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学生人文素质培育必要性及方法(马原)
药学人文素质的内涵
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人文素质可以简单的表述为:在教育过程中,个体将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是指人之所以为人的各种理性意识、理论阐述和实践规范,它包括人立身处世的行为规范,也包括人的精神和价值取向与追求。
在我国,医学从来就不是纯粹的自然科学,一直有着人文精神的孕育。中国自古就把医学定义为“仁术”,名医孙思邈在“大医精诚”提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并要求医生“勿避险峨,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晋代杨泉在“论医”中写道“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由此可见,“仁心、仁人、仁术”是中医学最突出的人文特征。我国古代中医名家人文知识素养有着一些共性特点,即以深厚的文、史、哲(儒学)为基石,坚实的医学知识为主干,加之丰富的养生学问和民间常识,是其精专和广博的辩证统一。汉代名医张仲景学识渊博,精通易学、天文、历法、音律、兵法等,被世人称作“医圣”,他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的辩证施治的方法,至今仍是中医治病的基本指导原则;孙思邈《千金方》卷一“大医习业”中指出,凡欲为大医,不仅要熟知《素闻》、《甲乙》、《针经》等医家经典著作,而且要通晓术数,天文类书,以及儒、道两家之典籍、诸子百家之著述,则与医道,无所碍滞,尽善尽美矣。因此,凡学医者,定当知文,才可为医;医文并晓,理义兼通,始成名医。中医药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2.1 医学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医学和社会的发展,“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也赋予了新的定义: 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 还指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完好状态。现今的医疗实践也已显著地证实: 疾病不仅只是由生物因素引起,还有人的心理、行为、社会等方面的原因。所以为了提高人的生命质量, 就不能只单纯地从治疗疾病入手, 还需要从生物、心理、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入手来处理和对待病人。这就要求医学生不仅要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人文精神、人文素质, 以便在今后的医学实践中更好地对患者施以人文关怀, 更好更全面地为患者提供医疗卫生服务。2.2 促进中医药大学生自身成长、完善综合素质医学生通过在学校的各种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学习,可以获得巨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在长期的培养和熏陶中,使自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尚的人格、开阔的胸襟和高雅的志趣。从医学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医疗工作者是一个漫长和艰苦的过程,由于医生是一种有着较高压力、高要求、甚至高风险、高负荷的特殊职业,所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自我调试能力。强化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 是为了弥补医学生在心理知识方面的不足, 实现其全面健康的发展, 使其知识结构更为科学合理, 满足医学生自身的心理需求和知识需求,遵循人才培养规律的必然选择。2.3 改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华夏五千年的文明有着悠久的医学人文传统,然而,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对生活生命质量越来越重视的今天,医学诊疗技术也有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但医疗服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却不尽如人意,当前医疗行业存在各种不正之风, 造成这些不正之风的原因除了卫生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不完善等方面的因素外, 金钱至上、拜金主义在医务人员思想中泛滥也是值得重视的原因。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 医务工作者在一定程度上担负着政府与百姓间的纽带作用。医学生在结束学业后, 多数将成为一线的医疗卫生服务人员, 加入到直接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行列, 加强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医生形成以人文观念为基础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了解今后所从事的医学工作要“一切为了人, 为了以人为主体的社会”, 从而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
中医药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是一项系统的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较长的实践探索来形成有效的途径和方法。3.1 加强经典著作学习
我国历代医家的医学主张和理论依据,几乎都以《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金匮要略》、《伤寒论》、《温病学》等几部经典著作为中心,中医经典在我国医学教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很多经典原文不仅详细记述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还分析了病因病机,提出了辨证施治的中医精髓,因此,加强学生学习中医经典,对于学生建立中医思维、掌握组方用药的实践能力,领悟和模仿前贤辨证施治的思想有重要意义。3.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彰显中医药特色
大学校园文化环境是大学生生活、学习、同学及师生之间和谐相处的家园,它深刻影响着学生对于知识的追求,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行为规范、生活方式的选择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建设校园人文环境和优美的校园景观,应能够体现时代特征和中医药特色的校园文化为重点。中医自古就在强调人与自然、人体自身的和谐,强调天人合一,身心合一。所以,中医院校在校园规划和校园建设中,应特别做好的校园绿化美化工作,身处其中使人身心愉悦,放松。3.3 注重医学仪式教育
医学院校独特的仪式教育体现了医学的人文精神,使学生亲身去感悟医学为“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重任,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神圣感和职业光荣感[2]。① 医学生入校宣誓仪式。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增添了医学生入校宣誓仪式。通过入校宣誓仪式使学生感到医学殿堂的神圣,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从内心深处关爱生命,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② 授“白衣”仪式。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时,要举行隆重的医生授“白衣”仪式,仪式中重温医学生誓词,并由德高望重的医生向学生授“白衣”,以帮助医学生从学生到准医生的观念转变,更快地适应临床工作,更好地接受临床技能的培训。③ 举办具有传统文化的毕业典礼。我国古代对中医师的培养,一直都是师徒传授,当徒弟满师时,师傅会送给徒弟两份礼物:灯笼和雨伞,这实际上也是学生毕业“成医”的仪式活动。学生毕业成为医生,当病家前来请求出诊,不管刮风下雨,天黑路滑,应立即出诊,人命关天,争分夺秒,全力去进行救治。我国如此优秀的传统医德,医师的仁心、责任心、爱心理应在我们今天中医院校毕业典礼活动中传承和发扬下去,使我们中医院校的毕业典礼更具祖国医德特色和民族内涵。3.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人文修养
教师的思想境界、学识修养、人格品质、言谈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所以说,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也应当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人文修养,率先垂范,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帮助学生推荐相应书目,引导学生重视人文修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思想政治专业的教师,应鼓励教师进行跨学科学习,学习传统中医药文化及医学知识,提高医学人文教学能力[3]。3.5 注重临床实践
在临床教学和实习阶段,医学生真正进入复杂的医院环境,由于中医学是门特殊且复杂的学科,中医在诊治疾病时,需望神、察舌、切脉、问诊等技能,这些不仅需要医学生勤学苦练,反复实践,不断总结及自身悉心体验、内心自悟等,更需要带队医师的耐心指导,在组方灵活加减、服药方法上引导学生拓展自己的想象思维,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养成自立、自律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治学态度[4]。另外,带队医师也应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多于学生交流沟通,增加彼此了解的机会,通过“床边教学”“临症教学”培养学生“爱病人”的医德风范,指导学生如何成为医德高尚、医技精湛的合格医生。
