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前争先创一流 合力铺筑小康路

时间:2019-05-12 07:00: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抢前争先创一流 合力铺筑小康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抢前争先创一流 合力铺筑小康路》。

第一篇:抢前争先创一流 合力铺筑小康路

抢前争先创一流 合力铺筑小康路

近年来,在县四家班子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中心和交通发展目标,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狠抓队伍建设,严格依法行政,强化行业管理,加大建设力度,交通工作取得可喜成绩,为全县“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实施“项目兴路”,打造便捷交通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定不移地把项目争取做为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落实“项目兴县”战略,抢抓发展机遇,夯实项目基础,实施“项目兴交”,全力以赴争取项目,扎扎实实实施项目,着力当好交通先行,先后完成路网改造152公里,通乡油路226公里,通村水泥路175公里,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2650公里,国省道基本达到二级路标准,县乡路基本达到三级路标准,部分村级路达四级路标准,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交通基础。一是夯实项目基础。先后编制了《重点交通建设项目规划》、《交通主干道发展规划》、《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等,还提前编制了“十一五”交通规划和2020年长期规划。在此基础上,认真采集筛选项目,及时补充修改完善,建立和完善了交通项目库。切实加强项目论证,提高论证水平,先后对杜阳路改线、一级公路等30多个项目进行了科学论证,在项目论证方面资金投入达500多万元,为交通项目的争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交通项目的建设提供了优良的设计方案。二是倾力争取项目。我们积极主动“要”项目,不辞劳苦“跑”项目,想方设法“争”项目,克服困难“攻”项目,放下架子,丢下面子,不怕碰壁,不怕冷遇,道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积极主动,竭力争取。去年,我们安排专人,长期驻汉争取一级公路项目。中秋节前夕,我们获得项目最新进展后,连夜赶往武汉,第二天顾不上休息,一天时间跑了省直8个部门,办完了相关手续,终于在12月份该项目正式通过立项批复,争取资金计划4300万元,填补了十堰地区一级公路空白。近年来,我们先后争取到位路网改造、“六两”路大修、305省道路面改善、通乡油路、村级路硬化工程等项目21个,争取资金达2.49亿元,是我县交通发展史上争取建设资金最多的时期。三是加快项目建设。克服建设任务重、时间紧、战线长等困难,严把“三关”,确保工程建设快速推进。即:把好技术关。加大科技投入,抓好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引进和应用,新添置机械设备近百台套,使全县的路网工程和通乡油路工程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应用的阳离子乳化沥青稀浆封尘技术,填补了十堰市公路建设的空白。把好质量关。实行项目“五制”管理,强化质量监管。209国道南椿树垭路段、305省道珠藏洞至榔口段、通乡油路熊回路实施gbm工程,成为全市的样板路、门面路。把好资金关。近年来,国家投入交通建设资金2.49亿元,县乡两级政府筹资上亿元投入公路建设,交通公路部门担保贷款5000多万元,赊借水泥上万吨。我们切实加强资金管理,严格审批程序,实行专款专用,专户管理,封闭运行,着力打造“阳光工程”、“放心工程”,确保了建设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二、推进依法行政,强化交通管理

行业管理是交通建设和道路运输的重要保障。我们坚持严格执法,文明执法,规范交通运输秩序,行业管理得到明显加强。一是千方百计培植费源。针对交通规费任务持续增加、费源严重外流的实际,深入贯彻实施《湖北省规费征收条例》,加大力度,依法征管,堵塞漏洞,严查死角,做到应征不漏,应减不收。同时减化审批程序,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去年完成规费收入1382.5万元。二是两手齐抓培育市场。认真贯彻《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坚持“两手抓”,道路运输市场管理得到明显加强。一手抓发展,繁荣运输市场。实施“村村通客车”工程,开通村级客运线50多条,解决了全县60%的村民乘车难的问题。及时调整运力运量,在十堰线投入17台豪华大巴,开通我县至深圳的客运线路,增强了远程运输能力。一手抓规范,维护市场秩序。全面推行客运线路经营权招投标,公开拍卖城区80辆出租车经营权,实现了运输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整顿运输市场,常年上路检查,加强安全管理,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畅通,运输市场秩序日趋规范。三是突出重点维护路权。以《公路法》为准绳,加大路政执法力度,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切实加强路政管理,杜绝公路“三乱”发生,依法保护路产路权,确保道路安全畅通。以“绿、美、畅、洁”为目标,通行能力不断增强。

