企业、院校在产学研合作中价值取向不同,没有规范的长效机制,将导致产学研过程中产生很多矛盾和纠纷。因此,必须加强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建设。全面总结我县在以往开展产学研合作方面的成效和不足,借鉴外地成功做法,主要建立产学研合作成效评估机制,成立产学研合作项目绩效评估机构,确保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公平合理;创新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引进模式,建立人才保障机制;创新互动机制,保障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持续合作;加强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诚信保障机制;加强知识产权咨询服务,完善知识产权保障机制。通过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在产学研合作中,企业、院校和专家实现共赢。

第二篇:关于打造宜宾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打造宜宾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的调查与思考

市招商引资局局长 毕忠明

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一枢纽一城两中心四基地”的战略部署,而打造装备制造业基地是“四基地”之一。现根据宜宾实际,结合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的调研情况,立足于借助外来资金,建设我市“装备制造业基地”作以下探讨。

一、建设装备制造业基地是结合宜宾实际的战略选策

(一)宜宾建设装备制造业基地符合全省的发展布局

2008年四川省出台的《2008—2012年四川省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打造“六带、一链、四集群”的构想,把宜宾规划为“成—德—资—自—宜装备制造产业带” 上的重要节点。由此看出,宜宾打造装备制造业基地与省上的产业部局是一致的。同时,宜宾地处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不管是备战还是经济建设时期,都有独持的区位优势。一位机械企业老板在对宜宾考察后曾说,宜宾独特的区位,不但适合发展装备机械,还适合发展国防工业。并表示愿意协助宜宾,协调国家有关方面的工作,争取将宜宾作为国防工业的战略布点,这样,可以获得国家更多的政策支持,加快宜宾发展。可见,市委市政府从科学发展观出发,确立建设装备制造业基地,挖掘了加快发展的又一着力点,打开了美好新宜宾建设的新空间。

(二)建设装备制造业基地是加速宜宾发展的现实选择

宜宾建设装备制造业基地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二是交通运输条件便捷,尤其是长江黄金水道运输成本低廉;三是地处川滇黔结合部, 市场覆盖广;四是已有一批初具规模的机械制造企业,如: 普什集团、三江机械、岷江机械、天工机械、惊雷科技等;五是已具有大量的熟练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人材,而且,随着职业院校培养培训力度的加大,这样的人才还在大量增多;六是宜宾志诚港的开工建设,需要有更多基地的产品投入运输,以确保港口功能的充分发挥,从而实现港口建设与基地建设的良性互动。因此,宜宾打造装备制造业基地符合宜宾目前加快发展临港经济的现实选择。

二、宜宾打造装备制造业基地存在的问题

(一)“基地无形”。宜宾现有13个工业集中区(以下统称为“园区”,因为企业普遍反感“集中区”的提法),理论上外来投资的装备制造企业都可以入驻,本地装备制造业类企业也可以迁入进去发展。但实际上,几乎没有一个工业园区符合装备制造业基地的条件(以下简称基地),甚至离有形“基地”的称谓还有较大距离。有的机械企业老板来宜宾考察后说,你们的园区目前还不适合我们来建厂。

(二)市场不配套。作为基地,应该是机械企业繁衍生息的场地,应能提供企业所需的各种原材料和零部件,然而目前宜宾没有这样的市场。有位企业老板讲了一个小故事,说的是他的公司曾经来宜宾为某厂维修调试一台机器,工作过程中需要一根铜棒,跑遍了宜宾都没买到,结果,还是专人赶到重庆买过来才完成了维修任务。这样远距离地购买一个小的部件,不仅增加了成本,也延误了工期。无独有偶,我们在调研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过程中也听到类似的说法,一位服装企业老板说,产业发展与配套的专业市场息息相关,配套的专业市场,决定着产业发展,基地的形成。要建基地,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建设与之配套的专业市场。

(三)生产要素不配套。作为基地,最基本的要素是通路、通电、通水。沿海一些园区,早就已经做到了“七通一平” 甚至“九通一平”,而宜宾的园区大多连“三通一平”都达不到。因此,有很多外来投资企业对宜宾的交通、资源、区位条件很感兴趣,但来宜宾实地考察后,都觉得条件不成熟而放弃了。浪沙袜业入驻宜宾后,建厂时间一再延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水电供给达不到所需的合理要求。

(四)政策不配套。要打造基地,必须配套相应的政策,因为各工业园区给投资企业提供的土地与园区外的土地中间,还有一个“隔离带”,即园区内企业所需的水、电、路三通只到园区用地红线外,没有接入到园区内部,或者说园区内部是没有“三通”的,需要企业自己打造。也就是说,投资企业要建厂,还需要自己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地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内部道路、供排水系统、供电系统等等,这些工作企业愿意做,投资资金也愿意出,但若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予以支持,企业就不愿意。因此,除非工业园区自己做好园区内三通一平,并与外面做好有效链接,否则打造有形基地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三、建设我市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建议