综上所述,人文素质的教育是一种心灵内化的教育,所有的良好意愿和设想都必须以医学生的自觉接受为出发点和最后归宿,从而才能将这种心灵内化形成最终体现在外在的行为上。因此,要给学生的心灵成长留出足够的空间和时间[5]。在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上,我们教育者需要明确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去做具体工作,才能使素质教育内容更加丰富,素质教育课堂
更有生命力,使得越来越多的医学生成为懂医理、明伦理、解心理、善沟通的医学人才,最终成为符合社会认可和需要的医学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孙晓生,谢波.中医药文化精髓与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中国当代医药,2009,5(4):67~69.[2] 李艳.医学生人文医学职业技能的培养路径探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5
(4):67~69.[3] 水梅,詹碧华.知识经济时代下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9,8(2):328~
331.[4] 何丹.在中医专业课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4(2):78~79.[5] 王琳.医学的人文本质缺失的成因、危害和对策[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8,10(2):166~168.于润艳(1980-),女,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医学道德。Email: yurunyan329@.163.com;Tel:***。关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同济大学医学院 许一萍 曾盈
摘要:医学专业教学如何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模式转换和体现高质量医疗服务的新课题。我国的医学科学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其中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差距尤为明显。医学院校要在更新观念,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注重人文精神的内涵,提高医学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培养既具专业水平又具人文精神的医学人才是一项意义深远的任务。
近年来,医学院校不断并入综合性大学,人文学科的建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正在形成有利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氛围。然而,从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和社会需求来看,目前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差距。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人文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密切相联系的,在对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的形成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人文素质的形成又是潜在的,需要进行人长期引导和培养。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阵地,综合性大学开展人文教育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实践证明,培养一个真正意义的人才,除了拥有专业知识或一技之长外,还应具备对事物的好奇心、进取心、博爱、美感等人文素养。对医学人才而言,不但要具备医学知识底蕴、职业道德情操、更应该具备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独特的人文精神,从社会、心理等广泛领域去探索人类生命活动和疾病防治的规律,从而回馈服务社会。
1.1.医学人文学科的目标。医学人文教育是对在校医学生进行素质和品格的教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和塑造医学生的人文精神。把人文教育与医学人才的素质培养相提并论,旨在弘扬人文精神,实现人文与医学的融通,从而培养医学生克己奉公、热爱生命、尊重病人的内在素质。可喜的是,知识经济社会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已经向医学生的人文素质规范设定了更高的目标。
1.2.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医学教育长期以来过分注重医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不少医学生在诚实守信、勤奋谦虚等基础素质方面表现欠佳;缺乏对社会历史、现实人生和人际关系方面的了解和认识;知识面狭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较差,不能流畅地书写医学文件和日常应用文;缺乏“爱伤观念”,对待病人冷漠、无所谓和不负责任;功利思想较强、团结协作能力差,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往往从个人利益出发,不考虑他人和社会利益,缺乏吃苦奉献的精神。河南医科大学的黄学勇老师[1]抽样调查河南医科大学在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结果显示,医科学生对人文知识的兴趣不足,掌握情况也不佳,特别是高年级医学生。
二、人文素质教育落后的成因分析
我国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作用,使得中学阶段过早文理分科,综合素质的培养计划
被题海所淹没,缺乏艺术、文史、伦理、人文等素质的学习培养,直接导致学生在考入医学院校后偏重专业理论知识的积累,轻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和研究,人文素质先天不足。
2.1.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处于经济的建设时期,人们把知识的实用性和功利性放在了首要位置,部分考入综合性大学又被调剂的医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认为医生职业收入低、风险大,因而在校期间忙于考证和跨实用专业考研的不在少数,而把将来立志为病人奉献的义务搁在一边,这种重利轻义的功利观念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2]。
2.2医学院校课程比例和教育方式尚待完善。高等医学院校难以协调专业主课和人文社科类辅课在学时方面的冲突,学校要增大人文课程的比重有相当的难度。人文教育课程开设形式又以课堂讲授为主,理论联系实践不够密切;人文教育效果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考核的标准设计不科学,通常以笔试的成绩为标准,无法正确客观地评价教育的成果,且难以为今后教学方法的改进积累经验。
2.3.在临床实习中对人文教育的重视不够。临床教师对人文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够,仅关心学生对基础知识、临床技能的掌握情况;教师往往身兼数职,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身,工作繁重,无暇顾及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不注重自身言行,产生了消极负面的影响;临床教学管理上也缺乏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评估手段。
三、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构建
医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是自然科学中蕴含着丰厚的人文内涵的学科,因为医学的服务对象是身心合一的有意识、思想、情感的人而非单纯的疾病本身。如今,医学发展与人文学科的发展关系越来越密切,现代医学知识体系中许多精神层面如信念价值、认知价值、审美价值等都是人文医学的精髓[4],新兴交叉学科的不断出现就是最好的例证。随着医学发展,强调以人为本,不仅为患者提供疾病的防治,解决人们的生理疾苦,还要为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精神援助,安抚患者的心理起伏,体现人文关怀,所有这些都是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使命和任务。因此,医学必将在分科基础上整合成整体医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应该成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3.1.转变教育观念。人文精神的培养取决于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这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先导。确切地说,努力把人文与科学结合起来,摈弃传统医学模式将医学仅仅视为是生物医学、自然科学的观念,更好地理解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逐步建立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的教育理念,用系统观念指导确立人文素质教育目标,领导、教师齐抓共管,在医学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同时,传授人文医学知识、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3],把提高医学生的全面素质作为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
