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热点解读:第六次人口普查
热点解读:第六次人口普查
2011年4月28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
此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加上港澳台的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份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这个数字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2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一、人口总量
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大陆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以控制
这表明,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得到了较好的执行,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的控制。这也缓解了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一个较好的基础。
二、人口素质指标
这次人口普查,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
我国的文盲率,从2000年的6.72%下降到2010年的4.08%;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000年的3611人上升为8930人,从人口素质的指标看,中国居民的全社会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人口的素质在提高。
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和文盲率的变化,反映了十年来我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
三、老龄化趋势加快
关于我国人口的年龄构成,这次人口普查表明,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1.78亿,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19亿,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四、城乡构成这次人口普查的全国城镇人口达到了6.66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是49.68%,比2000年上升了13.46个百分点;2000年比1990年,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9.86个百分点。
从反映人口结构的数据看,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在加快推进。这充分说明近十年城镇化进程在加快,也标志着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五、地区分布
从我国人口的地区分布看,目前,东部地区人口占31个省(区、市)常住人口的37.98%,中部地区占26.76%,西部地区占27.04%,东北地区占8.22%。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比重都在下降,其中西部地区下降幅度最大,下降1.11个百分点;其次是中部地区,下降1.08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0.22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2000年人口普查排在前五位的是河南省、山东省、广东省、四川省、江苏省。
此外,根据地区人口分布的数据,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这一次沿海发达省份的常住人口占的比重增加,内陆稍微欠发达地区的常住人口占的比重在下降。这也就是说,更多的人口从内陆西部往东部发达地区迁移、流动。东部人口比重上升,反映我国经济活力不断增强
六、出生人口仍男多女少男女性别比例失衡
根据初步汇总的情况,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以女孩为100)是118.06,这个数据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出生人口性别比116.86提高了1.2个百分点,但是比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的118.59下降了0.53个百分点,比2009年的人口抽样调查的119.45下降了1.39个百分点。2010年的人口性别比较2000年有了提高,但是和2005年及2009年的数据相比略微有一些下降,这说明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开展广泛的措施,如关爱女孩活动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马建堂说:“虽然118.06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仍然还是高于正常的范围,我们还是要高度重视这个数据反映的挑战和矛盾,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关爱女孩,进一步在就业、工资等方面对男女一视同仁。”
七、流动人口规模扩大
流动人口巨大是目前我国人口国情的一大特点,根据这次普查,我国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
26139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3996万人,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2143万人。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11700万人,增长81.03%;其中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增加10036万人,增长82.89%。这主要是多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和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流动人口大量增加。也就是说,2010年我国扣除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流动人口2.21亿人,比2000年增加了1亿人。
总之,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效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此外,中国要重视人口发展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变化,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适度低生育的水平,同时兼顾当前和长远,科学研究、认真评估,慎重地、逐步地完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第二篇:第六次人口普查材料