(一)尽快制定基地建设规划。首先,确定基地的位置:从宜宾目前的状况看,在临港经济开发区靠近志诚码头,且在拟将修建的进港铁路支线一侧为宜。其次,留足发展空间:作为基地,既要保证机械制造企业进驻用地,还要留足建设与基地配套的专业市场所需用地。据有关业内人士介绍,专业市场用地以3000亩左右为宜。再次,要尽快作出规划:企业入驻建厂、专业市场建设都需要一个过程,已开工的志诚港码头建成后需要很大的货物运输量。如果码头建好后,没有一个较大较完善的基地为其提供有效货源,港口就会无货可运,将会面临“晒太阳”之忧。

(二)尽快启动基础设施和要素配套建设。在完成规划和征地的基础上,尽快动工修建骨干道路,进港铁路,供排水系统,供电、供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和要素配套供给建设,为企业进驻落户创造条件。至于是否需要平场,可与入驻企业商量。

(三)制定配套政策。2008年宜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宜宾市鼓励投资暂行规定》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但是,这些政策还不能解决基地建设所涉及的全部问题,虽然可用“一事一议” 的方法予以弥补,但效率不高。有一点需要形成共识:那就是与基地配套的专业市场内,将会有若干中小企业,他们为基地内的装备制造企业提供原辅材料或零配件,有时还需要进行简单的生产加工,在这个意义上他们是工业企业,同时,这些企业也可能买进卖出而从事商业贸易经营,这个意义上讲又是商贸类企业,这类企业如何实施优惠;在专业市场内部,大量的人员生活、居住,以及相应的服务行业也需要考虑如何制定配套的优惠政策。因此,基地内的政策应综合考虑,使之更合理、更优惠。

(四)包装项目,推出招商。在建设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为了加速建设,可以将基地内的道路、供排水、管网、专业市场等建设,分解包装成单个项目,在政策的支持下,对外推出进行招商,引进外部投资者和外来资金,加速基地建设,既增加了就业,又加快了宜宾发展。

第三篇:关于宜宾创建四川教育强市的调查与思考范文

关于宜宾创建四川教育强市的调查与思考

宜宾市教育局副局长李春林

“十一五”期间,宜宾市在创建川滇黔结合部经济强市的同时,着力推进教育强市的建设,截止2010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不含高校、培训机构,下同)2521所,在校生86.84万人,教职工46332人,其中专任教师41928人。“十一五”补充教师6045人,培养骨干教师5462人。3-5岁幼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76%,小学学龄人口净入学率达99.98%,三类残疾儿童平均入学率达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5.1%。2010年,四川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会在宜宾市召开,宜宾市教育综合目标考核位居全省第一,标志着宜宾教育进入全省先进行列,为“十二五”期间创建四川省教育强市打牢了基础。

一、创建四川教育强市是宜宾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2010年第26个教师节庆祝大会上,中共宜宾市委书记杨冬生、市长吴光镭深情寄语宜宾教育—“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基础,未来的竞争力;实现宜宾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基础在教育,希望在教育。”

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影响和推动教育等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反过来教育等社会事业又要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领导全市人民,坚持改革创新,顺利实现了三年职教攻坚,义务教育在区域内均衡发展,普通高中健康推进,高等教育内涵提升,民办教育规范运行,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教育的良性发展,为宜宾培养创新性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党政人才打下了智力基础。由此推动了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酒类食品产业突破400亿元,综合能源产业突破

100亿元,化工突破100亿元,机械制造业突破50亿,七大优势产业实现利润148.1亿元。

二、创建四川教育强市的条件已基本具备

“十一五”初期,针对宜宾教育存在的部分指标都处于全省后位,群众对宜宾教育有不满情绪等问题,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夯实两基(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发展高中,提升高等”的教育思路,着力解决教育存在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实现后进变先进的目标。

(一)教育投入增长,办学条件改善。“十一五”期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达124.69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48倍。“十一五”期间,全面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危改、义教、普高、中等职业育、高教、特教、远程教育等项目,彻底改善了各级办学条件。全市新建校舍面积60.3万平方米,消除危房80.1万平方米,70%以上的中小学教育装备达到国家标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率达99.5%,高中教育阶段学校具备天地网合一的远程教育条件。

(二)教师队伍数量得到充实,素质不断加强。全市有专任教师42470人,研究生学历174人,本科学历17176人。2010年,全市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9.39%,98.57%,94.98%,82.89%,教师城乡分布、学科分布不合理现象基本改善。

