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

时间:2019-05-12 07:08: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

第一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

发布机构:省政府

文 号:浙政发〔2010〕44号

印发时间:2010-09-20 索引号: ZJJX-02-04-201010-00003

------------------

为深入实施以市场营销合作、产品配套协作、金融服务、物流配送、行业协会、中介服务等六大体系建设和强化规划指导、智力支持、项目带动、技术创新、品牌培育、组织保障等六大支撑为重点内容的“六六工程”,进一步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以下简称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推进市场营销合作体系建设

(一)支持企业建设市场终端。鼓励企业通过直营连锁、特许加盟等方式开设专卖店和商场专柜,支持企业到境外建立营销网络,设立企业产品销售终端,提高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附加值。对产业集群示范区内的企业优先纳入品牌连锁网络试点。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自主结盟、中介促进的原则,推动企业建立营销联盟,共享营销资源。(省商务厅负责)

(二)鼓励发展电子商务。鼓励企业开展网上营销业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按照供应链的要求,建立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电子商务系统。落实“电子商务推进工程”等政策,大力发展公共电子商务平台,支持企业进行产品展示、信息发布和网上交易。支持专业市场加快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信息发布网络平台,探索建立网上商品服务交易平台,促进实体市场和网上市场的有机结合。省级财政科技经费和流通业、信息产业发展等专项资金优先支持企业推广电子商务应用项目。(省商务厅、省经信委、省科技厅、省工商局负责)

(三)支持建设会展平台。鼓励依托产业集群优势举办专业性会展,培育具有产业集群特色的会展品牌。支持企业参与 “浙货万里行”等活动到全国各地参展,对产业集群示范区所在地政府在国(境)内外城市举办产业集群主导产品推介、营销、展览等活动,由当地财政视财力可能给予一定经费补助。鼓励相关行业协会组织企业联合参加各类交易会。对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的摊位费、公共布展费、赴境外参展人员费和境外促销费等按省商务部门有关政策给予重点资助。(省经信委、省商务厅负责)

二、推进生产配套协作体系建设

(四)培育发展重点优势企业。充分发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在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中的作用,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重点优势企业,发挥其产业辐射、技术创新和营销渠道的优势。鼓励重点优势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其在省外或境外设立原料或能源供应基地、研发设计基地和营销网络,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引导重点优势企业立足国际视野,瞄准国内外标杆企业,加强战略谋划,制定企业发展规划。(省经信委牵头负责)

(五)加强专业化配套协作。鼓励中小企业加强与重点优势企业在生产、质量、标准、管理等方面的协作和融合,进入其供应链,建立重点优势企业终端产品与零部件厂商的战略结盟,提高重点优势企业在省内或区域内的配套率,完善产业集群分工协作体系。鼓励引导企业通过联合、并购、控股、品牌经营和虚拟经营等方式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关联配套企业进行整合重组,推动企业组织形态优化,提高产业集中度。以提升企业和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鼓励支持企业组建产业发展战略联盟。(省经信委牵头负责)

(六)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鼓励重点优势企业的设计开发、原料采购、仓储物流、市场销售、教育培训、检验检测等非制造业务,为中小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产业集群示范区所在地政府要优化发展环境,为总部经济、物流园区、公共检测和信息平台等生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创造支撑条件,吸引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创办服务型企业。(省经信委负责)

三、推进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七)支持建立“银群”(金融机构与产业集群,下同)战略合作关系。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以“银群”会商、整体授信等方式加大对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优先保障重点优势企业、科技创新企业和重大项目的信贷需求。加快推进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建设,完善小企业贷款工作机制,加大对科技型、成长性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各金融机构要面向产业集群中的小企业,在全省开展1000家小企业信用贷款试点。完善财产抵押制度和贷款抵押物认定办法,采取动产、应收账款、仓单、股权和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缓解中小企业贷款抵质押不足的矛盾。完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政策,对金融机构发放中小企业贷款按增量给予适度风险补偿。(浙江银监局、省中小企业局等部门负责)

(八)鼓励小额贷款公司加大服务力度。鼓励小额贷款公司创新业务,因地制宜开发新产品,加大对优质成长性企业创业创新的支持力度,着力构建产业集群发展融资支持体系。鼓励小额贷款公司在产业集群示范区设立延伸服务网点,提供便捷服务。鼓励重点优势企业参与小额贷款公司的增资扩股,进一步增强小额贷款公司服务产业集群发展的实力。(省金融办负责)

(九)支持成立融资担保机构。落实各项相关扶持政策,支持产业集群示范区规范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融资担保机构。产业集群示范区所在地政府可通过资本注入、风险补偿等方式加大对担保机构的支持力度。加强金融机构与担保公司的业务合作,建立担保期间被担保人相关信息的交换机制,共同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对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税务总局免征营业税名单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可免征营业税,并从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风险补偿资金中给予一定资金补助。鼓励发展融资再担保服务,创新融资担保和财产保险组合融资服务业务,对县以下运营的、进行再担保业务的担保机构给予一定支持。(省中小企业局负责)

(十)支持企业扩大直接融资。扩大产业集群示范区优质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支持其发行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债券。积极做好上市前指导和推荐上市工作,选择一批质地优良、成长性好、具备上市条件的重点优势企业列入上市后备省级重点培育对象,予以重点指导和培育;对进入上市程序的重点优势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提供高效服务。鼓励产业投资基金参与对优质企业和新兴产业的股权投资。(省金融办负责)

四、推进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十一)鼓励发展物流业。将产业集群示范区物流业整合发展纳入省物流业发展规划,进行重点指导和扶持。根据产业集群不同类型特点和对原料的需求,鼓励企业或专业性物流企业建立区域性物流园区或物流配送中心。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整合物流资源,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发展专业物流市场。对具备条件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纳入省重点流通企业、服务业重点企业予以培育。对经考核经营状况处于省内领先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物流技术标准体系和统计直报体系建设项目,由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给予重点支持。(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商务厅负责)