三、切实转变作风,争创“三个一流”

我们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交通工作,在全体刹恐肮ぶ惺髁⑶狼罢取⒄匆涣鞯乃枷耄悼拐础叭鲆涣鳌被疃?形成了“千帆齐发、百舸争流”的交通事业发展新局面。一是争创一流的工作作风。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扬民主,团结协作奋进,各级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着力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首问负责制、岗位责任制等10多项制度,机关管理步入了规范化轨道。加强廉政建设,制定了《交通系统工作人员廉政守则》,深入学习党风廉政建设有关知识,加强源头治理,增强廉洁自律意识,三年来没有发生一起违纪违规案件。深入开展“学查争”活动,以全国交通系统典型——码头工人许振超、交通局长赵家富同志为榜样,切实抓好“三观”教育,认真查摆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抢前争先创一流,定人定责抓落实,工作作风明显好转,出现了“三多三少”的变化,工作中提前到岗的多了,晚来早走的少了;想工作、干实事的多了,串股室、扯闲话的少了;团结鼓劲、求同存异的多了,说三道

四、搬弄是非的少了。二是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在全系统扎实开展了“争创一流业绩,打造三型机关”活动,干部职工在各自岗位上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争先进位,争创一流,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通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县交通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路网工程三年任务两年完成,通乡油路规模占全市的四分之一,是十堰市里程最长、规模最大、建设质量最高的通乡油路。通村水泥路工程已完成75个村175公里,位居全市第一。去年七月,全市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在我县召开,累计接待省内参观20多批次。恒通公司成功改制为民营企业,成为全市民营企业党建工作试点单位。涌现出了全省劳模赵国伟、全省交通系统先进个人杜胜等一批先进典型。三是争创一流的窗口形象。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组织了“青年文明号”争创活动、“三·八红旗手”评选活动、“扶贫助学帮困”活动;承办了全县“公路杯”蓝球赛、“交通杯”门球赛;开展了“新思路、新发展、新举措”主题创新活动、“星级管理站”评选活动及“交通质量管理年”竞赛活动,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氛围;聘请了行风监督员,公开办事程序,承诺办结时限,制定了七项便民措施和十条禁令,促进了行业风气根本转变。交通局、公路段、稽查所先后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乐园女子道班被全国总工会授予“职工之家”称号,交通系统文明单位覆盖面达90%,交通服务窗口更加明亮。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近年来,我县的交通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县四家班子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各级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归功于全县人民的大力支持。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应该做的工作,县领导却给了我们巨大的荣誉,这是对我们的极大鞭策和鼓励。我们也深知,我县的交通工作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还不适应,与广大干部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今后的工作繁重而又艰巨。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作风,为建设小康房县,实现跨越式发展当好交通先行,决不辜负各级领导和全县人民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第二篇:抢抓大机遇修建小康路(公路建设经验交流)

抢抓大机遇修建小康路

义和镇位于应城市西南部,四面环水,总人口2.5万人,辖21个村民委员会,91个自然湾,在应城市有“湖蔸子”、“水袋子”之称。2003年以来,我们抢抓国家扶持乡村公路建设政策的机遇,把通村公路建设作为兴办实事工程、改善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克服湖区修路存在的路基软、施工难度大、配套工程任务

重、投入大等种种困难,大力兴建通村小康路。三年来,全镇共投入资金近600万元,共修建通村公路10条35公里,其中水泥路8条18公里,沥青路2条17公里。公路配套工程完成土方14万方,修建过水桥涵108处,开挖沟渠50多公里。通达自然湾66个,通湾率达72.5。通村公路通村率100,在全市率先实现“村村通”,彻底改变了公路交通的落后面貌,我们各级组织都充满了成就感。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长期以来,交通条件落后,一直是制约我镇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由于道路交通不便,农民种的优质粮棉以及特种水产品等农副产品运不出去,卖不到好价钱;由于道路交通不便,路难行、人难进、客商难招。“要改变义和落后面貌,必须首先解决交通问题”,成为镇委、镇政府一班人的共识。我们先后召开了村支部书记会议、党员会、群众代表大会和专题座谈会,传达贯彻上级有关公路建设会议精神,宣传建设通村公路的有利政策和现实意义,给他们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帐,让他们形成了“要想富,先修路”的共识。为加强领导,我们成立了通村公路建设指挥部,由镇主要领导作指挥长,分管领导为常务副指挥长,各驻村领导、镇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和受益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统一组织领导和施工。