全国:
本报讯 中国十年来人口持续低增长,增速远低于上一个十年,预计到2032年人口会达到零增长。国家统计局昨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发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根据普查,加上港澳台的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份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
5.84%,年平均增长0.57%。这个数字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马建堂分析,这表明中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继续得到有效的控制。1990年到2000年的十年之间,中国人口净增长1.3亿,两个十年相比,后一个十年比前一个十年人口净增长减少了约5600万人,表明中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得到了较好的执行,这也缓解了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张为民在发布会后接受本报采访时透露,中国的人口增长将继续下降,预计中国将在2032年前后达到人口零增长。此外,此次人口普查发现有1370万人没有户籍,原因涉及多方面。
■ 焦点出生人口仍男多女少
总人口的性别比呈下降趋势,大陆31个省份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但出生人口的男多女少问题依然存在,根据普查初步汇总的情况,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以女孩为100)是118.06,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出生人口性别比116.86提高了1.2个百分点。
不过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这个数据比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的118.59下降了0.53,比2009年的人口抽样调查的119.45下降了1.39。尽管如此,118.06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仍高于正常范围。他表示,要高度重视这个数据反映的挑战和矛盾,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关爱女孩,进一步在就业、工资等等方面对男女一视同仁。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
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化。普查结果显示,大陆31个省份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占16.60%;15-59岁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
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马建堂表示,1980年以后,特别是近十年,老龄人口比重增加,少儿年龄的比重在缩小,“这样的状况,大家都在思索中国的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政策。”
他认为,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效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此外,中国要重视人口发展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变化,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适度低生育的水平,同时兼顾当前和长远,科学研究、认真评估,慎重地、逐步地完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统筹解决人口问题。3 流动人口十年增一亿
流动人口的数量在过去十年里大幅增加。大陆31个省份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116995327人,增长81.03%。
同时,人口的地区分布也呈现出一些变化。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比重都在下降。马建堂分析,从反映人口迁移的数据看,中国的经济活力在不断增强,更多的人口从内陆西部往东部发达地区迁移、流动。这种趋势反映了人口的流动和经济的格局是协调一致的。人口的迁移既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发展,满足了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提高了人口流出地区的收入水平,改善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发展条件。专家解读
关键词1 人口零增长
人口零增长未必是好事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张为民: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得到了较好的执行,人口增长将继续下降,预计将在2032年前后达到人口零增长。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人口学家陆杰华表示,对零增长预测的时间虽然略有不同,但是大致都差不多,2032年、2033年左右,十年前预测时大约是2040年以后才能进入零增长,现在提前了,这和生孩子少密切相关。
零增长实现前,人口的数量还是会增长,但更需要关注人口结构的变化,特别是年龄结构的变化,比如少儿比重、劳动力比重和老年人比重,将来能否保持经济持续发展,保持投资、消费和劳动力都是很关键的问题。
对于怎么看待零增长,陆杰华认为不能简单判断这是好事还是坏事,“过去认为零增长是好事,那个时候是考虑到人口是人‘口’,要占有资源像粮食,但是后来也发现人口也是人‘手’,是劳动力和家庭供养,到了零增长不完全是个好事,要看结构的变化。”
与此同时,老龄化伴随着子女减少和高龄老人增速越来越快是一种普遍的趋势。陆杰华说,“这个问题与我们目前讨论的人口红利有关,出生人口越来越少,老年人越来越多,对未来的劳动力供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尤其是我们还是劳动密集型。还有很重要的问题,虽然政府在加大养老的投入,但中国目前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子女少了意味着养老资源减少,今后怎么支撑养老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关键词2 计划生育
少生不是说“只生一个”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兼顾当前和长远,科学研究、认真评估,慎重地、逐步地完善计划生育政策。
