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及
对策思考
当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才结构不优。一是专业结构不优。大部分实用人才仍停留在种植、养殖这种生产周期较长、获益较慢、风险较大的行业上发展,而对于市场经济日益需求的农产品精深加工、营销、物流等方面涉及较少。二是年龄结构不优。30岁以下人,占农村实用人才极少数;而40岁以上的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大多数。三是学历结构不优。农村实用人才中90%以上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没有受过系统的农业专业教育。开发经费不足。一是投入资金不足。尽管有些地方的县乡两级财政在运转艰难的情况下,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有效地促进了当地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工作需要。特别是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方面,所需教材资料、实践操作现场、教师授课补助、参观学习资金均难以落实,直接影响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顺利进展,影响实用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二是农村实用人才自身发展资金不足。由于大部分人员生长在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再加上没有相应的资金扶助,许多有理想、有技术、有文化的实用人才,往往因缺少创业资金而不能依靠专业特长发家致富,从而使得一部分实用人才“英雄无用武之地”,想率先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技术人才紧缺。县直农口部门专业人才年龄偏大。由于大中专毕业生不再实行统招统分,报考农业专业的学生偏少,农业学科的毕业后大多数不愿回到农村工作,从而导致农口部门技术人才青黄不接。同时,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及乡镇机构改革等原因,精简机构和站所人员,农业、畜牧、林业等涉农站所工作人员特别是年轻人员被分流或自谋职业,剩下人员也仅能以卖农药、化肥、种子等来维系生计。年龄大者在岗不在业,乡镇站所专业技术人员出现严重断层现象。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的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各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出台了明确的政策,投入了数千亿元的资金。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工程,也要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结合农民素质教育工作,加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建立专项扶持经费,列入对基层的转移支付统筹考虑,逐步建立起政府、社会投入和个人自愿出资相结合的多种融资机制,促进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程的快速推进。
优化农村实用人才成长创业的环境。积极鼓励和支持广大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缓解涉农技术服务人才缺乏的问题。对服务“三农”成绩突出,作出了一定贡献的优秀青年,在招考国家公务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特别是对于优秀青年农民,应适当放宽报考
条件。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创业扶持,为农民提供便捷的信贷支持,解决发展资金问题,真正让广大农村实用人才能够充分发挥所长,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
继续推进教育调整,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总揽,加快推进农村教育体制改革,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逐步改善农村实用人才年龄、文化、专业结构不优的现状,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科技水平,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持。
第二篇:浅析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但是,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在农村人才的建设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前些年,国家把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在城市高层次人才的建设上,而对农村人才的建设缺乏认识和力度,使得农村人才界定不清、培养不力、收效不大。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农村人才的发展,也制约了整个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与此同时,也制约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尽快向城市转移。强化农村人才开发,培养高素质的农村人才队伍,促进农村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动力源泉与核心目标,是落实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重庆是一个“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的新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占近80%的比例,农村的自然、历史条件相对较差,农村人才存在文化程度低、技术技能欠缺、经营管理能力差等差距。如何改变这种劣势,为重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人才保障,是重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重庆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这些年来,重庆的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特别是与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人才结构分布不合理
重庆市农村人才的分布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大部分集中在传统产业,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与开发等新兴产业人才较为短缺。
合作经济组织管理人才凤毛麟角,很难适应效益型、集约型、外向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这也很难适应重庆市经济快速发展和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需要。
(2)农村人才建设体系不够完善