五、推进行业协会管理体系建设

(十二)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快建立完善行业协会,积极吸收企业会员入会,着力发挥重点优势企业在协会建设、运营和管理方面的带头作用。支持行业协会牵头组织或参与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引导企业贯彻落实产业政策。支持行业协会在政府指导、授权或委托下,协助做好行业信息数据收集统计、运行分析、标准制订、品牌培育、行业自律以及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等工作。政府有关部门要结合转变职能,将适合行业协会承担的职能进行授权或委托。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支持行业协会开拓业务领域,提供优质服务。对社会化运作成效显著及为政企服务工作业绩突出的行业协会给予一定经费补助。(省经信委负责)

六、推进产业集群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十三)支持中介服务机构发展。支持各类教育培训、管理咨询、技术服务、检验检测、会计审计、知识产权、法律事务、节能减排等为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服务的中介机构建设,为企业解决生产、技术、管理、信息等各方面问题提供咨询和服务。鼓励中介服务机构以市场化运作方式,组织产业集群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品牌推介、供需见面、经贸洽谈等方面的活动,加强产业集群示范区集纳各类要素的能力。省和设区市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的指导,支持其在产业集群示范区设点进行技术咨询、产权保护、品牌运作、商标代理、检验检测、教育培训等业务。对业绩突出、成效显著的中介服务机构给予一定经费补助。(省经信委、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人力社保厅、省质监局负责)

七、强化规划指导

(十四)加强战略筹划和科学规划。各地要加强对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的战略筹划和科学规划,确立政府牵头主导、企业广泛参与、专家学者支持、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工作体系,组织编制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一批包括补链强链式招商引资重大项目、企业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项目、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等重点项目,制订出台政策意见并加强督查考核,形成工作合力。同时要引导重点优势企业制订行动计划,形成企业与产业集群相互支撑的规划体系。各地组织编制的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经省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或委托评审通过并讨诸实施的,给予一定经费补助。对未列入产业集群示范区的重点块状经济,所在地政府要组织制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或年度行动计划,并精心组织实施。(省经信委负责)

八、强化智力支持

(十五)派驻专家服务组。由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经信委联合组织遴选省内外专家学者,组成专家服务组进驻产业集群示范区。专家组实行首席专家制,首席专家由产业集群所处行业的知名学术带头人领衔。专家服务组要依托高校院所,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在产业集群战略筹划、行业高端咨询、关键共性技术凝炼及攻关、推荐技术创新项目和宣传扶持政策等方面履行职责,切实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服务。建立健全专家服务组考核机制,根据年度考核结果,省财政每年安排相应的工作经费,为专家服务组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对专家服务组提出的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攻目,省级财政科技经费和省工业转型升级财政专项资金给予一定的支持。(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经信委、省财政厅负责)

(十六)支持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建立健全鼓励人才创新的激励机制,鼓励有条件的重点优势企业实行期权、股权激励人才,建立完善人才和科技成果有偿转移机制。贯彻落实国家“千人计划”、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和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打造产业集群示范区创业创新团队。加大企业家、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培养引进力度,造就一支懂经营、擅管理、具备国际化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端人才队伍。鼓励各产业集群示范区主动对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其它大院名校以及国家级行业协会等机构,利用其人才、技术、管理优势,不断强化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外部智力支撑。鼓励各地举办行业专题报告、企业家论坛、工业转型升级报告会等活动,加强对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方向和路径的指导,省工业转型升级财政专项资金给予一定的支持。(省经信委、省委组织部、省人力社保厅负责)

(十七)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产业集群示范区主导产业发展和新兴产业培育所需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预测,并根据人才需求,采取合作办学、开设分校等方式建立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培训基地。完善职业院校专业和课程设置,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加大对技能型产业工人的培养培训力度。鼓励产业集群示范区所在地企业、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开办形式多样、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培训活动。对符合条件的产业集群示范区培训基地建设,省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提升专项资金给予适当支持。(省经信委、省教育厅、省人力社保厅负责)

九、强化项目带动作用

(十八)着力引进重大项目。在重点行业调整振兴规划和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指导下,加强对重大产业项目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前期谋划,并为这些项目的引进落地积极创造必要的要素支撑条件。针对制约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关键瓶颈问题,加快形成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库,按照强链补链要求和转型发展需要,着力引进一批符合产业导向、市场前景好、对区域发展和产业升级带动性强的外资企业、中央企业、知名民企和军工企业的重大项目。加大对省外“浙商”的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浙商携高技术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回归创业,带动块状经济乃至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积极争取国家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等专项资金和国债以及中央预算内资金等专项补助,支持产业集群示范区重大项目建设。(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科技厅、省商务厅负责)

(十九)着力提升产业层次。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鼓励企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力度,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着力提高工艺装备、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安全生产水平。对产业集群示范区企业重点技术改造、生产性服务业、节能减排和实质性采标项目,列入省技术改造“双千工程”、省节能和工业循环经济等财政专项计划,优先给予支持。加大对产业集群示范区落后产能的改造和淘汰力度,进一步优化产业集群结构和层次。(省经信委负责)

(二十)加大土地支持力度。产业集群示范区所在地政府应从省每年下达的用地指标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产业集群招商引资重大项目、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节能减排项目及生产性服务业类项目。省在下达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时,以市为单位专项配置扶持重点产业集聚区和转型升级重大项目专项指标,由市统筹安排。加强与产业集聚区建设规划的衔接,统筹安排产业集群示范区项目用地,拓展发展空间。(省国土资源厅负责)

十、强化技术创新

(二十一)着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鼓励产业集群示范区重点优势企业加快构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专利技术,并参与或主导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增强技术领域控制权。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创建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重点实验室,其申报的重点科技创新、关键共性技术和工艺装备攻关项目,优先列入省级有关部门科技研发创新计划,并给予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省科技部门优先予以审批。对新产品产值率超过30%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省科技厅、省经信委牵头负责)