对于计划生育政策,陆杰华认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将是一个非常长期的任务,但过去理解计划生育就是独生子女政策,这个观点在不断改变,少生不是说“只生一个”,要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合理的范围内要逐步调整,比如由现在的“双独”可生两个孩子,变成“单独”可生两个,这几年慢慢的都会改变。其实也都提到了日程,有些省份已经在着手做这方面的工作。
他认为,将来肯定不会放弃计划生育政策,但二胎三胎都是计划生育,根据研究者的设想,十年或者更长一点时间,国民无论城市人还是农村人,不论是不是独生子女,都可以普遍生二胎。但是在过渡的时候,总是渐进的,比如由“双独”过渡到“单独”,要考察政策长期累积的效果,如果一下普遍放开二胎的话,零增长就不是2032年了,可能就要推迟了。
至于各地的政策取向,陆杰华分析,计划生育条例都是各省制定,各省都对生育有长期监测,包括生育水平等各种变化,决定是不是要采取政策调整或完善,但不会全国一刀切的放开,肯定是一部分一部分的逐步开始。
他认为,一些超低生育率的地区,如上海、北京、天津以及一些城市化比较快的地区,生育率比较低,就要考虑开始调整。生育率保持在1.8左右是一个临界值,这些地区都是相对很低的,需要完善调整。
关键词3 流动人口
地区经济受制于人口流动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长81.03%。
对于发达地区来说,因有大量流动人口,因此并不觉得缺劳动力,不需要做人口政策调整。陆杰华认为,这些地区享受的人口红利都是靠外来人口,而这些劳动力不是长期的、固定的,将来这些人的流动就会对地区经济有很大的影响。
他以北京为例,认为北京的人口红利也是暂时的、短期的,不解决二元体制问题,这些人很难在城市稳定,现在1000多万基本上都是年轻的劳动力。
陆杰华认为,现在13.39亿人口,两个超过亿的群体需要特别关注,“流动人口”和“老龄人口”。最重要的是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问题。他认为,2亿多流动人口,只有“进口”,却没有融合的制度安排,将来会是很大一个问题。
此外,在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上,虽然在五年或者十年完全做到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的趋同很难,但是要有时间表,消除本地人和外来人在待遇上和服务上的差异。要让外地人成为社会稳定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这样社会才会比较稳定。
针对1370万人没有户籍,陆杰华认为,虽然这部分人从总量上不是特别大,但是和过去统计时瞒报、漏报有关系,有的人可能不愿意报,比如征收社会抚养费的这部分,生了孩子以后不申报。而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就要把人口的各种信息收集到,这1000多万中超生的比重应该比较大。由于目前公共政策的制定都根据人头来算,比如教育、卫生等,这将是很大的一个利益群体,将来要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延伸阅读
第六次普查历程2010年11月1日-10日:入户登记,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户口登记状况、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2010年11月16日至12月25日:事后质量抽查。2010年12月-2012年6月:普查资料开发利用和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逐渐公布普查数据。
前五次普查数据
1953年 第1次人口普查 601938035人
1964年 第2次人口普查 723070269人
1982年 第3次人口普查 1031882511人
1990年 第4次人口普查 1160017381人
2000年 第5次人口普查 129533万人
湖北省:
昨日,我省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和省统计局联合发布了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此次普查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根据数据统计,我省常住人口达到5723.77万,其中,武汉市人口接近1千万。相比十年前,我省人口的生育水平明显下降。
【总量】十年仅增240万人
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省户籍人口为61759720人(含户口待定),与2000年底公 安 统 计 的 户 籍 人 口59359897人相比,十年间,人口增长了240万人,增长率为4.04%。
省统计局局长毛凤藻分析,跟全国相比,我省的人口增长率相对较低,这表明,十年来我省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分布】武汉人口逼近千万
调查显示,我省的17个城市、自治州和林区中,人口在500万以上的有4个,依次为武汉市、黄冈市、荆州市、襄阳市。其中,武汉市常住人口最多,从十年前的830万人增至978.53万人,接近1000万。而神农架林区常住人口最少,不足8万人。毛凤藻表示,省会城市人口的增加,说明我省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已成趋势。
【家庭】规模进一步“小型化”
这次人口普查显示,我省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据统计,全省常住人口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 3.16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1人减少了0.35人。据分析,这主要是受我省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性别】男女比降至105.56:100
十年来,男女比例失衡的现象得到缓解,我省表现得更为明显。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占总人口的51.35%;女性占总人口的48.65%。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 108.59下降为105.56。而全国的统计数据是从106.74下降为105.2。
毛凤藻解释,女性的比重提升,跟近年来我国关爱女孩,在就业、工资等等方面男女一视同仁有很大关系。今后,这个差距会进一步缩小。
【年龄】65岁以上人口占一成人口的年龄构成数据,是本次人口数据发布的看点之一。这次人口普查,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7963523人,占总人口的13.91%;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8.96%。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204106人,占总人口的9.0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2.78%。
毛凤藻称,我省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条件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教育】高教人群增长2倍
这次人口普查,全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共计5456340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 3898人上升为9533人。