实地调查情况显示,全市现有农村人才管理与其他方面的人才管理相比,处于 一种分散状态,加上目前人才建设体系不完善,给人才管理带来了较大困难,虽然在管理上重庆市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基本上停留在以宏观引导为主,还没有形成科学的、操作性较强的管理模式,影响了农村人才队伍的发展和总体素质的提高。
(3)农村人才外流严重,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发挥不足
长期以来,农民生存在贫困的环境中,其优秀的青壮年人才都被选走了,留下的全是儿童、妇女、老人,劳动力低下,人才外流导致农业和农村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再者,由于目前农村主要还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家庭承包制,农民不少还存在小农经济的思想,他们之中一部分人掌握了一些技术专长,但由于没有解
放思想,创新意识也不强,并没有发挥出他们自身的优势。创造出应有的效益。即使说有些外出务工的人才返乡创业,但仅限于小作坊,没有形成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影响了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
(4)农村职业培训体制不完善
当前,在农村人才队伍中有一大部分人才都仅仅局限于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自然状态,而不去参加应有的职业培训,培训缺乏规划性,农村人才需求预测和发展规划还不够科学,培养开发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和无序;再则,在培训的过程中多是传统的理论学习方式,学习内容针对性不强,缺乏应有的实际操作,参加
培训的农村人才便感到乏味,毫无积极性;
再加上农村的教育观念和现代化教育手段相对落后,参加职业教育的学生比例较低,各有关部门分散掌握农村教育培训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最终使人才培养规模不能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不能与现代农业对农村人才的需要与时俱进,使得我们的职业培训主体流失,从而导致教育培训工作相当滞后。
5.2.5缺乏对农村人才的宣传推介力度
对农村人才和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对农村人才和人才工作的先进典型缺 少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对农村人才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还不够深入。人才与
非人才之间并没有什么差别,农村人才一感觉不到被尊重、被崇尚、被学习的环境。
第三篇:村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村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陈汉明
[内容摘要] 村干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直接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村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谐和稳定,直接影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决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关 键 词] 村干部队伍;建设;问题 ;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村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是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的主要宣传者、贯彻者和直接执行者,承担着领导和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职责。村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谐和稳定,直接影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决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建设一支善于治村理政的村干部队伍,既是农村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又是农村党群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更是夯实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此,当前很有必要就如何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一些研究和思考。
一、当前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党的领导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村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村干部的政策观念有了较大提高,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明显增强。村干部的发展意识不断强化,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逐步增强,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村干部队伍的工作作风有了新的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从总体上说,村干部队伍基本上能承担起组织和领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有些村干部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开拓进取意识不强。有些村干部领导班子成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思想不够解放。主要是思想观念跟不上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调整步伐,只能机械地抓落实;谋划发展缺少科学性,思想狭隘,存在短期行为;开展工作缺乏创造性,“上面让干啥就干啥,上面让咋干就咋干”,能动性、创造性不够。有些村干部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存在“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小农意识。
2、少数村干部缺乏团结意识,经常搞“内耗”。少数村支部软弱涣散,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不强。少数村干部心思没有用在团结协调带领村民致富上,而是用在搞家族、宗派、小团体利益上。有些村两委之间工作不协调,尤其是村书记和主任之间矛盾时有发生,表现在工作上相互扯皮,工作任务不能按时完成,群众反映的问题久拖不决,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不强。
