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失察失误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时间:2019-05-12 07:59: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3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失察失误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3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失察失误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第一篇:3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失察失误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党群类】公司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失察失误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领导人员

选拔任用失察失误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干部人事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建立健全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的科学机制,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根据中共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及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有关领导人员管理的工作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失察失误责任追究(以下简称“选拔任用责任追究”),是指在领导人员(包括厂处领导人员、科级管理人员,下同)选拔任用工作中,对违反领导人员选拔任用政策,不按规定办事,不履行或未有效履行职责,选拔任用领导人员失察失误,影响党的事业、损害企业利益后果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予以责任追究。

第三条公司各单位及组织人事部门选人用人必须严格按照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工作的原则、条件、标准、程序和纪律要求认真履行职责。要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要搞“五湖四海”,反对搞团团伙伙;要讲党性原则,反对封官许愿;要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坚持民主集中,杜绝临时动议,反对个人说了算;要严格执行领导人员管理工作纪律,防止跑风漏气,反对以权谋私。

第四条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应坚持实事求是,逐级负责,有错必纠,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对失察失误行为,视情节轻重予以组织处理(通报批评、调离现工作岗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党纪处分或行政处分。

第二章推荐责任及责任追究

第五条基层单位向上级组织推荐拟提拔人选,必须按规定根据职位要求和任职条件进行民主推荐,经集体研究确定。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对民主推荐的过程和向上级组织推荐的人选负责。

第六条个人向组织推荐提拔人选,必须写出推荐材料并署名,说明推荐理 III—I—19

由,填写领导人员推荐表,并对推荐的人选和所介绍的情况负责。

第七条本人向组织自荐,必须写出自荐材料,说明自荐理由,对自荐提供的情况负责。

个人推荐的人选和自荐人员,必须经组织审查后,按规定程序进行民主推荐,所推荐的人选得不到群众公认,不得列为被考察对象。

第八条在领导人员推荐工作中,不履行或未有效履行职责,存在以下情形的,必须追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一)未按规定程序和要求进行民主推荐的;或单位未经党委班子集体讨论而向上级组织推荐拟提拔人选的。

(二)所推荐的人选不符合任职条件的;夸大被推荐人的德才条件的。

(三)未按规定程序集体讨论确定考察对象的。

(四)推荐人选有严重问题的;明知所推荐的人选有严重问题,隐瞒事实坚持推荐的。

(五)个人自荐中隐瞒问题或弄虚作假的,或跑官要官的。

第三章考试责任及责任追究

第九条在领导人员选拔任用考试工作中,单位或组织人事部门应认真制定考试办法,严密组织考试,严格监督管理,对考试过程和考试结果负责。

第十条在领导人员选拔任用考试工作中,不履行或未有效履行职责,存在以下情形,必须追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一)组织人员、管理人员不按考试规则组织考试和实施,造成试题泄露、涂改试卷和考分等后果的。

(二)命题人员泄露试题内容的。

(三)判卷人员和面试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的。

(四)巡视、监考等考务工作人员严重失职,导致试题泄露、考场秩序混乱等情况的。

第四章考察责任及责任追究

第十一条组织人事部门应根据考察任务,认真制定考察工作方案,按领导人员任用考察程序组织实施,并对考察工作和考察意见负责。

第十二条考察组及其考察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考察工作纪律,按规定程序认真进行考察。考察组负责人和考察组成员对考察过程和提出的考察意见负责。Ⅲ— I—20

第十三条考察对象所在单位和被谈话人以及有关部门,应积极配合考察组的工作,如实提供考察对象的情况。单位和部门以及被谈话人分别对所提供的情况负责。

第十四条在领导人员任用考察工作中,单位或有关人员不履行或未有效履行职责,存在以下情形的,必须追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一)对考察工作组织不严,导致考察情况失真失实的。

(二)对考察情况不经集体讨论提出任用意见,或歪曲隐瞒考察中发现的问题,造成用人失误的。

(三)考察人员因责任心不强,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作核实或调查,或不客观真实地反映情况,导致考察失真失实,造成不良影响的。

(四)有关工作人员和考察人员泄露领导人员考察情况的。

(五)考察人员阻止知情人反映情况,或弄虚作假、隐瞒歪曲事实真相的;或封官许愿,收受贿赂的。

(六)考察对象所在单位和被谈话人,不向考察组反映真实情况或歪曲事实,以及采取其他方式影响或干扰考察组了解情况的。

(七)按照有关规定,其他相关部门对考察对象的违纪违法行为,不及时通报情况,或者夸大、缩小事实的。

第五章任用决策责任及责任追究

第十五条党委集体讨论领导人员任免事项,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到会。到会成员对任免事项,应当发表同意、不同意或缓议等明确意见,并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表决。公司制企业任用领导人员,按有关章程规定进行。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对讨论研究过程和作出的决定负责。

第十六条组织人事部门必须客观、真实地向党委会议介绍领导人员人选的提名、推荐、考察情况和是否任用的意见。

第十七条组织人事部门根据党委作出的任用决定,对拟任职人选进行任前公示,认真掌握和调查核实公示中群众反映的问题,如实向党委汇报,并对任前公示的过程和反映问题的调查情况负责。