(二十二)支持建设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以产业集群示范区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组建面向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公共平台,开展产品研发、成果转化、检测认证、知识产权保护和标准信息咨询等服务。鼓励建立跨区域的技术创新网络平台,促进同类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资源的共享。建立完善科技创新风险投资机制,在产业集群示范区内建设孵化器,吸引各类风险投资基金,为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省级财政科技经费每年择优支持建设一批区域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省经信委、省科技厅牵头负责)

(二十三)加大对产业集群示范区企业制定标准的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国家和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对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符合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条件的优先予以支持,享受有关标准研制专项经费补助。对承担省级以上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的予以一次性专项经费资助。对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改造提升类项目优先列入省相关专项计划并给予扶持。(省质监局负责)

十一、强化品牌培育力度

(二十四)加强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鼓励产业集群示范区行业协会、重点优势企业牵头或由中小企业联合打造区域品牌和专业商标品牌,推广应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努力培育产业集群品牌。加强集质量检验检测、标准化、计量测试、培训咨询等为一体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争创名牌提供技术保障。对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或认定为国家级产业基地的产业集群示范区,从省品牌大省建设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予以奖励。对产业集群示范区在国家级或境外知名媒体进行广告宣传,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以及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精细化管理、精益化生产等方面成效显著的,省品牌大省建设专项资金给予适当补助。产业集群示范区所在地政府要视财力可能给予支持和配套。(省经信委、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商务厅负责)

(二十五)支持企业和产品品牌建设。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提高企业质量、标准化、节能减排等管理水平, 夯实品牌创建基础工作。鼓励重点优势企业依托品牌优势,采取收购、兼并、控股、联合、虚拟经营等方式,整合众多无牌、贴牌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扩大品牌经营规模,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提升产业集群主导产品附加值。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购买国外知名品牌。鼓励企业依法申报知名商号,支持企业争创国家级知名品牌,对获得国家级品牌荣誉称号的企业,省品牌大省建设专项资金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有关地方政府要给予大力宣传和重点扶持。(省经信委、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商务厅负责)

十二、强化组织保障

(二十六)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建立政府领导负责、部门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合力扶持的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市、县(市、区)行政区域内的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和组织协调工作由所在地政府负责;对跨县域的产业集群示范区,要建立以核心区所在地县(市、区)政府牵头的跨地区的工作协调机制。要研究解决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所需的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支撑问题,防止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省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统筹指导和上下协调,各成员单位要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着力解决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各市、县(市、区)政府要抓好产值10亿元以上的块状经济培育发展工作,以产业集群示范区省级试点单位为重点,进一步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分级负责、合力推进的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工作机制。(省经信委负责)

(二十七)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整合使用省工业转型升级财政专项资金,研究调整省品牌大省建设专项资金的支持重点,完善优化管理办法,采取补助等形式,加大对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编制、专业化配套协作体系建设、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产业集群统计监测体系建设及品牌宣传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各地政府也要加大对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的财政扶持力度。(省财政厅、省经信委负责)

(二十八)加强监测分析和动态管理。要落实专门力量,加强对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的数据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对建设进展及项目实施等情况进行了跟踪监测。组织建立“全省产业集群信息监测系统”和产业集群示范区评价指标体系,加强监督检查和评价考核。对发展态势良好、项目推进有序、工作机制健全的产业集群示范区进行表彰奖励,对实施不力、举措不实、成效不明显的产业集群示范区进行动态调整。(省经信委负责)

二○一○年九月二十日

第二篇:杭政办关于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

杭政办关于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

杭政办〔2011〕7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加快推进我市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增强工业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浙政办发〔2009〕72号)、《中共杭州市委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进一步加强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市委〔2010〕17号)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

块状经济是杭州工业的特色和优势,更是区、县(市)域工业经济重要的产业组织形态。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是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和加快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推进产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各级各部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城乡区域统筹发展为主线,以提升产业竞争力和价值链为目标,以培育龙头企业、增强创新能力、加快园区建设、深化产业配套协作、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为重点,强化规划引导、项目带动、科技创新、品牌培育和政策扶持,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产业规模大、创新能力强、资源综合利用率高、品牌影响广、市场占有率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现代产业集群销售产值占全市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达到70%,培育销售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产业集群25个;建成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20个;产业集群的新产品产值率高于25%,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行业龙头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3%;培育以产业集群为依托的区域品牌40个;制定产业联盟标准累计达20项;建成一批国家级产业基地,工业功能区(省级开发区)工业销售产值占全市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建成具有技术研发、质量检测、人才培训、产品展示营销、行业信息服务等综合服务功能的行业公共服务平台30个。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企业主体,政府主导。充分发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市场竞争、能力提升和行业自律,促使块状经济主动进行转型升级;有效发挥政府在规划布局、公共服务、政策扶持等方面的主导作用,营造有利于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环境。

(二)坚持差异竞争,特色发展。按照强化产业特色、促进专业化分工的要求,完善科技、金融、营销、物流、培训等支撑块状经济发展的产业服务功能,并形成区域优势,推动块状经济转型升级。

(三)坚持合理布局,集聚发展。加快推进工业集聚区(开发区、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联建共享,推动企业向园区集聚,新建项目必须进园区(工业功能区)。根据产业链合理规划布局,推动中小企业为龙头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着力培育带动作用强、支撑当地经济发展的现代产业集群。

(四)坚持分类引导,统筹发展。遵循块状经济发展和提升的内在规律,进一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按照块状经济自身规律和发展要求加大提升力度,促使其向现代产业集群发展。

(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方式,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对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块状经济限期进行治理整改;加快关停并转,淘汰落后产能。

四、工作重点

(一)加强统筹规划。以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提升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为目标,科学规划,促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增强先进装备制造、信息软件、电子商务、物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重点产业的集群竞争优势,提升纺织化纤、丝绸服装、精细化工等特色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着力构建杭州现代工业体系。各区、县(市)政府要结合本区域产业发展实际,确定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发展路径和重点领域,确保工作积极有序推进。