3、部分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主要是政策水平偏低,对党在农村的政策学习不够、领会不深,宣传贯彻不到位,导致一些群众不理解、不支持;驾驭市场经济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强,“好事抢着干、难事推着干、缠手事躲着干、得罪人的事顶着不干”;科技素质不高,在推广应用新技术、搞产业结构调整上指导不上去,组织和服务农业产业化的能力较差,不少村干部遭遇“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的难题;既没有发展集体经济本领,又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办法,村级集体积累薄弱,农民增收缓慢,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农村改革形势需要。一些村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作风不实,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村干部在农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4、有的村干部宗旨意识不强,办事不够公开。有的村干部不能牢固树立全心全意地为农民服务的观点,不是把村务公开当成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促进农村和谐发展、融洽干群关系的必要举措来加以落实,而是把其作为一种应付形式,被动性地、甚至不情愿地操作,因而出现了不公开、半公开、假公开等问题。
5、一些村干部工作动力不足,心态不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村干部担负的职责相当繁重,党和国家的许多任务都有赖于其去落实。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本来就不是一级政府的延伸,不具备政府行政管理的功能。由于权责分离,村级组织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的难度越来越大。有的村干部无法面对任务重、工作难、报酬低的现实,心态不好的现象较为突出,致使一些村的村干部任职“昙花一现”,一有门路,就丢下“乌沙帽”走人,给村级管理及工作的落实带来很大的影响。
6、村干部队伍来源缺乏,存在着后继乏人的现象。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的流动日趋活跃,大批农村有文化的青年转向城市、城镇,在城市、城镇安家落户,选拔年轻干部的余地越来越小。另外,在广大农村,大量的优秀人才通过考取大中专院校输送出去,回到农村的几乎为零。由于青年特别是青年人才的流失影响了农村干部、党员队伍的“输送新鲜血液”,造成一些地方出现村干部难培养、难选拔,队伍建设后继乏人的现象。少数村的村干部换来换去还是老面孔,村干部队伍缺少活力和战斗力。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笔者认为:
主观原因:一是有些村干部对学习不够重视,缺少科学理论武装。也有些村干部理论学习与实际相脱离,既存在照搬照抄的教条主义,也存在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二是少数村干部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有所淡薄,自律意识不强;三是一些村干部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本领不高;四是部分村干部的主要精力全部放在抓经济工作上,全面抓的意识不强。
客观原因:一是村级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难度大,使少数年轻的村干部有知难而退的思想;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村干部的工资待遇不是很高,部分工作能力强的村干部容易“跳槽”;三是政策法规不健全、不配套,使一些村干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无所适从。
二、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1、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选好配强村干部队伍。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落实农村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一要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党员行不行,就看带头人。要认真做好村干部队伍的培养选拔工作,既要注意发现和培养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双带型”的村干部,更要注意培养和选拔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的村干部,特别是要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人,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而又能共事、不出事的人,选进村干部领导班子中来,尤其是要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其的“领头雁”作用。当前,在村级组织中应当积极探索和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领导模式,大力精减村组干部职数。二要多渠道选拔人才。应该打破行业、身份、村域界限,深入对当地的致富能手、乡镇企业人员、复员退伍军人等进行登记注册,注重培养考察,把优秀青年选入村干部队伍。把乡镇机关有一定潜力的干部挂职到村两委工作,充实村干部队伍的力量。特别要制定优惠政策,激励更多有志气、有能力的年轻大学生到村任职或挂职锻炼。三要强化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锻炼。要建立以农村优秀人才为主体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信息库,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可以及时向村级组织补充新鲜血液。要通过推行助理制、项目负责制等形式,给后备干部交任务、压担子,在实践工作中培养锻炼后备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同时要合理搭配村班子成员,配强配优,增强村干部队伍的活力。要储备一批35岁左右的优秀正职村后备干部,特别要注重村女干部的培养和使用。
2、不断加强教育培训,努力提高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当前,要根据党的十七大的精神,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组织村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着眼于新农村建设对村干部队伍知识、能力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村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努力形成大教育、大培训的格局。一是实行村干部持证上岗和继续教育制度。对村干部进行岗前培训和任职资格考试,实行持证上岗。同时,完善日常培训制度,每年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到县级党校、农干校集中学习培训2周以上,并建立村干部学习培训档案,将培训情况纳入村干部目标考核范畴。二是鼓励村干部参加省委党校干部函授学院大专、本科层次的学历教育。实践证明,村干部到党校参加函授学习,不仅可以使村干部有机会学到系统的专业知识,大力改善其知识结构,而且可以使村干部提高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学习费用分担机制,县、乡镇及个人各承担三分之一,县乡两级政府每年要划拨专款支持村干部参加学历教育。三是创新教育培训形式。要充分考虑村干部的知识结构、工作性质等因素,创新教育培训形式,精心选择教育培训内容,做到理论培训与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综合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要建立村干部到县乡两级涉农部门挂职锻炼制度,有针对性地组织村干部轮流挂职,提高农村工作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要根据各个时期的农村工作需要,建立一系列村干部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增强教育培训效果。