第十八条在任用决策工作中,不履行或未有效履行职责,存在以下情形,必须追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一)以书记会、办公会、少数人研究或圈阅等形式,代替党委会或党委扩 III—I—

21大会集体讨论决定领导人员任免的。

(二)临时动议决定领导人员任免的。

(三)党委领导成员个人决定领导人员任免,或者个人改变党委或党委扩大会集体作出的领导人员任免决定的。

(四)组织人事部门不如实向党委汇报领导人员人选推荐、考察、任前公示等情况,造成用人失误的。

(五)党委成员及组织人事等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泄露党委酝酿、讨论领导人员任免情况的。

(六)党委成员在领导人员任用事项上,利用职权对他人打击报复或收受贿赂的。

第十九条单位违反规定所作出的领导人员任免决定一律无效,由上级党组织及组织人事部门或者同级党委按照规定程序予以纠正。

第六章责任追究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党委要加强对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管理,防止选拔任用领导人员失察失误现象的发生。对发现的问题和群众举报,要认真负责地调查核实,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提出处理意见,并对调查过程和结果负责。

第二十一条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失察失误问题调查处理工作,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组成2人以上的调查组;

(二)制定调查核实工作方案;

(三)采取查阅资料、个别谈话等方式实施调查;

(四)听取被调查人的陈述和意见;

(五)综合分析情况,形成调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

(六)按有关规定管理权限予以处理。

第二十二条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失察失误责任的认定结论,应向相关责任人反馈;作出组织处理或给予纪律处分的,应通知相关责任人。

第二十三条领导人员管理工作监督部门对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失察失误的问题不按要求调查核实,或者隐瞒歪曲事实,追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Ⅲ— I—22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领导人员选拔任用管理工作。第二十五条本办法的内容与上级有关规定不符时,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第二十六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III—I—23

第二篇:关于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中共渭城区委关于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为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约束有关部门和决策者的用人行为,实现用人决策的规范化、制度化,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是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关于对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行为的处理规定》等党内法规、文件为依据,对党委(党组)、组织(人事)部门及有关责任人违反《条例》规定或错误决策,选拔任用不符合条件的干部,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第二条 违反《条例》规定选拔任用干部和违反《条例》第六十三条所列纪律的,所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一律无效。

第三条 对用人失察失误者进行责任追究,要坚持实事求是、从严执纪、有错必究的原则,把责任追究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

第二章 责任主体和责任内容

第四条 在推荐干部过程中,不同推荐形式的组织者或推荐者应承担相应责任:

(一)民主推荐干部,上级组织部门组织的责任主体为考察组,考察组长为第一责任人,本单位组织的责任主体为被推荐对象所在单位党委(党组),党委(党组)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未设党组的行政正职为第一责任人),主要责任是认真制定推荐方案,严格按照推荐程序,合理确定参加推荐人员,详细介绍被推荐人的全面情况。

(二)党组织推荐干部,责任主体是推荐单位的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未设党组的行政正职为第一责任人),主要责任是如实向上级党组织汇报推荐情况,对民主推荐、班子集体研究和推荐结果全过程负责。

(三)领导干部个人推荐干部,责任主体是推荐者本人,主要责任是在与自己工作关系密切的干部范围内推荐领导干部人选,推荐干部必须按《条例》规定写出署名推荐材料,说明推荐理由。

第五条 在考察干部过程中,组织部门对考察工作全过程负责任:

(一)组织部长办公会集体研究确定考察对象,并对其结果负责,组织部长为第一责任人。组织部长办公会的主要责任是严格按照《条例》规定从后备干部或在民主推荐多数群众认可的干部中确定考察对象。

(二)考察组执行考察任务,负具体考察责任,考察组长为第一责任人。考察组的主要责任是认真制定考察方案,合理确定民主评议、民主测评、个别座谈等人员的参与范围,全面了解考察对象的情况,对考察对象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形成署名考察材料,并对考察材料负责,向考察组的派出机构做出汇报,如实反映考察情况和意见。

第六条 在酝酿干部过程中,责任主体是组织部门,组织部长是第一责任人,主要责任是在干部考察前,讨论决定或决定呈报前,根据干部的具体情况,在区委、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区政协等有关领导成员中进行充分酝酿,工作部门领导成员人选应当征求其上级分管领导成员的意见。

第七条 在任用干部过程中,责任主体是区委,区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主要责任是对组织部门提请研究的干部进行审核把关,严格按照《条例》的有关规定决定干部任免。

第三章 责任追究

第八条 在推荐干部过程中,有下列行为者予以追究:

(一)民主推荐的组织者,不按《条例》规定办事,不向上级党委如实汇报推荐情况,或者向外泄漏

推荐情况的,对主要责任者给予批评教育或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党内警告、严重警告处分。

(二)在推荐领导干部人选时,对推荐对象了解不深、识人不准,所推荐的人选有严重问题的,给予推荐人批评教育或通报批评,如明知所推荐的人选有严重问题仍坚持推荐,情节严重的,应酌情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三)在推荐领导干部人选时,吃请、收礼的,给予责任人批评教育或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

(四)在民主推荐中人为篡改推荐结果、弄虚作假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是组织干部的调离组织部门。

(五)在民主推荐中为自己或他人拉取选票,搞非组织活动,造成推荐结果失实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第九条 在考察干部过程中,有下列行为者予以追究:

(一)在确定考察对象时,不按《条例》规定从后备干部或民主推荐多数群众认可的干部中确定,人为指令、指定考察对象的,对主要责任者予以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处分。

(二)在确定考察对象过程中,不坚持集体研究,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弄虚作假,隐瞒或者歪曲事实真相的,对主要责任者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或造成用人失察失误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处分。

(三)对因工作不负责,考察结果失察的,或不客观、不全面、不准确反映考察情况,故意隐瞒、歪曲事实真相的,对主要责任者给予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或造成用人失察失误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留党察看处分;是组织部干部的,调离组织工作岗位。

(四)对考察时必须回避而没有回避的考察人员,或在考察期间吃请、收礼、讨好许愿、泄露干部考察情况的,给予批评教育或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是组织部干部的,调离组织工作岗位。

(五)考察干部时,谈话人或有关机关和部门不能真实准确地提供被考察对象的有关情况和材料,有意隐瞒和歪曲事实真相的,对谈话人及机关和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酌情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

(六)组织部门未按《条例》规定进行严格考察,向党委提交使用意见的,对主要责任者给予批评教育或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处分。

(七)组织部门对考察对象不按《条例》规定实行考察预告的,对主要责任者给予批评教育或通报批评。

第十条 在酝酿干部过程中,有下列行为者予以追究:

(一)对干部决定呈报前,不按《条例》规定进行充分酝酿的,对主要责任者给予批评教育或通报批评。

(二)把不符合条件的人选提请酝酿,对主要责任者给予批评教育或通报批评;对组织部门提请酝酿的干部人选,明知有问题而不进行严格把关,对主要责任者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或造成用人失察失误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留党察看处分。

(三)区委领导成员及组织等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泄露区委酝酿干部任免情况的,给予批评教育或者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第十一条 在任用干部过程中,有下列行为者予以追究:

(一)以书记办公会、少数人研究或者圈阅等形式,代替区委常委会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的,对主要责任者给予批评教育或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处分。

(二)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任免的,对提议者给予批评教育,对负责人给予批评教育或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警告处分。

(三)区委领导成员个人决定干部任免的,或者个人改变区委常委会集体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的,对主要责任者给予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四)县级领导干部违反《条例》有关规定,提拔本人配偶、子女及其他亲属的,在工作调动、机构

变动时突击提拔干部的,或者在调离后干预原单位干部选拔任用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五)县级领导干部不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件、任职资格和工作程序,指令或指使提拔本人的秘书等身边工作人员的,给予批评教育或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处分。

(六)县级领导干部、组织部干部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收受贿赂或因收受贿赂造成用人失察失误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索取贿赂的,从重或加重处分。

(七)区委领导成员及组织等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泄露常委会讨论干部任免情况的,给予批评教育或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八)对拟提拔干部不按《条例》规定实行任前公示的,对主要责任者给予批评教育或通报批评。

(九)在任前公示过程中,群众反映有问题,未进行调查核实或在未调查清楚的情况下继续任用的,对主要责任者给予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处分;在经调查核实问题确实影响任用的情况下,继续坚持任用的,对主要责任者给予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消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开除党籍处分。

第十二条 县级领导干部、组织部干部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封官许愿的,给予批评教育或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组织部干部违反本规定受到党纪处分的,应当调离组织工作岗位。第十三条 组织部干部由于工作失误造成用人失误的,给予批评教育或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第十四条 按照本办法规定,应受党纪处分,但能够主动纠正、挽回影响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分。

第四章 追究程序

第十五条 科级以下干部违反本办法规定,情节轻微的,由本单位予以追究,情节较重的,由纪检监察机关予以追究。

第十六条 科级干部违反本办法规定,由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予以追究。

第十七条 县级干部违反本办法规定,情节轻微的,由区委予以追究,情节较重的,由区委提请市纪检监察机关予以追究。

第十八条 对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由区委组织部负责监督。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九条选拔任用科级非领导职务和股级干部的责任追究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中共渭城区委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选人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问题研究

选人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06-3-27 15:07:

52新闻来源:中共石嘴山市委组织部

建立选人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全面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保证选人用人工作质量,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集体,保证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准确把握当前选人用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真正做到选准人、用好人,根据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由石嘴山市委组织部牵头,贺兰、永宁、西吉、隆德、青铜峡等县市党委组织部参加,共同承担选人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问题的研究。为圆满完成课题调研任务,我们成立了由石嘴山市委组织部主要领导为组长,各成员单位课题小组负责人为成员的课题组,并选调了部分干部专门从事课题调研工作。作为课题研究牵头单位,石嘴山市委组织部制定了课题调研工作实施方案及调研提纲,结合课题研究主要内容设计了调查问卷,及时分发各成员单位,由各成员单位分头开展调研活动。在调研工作中,平罗、惠农、陶乐三县及大武口、石嘴山两区党委组织部也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和配合。在调研的方式方法上,课题组主要采取问卷调查、集体座谈的方法进行,在此基础上,搜集相关资料,充分借鉴外地在探索建立选人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方面的经验。这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2000 份,回收1961份,有效回收率98%,范围涉及全区四市10个县(市、区)的76个部门单位。为保证这次问卷调查中数据统计处理结果的客观准确性,我们专门编制了计算机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微机处理,从年龄、文化程度、职务级别、政治面貌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参与问卷调查的地厅级干部占1.07%,处级干部占8.44%,科级干部占38.84%,一般干部职工占52.11%。先后召开座谈会15 场次,共有425名干部职工参加了座谈。问卷调查、座谈会总计调查人数达2386人次。通过调研,比较全面客观地分析了选人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的总体情况,认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初步的对策和建议。