3.2.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随着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使形成较高的人格修养、品行道德、职业气质等,是人文学科的重大责任[4]。如今,许多医学院校与综合大学合并后,都着力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积极实施通识教育、全才教育,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打破专业限制,鼓励医学院学生踊跃跨院选修人文医学课程,既可形成医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社会科学并存的全方位教育结构,实现专业学科教育中注重人文精神的融合,还能在课程设置、教师资源、实践基地、校园氛围、文化活动等各方面实现资源整合共享。
3.3.优化完善课程体系。长期以来,高等医学教育的课程体系中人文课程的学时非常有限,医学人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实效性[5]。国外很多医学院校在医学人文教育和职业素养训练方面开发了很多优秀成熟的项目,致力于向缺医的多元文化社区提供服务,并同大学建立广泛的联系,使这类教育紧密整合到大学的组织结构和文化中去[6],值得国内学习借鉴。我院实施人文教育的实践为: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人文医学教研室,依据大学“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立足于当代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建立了实践性教育为特点的人文医学课程培养体系;建设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人文医学师资队伍,在新培养计划修订时设定了人文医学类课程和实践活动,逐步凝练出人才培养的定位与特色:即实践、人文和创新。今年暑期,各系陆续开展了专业题库的建设,尤其注重结合临床学习对学生进行医学人文教育,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人文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突出同济医学教育的特色。
3.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人文精神无处不在,与教师的阅历和学识融为一体。一个学识渊博、专业精深、情趣高雅,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人格的教师队伍,其自身文化素养所体现出来的师德风范、学识水平、人格魅力及教学艺术,乃是高校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对教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人文素质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种高层次学术活动,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发挥教师高度的文化承担意识与创新教育观念。年终考核对教师既要考核其教学科研能力,还要考核其人文素质水平及对学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绩效。通过一系列措施来造就高品行的教育家,从而推进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3.5.营造校园人文氛围。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塑造大学生思想品格、人文素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同济大学“同舟共济”的校园文化,无不影响着每一个医学生的成长。第一,我院坚持每年在新生一入学,就组织他们宣读《医学生誓词》,在校学习期间每月邀请专家名人来校讲座,既讲学科前沿、学习研究方法,又讲如何做人;第二,每年举办一次“学术节”,迄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二届,参与学生除了能尽早接触科研外,还在课题申报、实验取证、结题汇报,最终投稿发表论文等一系列活动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干;第三,每学期定期举办科技报告会和人文社会科学系列讲座、第四,通过组织系列征文、知识竞赛、礼仪辩论演讲等多种活动,积极倡导经典阅读,传播文化精髓,探讨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团结协作、诚实守信、正直谦虚的个性品质,大大提高了医学生对人文学科的兴趣和写作水平;第五,通过举行定期的医学人文研讨会、开办医学人文论坛,聘请资深教授讲课,以深厚的人文精神与科技手段对话,既满足了学生求知的需求,又能让学生接触名人学者,了解前辈们长期研究和人生体会的精华,极富启迪性。实践证明,置身于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就能随时随处意识到一种文化,感受到一种科学与人文的气息,就能激发起奋发向上、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力量,为学生培养自身的人文素质提供广阔的舞台。
3.6.加强社会实践。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教育模式强调,除了专业学习外,还必须建有相应的开放型的社会人文实践基地[7],让学生有较充分的时间接触并体验社会,拓宽视野,增进背景知识,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我院的医学生志愿者中队,定期参加义务医疗咨询服务、社区义工、民工子弟学校的结对服务、家教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在接触社会中体会国情民情,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确立社会责任感,从内心滋生善待生命、热爱生活、尊重病人的人文精神。
3.7.重视医学临床的人文素质教育。医学生整整一年的临床实习,对一个准医生今后毕生将从事的职业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临床教学中强化素质训练就必须得到重视。首先,身教大于言传,老师要在医疗实践中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动学生,通过潜移默化向学生传授与病人交往的技巧。其次,临床教学中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精心准备教学案例,而不是单纯针对疾病本身;要增加伦理、社会、法制的教学内容,特别是某些争议大的检查、手术和技术,引导学生做出合理的伦理选择;要将价值观念引入临床教学,利用哲学、经济学、伦理学和美学等多学科内容综合评估医学;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技能,处理好医患关系。第三,临床实习期的人文素质评估应该更多地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结合个人评价、同学互评与教师评价等方法,有利于全面评估学生,也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我院对临床出科和毕业技能操作考试都采用的客观结构式考试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是一项从国外引进,能够客观公正考核并综合评价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和人文素养的考试方法。该考试要求模拟类似临床医生接诊(采集病史、体格检查)的真实空间,由经过培训的标准化病人(Standard Patient,SP)接受诊疗。考试分设8个考站(含4个标准化病人考站、2个计算机考站和2个模拟考站),每一个学生面对的是经培训的SP,考核学生收集病史、体格检查、临床思维、临床操作等技能,特别强调考核医患沟通和人文关怀的素质。目前教育部已将是否进行该项考试作为评价医学院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教育应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统一,这是大学的灵魂和生机。积极探索医学和人文教育的最佳结合点,推进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意义深远的重大工程。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医学生内化为良好的人格、气质和修养,进而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既具高超医术又具高尚医学人文精神的医学生是指日可待的
第二篇:中医药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和途径探讨(修改稿)
中医药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和途径探讨
The cultiv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humanity quality of TCM explore ideas and
methods
于润艳 Yu Run-yan,刘晓倩Liu Xiao-qian
河南中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
Henan College of Chinese Medicine,Zhengzhou,Henan,China 450008