3、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切实转变村干部的工作作风。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村干部必须要坚持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意识,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农民的呼声,真实反映农民愿望,真情关心农民疾苦,多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是要规范民主管理方式。建立健全党组织和村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实行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要强化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完善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用规范的制度对会议组织形式、决策范围、决策程序作出具体明确的界定。凡属会议决策范围内的事项必须经会议讨论通过方可付诸实施,否则一律视为无效决策。特别是在执行“一事一议”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严格履行程序,防止村级主要干部搞“一言堂”。二是落实好民主监督制度。要严格实现村务公开,进一步明确公开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做到内容、时间、形式、制度“四统一”,突出解决不公开、假公开、公开质量不高的问题,从而增加村务工作的透明度。同时要认真执行党内民主生活会等党内监督制度,完善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日常监督措施,进一步规范农村基层干部的行为。
4、完善各种管理制度,规范村干部的行为。为了确保村干部能正确行使权力,必须让村干部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一是建立“三评”制度。对农村基层干部每年都进行一次自我评价、群众评议、组织考评,将“三评”结果记入个人档案,并与升降奖惩挂钩。对群众公认的优秀村干部,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群众意见较大的村干部要进行谈话诫勉;对评议合格率偏低的村干部要进行调整或免职;对评议满意度偏低的村“两委”班子要及时进行整顿。二是建立和完善村主职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各乡镇要对村主职干部每届任期内的实绩和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审核评价。审计结果要向党员、群众公开,并作为村书记奖惩、去留的重要依据。三是完善村级组织运行规则。要强化职责任务,搞好协调分工,明确界定村“两委”与青团、妇联、治保民协、民兵等其他村级组织的关系。要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和落实好以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财务管理等制度规定,完善村级组织运行规则,用制度、规则、约束和规范村干部的行为,保证村级组织正常、有序运转。
5、健全保障机制,激发村干部队伍活力。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健全保障机制,可以更好地调动村干部做好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是建立和完善目标考核机制。乡镇财政要安排专项奖励基金,实行年初订计划、年终评结果,奖惩分明,增强村干部的工作主动性和紧迫感。二是完善经济保障机制。在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并相应提高村干部的经济待遇。要积极探索村干部规范化管理的新路子,建立健全工资、奖金分配机制,由县级财政拨款、乡镇财政补贴和村级集体收入等多方面进行保证。对村干部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机制,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三是建立政治保障机制。建议在今后公开招考录用乡镇公务员时,尽可能多安排一些名额给村干部,择优录用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三年以上职历的优秀村干部。要大力宣传推介和表彰优秀村干部,把政治激励、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村干部经济上有甜头,政治上有奔头,工作上有劲头。四是健全监督约束机制。要始终坚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原则,根据转变职能和领导方式、工作作风的总要求,制定村干部履行职责行为、个人经济和生活行为规范。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机制内的约束和群众监督,着力解决村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真正建立廉洁自律和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同时要加强对离任村干部的管理,经常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定期组织离任村干部学习文件,听取他们对村级工作的意见建议,对生活困难的离任村干部,要给予适当补助。五是要健全法制保障机制。要健全村民委员会治保、调解组织,完善村规民约,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切实维护村干部的合法权利。对那些威胁、恐吓甚至打击报复村干部的不法分子,司法部门要重拳出击,从严打击,确保村干部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为村干部的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大丰市委党校)
第四篇:浅谈村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村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陈汉明
[内容摘要] 村干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直接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村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谐和稳定,直接影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决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