一、当前选人用人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各级党组织及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能较好地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选拔任用干部,研究制定了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任职试用期制度、干部考察预告制、差额考察制、考察工作责任制等一系列相配套的制度和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些地方还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全委会票决制等做法,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得到逐步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使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当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总体状况是好的。但是,在干部选拔任用及失察失误责任追究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个别情况下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还不够严格,程序还不够完善,在推荐提名、确定考察对象、研究决定任用方面有时还存在随意性。二是对选人用人失察失误的认定缺乏明确的标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界定。三是责任追究的机制不完善,责权不统一,责任追究的主客体和方式不明确,一旦出现失察失误,责任追究难以落到实处。四是与责任追究相关的配套制度还不够完善,责任追究工作的合力尚未真正形成。

造成选人用人失察失误和责任追究难以落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的因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一是不能全面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在选人用人方面发扬民主不够,存在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如有的基层单位主要领导左右民意,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干部群众,要求推荐某人或不推荐某人;有的未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研究而向组织推荐干部;有的未经民主推荐,由组织自上而下研究确定或未按规定程序集体研究确定考察对象,等等。二是对干部工作中落实群众“四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时工作的透明度还不够高,不能很好地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个别人受感情、利益等因素的影响,在干部选任过程中,搞亲亲疏疏、拉拉扯扯。个别干部为达到个人升迁的目的,拉关系、走后门,跑官要官现象依然存在。三是干部考核考察的方法还不够科学,时间不够充分,工作不够全面深入细致,有时不能严格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办事,没有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考察对象的情况,参与考核考察谈话的人员认识不到位,对考核考察工作缺乏信任,往往认为考察对象是“领导早就定了的,考察只是走形式”,不能如实提供干部的有关情况,造成在实际工作中有时还存在考核考察结果失真失实的问题。四是由于目前选人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机制没有形成,责任主体和客体还没有明确界定,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班子“一把手”和班子成员的责任、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责任界定比较模糊,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以“集体讨论决定”为由开脱,从而导致难以追究责任人的责任。五是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日常性监督检查相对滞后,还没有形成监督检查工作的长效机制。

二、对策和建议

为了预防和减少失察失误现象的发生,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建立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收到了一定效果,但总的看,操作性不够强,实施难度较大。在问卷和座谈调查中,有88.86%的被调查者认为,制度不健全、权责不明确、措施不得力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因此,只有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积极探索建立选人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机制及相关的配套制度,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选人用人失察失误现象的发生。

1、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进一步规范干部工作程序。

不折不扣地抓好《干部任用条例》的贯彻落实,严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程序和方法选拔任用干部,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好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切实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按照《监督检查办法(试行)》的规定和要求,把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检查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抓紧抓实,形成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干部工作的严肃性。

2、建立失察失误责任追究机制,尽快研究制定责任追究办法。

解决当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选人用人失察失误现象的发生,关键是要建立和完善选人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机制,制定出台相应的责任追究办法,明确失察失误的界定标准、责任追究的主客体、责任追究的方式,真正使选人用人失察失误有章可循。

一是明确失察失误的界定标准。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预防为主、有错必究的原则,对选人用人失察失误的责任标准进行认定。对违反干部政策、不按规定程序办事,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将不符合条件的干部予以选拔任用,造成严重后果或不良影响;对干部提拔任用后出现任职前应发现而未发现的重大问题;提拔任用后出现严重问题受到撤销职务以上处理或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均应视为选人用人失察失误。根据问卷和座谈调查的情况,结合工作实际,为了增强可操作性,我们认为,对任职前应发现而未发现的重大问题,责任追究的时限应以干部提拔任用后两年内为宜;对任用后出现严重问题受到撤销职务以上处理或被追究刑事责任的,责任追究的时限以一年为宜。

失察失误主要出现在推荐、考察、决定三个主要环节,本着责权统一的原则,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明确责任主体的责任内容,属于谁的行为,追究谁的责任。(1)推荐者失察失误行为。组织或个人不按规定程序和要求推荐干部,或推荐的干部不符合任职条件;未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而向上级组织推荐干部;隐瞒事实或弄虚作假;在确定考察对象过程中,没有经过民主推荐(测评)程序,没有完备的推荐(测评)材料;没有把民主推荐(测评)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不进行集体讨论、由个人或少数人确定考察对象。(2)考察者失察失误行为。组织(人事)部门及其考察工作人员、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相关部门不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办事;考察人员责任心不强,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作了解或了解不深,导致考察失真失实;不客观真实反映情况或弄虚作假、隐瞒歪曲事实真相,以及采取其他方式影响或干扰考察组客观公正了解情况。(3)决定者失察失误行为。决定者不履行民主推荐、组织考察,或脱离考察真实情况而决定干部任用;不按规定程序办事,搞“临时动议”或“一言堂”;对考察情况不经集体研究提出任用意见,或考察组提出不宜提拔任用的人选提交会议研究决定任用,造成不良后果的。