摘 要:目的:着力提高当前中医药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方法:借鉴医学、哲学、社会学、教育学等相关文献,对当前中医药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把中国优秀的传统医学人文素质与当代医学要求的人文素质培养相结合,提出中医药学人文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结论:针对目前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医患现状,中医药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重要而迫切。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rive to improve current TCM students' humane quality and humanistic spirit.Methods: reference to medical science, philosophy, sociology, pedagogy and related documents, the current TCM university students' humanity quality training analysis and discussion.Results: the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medical humanities quality and contemporary med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proposed comb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the effective way of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Conclusion: i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humanity quality status quo, TCM doctor-patient college students' humane quality training important and urgent
关键词:中医药;人文素质;中医药人文素质;医学生;培养方法
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e;Humanistic quality;TCM humanity quality;Medical students cultivation method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文化背景,植根于中国博大精神的传统文化之中,它不仅是中医药千年积累的自然科学知识的外延,而且蕴藏内涵丰厚的人文科学知识,交汇融合了古代文学、哲学、史学、社会学、天文地理等诸多领域。因此,中医院校的学生必须加强人文课程的教育和学习,只有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才能对中医理论有深刻的理解,传承并发扬中医的“仁心”、“仁术”,在临床实践中将中医理论灵活运用和创新,1
成为新时期通文、通医、通理的医学人才。中医药学人文素质的内涵
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人文素质可以简单的表述为:在教育过程中,个体将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是指人之所以为人的各种理性意识、理论阐述和实践规范,它包括人立身处世的行为规范,也包括人的精神和价值取向与追求。
在我国,医学从来就不是纯粹的自然科学,一直有着人文精神的孕育。中国自古就把医学定义为“仁术”,名医孙思邈在“大医精诚”提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并要求医生“勿避险峨,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晋代杨泉在“论医”中写道“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由此可见,“仁心、仁人、仁术”是中医学最突出的人文特征。我国古代中医名家人文知识素养有着一些共性特点,即以深厚的文、史、哲(儒学)为基石,坚实的医学知识为主干,加之丰富的养生学问和民间常识,是其精专和广博的辩证统一。汉代名医张仲景学识渊博,精通易学、天文、历法、音律、兵法等,被世人称作“医圣”,他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的辩证施治的方法,至今仍是中医治病的基本指导原则;孙思邈《千金方》卷一“大医习业”中指出,凡欲为大医,不仅要熟知《素闻》、《甲乙》、《针经》等医家经典著作,而且要通晓术数,天文类书,以及儒、道两家之典籍、诸子百家之著述,则与医道,无所碍滞,尽善尽美矣。因此,凡学医者,定当知文,才可为医;医文并晓,理义兼通,始成名医。中医药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2.1 医学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医学和社会的发展,“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也赋予了新的定义: 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 还指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完好状态。现今的医疗实践也已显著地证实: 疾病不仅只是由生物因素引起,还有人的心理、行为、社会等方面的原因。所以为了提高人的生命质量, 就不能只单纯地从治疗疾病入手, 还需要从生物、心理、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入手来处理和对待病人。这就要求医学生不仅要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人文精神、人文素质, 以便在今后的医学实践中更好地对患者施以人文关怀, 更好更全面地为患者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2.2 促进中医药大学生自身成长、完善综合素质
医学生通过在学校的各种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学习,可以获得巨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在长期的培养和熏陶中,使自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尚的人格、开阔的胸襟和高雅的志趣。从医学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医疗工作者是一个漫长和艰苦的过程,由于医生是一种有着较高压力、高要求、甚至高风险、高负荷的特殊职业,所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自我调试能力。强化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 是为了弥补医学生在心理知识方面的不足, 实现其全面健康的发展, 使其知识结构更为科学合理, 满足医学生自身的心理需求和知识需求,遵循人才培养规律的必然选择。
2.3 改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华夏五千年的文明有着悠久的医学人文传统,然而,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对生活生命质量越来越重视的今天,医学诊疗技术也有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但医疗服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却不尽如人意,当前医疗行业存在各种不正之风, 造成这些不正之风的原因除了卫生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不完善等方面的因素外, 金钱至上、拜金主义在医务人员思想中泛滥也是值得重视的原因。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 医务工作者在一定程度上担负着政府与百姓间的纽带作用。医学生在结束学业后, 多数将成为一线的医疗卫生服务人员, 加入到直接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行列, 加强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医生形成以人文观念为基础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了解今后所从事的医学工作要“一切为了人, 为了以人为主体的社会”, 从而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
中医药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是一项系统的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较长的实践探索来形成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3.1 加强经典著作学习
我国历代医家的医学主张和理论依据,几乎都以《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金匮要略》、《伤寒论》、《温病学》等几部经典著作为中心,中医经典在我国医学教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很多经典原文不仅详细记述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还分析了病因病机,提出了辨证施治的中医精髓,因此,加强学生学习中医经典,对于学生建立中医思维、掌握组方用药的实践能力,领悟和模仿前贤辨证施治的思想有重要意义。
3.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彰显中医药特色
大学校园文化环境是大学生生活、学习、同学及师生之间和谐相处的家园,它深刻影响着学生对于知识的追求,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行为规范、生活方式的选择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建设校园人文环境和优美的校园景观,应能够体现时代特征和中医药特色的校园文化为重点。中医自古就在强调人与自然、人体自身的和谐,强调天人合一,身心合一。所以,中医院校在校园规划和校园建设中,应特别做好的校园绿化美化工作,身处其中使人身心愉悦,放松。