[关 键 词] 村干部队伍;建设;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村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是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的主要宣传者、贯彻者和直接执行者,承担着领导和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职责。村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谐和稳定,直接影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决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建设一支善于治村理政的村干部队伍,既是农村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又是农村党群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更是夯实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此,当前很有必要就如何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一些研究和思考。
一、当前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党的领导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村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村干部的政策观念有了较大提高,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明显增强。村干部的发展意识不断强化,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逐步增强,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村干部队伍的工作作风有了新的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从总体上说,村干部队伍基本上能承担起组织和领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有些村干部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开拓进取意识不强。有些村干部领导班子成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思想不够解放。主要是思想观念跟不上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调整步伐,只能机械地抓落实;谋划发展缺少科学性,思想狭隘,存在短期行为;开展工作缺乏创造性,“上面让干啥就干啥,上面让咋干就咋干”,能动性、创造性不够。有些村干部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存在“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小农意识。
2、少数村干部缺乏团结意识,经常搞“内耗”。少数村支部软弱涣散,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不强。少数村干部心思没有用在团结协调带领村民致富上,而是用在搞家族、宗派、小团体利益上。有些村两委之间工作不协调,尤其是村书记和主任之间矛盾时有发生,表现在工作上相互扯皮,工作任务不能按时完成,群众反映的问题久拖不决,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不强。
3、部分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主要是政策水平偏低,对党在农村的政策学习不够、领会不深,宣传贯彻不到位,导致一些群众不理解、不支持;驾驭市场经济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强,“好事抢着干、难事推着干、缠手事躲着干、得罪人的事顶着不干”;科技素质不高,在推广应用新技术、搞产业结构调整上指导不上去,组织和服务农业产业化的能力较差,不少村干部遭遇“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的难题;既没有发展集体经济本领,又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办法,村级集体积累薄弱,农民增收缓慢,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农村改革形势需要。一些村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作风不实,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村干部在农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4、有的村干部宗旨意识不强,办事不够公开。有的村干部不能牢固树立全心全意地为农民服务的观点,不是把村务公开当成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促进农村和谐发展、融洽干群关系的必要举措来加以落实,而是把其作为一种应付形式,被动性地、甚至不情愿地操作,因而出现了不公开、半公开、假公开等问题。
5、一些村干部工作动力不足,心态不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村干部担负的职责相当繁重,党和国家的许多任务都有赖于其去落实。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本来就不是一级政府的延伸,不具备政府行政管理的功能。由于权责分离,村级组织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的难度越来越大。有的村干部无法面对任务重、工作难、报酬低的现实,心态不好的现象较为突出,致使一些村的村干部任职“昙花一现”,一有门路,就丢下“乌沙帽”走人,给村级管理及工作的落实带来很大的影响。
6、村干部队伍来源缺乏,存在着后继乏人的现象。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的流动日趋活跃,大批农村有文化的青年转向城市、城镇,在城市、城镇安家落户,选拔年轻干部的余地越来越小。另外,在广大农村,大量的优秀人才通过考取大中专院校输送出去,回到农村的几乎为零。由于青年特别是青年人才的流失影响了农村干部、党员队伍的“输送新鲜血液”,造成一些地方出现村干部难培养、难选拔,队伍建设后继乏人的现象。少数村的村干部换来换去还是老面孔,村干部队伍缺少活力和战斗力。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笔者认为:
主观原因:一是有些村干部对学习不够重视,缺少科学理论武装。也有些村干部理论学习与实际相脱离,既存在照搬照抄的教条主义,也存在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二是少数村干部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有所淡薄,自律意识不强;三是一些村干部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本领不高;四是部分村干部的主要精力全部放在抓经济工作上,全面抓的意识不强。
客观原因:一是村级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难度大,使少数年轻的村干部有知难而退的思想;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村干部的工资待遇不是很高,部分工作能力强的村干部容易“跳槽”;三是政策法规不健全、不配套,使一些村干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无所适从。