二是明确责任追究的客体及其责任。责任追究的客体,是指直接或间接参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出现失察失误所应承担责任的人员,也就是责任追究的对象。明确责任追究的客体及其责任是实施追究的前提,要制定相应的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的推荐、考察、决定责任制。在推荐环节,实行谁推荐谁负责的原则,规范干部推荐程序,对会议投票推荐、组织或个人推荐、民主推荐的统计和分析,以及提出考察对象等环节所负的责任要明确规定;在考察环节,责任追究的客体主要是负责考察工作的组织人事部门、考察组及其成员、参与考察谈话人员。要明确组织人事部门在制定考察方案、确定考察组成员、进行考察预告、考察、听取考察组汇报和提出拟任人选等环节的责任,以及考察组成员在考察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责任。严格考察工作的基本程序和纪律。除此之外,还应当明确配合干部考察工作、如实提供干部有关情况等相关部门及人员所负的责任;在讨论决定环节,也应切实做到责任到人,明确责任内容。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党委(党组)、组织人事部门要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备案登记,建立健全干部署名推荐、干部工作文书档案等,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每个环节情况都要详细记录在案,以便实施责任追究。

三是明确责任追究的主体和方式。责任追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责权一致、依法办事原则。责任追究的主体,应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实行分级负责。对推荐、考察环节失察失误行为的责任追究可由所在单位党委(党组)、纪检监察部门进行;对决定环节失察失误行为的责任追究可由上级党委(党组)、纪检监察部门负责进行。调查处理工作应根据《干部任用条例》、《监督检查办法(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及中组部《关于对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行为的处理规定》等,按照制定调查核实工作方案、组成调查组、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听取被调查人的陈述和意见、综合分析情况提出处理意见、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处理等程序进行。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视情节轻重,分别对有关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通报批评、调离现职工作岗位、责令辞职等组织处理,或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违法的要移交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3、进一步健全完善失察失误责任追究的相关配套措施。

要积极推行考察预告制和差额考察制,建立健全干部考察考核结果反馈通报制度,进一步增强工作透明度。从问卷调查结果看,认为实行差额考察制、考察预告制、考察结果通报制度“非常必要,且效果很好”或“有必要,且有一定效果”的,分别占85.62%、77.02%、89.83%。建立组织推荐、个人署名推荐制度,不断扩大参加推荐的人员范围,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工作力度,拓宽选人用人视野。要健全完善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主动加强与纪检、监察、信访等部门的配合,拓宽监督渠道,增强监督合力。要重视发挥人大、政协和民主党派以及舆论监督、审计监督等方面的监督作用,加强举报、复议或申诉受理工作,为实施责任追究提供制度保证。

第四篇:集团公司中层管理人员选拔任用暂行办法

集团公司中层管理人员选拔任用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健全完善公司中层管理人员选拔任用制度,形成具有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新机制,推进公司生产经营的发展。经集团公司党委会议研究,现制定《集团公司中层管理人员选拔任用暂行办法》。

第二条选拔任用集团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必须坚持下列原则:

(1)党管干部原则和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以及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相结合的原则;

(2)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

(3)员工公认、注重实绩原则;

(4)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5)民主集中制原则;

(6)依法办事原则。

第三条选拔任用集团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必须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有利于领导班子专业、文化、年龄结构的改善,有利于班子整体功能的发挥,符合本单位或部门领导职数的规定,符合缺额岗位对领导人员素质的要求。

第二章选拔任用条件

第四条选拔任用集团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水平,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决拥护并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

(2)具有改革开放意识和奋发向上的工作精神,能够带领员工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有公认的工作实绩。

(3)有事业心和较丰富的工作经验,有胜任领导岗位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文化、业务素质,有清晰的工作思路和相应的经营理念。

(4)能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利,清正廉洁,艰苦朴素,为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利益勤奋敬业。

(5)密切联系群众,作风严谨,雷厉风行,有全局观念,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善于集中正确意见,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

(6)选拔担任集团公司中层管理成员应当具备下列资格: 一般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

一般应是后备干部人选;

身体健康。

第三章选拔任用程序

第五条集团公司控股单位及相对控股单位的董事长,由集团公司党委会、董事会会议研究确定,推荐给该控股公司股东会选举。总经理由该控股公司董事长提名,经该公司党组织讨论后,推荐给董事会,董事会研究后,报集团公司党委,预审考察后,经集团公司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同意,批复给该单位董事会,由该控股公司董事会聘任。控股公司单位的副总经理选拔任用程序同上。

第六条参股公司产权代表,由集团公司党委会、董事会会议研究确定后,按法定程序进入该单位董事会。

第七条集团公司机关职能部门人选、分公司经理人选,由集团公司总经理提名或党委推荐或民主推荐,总经理与党委书记取得一致意见后,组织、人事部门考察,经与集团公司纪委交换意见,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同意后,公司发文聘任。

第八条分公司副职人选,可由分公司经理提名或分公司党(总)

支部推荐,分公司经理与党(总)支部书记取得一致意见后,报集团公司,组织、人事部门考察,经与集团公司纪委交换意见,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同意后,由集团公司发文备案。