3.3 注重医学仪式教育
医学院校独特的仪式教育体现了医学的人文精神,使学生亲身去感悟医学为“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重任,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神圣感和职业光荣感[2]。① 医学生入校宣誓仪式。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增添了医学生入校宣誓仪式。通过入校宣誓仪式使学生感到医学殿堂的神圣,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从内心深处关爱生命,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② 授“白衣”仪式。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时,要举行隆重的医生授“白衣”仪式,仪式中重温医学生誓词,并由德高望重的医生向学生授“白衣”,以帮助医学生从学生到准医生的观念转变,更快地适应临床工作,更好地接受临床技能的培训。③ 举办具有传统文化的毕业典礼。我国古代对中医师的培养,一直都是师徒传授,当徒弟满师时,师傅会送给徒弟两份礼物:灯笼和雨伞,这实际上也是学生毕业“成医”的仪式活动。学生毕业成为医生,当病家前来请求出诊,不管刮风下雨,天黑路滑,应立即出诊,人命关天,争分夺秒,全力去进行救治。我国如此优秀的传统医德,医师的仁心、责任心、爱心理应在我们今天中医院校毕业典礼活动中传承和发扬下去,使我们中医院校的毕业典礼更具祖国医德特色和民族内涵。
3.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人文修养
教师的思想境界、学识修养、人格品质、言谈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
和行为。所以说,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也应当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人文修养,率先垂范,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帮助学生推荐相应书目,引导学生重视人文修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思想政治专业的教师,应鼓励教师进行跨学科学习,学习传统中医药文化及医学知识,提高医学人文教学能力[3]。
3.5 注重临床实践
在临床教学和实习阶段,医学生真正进入复杂的医院环境,由于中医学是门特殊且复杂的学科,中医在诊治疾病时,需望神、察舌、切脉、问诊等技能,这些不仅需要医学生勤学苦练,反复实践,不断总结及自身悉心体验、内心自悟等,更需要带队医师的耐心指导,在组方灵活加减、服药方法上引导学生拓展自己的想象思维,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养成自立、自律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治学态度[4]。另外,带队医师也应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多于学生交流沟通,增加彼此了解的机会,通过“床边教学”“临症教学”培养学生“爱病人”的医德风范,指导学生如何成为医德高尚、医技精湛的合格医生。
综上所述,人文素质的教育是一种心灵内化的教育,所有的良好意愿和设想都必须以医学生的自觉接受为出发点和最后归宿,从而才能将这种心灵内化形成最终体现在外在的行为上。因此,要给学生的心灵成长留出足够的空间和时间[5]。在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上,我们教育者需要明确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去做具体工作,才能使素质教育内容更加丰富,素质教育课堂更有生命力,使得越来越多的医学生成为懂医理、明伦理、解心理、善沟通的医学人才,最终成为符合社会认可和需要的医学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孙晓生,谢波.中医药文化精髓与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中国当代医药,2009,5(4):67~69.[2] 李艳.医学生人文医学职业技能的培养路径探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5(4):67~69.[3] 水梅,詹碧华.知识经济时代下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9,8(2):328~
331.[4] 何丹.在中医专业课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4(2):78~79.[5] 王琳.医学的人文本质缺失的成因、危害和对策[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8,10(2):166~168.于润艳(1980-),女,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医学道德。Email: yurunyan329@.163.com;Tel:***。
第三篇:《 高中学科素质、培育途径及评价方法》
《 高中学科素质、培育途径及评价方法》
——《游褒禅山记》和《石钟山记》的阅读要点
当遇到某一类文体时,它们的写法布局、立意方式、语言表达等往往相似,在考虑学科素质的培育时,可能涉及到具体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教材内容的重整等因素的考量。以下以“《游褒禅山记》和《石钟山记》的比较阅读”为例研究语文学科素质的培育方法。在这两篇文本的学习中可以瞻前顾后、整体谋划并形成相应的文体知识序列,从而完成对于这一类文章的层进式的理解、感知和鉴赏,完成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逐步提高。沪教版的教材在高二年级的第一第二学期分别出现了两篇游记,它们是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和苏轼的《石钟山记》,把两篇文章的教学内容确定放在一起考量,就有比较特别的意义,也为其他类似的情形可以提供一定的借鉴。
游记描写旅行见闻是喜闻乐见的一种散文。取材丰富、感情充实、文笔流畅、描写生动、又往往带有议论色彩。我们大多数初中教材都选择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这些文章都是游记中的精品,是学习游记的最佳范本。
沪教版高中阶段的这两篇游记抒发的思想情感,就思想深度看,较初中的游记理性更浓、视野更广、难度更大些。在培育学科素质时首先可以考虑,对于初中的已学知识的回顾,学生对于《岳阳楼记》、《小石潭记》都能熟读成诵的,可以在背诵名篇的过程中再次感受游记的特征: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高度融合。
《游褒禅山记》从大多数教师对于本文教学目标的选择来看,教学的核心价值无疑在两大方面:一是作为游记的“因事明理、叙议结合”的写作特点;二是领会文章的主旨,感悟尽志深思的为人、做事、治学的道理。但是在具体落实在教学环节中,这样明确的教学内容是否会“名存实亡”,最终淹没在繁杂的古汉语语法讲解、词语句子的翻译之中,最终丧失在教师自认为水到渠成的结论灌输之中呢?笔者认为这样的情形在许多课堂上发生了,学生在学习了本文若干星期之后,如果在检测一下,教师们原先制定的教学目标在学生心中的明晰程度的话,绝大多数除了能背诵作者的结论外,对于文章的写作特点的具体运用过程,以及王安石如何得出这项结论的严密步骤,学生的记忆就模糊了,这对于学生真正了解游记、熟悉游记进而今后从这些游记中得到写作方面的启发是帮助不大的。那么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如何将教学的核心价值完整、细致地展现出来,并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呢? 课堂导入非常重要,我们来看一则《游褒禅山记》的导入:南朝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请学生谈谈对于山水有过怎样的体验。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又
寄托了他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呢?(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8《语文学科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设计》第63页)这样的导入,看似由名句导入,能激发学生对于山水的兴趣,唤醒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其实实际效果只能分散学生的关注焦点。不如教师自己谈谈登山过程中由于意志不够坚定,错过的绝佳美景;或让学生交流一下登顶成功之中需要的东西有哪些?这样聚焦式的交流更容易切入课文的内容、更易于学生关注课文叙事、描写与抒情议论是如何紧密结合的,实际上就是更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真正落实。
而在接下去的教学环节中,一般教师按照顺序一路讲下去的居多,特别是忽视前两段叙事描写,重视后两段的议论阐发又居多。而要真正落实“因事明理、叙议结合”的写作特点;真正领会文章的主旨,感悟“尽志深思”的为人、做事、治学的道理,那么对于课文前后两大部分的循环往复、瞻前顾后地反复研读就显得特别重要。
首先王安石得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我们就要提醒学生观察王安石在前文中是如何表现“夷以近”、“险以远”;“游者众”、“至者少”;和“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的”。学生在教师的提醒下会再次关注王安石对于“前洞后洞”的对比:前洞“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后洞“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侧出”“甚众”;“好游者不能穷”等词句,“侧出”不就是表现了平坦开阔吗?“好游者不能穷”不就是表现了“险远”的特征吗?“好游”不就是“有志”的一种吗?