二、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1、拓宽选人渠道,选好配强村干部队伍。一要优化村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村班子整体合力。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党员行不行,就看带头人。要认真做好村干部队伍的培养选拔工作,既要注意发现和培养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双带型”的村干部,更要注意培养和选拔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的村干部,特别是要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人,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而又能共事、不出事的人,选进村干部领导班子中来,尤其是要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其的“领头雁”作用。当前,在村级组织中应当积极探索和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领导模式,大力精减村组干部职数。二要多渠道选拔人才。应该打破行业、身份、村域界限,深入对当地的致富能手、乡镇企业人员、复员退伍军人等进行登记注册,注重培养考察,把优秀青年选入村干部队伍。把乡镇机关有一定潜力的干部挂职到村两委工作,充实村干部队伍的力量。特别要制定优惠政策,激励更多有志气、有能力的年轻大学生到村任职或挂职锻炼。三要强化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锻炼。要建立以农村优秀人才为主体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信息库,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可以及时向村级组织补充新鲜血液。要通过推行助理制、项目负责制等形式,给后备干部交任务、压担子,在实践工作中培养锻炼后备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同时要合理搭配村班子成员,配强配优,增强村干部队伍的活力。要储备一批35岁左右的优秀正职村后备干部,特别要注重村女干部的培养和使用。
2、不断加强教育培训,努力提高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当前,要着眼于新农村建设对村干部队伍知识、能力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村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努力形成大教育、大培训的格局。一是实行村干部持证上岗和继续教育制度。对村干部进行岗前培训和任职资格考试,实行持证上岗。同时,完善日常培训制度,每年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到县级党校、农干校集中学习培训2周以上,并建立村干部学习培训档案,将培训情况纳入村干部目标考核范畴。二是鼓励村干部参加省委党校干部函授学院大专、本科层次的学历教育。实践证明,村干部到党校参加函授学习,不仅可以使村干部有机会学到系统的专业知识,大力改善其知识结构,而且可以使村干部提高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学习费用分担机制,县、乡镇及个人各承担三分之一,县乡两级政府每年要划拨专款支持村干部参加学历教育。三是创新教育培训形式。要充分考虑村干部的知识结构、工作性质等因素,创新教育培训形式,精心选择教育培训内容,做到理论培训与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综合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要建立村干部到县乡两级涉农部门挂职锻炼制度,有针对性地组织村干部轮流挂职,提高农村工作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要根据各个时期的农村工作需要,建立一系列村干部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增强教育培训效果。
3、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切实转变村干部的工作方法。一是要规范民主管理方式。建立健全党组织和村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实行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要强化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完善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用规范的制度对会议组织形式、决策范围、决策程序作出具体明确的界定。凡属会议决策范围内的事项必须经会议讨论通过方可付诸实施,否则一律视为无效决策。特别是在执行“一事一议”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严格履行程序,防止村级主要干部搞“一言堂”。二是落实好民主监督制度。要严格实现村务公开,进一步明确公开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做到内容、时间、形式、制度“四统一”,突出解决不公开、假公开、公开质量不高的问题,从而增加村务工作的透明度。同时要认真执行党内民主生活会等党内监督制度,完善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日常监督措施,进一步规范农村基层干部的行为。
4、完善各种管理制度,规范村干部的行为。一是建立“三评”制度。对农村基层干部每年都进行一次自我评价、群众评议、组织考评,将“三评”结果记入个人档案,并与升降奖惩挂钩。对群众公认的优秀村干部,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群众意见较大的村干部要进行谈话诫勉;对评议合格率偏低的村干部要进行调整或免职;对评议满意度偏低的村“两委”班子要及时进行整顿。二是建立和完善村主职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各乡镇要对村主职干部每届任期内的实绩和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审核评价。审计结果要向党员、群众公开,并作为村书记奖惩、去留的重要依据。三是完善村级组织运行规则。要强化职责任务,搞好协调分工,明确界定村“两委”与青团、妇联、治保民协、民兵等其他村级组织的关系。要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和落实好以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财务管理等制度规定,完善村级组织运行规则,用制度、规则、约束和规范村干部的行为,保证村级组织正常、有序运转。