(三)学校后勤保障水平得到提高。基本解决了学校安全饮水、安全用餐。加快了寄宿制学校建设,运动场所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的进程,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和安全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备,为师生提供了安全、舒适的后勤保障,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推进和健康运行。

(四)学校环境建设得到明显改善。立足于对环境的打造。特别重视法制、舆论环境、人文环境。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正确的舆论引导,形成社会对教育的正确评价。一个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师以从教为荣,民以助教为乐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三、创建四川教育强市的困难和问题

创建四川教育强市是宜宾市在“十二五”对教育的基本定位,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任务还比较重,深层次矛盾仍然突出。集中反映在:一是教育人才相对不足,结构不优。虽然补充了相当数量的教师,但有相当部分是从代课教师过渡来的,存在着“名师、名校长”少,教师年龄结构不尽合理,学历水平偏低,学科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二是发展不足,资源分配不均。虽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学校布局调整步伐加快,但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心城区、县城教育资源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在以县(区)为单位的区域内教育资源发展仍具有不平衡性,致使城区学校生均用地差距大,超大班现象严重,群众较为不满。三是教育改革有待深水护航。根据系列改革现状分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任务还比较重,甚至还比较艰巨。集中反映在教育资源短缺,特别是教师资源缺乏,投入的滞后性和办学模式的单一性等方面。四是教育科研机构建设滞后,科研人才缺乏。市级科研机构建设包括教科所、技术装备所、后勤产业办和电化教育馆等等,这些单位建设步伐缓慢,近几年都未投资建设,科研机构人员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存在严重不科学和不合理,指导全市教育科研工作乏力。全市教育科研队伍少,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科研工作滞后,处于缺经费、缺设备、缺人才的状态。同时,还有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安全稳定、后勤保障、素质教育推进等问题。

四、创建四川教育强市的对策措施

创建四川教育强市是宜宾社会进步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宜宾教育的迫切希望。

(一)坚持协调发展,育人为本。采取措施,统筹各类教育发展,优化城乡教育资源的布局,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快乐成长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坚持环境育人,依法治校。环境育人,包括政策环境、法治环境、舆论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关键在依法治校。依法治校就是从法律的层面对教育提供保障,坚持环境育人,通过优化法治环境实现对校园环境的保障。

(三)坚持结构优化、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结构优化,是教育系统内部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学校遵循教育规律,包括课程优化、学校布局优化、队伍优化。同时,政府在数量上,按师生比的规定,配备配足师资队伍;在质量上,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培养和引进力度,确保教师队伍的合理流动,改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四)坚持示范引领,全面提升教育在区域内的竞争力。建四川教育强市,需要有一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示范学校。从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学校教学科研、学校德育工作、教育现代化等方面,打造一批各类示范学校,在全省、全国具有较强的影响力。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还应重点研究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专门技术人才,条件成熟时组建参与区域内竞争的各种教育集团,作为建教育强市的重要标杆,增强区域间的技术人才竞争力。

(五)坚持内涵发展为主,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坚持内涵发展为主的基本原则,走改革创新之中,坚持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引领,搞好专家大院建设和国家实验室建设。宜宾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要积极有为,扩大在全国的影响力。同时,联系宜宾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在条件基本成熟的情况下,组建

宜宾卫生高等专科学院和宜宾食品工业专科学院,用以推动宜宾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

(六)坚持科研兴教,提高教育的核心竞争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样教育科技也是建宜宾教育强市的强大推动力。加大市级科研培训建设,集教学、科研、培训、装备于一体,用以推动全市教学科研和健康运转,引领全市教育积极参与全国乃至全世界教育的竞争,真正成为建四川教育强市的强大推动力。

(七)坚持改革创新,扩大对外交流。改革创新,主要是体制改革,包括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办学体制改革、评价体制改革等等。对外开放,包括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使教育理念与国外及先进地区的碰撞等等。在创建四川教育强市过程中,改革开放在教育领域还需纵深发展,开放的力度还要加大,提高教育对外交流水平,积极参与竞争。

第四篇:产学研合作协议

产学研合作协议

甲方:天津xxxxxxx公司

乙方:xxxx大学xxxxxx学院

根据“经济建设依靠科技进步,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和“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甲方与乙方经友好协商,就甲乙双方开展长期全面产学研合作,达成如下协议:

1、乙方向甲方开放相关的实验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优先向甲方转让科技成果,帮助甲方解决生产和技术改造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并根据甲方需要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四技”服务。

2、根据甲方企业发展的需要,对具有前瞻性和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甲、乙双方组成联合课题组进行研究攻关,联合申报各级政府的有关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3、在保障甲方生产有序进行的前提下,甲方依据相关计划安排,为乙方师生提供专业参观、实习、见习和科研试验的条件。乙方创造条件开设与甲方经营生产实际需要有关联的专业和专业方向。