全省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文盲人口近262万人,文盲率由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7.15%下降为4.58%,下降了2.57个百分点。
据悉,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和文盲率的变化,反映了十年来我省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流向】452万人口净流出
统计数据显示,我省的常住人口为57237740人,统计口径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毛凤藻指出,这个数字表明,湖北现有452万人口净流出,在外省乃至境外居住,人口流出大省的趋势已经显现。他指出,之所以会有这样一个差值,主要源自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过,人口流出一方面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问题,促进了农村发展;但是农村青年人的比例大幅下降,这将对社会发展带来新的问题。
第三篇:第六次人口普查先进集体
**街道办事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开始展开,在区人普办的关心和领导下,我街办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组织各村、社全体工作人员齐心协力,相互协调、克服了人口情况复杂,人户分离数量众多等诸多困难,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在普查工作过程中,普查工作人员更是加班加点、无私奉献,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我街办人普工作的成功,是全街上下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合作的结果,是普查工作人员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努力工作的成果。
自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开展以来,我街办领导高度重视。普查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无论是落实物资、协调动员,还是选调人员、培训宣传都周密部署,确保人口普查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在户口整顿、入户摸底、入户调查填写表册等难点阶段,及时发现普查过程的问题和困难,为确保普查质量把好第一关。
此次人口普查,时间紧、任务重,村、社区普查人口情况复杂,人户分离情况严重,需要做大量的前期摸底工作。为使普查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确保普查各项工作协调运转,我街办认真按照区人普办的安排,坚持每个阶段工作做到周密细致,使每个普查人员明确各个阶段的任务,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使整个普查工作做到有条不紊地展开。
普查工作的难点在村,面对“找人难、入户难、组织协调难”等多种难题突出。为了攻克难关,街办人普办公室干部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一是选聘了一批认知能力强、思维灵活、热爱公益事业的村级普查员,抽调了各相
第四篇: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总结
龙河镇人口普查工作总结
2010年5月,我镇人口普查工作启动以来,在县人普办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人口普查工作深入贯彻上级会议文件精神,围绕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积极探索,精心布臵,各项工作完成得有声有色。现将我镇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建专班。
为切实做好“六普”工作,镇党委、行政高度重视,迅速开会讨论布臵,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邹学俊为组长,龙河镇镇长向坤国为副组长,副镇长陈剑波为副组长主抓全镇人口普查工作的人口普查领导班子,办公室成员则由经发办、财政所、社区和大学生村官抽调组成。组建一个临时性流动人口普查小组,各村(社区)成立24个村级人口普查工作领导小组;选聘25个普查指导员、163个普查员;全镇共划分24个普查区,161个普查小区。覆盖14873户,涉及52091人。
整个人口普查期间,全镇共召开各种会议20余次;开展人口普查培训工作3次;其中9月1日到11月15日镇普查办成员主动放弃双休节假日照常值班。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人口普查不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事一个单位一个人 的事,它是一个政府行为,是一个需要全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完成的事。因此,让每一个公民知晓人口普查,参与人口普查十分重要。在宣传阶段,7月8日镇人口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剑波作了全镇人口普查工作动员讲话给 “两员”同志鼓劲,7月8日镇人普办又定制了26副标语悬挂分别在广场、办事镇、村(社区)悬挂,各村(社区)在各自的普查小区人口密集的地方张贴标语增强宣传效果,镇普查办通过网络、宣传车、短信、宣传画、村(社区)广播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人口普查宣传工作。截止11月底,全镇共标语横幅26条,发放宣传画64张,张贴小标语286张,发放《一封信》14873份,发送人普宣传短信14000条。种种宣传形式的运用为普查员入户登记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提高了群众参与人口普查的积极性。
三、层层培训,提高水平
根据县人普办的统一部署,8月9日,我镇普查办全体业务骨干在党政大楼参加了县人普办组织的全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指导员业务培训。培训期间大家认真学习了人口普查的小区图绘制,入户摸底,户主姓名底册填写,长表抽样,短长表、死亡表、境外表填写,普查表审核,过录汇总,入户交谈技巧等一系列业务知识。在培训期间通过做题、讨论深入了对问题的了解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8月19日,镇
普查办组织村(社区)“两员”进行人口普查业务培训,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培训普查工作的具体操作技能。但由于普查员选调是各类普查的关键问题,“两员”素质的高低事关普查的成败。从此次试点来看,该问题比较突出。首先,在基层工作中,“两员”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这无疑加大了镇人普办的工作量。街道办事处和社区作为基层部门,日常工作量大、任务繁重。9月11日至9月15日,各村(社区)开展普查员业务培训,镇普查专班具体分工一个村一个社区地到各普查单位进行人口普查工作业务指导,根据更具体的情况做更细致深入的分析,肢解了人口普查的难度,保证了人口普查数据的真实性。