第九条集团公司党群部门中层管理人员,由集团公司党委提名,组织、人事部门考察,经与集团公司纪委交换意见,集团公司党委会议研究通过后,由集团公司党委发文备案。

分公司党(总)支部书记、工会主席,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工会章程》有关规定选举产生,并履行有关手续。

第十条谈话宣布

集团公司控股单位和相对控股单位的正职、参股单位产权代表、集团公司机关职能部门正职、分公司经理人选由集团公司主要领导谈话,并由公司领导,组织、人事部门参加宣布,集团公司控股单位和相对控股单位的副职、集团公司机关职能部门副职、分公司副职由分管领导谈话并宣布,组织、人事部门参加宣布。

第四章组织考察

第十一条考察工作由集团公司党委工作部会同人力资源部进行。考察过程中要根据选拔任用的条件和资格,以及岗位的具体要求,全面了解其德、能、勤、绩、廉,尤其对工作实绩重点考察。

第五章考察程序

第十二条组织、人事部门组成两名以上成员的考察组,考察以个别谈话为主,也可采取民意测评,专项调查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考察情况后,力求形成全面、客观的书面考察材料。

第六章任(聘)用期的管理

第十三条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任聘后,要制定任期目标责任制。明确经营管理目标和双方的责、权、利。同时,要加大考核力度,建立健全以业绩考核为主要内容的考核,经济责任考核等制度。

第十四条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每年要全面进行工作述职,接受组织、人事部门考评及职工民主评议。

第十五条要建立健全领导班子成员经济责任定期审计和离任审计制度。对任期内的各单位行政领导人员定期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对调离、解聘原任职岗位的领导人员,在免职或解聘前,由公司审计部门进行经济责任离任审计。

第十六条任(聘)领导班子成员在任(聘)期内享受所在任(聘)岗位的待遇,被免职(解聘)的领导班子成员,按照新的工作岗位享受待遇。

第十七条免除(解聘)

集团公司中层管理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免除(解聘)现任职务:

(1)经考核未能完成任期目标要求的;

(2)因工作需要同级转换职务的;

(3)达到国家法定离退休年龄的;

(4)因健康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

(5)责令辞职而拒不辞职的;

(6)因其它原因需要免除(解聘)职务的。

第十八条辞职

辞职分自愿辞职和责令辞职两种:

自愿辞职:集团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因个人原因或者其它原因,主动要求辞去所任职务的,可向集团公司组织、人事部递交个人书面辞职报告,由组织、人事部门提交集团公司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决定,并在正式提交书面辞职报告之日起一个月内予以答复,未经正式批准前不得擅自离职。各单位副职因个人原因或者其它原因,主动要求辞

去所任职务的,可向本单位主要领导递交个人书面辞职报告,由所在单位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同意后,报集团公司组织、人事部门,予以答复。

责令辞职:根据中层管理人员在任(聘)期间的表现,考核与职代会民主评议不称职的正职和副职,经集团公司党政联席会议和所在单位领导班子会议分别研究决定,认定其已不再适合担任现职的,可责令其辞去现任职务,拒不辞职的,应当免除(解聘)其职务。对被责令辞职的领导成员,可分配适当工作。改正错误,工作表现突出,群众公认的亦可再次担任领导职务。

第七章附则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集团公司党委工作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集团公司资产损失责任追究管理暂行办法

集团公司资产损失责任追究管理暂行办法(通财[2006]236号)

来源: 未知作者: 资产财务部发布时间: 2008-6-19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落实企业资产管理责任,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维护出资者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主要用于集团公司按照出资人监督管理职责和干部管理权限依法对集团公司聘任、任命或派出的企业负责人进行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并监督和指导企业开展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工作。各企业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办法确定的原则,结合企业实际建立企业内部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资产损失是指企业实际发生的各项资产的灭失。主要包括资金损失、坏账损失、存货损失、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损失、担保损失、投资及产权交易损失等。

第四条 企业发生资产损失,经调查核实和责任认定,有证据表明因企业负责人行为过错或过失或不作为而发生的,集团公司按照本办法追究企业负责人的责任。

第五条 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违规必究、过错必追的原则。对于企业负责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未正确履行职责或不作为造成企业资产损失,均应追究责任。

(二)客观公正原则。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为准绳,严格履行规定的工作程序,在调查核实和责任认定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对相关责任人做出适当、公正的处理。

(三)惩防结合原则。通过惩戒责任人,促进企业完善监督机制,加强资产管理。

第二章 资产损失认定

第六条 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应当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依据确凿、合法、有效的证据,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认定。

第七条 有证据表明出现以下情况,应当认定企业发生了资产损失:

(一)经盘点,企业现金、有价证券、实物资产灭失的;

(二)经对账,企业银行存款短少且非未达账项原因造成的;

(三)经鉴定,企业实物资产毁损、报废、霉烂变质的;

(四)取得证据证明债务人破产、撤销、注销工商登记、吊销执照或者政府部门责令关闭且无偿还能力;或者被宣告失踪、死亡,其财产或者遗产不足清偿且没有继承;或者经诉讼企业败诉或者虽胜诉但因无法执行被裁定终止执行;或者逾期3年,取得证据证明债务人财务情况恶化无能力偿还形成坏账损失的;