坚持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加强区域产业布局调整。依托各级开发区、工业园区和特色城镇工业功能区,整合要素资源,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建设一批市级工业集聚新平台,使之成为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区,着力形成主导功能明确、产业特色彰显、城乡区域联动的工业布局结构。完善杭州城区与五县(市)产业协作机制,加快建设一批产业协作基地和产业转移园,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优势企业,实现产业共兴、项目共建、资源共享、环境共保,以城促乡,推动五县(市)块状经济转型升级。

(二)加强园区建设。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开发、高强度投入、高密度产出的要求,加大对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工业功能区等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的开发投入力度,增强产业承载能力,推动块状经济向园区集聚发展。鼓励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业功能区开展国家级试点并创建基地,优先支持工业功能区申报国家级试点和基地的拓展区。积极推进省级开发区(工业园区)的整合提升,增强辐射带动、龙头引领作用。强化中心镇工业功能区与省级开发区的功能互补,鼓励各地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将地理相邻、产业相近、基础设施可共享的工业功能区进行资源整合,实施联合开发建设,形成城乡联动的区域化、融合化、高端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按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原则,做好县(市)域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优化开发区、工业功能区的规划布局,保障工业发展空间。每年新增的工业用地指标重点用于各级开发区、工业功能区,无特殊情况的停止安排区外零星工业用地项目。加强开发区、工业功能区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和批后监管,通过土地整理和有效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鼓励工业功能区建设多层标准厂房,集中建设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允许其适当提高现有工业用地容积率。

(三)培育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和引进块状经济中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关联度大的行业龙头企业,发挥其产业辐射和示范引领作用。全市重点培育100家行业龙头企业,在规划指导、技改投资、科技研发、用地保障、信贷支持、管理创新、人才支撑、市场拓展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提升其发展水平,强化示范引领作用。行业龙头企业享受我市大企业、大集团相关政策待遇,其实施的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项目,优先列入市重点项目计划,加大各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对符合转型升级条件的产业投资项目,优先保证其合理的用地指标,对其财政资助和奖励在原有基础上提高2-3个百分点。对行业龙头企业投资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吸引创业风险投资的,按其吸收的风险投资金额给予一定的财政资金补助。

引导行业龙头企业通过股权、资产收购等形式实施兼并重组,通过技术、品牌输出,加强企业间的合作,扩大企业规模,增强发展实力。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掌握核心技术,提升行业主导地位。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支持其在外地建立原料、能源供应、加工制造基地和营销网络体系,积极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四)开展试点示范。积极做好杭州装备制造业等5个全省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的组织实施工作。确定20个产业基础好、品牌影响广、创新能力强、示范作用大的块状产业作为市级示范区试点。各区、县(市)要抓好年产值10亿元以上块状经济的提升发展工作,形成以省、市两级产业集群示范区为重点,市区(县、市)联动、分级负责、合力推进的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工作机制。

加强对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的督查指导,健全协调机制,集聚要素资源,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获得省政府补助奖励的省级产业集群示范区,由市级财政按1:1予以配套补助;

对市级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已通过评审并付诸实施的,给予每个示范区50-100万元的经费补助。对工作机制健全、发展态势良好、成效显著的产业集群示范区进行表彰奖励;对举措不实、实施不力、成效不明显的产业集群示范区进行动态调整。

(五)强化产业协作配套。鼓励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在做强核心业务的同时,加快剥离专业性强的零部件生产业务,发展专业化配套企业,提高龙头企业在市域或区域内的产业配套率。对产业带动作用大、协作配套层次高的行业龙头企业,按其当年新增的本地协作配套额,给予0.5%-1%的财政资助,当年资助额最高不超过80万元。鼓励中小企业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在生产、质量、标准、管理等方面的协作和融合,融入其供应链,完善产业集群分工协作体系。对集群内中小企业为融入龙头企业供应链而实施的技术改造项目,优先列入市重点技术改造计划。

鼓励引导企业通过联合、并购、控股、品牌经营和虚拟经营等方式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关联配套企业进行整合重组,组建产业发展战略联盟,提高产业集中度。

鼓励企业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设计研发、仓储物流、市场营销、后勤保障等非制造环节满足本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同时,为其他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

重视发挥中小企业在块状经济中的基础作用,积极实施“瞪羚计划”和“雏鹰计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点推动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环节的加工型、劳动密集型、贴牌生产型中小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培育一批具有“专、精、特、新”优势的成长型中小企业。

(六)完善创新体系。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企业发展由主要依靠劳动力优势和薄利多销向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加大对块状经济行业龙头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建设和新产品开发的支持力度,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改造生产装备和工艺。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块状经济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投入和推广应用。支持行业协会(商会)、行业龙头企业将创新成果转化为企业联盟标准,并推广实施,解决无标生产、标准不适应、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鼓励企业通过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参与制(修)定国际标准等途径,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和配套产业的发展。支持企业以发明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主动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积极抢占技术制高点。

加快工业功能区行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完善并深化推进“科技指导员”和“科技小分队”制度,为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提供科技创新服务支撑。

(七)强化项目带动。以“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和产业集群示范区实施方案为导向,抓好一批市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重点项目。针对制约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瓶颈问题,按照“强链”、“补链”的要求和转型发展的需要,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符合产业导向、市场前景好、对区域发展和产业升级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坚持高端取向,将高新技术企业、高端制造环节和研究开发基地项目作为引进重点,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加强与国际科研院所、国家级科研院所、相关产业领域的领航者开展各种形式的战略合作。

(八)构建公共服务平台。根据不同块状经济特征,推进多形式、多层次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出台综合性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规范,明确功能要求和财政扶持政策,重点支持以技术研发、创业孵化、知识产权、质量检测、标准支撑、人才培训、管理咨询、市场营销、信息和物流服务等为重点的服务机构的培育发展。

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鼓励民营资本等各种经济主体参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产业集群示范区申报的面向全行业的公共服务平台,运营成效明显的,给予一次性财政补助,补助金额为平台建设实际投入的20-30%,最高不超过200万元;运营成效明显、运营支出大于收入的平台运营单位,经专项评估后,给予运营维护补贴,年补贴金额为平台