接下来王安石就“立志”谈出了一般文章无法企及的境界层次。“一般议论文,说到立志对于学问、事业是十分重要的,反复论说一番,意尽辄止,如此而已。而作者却兼顾到志、力、物这三者。这就很有些唯物主义的眼光了。而作者又不以此为限,于三者之中又特别强调了‘志’的关键作用,不但看法很辨证,很实事求是,而且充满奋发进取的精神。这是作为矢志革新而又独具胆识才力的大政治家王安石才能发的议论,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历史条件下,不能不说是颇为难能可贵的,就是对于我们今天的治学和立业也是很有可供借鉴之处的。”(上海教育出版社 《名师授课录——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教学第456页 陈日亮)陈老师的这段解读,一是强调了王安石对于“志、力、物的兼顾”,显示了王安石考虑问题的全面性、严谨度。二是强调了王安石特别看重“志的关键作用”,显示了王安石对于个体主观能动性的认识。这里包含的逻辑推理能力、辨证思考能力都是学生语文思维能力中亟需培养的,教师在这些环节上要尽量敲打扎实,教师可以再次回到前文第二段的叙述文字中去让学生体会王安石为什么最终会放弃游览后洞以及在放弃后的懊恼后悔;也可以让学
生多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经验谈谈对于这些语句的认识,这样文章的主旨“尽志无悔”才能真正在学生心中生根。
我们也千万不要忽视作者另外一个重要的感慨:“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面对一块“其文漫灭”的仆碑,面对不存之古书,面对“后世谬其传而莫能名”的状况,作者怎样选择呢?作者并没有告诉我们他的结论,但是作者告诉我们面对复杂情形的应对之道:深思而慎取。面对生活中的纷繁、面对人生路上的选择难道王安石的“深思慎取”难道不是提醒自己静心凝思、驻足展望的金玉良言吗?如果多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一下本文带给他们的人生启迪,那么对于文章深刻主旨的记忆驻留的时间会很长很长!
总结一下,对于《游褒禅山记》这篇游记,教学内容尽量要考虑文章的特殊体式对于写法的要求,尽量让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前后文章的紧密联系,从而为自己建构起比较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辨证思维水平;而对于文章主旨的理解,尽量要从生活实际切入,用日常学习、工作来印证作者的观点主张,最后达到提高自我的生命见解、提升生命价值的作用。
对于另一篇重要的游记作品《石钟山记》,笔者首先认为沪教版教材把它放在高二第二学期的,古代散文单元中,不尽合理。从第六单元的单元导语来看:“古代散文博大精深,先秦诸子散文、汉代政论文、唐宋八大家古文是其几座高峰。本单元所选的荀子之文严谨详密,贾谊之文气势磅礴,韩愈之文笔力雄健,苏轼之文姿态横生。品味这些佳作,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人深邃的思想,领略他们精湛的散文艺术。”单元组元的依据是展现古代散文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思想内涵,于几座高峰中选取了代表作家的散文精品。选择苏轼的《石钟山记》固然在单元组合的理由之内,但是细究这个单元的其他作品,我们就发现本单元作品《过秦论》、《师说》、《劝学》都为议论性散文,这与游记《石钟山记》在文体上差异较大,笔者认为《石钟山记》在文言阅读难度上不会超过《游褒禅山记》,所以可以与之放入一个单元。而且从以山水为题材,提高对于自然地审美能力和对于人生的思考力的角度,《游褒禅山记》所在的高二第一学期第五单元,正是这样一个“由山水生发奇思妙想”(单元导语内语言)的单元。
如果对于教材的改动从理据上是成立的话,或者说仍然将《石钟山记》放在原来教材位置,我们都会遇到问题,两篇游记放在教材相近位置,如何确立同中有异的教学内容?相隔一个学期学生又来学习另一篇游记,异中之同又是什么?怎样在两篇相似的游记中找到学科素质的差异性、相似性,又体现出学习内容的序列性、层次感?这对于学科素质的研究是非常具有示范、启发意义的。
我们来看一则练习内容的设计:
阅读下列文字,你对余光中的观点是否赞同?请谈谈理由。
“将《游褒禅山记》跟《石钟山记》来比,两篇都是游记,也都借题发挥,议论纵横而达于结论。然而借以发挥的那个“题”本身,亦即游山的感性部分,则苏轼的文章感性强烈,如临其境,显得后文的议论真是有感而发,王安石的文章却感性平淡,未能深入其境,乃显得后文的议论滔滔有点无端而发。总而言之,苏文的感性与知性融洽,相得益彰,王文的感性嫌弱,衬不起知性。(选自余光中《散文的知性与感性》)”(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 《语文学科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设计》第65页)
这一则教学内容的相关练习设计,从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形成序列、培养鉴赏能力等角度来看,是比较好的一种教学内容的确立,它既可以免除在教授同一种文体且写作手法、结构模式相近的情形下,对于教学内容选择上的单调重复,又可以通过比较鉴赏、前后贯通达到学生对于游记文体形式的高度认知,并且产生评价鉴赏的冲动和兴趣,完成高二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对于游记学习重点的差异和学习难度的层进。
第四篇:“三位一体”教学在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渠道。通过探索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不断深化人文情感、人文态度及人文精神教育,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医学生道德品质、理想信念等人文素质培养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从而实现医学人文教育解决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的目标指向,引导医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三位一体”教学 实践教学 人文素质培养
一、“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效果,学校大胆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内第一课堂实践,“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课外第二课堂活动,“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校外第三课堂社会实践的“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整合各种实践方面的教学优势,将重点的改革逐渐聚焦在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上,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模式的育人作用,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得到拓展和延伸,以此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一)课内第一课堂实践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并针对医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多种易操作、灵活多样的方式和方法,将枯燥的理论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一课堂实践教学,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为平台,组织全体医学新生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爱校荣校教育,成长成才教育”为主题的 “学校训、忆校史、唱校歌”系列活动。
结合教学内容,对医学新生充分阐释校训“博学洁行,厚德济世”的意义和内涵,并以千千万万学子的事迹教育新生如何践行校训。校歌是一个学校历史沿革的展现,是一个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旋律,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最能表达感情的乐章,集中体现了一个学校的精神,有着其他形式不可比拟的励志、育人作用。为了使刚进入大学的医学新生了解校歌、懂得校歌、会唱校歌,教师首先利用课堂时间,为医学新生们详细讲解了学校校歌的内涵和意义,并在课堂上一起与新生学习哼唱优美的校歌,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课下让学生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小组通过互相传唱的方式练习校歌,学校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全校医学新生开展校歌歌唱大赛,受到同学们的一致欢迎和好评。