四、实地查勘,入户登记
1、绘制小区图
根据我市提供的龙河镇各普查区划分图,镇普查专班人员和社区普查指导员实地勘察普查区边界,指导普查区边界划分,其中特别走访居住人少容易遗漏的死角、普查区和社区边界交叉的地方、让各普查区指导员明确各自普查范围,做到心中有数,保证普查时不重不漏。
各普查区根据各自情况划分普查小区边界,标注工厂、学校、单位、鱼塘、农田、商店、道路、河流等明显地理标识,按从西北角顺时针方向标明各普查小区编号。镇普查办人员协同各普查区“两员”实地走访普查小区边界,让普查
员明确各自普查小区的范围。我普查办工作人员在交通工具不足的情况下或搭公汽或步行5天内走访了24个普查区161个普查小区。
2、入户摸底,填报户主姓名底册
入户摸底是普查工作各环节当中相当难的一点,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员流动性较大,人们的对各自的私人空间比较注重,对陌生人比较冷淡,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比较强。所以入户难,脸难看,不配合等问题在所难免。跟对这种预料中的情况,我们要求普查员要穿戴整齐,佩戴普查员证,拿好《一封信》,请普查小区的熟人或者同院的人引导入户;同时要求我们的普查员时刻面带微笑,注重礼貌用语,对脾气不好的居民要有耐心;根据小区图和建筑物编号,要切实入户到位,做到不多登一户也不漏登一户;对普查小区的空挂户口和全户外出情况要和照公安局的户籍一一比对,相左邻右舍或户主问清楚家庭成员状况。针对摸底过程中出现的个别单位不配合现象,镇党委、政府,镇普查办在协调各部门单位上给予大力帮助,各单位部门按时上报各单位人员家庭信息。
3、入户登记,填写长短表
我镇人口普查实行百分百入户登记,百分百签字等切实把人口普查工作做实。根据入户摸底的情况,总结了高效入户登记的方法。一是通过入户登记、晚上登记、休息日登记等方式,提高了登记效率;二是由利用热心老年群众的引导,一般这些老同志在邻居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比较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在入户登记时多寻求这些老同志的引导帮助,有助于抵消居民的抵触情绪,顺利完成普查登记工作。
4、过录汇总、编码和抽样检查
镇普查办为了更清楚掌握我镇人口流进、流出、常住人口等情况,细化过录。各普查区不仅上报总户数和总人数,也要分开上报长短表户数,户编号999总户数,户编号600以上总户数,境外人士总数,出生和死亡总户数。在编码过程中由镇统一收集各普查区各种正式表,由普查办统一用0.5中性笔填写,以保证编码的准确性、群众信息的安全性和填报的统一性。对上报上来的数据,镇普查办在每个小区随机抽出一个小区进行入户走访,验证该普查区信息的真实性。走访24个普查小区,数据误差基本控制在要求以内。
轰轰烈烈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即将圆满结束,我镇这次普查中培养了一批年轻干部,锻炼一个普查队伍,同时为以后的各种普查工作积累了经验,提供了教训,更重要的是这次普查数据为国家制定方针政策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
龙河镇人普办
二0一一年四月十日
第五篇: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制度
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制度
**镇人口普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经济发展办公室,兼任办公室主任。
工作例会制度
1、根据人口普查工作需要,对重要问题及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进行研究,具体时间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领导要求进行安排。
2、每周一召开一次办公室工作会议,研究一周工作安排。
3、不定期召开全镇人口普查各种会议,研究部署各阶段工作任务,会后抓好落实。
4、每次会议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会议记录。对于重要会议,会后要及时整理印发会议纪要。
工作联系制度
1、各级普查机构都要建立工作联系制度,确保各级各项工作及信息联系畅通。
2、镇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并明确一名联络员,负责与区、部门和各村(居)普查领导小组在工作上、信息上的联系与沟通。
3、各村(居)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建立工作联系制度,确定一名联络员或信息员,负责与镇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在工作上、信息上的联系与沟通。
4、镇人口普查各成员单位要确定一名熟悉人口普查业务的骨干人员担任联络员,负责与镇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在工作上、信息上的联系与交流。
请示报告制度
1、建立层层请示报告制度。凡涉及全镇性的政策问题,需经领导小组集体讨论、共同研究,严防重大问题不经请示、报告而擅自处理。
2、有关普查业务等重要问题要及时向有关领导请示、报告,重大问题要及时提交领导小组会办研究。
3、领导小组办公室各阶段的工作情况和总结要及时向镇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和区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
4、对各村(居)人口普查办公室的电话或书面请示,要指定专人答复,配备专用记录本,做好各项答复记录,重要问题要请示有关领导后再作答复。
工作学习制度
1、要加强政治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努力提高政策理论水平。
2、要认真学习人口普查有关业务知识、普查方案和工作细则,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3、严格上下班制度和逐级请假制度,指定专人负责考勤工作。
4、加强保密观念,对于人口普查有关数据,未经领导批准不得随意提供。
5、要加强团结,互相帮助,密切配合,严禁推诿扯皮。
6、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逐级负责,落实到人,事后考核。
7、待客要礼貌热情,解答问题要耐心细致,要谦虚诚恳,树立良好形象。
8、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勤政廉洁,严禁铺张浪费。
文档管理制度
1、人口普查有关文档管理工作由专人负责。
2、领导小组办公室起草的人口普查文件、简报和有关材料,要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把关的基础上,报领导小组组长审签,由专人登记编号负责印发,并做好存档。
3、区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文件、简报等,由办公室及时报相关领导阅示。
4、对有关需要传阅的文件要及时传阅签字,并按顺序送他人传阅,传阅结束后交办公室存档。
5、借阅文件要登记签字,保持文件整洁,阅后及时送还。
6、印章由专人管理。使用印章需经办公室审核,有关领导签字,由专人登记,承办人签字后方可使用。
齐心协力做好人口普查
同心同德服务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