运营收支实际差额的20%-30%,最高不超过50万元。

(九)提升集群质量和品牌。大力实施质量强市和品牌带动战略,强化企业质量和品牌意识。夯实企业计量、标准等内部质量管理基础,支持和引导企业创立品牌,实现从无牌、贴牌到有牌、自主品牌的转变。鼓励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具有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品牌产品来提高块状经济的知名度及美誉度。按照“有准入标准、有管理机构、有提升政策、有保护机制”的要求,加快区域品牌创建工作,积极注册区域集体商标,实施区域联盟标准,不断提高块状经济的质量水平。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着力将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区域品牌升级为城市品牌,提升产业影响力。抓好专利、品牌等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促进品牌企业加强自我保护。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形成打假工作合力,切实维护品牌形象。

(十)严格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通过资源节约、污染治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排污权交易、园区生态化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等措施,推动块状经济向资源节约集约和生态环保型产业集群转变。推广节能减排共性技术,鼓励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贯彻实施省“733示范工程”,重点培育60家工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6个示范园区。

严格市场准入和审核管理。结合块状经济产业现状,制定相关行业准入条件,提高准入标准,鼓励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先进产能。对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产能过剩的块状经济,坚持新增产能与淘汰产能“减量置换”或“等量置换”的原则,严格能评、环评、土地和安全生产等环节的审批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杭州市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工作协调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经委、发改委、农办、财政局、科技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局、质监局、环保局、统计局等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研究解决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中的重大问题,做好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经委)。各成员单位要根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任务,加强协作配合。要建立区、县(市)块状经济转型升级、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加强监测分析和动态管理,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区、县(市)工业经济目标考核。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和省有关产业集群建设有关政策,进一步完善市级产业集群扶持政策体系。每年统筹安排5000万元产业集群发展资金,主要用于省、市级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行业龙头企业的培育与发展、行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运营、集群品牌和联盟标准的推广培育等。

各区、县(市)要加大对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扶持力度,努力解决块状经济转型升级中项目、土地、资金、电力、环保、税收、人才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为现代产业集群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强化金融服务。加强块状经济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对接与合作,支持建立“银群”(金融机构与产业集群)战略合作关系。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以“银群”会商、整体授信等方式加大对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优先保障重点培育提升的块状经济及行业重点企业的信贷需求。

强化网上金融超市的融资服务功能,完善小企业贷款工作机制。支持金融机构开展小企业信用贷款试点,采取动产、应收账款、仓单、股权和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缓解中小企业贷款抵质押不足的矛盾。鼓励创投服务中心、融资担保机构等在产业集群示范区设立延伸服务网点,提供便捷服务,着力构建产业集群发展融资支持体系。

(四)强化人才支撑。鼓励块状经济所在地企业、行业协会、中介组织举办形式多样、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培训活动,深入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56”培训工程、专业技术人才“131”培养工程和高技能人才“815”培训倍增工程,满足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对多层次、多形式

人才的需求。

引导企业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建立健全人才创新激励机制,着力解决企业引进人才住房困难问题。发挥省级产业集群示范区专家服务组作用,加强与国家级行业协(学)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搭建产业集群建设所需的人才技术支撑体系。

(五)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积极培育、引导和支持企业组建行业协会(商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促进行业自律、维护有序竞争等方面的作用。支持行业协会牵头组织或参与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引导企业贯彻落实产业政策。支持行业协会在政府指导、授权或委托下,做好行业信息数据收集统计、行业指导、行业预警、产品认证、标准制定、区域品牌培育维护以及技术贸易壁垒应对等工作,促进产业集群有序发展。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职能转变,对适合行业协会承担的职能进行授权或委托。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支持行业协会开拓业务领域,提供优质服务。

本意见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

二○一一年三月三十日

第三篇:关于我市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提升的对策研究

关于我市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提升的对策研

经过近三十年努力,在政府大力推动下,我市已经逐步形成了46个块状经济,并且规模总量大幅扩张,竞争力不断增强,产业集聚化发展趋势明显。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块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创新与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加产品附加值等方式,着力发展我市具有产业集群特征的块状经济形态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提升,是我们当前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我市块状经济发展的现状

1、总量继续扩张,增长速度趋缓。至2009年底,全市46个块状经济包含各类大小企业(个体经商户)4.1万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数占1766家,占块状经济企业数4.3%),从业人数达到50万人左右,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203亿元,同比增长15.64%,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1278亿元,同比增长6.26%。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块状经济总量占全市工业的比重65%左右,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幅,但低于块状经济五年来的平均增幅10个百分点。

2、以小规模为主,产业处于自然集聚状态。在46个块状经济中,销售收入超100亿元只有8个,依次为长兴化纤织物、长兴蓄电池、吴兴印染织造、安吉椅业、南浔木地板、安吉竹业、德清丝绸服装、和织里童装,平均规模达168.58亿元;超20亿的块状经济才23个,还没有一个超300亿的块状经济,以小规模为主。产业的发展基本上是通过小企业或个体经商户等方式逐步发展起来,大多数企业均属于“弱、小、散、差”之列,产业的集聚处于一种自然状态的集聚,企业生产以贴牌代生产和相互模仿生产为主,产品的差异性不大,在行业空间相关配套产业的横向发展没有充分拓展,科技创新能力差,品牌建设薄弱,产业链短而不完善。

3、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现对长兴蓄电池(省级)、南浔木地板、安吉椅业、织里童装、德清生物医药等五个现代产业集群示范区的培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总销售收入达到621.51亿元,同比增加15.35%的成绩,有效地提升了产业集聚的层次,带动了整个产业的集聚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形成了“安吉椅业”、“织里童装”、“南浔木地板”和“长兴蓄电池”等几个区域品牌,取得了 “中国绿色动力能源中心”、“2009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中国实木地板之都”等称号;另外,在市场规模上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安吉的椅业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其中竹地板占国内市场的38%;南浔木地板产量占全国60%以上;织里童装市场占有率达到24%。