二、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搞好科学规划,立足实际分步实施,是搞好通村公路建设的基础。为此,我们一是抓全局,科学规划。结合全镇各村现有公路的基础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实际,在交通部门的指导下,于2003年4月制定了《义和镇通村公路建设规划》,规划建设里程41.3公里,交通部门核定32.4公里,计划在三到五年内完成。二是抓典型,示范带动。我们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先选择各方面条件比较好的季伟等5个村,引导他们多方筹资70万元,于2003年7月率先启动7公里的李季沥青公路建设。工程完工后,我们又及时在李季公路上召开了全镇公路建设现场会。2004年,全长10公里、连接新村等5个村的季(季伟)铁(铁塔)沥青公路兴建完工。今年全市三级干部会议后,乌岭、陶柳、西

二、李大、老集、柴咀、丁咀等村总长18公里的通村水泥路相继动工,全镇出现了争先恐后修公路、你追我赶抢进度的局面,掀起了通村公路建设的高潮。

三、广泛动员,多方筹资

突破筹措资金难题,是搞好通村公路建设的关健。目前,我镇通村水泥公路每公里造价,包括公路路基、路面以及渠涵配套一共是18万元,沥青公路每公里是16万元。全镇修建35公里通村公路,除国家政策补助和孝感市、应城市的奖励资金可到位310万元资金外,尚需自筹290万元,单靠镇级财政补贴通村公路建设,是力不从心的。为此我们因地制宜,广泛动员,采取“捐”、“筹”、“扶”、“助”、“奖”等措施,广辟筹资渠道。

一是在外人士“捐”。通过宣传倡议,鼓励各村在外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力、社会上有影响、对家乡有感情的“四有”人士支持家乡建设。武汉汉正街的义和籍经商人士比较集中,镇主要领导六下武汉,与汉正街应城商会联合举办联谊活动,共商公路建设大计,寻求他们的援助。陶柳村有近500人在汉经商,得知家乡要修公路,我镇在汉工商业者党支部书记柳长发在妻子因脑溢血住院花去医药费10多万元的情况下,率先捐资1万元,在他的带动下,陶柳村在汉经商人员踊跃捐资26万元。汉正街应城商会秘书长曹建华,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武汉人,也慷慨捐资5000元。在汉正街应城商会的牵线搭桥下,在汉经商人士为支援家乡公路建设捐资达50多万元。老集村丁正江在西安从事仿古建筑业,得知家乡修路的消息,主动捐资3.5万元。据统计,近三年来,全镇在外“四有”人士捐款近80万元支持家乡通村公路建设。

二是村级出让集体经营土地“筹”。充分利用村级“四荒”资源,采取出让经营权的方式,用资源置换来的资金弥补通村公路建设资金的不足。今年,乌岭村、西二村通过出让850亩“四荒”土地和村级基地的三年经营权,获取租金26万元,用于修建长3公里的乌岭通村公路和长2.5公里的西二通村公路。据统计,近三年来,全镇通过出让村级集体经营土地经营权筹资近50万元,极大缓解了通村公路建设资金不足的压力。

三是市驻村小康工作队“扶”。今年,以市委宣传部为首的五个小康工作队帮扶资金8万元。

四是整合老区扶贫等项目资金“助”。充分利用上级相关项目支持,将扶贫资金、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向通村公路建设倾斜,共筹措建设资金近50万元。

五是镇级财政

“奖”。为激励各村修建通村公路,镇委、镇政府出台了奖励政策,即对每公里通村公路,镇级财政予以奖励1万元。仅此一项,前两年镇财政在运转较为困难的情况下,拿出17万元资金进行了奖励兑现。今年的奖励资金也已全部到位。