(五)经审计,被投资单位连续亏损已资不抵债、或经破产、关闭清算后证实股权和债权投资损失的;

(六)依据有关交易单据确认企业经营期货、证券、外汇交易发生实际损失的;

(七)企业对外担保承担了连带责任,经清查和追索,被担保人无偿还能力的;

(八)企业没能按期赎回抵押资产,使抵押资产被拍卖或变卖的;

(九)企业交易行为实际发生损失的;

(十)停建、废弃和报废、拆除在建工程的。

第八条 认定企业资产损失的证据,包括外部证据和企业内部证据。

外部证据包括:

(一)司法机关的判决或者裁定;

(二)公安机关的立案结案证明、回复;

(三)工商管理部门出具的注销、吊销及停业证明;

(四)企业的破产清算公告及清偿文件;

(五)政府部门的公文及明令禁止的文件;

(六)国家及授权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的鉴定报告;

(七)保险公司对投保资产出具的出险调查单,理赔计算单等;

(八)金融机构、往来单位或个人的对账记录、借款凭据、信函等;

(九)经核实的外部当事人的证言、证词或陈述等;

(十)符合法律条件的其他外部证据。

内部证据包括:

(一)会计核算有关资料和原始凭证;

(二)资产盘点表;

(三)相关经济行为的合同、协议、章程、契约等;

(四)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出具的审计意见;

(五)企业内部技术鉴定文件;

(六)企业的内部核批文件及有关情况说明;

(七)内部当事人的证言、证词或陈述等;

(八)其他内部证据。

第九条 企业资产损失金额应当以有关会计账簿记录为基础,按照会计核算确认的损失分类分项确认。相关资产未在会计账簿记录或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相差较大的,应当按照市价、重置价值或评估价值为依据确认资产损失金额。

第三章 资产损失责任追究

第十条 集团公司对企业负责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其行为过错或过失或不作为而发生资产损失进行责任追究。

由于自然灾害、环境和政策变化等不可抗力因素和其他不可控制因素造成的企业资产损失,不属于本办法规定的责任追究范围。

第十一条 企业发生资产损失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企业负责人的责任:

(一)经营决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

(二)经营决策违反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或相关工作程序的;

(三)企业未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或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大缺陷的;

(四)企业未建立货币资金和实物资产保管责任或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五)未履行职责或未正确履行职责导致内部控制执行监督不力的;

(六)谋取个人或小集团利益而损害国家或企业利益的;

(七)未经集体研究决策或未履行上报批准程序擅自决定对外投资、借款、担保的;

(八)私设“小金库”、账外账和其他账外资产的;

(九)未经评审擅自或越权签署重大经济合同的;

(十)擅自压低价格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的;

(十一)擅自或越权超过企业信用规定提供赊销信用的;

(十二)未通过招标程序擅自或越权决定重大采购事项的;

(十三)在改制、重组和产权转让过程中干预或操纵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导致鉴证结果不实或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未按规定公平交易的;

(十四)低价或无偿处置企业优质资产或主要业务的;

(十五)企业发生资产损失或减值未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致使账实不符,会计信息失真的;(十六)发现企业资产损失迹象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补救的;

(十七)企业负责人因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企业资产损失的其他情形。

第四章 资产损失责任界定

第十二条 企业资产损失责任按以下原则进行区分:

(一)企业因决策失误造成资产损失,参与决策人员均应承担直接责任(有记录证明对该项决策持反对意见的除外,下同),企业主要负责人同时应当承担重要领导责任;

(二)企业发生重大或特别重大资产损失(指一次损失金额超过500万元以上或超过企业资产总额10%以上或同时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害或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下同),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当承担重要领导责任;

(三)企业经营决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或者企业经营决策违反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或相关工作程序造成企业资产损失的,参与决策人员均应承担直接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同时应当承担重要领导责任;

(四)企业未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或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大缺陷、未建立货币资金和实物资产保管责任或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造成企业资产损失的,企业总会计师应当承担直接领导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当承担重要领导责任;

(五)企业职能管理部门未履行职责或未正确履行职责,导致内部控制执行监督不力造成企业资产损失的,部门分管领导应当承担领导责任;

(六)谋取个人或小集团利益而损害国家或企业利益、私设“小金库”、账外账和其他账外资产、在改制、重组和产权转让过程中干预或操纵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导致鉴证结果不实的或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未按规定公平交易、低价或无偿处置企业优质资产或主要业务造成企业资产损失的,如属集体决策参与决策人员均应承担直接责任,如属个人决策由个人承担直接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同时应当承担重要领导责任;

(七)未经评审擅自签署重大经济合同、擅自压低价格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擅自或超过企业信用规定提供赊销信用、未通过招标程序擅自决定重大采购事项等造成企业资产损失的,由当事人承担直接责任,分管领导承担直接领导责任;

(八)未经集体研究决策或未履行上报批准程序擅自决定对外投资、借款、担保,由当事人承担直接责任,分管领导承担领导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同时应当承担重要领导责任;

(九)企业发生资产损失或减值未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致使账实不符,会计信息失真的,企业总会计师应当承担直接领导责任;

(十)发现企业资产损失迹象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补救的,由当事人承担直接责任,分管领导承担直接领导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同时应当承担重要领导责任。