另外,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时效性,学校对思政课程设置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整。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提高医学生运用马克思的历史观和方法论进行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医学生塑造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能力,引导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深刻理解和领会党和国家的最新理论成果,增强坚定不移地跟随中国共产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与决心,将青春梦与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升医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医学生伦理分析、伦理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培养医师的职业素质与责任感,提高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实践能力,使医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涵义,将以人为本的人本精神在未来的医疗执业和医疗实践中贯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中去,真正成为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合格医生。
(二)课外第二课堂活动
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发现部分医学生缺乏理想信念、思想政治素养水平不高的问题,还有部分医学生存在辨别是非能力差、思想意识不够积极进取等问题,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了“热点问题面对面活动”。
将思政课的课堂教学与社会上发生的一些热点问题结合起来,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医学新生展开各种形式的活动,以每个班级为单位、以上课教室为场地,通过各种各样的比如演讲、座谈、学习展演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一系列全体参与式的课堂实践教学活动――邀请名师参加的“名师访谈”座谈会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学习展演活动;学习传统经典的毛泽东经典著作“老三篇”演讲比赛活动、充满轻松活动气氛的“红色经典唱诵汇”学习展演活动;与时事密切结合的“中国国际影响力”演讲等活动,把思政课课程所要传授的价值观念、思想体系充分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引导当代医学生充分理解领悟到教师所宣讲的主流思想,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此引导医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了提高医学生的辩论水平、体现大学生风华正茂的精神状态,学校专门组织了专题辩论赛活动。辩论不仅可以锻炼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增长大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为此,学校准备了一些社会上的热点问题,比如“老人摔倒应不应该扶起”、“大医学生谈恋爱的利与弊”等社会比较关注的话题,利用业余时间组织精彩的“大医学生热点问题辩论赛”,医学生们踊跃报名参加,并能自己组织选举一辩手二辩手等,组织策划辩论流程、出台辩论细则,所有活动的细节安排都由医学生自己策划完成,在辩论赛上,同学们唇枪舌剑、积极交锋,每个辩手在比赛中都反应灵敏、逻辑严密,团队合作回击有力、配合默契,医学生非常踊跃地参与到这种辩论活动中。
(三)校外第三课堂社会实践
学校利用假期连续组织几届医学生参加了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cfps即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项目,cfps项目资助来自北京大学985项目,也得到国家教育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2013年寒假,我校有30名医学生参加 cfps项目。同学们足迹遍布辽宁、甘肃、贵州、广西以及云南等7个省份,深入了兰州市、桂州市、黔南州、长治市等共18个市、21个区县和32个村居。所到之处深受受访户的好评,也得到北京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的高度评价。
2014年暑假,我校开展了第二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此次我校参与的是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中国精神卫生调查项目(cmhs),共有109名同学参加了培训。cmhs项目是科技部批准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之一,该项目获得了卫生部、财政部的资助。根据安排,我校同学分批次地参加了该项目的社会调研。
经过这两次社会实践,同学们都有了深深的感悟。两个项目均是国家重点支持项目,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拥有目前最先进的调研平台,与国际接轨,受到北大调查中心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在调研过程中,同学们学到了先进的调研方法、调研技巧,并在调研实践中得到应用。在短短的访问过程中,同学们体验到了过去从未想过的事情,见到了真实的世界。回来之后,每个同学都有了或多或少的收获,有的同学喜欢与人交流了,有的同学更珍惜如此良好的学习环境了,有的同学学会了独立„„经过这次锻炼,同学们看到真实的世界,看到不一样的自己,学会独立、学会沟通,最重要的是,学会了珍惜――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珍惜身边的人,珍惜每一次进步的机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继续努力,锻炼自己、提升自己,这就是我们,不一样的我们,为梦想而努力,我们不是最聪明的,但我们一定是最努力的,也是最强的!”这是很多同学参加调研后的真情流露,很多同学纷纷表态希望这样的机会再多些,他们愿意参加更多这样的活动,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另外,医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感受国家的发展变迁,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水平。
二、效果与评价
“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建立,在学生、学校和社会各个方面都受到了一致好评。从学生方面,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得医学生改变了以往对思政理枯燥乏味的看法,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来,使得医学生的理论成绩和实践动手能力都得到明显提高。
从教师教学方面,对学生的评价由原来的单一评价变为综合评价,学生的最终考评成绩以平时形成性评价和期末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得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
从学校方面,各种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得以往各个部门“各自作战”的局面被打破了,校内各部门通力合作,将各种资源有机整合,使得医学教育真正实现了陶冶医学生的情操、塑造医学生的心灵、促进医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之目的。
第五篇:单县职称论文发表-初中语文人文素养含义必要性目标方法论文选题题目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单县职称论文发表-初中语文|人文素养|含义|必要性|目标|方法论文选题题目
单县职称论文发表-以下是初中语文|人文素养|含义|必要性|目标|方法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均采用云论文发表选题题目软件,经过大数据搜索对比精心整理而成,各职称论文发表题目均为近年来所发表论文题目,可供初中语文|人文素养|含义|必要性|目标|方法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也可以作为初中语文|人文素养|含义|必要性|目标|方法毕业论文撰写选题参考。
更多论文选题,论文发表题目可登陆“云发表”网站自主选择!