四、群众积极参与,齐心协力攻关

通村公路建设质量的好坏,既是通村公路的生命,更是检验通村公路是否是“富民工程

”和“民心工程”的重要标准。为此,我们充分发挥村级“两会一组”(民主监事会、议事会和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让人民群众参与通村公路建设的全过程,这样既调动了群众参与公路建设的积极性,又消除了群众对干部的怀疑,还了干部一个清白,更确保了公路建设的质量。首先是严把资金管理关。镇委、镇政府要求每条在建公路的自筹资金,都必须设立专户,由各村民主理财小组统一管理,专款专用,确保不出现挪用公路建设资金的现象。其次是严把施工监督关。公路施工采取招标方式选择承建方,在招标过程中,镇纪委以及驻村领导全程参与监督,市交通部门提供技术指导,保证了全镇通村公路建设施工都按规范的公路标准操作。同时,村民主监事会主动参与,从路基平整、开挖排水沟、混凝土的配比及浇筑过程中的厚度、宽度控制到路肩培土等各个具体环节进行监督。老集村在修建通村公路中,村民主监事会成员丁咬松、丁双伢参与监督,他们起早贪黑,与施工队一起上工、一同休息,随时将施工中发现的问题与施工队进行协商解决,确保了施工质量,施工队称他们为“黑包公”。其三是加强领导,齐心协力攻关,确保施工进展顺利。修建通村公路,必然会涉及占压土地、砍伐林木、房屋拆迁等十分棘手的问题,如若处理不当,不但会影响公路建设进度,而且会影响社会稳定。对于这些问题的处理,我们坚持大员上阵的同时,充分发挥村级民主议事会的作用。陶柳村在修公路中需要占压邻村徐邓村的8亩多土地,涉及五个村民小组三十多个农户,当时正在开展土地二轮延包工作,土地占压补偿工作难度很大,在镇领导进行协商调解的同时,村民主议事会成员积极介入,采取占多少补多少的方法,逐组逐户拨转,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乌岭村在修路中,由于原有路基狭窄和线路调整,需重做路基,不仅工程任务重、施工难度大,而且涉及占压群众的土地和房屋拆迁,村民主议事会主动配合村“两委”,积极上门做工作,使得问题迎刃而解。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可以说,一条路够写一本书。三年来,全镇在修建通村公路中,拆迁房屋5处、占压土地30余亩、砍伐树木1000多株,没有出现大的矛盾纠纷和群众上访现象。

五、改善交通条件,建设和谐义和

通村公路建设的大力推进,促进了全镇各项工作的开展,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均呈现高速发展态势。一是通过修路,促进了经济发展。道路畅通后,不少到外地打工的农民纷纷回乡,利用所学技术,发展当地经济。原来在陶柳村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一条烂路到陶柳,车不能行,人不好走,水淹陶、天干柳,一年到头无积蓄,人们只好离乡走。现在,以柳旭明、柳中发为首的外出经商人员表示要把在汉的拉链、印花、服装加工企业逐渐迁回家乡,形成生产基地在陶柳、销售市场在武汉的格局。勤劳致富后的陶柳人又新编了一句:小康大道通陶柳,汽车开到家门口。这语气中充满了骄傲与自豪。道路的畅通,也推进了我镇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据调查,今年,全镇五大湖垸利用机械收割中稻的比率达到90以上,全镇新增大型农业机械20余台套,河蟹、黄鳝养殖面积达到5000亩。二是通过修路,连接了民心,促进了和谐义和的建设。我镇季伟片的6个村是1987年乡镇区划调整中划入的,当地以张姓人家为主。原来由于道路不畅,季伟的群众很少到义和,在当地只知天鹅、不知义和的大有人在,这既不利于党的政策落实,也导致了一些宗族矛盾的发生。现在道路畅通后,开通了季伟到应城的客运班车,群众到义和办事非常便捷,最远的村庄到义和也只有20分钟的车程。拿当地群众的话讲:原来我们是天鹅人,现在我们是义和人。三是通过修路,凝聚了民心。道路的畅通,树立了镇委、镇政府亲民务实的良好形象,提高了党委、政府的威信,增强了村级“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

在通村公路建设中,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市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离不开义和籍在外人士的鼎力相助。虽然我们在通村公路建设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如建成后的通村公路管理和养护工作,需要我们去积极探索创新;如通村公路建设的平衡推进问题,我镇还有25个自然湾未通水泥公路,需要我们再加力度,再加措施,抢抓机遇,力争实现“湾湾通”,把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惠及全体人民。

农村公路越修越长,小康之路越走越宽。路通财畅,四通八达的通村公路,将有力促进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向前发展。我们相信,勤劳朴实的义和人一定能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快速走向富裕路,向更高水平的小康迈进。

下载抢前争先创一流 合力铺筑小康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抢前争先创一流 合力铺筑小康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