4、乙方根据甲方需要,为甲方“订单式”定向培养本科生,学生在假期可到甲方实习,毕业后,甲方按择优录取的原则优先加以

录用。

5、甲乙双方本着人才资源共享的原则,开展人才交流,甲方选派科技专家为乙方学生授课、指导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乙方选派科技专家帮助甲方开展科学研究和生产管理活动。

6、7、甲乙双方开展其他有利双方发展的交流活动。甲乙双方合作项目产生的一些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归甲乙双方共同所有,未经合作方明确书面许可,相关技术、产品和科研成果不得对第三方公布和转让。

8、本协议书有效期:自2xxx年x月至2xxx年x月,若有变动可由双方协商修订。

9、甲方(签章)乙方(签章)

甲方代表签字:乙方代表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本协议一式贰份。协议中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第五篇:产学研合作协议书

产学研合作协议

甲 方:***有限公司

乙 方:***大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本着长期平等合作、互利互惠的原则,为实现技术研发与市场营运的直接联盟,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成以下协议:

一、合作宗旨:

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技术、人力等资源以及先进成熟的技术成果,利用企业的市场资源和生产条件,提高学校的科研能力,将科研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双方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全面合作,共同构建产学研联盟的创新体系,建立产学研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专业、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努力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共赢”。

二、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一)乙方的责任和义务

1.为甲方的长远发展、战略定位、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技术支持,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根据甲方提出的武汉市前资助科技计划项目需求和企业技术难题,积极组织力量进行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攻关,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帮助甲方进行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帮助甲方进行质量攻关。

3.帮助甲方解决产业优化中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以及企业的具体技术工艺问题和管理问题,把***大学的技术成果优先提供给企业进行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4.协助甲方做好企业所需人才的培养、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5.乙方利用强大的技术开发力量,开发甲方新承接或者甲乙双方共同确立的项目。

6.乙方应配合甲方做好技术咨询及在开拓业务进程中提供技术支持。

7.属于乙方单方开发的产品,甲方如有兴趣合作,可在双方协商后,另外确定合作方式。

(二)甲方的责任和义务

1.充分利用企业的市场优势、设备优势和生产条件为乙方提供良好的生产试验条件和校外实训基地,为乙方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方便。

2.优先接纳乙方毕业生进行实训和就业。

3.接受乙方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为乙方进行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大生产试验条件,合作完成科研任务。

4.甲方以现有的市场营销网络及社会资源为基础,更进一步的开发市场潜力,逐步形成一个规范化,全国性的营销网络。

5.甲方根据社会需求,收集和承接企业应用软,硬件的开发项目。

七、合作期限

合作期限为三年。

八、其它:

1、甲、乙双方在执行本合同时发生争议,可通过双方友好协商解决,若经双方调解无效,可向有关仲裁机构提请仲裁。

2、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协商签订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同样具有法律效应。

3、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4、本协议经双方签章生效。

代表签字(盖章):

甲 方:***有限公司

时 间: 201*年*月*日

代表签字(盖章):

乙 方:***大学

时间: 201*年*月*日

下载宜宾县产学研合作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宜宾县产学研合作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产学研合作协议书范本

    甲方:乙方:一、合作宗旨双方本着集成有用资源,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生产力,同事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在时间中培养高科技人才,促进学......

    产学研合作-情况介绍

    内蒙古东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XXXXXX有限公司 产学研合作情况介绍一、公司简介 XXXX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 )于2010年4月19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设立,是一家致力于发展低......

    产学研合作协议

    合作协议 甲方:贵州遵义国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乙方:遵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双方本着服务企业,满足产业需求,提高农业科技水平,集成各类资源,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

    产学研合作协议

    产学研合作协议甲方: 乙方: 双方本着提高科研水平,集成各类资源,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一致同意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全面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实......

    产学研合作协议书

    产学研合作协议书甲方:三明职业技术学院 乙方:集辰(福建)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双方本着服务企业,满足产业需求,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集成各类资源,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经甲乙双方......

    定稿:产学研合作协议书

    校企产学研合作协议书甲方:榆林学院 乙方:为了整合优势资源,提升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双方从战略合作的高度,在校企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就联合培养......

    产学研合作协议书

    xxxxxx——xxxxx大学关于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协议书 本着“依托行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xxxxx(以下简称甲方)和xxxxx(以下简称乙方)就在xxxx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达成如下协议,具......

    产学研合作协议书--

    产学研合作协议书甲方:乙方:为落实国家科技兴国战略,促进科技创新,加快企业经济发展和产业进步,充分利用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的技术,人力等资源以及先进成熟的技术成果,利用企业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