4、龙头企业效应显现,产业链逐步完善。通过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和培育,块状经济内的龙头企业发展迅速,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通过浙江木业检测中心、浙江省绿色动力电源集成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湖州市耐火材料质检中心、SGS检测中心、织里童装科技创新中心和南太湖科技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逐步加强,已经初步实现了产品的研发、设计、信息、检测、销售等环节,有效地延伸和完善产业链。如德清“纺织丝绸服装”产业形成了“缫丝-织绸-印染-服装-成品-销售”的产业链;长兴“蓄电池”产业形成了“研发-设计-加工-极板生产-零配件制造-组装-总部经济销售-废旧蓄电池回收”的产业链,并延伸了“塑壳、隔板纸、包装箱”等横向产业链。

5、大平台建设力度加大,优化了投资环境。截止2010年6月,对工业园区(功能区)进行资源整合优化,全市19个工业园区(功能区)规划面积130.63平方公里,已累计完成开发面积65.86平方公里,占规划面积50.41%,同比增长394.67%,共完成基础设施投入5.63亿元,有效了增加了大项目和大企业的承载力;通过编制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计划,组织实施“八大工程、百个项目”工程,为产业链的发展与延伸,项目的引进、推动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要素保障支撑,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存在的问题

1、产业分布散,产业链短。2009年,属我市六大重点特色产业范围的块状经济销售总收入为1575亿元,占全部块状经济的71.5%,分布在46个块状经济中,产业总体处于自发形成的自然集聚状态,产业集中度并不高、资源不能有效地共享,以“小而散”现象比较突出。大多数块状经济产品属于成熟期的传统产业,进入门槛较低,投资量不大,缺少创新和技术,产品易于模仿,产品的差异性不大,进入高端产品的不多,主要还处于中低端产品,产业链短而窄,基本处于产业链底端,行业相关配套产业在横向和纵向的产业链延伸方面发展不够理

想。这种分散、集聚度散而弱的产业发展格局,直接导致了信息、技术、市场等资源难以共享和规模效率低下的状况,使得交易成本提高,利润低。南浔木地板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打造了“中国木地板之都”的区域品牌,但是由于小企业数量比较多,各自都创建了一个品牌,以中低端产品参与市场竞争,造成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品牌且竞争力都不强的局面。同时也影响了该行业龙头企业的发展,行业发展受到了由于内部竞争造成地制约。

2、产业规模不大,规模效应不明显。我市46个块状经济中,只有长兴化纤织物(267.6亿元)、长兴蓄电池(127.4亿元)、吴兴印染织造(206.2亿元)、安吉椅业(175.8亿元)、南浔木地板(167.5亿元)、安吉竹业(144.3亿元)、德清丝绸服装(134.9亿)、和织里童装(125亿元)等8个超百亿级的块状经济,仅占块状经济的17%,还没有一个超300亿的块状经济;23个超20亿级的块状经济,占块状经济的50%,产业总体规模不大。大部分块状经济(如织里童装、印染产业、安吉椅业、纺织行业和木地板等),主要还是处于通过企业扎堆,生产和销售低端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的一种同区域同行业相互竞争发展的态势,区域品牌特色和行业领头共同发展地优势没有等到充分发挥,块状经济发展速度不快,产业层次的不能快速提升。

3、龙头企业不大,龙头引领效应不明显。目前,我市虽有9个省级行业龙头骨干企业、13家市级明星企业和12家上市企业,入围2010年浙江制造业百强企业的只有5家,2009年平均营业收入只有59亿元,但涉及的企业数仅15家,大企业不大,数量也不多,不能全覆盖46个块状经济中各个产业;行业龙头企业的品牌建设在国内的影响力还不够大,对块状经济中以贴牌和代生产为主的企业之间带动效应还比较弱,龙头引领效应也不明显。织里童装的产业规模虽然很大,区域品牌优势也比较好,但该产业以个体经商户为主,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以代生产和贴牌生产为主,与湖州今童王服饰有限公司、益华制衣、小霸王制衣制、夏士制衣等几个行业龙头企业共同竞争市场,使得这几个行业龙头企业在打造品牌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因缺少资金、人才和行业配套服务等因素影响,主要还是以生产低端产品为主,难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向高端产品发展的能力也不足,难以引领其他小企业和个体经商户的协同发展,只能处于一种企业的区域集聚,产业难以做大做强。

4、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难以向高端发展。46个块状经济中的虽然建立了SGS产品检测、蓄电池研发检测、童装研发检测等公共科技创新平台,但从发展高端产业工业经济来看,还不够,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还不够完善,人才难以引进与集聚,产业的集聚发展得不到更好的可持续发展与转型提升;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支出比重严重不足(约1.5%左右,有些不足1%),只注重眼前利益为主,对发展高端产品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上突破还有一定的难度,企业的发展主要还是依靠更新设备、模仿新产品和代生产等。如特色纺织品产业,到目前为止还是以更新设备的方式,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劳动成本和改善产品质量,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终端品牌方面几乎没有,产业难以进入高端产品领域,品牌影响力难以得到进行一步发展。

5、体制机制不完善,转型提升效果不明显。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对提升块状经济和促进现代产业集群化发展都比较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积极扶持政策,编制了六大特色产业转型发展规划,采取了“6+X”等协助转型升级措施,也采取了积极培育大企业、引进大项目、高端人才和要素保障等一系列积极的政策措施。但是,在打破区域行政界线,因地制宜统筹规划与区域协同发展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还做得不够;对如何发挥传统产业优势,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和充分利用区域优势等方面政策研究还不够深;对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要素资源促进产业快速发展方面的研究还不够;现有的保障政策和扶持体系可操作性不强和执行力度不够大等原因,直接地影响了我市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的发展进程。

6、行业协会浮于面上,对产业发展的作用没有发挥。行业协会除了做好与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向政府汇报行业企业的需求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向行业传达政府的方针政策外,更重的是发挥指导一个产业的发展民间组织职能与作用。目前,我市已经成立了浙江省蓄电池行业协会、浙江省耐火材料行业协会、湖州市电梯行业协会、湖州市纺织行业协会等29个市级以上的行业协会(详见附件9),但在作用发挥上面,仅是做了些政府政策的宣传、协助企业上市、教育培训与行业经济数据分析等工作,但在行业自律、维护权益、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引导行业加强自主科技创新、引导行业发展配套服务业、制定行业标准和抢占定标权与竞价权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促进行业规范快速发展方面做得不够。