5、健全保障机制,激发村干部队伍活力。一是建立和完善目标考核机制。乡镇财政要安排专项奖励基金,实行年初订计划、年终评结果,奖惩分明,增强村干部的工作主动性和紧迫感。二是完善经济保障机制。在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并相应提高村干部的经济待遇。要积极探索村干部规范化管理的新路子,建立健全工资、奖金分配机制,由县级财政拨款、乡镇财政补贴和村级集体收入等多方面进行保证。对村干部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机制,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三是建立政治保障机制。建议在今后公开招考录用乡镇公务员时,尽可能多安排一些名额给村干部,择优录用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三年以上职历的优秀村干部。要大力宣传推介和表彰优秀村干部,把政治激励、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村干部经济上有甜头,政治上有奔头,工作上有劲头。四是健全监督约束机制。要始终坚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原则,根据转变职能和领导方式、工作作风的总要求,制定村干部履行职责行为、个人经济和生活行为规范。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机制内的约束和群众监督,着力解决村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真正建立廉洁自律和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同时要加强对离任村干部的管理,经常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定期组织离任村干部学习文件,听取他们对村级工作的意见建议,对生活困难的离任村干部,要给予适当补助。五是要健全法制保障机制。要健全村民委员会治保、调解组织,完善村规民约,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切实维护村干部的合法权利。对那些威胁、恐吓甚至打击报复村干部的不法分子,司法部门要重拳出击,从严打击,确保村干部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为村干部的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第五篇:村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范文)
近期,我们对全县各镇村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我县村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作一浅显的探讨。
一、我县村干部队伍的现状
我县现有村干部(含村书记、村主任、村会计、计生专干以及其他村干部)共598人,其中镇管干部293人,村女干部117人,村干部中党员为501人。根据县政府办、财政局、农办等部门的统计:平
均每个村干部年报酬约为6168元。全县94个行政村都有集体经营收入,其中5万元以下的有25个村,5—10万元的有31个村,10—20万元的有22个村,20万元以上的有16个村,最高的村总收入89万元,而最低的仅2000元。
二、村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一是少数村党支部班子力量薄弱,战斗力、凝聚力不强。有的村党组织活动不正常,即使开展活动也是由于上级检查,被动应付。由于平时不沟通,不学习,党支部成员之间、党员和党支部之间、群众和干部之间、群众与党支部之间关系疏远,党员干部和群众矛盾多、意见大,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能发挥。二是有些村两委之间工作不协调,尤其是村书记和主任之间矛盾时有发生,表现在工作上相互扯皮,工作任务不能按时完成,群众反映的问题久拖不决,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不强。三是村干部政治理论、业务素质不高。表现为宗旨意识不强,服务意识缺乏,少数村干部工作作风不实,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村干部在农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四是党群、干群关系有待进一步融洽。“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征求群众意见时,不少群众发出“村干部要深入群众”的呼声,原因就是区划调整后,村规模比以前明显扩大,村干部工作量成倍增加,村干部职数又比以前减少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各种任务、检查、会议让几名村干部应接不暇,深入群众,了解情况的时间就少了。还有少数村干部做表面文章,这样就造成一些村干部不了解群众的实际情况,凭主观臆断指导和决策,容易产生工作的盲目和被动性,同时拉大了和群众之间的感情距离,影响了干群关系,甚至影响到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2、现有队伍难以稳定。
一是现村干部的报酬太低,且有不少村干部工资长期拿不全、拿不到,往往是在没有较为稳定的工资收入和社会保障的情况下为党做工作、讲奉献,有时还得牺牲个人的一些利益。在一部分率先富起来的人对群众所产生的影响的情况下,确有少数党员干部价值观念向个人利益方面发生倾斜,存在不愿尽责任的消极情绪,这也是一些村特别是经济薄弱村村干部的岗位对农村青年人才基本没有吸引力的原因之一。二是农村工作难做。村干部担负的职责相当繁重,党和国家各项任务都有赖于其去落实。然而,长期以来,政府机构的管理体制一直存在条块分割的问题,且随着近年来一些重要职能部门如财税、工商、土管等纵向管理力度的加强,村级组织的管理职能和履行职责的条件都表现出进一步弱化的趋势。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本来就不是一级政府的延伸,不具备政府行政管理的功能。由于权责分离,村级组织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的难度越来越大。如税费征收工作,需要跑断腿、磨破嘴,软的不奏效,硬的又不行,村干部对此感到十分为难。近年来,村级组织在处理治安案件、完成税费征收等工作中,因职能错位而被司法机关推上被告席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没有好的“出路”和“退路”。过去村支部书记干得好的可以到机关、企业任职,现在机关人事制度的改革和企业的改革,支部书记的“出路”已被封死,辛辛苦苦干了多少年,退下来时,没有很好的退路。
3、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
村干部队伍的后继乏人存在着以下两种情况:一是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的流动日趋活跃,大批农村有文化的青年转向城市、城镇,在城市、城镇安家落户,选拔年轻干部的余地越来越小。二是在广大农村,大量的优秀人才通过考取大中专院校输送出去,回到农村的几乎为零。由于青年特别是青年人才的流失影响了农村干部、党员队伍的“输送新鲜血液”,造成一些地方出现村干部难培养、难选拔,队伍建设后继乏人的现象。
4、有的村干部工作方法落后,村级组织的作用难以发挥。
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实行了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承包责任制,广大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实施,扩大了农民的自治权利。这两次变革对农民的思想解放起了很大作用,同时使农村党支部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工作重点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有的村组织的组织功能、村干部的行为方式却滞后于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在工作方法上,行政命令的多,主动服务的少;在工作内容上,征收税费的多,指导农民致富的少;在组织活动上,机械单调的活动多,生动活泼的活动少。带来了干群、党群关系不够融洽,党员组织观念淡化,支部威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