关键词:医学专业论文,土木建筑论文,关于建筑施工的论文
1……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2……发挥学科育人功能,提升学生志向水平——对普通中学语文教师的建议 3……构建和谐课堂,提升人文素养
4……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训练学生阅读思维
5……让人文素养与技能教育并行——信息技术课中如何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策略 6……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7……简析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飞扬
1/6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8……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观 9……浅谈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结合应用性 10……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指导策略探讨 11……“家”“校”合力构建和谐优秀的班集体 12……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13……小学语文写作方法新方向的微探 14……语文教学要落实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15……固定式海洋平台结构风险设计方法综述 16……“三农”战略下现代新型农民培育新思路 17……“核心素养”之于语文教师
18……阅读整本书,整体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19……谈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经验 20……浅析初中英语教育的文化价值研究 21……此时无声胜有声——语文课堂需要“静” 22……简析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3……基于核心素养视域的语文活动课
24……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观思想渗透方式探析 25……论文学作品与烹饪教学的相结合 26……浅谈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27……简析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 28……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策略 29……小学高年级语言训练与思维能力培养初探
2/6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30……浅谈小学语文阅读的现状与思考
31……基于全程人文素质教育的生物技术人才培养的研究 32……谈谈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33……小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问题 34……语文作业应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35……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的策略
36……探析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37……以文化人谋发展立德树人筑辉煌
38……慧眼审视,灵性构建——三“实”四“化”话好课 39……让孩子有双语文的眼 40……浅析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创新性 41……与学生心灵对话 调动学生写作热情 42……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43……浅析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之我见 44……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45……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语文课堂熠熠生辉 46……基于“非指导性教学”理念的小学语文优化教学 47……小议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创新教学 48……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 49……浅谈怎样让作文“亮”起来教学策略 50……浅论依托汉字文化的识字教学
51……试论提高语文老师的人文素养对语文教学的意义
3/6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52……为“立言”的知、情、意素养培育
53……增强语文人文素养,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54……中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困境与路径探析
55……探索新闻报道全新模式 提升学生记者人文素养——《湖北日报》大学生记者团长江“人文行走”背后的思考
56……语文人文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方法探析 57……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58……以学生就业为本,改进职教语文教学
59……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中国风能产业发展障碍因素研究 60……关于小学聋哑学生语文教学的探讨 61……用好课堂评价,组织课堂教学 62……群文阅读选文策略初探
6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解决对策探析
64……练于课堂 践于生活——浅谈低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 65……解析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 66……小学语文教学语言教学新探
67……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68……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师素养中的重要性 69……语文教育学生专业素养的建构与培养
70……论高校语文教育在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中的重要性 71……以提高人文素养和学术研究能力为目标的“英语阅读”课程改革 72……大学英美文学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作用
4/6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73……语文人文素养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74……论大学语文对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作用 75……用文学艺术魅力拓展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 76……大学语文课程提升人文素养的路径和实践
77……理想为何难以着陆——语文课程标准阅读部分“目标与内容”献疑 78……动漫专业学生人文素养提升中大学语文教育的运用 79……怎么测量审美与人文素养? 80……语文人文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究 81……如何在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82……语文教材练习系统中的文化意识
83……论专业化背景下特教语文师资人文素养的培养 84……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85……大学语文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86……精神形态隐性教育方法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87……民族生态学:从方法论看发展趋势
88……也谈“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从阅读量与语文素养的关系思考语文教学 89……催生善于哲思的智者——初中语文释放人文性能量的智慧选择 90……诵读指导课与阅读欣赏课的异同——从一节诵读指导课说起
91……如何将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案例——学习语文教学目标设置与陈述的体会
92……追问:如何让阅读教学更有效——扬州市“初中语文学科女性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课题组研讨活动片段实录
5/6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93……如何理解高中语文课程目标 94……引领学生亲近现代诗歌 95……高校人文素养教学的思考 96……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审视和思考 97……“语文素养”与“三维”课程目标
98……How to Become a Versatile Editor under Network Environment网络环境下如何成为一个复合型编辑
99……新课程标准下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探析 100……课文解读中存在的问题
6/6