三、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提升的建议措施

1、突出重点,加快现代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以长兴蓄电池(省级)、南浔木地板、安吉椅业、织里童装和德清生物医药五个省市级现代产业集群示范区为基础,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金属管道与不锈钢、装备制造、特色纺织品、竹木地板等六大特色产业,按照《湖州市重点特色产业培育发展规划

(2009-2012年)》,各县区政府编制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探索建立工业项目统筹布点机制,加强规划和方案的执行力度,加强示范区建设。加快培育南浔电梯、安吉竹业、开发区装备制造、吴兴金属管道和开发区节能环保装备等5个块状经济转型提升。以市场为核心,着力培育龙头带动效应明显、产业配套协作紧密、创新技术水平领先、公共服务平台支撑、资源环境友好、区域品牌知名度较高,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十大现代产业集群,使其成为推动我市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2、大力培育龙头行业企业,建立产业联动机制。编制完成龙头骨干企业发展规划和“一企一策”政策,借助行业协会的力量,引导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通过强强联合、企业兼并重组、并购和品牌经营、虚拟经营等现代方式,进一步做大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完善产业链,形成产业发展联动机制。按照“企业即城市,城市即企业”的理念,联合科研院校、行业协会等力量,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主,积极开展自主创新,发展配套服务业,提高产品质量层次,加强品牌建设和提升拓展市场能力;以国际化视野,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和资本链整合提升的高度,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互动的角度,把握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向龙头带动型现代产业集群转型提升。

3、优化空间布局,构建产业集聚平台。坚持科学规划,节约利用土地,加快土地资源整合,盘活土地存量,完善标准厂房等生产和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等原则,从有利于产业链补充和延伸,有利于人才集聚,有利于项目引进和行业龙头企业培育等角度出发,按照现代产业集群和循环经济的理念,高水平开发、高强度投入、高密度产出的要求提升开发区、工业园区和乡镇工业功能区的规划水平,合理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水平,使之成为块状经济转型提升的核心区,保障创新型、成长型中小企业用地需求,为企业集聚发展提供空间要素保障,多而形成多层次、梯度式工业经济发展格局。

4、做好外引工作,优化产业结构。按照园区规划水平,合理优化空间布局的要求,突破区域限制,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加强对世界500强、央企、大型国

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进市场前景好,对区域经济带动性强的项目和产业链互补项目。加强功能性建设步伐,特别是公共检测、信息平台、管理咨询、技术专利服务、人才教育培养、融资担保等建设,优化人才集聚环境,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建立与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构建原始创新与二次创新的科技服务平台,提高承接世界先进制造业转移的能力与水平,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提升。

5、发展科技创新工作,提升产业层次。通过科技局、科创中心和上海、杭州、南京和地方高校的人才区域优势等,充发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以市场为导向,行业龙头企业为主体,在政府的引导与政策支持下,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企业由委托加工向自主设计研发转变。按照企业技术创新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延伸的理念,积极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合作,攻克一批区域和行业共性、关键性技术项目,占据技术领域的制高点;建立企业间技术转让交易平台,实现技术创新成果的扩散效应,逐步形成区域技术联盟和创新体系;加强行业协会的市场调查研究工作,主动参与制订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抢占定标权和定价权,着力打造区域品牌和产品品牌。

6、加强规划和组织领导,健全扶持政策。市、县区要建立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合力扶持的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提升的工作协调机制。出台措施,调动乡镇打破区域限制,构建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和跨区域工作协调机制,减少重复投入和无序竞争。以企业为核心,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可操性强的政策措施,加大对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力度,采取贷款贴息、专项补贴等方式,重点支持龙头骨干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等工作。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完善公共服务平台、规范市场秩序和知识产权等行为,合力解决关于项目、土地、资金、电力、环保、税收、人才等一系列实际问题,推动企业对接、企业重组、企业联合等工作,为现代产业集群的发展创造优质环境。

第四篇:浙江省地方税务局关于贯彻落实推进省级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建设、加快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

浙江省地方税务局关于贯彻落实推进省级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建设、加快

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

浙地税函〔2012〕48号

各市、县(市、区)地方税务局(不发宁波):

为发挥工业设计在推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中的支撑作用,加快建设一批特色工业设计基地,为中小企业提供创新服务,推动我省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建设加快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1〕81号)的工作要求和任务,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支持我省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建设有关税收政策的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进一步细化推进省级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建设的税费优惠政策(一)支持特色工业设计基地投资建设运营公司的税费政策 1.对利用老厂房翻建多层厂房、厂内空地建造三层以上厂房用于特色工业设计基地的,建成使用后次月起3年内,按规定纳税确有困难的,可按税收管理权限报经地税部门批准,给予减免房产税照顾。对利用老厂房翻建多层厂房、厂内空地建造三层以上厂房用于特色工业设计基地,申请减免房产税的,应向主管地税机关提供下列材料:

(1)减免税费基金申请审批表;

(2)利用老厂房翻建多层厂房、厂内空地建造三层以上厂房用于特色工业设计基地的相关证明材料;

(3)相关的房产证复印件。

2.对特色工业设计基地,按规定纳税确有困难的,可报经地税部门批准,酌情减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水利建设专项资金。

特色工业设计基地申请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的,应向主管地税机关提供下列材料:

(1)减免税费基金申请审批表;(2)特色工业设计基地的相关证明材料;

(3)相关的房产证和土地使用证复印件(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4)经中介机构审核的财务报表(水利建设专项资金)。3.重点培育特色工业设计基地成为科技企业孵化器,对符合孵化器条件的基地,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自2012年12月31日前,对符合孵化器条件的特色工业设计基地自用以及无偿或通过出租等方式提供给孵化企业使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其向孵化企业出租场地、房屋以及提供的属于营业税“服务业”税目中“代理业”、“租赁业”和“其他服务业”中的咨询和技术服务范围内的服务,免征营业税。