第十三条 企业出现资产损失的事项在决策时履行了集团公司批准程序,或者经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同意的,有证据表明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或者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发现损失可能发生未责成企业及时补救的,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应当承担连带领导责任。

第五章 资产损失责任处罚

第十四条 对资产损失责任人的内部处罚主要包括:批评、纪律处分、经济处罚、禁入处理。

(一)纪律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等;

(二)经济处罚。包括扣发年薪、赔偿和罚款;

(三)禁入处理。包括在一定时期或终身不得担任企业负责人。

第十五条 对资产损失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时,扣发年薪最低为3个月,最高为3年。赔偿和罚款最高为责任人年薪的50%。扣发后其基本年薪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基本生活保障标准。

第十六条 企业发生资产损失,在调查核实和责任认定的基础上,集团公司根据企业资产损失程度和责任分别给予企业负责人以下处罚:

(一)资产损失(单次,下同)在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下时,由企业根据资产损失程度和责任决定处罚,集团公司对企业负责人进行批评或通报批评。

(二)资产损失在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集团公司给予企业负责人扣发年薪3个月的经济

处罚,以及记过纪律处分。

(三)资产损失在500万元以上时,集团公司给予企业负责人扣发年薪3个月到6个月的经济处罚,以及记过或记大过纪律处分。

(四)企业发生特别重大资产损失,或多次发生资产损失,导致企业非经营性严重亏损,集团公司对企业负责人给予撤职及以上纪律处分同时给予禁入处理,在5年内不得担任集团公司任何企业领导职务。第十七条 企业负责人在企业资产损失行为中如有不当得利,除按以上规定予以处罚外,集团公司对不当得利全额予以没收。

第十八条 集团公司有关人员应当对企业资产损失承担连带责任的,集团公司比照第十六条的规定对部门负责人进行处罚,并按规定上报接受国资委对集团公司负责人的处罚。

第十九条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在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工作中,集团公司对有关企业负责人加重处罚:

(一)在资产损失发生时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导致损失继续扩大的;

(二)对企业发生资产损失隐瞒或谎报,或伪造、销毁、隐匿证据,或阻止他人揭发检举提供证据材料的。

第二十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在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工作中,集团公司可对有关企业负责人减轻或免予处罚:

(一)在企业资产损失发生时,及时采取措施,阻止危害扩大,减少或挽回损失的;

(二)实事求是报告资产损失责任,主动承担相关责任,认真组织资产损失责任查处,对潜在损失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的。

第二十一条 在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工作中,对已调离原有岗位或已离退休的企业责任人,集团公司按照本办法予以责任追究。

第六章 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工作程序

第二十二条 企业发生资产损失进行责任追究应当履行下列程序:

(一)企业指定有关部门或成立工作小组调查取证,核实损失情况,提交调查报告;

(二)企业组织分析损失原因,认定责任性质、责任人员和相关责任;

(三)依据损失程序和责任情节轻重,经企业厂长(经理)办公会研究做出处罚决定;

(四)下达并执行处罚决定。

第二十三条 资产损失(次,下同)在100万元以下时,企业应在调查处理后的5个工作日内向集团公司报告。资产损失在100万元以上时,企业应在损失发生的24小时内向集团公司报告,并在损失发生后20个工作日内向集团公司提交调查报告和企业处理意见,接受集团公司对企业负责人的处罚。第二十四条 企业发生资产损失后,经工作小组调查取证,核实属自然灾害、环境和政策变化等不可抗力因素和其他不可控制因素造成企业资产损失的,亦应向集团公司报告,并出具有关自然灾害、环境和政策变化等不可抗力因素和其他不可控制因素的证据。集团公司核实后可不追究企业负责人的责任。第二十五条 集团公司监察审计部会同资产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安全生产监察部、法律事务部、产权管理部对企业资产损失进行责任追究工作。

第二十六条 集团公司对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工作履行下列程序:

(一)听取企业资产损失有关情况的汇报;

(二)审议企业处理决定;

(三)成立专业人员组成的工作组,对需进一步核实责任的损失进行调查取证;

(四)核实有关情况,分析损失原因,进行责任认定,提出对企业负责人的处理建议,并征求当事人的意见;

(五)集团公司总经理办公会研究,按干部管理权限下达处理决定;

(六)按规定向国资委和国家有关部门报告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工作情况。

第二十七条 企业资产损失认定的相关责任人拥有下列权利:

(一)对企业处理决定存在异议的,有权向企业提出书面意见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也可以在企业处理决定下达的30个工作日内向集团公司申请裁定。但申请裁定不影响处理决定的执行;

(二)对集团公司处理决定存在异议的,有权向集团公司提出书面意见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也可以按国家有关规定向上一级单位申请裁定。但申请裁定不影响处理决定的执行;

(三)相关责任人对处理决定或裁定结果持有异议的,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八条 企业应报未报的资产损失,经集团公司组织内、外部审计发现、或经知情人员举报发现后,集团公司责成企业补报,并按前款规定进行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同时,对企业瞒报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并对举报人员给予奖励。

第二十九条 参与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工作人员,与有关事项或相关责任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解释权在集团公司资产财务部。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下载3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失察失误责任追究暂行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3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失察失误责任追究暂行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