符合孵化器条件的特色工业设计基地享受上述优惠政策,应向主管地税机关提供下列材料:

(1)备案登记表;

(2)国务院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对孵化器是否符合条件审核确认的证明材料;

(3)符合孵化企业条件的证明材料。(二)支持工业设计企业发展的税费政策

1.对符合规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经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机构认定(复审)合格的高新技术企业,自认定(复审)批准的有效期当年开始,即可凭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机构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及其复印件和有关材料向主

管税务机关申请一次性备案。经主管地税机关登记确认后,可按15%的税率进行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和申报,资格有效期三年。

纳税终了后至报送纳税申报表以前,已办理减免税手续的工业设计企业应向主管地税机关备案下列材料:

(1)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的说明;

(2)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

(3)企业当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说明;

(4)企业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说明、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说明。

2.对工业设计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工业设计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公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规定项目的研究开发活动,其在一个纳税中实际发生的下列费用支出,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规定实行加计扣除。

(1)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以及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

(2)从事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

(3)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

(4)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或租赁费;

(5)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

(6)专门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

(7)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

(8)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费用。

工业设计企业必须对研究开发费用实行专账管理,准确归集填写《可加计扣除研究开发费用情况归集表》,实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在中间预缴所得税时,据实计算扣除,在终了进行所得税申报和汇算清缴时再按规定加计扣除。

工业设计企业申请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应于汇算清缴所得税申报时向主管地税机关报送下列材料:

(1)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计划书和研究开发费预算;(2)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专门机构或项目组的编制情况和专业人员名单;

(3)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当年研究开发费用发生情况归集表;

(4)企业总经理办公会或董事会关于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立项的决议文件;

(5)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的合同或协议;

(6)研究开发项目的效用情况说明、研究成果报告等资料。

(三)支持工业设计成果转化的税费政策

1.对工业设计企业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经科技部门认定、登记并报主管地税机关备案后,免征营业税。

工业设计企业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应将下列材料报主管地税机关备案:

(1)备案登记表;(2)经认定的技术合同;

(3)纳税人委托中介机构办理鉴证的,可将中介机构出具的符合减免税条件的鉴证材料一并报备。

2.一个纳税内,作为居民企业的工业设计企业,其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工业设计企业发生境内技术转让,在纳税终了后至报送纳税申报表以前,将下列材料报主管地税机关备案:

(1)备案登记表;

(2)技术转让成果的相关证明材料,如专利权证书、纳税人拥有技术成果的说明等;

(3)技术转让合同(副本);

(4)省级以上科技部门出具的技术合同登记证明;(5)技术转让所得归集、分摊、计算的相关资料;(6)实际缴纳相关税费的证明资料;(7)转让的技术拥有所有权或5年以上(含5年)全球独占许可使用权的证明材料;

(8)主管地税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工业设计企业向境外转让技术,在纳税终了后至报送纳税申报表以前,将下列材料报主管地税机关备案:

(1)备案登记表;

(2)技术转让成果的相关证明材料,如专利权证书、纳税人拥有技术成果的说明等;

(3)技术出口合同(副本);

(4)省级以上商务部门出具的技术出口合同登记证书或技术出口许可证;

(5)技术出口合同数据表;

(6)技术转让所得归集、分摊、计算的相关资料;(7)实际缴纳相关税费的证明资料;

(8)转让的技术拥有所有权或5年以上(含5年)全球独占许可使用权的证明材料;

(9)主管地税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经主管地税机关登记确认后,可自行计算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四)支持工业设计企业引进人才的税收优惠政策

对工业设计企业以股权期权、股票增值权、限制性股票计划等形式给予设计人才的奖励,符合有关规定的,按照国家有关股权激励的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执行。

享受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工业设计企业,须报送下列材料:

1.实施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计划的境内工业设计上市公司,应在股票期权计划实施之前,将公司的股票期权计划或实施方案、股票期权协议书、授权通知书等资料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应在员工行权

之前,将股票期权行权通知书和行权调整通知书等资料报送主管地税机关。

2.实施限制性股票计划的境内工业设计上市公司,应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境外为证券登记托管机构)进行股票登记、并经上市公司公示后15日内,将本公司限制性股票计划或实施方案、协议书、授权通知书、股票登记日期及当日收盘价、禁售期限和股权激励人员名单等资料报送主管地税机关备案。

境外工业设计上市公司的境内机构,应向其主管地税机关报送境外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中(外)文资料备案。

3.扣缴义务人和自行申报纳税的个人在代扣代缴税款或申报纳税时,应在税法规定的纳税申报期限内,将个人接受或转让的股权以及认购的股票情况(包括种类、数量、施权价格、行权价格、市场价格、转让价格等)、股权激励人员名单、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等资料报送主管地税机关。

二、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地税机关要高度重视推进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建设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局机关内部职能部门工作职责,落实好与当地省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对接服务,切实加强指导与协调。

(二)优化服务,确保优惠政策落实

各级地税机关要建立优惠政策重点服务对象库,将特色工业设计基地运营公司、基地内工业设计企业、当地主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工业设计类专业人才纳入服务对象库,指派税收业务骨干,采取点对点“贴近式”税收政策服务。要严格按照提速增效后规定的办理

时限,及时、高效地为工业设计基地及基地内企业办理各项涉税审批(备案)手续。

(三)跟踪问效,加强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各级地税机关要及时掌握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情况,建立相应的税收优惠数据统计制度。具体内容应包括特色工业设计基地运营公司、基地内享受税收优惠的工业设计企业户数、优惠金额,对纳入当地政府重点培育对象的企业要重点分析,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对无法解决的应及时上报省局(具体统计数据及材料报送要求见附件)。

省局将把各地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纳入税收管理综合考核办法和执法检查重要内容,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实处。附件:省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建设税收优惠统计表

二O一二年二月二十四日

第五篇: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海峡两岸(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地方规范性文件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www.xiexiebang.com

下载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